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食王传(小灰雀)-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孙皇后的病是痨病,也就是肺结核,到目前为止,她的病并没有痊愈,只是身体被调养好了,抵抗力加大了之后,缓解了许多而已而病根依旧是在的,王况不敢保证黄唇鱼的鱼膘能真的治好了长孙皇后的病,断了病根,但至少他可以保证吃黄唇鱼的效果绝对会比长孙皇后目前依旧在坚持不懈的调理着身体的方法要强不少。

    当然,如果想要保险一点的话,王况大可以让王霖泊寻人将黄唇鱼试着熬成鱼胶,就像做阿胶一样的去做,但鱼胶之前没人做过王况自己也没做过,所以需要时间去试验,等试验好了之后再送到长安给长孙皇后食用。

    可时间不等人,武媚娘一直没有放慢过她的脚步,要是鱼胶能短时间内的试验成功,那自然是好的,可要是试验上一年两年,黄花菜都凉了哦,还得趁着现在武媚娘没将目光转移到治小子身上的时候,得断了李治将来有可能被勾引的路子。

    历史的车轮已经改变,至少和王况有关连的都发生了改变,王况可不敢保证武媚娘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出手而提前对李治小子下手所以现在是一切都得赶早,虽然说就算武媚娘真的把李治小子给迷住了,王况还能有办法,但是,那也是个麻烦,与其等以后麻烦还不如现在一劳永逸的解决了。

    腌咸鱼也是个办法,可经过腌制的黄唇鱼会不会就此而失去了疗效,没人知道,王况也不会去试,万一要送到长安去了,没了疗效,王况自己不会有多大的事,但太原王家可就有事了。当然不让太原王家掺进来也不是不可以,但王况就是想用这个机会来让太原王家正式的进入朝廷的视线中去,能取得长孙家的认可是最好的,别忘了,黄唇鱼对长乐公主的气疾也是有一定的辅助效果的,可以说,一条鱼,能让长孙家的两个重要女人彻底的对太原王家产生好感,那么王家女嫁给李治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长孙家的支持。

    “有冰就好办了,从即刻起,王将军可以出个告示,只要有人捕获了超过百斤的金钱鱼,都可以送到军营来换钱,价比黄鱼高。”说完,王况踢了一脚因为听到王况说不是用来吃的而感觉失望,蹲在地上不肯起来的徐国绪,“就知道吃。这金钱鱼的采买钱,得你内府出,别想我出一个仔儿。”

    人多口杂,王况还不想让人知道黄唇鱼,不是什么密技自珍,而是不想在黄唇鱼的疗效显现出来之前有人跳出肆意破坏,渔民淳朴,听说送到长安,至多也只能猜测是送到宫里去给皇帝和后宫妃子食用,并不会想到药用上去。但徐国绪是什么人,一听说这买鱼的钱要他内府出,就明白了这不起眼的大鱼绝对不是拿来吃那么简单,王况说让内府出钱就是提醒他徐国绪,这事很重要!

    “成,没问题,一斤十文如何?”徐国绪也爽快,当场就把护卫给招手叫了一个过来,“这鱼是哪位乡亲捕到的?二百来斤,就算是三百斤好了,一共三贯。”那护卫果真就从瘩链里取出了三贯钱,四处寻找捕鱼人上来领赏。

    一斤十文,在渔民的眼中,可就是个天价了,这三贯钱,就算是他们一个村子的人都下了海去,一个月也别想有这么多的收入,顿时围观的人议论纷纷起来,有人就喊了一句:“这位太监,您老说话可算数?捕到多少就收多少?”

    “嘿嘿,你们信不过某,那么你们信得过你们的黄明府么?信得过王将军,信得过黄将军么?”王况这次来,因为和之前那伙人是同个方向,所以王况不想暴露了行踪而打草惊蛇,就是王霖泊也都早得了信报的,叫王况的时候,都是小声细语,那些个渔民又都离得远,就连王霖泊的护卫都没听到,更别谈渔民了。

    建州水军中有不少建安本地的子弟,他们第一眼就认出了王况,但建安人自有建安人的自豪,也有他们这么多年来对王况行事的理解,他们知道,只要小东家自己不说明自己的身份,那就是小东家有他自己的道理在,当然也不会说出来,只是个个的提高了戒备,防着万一有人对小东家不利,他们也好第一时间的上前护卫小东家周全。

第五二四章 图虎应征

    -就只有这一章了。

    “他们三位郎君,某等自然都信得过的,既然如此,某还有一问,就不知道不满百斤的金钱鱼你们收不?”相对于大鱼来说,小鱼的捕获更容易了许多,这时候的捕鱼技艺并不是很高,工具上也落后了许多,能捕捉到大鱼已经很是难得,更别说百斤以上的大鱼了,那是要靠运气的。^/非常文学/^

    徐国绪就用了询问的眼神看着王况,王况坚定的摇了摇头。徐国绪就道:“这不到百斤的鱼没用的,就不收了,大家捉到后,不妨放归到海里去,任其长大到百斤再捕不迟,若是以后再捕到小金钱鱼,你们也可以放归海中,大家想想啊,这小鱼多了,以后长成大鱼的机会不就更大么?等到这些个小鱼都长大成了大鱼,捕捉到的机会可不就多了么?”

    王况对待动物的态度,徐国绪是知道的,从放归江豚,到救下毛人母子,再有上个月对待啮铁兽的态度,都表明了王况不是一个滥捕的人,也不赞成滥捕。而这叫金钱鱼的,既然送到宫中不是为了吃,那么就没必要买那么多,多买了就是浪费,浪费东西是圣人绝对不允许的,既然如此,那就只买大的好了,所以他才有这么一说。

    有渔民就很失望,但不少人还是满怀着希望的哄散去了,们也都看了出来,眼前几人,以那年轻郎君为首,还有那个太监,都似乎是从长安来的,趁着他们刚来,还不赶快的出海去碰碰运气,万一一网下去,就捉到了大金钱鱼呢?那就发了哦。

    黄唇鱼是中深海鱼,和带鱼一样,只要上浮到浅海时间太长就会因为体内外压力的巨大变化而死亡,人工是无法养殖的·而有时候黄唇鱼因受不了食物的诱"惑而冒险上浮,这就是渔民的运气来了,作为渔民,他们都知道这一点·因此才有碰运气的说法。

    这时候,一边站着一直没说话的黄大突然拉了拉王况的袖子,往一边指了指。

    王况顺着黄大手指着的方向看去,就见渔港那边正站了三个人,其中之一不是别人,恰恰是图虎,另外两个看装束·应该也是图虎一族的人,显然他们也发现了王况和黄大他们,正往这边张望着,图虎挥动着双手,正要喊,却见黄大做了个手势,他就不吭声了,曾经在建安的一段日子里·他不怕王况兄弟,觉得王况平易近人;也不怕皇帝,因为他们一族里·只有在老一辈流传下来的故事里才有皇帝这个说法,现实中没碰到过,加上李世民因图虎是属于华夏子民回归,对他很是亲切,所以他也不怕。

    图虎惟独就怕黄大,那时候的黄大远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笑容,成天板着一张脸,面无表情的,这样的脸,再加上黄大手上的功夫摆在那·任是谁看了都会先怵三分。所以一见黄大摆出个噤声的手势,他马上就住口不喊了。

    黄大叫了个护卫过来,让他们去把图虎先领到一边等着和王况一起去驿站,东治港因其本身处于建东建南等海外交通的枢纽位置,这里也建了个大的驿站,以方便那些在海外任职的官吏下了船后休整或者是等船出海时有个歇脚的地方。/非常文学/

    驿丞是长溪黄家的人·也是福州刺史见黄知远和建安侯的关系越来越近,黄廿又和王况攀了亲,就破格的把黄家一个读过几年诗书的子弟给任命为驿丞,当然,由于东治驿的特殊位置,其他的大小几个使唤驿官都是关系户安插进来的,就为的是这里是第一时间和那些海外官员打交道的地方,可别小看海外官员,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那些海外的,有不少人都是豪门大阀子弟,和他们这些个小地方官比起来说,都是手眼可以通天的人物。

    王霖泊显然也是看到了图虎,就赶紧的让手下的兵士们把渔民们都劝散了,而这时候,捕到黄唇鱼的渔民早已经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欢天喜地的捧了那三贯钱回家了,他们可没想到,这平常没人爱吃的金钱鱼今天竟然能卖个好价钱,这下可以说是一年不出海都没问题啦。

    等到人群散了,图虎他们这才走上前来,给王况他们见过了礼,黄大奇道:“图虎,你们怎么会在这东治港?这是刚从建东回来还是等船准备回建东?”图虎一族有不少老人和家中没有成年劳力的家庭都迁到了内地来,有住建安的,也有离不开海的就住在东治港附近,因此图虎的族人们也是常往来于建东及东治之间的,这也是他们的特权,他们坐楼船,只要自带了干粮,一文钱都不用出的。

    这些年里,建州人去建东的非常多,图虎他们一族人早已经学会了建州白话,图虎甚至连官话都学会了,听到黄大问起,就小心回答:“我们三个是回来参加选拔的,明府说这参与航海的大盛事,不能少了建东人,就先派了我们三个回来探探路,如果成的话,就让人回去再叫人。”

    王况笑了,把徐国绪拉了过来:“国绪,你可记得况曾和你说过,图虎他们一族人捕鱼的神奇么?”

    “咦?就是那不用网,不用鱼叉,不用钓勾就可以捕上鱼来的技艺么?记得,如何不记得?若要是当初二郎你没跟我说起这事,某家对大海还没那么多的兴趣呢,就这汉子会么?来来来,露一手来瞧瞧,若真的如此神奇,出海的人员里,绝对少不了你一个。”徐国绪一听,马上就两眼放光,这可是个人才呀,什么东西都不用,就可以捕到鱼,这在船上可太好用了,有了这个技艺在,就是船散了架了,只要人还在,就不会被饿死了。

    “还不露一手给徐监丞看?他可是明年出海的统领,他说要你就要你,说不要你就是求小东家也没用的。”黄大见图虎还在楞楞的看着徐国绪,就低喝了一嗓子。

    王况摆了摆手:“应该也没那么神奇了,还是得借助外物,不过他们的神奇之处就是基本上手边的东西都能用来捕鱼,图虎,我说的可对?”

    “对的对的·小东家说的真对,以前明府说小东家是生而知之,这天下事就没有小东家不知道的,某的族人有不少还信现在,你们看看,这不就摆着的嘛?”图虎一边应着,一边扭头对他身边的两个同伴道,他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这中捕鱼的技艺一直是图虎一族人的不传之秘,以前是根本没在外人面前显露过的就连李大胆当初在岛上住了半年多也晓得图虎他们的捕鱼本领,现在王况一口就道破了其中的奥妙-,自然就是只有个生而知之的解释了。图虎的那两个族人听了王况的话,也是一脸的惊异,要不是他们没有跪拜的风气的话,恐怕这会就跪倒在地,把王况当作神人一样来看了。

    “既然是来参加选拔的,那就随某等去驿站住下吧你们的捕鱼法子,在这港口也显不出来,得到外海比较安静的所在去有你们建东人的参与进来,明年的出海就又稳妥了许多,至少,建东方圆千里内,还难不倒你们建东人的,国绪啊,你可是捡到宝啦,别看这海宽广无边,可海底下,一样有山脉有的山高得离海面只有十几丈,要是没有熟悉海路的人引着,这一路去,危险可是大大的增强呢。”

    王况刚说完,王霖泊也随声附和道:“是极是极,某刚领建州水军的时候就碰到过好几次,明明眼前还是万丈深渊的,可没一会儿海底马上就又变浅了,有两次险之又险,船底都擦到了海底了,所幸碰上的是沙地,要是碰上暗礁麻烦可就大了,后来某也学乖了,就让那些常年跑那条线的海客引路,并沿途做好标记,又由文书记录了以供其他船只参考,这才慢慢的敢夸口说东治港方圆五百里内,如今的建州水军也是来去自如。不过惭愧的是,这么多年了,某也只绘制出了这百里海图,再远的,就只有去东瀛,去建东和建南的路线比较清晰了,海路之外的,目前还没能力去探。”

    “嗨,某家看哪,你们就是身在局中了,这陆上的部队开拔有斥侯,难道水上就不能也派斥侯么?陆地上的斥侯或是骑马或是步行,水上就用小舢板呗,楼船上不都配备有艨艟么?就用艨艟开道不就结了?”徐国绪不以为然,咧了咧嘴。

    王霖泊张了下嘴,欲言又止,想了想,话还是没说出口,他和徐国绪的关交不多,不知道徐国绪的性子,生怕说错话而得罪了徐国绪。实际上,事情远没徐国绪想象的那么简单,在陆地上派斥侯是没错,陆地上的东西都是放眼所能看到的,而海底的情形,却不是派一艘或几艘艨艟那么简单,多派了,确实也能探出前路来,但那速度却是极其的慢,为了要探得一条可行的航道,就得一路走走停停的,没准一天下来,都行不出几十里去,按这样的速度,想要出海探查,得探到猴年马月才能回来啊?

    因此在海上,就得有那有经验的常年在海上跑的人站在高处随时根据远处海的颜色以及海浪的形态高度等等来凭经验判断前方的深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船队的速度,如果要是按徐国绪说的派船去探,速度反而要慢许多,保险是保险了,可出海的目的也就很难达到了。

    倒是黄大,他往来过东瀛和东治之间,也沿岸巡逻了多次,知道这里面的关窍所在,就正色道:“徐监丞有所不知,这海上和陆地上确实有所不同,陆地上放眼所及均可见,可海上,只深到两丈便不可见了,艨艟能过的,大楼船却不一定能过,概因艨艟吃水不过几尺,而大楼船吃水深大数丈,若是满载了,则可达十数丈去,只要在海底里有块突兀而立的暗礁,便可造成船毁人亡,而若要将大楼船前面的路途都探查清楚了,就得慢,就得细,而不能和陆地上的斥侯一般,只要没敌人,大可策马狂奔,斥侯能过的,大军也能过。”

    这个时候,不能怕恼了徐国绪,如果这时候不说,等到明年出海了,按徐国绪的法子去行事,速度慢且不说,万一真出了事,对整个船队士气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因此黄大不得不提醒徐国绪。

    徐国绪嘿嘿一笑:“大郎你道某真是那么没个见识之人么?某也就是那么一说而已,真要让某一言而决,某才不干呢,某得学学二郎,当个甩手掌柜,那日子多滋润?如何行船,那是你们的事情,某才不管,某只需要管好你们几个就成了。”敢情这家伙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内府监丞不是个好打交道好说话的人,这是太原王家自从王霖泊实领了大唐水军之后,专门派了人观察研究了和王况关系密切的一干人等后,给王霖泊提的醒,说是徐国绪和王况的关系之密切,不亚于建州刺史黄良之下,但徐国绪这个人,除了好吃之外,其他几乎没什么高的要求,因此为人不讲情面,甚至连朝中几个相公的帐也不卖的。

    因为对他来说,吃的,有建安候这座大金山,要吃什么有什么,其他人却是满足不了他这唯一的嗜好,所以这么多年来,他能一直稳稳的掌控了内府,皇帝对他很满意,其他人也挑不出刺来,想动也没处下手

    现在见到徐国绪和自家人说的不大一样,王霖泊不禁多看了一眼徐国绪,心道,看来这徐监丞也不是那么不近情理的,至少来说,他是个明白人,是明白人那就好办了,咱只需一切按了规矩行事就行了,而且从今日看来,建安侯明显是要把两个王家绑得更紧密一些,既然如此,徐监丞又是建安侯的兄弟,自己也不能显得太过生份了,礼节太多,反而显出自己对他的敬而远之。

    于是便也笑道:“妙-哉,妙-哉,没曾想徐监丞也是个妙-人,深得统领三军之味啊,依某看来,有徐监丞这么个明白人领着,明年的出海,必定是一帆风顺的了。”不深不浅的拍了下徐国绪的马屁,也是暗中拍了捧了下王况,暗指王况识人也有一套,所交的人都是人中杰。

第五二五章 驿站要改*革

    第五二五章驿站要改*革

    话说王霖泊这些年里也对官场之道深有体会,知道花花轿子众人抬的本意,就不深不浅的拍了下徐国绪的马屁,说他深得统帅之味。aigwen彩“瞧你给乐得。”王况哈哈大笑,指着徐国绪脸上的两个“一线天”对黄大道,“这要是三白在的话,估计得上前去帮他拔拉开了,用个木签子撑起来。”三白这次也怪了,回到了建安后,就不再怎么粘着王况,反而整天是屁颠屁颠站在大小白的背上,大白和小白轮流的背负着它,被驱使着一天到晚的跟着小王晟身后到处乱窜,而小王晟呢,以前是没家人领着不让出门的,这下有三白和大小白护卫着,家人也就放心的让他自己出门了,建安人未必人人认得小王晟,但没人不知道这三个白花花的家伙及跟在后面不紧不慢的走的狸猫都是小东家家里很得宠的,所以这么一来,小王晟在整个建安城里就是闹得个鸡飞狗跳的,也根本不用担心会出什么事情,也亏得大白和小白深得厨房一众厨师的稀罕,两只鹅都给喂得肥肥壮壮的,比寻常人家的还要高出半个头来,轮流背三白倒不成问题。

    三白对徐国绪颇有怨念,就因为徐国绪这个家伙说了它几句:也是个吃货。三白从此就记在心上了,只要一逮住机会,总是要捉弄一下徐国绪,而徐国绪呢,打心底里也是对这个非常通灵性的家伙喜欢,只要恶作剧不是那么过分,他都很配合的由着三白瞎闹。所以王况才有这么一说。

    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驿站,驿丞早得了信,等在门外了,一见到王况,就笑逐颜开的迎了上来:“二兄来了啊,知道二兄喜欢清静,某已经让人收拾好一个僻静的院子,靠海傍山的,也不知道合意不合意。”

    叫王况为二兄,那就是随三丫头那一辈叫且比黄廿低一辈的了,而且应该还是长溪黄家的核心子弟,这也是在外人面前显出自己和建安侯的关系的叫法,只要这么一叫传了出去,就不会再有人对他平白的当了驿丞而说三道四的,为人要低调却又要让人知道自己有个靠山,就不能到处的去宣扬,而这样当面的叫的法子更高明。

    王况也不道破他的这点小心思,道:“有劳了。”底层小官小吏总有他们的为难之处,而东治港驿站又因其地位的特殊性,也算是全大唐数千驿站里有数的几个美差之一,被人惦记着不希奇,可若要是被人惦记了这个可以和各豪门大阀家族成员近距离接触的位置又不想着法子的去保全,那才叫希奇了。

    驿丞其实也不过就是个相当于一县邮电局长兼县招待所所长的身份,流外六等,和乡长及以前的亭长是同一级的,但和乡亭长不同,乡亭长有实权,掌管着一乡一亭的大小事务,而驿丞生来只有受气的份,能入住到驿站里的,绝大部分的品级都比他高得多,品级比他低的,出远门的机会那是少之又少,因此谁都可以不拿驿丞当一回事。

    当然东治港驿站是个例外,尤其是这个驿站还是建在建州水军的大营旁边的,任谁再横,到了如今军威大震的建州水军的地盘上都要小心三分,所以这个驿丞当得远比一个乡长滋润多了,没那么多繁杂的事务扰人,来入住的大小官员又都比较自觉,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自己解决了,且因为长溪黄家和建安王家如今也是姻亲,水军将士闲来时都会来逛一逛,看看有没人不长眼的来捣乱的。所以这个驿丞很满意,他的理想也很现实,只要能在这个驿丞的位置上坐下去就成了,没太高的要求。

    可王况却不这么想,打王况踏进这个驿站之后,就萌升起了新的想法,原因无他,就因为他看到了驿站大堂里面坐着不少人,正忙碌的嘴里不停的喊着:“延平家信三十三封。”

    “扬州私信一十九封。”

    “陆州一封信,一个包裹。”

    “小吕宋家信一封。”

    ……

    这些信,大多都是海外官吏将士写往家中的平安信件,正是因为东治港位置的特殊性,使得东治港里云集了天下许多地方的人士,有的是准备出海的,有的是出海归来的。开始的时候,只有偶尔几个兵士托付了熟识的商人海客,让他们帮着把家信带到东治驿站来,由驿站帮着送到家里去,他们是拿俸禄的,又加上地处海外,所以朝廷特地恩准他们的私信可以由驿站在有空闲且有顺路的官方信函要送的时候帮着送。

    久而久之的,渐渐的就成了一种习惯,那些从海外回来的人,大多都会到出发地的驿站里看一看有没有东西要帮着带的,有就顺便的能带一点是一点,出门在外,互相照顾,今天我与你方便了,明日你就有可能与我方便。

    最后在东治港就形成了一种惯例,凡是所有官吏将士不是那么重要的私信,最后都集中在了东治驿,由那些要分赴各地的商贾脚夫之流挑了自己目的地的书信顺带着送回去,当然并不仅有书信,也会有一些家出内地的,其当兵的儿郎多半都会托付着送点干货回家,让家人尝尝大洋里的美味。

    那些在驿站大堂里忙碌着的人不是驿站的人,而是都有从海外带了信件或者是从内地帮着带了信函来的,他们嘴里叫着,大抵就是要让去那个目的地的人听到后上前来取了去帮着送去。这也是这些年来王霖泊见交换信件包裹的人日渐增多,没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也不成,而水军大营平常人又是不能常出入的,就和驿丞商量着,把他们都挪到了驿站大堂里来,也算是个对口所在,毕竟,驿站里也常有驿兵和那些官吏进出的。

    只是这些人叫则叫矣,却都是压低了嗓门叫的,概因大堂离驿站的客房并不远,若是大声叫唤的话,那么他们也就别想再在这驿站的大堂里进行着信件的交换了。

    可以说,就目前而言,这些人的信件交换都是自发而形成,经过几年的发展才有了这么大的规模,这也是大唐其他地方没有的景象,王霖泊和东治驿丞不过是顺水推舟的提供了一点便利条件而已。

    就这点便利条件,让王况早就想做却一直因为不能顺势而为的想法成了可能。

    以前王况曾经就设想过让魏小五的车马行兼职做信件的投递工作,不是要靠它来赢利,而是想做成那种公益性质的免费投递,但魏小五的车马行大多也就一州的府地才有落脚点,只有那些比较重要的客源多的望县才会再单设个落脚之处,既然是免费,而且车马行也有自己固定好的排班,自然不可能多花时间去帮人把信投递到家,只能丢在州里,碰到了收信人的同村人了,才让他带回去。

    这也就造成了因为信中说的事情原本不是很急,若按正常的情况下,在希望到达的时间内基本都可以到的信往往因了一两个特殊原因而无法及时的送到,有的信甚至于在车马行都静静的躺了大半年,还是魏小五他们比较厚道,知道在车马行外也立了个告示牌,专门张贴谁谁谁家有信在车马行的,可这样也不行,全天下,识字的人里,百个也挑不出一个来,如果说有读书人或者识字人恰巧碰到还好,若是没人碰到,那就只能继续的躺在车马行里。

    不是魏小五不想帮人帮到底,实在是他手底下的人里,十个中最多也就那么一两个认得一箩筐的字,不外就是自己的名字及一些数字罢了,其他的,你就是放倒了让他看,他也还不知道是放倒了的。因此在这样那样的条件限制下,王况在魏小五的长安车马行进行的民间投递信件的试验不得不在进行了两年之后宣告夭折。

    也不是没想过自上而下的推行的,但如果在全大唐都铺开的话,其需要维持的费用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就算是有偿服务,也绝对是入不敷出,这就不是目前大唐刚刚恢复了元气的财政所能承担得了的,历史上的驿站肯接私人信件,那也是在宋之后,经济极为发达,人员的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的时候才渐渐的兴起。

    而就目前来说,现在的大唐,依旧是以农为最重要的根本,朝廷的收入里面,农税占的比例就高达了九成以上,而农税又是最低的税种,比起经过王况的引导而提高了许多倍的商业税来说,低税率却是占了总量里的绝大多数,由此可见,这想要达到宋时的高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的人,还是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

    现在也不是没有专门靠帮人送信来维持生计的人,但送一封信的价格绝对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得起的,除非事出紧急和无奈,否则也不会花钱雇人来送信,也只有大户人家的家里,才能养得起家人,才能有人成天的什么事情都可以不做,就等着为主家送信的。

    但就在刚刚王况迈进驿站大门,到驿站的大堂前,这中间只穿过了个两丈来宽的天井的工夫,王况就看到至少有一半的人在喊了一两嗓子之后,他手中的信很快就被人接了过去,同时,这喊的人也很快的从别人的手中接到了信件出门去了。

    由那些人的喊话中可见,这些信件,大多都是几个商业比较发达地区的为多,尤其是以建安,长安,洛阳和扬州一带最多。这就给王况再一次的重新启动改送信由民间自发转为官方有组织有保障的专人运送提供了可能,只要收费上合理一些,只要收费能维持住信件收发人员的开销,那么这种有官方保障的投递方式,应该有成长饿空间和土壤。

    若是还能适当的慢慢加上个保价措施,让信件和包裹的主人只需要多付出个一文两文的,就能够在信件或者包裹丢失后得到合理的补偿,这个空间就更大了。

    大唐今后的疆域将会更为宽广,在王况的计划里面,只要他的脑子还能考虑事情,只要他还在大唐,他绝对是乐于见到一个大大的大唐疆域的,甚至于比之于元蒙还大的疆域都有可能,这不是王况一个人的梦想,这是多少代中华儿女,华夏儿郎心中永远的痛,不要说那么大的疆域,就是将最新的地图和二三十年前的地图一比较,就会让人心中隐隐作痛,不知不觉间,这里一点,那里一点,都只因为一个所谓的“大环境”原因而就那么的割让给了别人,而国人大多数都还蒙在鼓里!

    随着疆域的扩展,送信难的问题就将日渐的突出,而也正是因为送信难,信息流通速度的不畅,造成许多事情的发展要比预料的困难得多,举个例子,一个出外打探消息的人,见到某地茶叶便宜,而自己家乡要贵了许多,赶快的送信回去,结果那信一耽搁就是几个月甚至一年,等家人接到信后赶去,可能目的地的茶叶就会因了大旱或大涝的原因减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