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食王传(小灰雀)-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会掌柜的见王况和李世民等人到他的饭铺里坐了下来,边上又围了一圈的壮汉,虽然没点任何的吃食,却也隐隐的猜出了王况等人的来历因此赶忙的吩咐伙计给几个客人端上好茶水,这些茶平日里他都舍不得得喝的,那些个挑夫即便再是他这里的熟客,尝也别想尝一口,但如今却是很心甘情愿的奉了出来。

    其实这茶对王况和李世民来说,算不得什么好茶,大约也就比大碗茶好一些而已没有那么苦涩的味道,汤色却是不大好的,清香也不够,当是陈茶,仔细的品下,还带着那么一丝丝的霉味。

    李世民心情大好,哪里管他好茶差茶,一口灌了下肚道:“好茶!”

    徐国绪和几个千牛卫面面相觑,这也叫好茶?若这都叫好茶了,宫里的茶该叫什么了?不过既然皇帝都说好茶了于是也齐声道一声好茶,说得掌柜的是老怀大慰。

    王况好笑,不过他也看了出来,掌柜的确实是把他自己珍藏的最好茶叶拿了出了,这样的茶叶,如果不是陈茶的话,一斤的价格就能当得小户人家两三个月的花销,试想下,你一个月三四千的工资,那么七八百元一斤的茶对你来说是不是好茶?而其实这七八百元的茶叶和二三百的茶叶差别并不是太大,如果不是真正的茶客,是品不出其中的差别来的,而且,若是七八百元的茶叶用井水甚至是自来水泡,而二三百的茶叶用的是顶好的泉水泡恐怕就连最能品茶的也会说是二三百的茶要比七八百的好过太多去。

    当此时,黄大回转了过来,码头地方不大,这里的人大多又都认得黄大,因此对黄大来说,找王况很是容易,不过此时并不是他独自一人过来,后面跟着的正是前些时日被派了去盯着那些棒子的黄泽楷、苗九和胡翰山三人,棒子们已经全部上船,现在轮到皮三他们接手盯着了,所以原来预订的黄泽楷他们要跟着去建南建东的计划也就取消,不用他们再跟着了,之后的事情,就看武元庆的了。

    见黄大带着三个人走了进来,李世民瞥了一眼,笑道:“二郎,那都是你的护卫罢,怎么瞧着有一个似乎还不够老成的?”他这说的是胡翰山,胡翰山本身就是小村子出生长大,又在房山里呆了几年,见过的世面不多,没个三五年的走南闯北涨见识的话,是不大可能将一身的憨气给消了的,所以李世民一眼就认了出来。

    在李世民看来,跟着王况的护卫应该都是非常精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才对,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可能在王况碰到危险的时候做出最为正确的判断,甚至是以身护主。显然胡翰山没达到这个要求,现在的王况,绝对就是个大宝贝了,李世民怎么舍得王况出点毗漏?他这也是点醒黄大,以后招收护卫的时候,眼睛放亮点,不要什么人都招了进来。

    “呵,这还算不上是某的护卫,某只是带他出来涨涨见识的,将来还要放他回去,跟着他阿爹做一番事业。”于是便将胡秀才为了一村人的生计,毅然的放弃了科举而带领着全村人在房山艰难求生的事情说了出来,顺便也说了句在房山发现啮铁兽,如今啮铁兽正面临着竹子开花断粮的危险。

    从最初的江豚,然后到皇庄里的两个毛人,再到三白,这些事情李世民都知道,因此对王况如此在意啮铁兽也不觉得希奇,更何况就连他也没见过啮铁兽是长得什么模样的,但有一点他可以确认,凡是王况花了精力去维护的一些个物种,必定是有其神奇之处的,如今池州一带,延绵千里的大江上,已经到处可见有渔民和江豚合作捕鱼的景象,甚至还发生过几次江豚主动去救溺水之人的事情,可以说,如今的大江两岸的人们,早已经把江豚看成了伙伴,人和江豚,正逐渐的形成人和狗一样类似的亲密关系。

    任命胡秀才为房山观察使的事情李世民并不知情,他出京的时候,房陵的奏折还在路上呢,就算是他没出来,任命一个小小观察使也没必要上报给李世民知道,只要吏部就可以决断了。因此李世民一听说胡秀才为了一村人而甘愿的放弃了自己的前程,虽然这个前程是渺茫的前程,你就是去赶考也是未必能考得上的,但毕竟总归是个希望当下就道:“这等心性,若不为官,实在是朝廷的一大损失啊。

    “璃已上报吏部,保他为房山观察使只是品级还得吏部来定,且璃也应允了他,若是这观察使做得不顺心了,依旧可以去参加常举的。”王况卖了个关子,其实他当初答应胡秀才的时候,就已经打好主意要入品的,而且给吏部的信里也有暗示王况的暗示吏部的官员哪能看不懂呢,才刚入流的最低层官员,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位置,自然是一定会照办的,再说了,建安侯若真想抬举一个人,那也有的是办法,未必一定要粘着吏部。

    “房山观察使?这又是二郎你想的新官位罢?要说这观察使其实以前也是一直有的,不过却不是官位,而是个差使代天子下去巡视一番罢了,看来你还真是个惫懒货,一说到官场你就懒惰至极,但要说做到其他的,这天下估计没人比你蹿得快了。这观察使么,定成实位也不是不可以,依我看,如此心性的,可为八品。”胡秀才不管他能力怎么样,首先他能放弃自己的前程一心为百姓就冲这一点,就已经比许多地方的父母官要强过太多。

    不是说现在的地方父母不是好官,他们中也不乏好官,但能做到牺牲自己利益而为族人的生存的却是鲜见,这样的官员,李世民也不求他有多大能力只要能将朝廷制订的政策坚决的执行下去,就能造福一方,所以张口就是个八品。

    八品,哪怕是最低的从八品下,已经比现在的王冼品级还要高了,房陵是个下县,作为县丞的王冼,也不过是正九品下,而王冼还是王况的亲弟弟,状元出身!

    可见李世民这一刻的心情是有多么的愉快,心情好了,人也大方了许多。王况是不大在意这个,王冼以后的路长着呢,爬得太快,以后跌得也就更快,还不如一步一步的稳扎稳打爬上去,有个坚实的基础,以后就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徐国绪却不干了,嘴里嘟嘟囔囔:“八品?三郎也不过才正九品下呢。”被王况从桌底下踢了一脚,这才不甘愿的住了嘴,所幸李世民并没听到。

    但黄大身后的胡翰山却是呆住了,这谁呀?开口就说阿爹可以为八品,建安候都不敢做主呢,这个莫非是朝中某位相公或者某个国公不成?

    他不是王况的护卫,而是徐国绪从胡秀才那要了过来的,准备跟着徐国绪出海,回来后,还是要回到他阿爹的身边去,或者说另安排其他的出路的,是以,黄泽楷有跟苗九说过圣人到了东治港,却没跟他说过,都瞒着他,因此胡翰山他那可怜的一点点世面见识,只会想到可能是某个相公或国公了,在他看来,一州刺史已经是超级巨头的存在,能想象到相公国公这一层,已经是难能可贵啦。

    他这里一楞神,冷不妨被人从身后推了一把,回过头,却是个穿了葛麻布袍的中年人,长得倒也是文质彬彬的,可惜那一身的布袍却是上不得台面,两边肩膀和前摆都打了补丁,虽然用的是同一布料,而且补丁打得也比较巧,却是胡翰山他们这些从草根里爬出来的人一眼就能看穿的。

    这是为了防止被磨破而特地加厚的补丁,肩膀上有说明经常扛东西,下摆上也有说明经常要弯下腰,下摆时常会磨到地面,果然,当胡翰山转个身子,将这中年人让了进去之后,就见他的两胳膊肘上也打了两个补丁。

    “店家,给某来碗饭加碗扁食。”这中年人似乎急着赶路,将挡在门口的胡翰山推开之后,谁也不看,径直走到一个空位上坐下,喊道。

第六零三章 人才

    “又是一个胡秀才来的。”徐国绪一听这中年人只叫了一碗饭外加一碗的扁食,就知道这又是个穷困人家了,这几天里,徐国绪有时候也会自己跑到码头来一个人看着海出神,所以对这家饭铺的售卖方式很是熟悉的,饭按人头算,每人一文钱,随便你吃到饱,但是不单卖饭的,最起码也得叫一道带荤腥的菜才行,因此许多的挑夫都是几个人凑一伙,你点一个菜,他点一个菜,如此五六个人一起就有五六道菜,然后就这五六道菜就着饭一直吃到饱。

    单卖饭的话,如果放在其他地方,这饭铺还是有赚的,一斗米才三文钱,一斗米就有十二斤谷子,能出八斤米,扣掉其他杂七杂八的成本,一斤米的饭成本才半文钱,所以是有赚头的,不过本小利薄而已,但这是码头,那些个挑夫个个都是能吃的货,干半天活下来,他们起码都能吃下一斤多米的饭下肚去(这一斤可不是五百克哦,大约是四百克左右的样子),要是碰到更能吃的人,两斤都能干掉一粒不剩的,如此一来,饭铺就别想赚钱了,只能关张了事,这还是在他这个铺子是自己的铺子,店里的伙计还都是自己家中子弟的情况下,若是租的铺子,雇的伙计,亏都要亏死他了。

    菜肴肯定是有赚的,所以,一菜一饭的搭配着(灰雀记得九十年代的时候,有许多的快餐店也是如此的策略,饭很便宜,但不单卖),倒挺吸引人,人都有占便宜的心理。一见饭这么便宜,就想着,我多吃点饭能吃回来,却不料到这个价格已经是按照最能吃的人来定的价格了,就是最能吃的人来,饭铺虽然不能赚钱,但也不会亏,而这世上,能吃的人又有多少呢?因此总体来说。这是赚钱的。等于既是赚到了钱,又赢得了好口彩。

    这家饭铺最便宜的有荤腥的就是扁食,这个中年人只叫了一碗扁食,显然就是要用这一碗的扁食来就饭了,有肉又有汤,但显得稍微寒酸了一些,不过显然这个中年人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寒酸,叫得也是理直气壮的。

    好心性!

    徐国绪这才嘀咕完,那个中年人却是咦了一声,往徐国绪看了过来。奇道:“敢问这位客人,您知道某家?咱们见过面?不对,不对,某没没记得有哪个相熟的人中能有您这样一身的富贵气。这倒也奇怪了?”突然的激灵灵的打个寒战,扭头一看,许多双眼睛冷冷的盯着他,赶紧的闭了嘴巴。

    “掌柜的,某家这几个家人冒犯了这位客人,你帮某上两道好菜。一壶酒给这位客人。算是某给他陪的不是。”李世民眼睛一扫,将那几个千牛为时卫扫视得低下了头去,刚刚自己这边才夸过胡秀才,对寒门子弟的印象大好,而眼前这个中年人看他的情形,也是一个饱读诗的人,那一身的卷气可是装不出来的。没想才夸过了,就又来了一个似乎和胡秀才的处境很是类似的人来。自然是对千牛卫的戒备很是不满。

    那中年人听得这话,冲李世民拱了拱手:“不敢当不敢当。方才是某唐突了,不过所谓恭敬不如从命。郎君有赐,某不敢辞。某姓吴,家中行大,名茂生,字广元,蒲州东阳人氏,他日郎君若有用得着某之处,只管遣人到东阳,某定竭尽所能。”说完也不再吭声,也不问李世民的姓氏,就回过了头,专心的对付着掌柜的给他先端上来的白米饭,没有菜。

    倒是个光明磊落的人,并没有那些生多半会带着的迂腐气,也不客套两句。李世民听得眼睛却是一亮。

    要说识人,李世民自有其心得,他很明显的感觉到,这个中年人不一般,不问自己的来历,那就是没存了日后攀高枝的心态了,要是换了其他稍微有点眼力色的人,这会恐怕早就贴了上来,一定要想办法把李世民的来历问出点来,以后第二次见面又可以套一下近乎,如此的一来二去,说不定就可以攀上一个大家,能带着几个敢在水军地界上带了刀兵的护卫,就绝对不会是一般人。

    原来是姓吴,难怪刚刚徐国绪说什么又是一个胡秀才来的,让这吴茂生将胡听成了吴,不过从这一点上看,这姓吴的,也是个秀才功名在身的。

    “吴秀才你做什么营生哪?”得了李世民的暗示的徐国绪,干脆的凑了过去,坐到了吴茂升的那一桌,坐他对面,拍拍桌子,叫道:“店家,给某上几道你们这的拿手菜来,呃,算了,你们这时候估计也没什么饭菜,翰山,你去富来客栈,给某端几样过来,顺便再拿一坛酒,某陪这位秀才好生吃两口酒。”

    见那吴秀才满脸的戒备看着自己,徐国绪连忙道:“刚才么,都是某一句无心之言引起的,某说的是胡秀才,非是吴秀才。”然后又露齿一笑,“吴秀才你也莫要拿那样的眼神看着某,想想看,这是水军的地界上,某就是要对你不利,也不敢呢,再说了,你想想看,你有什么值当得某骗的?咱们之前不认识罢?你家中有什么财物某也不知道?就是你家中真有什么值钱的财物,依某看,你当也不会除外谋营生了,此时应该是进京准备明年的常举了才对。某说的没错?”

    徐国绪这番话说完,吴秀才这才点了点头,回了一句:“正是,某如今只身一人,身上也只有几十文钱,还不够买你那幞头上的一条系带的,家中虽有薄田数亩,却是永业田,谁也夺不走的,除此而外,便是这一条命了,以你这样身份的,要寻人卖命,多的是,不需要如此大费周张,倒是某的不是了。”这会徐国绪坐近了,他也看了出来,徐国绪就是个寺人。

    见徐国绪依旧看着他,他明白了过来,羞愧道:“某也不是不想去参加常举,但几次都名落孙山,某也心灰意冷了,知道自己所学是无法考上的,因此就想转为做些小本买卖,然则多年求学,家产已经被某用得所剩无几,只能靠自己所学,帮那些行商打打下手,赚些零花,想着有着一日若能有所积攒后,就自己来做。”说到这里,长叹了一口气。

    “哦,不知吴秀才所学何科?”这时候的常举,早先分为算学,史学,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明法,学等几样,其中以秀才科为最高。后来统一改为了进士科和明经科两种,将史,经,,三传统一归到进士科,算学,开元礼,三传,明经,明法归为明经科,而把秀才单独留下,作为进士科和明经科之前的必考阶段。换句话说,进士科和明经科考上了的就算是考上了大学,而秀才,则算是中学,当然还有童子试,这就算是小学了。大致就是这么个对比,不是很准确。

    “原来学的是算法,后来对天文阴阳有了兴趣,就转而学天文了,没曾想,某却因了经文诗两关没过,是以成绩一直上不去,眼见得长此下去,怕是要一生蹉跎,这才狠了狠心,放弃了科考。”吴秀才显然对常举制度有点看法,说到这里口气也僵硬了许多。

    不管是明经科还是进士科,都要过四场,第一场是诗和赋,第二场论议,第三场是策,第四场经文。两科论议不同,策不同,经文不同。进士科考的多和仕有关,而明经科考的多和天文地理,算法等等有关,大致可以理解为,进士科是文科,明经科是理科。文理分科,恐怕也就是从这里演化而来的。

    “那可惜了。”徐国绪也没了话,他没资格参加科考,但在宫里受的教育,每次的科考,师傅都会将同样的题目拿来给寺人们考的,而且考试的成绩也决定了他们日后的前途,可以说,每一次的科考,不光是百姓秀才在考,他们宫里的这些寺人也是同时在考的,只要还没获得黄门的身份,就必须一直的考下去,当年他徐国绪也是成绩出众,这才被安排为李世民的随伺黄门。所以徐国绪一听他四关里有两关没过,那就真没辙了,哪怕你那剩下的两关成绩再好,总体成绩也要落了人一大截去。

    “既然吴秀才早先学的是算法,敢情算帐方面有一套?现在算是个帐房先生?”徐国绪突然想起了什么,二郎家的不是算法上很有一套么,应该是二郎所传,这吴秀才当和二郎有些相象之处呀。瞧瞧二郎,每次的画出图来,只要用笔在旁边写写画画的,许多数据就基本能确立下来,这不是算法精通又是什么?

    “非也,某要是个帐房倒也好了,也不至于落得个吃饭都要掂一掂钱袋的地步,某只是帮那些商人看看天色,是不是有雨,是不是有风,是不是有浪,混口饭吃罢了,算法一途,某倒想学精来着,却是不得其门而入,不然也不会改学天文阴阳了。”帐房的收入在任何一个商家手下,都是仅次于掌柜的,可以说是一个商号的二号人物。

    天文?预测天气?王况的脑海里猛然的冒出了这一句,眼睛一亮,激动之下喊了出来:“天哪,人才呀,如果是真的,袁神棍连他一个脚趾头都不如!”(未完待续。。)

第六零四章 超越时代的牛人

    rs第一更到。

    王况说的袁神棍当然指的就是袁天罡,也只有王况敢这么叫他,因为王况虽然不会算卦,不会天文阴阳历法,但王况这些年里的眼光和他所作所为,天下人都看在眼里,论识人论预测祸福,王况在朝廷那些大佬的眼中也是属于拔尖的,被王况点过一句两句的,无不受益匪浅,从张亮到唐俭,从侯君集到几个皇子,这是大佬级别的,许多人都被王况点拨过,有人因此而化险为夷,免了受贬谪的处罚,却也因此而在无形之中让袁天罡早先的预言落了空去。

    再加上王况凡是高看一眼的,大多都在日后被人发现确实有过人之处,比如说万海,比如说黄大等等,无一不是身具所学的,因此朝廷里早就流行了一个说法,要是谁被建安侯赞一句,以后绝对是一路高升无忧了,同时在他们的心里,王况的神算比袁天罡可厉害多了,你袁天罡只能算不能破,人家安侯随便点拨一句就能将原本的大难消弥了,谁高谁低,自然人人心中是有分寸的,因此王况叫袁天罡为神棍,谁也不会说王况托大,就连袁天罡有时候也会借此来给自己留条退路:建安侯都说某是神棍了,自然就是神棍,若是有算不准的地方,还请担待一二。

    袁天罡拿手的还是五行历法及阴阳爻卦,这些在王况看来,只要你会分析,会观察,具备了综合条理能力的人经过训练后,能做到的人肯定不会少,不就是给出个似是而非的答案么?我说你一年之内必定有血光之灾,你信不信?不信?你走路碰到树了,磕破头了,是不是见血了?见血了就是血光之灾了么,我又没说这灾有多大多小。

    而历法上·先人早就总结了出来的,比如说清明大多都有雨,到了清明节前后,我掐指一算·道:三日内必定有雨。你说准不准?不准咱就看呗。又比如说你看了几年,道,今年夏天将多蝉,你说准不准?不准就等着瞧罢?这些放在后世都是小儿科,就说蝉吧,这动物有个习性,都喜欢扎堆的·而且在地下一呆就是七年,然后换回一个夏天的喧闹,因此不管任何地方,都是以八年一个循环,有一年蝉是多如牛毛,一夜之间遍布了树上,而剩下的七年时间里,就很少能见到蝉·全在地底下呆着呢,得呆满七年才会上来。

    这些,只要经过细心观察·都能有所发现,所以,揭开了也就不神秘了,王况也正是因为袁天罡所说的许多在后世都已经被揭密了,都成了常识了,所以才会说袁天罡是神棍。但话说回来了,一千多年前,袁天罡就能有如此的观察力和见识,王况叫他神棍也是有点不妥的,至少·袁天罡已经站在了时代的前面,这就像是后世的人如果去笑话那想飞天的万户一样,绝对会招来一片骂声一样的道理,所幸这时候没人会骂王况,就因为王况表现出来的地方比袁天罡只强不弱,所以大家都觉得王况实在是有这个资格叫袁天罡为神棍的。

    袁天罡也会看天文测天气·但他只敢测时间跨度比较长的,并不能测准了最近几天的天气。

    可是眼前这个叫吴茂生的,竟然说他靠天文给商人预报天气及风向海浪来谋生,这就让王况注意了起来,能靠此谋生,那么必定是有水平有把握的,没这个把握,谁会理他?

    而他显然也是找错人了,那些跟着大楼船的贩运货物以谋取差价的人,对天气并不是很在意,楼船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抗风暴能力,大浪也奈何不了它,而每艘楼船上的船工水手都是经验丰富,远远的看海色也能知道前方有没有暴风雨,早早的就做了准备,整个楼船其实就是一个移动的小镇子,风来了雨来了,大家躲自己屋里不就得了,货物都在那些库房里保管的妥妥的,只呀楼船完好,货物自然也就完好。而到了陆地上,现在大唐各地,几乎是五里一小亭,十里一大亭,都是给赶路的人躲避风雨的,因此只要马车上的货物盖了油布,捆紧了,雨只要不是倾盆的下,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因此,他跟着这些坐楼船去跑营生的商人,其重要性就显示不出来,想要显示出他的重要性,就只能跟了那帮海客去冒险,所谓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大,海客的小船没有楼船那样的抗风雨能力,所以,天气能不能预测准确就很关键,那么他在海客心目的重要性自然是大大的提升,所得当然不会太低,甚至会比些海客还高。

    但海客出海却是十次有七次要空手而归的,他们赌的就是运气,运气好的,一次就可以终生无忧,运气坏的,就只能寄希望于下一次的出海,期望着下一次能满载而归,但这肯定不符合吴茂生的需求,他没那么多时间去等,他还等着要积累资金做自己的营生呢,这是一个求稳的人,王况从他说的话里能听得出来,他不大喜欢冒险。

    李世民被王况情不自禁的叫声也给吓了一跳,他从来没有见过或者听过王况有如此失态的一面,他也不明白王况为什么会如此。

    王况却是不管李世民了,蹭的一下就从这一桌挪到了那一桌去,速度快得黄大都吃了一惊,小东家什么时候练就了这么一身好功夫?

    “你给某说说,你预测风雨和海浪是看云还是看风?还是看动物?”这里面大有讲究,云么,后世小学必学的一课,看云识天气,什么火烧云了,雷积云了,雨积云了等等,不过王况却是早将这些东西全还给老师了,只记得那个领了他,鼓励他的语文老师长得什么样,可惜老师在王况穿来的前两年,去世了。除了云之外,还有风向,风的干或者湿,风的大小及运动形态,还有动物的表现形态等等,如果把这些综合起来,一般人大抵上都能判断出雨什么时候会来等等。

    “回郎君话,某主要看的是风。”一见王况张口就是云,风和动物,吴茂生吃了一惊,知道这也是个知道看天气的能人,因此没有像以往一样的故弄玄虚,也没迟疑,张口就答。

    “掌柜的,给某拿张纸来。”王况招手,掌柜的一听建安侯吩咐,赶紧颠颠的从内堂里拿了张上好的宣纸来,王况摆摆手:“不是要宣纸,拿那稍微硬一些,厚一些的纸,也不要太厚,嗯,记帐用的竹纸就成。”

    掌柜的也不含糊,直接去帐本上将空白的纸小心的全撕了下来送了过来,王况就笑:“是了,是某糊涂了,一张就成,倒累得掌柜的你要重新去做本帐本,也罢,一会某教给你样好东西作为补偿就是。”掌柜的是个实诚人,能将自己珍藏的茶叶拿出来给并不吃饭的王况等人,王况也不会小器。说完也不再理会掌柜的那一脸的惊喜,取了一张纸,就开始裁成需要的大小,然后折了一架纸飞机。

    “吴秀才你且看好。”王况说完,用手捏了纸飞机的底部,往半空中一甩手,那纸飞机便一下蹿到半空中,然后左右盘旋着,一直滑翔了有好几息的工夫这才慢慢的落到了地面上,正好落在李治小子的身边,这家伙仿佛捡到了什么了不得的宝贝,一把就拾了起来,颠颠的跑到王况身边:“先生是在这纸上施了什么法力么?”

    “不是法力,小郎君若是有兴趣,不妨就按刚某折的这个,自己去折一个来试试,也能飞得起来。”王况随手将剩下的几张纸都递给了李治,就盯着吴茂生:“吴秀才且说说看,这纸为何能飞起来?”

    “是风,是风将这纸托了起来,现下看似无风,但若这纸动了,相对这纸来说,那就是有风了,这和两人中,一人坐着,一人跑着,坐着的人别人看是没动,但在跑着的人眼里,却是动的一样道理。”吴秀才沉默了半晌,见王况依旧在等着他的答案,就小心翼翼的给出了这么个回答。

    高!实在是高!

    王况在心里给了吴秀才这么一个定论,他现在总算知道为什么吴秀才为什么不中了,他的想法简直就是破天荒的,这个想法在后世是常识,但在此时却是属于妖言惑众,难怪他连经文一关都过不了了,就因为他自己的认知里,已经颠覆了经文所说,这在那些照本宣科的考官眼中,当然上不得台面,是荒谬之论。

    这是相对运动的简单定义,运动是相对的后人早就知道了,但这时候却没人提出来过,或许正是因为凡是突破性的发现,都是要经历许多磨难,所以,但凡是重要的物理学发现,从提出到被世人接受,都要经历过漫长的岁月沉淀。直到多年以后,大家才会发觉,原来真理真的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的。

第六零五章 四门博士

    “那么?吴秀才你有没考虑过。为什么一张纸,如果把它团起来,就可以丢得远,而像是某刚刚那样折起来,就可以飞起来?”王况真没打算放过吴秀才了,如果他能考虑到这个问题,哪怕是没有答案,只要心中有了疑问,就会去找答案,找方向。求知求真就是一切科学发展的动力。

    “这?”吴秀才一下楞住了,如果要是放在以往,他保准一下就会回答出来,轻重不同呗,可刚他也看到了,同时也意识到了,同一张纸,平展着丢出去,如果没有巧劲,绝对丢不出三尺远去,而要是团了起来,丢一丈根本不是问题,同样是这一张纸,折出那怪模样出来,就可以在天上飞,可见,决定性的因素并不是重量的问题,而在于形状。

    王况折回去跑到李治那又拿了两张纸回来,他拿起一张纸给吴秀才示意:“这纸是垂着的?那么如何手不动,还是捏着这一边,就让纸飘起来呢?”

    吴秀才想了半天,摇摇头。王况就将纸凑到嘴边,贴着下巴,嘴巴轻轻一吹,纸便仿佛另一头有人捏着一样的飘了起来,王况一直吹,纸就一直飘,只要王况嘴巴一停了下来,纸又垂了下去。吴秀才看得眼睛都冒出了小星星,而李治见这边又有好玩的,将手头折了一半的纸飞机往他阿爹怀里一塞,又跑了过来,拿了张纸,学着王况的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