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皇帝分身(香港)-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盈利,去养活玻璃项目的技术研究,才是关键!从今天起,玻璃项目由你担任负责人,项目的启动资金1000两银子,你能够做到什么地步,看你的造化了!”

    严格来说,中国古代也有玻璃技术,但是与欧洲的玻璃技术差异较大,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发展体系。

    欧洲人制作的玻璃皆是“钠钙玻璃”,中国古代的琉璃属于“铅钡玻璃”。铅钡玻璃的产生,源于冶炼青铜器,秋战国和汉朝的古墓中,经常见到“铅钡玻璃”的器皿,由此可见中国生产玻璃,也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铅钡玻璃”制造的工艺品sè彩斑斓,更为jīng美绝伦,缺点是质脆且不耐高温,没有多少发展潜力。清朝时期的鼻烟壶,也许传统玻璃的用途之一。但是在科学试验、工业、军事等等领域,更有价值的却是欧洲的“钠钙玻璃”。

    在后世,玻璃产业也是以“钠钙玻璃”唱主角,而其他的玻璃体系,皆是没有什么发展潜力。

    肖图白心中想道:“一方面让邓肯多烧玻璃,多做实验。另一方面,下回何塞来了,让他挖一些威利斯、波西米亚的玻璃工匠”(未完待续。。)

    》vid/《

正文 第一五零章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T

    玻璃项目,启动资金仅仅1000两银子,能够建成两座小型的玻璃窑炉。' '玻璃窑炉与陶瓷窑炉拥有很多的共通之处,在天津上马普通的玻璃窑炉,不存在技术上的瓶颈。

    制作无sè透明玻璃遇到的困难,邓肯并不了解无sè透明玻璃的配方。但是利用窑炉烧玻璃,并且用金属管子吹制,这方面的技术,邓肯是比较jīng通的。

    邓肯的玻璃项目,3人负责烧玻璃、5人负责吹玻璃、3人负责玻璃冷却后进行冷加工。

    一个熟练的玻璃工匠,一天以内能够利用金属吹管,吹制出100多个玻璃器皿。当然,吹制出来的仅仅是毛坯,之后还要经过冷加工,逐渐将玻璃器皿加工成为艺术品。

    吹玻璃的技艺,一直是玻璃制造业比较重要的技术。后世,工业化生产的玻璃器皿,仅仅是机器吹制玻璃而已。人工吹制的艺术品玻璃,哪怕是21世纪也没有被淘汰掉。全世界依然拥有大量的作坊,工人用传统的金属吹管,进行吹制艺术品玻璃器皿。

    3名工匠烧玻璃、5名工匠负责吹制玻璃、25名工匠负责玻璃冷却后打磨、加工。这等于是欧洲一个普通规模的玻璃作坊,一个月之内能够生产上万件玻璃器皿。

    邓肯的玻璃项目小组,只管生产和改进技术,销售部分则由联合国际公司的专门销售团队负责。

    葛沽本身就是一个商品经济非常发达的城镇,所以联合国际工业公司。则是轻松的给产品找到了经销商。公司的玻璃器皿制造成本不过十文钱左右,卖给经销商的价格也仅仅是十五文钱。而经销商们通过自己的销售门店,或者是卖给零售商,则是以高于30文钱的零售价进行销售。

    30文钱一件玻璃器皿依然是非常廉价的。(看小说就到叶 子·悠~悠 )因为,欧洲进口的jīng致工艺品玻璃器皿,最便宜的也需要三五百文钱,昂贵的甚至几十两银子一套。大明传统做玻璃生意的商人。主要的客户是面对王公贵族、士大夫、大地主、大商人等等高端消费群体。普通市民、自耕农的市场,不在他们考虑范畴。

    但是,并不代表底层消费群体。并没有消费玻璃器皿的**。只要玻璃器皿的价格,降低到普通家庭可以接受的程度,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市民们会成为最好的消费者。

    而联合国际公司的廉价玻璃,卖相上不如进口的玻璃器皿美观,但是稍微一宣传,便在葛沽受到了空前的热销。

    每天公司生产三四百件玻璃器皿,刚刚摆在商店的货架上,用不了多久,便会被葛沽的城市居民,毫不犹豫的买走了。

    玻璃项目小组,尽管存在薄利多销的心思。但是仅仅11个人的玻璃项目小组,一天之内便能够赚取两三两银子。并且。随着项目小组不断累计赚取大量的利润,也能够用这些利润,持续的扩大项目小组的规模、产能、技术。

    玻璃项目小组目标的整个新兴的玻璃产业,所以拥有无限的可能。肖图白对于这个新的产业,也着实的充满了期待。所以隔三差五的前去联合国公司探望情况。一去二来,肖图白对于玻璃生产的许多流程,也逐渐的所有了解。

    看着邓肯等等玻璃匠人,逐渐用铁管子,吹制出一个个的玻璃器皿,冷却之后。会逐渐进行磨制、加工。

    肖图白试着自己也沾了点玻璃。

    半晌后,吹出一不太规则的圆球。肖图白只好遗憾说道:“看来,我是没有吹玻璃的天赋!”

    邓肯连忙笑道:“您这样的大人物,如果将jīng力浪费在学习吹玻璃上,肯定是浪费了。【叶*子】【悠*悠】”

    “浪费吗?我并不觉得!”

    肖图白反倒是连续几天时间,学习吹制玻璃的手艺。逐渐也能吹制出一些劣质的玻璃器皿,肖图白才逐渐的罢手。

    肖图白的这番作为,其实主要是起到一个表率作用。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肖图白对于工业生产的重视,便会影响到整个经济特区zhèng fǔ的管理层。让特区的官僚们更关注工业生产,进入工业化思维。

    经济特区的管理思路必须的工业化的,一切的决策,都要围绕着工业、经济的发展来进行。

    工业化时代,生产力代表着拳头,生产力代表着舆论,生产力代表着民生,生产力代表着一切。

    用极端的言论表示——谁发展生产力,谁就是正义;谁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生产力,谁就是正义中的正义!

    ———————

    九月十三rì,皇家新军和民兵远征的部队陆续的返回了葛沽,除了他们本人回来之外,还陆续带回来3万多愿意到葛沽重新开始生活的百姓。

    此役,皇家新军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功绩,同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崇祯九年鞑子入侵一来,皇家新军付出了500多人阵亡、700多人重伤的代价,而民兵部队也付出了1900多人阵亡,3000多人重伤的惨烈代价。

    基本上,参战部队的死亡率达到20%以上,每五名官兵就有一人死亡。而重伤员达到30%左右,可以说参战部队几乎人人带伤,其中有1000余人受到永久xìng伤残,哪怕伤愈之后也不能归队,继续上战场厮杀。

    而对于阵亡的官兵抚恤,总计达到37万两银子。而伤员的救治、退伍安排方面,也需要耗费50多万两。

    付出惨重的代价,但是军队也获得了极大的锻炼。战火上淬炼的士兵,懂得了战场中最能依靠的是军队这个集体,每一个人一丝不苟的完成自己的任务,便会迎来胜利。

    只有胜利,军队整体的存亡率才是相对较高的。胆小、逃跑,只能造成全军溃败,失败的惩罚,往往是变成奴隶或者遭遇屠杀。

    凯旋仪式后,葛沽军营的追悼会上。

    肖图白说道:“人一生下来就免不得要死的。太史公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军为保家卫国、救民于水火之中而牺牲的将士,皆是重于泰山,永载史册!”

    “回顾崇祯九年六月初,阿济格率领十万大军从独石口破关而入,一路上,屠我大明边境居民数十万,掳我人口、抢我财富,让十多座县城沦为人间鬼蜮。”

    “七月份,扬古利手下的谭泰部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的来犯宝坻县,我皇家新军和民兵部队,应宝坻县令邀请。抱着大无畏信念果断出击,先后击溃、击败谭泰、扬古利,杀敌俘虏敌人上万。”

    “八月份,我军以国家大义、民族大义为念,又参与的对阿济格大军的追击,配合诸勤王部队,再度杀伤鞑子一万五千余人。从鞑子虎口中解救了11万我大明的儒生、工匠、妇女。”

    “我军严格训练,大无畏参战之目的,岂不是为了彻底平定内忧外患,还天下百姓以个太平盛世乎?”

    “然关外的满清八旗势力,损失不过九牛一毛,依然拥有率领十万大军从长城入寇,威胁我大明整个北方各省的能力。而大明内地,天灾**连绵致使数千万的百姓,在饥寒、兵灾中绝望的挣扎。所以,我军平息内忧外患,还天下一个太平的任务,还未完成!”

    “天下太平!不但要靠我经济特区的官员、工匠、农夫、学者们的生产、创造,提供经济基础,更要靠着我军强大的武装力量,保护我们建设成果不会被敌人摧毁、掠夺。”

    “此外,我们还要用武力保证,我们的建设成果是不断对外的扩张,要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到我们的建设成果!”

    “我经济特区扩张一分,天下百姓中,就有一部分结束了绝望、颠沛流离的生活。而获得了温饱、安定,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的生活。”

    “让百姓生活的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强盛,这不正是我军为之战斗的理由吗?”

    “今rì在场的,除了我军的战士,便是阵亡将士的家属。你们沉痛的辛勤,我皆是能理解。别的不能多说,我仅在此表示对阵亡将士的敬意,与此同时,更会按照我军的政策,照顾好所有的烈士家属。让老人被赡养、壮年者得到就业、青少年获得良好的教育,绝不会让牺牲的将士家庭,流血又流泪”

    追悼会上,哭声一片。

    但是,更多的家属们,则是纷纷将自己家中其他的儿子、弟兄们送到部队,希望能够继承牺牲将士的事业。

    对此,肖图白仅能安排他们经过民兵部队,从最底层的民兵开始做起。哪怕是牺牲的官兵家属,也不能继承皇家新军的军官、士兵的身份。皇家新军的身份,代表的是jīng锐、能力,而不是世袭的老爷兵、贵族兵。

    明廷的京师三大营,就是一个前车之鉴。最初的京师三大营,是大明王朝最jīng锐的部队。攻无不克战不胜。但是这个部队是世袭的,一代代变成了贵族兵、老爷兵,到了明末已经不堪一击了。(未完待续。。)

    s

正文 第一五一章 迁都之议(一) T

    明末天下板荡,朝廷政治斗争也想来剧烈异常。' '由于满朝皆是东林党,而东林党人向来有干涉皇家内部事务的传统——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以及当今的皇帝朱由检,皆是东林党人干涉皇家内部事务,拥立出来的。

    所以,任谁看着这一群能够拥立皇帝的文臣把持朝政,也感觉到犹如锋芒在刺。既东林党能连续拥立皇帝的能力,那么便表示着实际上他们也拥有“废皇帝”的能力,也拥有将皇权架空的能力。

    正是因为感觉到东林党人的威胁,崇祯从登基以来,便提拔一些非东林党出身的官员,进行掺沙子,平衡朝堂的格局。

    尤其是内阁的首辅大臣,崇祯更是敢用非东林党人。

    比如,崇祯先后两大首辅周延儒、温体仁,皆是因为非东林党人出身。周延儒在崇祯初年,因为非东林党出身,而获得了短暂的辉煌。最终因为与东林党人之间的政治斗争落入下风,并被政坛盟友温体仁暗算,黯然告老还乡。

    而温体仁是在崇祯四年担任首辅,被皇帝寄予众望,希望他能够改变朝廷东林党人一家独大的格局。

    而温体仁对此也表现出了不俗的战斗力,先后将东林党领袖钱谦益以贪污受贿的理由罢官。后续斗争中,以东林党人钱龙锡力荐袁崇焕的缘由,罢了内阁辅臣钱龙锡。一系列的斗争中,让东林党人受到巨大挫折。

    但是。随着卢象升率领勤王大军击退阿济格大军后,东林党人趁机对于温体仁的逆袭开始了

    已经下野的尚,也是东林党人领袖之一的刘宗周上表示:“昔rì己巳之变,袁崇焕误国,小人借此以修门户之怨,将朝中异己者一概蔑为袁崇焕一党加以惩处,从此小人进而君子退。中官用事而外臣浸疏,朝政rì怠,边政rì坏。”

    “近年来。皇上恶私交,而臣下多以告讦进;皇上录清节,而臣下多以曲谨容;皇上崇励jīng。而臣下奔走承顺以为恭;皇上尚综核,而臣下琐屑苛求以示察:窥其用心,无往不出于身家利禄。皇上不察而用之,则聚天下之小人立于朝而有所不觉矣”

    刘宗周列举,崇祯九年满清大军入寇时,前来勤王的有几只?而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张凤翼、梁廷栋等人,稍微表现的差一点,会因为畏惧党争而自杀。这些指挥作战的大臣为什么要自杀?——实质上,皆是被温体仁这种小人给逼死的!

    接着,刘宗周慷慨激昂。痛击:“呜呼!七年之间,谁秉国成,臣于是不能为首揆温体仁解矣。语曰:‘谁生厉阶,至今为梗。’惟皇上念乱图存,进君子。退小人,急罢三协通津之使,责成中外诸臣,各备职业,不再以人国为侥幸。体仁桑榆之收,庶几在此。”

    这番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温体仁下台!

    在刘宗周发话之后。整个东林党人纷纷活跃起来,对于温体仁进行围攻。刘宗周字起东,别号念台,绍兴府山yīn(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yīn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 '在明末儒林是一代文宗。虽然,此时刘宗周已经下野,但是发言依然获得了朝野无数党人、门徒、好友的响应。

    “温体仁下台!”

    “温体仁诛九族!”

    “不罢温体仁,大明社稷不能安稳!”

    当刘宗周发话后,东林党人到处造势。甚至京城流传谣言“崇祯皇帝遭温了”,这个谣言四处流传。让朝野皆是对温体仁一片喊打喊杀,似乎明末的内忧外患,皆是用温体仁才导致的一般。

    一张嘴再厉害,也斗不过无数张嘴巴!

    温体仁顿时感觉到,自己陷入了舆论泥潭中,难以自拔。正在温体仁思考是不是以生病作为借口,躲避风声?

    崇祯却将之招至身边,问道:“对于刘宗周的奏折,温爱卿,你怎么看?”

    温体仁心中狂喜,用肯定的语气道:“迂哉,宗周!”

    崇祯好奇道:“刘宗周迂在哪里?”

    “太幼稚、太天真!朝政大局,岂是以君子、小人来衡量?这些年,朝廷天灾**,战乱频繁,最不缺的就是那些君子,缺的是能做事的能吏,以及银子、粮食!”温体仁不屑道,“朝中到处要用钱,处处要用兵。但是东林诸公却是与在野的商人、地主结党,众人朝廷的权柄,却拒不纳税无钱发军饷则兵变,无钱赈灾则匪患四起!无钱练jīng锐之师,则鞑虏三度兵临京师城下。这群罪魁祸首,不过是贼喊捉贼,将责任全部污蔑给我温体仁而已。望圣上明鉴”

    “若是裁军节省银钱,用来减税如何?”皇帝笑道。

    温体仁一愣,又摇头道:“不行,万岁爷,不可裁军!裁军减税,若是不能让兵丁获得新的生计,又会有新的乱子!驿卒裁撤,是前车之鉴!”

    崇祯初年,为节省财政收入。便从裁撤驿卒为主,全国数十万的驿卒被裁掉。减少了官员,在驿站吃拿卡要,浪费国家财政。原本这项改革是比较好的,但是谁料到,刚刚裁撤了哪些驿卒,很快遇到饥荒。饥荒中大量的失业驿卒,加入了农民起义中。至今,农民军大量的领袖,也都是被裁撤的明军兵丁出身。

    崇祯微微笑了笑道:“爱卿是办实事的官员,比之东林诸公要好一些。”

    温体仁感觉心中一颤,皇帝难道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再向东林党人动手?换做其他时候,温体仁绝对有勇气向东林党亮剑。但是此时他有点自身难保,因此温体仁迟迟不敢答话。

    “东林党人,暂时不能动,要动的是其他方面。”皇帝道,“京师离草原太近,虽有长城,但是却分兵万里。容易被鞑子各个击破。我大明兵强马壮时,可以年年派兵去草原扫荡,京师自是稳如泰文。而此时。我边疆兵马疲弱一旦被围,勤王之师救援不及,则国亡”

    “陛下要臣支持迁都?”温体仁心中一震。' '不过迁都比之再起党争。危险xìng更低。

    迁都最大的难题是,běi jīng附近昌平县天寿山的12座皇陵怎么办?每年祭祖、扫墓,如果都城在南京,皇帝便不能每年亲自前来祭祖了。

    这件事,皇帝不能自己在朝中大力鼓吹,只能让朝臣们不断去鼓吹迁都,之后才能够顺水推舟的批准迁都。

    原本,皇帝准备用张凤翼从军事的角度上,去鼓吹迁都的重要xìng。而张凤翼此时早已畏罪自杀,这个棋子便不能用了。其他人崇祯要么觉得靠不住。要么觉得不够分量。

    温体仁这个紧紧依靠皇帝,才能够坐稳首辅的位子,忠心是无须怀疑的。而身为首辅大臣,手下拥有一些党羽,说话也是够分量。

    历史上。崇祯皇帝原本和李明睿、李邦华等人商议迁都,但是朝中诸公纷纷反对,而二李的说话是分量太轻,挡不住反对声,使得南迁之议破产。

    继续留在běi jīng,唯一的可能是——jīng锐部队不断在于满清的战争中被消耗殆尽。而李自成之类流寇则能够趁机捡便宜,攻破虚弱的běi jīng。

    大明的军事力量和财政,支撑不起在北方与满清、农民军两线作战。而迁都南京,能够节约大量的财政、兵力上的压力。并且,能在经济发达的南方,徐徐的积蓄元气。改变此时明廷不死不活的状态。

    “臣拼着一死,也要办成此事!”

    温体仁叩头跪安离去后,心cháo澎湃。事实上,他也知道,迁都之议一旦达成,那么短期内他温体仁的jiān臣、小人的绰号,肯定是再度升温。想要摆脱那些负面名声,唯一的办法,恐怕就是让这大明中兴

    乘坐轿子,打道回府。

    在房中不断写字,但是却安静不了心思。

    “哎”

    放下笔,温体仁翻阅了一番《资治通鉴》之后摇头,因为,这部是无用功的。皆是教人做人、做官,也不教人做事。

    做了五年首辅的温体仁,头发白了不少。最初上任,温体仁充满信心,他肯定能过继承张居正未完之业,将大明重新拉上中兴轨道上。然而,自担任首辅以来,才知道执政之艰辛。

    半晌后,温体仁摊开了一份《顾问党报》,另外一份《葛沽经济时报》。《顾问党人》报纸上,多是一些讲究经济理论,通过多rì阅读,温首辅也大致了解到。葛沽那边最新的改革动向。

    平常的中兴、改革,多半是像王安石、张居正一般,轰轰烈烈、席卷天下。但是,这些改革措施,多半是将想办法将很多不纳税的地主、士大夫,变成纳税群体。

    而顾问党人并不追求在全国推而广之,仅仅是在自己的那一块小地盘中施行新的政治理念。可惜这个肖图白是个装神弄鬼的宠臣,要是他是一名科举出身的清流,该多好

    “老爷,为何叹息?”一名小妾端着人参汤问道。

    温体仁摇头道:“没什么,你下去吧!”他面sè冷淡,令小妾离开房。温体仁能够身居首辅之位,尤其与其xìng格有巨大关系,他非常自律谨慎,办事之前总是滴水不漏,连家人也不能从他口中探知半点口风。这种谨慎,也是他平步青云,站在首辅高位的有力法宝。

    ————————

    崇祯在朝中布局“迁都之议”,而肖图白也早早做了一些布置和准备。比如,工业资本逐渐向南方转移,将来数年之内,工业经营的重心也会偏向南方地区。准确说,是立足在能够充分利用大帆船海运的沿海港口地区。

    南方地区的第一个落足点,肖图白选择了松江府。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纺织业发达,苏州是丝绸纺织的基地,而松江则是棉布生产的主要基地,一度获得“苏松财赋半天下”的美誉。当然,这些皆是夸张之言辞。实际上,苏州府每年纳税棉布19万匹、米19万石、丝绸1。25万匹。松江府则是纳税17。5万匹棉布。对比其他的府,这两地纳税比起普通的府。自是多了十倍。但是,还不至于达到全国一半赋税的夸张程度。

    对于南方的布局,肖图白优先布局棉纺工业。毕竟。松江等地种植经济作物,已经成为了气候。阻挡当地的地主、农民种植棉花这样的经济作物,让他们该种利润低的稻米。等于是断人财路。

    肖图白并不准备断然财路,而是准备因地制宜,利用松江等地遍植棉花的优势,将棉纺工业资本,逐步向松江等地转移。而松江府和天津一半,濒临大海,能够充分利用海运优势,将产品出口海外,以及销售给国内其他的沿海地区。

    交通的便利,是发展工商业经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这次去松江探路的是皇家纺织公司的总经理李慎之。其亲自帅队伍,对松江进行开设工厂,设立立足点。

    “慎之,此行松江,注定是要龙争虎斗。而松江并非我们传统地盘。可是要多加小心为妙。”肖图白仔细叮嘱。

    大明朝每年纺织棉布2亿多匹,而松江府的棉布产量,占据全国棉布产量的三分之一。而松江府也凭此自傲,成为了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李慎之颇为洒脱道:“松江府也就那样了!当年觉得,那边卧虎藏龙。但是此时想来,诸作坊。比拼的不是技艺高深,不起机器效率,不是销售渠道。反倒是拥有棉田的多寡。按照这种农业思维做工业,何足惧之?”

    肖图白道:“你是做生意的老手,生意上的,我也无需多交代。主要是问题,是你人身安全。就怕我公司机器效率高,对当地作坊形成冲击之后,地头蛇会弄出一些卑鄙手段。所以,官场上,要让对方知道你背景。平时也要多注重人身安全,多带护卫出门,危险的场所千万慎重。”

    “放心吧,国师爷。我哪怕上jì院喝花酒,也会带着护卫!”李慎之颇为顽皮笑道。

    肖图白忍俊不禁道:“你啊”

    李慎之贴身的带着10名护卫,皆是申请退役的皇家新军和民兵士兵。因为,这场战争结束后,总有一些士兵受不了巨大的心里隐隐,所以提出了退役的申请。军队尊重他们的选择,退役后给他们安排工作。而有的士兵选择了担任公务员、企业管理,也有的选择去jǐng察、护卫。

    这些护卫,经过了战争的洗礼,与鞑子们杀出来的能力,绝非普通的武术家能够比拟的。每一个鞑子兵,放到武术界,皆能够算一流高手。

    而这些退役的护卫们,都是经历与鞑子血战中存活下来的jīng英。市井中的一些游侠、杀手,对于这些退役的士兵而言,杀之如屠犬。

    李慎之此行,除了护卫之外,更是带了200多名工匠,50台先进的机器,50万两银子。乘坐的是郑家的海上武装商船。

    事实上,乘坐海路比运河漕运,更要安全一些。

    毕竟,运河还有可能遭遇到中原各城流窜的流贼残部袭击。比如,张献忠此时,正在湖北、河南等地流窜,拥有威胁大运河运输的能力。

    倒是郑家扫平的海上大多数的海盗势力,除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威胁,以及海上一些灾难之外,实际上危险xìng远远低于内陆交通。

    而郑芝龙的下属,也是过去海盗十八芝之一的郑彩,率着7艘武装商船。在天津采购商品,顺路将李慎之一行给护送到江南地区。

    肖图白在码头上,送走了李慎之后,一名皇家新军士兵禀告道:“朝廷派来宣旨的天使来了,此外坤兴公主,被送来了,皇上的意思是让坤兴公主在这边读小学”

    肖图白笑了笑道:“走,去看看我的小公主!”

    坤兴公主被赐婚给肖图白,虽然是朝中臣子们的毒计。以祖宗规矩,一旦成为驸马,一切的官职都要卸任,等于判处“结束政治生命”的资格。而八岁的坤兴公主,要到十六岁才会与肖图白完婚,给肖图白判了一个“缓刑”。

    肖图白对于这些yīn谋,仅仅是当做猴戏!

    世界上,道理永远讲不过拳头的,而拥有生产力作为支撑的拳头,往往是最强的拳头。肖图白代表17世纪全世界最先进生产力,并且依仗生产力作为基础,建设强大的军队。军队也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迅速的强盛起来。

    此时是千年不遇的天灾,同样是千年不遇的机遇——从脆弱小农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的机遇。

    大变局中,祖宗规矩都是用来打破的!如果不打破哪些祖宗规矩,如何能谋取数千年大变局?(。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正文 第一五二章 迁都之议(二)求订阅 T

    司礼太监方正化久候多时,见到肖图白返回府上。' '方正化jīng神一震,扯着尖锐的嗓音喝道:“总顾问大臣肖图白听旨!”

    肖图白众人摆上了香案,进行叩拜。

    “诏曰:朕自登基,内忧外患,国事不宁。承蒙祖宗庇佑,降下仙人。肖先生本谪仙,降世辅佐。不过数年,开海关、设公司、兴屯田,为朝廷开财源。练新军、修城池、击鞑虏,立盖世之功先生品德功绩朕甚仰之。吾次女媺娖,其年八岁,订婚与先生,望先生善待之。待其二八成年,再许完婚钦此!”

    肖图白叩谢后,将诏书捧在手中,心中感慨万千。历史上,坤兴公主朱媺娖本是命运多桀,十六岁被父亲砍断以臂,十八岁英年早逝,在后世金庸小说中将其艺术加工成武功盖世的独臂神尼。

    当然,历史在被肖图白影响下,走向另外一条轨迹。这个小萝莉公主,将来成为民间传说中的“独臂神尼”的概率基本已经微乎其微。

    送走了钦差后,小公主被安置在肖图白家中,并且在天津葛沽的学校中进行读书。安排公主去读书,也是为了让她自幼与平民阶层接触,改变她的习xìng。肖图白可不想,与自己成婚的,会是一个在思想上很难沟通的贵族公主。

    坤兴公主被宫女牵着,悄然的看了看不远处的肖图白,俏面上微微一红。吐出可爱的小舌头。

    和她想象中不同,肖图白至少不是一位面容枯朽的老头子,而是一位俊朗的青年人从容颜上看,肖哥哥比之父王,看来更年轻一些。而回想着,宫中时,通过父皇口述。以及从其他人讲述中,肖图白形象

    父皇口中,肖图白神通盖世。是唯一能挽救大明国运的仙人。在别的宫人口中,肖图白更是驾着云彩,降临到宫中。被父皇慧眼重用。其后,一年时间里面,肖图白创下众多的丰功伟绩,更证明了父皇判断的准确——肖国师,就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