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新明朝(随轻)-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同知心有戚戚焉,“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二人一齐同情起这个府尊大人来,他这气运直追那个死在煤山的先皇帝了,什么背运事情都碰上了。但同情归同情,该下黑手时还是要下。二人都看的出来,当前是一个好时机,毕竟情势都发展到这地步了,绝对是最难遮掩的时候,等到明年春天也不是不可以,但别夜长梦多了。
  不过……那毕竟是能穿绯红官袍的堂堂上府四品正印官,还是让对方出头罢。
  李佑忽而面色一正,长揖拜道:“王老大人真乃中流砥柱,我郡之干城也。眼下署中奸邪当道,老大人当登高一呼,澄清府内!下官不才,愿附骥尾!”
  王同知也满脸赞赏的夸李佑道:“老夫已是年朽无能,李大人却年少英才,正该奋发有为,荡平群蠹。为国锄奸之事,尔可当仁不让,舍汝其谁!老夫愿助你一臂之力!”
  年轻的下属十分谦虚,“老大人年高德劭,正道领袖,小子何德何能,敢越居于前!”
  可叹伯乐式上官一定要提挈后进,“老夫心有余而力不足,沉沦浊流经年,能自清已是万幸。常言道,重整山河待后生,看到李大人便觉府中正气后续有人矣!”
  李知事感动的几乎要泣道:“小子安敢当得老大人一赞!末位新进,侥幸为官,区区九品下僚已是惶恐生平,看老大人如高山仰止。如今满城百姓民不聊生,怨气沸腾,老大人忍心弃我府苍生于不顾乎?”
  王同知无奈暗道,这小李大人还是这样难缠,绕来绕去的用话拿不住他,不能再继续绕了,说不好便要把自己绕进去,非得逼迫老夫出杀手锏。“老夫这辈子就这样了,左右也是混吃混喝的安度余生。至于毛知府什么下场,老夫没什么兴趣了,李大人自便罢。”
  王老头摆出无欲则刚的架势,顿时按住了李佑的死穴。王老同知都六十岁了,也许活不了几天,反正已经熬成五品了,不折腾安守现状也就无所谓。
  但李知事还年轻啊,怎能天天陪着老头子喝茶下棋虚度大好光阴?如今的李佑可没有去熬个十年八年等出头的淡泊心态,看看现在,还没失势几天,老家就有人要抄他的产业了!还是那句话,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
  李佑苦笑道:“老大人何必难为下官,下官这九品知事,有什么能耐。”
  “毛府尊的情形已是危如累卵,如同窗户纸般就差一捅了,时机已到,你不用妄自菲薄。”王同知鼓励道。
  “既然如此,老大人何须假手他人,直接禀告上官便可。”
  王同知答道:“说的轻松,能办老夫早就办了。老夫能捅给谁?老夫怎么知道谁是不是府尊的一丘之貉?稍有不慎便惹祸上身。”
  李佑没好气道:“那还想让下官去蹚浑水?老大人你好歹还是五品高官,下官这身量比你更受不住。”
  王同知指点道:“要不然老夫说你这次回虚江县寻蒋巡检的不是可以当做一个契机,听说你那老恩主陈知县可是能直接通天的……这可比老夫硬气多了。还有个原因,你和赵大官人有好交情,那府尊毕竟又是赵大官人祖父的学生,中间出了什么问题你也可以周转。”
  原来老头打的是这个主意,李佑想道。能不能说动陈知县参与?他心里仔细思量,觉得还真有很大可能。其一,陈知县和毛知府没有私交,不用顾忌交情。其二,陈知县来头大,又是名列前茅的清流进士,根本不怕报复。其三,陈知县最热衷的事情就是养望升官,这次事情捅漏后必然牵连一大批人,苏州府乃至江南官场要出现很多空位置,有吏部尚书的背景趁机升个官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这也是老爷我的机会,说不定也能升上一升,干了!李佑内心狠狠地下定决心道。
  唯一让李佑犹疑的是,赵大官人和毛知府的关系究竟是到了什么程度?要不要与赵大官人说明此事?
  说了怕赵家人会提前出面摆平事情,李佑就无法浑水摸鱼捞好处了,只能继续在这府衙当路人甲乙丙丁。不用怀疑,三代四进士的赵家肯定有这个能耐。不说的话,若事后赵大官人生了怨,那他的损失也很大,交结到一个这样一个上流人物容易么?关系再修复起来可就难了。


第三集 府城风波 第123章 平地惊雷震翁婿
  话说这王同知和李知事下定了决心要动手揭开知府的黑幕,但如何揭盖子也是一门学问,既要做掉目标又要保证自身利益,既要合情合理合规矩又不能给自己惹上麻烦。真要简单粗暴,当然就是写几十张大字报,满城贴个遍,但后续事态就不可控了。
  李佑想起什么道:“马御史现下正在巡按苏州,我观他有些好大喜功,不如将此事检举给他,让他出面?他也是有阁老为依仗的人。”
  王同知不赞同道:“钦差哪有不受程仪馈赠的。还是那话,实在无法确定他和府尊之间是什么情况,焉知不是一丘之貉?相较起来,从蒋巡检身上入手,然后将陈知县牵扯进来的法子稳妥。”
  计议定了,李佑便动身回虚江县去。他需要找个西水巡检司内熟悉情况的人,搜罗些蒋巡检的罪名,然后说服陈知县拿这个借口拘禁蒋巡检,再不经意间从蒋巡检嘴里审问出姑苏仓的黑幕。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让陈知县顺理成章、名正言顺的参与进来。同时就把自家丝行的危机解除了,不然留着一个心怀不轨的巡检在西水镇,随时会有事故。
  这个过程看似很麻烦,但也是李佑所能想到的最稳当的办法。不然一群下属凭什么很突兀的去关注知府大老爷的阴私?
  没个合情合理的由头会让别人说闲话,在外人看来好像几个下属处心积虑密谋拉知府下马似的,以李知事、王同知、陈知县的为人,都不愿意担上这个风评。所以要让事情发生的既很偶然又很必然。
  李佑回到虚江县县城家中时,已经是半夜。睡下的父母妻妾都被惊动了,全家人聚在堂上说起话来。
  李父问道:“小二莫不是在府城失势了?不然那蒋巡检为何敢毫无忌惮的要侵占你的丝行?”
  这时候李佑看着隐瞒不住,便说:“初来乍到,总有些隔阂,父亲不必多虑。”
  李母朱氏紧张地说:“若府城不好这个官不做也罢,小二还是回来继续当典史叫人安心。”
  李父高声道:“此话休要再提!便如逆水行舟,堂堂男儿怎可畏难而退。”
  此后李父便和李母回了屋,留下李佑和妻妾说体己话。
  想起巡检司的关书吏,李佑对关绣绣说:“明日请你那堂兄过来,为夫找他问些巡检司的事情。”
  “他已经去职了,如今不在巡检司。”关绣绣答道。
  李佑惊讶道:“难道是因为我的原因?”
  “新巡检容不下他,一同去职的还有孙先生。”
  连孙及也被赶走了……这可有些麻烦。李佑在西水巡检司两个称得上自己人的都不在,那该找谁当内应去打探蒋巡检的劣迹?李佑又不得不检讨起自己当巡检时架子太大,任职时间又短,这会儿居然找不到一个可以信任的人。
  李佑目光一转看见了刘娘子,想起自己当初这个巡检还是从岳父手里借过来的。老泰山在巡检司经营十几年,又比自己有手腕,况且他退养不过才几个月,现在总该还有些能够托付大事的亲信留在巡检司里罢。
  “明日为夫和娘子去拜见岳父岳母。”李佑对娘子说。
  刘娘子欣喜的点点头,梅枝插嘴道:“刘太老爷要去当和尚,那边家里快翻天了,老爷去劝劝也好。”
  李佑哑然失笑道:“出家也没什么不好。”
  “太老爷还想把家中良田捐给庙里,主母姨娘们都闹起来了。”梅枝说。
  老泰山这是疯了么……李佑摇摇头想道。
  一夜无话不提,次日李佑和妻子来到刘府。甫一进门,便遇到了张珍张大夫,看来是府里有人害病了。又有老管家迎上来道:“可巧了,主母正发话找姑爷。”
  这岳母王氏找李佑不为别的事情,就是叫李佑阻止刘老巡检出家,用她的话起来是:“贤婿诡计多端,这事就交给你了。”
  李佑纳罕道:“出家便出家,老泰山为何要捐家产?”
  王氏苦笑道:“听说捐一百亩地可以在庙里作执事,二百亩可以作堂首,五百亩可以作副住持,他就动了心。”
  这年头,佛门清净地也不清净哪。
  “你回来的正是时候,若不拦住他,大概就是这两日了。现在你那岳父正与和尚在书房谈话,贤婿且去看看。”
  这几天还要利用下老泰山在巡检司的影响力,必须先拦着他出家,李佑边想边起身去了刘府书房。
  李佑好长时间不曾和刘老巡检会面,今天见到只觉得老泰山的面容平静无波、无悲无喜,真有几分看破红尘的气质了。在这书房里,还有个卖相不错的僧人正喋喋不休的对老泰山洗脑,让李佑很厌烦。
  “见过岳父!”李佑上前拜见说。
  刘老巡检不似往常那样搭话,只是点点头而已,便又去听和尚絮叨了。
  看他这着魔的样子不好劝啊,李佑暗道,便想着设法先拖一拖,开口打岔道:“老泰山不要轻易上当,无论什么时候货比三家总是好的,多看几家寺庙道观再做决定。其实当个道士也不错么,何必一定要入佛门。”
  那僧人便说:“敝处北丘寺为本县佛寺之首,禅林名望所在。有八品僧官作住持,刘施主入了我寺,将来说不定也是有机会为僧官。况且本寺周边风景甚好,寺中房舍宽敞,正为老施主修行胜地,不可错失也。”
  “你是北丘寺的?”李佑问。
  “正是。”僧人掩不住的自豪。
  李佑对着僧人仰头大笑,十分无礼。
  “不知这位施主为何发笑?”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本官题在贵寺殿门的诗如今还在吗?”
  那僧人闻言大惊:“这位施主是李大人!”当初李佑那首诗流传甚广,叫北丘寺大失颜面,几乎成了笑柄,但寺里又对李佑无可奈何。实在没料到,今天度人出家度到李佑这里来了,一时不知如何作答。他心里思量这李佑不好招惹,还是先走为妙罢,便站起来对刘老巡检稽首道:“贫僧不打扰刘老施主翁婿谈话了,就此作别。”
  待和尚走了,李佑对岳父说:“老泰山在家安享生活不好么?何必要去庙里受苦。”
  刘老巡检不语。
  李佑低声道:“小婿有事情要求到,还请老泰山把出家缓上一缓。”
  听到女婿居然还求他,刘老巡检生了兴趣,问道:“何事?”
  “老泰山在西水巡检司经营多年,不知道有没有可靠之人推荐给小婿。”
  刘老巡检疑惑的说:“你都去府衙任职了,还寻巡检司的人作甚?”
  李佑假意道:“陈知县要用。还请老泰山出面联络,和小婿会一会。”
  刘老巡检似乎很享受被李佑恳求的感觉,摇头晃脑的说:“老夫自然是有忠实属下的。”
  李佑喜道:“还请老泰山成全!”
  翁婿二人说着时,张珍张大夫匆匆走进书房,他和刘老巡检熟识多年,不用太拘礼的。只听张大夫对刘老巡检拱手道:“刘老爷,诊过贵府二姨娘了。”
  李佑心里便明白了,原来是付姨娘病了,不由得想起那夜黑灯瞎火里的欢情,又赶紧把自己的念头掐断,老丈人还在面前呢。
  “二姨娘不是害病,是有喜了,将近两个月。”
  张大夫这句话宛如平地起惊雷,把翁婿二人都给炸的目瞪口呆,不约而同叫道:“什么?”
  刘老巡检的脸色变幻不停,他自己不举,这付姨娘绝对是背着他和别人偷情怀了野种。七年前让付姨娘带着身孕入门,生了孩子故意认作自己的也就罢了,毕竟是为了留后,但今天这……
  李佑心里更加震惊,自家事自己知,按时间看付姨娘肚子的种八成就是他的……他是很需要儿子,但家里这些女人长时间来一个都没有怀孕,怎么糊里糊涂的一次被动偷情却发了芽?以后可如何是好?老天这是玩他呢……
  李佑强行克制住自己的激荡心情,不能让别人看出异常,刚才叫得那声“什么”就很危险,幸亏张大夫和老泰山都没注意到。
  正常人这时候该干些什么?应该是要恭喜罢……想到这里,李佑装作不明真相,强忍对自己的厌恶出声道:“小婿恭喜老泰山晚来得子。”
  刘老巡检麻木的问张珍道:“当真如此?”
  张大夫尽量让自己的表情正常一些,怕刺激到刘老巡检,轻声道:“确实如此。”他和刘老爷认识这么多年,本身又是医士,对刘老爷不举的情况隐隐有所察觉,但没想到这次会诊断出付姨娘有喜脉……本该是恭喜主人的,却叫张大夫难以开口,只得装作不知告辞了。
  刘老巡检长叹一声,真的万念俱灰了,把外面长随叫进来道:“你去北丘寺告知法师,老夫明日出家,再也不管这红尘中事了。”
  刚才明明说动了老泰山,怎么又要变卦……李佑急道:“新得儿女,老泰山怎可弃之不顾!”
  刘老巡检惨笑道:“到如今万事皆空,也不瞒贤婿,这野种可不是老夫的!”
  我当然知道这点……李佑劝道:“出家也不急于一时,老泰山此时心情激动,过几日平静下来再说罢,免得后悔不及。再说妾室有孕,老泰山却遁入空门,未免招人起疑,传出流言蜚语污了名声就不好了,还是等等罢。”
  刘老巡检也有些不甘心,传话道:“叫付姨娘立刻来这里!”又对李佑说:“老夫心乱如麻,还请贤婿帮着审问审问。”
  李佑吓得魂飞魄散,他哪里敢去审,万一付姨娘被他问的没了理智,指认出他来就完蛋了。


第三集 府城风波 第124章 贼喊捉贼
  在这深秋天气,李佑的后背里衣竟然有些汗湿。他心里有鬼,自然不想在岳父面前和付姨娘说话,担心引火上身,但又必须和付姨娘商谈怎么应付,所以要想法子找一个单独会面机会才好。
  心念急转,李佑对岳父请缨道:“丑事不宜张扬,二娘来去出了什么动静容易惹得旁人疑心,小婿愿为老泰山分忧,悄悄前去询问,有了结果再行回报。”
  刘老巡检也觉得女婿说的有道理,即便是一个快出家的男人,也不想在这上头失去面子,当然惊动的人越少越好,如果付姨娘来了后哭闹吵叫就不好看了。
  他有些后悔自己刚才一冲动说出“野种”叫女婿得知内情,在打算好怎么处置之前,还是不要再把这个消息扩散开。同时他又生了不想见付姨娘的心思,或者说不想直接面对这个尴尬,派业已明白情况的李佑代他去问话倒也合适,便点头道:“且去罢。”
  得了老泰山允诺,堪称是贼喊捉贼的李姑爷在老管家陪同下,往后院付姨娘房中行去。道上他心里渐渐冷静下来,边走边想道,幸亏今日来了一趟刘府遭遇此事,否则一切休矣。
  关于这个事情,李佑初步打算一是要把自己摘出去,二是安抚住付姨娘,三是尽可能保住这个胎儿,怎么说那也是自己的种,最好是个急缺的儿子。不过一会儿见了付姨娘该怎么说还需要仔细斟酌斟酌。
  及到进了付姨娘屋子外间,屏退所有下人后,李佑面朝付姨娘,只见她身形慵懒的坐于椅上,姿容依旧艳丽,但神色紧张,目光惶惶。看来也是知道诊断结果的,张大夫没有瞒着她。
  “二娘你这可真是自讨苦吃,自作自受。”李佑没好气的低声讽刺道。
  付姨娘看到李佑仿佛见了靠山,紧张的忍不住要去抓住李佑,可伸出手后又害怕的缩了回去。
  “慌什么!老泰山派我问话,如何回答?仔细想想,有没有可供栽赃的人?比如二娘晓得谁身上有什么记号的?”李佑循循善诱的提供思路道,先要将祸水引道别处,把自己这无辜受害者摘出去。
  本以为来了救星感觉有了依靠,却听到李佑这要把他自己撇清的话,付姨娘登时气涌心头,腾地站起来道:“你这该杀千刀的叫妾身承认与别人通奸么?还不如就认了你……”
  李佑吓了一跳,回头看看门外近处无人,沉声斥道:“蠢货,难道要拉着我一起死才好?连我都陷进去了谁还能帮你?况且别忘了我至少答应过要照管杰哥儿,你把我拖下水有何好处?”
  付姨娘被李佑训得强行咽下一口气,又记挂起自己的儿子,也只好照着李佑的说法去想。低头片刻,才答道:“府中有个仆役刘信,与我那侄儿交好,听说侄儿提起过他腰部有痣。”
  李佑微微放了心,看来她是心里想通了,女人狠毒不可怕,就怕她失去理智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胡来而搞得局面不可收拾。又问:“那人相貌如何?”
  “中上。”
  “就是他了。”李佑决定道:“我去回复老泰山。”
  付姨娘焦急的说:“那妾身怎生是好?”
  “我自然尽力为你开脱,你等待消息。”
  李佑又回转到书房,对岳父道:“问清楚了,奸夫是府中仆役刘信。如何处置?”
  刘老巡检犹疑道:“确实如此么?”
  李佑答道:“付姨娘供认刘信腰间有黑痣一颗,此足以为证。”又补充了一句:“听说是付人才从中牵线。”
  刘老巡检拍案大怒,“我待她不薄,竟敢如此不守妇道。走!老夫要打死她!”
  这可不太妙,不能把付姨娘逼急了……李佑计上心头连忙道:“二娘说,她守着活寡十分难熬,忍不住做下了红杏出墙的错事,请老泰山垂怜原谅。”
  这一句话顿时击中了刘老巡检的软肋,那话儿硬不起来也就没法对妻妾硬气,这方面确实也有所亏欠。又一想自己就要出家,何苦为这事大动干戈叫人看笑话,但肯定不能留着付姨娘在家继续出丑了。
  李佑观看岳父神色,又道:“此事不宜久拖不决,否则难免传言纷纷,老泰山快刀斩乱麻的好。”
  李佑这是要催着岳父早早将事情定死,免得过了这阵又出什么破绽糊弄不住。
  刘老巡检叹口气道:“罢了罢了,老夫也不追究了,你去叫她收拾自己衣物,自行离开本府罢。对外就说老夫要出家,所以遣散妾室。”
  这算是赶付姨娘净身出户了,另外杰哥儿作为刘家唯一的儿子,自然是留在刘府的,小妾即使被赶出门也无权带走,哪怕是亲生的。
  岳父这个决定很符合李佑的心思,他应声就要去赶付姨娘走人时,又见刘老巡检将老管家找来吩咐道:“将那刘信暴毙了,报一个急病!再将付人才打发到庄子里去务农,地租以八成计。”
  这二位真正的无辜者下场好惨,但李佑可没有时间同情他们。他要尽快将赶走付姨娘的事情落实了才好,只要付姨娘出了刘府,以后老泰山想起什么疑点也无对证了。
  话说在李佑的“监督”下,付姨娘收拾了些衣物,抱着不大不小的包裹对李佑说:“妾身只有个远房亲戚在府城,要去投奔他。”
  李佑听了点点头,这样也不错,小声说:“保重身子,等我回了府城再见。”这算是安抚付姨娘了,免得她狗急跳墙惹出是非。
  “可杰哥儿……”
  李佑道:“先保住自己罢,来日方长。”
  到了刘府大门,李佑把长随张三叫过来说:“你从家里支取二十两银子,租了船护送二娘去府城安顿。”
  张三心里十分奇怪,不懂老爷为何顾惜付姨娘,还特意叫他这长随护送,但不明白也的照做了。
  望着付姨娘远去,李佑才松了一口气,今天真是好险,多亏灵机一动说得老泰山不想直面尴尬,才有了居间弄事的可趁之机。
  李佑还想通过岳父去寻找巡检司的内线,但看刘老巡检这心情不是说事的时候。于是暂时离开刘府去了虚江县衙,要和陈知县谈谈。


第三集 府城风波 第125章 看不透的陈知县
  李知事在县衙里受到的待遇与府衙相比简直天差地别,一路走来有各色人等热情的和他打着招呼,直到进了陈知县官房。
  房中陈知县正在和黄师爷商议事情,那黄师爷见了李佑笑道:“稀客稀客,这不是府衙李大人么。”
  李佑见过陈知县,坐下寒暄几句后才说起来意:“今日前来是为西水蒋巡检,还请县尊做主。”
  之后李佑将蒋巡检的事情大概叙述一遍,但没提府城粮仓的事情,他还抱着观察陈知县对他态度如何的心思,看看是冷淡敷衍还是一切依旧。
  “此乃小事而已,你不用担心。”陈知县丝毫不作为难之态,很干脆利落的一口答应下来。
  李佑得寸进尺的说:“还请县尊发下牌子,拘禁蒋巡检。”
  陈知县皱眉道:“做人心胸怎可如此狭隘,这样有些过了,为了区区一些小事便大张旗鼓实为不当。”
  一个知县去拘禁治下的巡检也不是不可以,但需要足够合适的理由,不然无故擅自囚禁朝廷命官的罪名够他吃一壶的,所以陈知县才会婉拒。
  黄师爷暗道李佑绝对不是糊涂到有非份之想的人,看来这中间又有什么说法,便开口道:“李大人究竟有什么来意,明说了罢。”
  “因为蒋巡检牵连到一桩府城里的惊天大案。”李佑说,他这才步入正题,将姑苏仓的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通,又点出府衙上下集体涉案的事情,暗示陈知县可以通过蒋巡检为引子参与进来。
  听到这有些不可思议但可叫一片官吏人头落地的事情,陈知县和黄师爷齐齐动容,不禁对视一眼,都看得见对方眼中的震惊。
  “当真有此事?”陈知县确认道。
  “不假,县尊若不信可将蒋巡检严刑拷打,定有招供为佐证。”
  黄师爷忽然插话说:“府城中事与县尊何干?没有必要弄险。”这意思是阻拦陈知县插手了。
  李佑没想到黄师爷会持反对意见,“师爷此话差矣,那时府城清空一片,县尊又立下功劳岂不有了升迁时机?况且此事可让县尊博得清望,何乐不为。”
  黄师爷转头对陈知县说:“其一,此案浑然不可测,县尊何须涉险,自保清白便可。其二,县尊有许尚书照拂,求稳即可升任,行险实为下策。其三,即使成事,县尊也升不了四品知府,其他佐杂官又配不上县尊的身份,天下哪有二甲进士知县升通判同知这等佐贰官的道理,徒惹士林笑话而已。县尊的眼光不能仅仅放在这府县之中,前途当在庙堂上,下一步升入部院才是正理。”
  黄师爷说的丝丝入扣,条条在理,李佑一时不知如何反驳,也是因为他这次太大意了。以前李佑献计献策无所不行,这回心里未免就有些潦草,就没想着遇到反驳,所以未曾仔细准备言辞,眼下便被黄师爷搞得措手不及。
  但好像黄师爷说的也挺对,陈知县又何必冒着风险蹚浑水。而且黄师爷这话就差点明这是李某人拿县尊当箭使了。李佑发现自己有些一厢情愿,过去太顺利导致小瞧了别人。这对陈知县来说或许是无所谓的小事,但对他来说则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大事,背景雄厚的陈知县若不出手,他和王同知二人势单力孤又能做什么。难道就只能眼看着了?继续把冷板凳坐下去?
  李佑正无计可施时候,只听“啪”的一声响,却是陈知县拍了案道:“我辈读书人所学何为?先贤云: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小节或可随意不拘,大义岂能故作糊涂?府中有硕鼠吞仓,米价一日三涨,明春灾民衣食无着,这样大是大非之前,你二人说来道去只知锱铢计较,所思所想全然不顾社稷黎民,不禁令人齿冷!本官虽无职无权,但也不能容忍彼等奸邪,岂可置身事外而装聋作哑?”
  陈知县一番慷慨陈词,让近乎绝望的李佑顿时绝处逢生,他不禁热泪盈眶,真是青天呐!差点就高呼“县尊不出,如苍生何!”又得意的朝黄师爷使了两个眼色。
  黄师爷仍在发愣间,被李佑拉着出了知县官房。县尊有了决断,下面该着二人商议细节。
  到了自己公房里,黄师爷以手抚额,大悟道:“才记起来,吏部许尚书与县尊书信往来,曾提起过与袁阁老生了嫌隙,而这位阁老又与毛知府是同乡……”
  啊?李佑刚在心中树立起的偶像破灭了,“莫非县尊是为了这个原因?”
  黄师爷摇头叹道:“也许是,也许不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县尊所想,连我也看不透了。无论是何原因,你的运气足够好。”
  李佑岔开话头道:“我欲从巡检司寻找些内线,给蒋巡检罗织些罪名,好让县尊有个由头,且等我两日功夫。”
  黄师爷嗤声道:“小家子气,需要如此周折么?我自有主张,你也得叫我立点功劳。”
  李佑问道:“愿闻其详。”
  “请他喝酒。不过你不宜出面,你出面就不灵了。”黄师爷道。
  第二日,黄师爷请蒋巡检吃酒,那蒋巡检见知县幕僚请他吃饭,自然是欣然应邀。到了席上,黄师爷拼命劝酒,蒋巡检受宠若惊下喝的酩酊大醉,百事不知。
  等蒋巡检再次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已身陷囹囵,被下了大狱,心里莫名其妙,惊诧无比。喊了几声,没见有狱卒过来,不由得有些不安。昨天黄师爷灌他的酒,醉后将他关进牢里,到底为的什么?
  蒋巡检看到黄师爷走近牢门,便质问道:“在下虽然位卑也是朝廷命官,老先生意欲何为?”
  黄师爷呵斥道:“蒋大人!我本欲与你交好,谁知你犯下侵吞官粮的大罪!县尊下令拘押你也不为过!”
  蒋巡检大惊道:“此话怎讲?”
  黄师爷冷笑几声,“昨日你酒后吐真言,道是你在府城吃下了多少仓米,此时可是有的?”
  乍听黄师爷揭出此事,蒋巡检心头骇然,头脑昏懵,黄师爷怎么知道的这件事?难道自己真的喝多了说出来的?
  “事已至此你就招了实情罢,瞒不住的,陈县尊或可为你说情。”黄师爷说。
  最终蒋巡检还是招认了事情。
  难怪黄师爷不让李佑露面,如果李佑出现在此处,蒋巡检必然怀疑是李佑在府衙从什么渠道得知的,他多半会死鸭子嘴硬抵赖不知。但如果他听到这件事是从自己嘴里暴露出来的,心理震撼更大,便也容易招供。


第三集 府城风波 第126章 各有各的前途
  李佑真没想到蒋巡检这么轻易就招了,从头到尾他完全没有出场机会,心里的酷刑彻底不曾派上用场,只好看着黄师爷拿供状轻描淡写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哉善哉。”
  这事情未免过于顺利了罢,李佑还打算要费力去罗织罪名将蒋巡检下狱审问,结果黄师爷轻松一个花招便套出了话,自己的想法完全无用啊。
  黄师爷又对李佑说:“蒋巡检出自府衙,若他家人求救到府里问下来,没个罪名不好交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