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皇帝分身(香港)-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者是秘书们处理不了的文件。

    阅览一封文书,是李旺呈交上来的。

    众多秘书憋着笑意。

    肖图白微微一看,说道:“不就是一些错别字吗!”

    特区的官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公开的考试聘用,另一种是军官转为民政官员。公开聘用的官员,文化素养更高一些。而军官转为干部。则更为忠诚。

    咸水沽的镇长李旺是“军转干”性质的官员,文化课都是参军之后学习的。虽然李旺学习文化知识比较勤勉,但是仅仅一年时间的文化课程学习,注定了他还处于半文盲状态。

    “李旺镇长的错字,已经很不错了,我还见过更好笑的错别字呢。”肖图白忍住笑意道,“以前我们军营中有个士兵写日记,里面写着,‘我们这里经常都下雨,我的战友们都有命就我没有命家中有命给我送命来。否则拿钱来买命。我在家时肚子很小,来这后,在男战友们的帮助下,肚子已一天天的大起来。。。。。。。。”

    在场众秘书纷纷笑的前俯后仰。

    肖图白给李旺的工作报告上,给予了批示。与此同时也更正了其错别字,做出指示“报告中出现的错别字,罚抄100遍。”这种指出军官出身的干部,文章中出现的错别字,既是苛责,也是关怀。

    报告中出现错别字。被勒令罚抄。这也是军队出身,肖图白嫡系的干部,才会特有的关怀表现。

    普通的渠道招聘的公务员,出现错别字,最多是上司的严厉批评,以及根据制度扣发奖金。而肖图白根本不可能,连对方的工作报告中的错别字,也做出批示。

    “大人,天津军械厂的代表团,已经在府外等候。”一名亲兵步入办公室后,敬礼汇报说道。

    肖图白点头道:“好,让他们进来。”

    李旺的文件仅仅是插曲,今天肖图白主要的工作计划是召见天津军械厂的管理层。军工业的发展,不但是咸水沽将来经济支柱,更是皇家新军未来军力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之一。

    崇祯年间显然并不是一个和平的环境,而是一个风雨飘摇的乱世。

    在这种环境下搞经济,必须要强力的军队作为保障。而军队的战斗力,除了有军饷、训练、思想教育之外,武器生产与后勤保障也是关键。

    肖图白对武器装备的要求很高,并非像大明的农民起义军,或者是普通的军阀一般,给士兵发一把廉价的冷兵器,便打发至战场。

    皇家新军系统中,每一名士兵送上战场之前,都会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上了战场之后,后勤保证和武器,相对于敌军也必须保持绝对优势。

    也正是因此,肖图白对于落户咸水沽地区的天津军械厂的的项目投产尤其看重。

    肖图白在正月初八,已经连续几天在天津军械厂了解情况。也今日召见天津军械厂的负责人,将自己的许多想法与整个工厂的管理层进行了商议。

    天津军械厂作为国资委和工部合资成立的股份制军工企业,国资委拥有的股权比例更多。实际上大多数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皆是工部派遣,国资委仅仅牢牢把握财物大权。

    天津军械厂的厂长,名叫做王思宇。这王思宇却是北京军器局的大使。所谓大使,就是明朝是军工企业的厂长。

    北京的军工厂制造的兵器,占据大明王朝的半壁江山。王思宇管理下的被北京军器局在崇祯年间,也是拥有6000多名员工,占据北京军工业的三分之一的规模。但是,管理这么大一个厂子,在明朝也仅仅是九品芝麻官。并且,由于王思宇并非是科举出身,未来在官场上也没有升迁空间。

    而与肖图白与工部合作之后,刘遵宪将北京军器局的熟练工匠抽调了大半,加入了天津军械厂,厂方管理大权交给懂行的王思宇。

    而转到了天津特区的编制后,王思宇在朝廷的编制,依然是九品的军器局大使。但是,薪酬待遇却是与特区的官僚看齐,基本工资加上绩效工资,一年少说拿几千两银子。刚刚年满四十的王思宇,也从未幻想自己在仕途上有什么成就的王思宇感觉自己的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

    当然了,拿了高薪酬后,肖图白给予的工作压力,以及业绩上的指标,也是非常的严格。按照工部的老一套生产和研发的办法,不思进取是根本不能满足肖图白苛刻的要求

正文 第一八五章 兵器制造(二)

    “国师大人;您对我厂未来的发展规划;恕我直言——我厂根本做不到”王思宇有点结结巴巴;对肖图白说道。

    “做不到?哪一方面做不到”肖图白淡然问道。

    “鸟铳的产量;这完全不符合实际”王思宇鼓舞勇气说道;“月产5000鸟铳;不但是我厂做不到;就是朝廷所有的军器所全力生产火器;也不能做到这般的产量。”

    肖图白道:“那天津军械厂;今年以内能够达到的最高产量是多少?”

    王思宇说道:“月产1000只鸟铳;应该是我厂的极限”

    肖图白愕然说道:“这么低的产量;能顶什么用?”

    王思宇只好拿出制造鸟铳的相关工作流程图解;向肖图白解释。

    崇祯八型鸟铳名义上是新研发的鸟铳;本质上还是明朝嘉靖年间仿制的西方鸟铳;没有什么区别。

    嘉靖年间的文献记载:“每铳一杆用铁二十斤;用银二钱;炭一百七十斤;用银五钱一分;炼胚打板六工;用银一钱八分;卷筒六工;用银一钱九分;内加钳手银一分;钻铳心每杆七工;用银二钱一分;剉磨四工;用银一钱二分;打照星、火门、促杖头并剉完共二工;用银六分;镶照星、火门事件;用银八分;剉铳磨錾帮镶一工;用银三分;钻火门事件细眼一工;用银三分;发剉匠一工;用银三分;打钻修接通条二工。用银六分;木托工料;用银九分;铜打饺链工;用银一钱二分;促杖竹杆工料;用银一分;油硝酱竹甲铁线;共用银二分;钢铁一斤;用银四分;通条炉楞钻铁二斤;用银二分;外照依番式活底螺丝篆工料。用银三分;共计用三十四工;工料价银二两三钱一分。”

    这里面的物价;是嘉靖年间的物价。

    崇祯年间的物价比明朝嘉靖年间通货膨胀了六倍。但是。生产工序基本是雷同;一杆崇祯八型鸟铳的生产流程为34个工序、成本价15两银子。不到百年时间鸟铳的制造成本上涨了6倍;并不意味着鸟铳的生产技术有大的进步。事实上。中国的鸟铳是明朝嘉靖年间的马宪、李槐等等技术大牛人吃透西方各国火绳枪样品;摸索出了一套批量生产规范。中国的工匠们一直按照他们的办法进行生产;一直到清朝鸦片战争时期;还是按照嘉靖年间的办法生产。

    崇祯年间的《天工开物》上记载鸟铳制造流程:“凡锤鸟铳;先以铁挺一条大如箸者为冷骨;裹红铁锤成。先为三接;接口炽红;竭力撞合。合以后以四棱钢锥如箸大者;透转其中;使极光净。则发药无阻滞。”

    这段话言简意赅;配合书籍上的生产图片;以及内行人的解说;才可以读解——制造鸟铳先用准备一根圆柱体的钢棍作为冷骨;之后将熟铁烧红至火热。用锤子熟铁;将熟铁软化的熟铁不断包裹钢棍;用锤子不断的捶打熟铁。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将里面的钢棍抽出来;防止熟练和钢棍粘连在一起。

    而大致做成了空心的钢管;由于这些钢管都比较短。还需要一节节的焊接为一个整体;才能形成枪管。焊接过程;或是裹熟铁、铜片;或者是用其他手段加固。焊接的过程;必须非常仔细;因为稍微疏忽;枪管就容易炸膛。

    焊接严密后;由于枪管内部粗糙不平;必须要进一步使用刀具加工。明朝工匠加工枪管内部使用的工具;也是引进西方军工厂常用的工具——镗钻。

    中国工匠将“镗钻”称作“螺丝转”;用这种加工工具——“丝转;左转则入;右转则出。铳腹既长;如铅子在内或克火门等项;取开后门丝转;以便修整。”用这种镗钻工具;钻啊钻的;一个月时间才能够把枪管内部口径钻大;并且内部镗的光滑。

    最后一步;就是将扳机、龙头、火绳、壳罩、火门盖等等各种机构组装起来;当然了这种组装是比较容易的;不超过一个时辰便能够加工完毕。

    简单说;嘉靖年间对于仿制西方火器;简直重视到了极点。不但缴获倭寇、葡萄牙海盗所用的火枪;而且通过与海外列国交往;获得了数百种欧洲的火器。之后;令全国的技术牛人;进行大规模的山寨仿制;不但将西方的火绳枪完全吃透了;而且连生产流程中需要用到的机器也全部山寨成功。

    不断引进国内没有的技术和文化;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崛起过程中必然的步骤。西班牙、法国、英国、美国、俄国、日本。世界上哪一个工业国家的崛起;不靠山寨;不靠引进吸收外部的技术来获得进步?

    汉唐时期文明的优越;也不仅仅是华文明自身的发展。其中;吸收印度、中东、欧洲等等文明的成果;也有巨大的关系。哪怕成为世界最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也必须时刻海纳百川;将别国最新出现的优势技术和产业给吸收模仿过来。保证;别人有的我全都有;别人没有人我也有。

    而后世的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因为逐渐自高自傲;认为自己什么都有了;也需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这么一来;中国有的文化、技术;别国都在山寨。而别国独有的文化和技术;中国却不屑山寨;如何能不落后?

    后世的新中国;也经过了百多年落后挨打之后。终于醒悟这个真理;高举山寨主义;不断的进行补课。如此一来终于形成了一波大国复兴和崛起之路。

    明朝从未放弃过山寨;与外界文明的交流还未停止。至少;在火枪、火炮技术上;明朝中期之后;一直与欧洲主流的国家处于同步跟随式发展。

    现在的问题是;加工枪管不但是明朝的老大难问题;也是欧洲国家的老大难问题。在工业革命之前;兵工厂都是依靠熟练的工匠进行手工业制造。

    17世纪整个欧洲;一年生产的火枪也不到10万只;大多数的士兵仅仅经过几十发子弹的练习;便被送入战场上。

    火枪生产效率低下;最根本原因在于枪管加工的难度。谁率先解决了批量生产枪管;谁就能够成为世界最强的军工业强国。

    “也就是说;限制鸟铳生产的最大阻碍;枪管的制造过程?”肖图白问道。

    王思宇连连点头说道:“这枪管不是谁都能够加工的;必须要非常熟练的老工匠。年轻一点的工匠;加工出来的枪管;多半会出现瑕疵;通不过验收的。哪怕再熟练的工匠;也需要1个月左右;才能够制造一根合格的枪管。”

    肖图白皱眉;半晌后说道:“这个枪管加工的方式效率太低;也太浪费劳动力。必须要改进要采用更先进;更有效率的方式;批量生产枪管”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正文 第一八六章 改进工具(一)

    明朝制造的鸟铳,一般是用熟铁制造3~4根短铁管,再将短铁管焊接成一根长铁管。尽管,焊接之处外层再裹上一层熟铁、铜之类的金属进行加固。

    而枪管焊接成完成之后,还要“镗钻”对枪管内部进行不断的加工。镗钻是一种简单的手工机床,以木头做框架,圆形石盘做惯性轮,系上皮条后用人力拉动,使石盘带动钻头旋转。

    由于工具的简陋,枪管内部的加工速度是很慢的,一名熟练的技术工人,需要大约200~300个小时,才能对枪管内部的加工。

    具备使用镗钻机床加工枪管内壁的工匠,整个大明不超过五千人。普通的工匠没有镗钻操作经验之前,根本排不上用场。

    肖图白说道:“也就是三个技术难题, 第 186 章 约了一半的火药采购经费。

    像皇家新军这般恐怖的黑火药消费需求,比之大明全国其他军队加起来还要庞大的多。因为,明军大多数的火器部队,平时都很少训练的。临战之前,实弹射击几发子弹便送上了战场。

    哪像皇家新军,一天训练所需的弹药,几乎和打一场激烈的战斗差不多。

    此时,全世界的军队所有的火药皆是黑火药。黑火药的配方不外乎是硝酸钾、硫磺、木炭。

    硫磺、木炭皆是很容易获得,但是中国罕见大型的硝土矿,所以只能以土法练硝的方式获得硝酸钾。

    好在中国古代制造黑火药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早就发明了“土法练硝”获得硝酸钾的方式,技术储备上不存在任何问题。

    制造硝酸钾之前,首要收集硝土原料。根据据“夏盐、终落花流水硝”的原理,盐土地春季扫硝土是最好的时节。经过一冬时间,盐土上层出现一层黄色土质浮于地面。春雨来临前,便可以厕所等等场地收集硝土。

    好在咸水沽等地早就推行了公共厕所制度,使得硝土收集非常容易。而为了充分收集硝土,军工厂还模仿欧洲国家,设立“集硝官”这个职位,具体的工厂,就是派人到城市的厕所、茅坑等等场地,专门收集恶臭难闻的硝土。

    到了火铳的生产车间,肖图白看到。最核心的枪管制造过程中,已经分为多个步骤。每一步骤皆是采取分工合作。

    专门有人制造40厘米长的短铁管、也专门有人将多段段铁管焊接为一根长枪管。最后,是用镗钻机床加工枪管内壁的步骤。

    除了枪管之外,还有许多火铳需要的零件,也皆是在不同的车间被加工完成。最后汇总道一起,由普通的工匠,将之组装加工成为成品的鸟铳。

    肖图白感觉到,明朝的军工厂虽然是手工业为主,但是也初步拥有了分工合作、标准化生产的影子。

    后世人惊叹大秦帝国的军工厂,采用标准化生产零件和分工合作的办法。使得大秦帝国能够批量生产先进的武器,从而横扫六国,统一了天下。很多人以为,标准化生产零件和流水线分工合作,到了后世就失传了。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印象。

    大秦帝国的军工生产模式,一直深远影响中国后世的兵器制造业。比如。中国古代的唐宋元明等等历朝,兵器制造业的规模都是极其庞大。几千人的兵工厂非常常见,这种大型的工厂。采取分工合作、标准化生产零件、流水线式生产,也是必然的结果。

    同一时代的欧洲,领先大明的根本不是生产技术。而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等领域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探索上。

    17世纪的明朝与欧洲最大的区别,恐怕是在于上层知识分子的态度方面。欧洲文艺复兴之后,高端的知识分子开始放下了身段,开始研究自然科学。所以,欧洲不断的涌现出各种科学理论,用以指导工业生产的实践。

    而明朝的主流知识分子,更迷恋科举、当官,只有当官才被认为有出息。虽然明末也有徐光启、宋应星之类的科技牛人,但却是整个大明知识分子中的非主流。

    正是由于中国的主流知识分子,并不喜欢研究自然科学。造成了中国的工业制造。长期得不到科学界的理论指导。工匠们能够获得知识分子一星半点的高级理论指导,往往也会欣喜若狂。

    天津军械厂就是因为许多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缺乏,造成了生产力发展的瓶颈。肖图白也不得不亲自担任,理论指导实践,引导生产力发展。

    “镗钻的刀具问题。第一堕子钢不够硬,第二刀具设计的不合理。”经过一番考虑,肖图白决定先对刀具进行改进,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与此同时也是最容易立竿见影的获得改进的工具。

    鸟铳的枪管内部加工速度慢,除了由于工匠体力不济之外。更是因为镗钻上所用的刀具不够坚硬。而刀具的硬度直接影响了镗钻机床加工的质量和效率问题。

    这年代的刀具用的是钢。硬度自是由含碳量决定。这里面肖图白不得不给工匠们上课,普及一些钢铁的知识。

    “众所周知,钢铁中一般分为生铁、熟铁、钢。一般来说含碳量在0。02%以下,又叫锻铁、纯铁,熟铁质地很软,塑性好,延展性好,可以拉成丝,强度和硬度均较低,容易锻造和焊接。”

    “含碳量在0。02之间的叫做钢。钢又分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含碳量碳低与0。25%的是低碳钢。大于0。25%低于0。6%是中碳钢,高于0。6%的是高碳钢。”

    “而碳含量高于2。04%的一般被称为生铁。生铁坚硬、耐磨、铸造性好,但生铁脆,不能锻压。”

    “生铁经过高温煅烧,可以降低含碳量,变成钢。”

    “熟铁也能淬火、加碳也能够变成钢。”

    “一般来说,熟铁、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生铁,皆是由含碳量不同,而决定了其性质不同。含碳量越低,越软越容易锻造。含碳量越高,则越硬越不容易锻造。”

    “一般来说,高碳钢就是我们需要的工具钢。高碳钢的强度、硬度,皆远远超过堕子钢。因为,这堕子钢是低碳钢,也仅仅比熟铁稍微硬一些。。。。。。。。”

    经过肖图白的讲解后,众多工匠纷纷觉得恍然大悟,感觉眼前似乎展现出全新的一片天地。

    当然,众人也惊喜的发现,解决刀具的硬度也有了明确的方向。

    “国师大人的意思是,如果能做出高碳钢,就能让刀具变的坚硬?”

    “对!一般来说,高碳钢才是工具钢,用于机床相关的刀具。”

    “什么是机床?”

    “。。。。。。。。。”

    一连串的解释,令众多工匠觉得,鲁班、墨子在世,也未必能比得上国师爷博学多智。

    由于肖图白的启发,工匠们意识到。“堕子钢”是灌钢,既是以生铁、熟铁混合加热,制作出来的低碳钢。

    古代一些优秀的工匠,甚至不屑的说“灌钢是伪钢,百炼钢才的真钢”。百炼钢的质量,不同的铁匠经验心得不同,质量也不同。

    总而言之,古代的钢铁冶炼知识,虽然积累了一堆的实践经验,但是理论体系比较混乱。肖图白直接提出,钢铁是按照含碳量多少进行分类,明确的确立了科学的标准。也为钢铁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指明了一条明路。

    按照肖图白的提示,工匠们很快醒悟了——很快便将堕子钢的锉刀、钻头,表面涂上碳,通过淬火加工成为高碳钢。

    高碳钢比之低碳钢自是如同神兵利器一般,加工熟铁枪管简直是削铁如泥了。肖图白在这些工匠们心目中的形象,再次升华成为权威的活神仙。

    而弄出高碳钢,仅仅是改进刀具的第一步,还可以通过改进刀具的几何形状,来增加性能。明朝用的刀具,皆是普通的扁形的刀具,切、削、镗、钻的性能还是不够的,肖图白改进刀具——发明了经典的“麻花钻”!

    在后世,麻花钻是各类手工、电动钻孔工具,以及钻床、铣床、车床上最常用的钻孔和旋转切削的工具。

    当然了,肖图白记得中国普通的机械工人倪志福在1953年发明的三尖七刃麻花钻头,也就是震动全世界的倪志福钻头——这是超级麻花钻,比普通的麻花钻效率要高的多,成为了刀具世界中的传奇。

    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为了争取世界各国在政治上的认同,免费向全世界公布这种钻头的技术,虽然迎来全世界的褒奖,但是却失去了太多的利益。

    遗憾的是,肖图白虽然知道倪志福钻头大名鼎鼎,但是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制造这种钻头。所以,暂时弄出最普通的麻花钻。当然了,哪怕是最普通的麻花钻,也比明朝时期的简陋刀具要科学先进的多。

    按照肖图白绘制的麻花钻图纸,并且指点麻花钻磨制口诀“刃口摆平轮面靠,钻轴斜放出锋角。由刃向背磨后面,上下摆动尾别翘。”

    这句口诀出来后,效果就不同了。肖图白发现,众多的工匠目光中露出了狂热,拼命的记录肖图白的口诀,并且争相提问。

    事实上,古代的工匠们,大多数的关键技术,都需要留一手,专门传给自己少数的关门弟子。而像肖图白这么无私的传授这么多高级的先进技术,恐怕只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墨子等等早期的技术大牛。

    在儒家思想未大一统之前,诸子百家争鸣,争相改进和传播自己的技术和思想,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和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实乃中国最快的时期。儒家学说一统天下之后坏事了——儒家子弟直接货物帝王家,专门钻营如何在官场上往上爬。在思想争鸣领域,逐渐变得死水一潭

正文 第一八七章 改进工具(二)求订阅

    改进了刀具的硬度,以及设计麻花钻头,这些不过是最容易改进的技术。按照中国古代的金属冶炼水平,春秋战国时期的技术储备,加上一名穿越者指明方向,足以制作出工具钢和麻花钻头。

    在后世,自然科学知识不值钱,能够被到处传播。能够赚钱盈利的具体技术,才会被人以专利,或者保密的方式进行保护。

    而在古代恰恰是缺乏最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光是肖图白指点了工匠们一星半点的知识,已经令明朝工匠对于刀具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欧洲人大约是到了19世纪中期以后,才拥有差不多的技术。

    这种简单的改进之后,能够将枪管加工进度从30天缩短为20天时间,但是这杨的效率,依然不能让肖图白满意。

    人均一个月时间制造一根鸟铳,与人均20天左右生产一杆鸟铳,本质上效率都是低下的可怕。问题是工匠们并不觉得自己效率低下,反而还为加工进度能够从30天缩短为20天而沾沾自喜。

    “刀具方面改进余地不大,下个目标应该是改进镗钻机床。。。。。。。”肖图白心想,明朝军工厂应用的镗钻机床,钻头和刀具的转速是非常慢。而钻头转速,自然影响钻枪管、镗枪管的效率。

    事实上,机床这玩意,并非纯粹是近代和现代的产物。远古时代,人们已经开始对机械进行利用。从而发明了众多比较原始的机床。而近代和现代的机床,也是从古代人的工具改进出来的。

    中国古代的工匠们发明的原始机床,数量也是多不胜数。

    钻床在中国应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发明给玉器钻孔的——杆钻、管钻。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了舞钻。

    这些早期的钻床,多是巧妙的利用弓弦提供动力进行钻孔。而明朝时期引进西欧的镗钻,已经是文艺复兴以后才发明出来的机床。比之古代机床已经大为进步。至少,中国古代的各种钻床,很难加工长达一米多长的熟铁枪管。而镗钻恰恰是为了加工金属枪管而发明出来的工具。

    但是在肖图白看来。镗钻的钻头转速,而是在太慢了。加工一根枪管,居然需要几百个小时。这致使批量化生产火铳。成为了很难实现的目标。

    要知道,肖图白领导下的皇家新军规模,并不纯粹是因为控制军费的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没有解决火枪、火炮的批量化生产。

    黑火药是非常伤害枪管的,按照皇家新军的训练程度,人均一个月便会报废一杆火铳。哪怕是不打仗,3000多名皇家新军士兵一年光是训练,便需要消耗4万只火铳。整个大明朝的火铳产能,刚刚足够满3000多名皇家新军的兵器的耗损速度。

    如果想要扩军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降低人均的实弹训练次数,要么增产火铳的产能。

    肖图白知道降低了实弹训练的次数。是不可取的。

    毕竟,实弹训练的次数,直接影响着士兵的战场发挥。所以,对于肖图白而言,扩军的前提首先是要解决兵器的产能。

    “提高钻头的转速。”

    众多工匠脸上显露了纠结之色。作为大明技术水平最高的一批工匠。他们自然知道,镗钻机床给出的转速越快,加工的效率便会越高。但是操作镗钻这种机器,大明朝只有几千名工匠能够做到,而改进镗钻这种工具,他们心里可并没有把握。

    见到众工匠茫然。肖图白知道指望不上他们了,只有自己想办法。

    提高钻头的转速嘛。。。。。。。

    很快——肖图白想到了变速齿轮。中国古代关于齿轮的应用历史悠久,远在公元前400年,中国已经广泛的应用齿轮。''比如,指南车、记里鼓车,皆是应用了整套的轮系。

    当然了,变速齿轮是欧洲人发明的。

    欧洲在16世纪至17世纪开始,钟表业的发展,促进了齿轮齿形的研究。1674年丹麦科学家提出了摆线齿轮理论,而到1733年法国数学家提出齿轮啮合理论。1765年,瑞士的数学家欧拉提出了齿轮渐开线的理论。

    根据齿轮渐开线理论,便可以设计出变速齿轮。制作出变速齿轮,显然便能解决镗钻机床的转速问题。

    关于齿轮渐开线复杂的数学模型、公式之类的,肖图白并不记得。但是他知道“一条直线在圆上作纯滚动时直线上任一点的轨迹既为渐开线”。

    记得一位机械行业的朋友开玩笑说,穿越到古代了,只要有一个纯圆的碗和一只筷子,他就能画出简易的齿轮渐开线。

    于是,肖图白直接令人拿了一个宋代官窑出品的碗,之后,肖图白拿了一根筷子沿着碗的边缘滚动,用铅笔记录下轨迹。。。。。。。。

    “好了,齿轮渐开线弄出来了!”肖图白再向工匠解释了齿轮渐开线的原理,令工匠们按照他的方式,制造出变速齿轮。

    按照肖图白画出的渐开线模型,工匠们很快制作了4个大小不一的齿轮零件。之后,工匠们将之制作成变速齿轮箱。

    这个仓促弄出来的变速齿轮箱,摇着曲柄输出的转速可以达到5倍。而钻头,通过变速齿轮箱的变速后,惊人的转速令工匠们纷纷震动!

    当然了五倍的转速,还是很缓慢的。不过,按照变速齿轮原理改进的镗钻机床,工作效效率已经大大的提升。短短1个小时,工匠便用这种改进后的镗钻,将枪管内部钻了1厘米左右。

    按照这种效率来算,加工一根枪管的时间缩短为100个小时左右。一名工匠可以十天左右加工一根枪管,这种速度显然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但是肖图白还不甚满意道:“还需再接再厉啊!不过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关于齿轮渐开线,还有钢铁合金相关的理论,我已经告诉你们了。将来,我希望你们能制作出更坚硬的刀具,以及更有效率的机器。我下一次来,希望你们能够将枪管加工的效率,逐渐变成7天、5天、3天、2天、1天。将来啊随着不断改进机器和工艺,一名工匠一天能制作几根,甚至几十根、几百根的枪管,才是我们的目标。。。。。。”

    “除了使用人力之外,我也希望大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