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新明朝(随轻)-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六集 名震京师 第543章 小人物大舞台
十二月初三,大朝会之日,在京千官入午门过金水桥上朝,而李大人孤独的按职责逛街,不,是巡城。
此时翊坤宫金贤妃有喜的消息已经传开,大朝时免不了有百官朝贺陛下有后的桥段,当然不必像皇后有喜那般隆重正式。
虽说这次并非皇后怀孕,即便金贤妃生下来的是男丁也不能立为太子,但也值得庆贺。无论如何,天子有了头胎是个好兆头,毕竟大内已经十余年没有出过新生儿了。
首先要庆贺的是,这证明了龙体康健,天子的生育功能没问题,承担得起传宗接代的重任,这是当前要务。
其次要庆贺的是,金贤妃若生出长子就是天然的替补,多一道保险足以使百官安心。假如中宫无后(在大明朝这绝对是概率很大的事件),替补人选就可以派上用场,不至于国本空虚、社稷变乱。
还有件场面事,若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皇长子降生,那么金贤妃的级别就该调整调整了。提升成贵妃问题不大,至于能不能升成皇贵妃,还得看天子的恩宠程度。
按说进入年终岁尾,一年当中的最后一个月本该是人心涣散、满心思过年的时期。大明的官员从理论上只有过年时候才可以休息一个长假,难免如此的。
但朝廷氛围骤然再度紧张起来,用有力的事实证明了朝廷大员是多么敬业,很多事情过年也是阻止不了的!
围剿彭阁老的情况再次达到了一个高压态势,两天时间里弹劾彭阁老的章本在天子面前又堆了一尺厚。主要罪名是“指使商家阴谋构陷大臣,其行卑劣,岂可居中枢!”
这事彭阁老还真是有口难辩,吕家都迫于压力招认了,都察院和顺天府两处也形成了完整的人物链条。这就是把柄,他即便不承认也被攻击为狡辩,或者说大势所趋之下,他认账不认账已经不重要了,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除去彭阁老本人的五个大学士中,有三个强烈建议彭阁老致仕的,还有一个是中立。可以说在内阁里,赶彭阁老走人的态度继续是压倒性的。
李佑看在眼里,对此的评价就是,那些从龙之臣打算通过间接手段上位。
前些日子白侍郎被他摆了一道,只怕从龙派暂时也没脸面主动造势要让白侍郎入阁了。
但是如果能将彭阁老赶下台,内阁空出了一个位置后,天子不得不考虑替补人选时,估计也只能勉强简拔白侍郎入直文渊阁,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信赖的人选。过程有差别,可是目的还是那个目的,所以李大人称之为间接手段。
此时明白人都看得出,墙倒众人推之下彭阁老真是大势难回了,连个能呼应的盟友都没有。
他致仕大概只是时间问题了,区别只在于,让不让彭阁老仍以大学士身份体面的过完年走人。还有个大问题是,彭阁老走人后,留下的权力真空怎么瓜分。
年前如此热闹的时刻,李大人自然是不甘寂寞,他的奏疏很快就尾随而来,言辞一如既往的激烈。
“崇文门税关数年征税皆不足额,唯有今年陆元广到任以来,革新除弊,超额完税。此乃可任事之能臣也,嘉奖未得,却反遭朝堂空谈之辈上疏弹劾,臣百思不得其解其有何脸面胆敢弹劾务实之人。陛下若不明辨是非,足令天下有识之士寒心、有为之人却步,窃以为不取也!”
观者无语,大家一起刷彭阁老的时刻,李大人怎么又不走寻常路,再次对白侍郎开火?李佑这封奏疏,大概还是上次与白侍郎之争的延续罢,奏疏中不点名的“朝堂空谈之辈”明显就是白侍郎。
上次朝臣都以为,白侍郎弹劾崇文门宣课分司大使陆元广,是为了公报私仇,报复李佑和玉玲珑的暧昧绯闻。
估计天子对此也实在看不下去,所以将白侍郎的弹章留中不发,打算就此遮掩过去,不了了之。没想到这李佑还是不依不饶、古道热肠的非要替陆大使讨一个公道,又上疏点出此事,揭白侍郎的伤疤。
不过小小的九品陆大使要出名了,有李佑这样众人瞩目的名臣三番两次替他上疏扬名,想不出名都难。貌似李大人的奏疏特点就是攻击性很强,很少有荐举吹捧别人的时候,这陆元广何德何能……
陆大使听说李佥宪又一次上疏,连忙第一时间驱驰去总察院拜见,惶恐的问道:“下官何德何能……”
李佑请陆大使坐下,意味深长道:“本官已经为你铺好路,下面就看你的了,本官有几个建议,你可以听一听。”
陆大使与李佑一样,深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他知道李佥宪不会白白的替他铺路,也不会随随便便的就能彻底信任他。他凭着直觉也能猜到,下面才是关键,只怕相当于投名状的,如果自己掉了链子,只怕立刻就失去了信任。
及到次日,又有一封奏疏引起了朝臣的注意。
“陛下初亲政,当以稳定人心为要,以免朝堂动荡,社稷不稳,此乃治平之至理也,未闻有先乱朝纲之明君!
近来总有一小撮人无事生非、鼓噪喧嚣,构陷元老重臣,急于取而代也!开此先河,公卿自危,眼见追名逐利之风日甚,搅动朝堂不宁,贤良不安,不知彼辈欲置陛下于何地?
臣以为君侧左右必有之辈蠢蠢欲动、妄图幸进,挟势逼宫,陛下不可不防!”
在一片声讨彭阁老的噪音中,在彭阁老门人的辩解软弱无力时,这封逆潮流而动的奏疏不但言辞激烈的为彭阁老叫屈,而且直斥正当红的天子东宫旧臣,那是格外醒目,相当醒目,特别醒目。
每个人看完后,心里都会冒出一句:真是只差说“清君侧”三个字了。
白侍郎将奏疏抄本掷于地上,恨声道:“李佑这个奸邪,真是认贼作父之辈!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亲自将抄本送来的叶学士苦笑道:“白兄失态了!这封奏疏却并非李佑所上!”
白侍郎重新拾起,原来这只是个抄本,稿纸比较凌乱,他方才迅速扫了几眼,他抱着邻人疑斧的心态,下意识的只当是李佑所写。因为这奏疏的行为口气词锋太像是李佑了,简直就是李佑的翻版。
此时他再细看,发现署名者是“崇文门宣课分司大使陆元广”……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个名字。陆大使刚刚因为李佑的极力推荐而让人得知,此时他上奏疏很有点趁热打铁的意思,内容又是逆大势而动,在当前几乎就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想不引起关注都难。
朝臣纷纷叹道,不愧是李佑欣赏荐举的人,真是胆大敢言!目前朝中对彭阁老一片喊打喊杀之声,就算同情彭阁老的人也都迫于形势闭了嘴,免得站错队失分。而他一个小小九品居然敢站出来为彭阁老鸣不平。
再说满朝谁不晓得,那李佑与彭阁老的仇怨几乎就是水火不容了,事情就是彭阁老指使吕家构陷李佑而起,为彭阁老说话就是公然否定李佑的正确性,认为李佑有罪。
而这陆大使受了李佑恩惠后,居然还敢站出来替李佥宪的仇家彭阁老辩解,这份胆识当真了得,一般人没这个勇气。
莫非他是个秉性公正刚直的人?但不是每个敢言的人都能像李佑那样讨得了好,李佑只能是个公认的特例,所以这陆大使前途堪忧哪。
李大人坐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朝中乱纷纷,悠闲之中有点小小的得意。混到如今,这次终于不用自己去身先士卒、抛头露面的去朝中厮杀了,就让那陆大使披挂上阵!
就算事情不遂,自己也没啥损失,大不了再帮陆大使找个地方安置。想当初,许天官就是这样看待自己的罢。
陆大使的这封奏疏自然要摆在御案上,少年天子御览后,其实没太大感触,反正骂的是别人,又不是直接骂他。
但司礼监秉笔太监段知恩奏道:“此人有暗暗诋毁陛下如同没主见玩偶之意,不可不察。区区九品胆敢如此,背后必有人指使,陛下可以着有司审问之!”
十二月初六,又是一个大朝会日。大朝是所有在京官员都要参加的,陆大使即使是九品也不例外,只不过站在数千人大方队的最末尾而已。
陆大使得官以来,上朝次数也不少了,早没了初次上朝时的激动之意,每次走个过场而已。前几排才是朝廷柱石,他不过是背景,而且还是背景里几乎看不到的那个人影,朝政永远轮不到他发言。
今天,他照常躲在最后一排,找了个纠仪御史不容易注意到的角度,准备阖目养神。
刚刚闭上眼睛没多久,忽然仿佛在耳中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但隐隐约约的不真切。他连忙睁开眼,却见沿着御道当值的锦衣卫军士一个接一个的喊话,从最前方一直喊到他这一排。
声音越来越清晰,分明是:“宣崇文门宣课分司大使陆元广上前陛见!”
陆大使心里打了个激灵,若非天子亲自传召,谁敢擅自让他上去见驾。丹陛之上那一方舞台,只怕是天下最大的舞台,从来不是自己有资格踏足的啊……
难道自己那封奏疏居然让天子上心了?天子一天要看几百本奏章,怎么就注意到自己这九品芝麻了?
第六集 名震京师 第544章 语惊四立
陆大使从整个露天大朝班位的角落里闪出来,走到了中央御道边沿。不知怎的,突然遇到此事,腿有点软。
这是要君前奏对,常言道天威莫测,容不得半点差错,偏偏一丝准备也无。更何况天子身边那些大臣里也没有熟人帮衬,更让他心里七上八下。
但是腿再软也不能停,陆元广沿着中央御道边沿趋步前进,越过了八品方阵、七品方阵、寺院方阵、部司方阵、科道方阵、大员方阵、词林方阵……
层层列列,一层又一层,陆大使的紧张心情仿佛也逐渐一点一点的缓解了。反正自己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小九品,崇文门大使任期也快满了,自己还有什么放不开的?大不了回老家教书过日子去。
他不由得暗暗挺直了腰板,死也要死的体面一些,光鲜一些,也不枉自己踏上丹陛走这一遭!
皇极门金台上,黄罗伞盖在寒风中微微晃动,景和天子端坐于宝座。在天子下面的丹墀,内阁大学士与锦衣卫高官东西面对而立。
陆元广从广场抬步上阶,到了丹墀上,略带几分僵硬的叩首舞拜,眼睛不敢乱看,只盯着前方台阶上的蟠龙。远远看去,他那一身青草绿般的九品官袍在这里极为刺眼。
“昨日朕看得你的奏疏,是你自己写的么?”圣音问道。
这开场白没什么好想的,陆大使伏着身子答道:“确实为臣所作。”
天子语气不明的质询道:“不想你这小小的大使,也敢上疏议论朝廷大事,太不安分守己了,你又晓得多少道理?”
这句才是开始正题了……陆元广沉默片刻,一咬牙奏道:“先贤有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臣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
陆大使答的叫人无话可说,天子又一次质询道:“你胆量倒是不小,是谁指使你上疏?”
陆元广暗暗揣摩,这要如实招了,真正的幕后指使李佥宪饶不了自己;若不招,万一以后漏了底就是欺君之罪,所以须得避实就虚。
他没有时间细细多想,当即奏对道:“臣上疏言事,陛下不先辨事情之是非,先揣测人心之可否,这是因人废言,岂为正道!臣尝闻明君圣主,皆能公私分明,论公事时不论私人好恶,论人事时不论一己之私!”
这几句玄之又玄的大道理堵得景和天子还是无言以对,不由得高声道:“你无凭无证、捕风捉影,大肆攻讦朕之左右,到底是何居心?”
听到天子不悦的口气,陆大使感觉自己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知为何,他似乎进入了一种奇妙境界,内心深处涌现出一股强大的情绪,这种情绪反过来控制住了他的身心,有些话仿佛不吐不快,有些事情仿佛不做不行。
陆元广砰砰的在玉阶上用力叩首,额头甚至擦出了血痕,慷慨激昂道:“以陛下之圣明,洞见烛照,道理自然透彻。面对弹章,当明究事理,本不该对臣发此诛心之问!
但陛下如此,左右却未必尽然德行兼备!敢问陛下,是谁教唆陛下有今日之问?此人必是私心极重的奸邪之辈,劝陛下以阴私行事,离间君臣之义!”
一时间语惊四座,或者是语惊四立!君臣奏对到此,气氛陡然激烈!
原本立在附近阖目养神的大臣纷纷睁开了双眼,一道又一道目光射向陆元广,有敬佩的,有不屑的,有愤怒的,但更多的是惊讶。
景和天子亲政三个月来,大臣们都晓得这是个真皇帝,不是太后那种虚君,故而暂时都在摸脉门,没有什么犯言直谏的。
陆大使今日君前奏对,其实算不上向天子进谏,也没有指责天子的不是,但已经有点超乎寻常了。
在满朝都不愿意与天子的东宫旧臣正面为敌的情况下,居然在九品杂官中还藏有这么一个有胆之人!
就连那以敢言善战出名的李佥宪,也只是扯着绯闻与白侍郎旁敲侧击的兜圈子,从无对人事问题公开表过态,这陆大使竟然比李佑还生猛!
从刷声望的角度来评价技术分,也可谓答得精彩!这一刻,观众们冥冥之中感受到,陆元广身上仿佛被某佥宪附体了!
这种锋利的语气,这种大义凛然的腔调,这种堵到别人无话可说的风格,这种玩命刷声望的做派,活脱脱就像是某佥宪的翻版!
若不是跪在丹墀上的此人皮肤黑一点。相貌差一点,个头矮一点,年岁老一点,大家几乎都要以为是某佥宪在那里了!
甚至有人产生了很荒谬的想法,难道李佑披了张陆大使的皮来上朝?李佥宪三番五次向朝廷荐举陆大使,果然眼光独到,姓陆的真是有特色,李佑不会是打算收他当个替身罢。
却说陆大使慷慨激昂的说完,那猛然提起的一口气便悄然泄去。当即冷汗直流,肠子都快悔青了。
自己这是抽的哪门子风?读圣贤书忠烈事读傻了?还是被李大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李大人也就是给自己画了一张饼,可自己的投名状玩的也太大了。这一冲动过后,弄不好要去天涯海角看风景……
陆元广懊恼的跪在丹墀上以头抢地,看在别人眼里,还以为他拿额头砸地板以示刚烈。不说别的,光这份对自己狠的态度,就足以让人佩服。
此时旁边的武英殿大学士卢阁老站出来,对天子奏道:“陆元广所言虽有夸大之处,但也未尝不是没有道理。臣有同感,仿佛陛下身边有人不停地离间君臣,长此以往,有离心离德之虞。”
陆元广如此说,天子要当耳旁风,还有点不爽。但历仕三朝的卢阁老也如此说,天子就不能不多想几分了……
陆大使听到卢阁老出面说话,便停止了以头抢地,并略微放心,这也是给他打掩护了。
按说奏对完毕,陆元广应该退回班位。此时他忽然又发现,自己有点舍不得离开丹墀,一股淡淡的意犹未尽的忧伤飘荡于心头。
鬼迷心窍的,陆大使忽然又对景和天子奏道:“臣弹劾检校右佥都御史、提督五城兵马司李佑有滥用职权之事!”
登时再次语惊四立!所有大臣都震惊了,那李佑在朝堂大战小战不知多少次,从未遭过真正意义上的败绩,宁可去骂天子也别和李佑对骂是很多人心中的信条。
这陆元广居然胆大到去挑战李佑,这一定是他进谏天子后的得意忘形!
李佑有很多小毛病大家都知道,但公正不代表着胜利。无论如何,可以断定,陆元广彻底完蛋了!
第六集 名震京师 第545章 淡定从容彭阁老
陆大使以上不了台面的九品之身,去弹劾战绩彪炳、声名响亮的李佑确实太使人震惊了,居然出现了短暂的冷场。景和天子也睁大了圣目,很是为此感到不可思议。
偷觑周边各人表情,陆大使便觉得自己这时机真选对了!就连那天子也惊讶无比,大概能够冲淡方才他给圣心带来的不快罢。
陆元广弹劾李佑,还存在个问题是,李佑数次上疏为他扬名,并向朝廷荐举他。虽然目前尚未有实际结果,李佑算不得他正式的恩主,但毕竟对他有了人情。
那么他陆元广前番为李佑的死对头彭阁老辩解,今次又公然弹劾李佑滥用职权,是个什么意思?是不通人情世故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随即有人想到了解释,天下官员数以万计,能塑造出政治形象的人却是少数里的少数,无一不是佼佼者,比如李大人就是“刚直、善断”。看来这陆元广是要以“公正”为标榜,拿李佑来成名,可惜他选错了对象。
那李佑岂是好招惹的,好心被当驴肝肺、连连被陆大使不识相的李佑只怕感到这是恩将仇报,必然要暴跳如雷了。
国朝向来标榜不堵塞言路,有人当面要弹劾重臣,天子也得耐心去听。
陆元广得到示意后便进奏道:“臣弹劾李佥宪对西商吕家滥用职权。那吕家子确实侮辱大臣在先,可先被严刑拷打,后遭关押囚禁不放,罪不当至此,李佥宪滥用职权无误。其后才引发事端,一直拖延至今。
近日朝堂风波不息,虽是因为有人推波助澜,但究其根源,便是起自此事。将此事解决,有益于正本清源,消弭事端!”
又是一片沉默,没多少人关心吕家是不是倒霉,但演变到目前,已经涉及到彭阁老走不走人,就值得去深思了。
什么立场就是什么想法,那吕家也不是没有过错。他们先冒犯了李佥宪,不去想办法转圜解决,反而敲登闻鼓告御状,浪费朝廷人力。以李佥宪的脾气,扣住人不放再正常不过了,他要死不认错,还能真因为这点小事大肆处置他?
关于陆大使的弹劾,也有人敏锐的从中嗅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之处。
景和天子现在有几种选择,斟酌片刻后下谕道:“内阁记下此事,三日后朝议时,着李佑到文华殿自辩。”这算是比较缓和的措施了,也是对李佑有利的措施。
陆元广奏事完毕,依依不舍得退下丹墀,回到那朝会班位最偏僻的角落里。他感受到两侧文武百官的眼神明显与方才不同,有另眼相看的意味,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他很享受这种不再普通、不再平凡的感觉。
却说李佑巡城完毕,回到衙署,便使人去打听今日朝会情况。当他听到陆大使慷慨激昂的君前直谏时,也忍不住目瞪口呆。
他开的这个小号,临场发挥比他想象的还要出色,自己亲自上阵,也就不过如此吧。对此李大人沾沾自喜,自己真是眼光毒辣、善于发掘人才的伯乐哪。
随即他又听到一个消息,今日朝会完毕后,处于风暴中心的次辅彭阁老回到内阁,迅速写了一封乞骸骨疏,直接呈送到文华殿天子处。
彭大学士偶然失足被别有用心的人盯上后,遭遇围攻至今,一直不肯主动上疏致仕,大家都以为他准备硬挺到被罢官了。
可在今天彭阁老却突然写了乞休的奏本,出乎人意料。别人或许不明白,但李佑却猜的一清二楚,忍不住骂道:“真乃老狐狸也!他八成是看出了什么。”
不得不说,李佑和彭阁老作为两个当事人,又是斗了这么久的老冤家,对彼此的风吹草动都比外人要敏感得多。
彭阁老上了这个奏疏,对他的攻击立刻便消停了,既然他要主动辞职,那就留几分颜面,免得他狗急跳墙。
渐渐入门的天子此时也懂得,面对这种辞职疏,无论心里怎么想,也不能干脆利落的批准,那样看在别人眼里,就是凉薄无情。
他必须要先下谕慰留,以安抚人心,再磨蹭几个来回,才能算一个完整程序。职位越高的,请辞和慰留的回合次数越多,像大学士这样的,怎么也得三五次。
于是景和天子下旨到内阁,对彭阁老进行勉励和挽留。其实都是言不由衷的套话,很空洞的表达了“彭阁老对国家很重要,不能这样轻易走人,朕也舍不得你”的意思——反正只是个形式。
然而彭阁老接旨后,再也没了动静。按道理他应该迅速第二次上疏回应慰留圣旨,并继续请辞,这样程序才能往下走。可是在某些人的翘首以待中,彭大学士就领着慰留圣旨一动不动,仿佛什么也没发生,第二封请辞疏影子也不见。
这拖延时间的小花招就是个阳谋,反而让从龙派大臣左右为难了。若继续攻击就太没品了,他们不得不考虑舆论风气。
本来这次倒彭以高层态度为主,特点是由上及下。对此天子是支持的,大学士是多数支持的,九卿是一半支持。但从侍郎往下的中低层官员里,普遍对被一群从龙之臣挤兑的彭阁老抱有同情态度。
如果彭阁老都已经开始上疏请辞了,他们还不依不饶的大肆围攻,看在满朝眼中,那无异于得志猖狂的小人。
但如果就此收手,而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彭阁老厚着脸皮不上疏请辞,任由程序卡在中间,导致拖延时间太久,那么好不容易造出来的声势就有可能渐渐消散。谁都知道夜长梦多的道理。
在夜间,户部晏尚书和礼部海尚书不约而同的去拜访老师彭阁老,如今都火烧眉毛了,他们还不知道老师打得什么主意。一会儿无所作为,一会儿又突然上疏请辞,到底是个什么心思,要确定了才好。
进了彭府书房,两人看到老师正气定神闲的临摹书法,笔迹稳而不乱,不知为何,心情也就平静了下来。
原因很简单,他们这老师养气功夫很一般,不然也不会被李佑这小儿辈搞得屡屡沉不住气。如今连他老人家都如此不慌不忙,那就说明没什么大不了的……
两人施过礼后,由户部尚书晏俊先开了口:“自从事起,朝中宵小横行,老师高风亮节,任由彼辈攀诬而按兵不动,学生一直佩服得很。”
彭阁老哑然失笑,“你就是说老夫太过于自在了?此事自然会有人着急,我又何必上火!”
两尚书面面相觑,晏尚书又问道:“如今满朝妖风,贤良纷纷束手,又有谁肯替老师着急?”
彭阁老抚须长叹道:“世人都传言老夫串通太后,得了这次辅之位,但又有几人知道这位置是李佑扔给我的!”
两人甚是吃惊,脱口而出道:“李佑?果真如此?”
“老夫可以说确实如此!某种意义上而言,老夫的次辅位置也是他李佑的成果,如今有人要取走这个成果,他李佑会善罢甘休么?”
两人都能做到尚书的位置,对老师的话外之意,谁不明白?
李佑当然是有动机来保住老师在两三年里占据住次辅位置,但人性是个很复杂的东西,谁也不敢说一定预料的准。若李佑见识短浅,热衷于看彭阁老这个仇人的笑话,那岂不根本就指望不上?
彭阁老十分自信的答道:“老夫就不信他李佑不着急,如果他李佑连这点眼光和见识都没有,那就不可能从一介白丁只用三年间就窃据要职!人人都道老夫孤立无援,岂不知李佑就是老夫最大的支持者?”
李佑是他们的仇人,如今这个仇人却是他们的支持者……两尚书都是久历宦海的人物,对此见怪不怪,政治就是如此的。他们只是奇怪,老师为何对区区五品还不能上朝的李佑具有如此信心?
“据老夫揣测,李佑与皇家绝对有非同一般的关系,这关系密切到足以左右朝政。只是这关系因何而来,老夫却是百思不得其解,有时简直怀疑李佑是哪家皇亲的私生子!”
礼部海尚书灵光一现,“莫非老师上疏请辞,也是给李佑看的?”
“不错!老夫此举不是给别人看的,也不是如同别人所猜的拖延时间,仅仅是给李佑看的。催促他不要只顾看热闹了,并警告他老夫真有辞官的可能,同时也算日后讨价还价的手段罢。”
至此两尚书轻松许多,不似来时那般紧张,彭阁老看在眼里也放了心。他今晚自信从容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也是做给他二人看的,当前这个时刻,必须要稳定军心,所以要显露出胜券在握。
海尚书说笑道:“听了老师一番话,再仔细回想,也能看出李佑的心思已经初现端倪,不会撒手不顾的。下面就让他去奔走忙碌罢,我们只须等着他捷报传来下酒了。可惜李佑护驾这个好戏至多也就三两年时间。”
彭阁老点头道:“做事可以看十年百年,做官能看清三年就不错了。至少这两三年内稳当的,这期间最怕老夫辞官的不是别人,正是李佑,为了不让老夫丢官,他可以为此做任何事,想来也真好笑。”
这个博弈确实挺黑色幽默的,两尚书陪着笑了几声。忽然彭府的下人来禀报事情:“有位都察院的官爷来报信,说是今日下午,西商吕家向五城总察院状告老爷数年来索贿二万两,李佥宪便向都察院河南道请示。”
彭阁老闻言,保持整晚的淡定从容悠闲神态一扫而空,大怒道:“李佑这个混账!竟敢玩真的,这是趁机要挟!吕家也无耻!”
晏尚书和海尚书两人再次面面相觑,李佑要挟什么?大学士位置不是他所求,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退而求其次又是什么?大学士之下就是尚书啊。
他们有种直觉,两人之间有一个人的位置要不保了。刚才只顾陪着老师高兴,却忘了自己的安危!
第六集 名震京师 第546章 煤市行
李佑坐在衙中,放开了公事,边烤着火盆边想明日朝议之事。陆元广弹劾了他,天子叫他上殿自辩,故而明天要去一趟久违的文华殿,须得提前琢磨好台词。
其实陆大使那些言论,意思都是李佑的意思,主题都是李佑的主题,李大人早就拟定好提纲传达给陆大使了。
但具体方式和时机、措辞则需要陆大使自己把握,可以说陆大使干得不错,不至于狗肉上不了席面,可堪造就。
正当李大人细思慢想时,有本衙门的书吏来到门外,“大老爷!西城兵马司有要情禀报!”
这打断了李佑的思路,他便抬头叫道:“进来说话!”
书吏掀开门帘,入内回话道:“大老爷,方才西城兵马司使人来报送消息,道是煤炭紧缺,煤价暴涨,每斤几乎要涨到上个月的三四倍价格!”
当年旧时京城燃料以木炭、木柴为主,但砍伐了三百年,周边林木越来越少,再加上高宗皇帝时期,莫名其妙的下旨在京师周边数个县封山育林,导致木炭木柴缺口很大。
所以近年来京城所用燃料中煤炭比例急剧上升,至今已经占到四五成左右,煤炭也成为京城百万人口不可缺的生活资料。
京城周边特别是西山地区盛产煤炭,约莫有煤窑数百,岁产煤炭将近两亿斤,宛平、房山二县所辖山地更是京城煤炭供应主要来源。
京城九门,各有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