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皇帝分身(香港)-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锦州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木材等等资源,只要能够派人去收取,便能获取源源不断的财源。一颗上好的木料,可以卖十多两银子。一斤煤炭可以卖1。5文钱,铁矿石一斤可以卖2文钱。组织人力去海上捕捞,制成咸鱼、鱼松,一斤咸鱼或鱼松,在直隶已经涨价到50文钱……”
“以伐木来计,若一名伐木工一年砍伐100颗能造船的木料,便可以获得1000多两银子的利益。一名矿工一年挖10万斤矿石,也可以获利百两。渔民捕捞制造咸鱼和鱼松,一年也可以获利达到数百两银子之多。”
“祖大人若是有心组织军民伐木、挖矿,我天津特区可以向大人出售钢斧头、钢锯、铁铲、箩筐等等工具。若是有心捕鱼,天津也可以向大人出售渔船、渔网、铁锅。当然,这些产出我们也可以全部收购。大人可以用这些售货的现金,给士兵发军饷、补贴,也可以用来购买天津军械厂生产的先进武器!”
郑芝豹的提议,关宁军上下不是没有人想过。但是,煤炭、铁矿、木材、咸鱼等等产品,必须要有商人来收购,才能变现。
而锦州兵凶战危的,前来冒险的商人日趋减少。
来关外的商人,更多是与鞑子合作,鞑子对于这些帮助他们销赃的大明商人,也是礼遇有加。
天津商人从海上来,不怕鞑子威胁商路。所以,能够畅通无阻的与关宁军进行买卖交易。同样关宁军能够将当地的资源换成金钱粮饷,战力也会倍增,对于大明北方国防,是有着巨大的意义的。
祖大寿不由笑道:“郑大人不愧是商人家族出身!不过,我非常赞赏这个办法。毕竟靠着朝廷发放的粮饷。远远不够我军消耗。若是能靠挖矿、伐木、捕鱼赚钱,倒是能改善我锦州军民的生活吧!”改善军民生活,仅是一方面,增加祖家的收益,。才是打动祖大寿真正的因素。
当然,贫穷的宁锦前线,并不符合天津特区的利益,也并不符合大明帝国的利益!
过去是宁锦因为鞑子袭扰,经济贫困萧条。甚至还不如满清境内。以至于,一些宁锦的军民,为了生活所迫,投奔鞑子成为奴隶。成了鞑子的奴隶后,虽然主子对他们拥有生杀大权。但是,不少人觉得,做奴隶安稳种田,比之在宁锦等地,既要交租。又经常被鞑子烧杀劫掠要强。
最底层挣扎的百姓,很多人是没有民族大义的,也不会记得当初努尔哈赤造反后,杀了辽西等地三百万汉人,才将原本人口茂密的辽地变得地广人稀。而皇太极稍微怀柔一下。不杀境内汉民了,而是招揽汉民去耕田开荒,于是不少汉民就屁颠屁颠跑去投奔。这种健忘,也是被杀戮和奴役的根源。
事实上。并不仅仅是辽西辽东的汉民健忘。到南洋冒险的华裔,何尝不是健忘。被暴动的土人和殖民者一次次的屠杀,被屠杀者的后人好了伤疤忘了血泪。
若要改变这种状况,那么只能国家强盛,只有我们殖民屠杀别人,轮不到别人欺负我们,这才是正道。
人类地球,列国林立,适者生存。本身就不存在和平相处,自古以来的规则,就是强者欺负弱者。勉强产生和平,也仅仅大国之间克制,维持一个脆弱和平。哪怕后世的国际组织国联、联合国之类的,皆是一大笑话。
大国皆是将国际组织当做擦屁股纸,需要的时候用一用,不需要的时候仍在一边。小国指望国际组织帮助,但是没有众多大国的首肯,国际组织的决议,并不能生出实际效果。
郑芝豹将船上装载了3000把钢斧、1000把钢锯、3000只钢铲预支给了祖大寿。而祖大寿可以组织锦州等地的军民,用砍伐的木材、挖出的矿石,进行偿还这些斧头、锯子、铲子的钱。
这些高碳钢的工具,也令关宁军众人纷纷看直了眼睛,不少的官兵对于伐木的木头非常眼馋,觉得这等钢制斧头,用于伐木简直是浪费,若是用于战场,鞑子穿着几层盔甲也会被砍死,。
郑芝豹解释道:“批量制造钢制工具,也是天津的能力!这样的斧头,别家至少卖三十两银子,不过天津货只要5两银子一把!这斧,重8斤,可伐木,可杀敌!”
“好,好!好个钢斧!”祖大寿忽的灵机一动,笑道:“若是组建一支斧兵,平时让他们伐木,就当做练斧法。上战场令他们用斧头砍人,以伐木工的力气杀敌,想必也是悍勇非常!”
郑芝豹笑道:“祖大人高见,养兵于民,一举多得了。”
吴三桂忽的深思道:“不但是伐木工可以当做斧兵!我看那挖矿的铲子,也锋利非常,可切削、劈砍,甚至可以作为飞镖投射!也可以作为一支奇兵使用!”
郑芝豹不由竖起大拇指道:“那铲子,名曰‘工兵铲’,这是皇家新军在野战中就地挖壕沟阵地所用的工具。当然,近战时,也可以用工兵铲杀敌。训练有素的士兵,可以一铲子砍掉一名敌人的脑袋。当然,作为飞镖使用,我军并未想到,莽二回去,定会如实禀报。若有成效,这功劳吴将军也有一份!”
祖大寿不由叹道:“难怪鞑子遇到皇家新军,屡次皆吃了大亏!从武器上,就可知道,皇家新军对于杀人的研究,是何等的专业!”
吴三桂心中更是对于只见其名,未见其人的肖图白国师,涌起一股期待感。与此同时,对于舅舅祖大寿多次称赞的武器先进、作战英勇的皇家新军,露出了向往之情。
事实上,作为近代化训练的皇家新军。与冷兵器时代的兵种,最大的不同就是专业性!冷兵器时代,很多都是凭着悍勇的本能作战。就如大明很多的兵将,大字不识一个,更不用说兵法知识。
满清虽然打仗经验非常丰富,。但是还不算是专业的部队。
八旗兵的老底子是努尔哈赤给李成梁当家丁时期。接受大明的家丁训练。家丁,又可以被认为是家奴!满清的创始人努尔哈赤给李成梁家奴很多年,马夫、厨师、士兵都做过,奴性深入其性格。努尔哈赤一声懂的技能。都是在伺候李家主子学会的。之后,努尔哈赤自己做了主子后,也模仿李成梁的仪态,并且以李家当年训练奴仆的手段,训练自己的八旗部众。
这也是因为努尔哈赤以李氏训练奴隶手段训练最初的满清部众。满清一朝,“主子”、“奴才”文化浓郁,堂堂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国家,被满清开历史倒车变成半封建半奴隶制国家。
归根结底,满清是野路子出身,并不算职业军人。只会训练家丁家奴,打仗也是凭着主子的勇悍,率领一群盲从主子的奴隶进行冲锋。一旦主子失去了勇武,奴隶们也是废柴。
而皇家新军则是像工厂流水线一般的生产正规军。每一名士兵接受的基础训练,都是按照操典进行。军官的指挥,提倡打堂堂正正的战役,而野路子的计谋,一般是被禁止的。
除了士兵和军官如同工厂流水线一般被生产出来。皇家新军对于武器的研究。也是非常是执着。不断有官兵将自己对于武器的看法,汇报到军部,而军部则将官兵对于武器的要求、想法,进行归纳总结。之后提交给天津军械厂。军械厂的军工专家们,为了满足军队对于武器的要求。经常搞武器的创新和实验。
当然,一件新式武器被研究出来后,先是小批量的实验,研究其战术战法。之后,再会推广普及到全军。
这种官兵思考怎么打仗,需要什么新式武器来增加胜利概率,这也许是皇家新军体系与旧式军队的最大区别之一!
旧式军队,根本不会思考!一名基层的官兵,对于先进武器的需求,会被当做是“白日梦”。
哪怕是旧式军队的领军人物,也只能是拥有什么条件,就打什么样的仗,根本不会想到创造条件去打胜仗,。
皇家新军体系,就是一只不断创造、研究如何大胜仗的部队!每一次打仗,军队有有新的思想总结和新的要求。所以,任何一次战争,对于皇家新军系统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升级!
而天津海防水师,与皇家新军也是差不多的!
旧式军队,如果知道皇家新军各种的妄想,都会有巨大的军工、科研系统去满足他们,多半会羡慕得争相投奔这支军队。
————————
八月中旬,渤海湾恢复了平静。满清的水师在渤海已经消失,各大岛屿逐步被天津海防水师收复。无论是山东、天津,还是渤海沿岸其他的大明子民,皆不再担心被鞑子水师绑架去当苦役。
数千艘大明渔船,飘荡在渤海四处,捕捞的丰盛海产,皆被运输到大明本土,满足境内对于食品的需求。
而数百艘的运输商船,穿梭在渤海湾。一船船的海鱼、粮食、棉花、铁矿、煤炭、木材等等生产原料,贩运到天津港。
而天津港运出去的,则是一船船的咸鱼、棉布、钢铁、香水、书籍、纸张、煤炉蜡烛、猛火油、沥青等等加工之后的产品。
7万平方公里的渤海,成为了一座翻滚着黄金、白银的财富海洋。
宁远、锦州、觉华岛、山海关、天津等地,形成了漫长的海岸线,这条一字长蛇的海岸线还是控制在大明手中。
而鞑子控制的辽东半岛,此时一连串的岛屿已经被天津水师收复。长生岛、中岛、麻洋岛、猪岛、双岛、皇城岛,这些岛屿形成了一道坚固的岛链体系,反而将鞑子们锁在陆上,不能出海,!
在天津工业区的拉动下,渤海湾进入了空前繁荣发展的阶段。
而在八月中旬,天津水师将一封信件传回天津。
阅读这封信件后,肖图白显得愕然:“吴三桂?怎么会是他!”
从史书上记载,吴三桂是一名大汉奸,也是一个随时可以变节的小人。但是,从史书上同样记载,吴三桂是一名很能打仗的将才。其叛变满清后,从北打到南,甚至追到了西南缅甸地区,令缅甸人交出了南明末代的永历皇帝,用弓弦勒死年轻的永历帝,最后受封平西王。
直到康熙年间,康熙决定了削藩,撤掉吴三桂等列土封疆的藩镇对于地方的自治权。于是,年老的吴三桂,又开始起兵反清。反清之初,吴三桂势如破竹几个月之内横扫整个南方,完爆已经不会打仗的八旗、绿营兵马。但是,吴三桂起兵的时候,已经年老体衰,不久后就病死。加上起兵的三藩,既已当了汉奸,帮满清屠戮南方反清力量。最后,等到他们造反的时候,南方已经被满清奴化,残余反清势力也不会卖几个大汉奸的面子。所以,三藩失败是必然……
了解吴三桂平生,肖图白可以知道,吴三桂应该是这个年代少有的将才,战场指挥的天分,应该比肖图白手下任何一人都要强。
唯一的问题是,吴三桂脑生反骨,驾驭不好,就会叛变!
“好!反骨就反骨!敢投,我就敢用!用人要疑,疑人要用,但是用完之后,就要敲打,不能让他长期独领一军!”
心中琢磨一番,肖图白决定用吴三桂!
明末清初,载入史册的会用兵的武将中,吴三桂是名列前茅的。这样一个人才,如果用的好,对于肖图白的事业,有着巨大的帮助。
正文 第二三三章 烟草
肖图白认为重大的政治、军事问题,其根源皆是经济问题,。经济利益分歧导致政治矛盾,政治矛盾上升则演变为军事问题。
抓住了经济问题,这一个关键,那么国家只会产生小矛盾,不会发生不可收拾的问题,。
因此,肖图白重视任何一种能够提供就业和创造效益的行业,尤其是新兴产业,因为新兴产业诞生之初,竞争不激烈,能够获得巨大的成长机会。伴随的行业的成长,能够从中攫取巨大的暴利。
烟草行业,对于17世纪大明而言就是一项新兴的产业。
烟草原产于美洲大陆,而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是最早吸烟的人群。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大陆时,发现了美洲人吸食奇怪的“烟草”,并且记载了这种美洲风俗。
16世纪欧洲探险家嘉蒂更详细的记载:“他们把烟草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而后在他们脖子上挂上一个小牛皮做的小袋子、一只中空的石头或者是木头,很像一支管子;一会儿他们高兴的时候,便把烟草揉成碎末安放在管子的一端,点上火,在另一端便用嘴深深地呼吸,使得体内完全充满了烟,直到从他们的嘴和鼻孔里冒出为止,就像烟囱里喷出来的烟一样。他们说这样做可以使他们保持温暖和健康。我们也曾经尝试过这种烟,把它放进我们嘴里,那种的味儿,如同胡椒一样。”
而航海史学家裴南蒂斯。奥威图所著的1535年出版的《印第安通史》是这样记载的:“在其它的邪恶的习惯里,印第安人有种特别有害的嗜好便是去吸某一种烟……,以便产生不省人事的麻醉状态。他们的酋长使用一种状如丫的管子,将有丫的两端插入鼻孔,在管子的一端装着燃烧的野草,他们用这种办法吸烟,直到失去知觉,伸着四肢躺在地上像个酒醉微睡的人一样……我很难想象他们从这种习惯里究竟获得了什么快乐,除非在吸烟之前就已经是喝了酒。”
从欧洲探险家和航海家的记载中可见。早期16世纪的欧洲人,已经发现了美洲人吸烟的风俗习惯,但是一开始欧洲人普遍认为是美洲土著特有的一种邪恶、愚昧传统。
到1558年葡萄牙人从美洲带回了烟草种子,在欧洲进行种植,欧洲人才逐渐改变了观念,。
尤其是。到了17世纪。欧洲人已经从抵触到接受,越多越多人成为了烟草的消费者。就连印第安巫师们说烟草包治百病,这种谬论,也受到了欧洲人的接受。许多的欧洲医生。更是建议人们多吸烟,用来预防疾病。
在1612年,英国人注意到烟草的经济效益,开始在殖民地种植烟草,并且大力的发展烟草贸易。在茶叶贸易还未出现之前。烟草贸易成为了英国人最赚钱的项目。
尽管意识到,吸烟对于健康的偏负面影响,但是肖图白依然决定,在大明境内推广烟草,将烟草种植作为开辟新财源的手段。因为,烟草能够造贫瘠的土地种植,而且亩产能够达到100斤以上。
而烟草的价值,并不论“斤”,而是论“克”。后世。一根卷烟中含有的烟丝也才1克多重,一盒香烟20克售价5元钱计,一克香烟值0。25元。一斤烟草500克,则是价值125元。一亩烟草田,经济效益达到1万元以上。
明末崇祯年间。农业产品的通货膨胀是比较严重的。后世一斤米2元钱,明末一斤米20文钱左右。明末的十文钱购买力,相当于21世纪初的1元钱人民币。
若按照1克烟丝卖1文钱,这样的价格不算贵。普通人也消费得起,如此折算下来。一亩烟草的经济效益可达到50两银子。
更重要的是,烟草并不仅可以种植一季。一般11摄氏度~13摄氏度之间的气温,皆可种植烟草。最适宜种植烟草的云南省,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烟草。北方稍微差一些,但是春秋均可以种植两季烟草。
而为了避免影响粮食生产,可以春季种粮食,秋季种烟草。粮食、烟草两种作物进行套种,既可以不影响粮食问题,又可以通过种植烟草增加经济效益。
八月末,天津塘沽成立了一家并不起眼的“中华香烟公司”,公司主营生产雪茄和卷烟、烟斗,。
烟草和茶叶一般,按照烟叶的不同品级,生产出不同的产品。最好的烟叶,直接用整块卷成雪茄。剩下的边角料,则切成烟丝,制成香烟或者是是烟斗烟草。
恰好,肖图白进口的白奴中,有30多名烟草工人,懂得烟草的发酵、烘焙和卷制。特区首批收获的500亩烟草,就被工匠们加工成为3万只雪茄香烟,以及将边角料制造成5万斤烟丝。
针对不同的消费市场——
雪茄作为高档奢侈品品,按根卖,一只雪茄售价1两银子。边脚料制造的烟丝,则是按斤卖,每斤烟丝售价2两银子。
而为了培育烟草产业的发展,肖图白将1万根雪茄,作为礼品送出大明王朝的一些达官贵人。并且,附赠了一系列的欧洲、美洲人吸烟的文化传说,并且将吸烟时候“吞云吐雾”,形容成神仙一般。
肖图白的暗喻,逐渐被误传为“天庭星的神仙们很流行吸烟”。虽然,不少人怀疑肖图白的神棍,但是也有人将信将疑,认为肖图白至少是有一些特殊能力的异人。其谪仙人的身份在争议中,被不少人宁信其有。
“神仙吸烟说”在大明境内大行其道后,雪茄、烟草也开始被许多追求刺激的士大夫们争相吸食。虽然,不少人浅尝即止,并没有形成烟瘾。但是,也有一些人多次吸食雪茄、烟丝后,觉得吸烟实乃大妙,形成了烟瘾。
过去,人们一般只有“吃喝嫖赌”等等瘾头,而烟草开始逐渐推广后,大明开始风行一种新的瘾头——“吸烟”!
一般酒鬼们。戒酒已经是比较困难了。但是,一些既喝酒又吸烟的人发现,烟瘾比酒瘾难戒百倍。
晚明士大夫们奢侈之风盛行,怎么能舍弃吸烟这种新的风尚呢,。甚至,一些已经开始养成吸烟习惯的士大夫们。认为吸烟是最风雅不过是妙事。若不懂吸烟,纵然有百万家财何用……
雪茄这种珍品,市场上卖的比较少,最初收到雪茄赠品者。皆是不知珍惜的吸掉了,而后来不少上瘾的烟民发现雪茄数量太少,以至于有价无市,一颗雪茄卖二三十两银子天价也有之,不少烟民为之懊恼。
当然。雪茄是没有了,但是普通的烟草还是有很多。整个大明王朝,经过肖图白的推广之下,崇祯十年八月,莫约有烟民8000多人。一名烟民一个月吸烟半斤,特区推出的3万斤烟草,也足够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
而今年九月开始,秋季种植的烟草,将会达到2000亩。为烟草市场的发展做准备。除了将烟草的面积扩大至2000亩,烟斗的生产也是关键。
现在上马卷烟机,技术上并不是太成熟。勉强推出了卷烟,纸张的味道,也影响口感。所以。除了用整张烟草卷成的雪茄之外,烟斗成为了吸烟的最佳道具。
为了满足烟民们的需求,中华烟草公司推出了——铁烟斗、铜烟斗、玻璃烟斗、银烟斗、金烟斗等等不同的吸烟道具。
铁烟斗,售价100文钱。铜烟斗。售价300文。玻璃烟斗,1两银子一只。而银烟斗。则是10两银子。金烟斗,更是售价100两一只。
烟斗类的产品中,肖图白发现铁烟斗、铜烟斗基本卖不出去。玻璃烟斗,卖的最多,因为玻璃器在大明还并不的太多,拿出来也比较有面子。银烟斗、金烟斗也有少部分人购买。
靠着烟草这块新兴市场,中华烟草公司8月份便赚了2万多两银子,其中1。5万两银子是靠雪茄、烟草的销售获得,另外烟斗销售获得五千两的利润。而烟草消费市场诞生之后,老烟民们自动是给烟草公司培养新烟民,整个市场是滚雪球一般的发展的。
此时能消费烟草的绝大多数都是地主士大夫阶层追求刺激,而财富集中到士大夫阶层,只会增加社会不公,却并不能够增加生产力和就业,。
而特区政府专营的中华烟草公司,从地主、士大夫和富商们的奢侈享乐中赚到钱,这些钱很大一部分,皆是用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工业、军事等等与国与民,皆有利益的事业上。
肖图白忽然理解了,后世政府为什么将烟草列为政府专营产品。主要是因为烟、酒两大项目,属于奢侈品消费,定价再高,其实也并不影响人们生存,没有人会因为买不起烟酒而造反。
而米、盐、肉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在后世就被政府压低至微利价格。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经验证明,老百姓吃不起饭菜,那么放在任何朝代都是揭竿而起。
奢侈品被政府垄断,为的是赚取垄断暴利,补贴其它不赚钱的方面。而食品、食盐之类也被政府垄断,则是为了为的是打压食品价格,不让这些商品涨价,以至于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后世,商人利益集团,不断叫嚣要政府脱离对于食品价格的干预,其实是为了让食品疯狂涨价做铺垫。试想,中国的粮食价格如果放任不管,米涨价到10快钱一斤,肉涨价到200元一斤,社会基本乱了套,还能继续搞工业发展?
明朝末年,就是因为生活必须的农产品价格乱套了,于是整个国家也乱套了。人们无心生产,纷纷暴动。
崇祯年间的农产品的价格,还有盐的价格出奇的贵。除了天灾之外,也是利益集团囤积操纵使然。
拿宋朝和明朝的盐价格来比较,就知道明朝地主商人利益集团的贪婪。比如,宋朝政府对于盐管控很严,每斤盐抽税30文钱,但是盐价仅50文钱。明朝,理论上每斤盐可以征22文钱,但实际上只能收到2文钱税收,但是明朝的各地盐价,一斤普遍是在100文钱以上,有些偏远地区一斤盐甚至涨价到300文钱一斤,。
宋朝一年盐税是超过1000多万两的,明朝的盐税只有100万两左右。而明朝的盐价,比宋朝贵几倍。
这里面,盐价多少,政府收税并不是主要因素,而是政府对盐价的管控能力。宋朝的食盐,管控的很严,政府收税很高,市场盐价也比较便宜。明朝政府管控放松,于是尽管私盐泛滥政府收取的盐税较少,盐价却成了天价。
国计民生的行业,指望商人有良心,或者商人之间竞争来降低价格,这是缘木求鱼。除了政府严厉的管控,将价格压低,别无他法。
盐,在明朝黑幕很深,被两淮盐商控制,全国八成的盐,都是两淮盐的市场。两淮盐商,穷的身家百万,富有的身家数千万两。而每一个盐商,往往都有政治能量和背景。有的盐商是东林党人,有的盐商是阉党。还有山西商人,也是参与其中,而明末的山西商人与满清是勾勾搭搭的,是一群发国难财的汉奸。
盐这一块生意,肖图白暂时没有精力去吃下来。事实上,盐的生产成本是很低的,宋朝人每斤盐征收30文税,市场价50文钱,这说明每斤盐从生产到运输、销售,各环节都有利润的情况下,成本也是低于20文钱的。
明朝的盐制造工艺有一定进步,应该能更低。但是,市场卖的如此心黑,肖图白便知道,盐是很多利益集团共同的钱袋子,若是动了盐价,会触犯众怒。
所以,肖图白搞棉布、搞钢铁、搞海鱼、搞烟草、搞香水、搞军火,却偏偏没有利用天津的海滩,去生产廉价的盐,原因就在于肖图白既不想融入利益集团,也不想和他们撕开脸。
“尽量开创新的利益,而不去触犯旧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为的旧式麻痹他们,壮大自己。有朝一日,去动他们的既得利益,便是最终的摊牌,你死我活的摊牌!”肖图白心中默默的想。
(网网)e
正文 第二三四章 铁轨路、昆仑奴
九月天,秋风乍起,渤海湾涛声滚滚,。天津水师八艘主力舰队护航,100多艘商船、补给船、渔船跟随其后。
一眼望去,整个海平面被庞大的船队给遮蔽。
令船队众人心中不由涌起巨大的自豪感。
天津水师的近期行动,拔掉了渤海大小岛屿上的各种势力,无论是满清的武装据点,还是海盗,皆被清剿一空,大量被满清绑、挟持的渔民、海商,获得了解救。
甚至,水师的舰队,会给民间的商船、渔船提供无偿的护航,这更增加了海上讨生活的人,对天津水师产生好感。
“郑大哥,你给我讲讲国师爷的事情吧。见了国师爷,什么话该说,什么不该说。你可得多指点……”
“可以啊,不过也仅是我一家之言。国师爷不喜欢阴谋计策,凡事喜欢稳重。就如治理地方,国师爷不喜欢那些腐儒,反而喜欢用锱铢计较的商贾、一丝不苟的退伍军人、还有一些实干派的官僚去任事……军队方面,国师爷也讲究军规森严,提倡堂堂正正用兵,尽可能规避错误。因此,每次打仗,我军皆了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外,更重要的是很多用计谋!一些喜欢三十六计,或者是一堆奇谋的人,很难在我军受到重用!”郑芝豹思考道。
吴三桂奇道:“自古以来,名将谋士不都擅长用计?”
郑芝豹冷笑道:“而自古用计者,败多胜少,。盖因为用计本身就是违反军事常识出奇制胜!大明的萨尔浒之战,若不是为将者太心急。犯下分兵大忌,何至于被鞑子各个击破!我军吸取教训,任何一战皆求稳妥,追求将战争变成变成比拼时间、后勤、人力、资源、意志的消耗战。而我军最擅长的就是发展经济、动员兵力,若是敌人与我军拼这些,长期的态势,总将会是我军越来越强,敌人逐渐被消耗掉。”
吴三桂闻言虽然想要辩驳。但是却也有所触动。用计谋打仗,首先就预设了一个立场——敌人会上当!
若是敌人不上当呢?——那么妙计就变成蠢计!
简单的计谋,容易被一眼看穿。而不容易被看穿的精密复杂计划,一环套一环,一个环节出错了,全盘就被推翻。事实上,就连自己人。执行精密的计划,也很难完全不走样。更别说,牵着敌人鼻子走!
其实,如果想要害一个军队打败,最好的办法就是组织最优秀的军事专家,给其设置一套最复杂、最精密、最完美的计划……因为。越是精密的计划,需要的执行力越高,越难以实现!
历史上,记载的大多数战场妙计,很多都是事后分析总结。为胜利找原因找理由,看起来似乎智珠在握。其实却是不切实际的马后炮分析。
秦朝的杀神白起,可善用计?汉初的韩信等人,可善用计,不善?卫青、霍去病,是否善于用计?也不善!岳飞可喜欢用奇谋妙计,也不善!
自古赫赫威名的名将,或是经验丰富,或是指挥天分惊人,但是绝大多数都靠组织能力、军心士气等等要素取得胜利。诡计多端的,机关算尽,最终难免还是失败的!
战场的胜利要诀是实力和避免犯错!有了实力,不犯错,已经奠定了胜利之基!
堂堂正正作战,将战争变成,你杀我1万人,我杀你一万人,。谁的最终撑不下去,谁就彻底输掉!
这种战法,才是决定胜负的根本!
明末战争的劣势,很大程度上,是体制已经崩溃,动员不了兵力、国力,去搞这种消耗战。
肖图白虽仅控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