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征伐四海-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杨麟一马当先,走在众人的最前面,好像吃了兴奋剂般快行走,只是一会儿的功夫,就遥遥领先,将行商们远远地丢在后面。听到珠江大火,烧遍所有船只,所有的行商都忘记了坐轿前往,全都是两条脚跑,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看看现场,看看自家的船只。

    一行人风急火燎的跑在大街上,引得街道上的行人频频侧面,几乎同时惊呼:“这是出什么事儿了?这些有钱的大爷们,急成这个样子?”

    现在的这个情况,行商们谁还有心情理会街道上之人的议论声,都像风儿一样,迅刮过沿途街道,直奔东城门,珠江渡口码头。

    随着越接近目的地,众人看到了黑色的浓烟,闻到了愈来愈浓的熏人烧焦气味,更是有滚滚灰尘而来,弥漫在空气里。还未到地方,见到自家的货物,众人就已经相信了那忙衙役的话语,十成十的是真的,一时之间,除了杨麟这一方人,其他人心里都是沉甸甸的,好像死了爹娘一样。

    近了,越来越近了,终于达到目的地,珠江渡口码头,只见映入眼帘的是一副火光冲天,滚滚浓烟,一只只货船被黑烟笼罩,海面也覆盖一层火焰,久久不息。

    杨麟惊呆了,所有的人都惊呆了,此种场景远他们的想象,不再是货船被烧那么简单,人员伤亡将会是一个让人惊骇的数字。到处都是火,到处都是烟,原本明亮的天空变得灰蒙蒙的,让人觉得压抑,觉得窒息,都快喘不过气来。

    在众人的愣神中,震惊中,一个声音打破了这种压抑的沉寂,惊醒梦中人。

    “大人,小的伍秉德要前去看看担保的洋商船,看看他们怎么样了?伤亡几何?”

    与此同时,其他人也醒转过来,纷纷说道:“大人,小人也要去~!”

    “大人,小的也要去~!”

    。。。。。。

    看着这些行商,杨麟不再为难他们,有些心有同感,心生同情,沉声说道:“去吧,忙你们的,做你们该做的。”

    短暂的停歇,杨逍和刘师爷已经追了上来,分别侍立左右,没有言语,静静地站在那里。

    杨麟漆黑的眼眸闪烁,脑海里略微思索,转而就吩咐道:“杨逍,你赶紧回去,照看好阿敏,不要出牙行,我和刘师爷去海关署一趟,办一些事情,看看能不能为这场天灾办些什么,随后就回去。”

    “好的,少爷,我这就去,你要小心,多注意安全。”

    看着渐渐消失的众人身影,杨麟只是短暂的停留片刻,再次说道:“刘师爷,现在陪我去一趟海关署,见见监督大人,看看咱们牙行能做什么?”

    “恩,好的,大人~”

    随后,杨麟和刘师爷的身影消失在浓烟中,快步走向海关署,一脸的凝重神色。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敌一友 (四更)

    粤海关署,监督办公室。

    房间里只有三人,监督、杨麟和刘师爷。此时,刘师爷心里有某种莫名的兴奋,从来未被监督如此礼遇过,不禁间,更加相信杨麟与丰绅殷德的关系,以及谣传杨麟与监督大人的关系也不简单。

    相比于杨麟与行商的紧张,监督倒是淡定许多,气定神闲,对这场海上火灾并不怎么在意,那些货轮的有无,洋人的死活并不关心,一副悠然神色。

    三人坐下之后,短暂的寂静过后,监督大人正在很是享受的饮着茶水,杨麟适时地说道:“大人,不知您有没有听说珠江上的大火啊?”

    “哦,听说了,贤侄,怎么了?”

    “大人,是这样的,十三行行商担保着洋商,估计大部分货物会毁于这一场火灾,我们衙门用不用做些什么啊?”

    “呃~不用,扑灭火灾,灾后事件处理事宜,都不归我们管,咱们海关署只负责课税的征收,货船进出珠江的许可,其他的事情都是巡抚衙门和总督府的事情。”

    “如果真需要咱们海关署,最多也就是从旁协助,若有安排,到时候会通知贤侄儿你的。”

    杨麟和监督又寒暄了一会儿后,就带着刘师爷离开监督办公室,向着楼下走去。

    监督一句一个贤侄称呼,使得刘师爷内心兴奋不已,暗道自己赌对了。然而,作为当事儿人,杨麟内心却沉重不已,觉得监督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老狐狸,和蔼可亲的外表下,内心却让人猜测不透,更是对监督的冷漠、漠视生命而心惊,忌惮不已。

    走在楼梯口,杨麟对于官场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一切都是看向利益,彼此之间就是权力的交换,获得更多的金钱,其他的都是枉然。什么生命,什么民生,什么天灾**,只要没有牵涉到自己的利益,就不管不问,那怕是伤亡人数再多。

    杨麟感觉心里闷闷的,很是压抑,放佛一块大石压在心上,此时更加意识到推翻清朝十分必要,更加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走在楼梯间,正要转向下行时,突然冒出一人,杨麟熟悉而陌生之人,突降的一个敌人,李莲英。

    相向而行,李莲英依然是轻蔑的看着杨麟,眯着眼扫了一眼,冷哼一声,看向后侧的刘师爷,缓缓踱步,渐渐靠近,声音幽幽道:“好~好~,你很好,敢帮助我李某人的对手,刘渤启,你很不错,我会牢牢记住你的~!”

    威胁之意尽显,使得刘师爷浑身一个激灵,情不自禁的一个哆嗦,嘴巴只来得及无声开合几下,李莲英已经拂袖而去,冷哼连连,消失在楼梯口。

    这一刻,刘师爷有一种冲动,想要追上李莲英,解释什么。可是,他忍住了,因为一旦真的那么做了,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失去杨麟的信任,他刘师爷将会陷入两难境地,都得罪。

    相遇只是一瞬间,几个呼吸的功夫,僵持的状态转瞬即逝,杨麟就带着刘师爷离开了海关署,向着广州城里走去。然而,两人只是离开不久,距离海关署不过几百米,前方有一个人在等待,一身便装,看着一般。

    渐渐临近,杨麟这才现,原来是老熟人,总口委员宋大人,一副恭敬的神色,弓着腰,讨好的神态。

    “是宋大人吗?这灰蒙蒙的鬼天气,下官还以为认错人了呢。”

    “呵呵,杨兄弟,不用这么客气,都是在海关署办事儿,大人大人的,显得多见外。如若杨兄弟不介意,称呼一声宋大哥就行!”

    杨麟不禁额头冒汗,对方一个三四十的中年汉子,和自己这个十六岁的黄毛小子称兄道弟,实在让人别扭,神色有些不自然,灿笑两声。

    转念之间,宋大人以为对方并接受自己的示好之意,想要和解,忍不住的再次说道:“杨兄弟,上次的事情纯粹就是一场误会,实非我所愿,无奈之举,还望杨兄弟不要介怀。”

    杨麟露出一个了然于胸的神色,原来如此,但并没有出言说什么,让宋大人的内心更加忐忑不已,忧虑连连。

    “杨兄弟,我宋某人誓,再也不会做那样的蠢事儿,以后只要有事儿,兄弟如能帮上忙,一定全力相助,绝不推迟。”

    两人对话的过程中,有一人按耐不住了,那就是刘师爷,频频做着小动作,微微拉拽着杨麟的衣服,示意接受对方的和解,化敌为友。

    不过,杨麟不为所动,依然我素我为,沉吟着什么。持续安静的一会儿,宋大人等的有些焦急,心浮气躁,这才好言说道:“既然宋大哥给面子,我杨麟怎么可以不兜着。既然大哥这样说了,小弟还真有一事儿相求。”

    刹那间,宋大人感觉自己就像春天里含苞待放的花朵,杨麟的这番话犹如天降甘露,自己这个花骨朵瞬间绽放,全身涌现一股舒服感,快意拳拳,立马回道:“行行,杨兄弟,什么事情?”

    “恩~这样的,今天不是生了珠江火灾吗?小弟在牙行任职,一旦火势熄灭之后,有些善后事宜一定会参与进去。所以,关于这次火灾的起因和所酿成的损失,小弟想要了解一二,宋大人能否透露一些?”

    宋大人并没有预想中的痛快答应下来,而是迟疑起来,最后才为难的说道:“杨兄弟,这次的火灾,我也不知道啊,怎么透露啊?”

    “呃~宋大哥,你误会了,不是让你现在就告诉我,而是火灾过后,一定会有一份火灾报告经过你手,到时候能不能留给兄弟一份,印刷的费用我全包~!”

    “原来是这样啊,小事儿~!杨兄弟放心,到时候一定会送给你一份儿,不要提钱,那样多伤感情,多见外。”

    “呵呵,那小弟就在这里提前谢谢了!”

    “不用客气,杨兄弟,天色也不早了,赶紧回去吧,不然城门就关了,为兄也要回海关署了。”

    “恩,好的,宋大哥回见!”

    “回见!”

    宋大人离去过后,两人返回去的过程中,跟在后面的刘师爷不解的问道:“大人,珠江火灾的事情不关我们牙行,监督大人也这样说了,你为什么还要那份火灾报告呢?”

    “刘师爷,虽然火灾的事情不归我们管。可是,十三行和洋人的经商,咱们还要管,还要征收课税。此次火灾,他们一定经历了不小的损失,征税一定会有所调整。”

    “咱们提前了解情况,知道他们损失的怎么样?那样的话,如果上面想要一份新的征税参考意见,到时候也不至于手忙脚乱啊~”

    刘师爷不再问了,不然显得他太过愚蠢,降低在杨麟心里的印象。

    与此同时,杨麟要这份火灾报告还有另一种原因,那就是看看那个十三行的行商损失的最严重,无法经营下去,那样他杨麟就可以暗中收购,控制十三行的其中一家,秘密和洋人经商往来,从而获得西方的先进科学,引进一些技术。

    两人不再交谈,都保持着安静,各自思索着,有着自己的心事儿,一前一后走向广州府城,天色渐渐暗下来,珠江那边依然是火光冲天,犹如白昼,天空浓烟滚滚,蔓延至四周,遮蔽繁星,掩盖皎月。

 第一百一十三章 五百兵士神秘消失

    连续三天,牙行里就像清水衙门一般,没有任何事情,就像暴风雨的前夜,一片安静。 ≥ ≤下辖的那些行商们全部待在码头附近,日夜主持着灭火救人的事情,面对整个江面都是火焰,扑灭不了,那些行商们只能望洋兴叹,无可奈何,只能等待火灾自己慢慢熄灭,他们能做的唯有扑灭沿岸的火光,安置遭殃的平民百姓。

    珠江的火灾持续了三天三夜,加上当日,四天三夜,火势才慢慢减缓,渐渐熄灭,空气里不仅弥漫着木头烧焦的味道,还有一股焦油味。三天的时间里,火焰一直在熊熊燃烧,珠江上稍微小的船只,当天夜里就化为飞灰,或沉没于江里。大船也不过坚持到第二天,最后沉没。

    从第二天开始,珠江上再无船只,有火焰在不停地燃烧,还有滚滚浓烟,直冲云霄。直至后来,杨麟才知道这场大火之所以难以扑灭,能够在江面燃烧,原来是因为有几只大船运的油流入江中,还有沿岸储藏的食用油也倾泻珠江里,覆盖在江面上,才使得火势那么猛烈,那么难以扑灭。

    火灾的第二天,闲来无事儿的杨麟走在大街上,漫步在四周,在刘师爷的陪同下,闲庭信步,看看火灾带给广州府的影响,流落街头的灾民有多少,自己能不能做些什么?

    “哎,刘师爷,街上的受灾百姓并不多啊,这是为什么?”

    话语一出,杨麟就知道失言了,有咒灾民多的嫌疑,引得刘师爷目光斜睨,连忙解释道:“这样的,这两天,我看珠江的火势挺大的,受灾的百姓应该会很多,见到现在的情况,觉得有些奇怪,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大人,是这样的,珠江口沿岸一般都是商人的货栈,或者临时储藏东西的货仓,离百姓居住的地方很远,所以受灾的都是通过货轮经商的巨贾,或者沿岸打猎的渔民,平常百姓之家受到的危害并不大。”

    “喔~原来如此,这也算是此次火灾不幸中的万幸,殃及的平明百姓不多。”

    走着走着,交谈之中,杨麟突然轻咦一声,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只见一路走来,已经遇到了好几个招兵处,正在募兵,疑惑的问道:“刘师爷,这些招募兵士的看着挺像广东的水师啊?”

    “大人明鉴,正是广东水师。”

    “看他们的情况,怎么没有人愿意进入水师啊?走了这半天的路,没见到他们招到几个人。”

    刘师爷似乎顾忌些什么,将杨麟拉的稍远一些,远离水师招兵处,这才小声说道:“大人,你刚来不久,有所不知。虽然咱们广州府的海盗匪寇很严重,但是水师并不怎么受重视,总人数也不过四五千人,军械还差的离谱,大的战舰根本就没有几艘,就那样还很破旧。”

    “所以,进入水师没有什么前途。一般选择进入水师的,都是一些家里实在揭不开锅,或者从其他省份逃难过来的,吃喝没有着落之人。”

    杨麟一副恍然大悟的神色,喃喃道:“难怪广州府的海盗匪寇那么猖獗,原来水师根本就不怎么样,实力不过尔尔,根本就谈不上剿匪。”

    “谁说不是呢,大人。在广州府,水师的地位根本比不上路面部队,待遇也差很多。”

    与此同时,刘师爷没有擦觉到,杨麟的双眸闪烁,精光四溢,明显的不怀好意。事实正是如此,听到关于水师的情况,杨麟的心思开始活泛起来,觉得自己完全有可能控制这个水师,为自己所用。

    思及于此,计上心头,杨麟已经没有心情游走在大街上,胸中尽是亢奋之意,鸿鹄之情。打走刘师爷之后,直奔牙行而去,回到衙门之后,趁着没人注意,杨麟一番平民打扮,这才从后门溜出,来到城外。

    城外某个不远隐秘处,确定四处无人,杨麟的身影一闪即逝,凭空消失,出现在追随者内部。

    很快,杨麟召集了五十名兵士,与此同时,将追随者内部的时间调大,毫无缘由,没有任何解释,就将五十名兵士连续饿了几天,直至他们面黄肌瘦,才停下来,追随者的时间也恢复正常。

    随后,杨麟让他们穿上早已准备好的破烂衣服,进入那个小屋,一闪即逝,来到现实世界,广州府的城外。

    一番小声交谈和吩咐过后,杨麟先行离去,返回牙行。即将日落之时,那五十名兵士才零零散散的进入城中,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第二天又消失在广州府城内,不见他们的踪影,好像他们就没有出现过,人间蒸一般,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去处,除了杨麟。

    如此这般,连续几日,杨麟都这样做,从追随者内部弄出总数五百兵士,全部都消失在广州府内。

    这一日,杨麟翘着二郎腿,整个人一副得意洋洋之色,独自待在书房里。一想到那五百人,就会莫名的兴奋不已,一股鸿鹄气机在胸膛里起伏。

    一次五百人的手笔,杨麟觉得这就是自己目前为止的巅峰之作,比崆峒山那次还要大手笔,还要冒险,还要惊艳,让人意想不到。

    同时,杨麟还在思索着,想象一些事情的具体细节,以及其他打算,进行一个大布局,为自己的大行动做铺垫。一想到已经实施的和即将实施的,杨麟抑制不住的兴奋和幻想,幻想将来的某个场面。

    想到这些,进行一些布局,杨麟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广州府的海疆图,珠江口沿岸或者附近岛屿的地理分布,还有最近打听到的消息,广州府的一些军事布置。

    从刘师爷那里了解到,广东省有三大军队,将军府、汉军副都统以及水师提督。三者之中,又以水师最弱,其次为汉军副都统,不久之前被西调,西进围剿白莲教。

    因此,广东省现在只剩下将军府和水师提督这两个,水师不足为虑,战斗力不高,因此最厉害的非将军府莫属。而将军府的主要军力又集中于广东府以东,香山和前山寨这两个地方。之所以这样分布,流传于广州府的两句话可见其中要义。

    “广州海防以香山为要,香山海防以前山寨为要。”

    想到这些讯息,杨麟心中有一种气闷的感觉。因为,杨麟了解到,当时澳门已经被葡萄牙占据,而清朝却以以夷制夷的方针,虽然名义上拥有对澳门的管辖权,实际上却被葡萄牙人牢牢把持,经常挑衅清政府的官员,无礼而傲慢。

    记得刘师爷说过一件事情,从中可窥见一二。

    有一次澳门上面的葡萄牙人偷偷跑到广州,最后喝酒闹事儿,打死一人,潜逃回澳门,广州府的百姓为之气急,受害人的家属将那名葡萄牙人告上官府,却无人问津。

    最后,愤慨的广州百姓围住葡萄牙办事处,断绝澳门一切的生活用品和淡水,迫于压力,澳门的葡萄牙警察才将那名葡萄牙人逮捕,法庭根据葡萄牙法律将其判处死刑。

    然而,当广州府百姓要求将那名葡萄牙人遣送内地,接受中国法律制裁,却被断然拒绝了。

    群雄激愤下,就要强制将人抢回去,葡萄牙人很强硬,转瞬调转炮口,对准那些百姓,情势瞬间危急紧张起来,火药味十足,随时都有可能爆冲突的可能,这一切的始末种种,广州府的衙门却无动于衷,不管不问,任凭事情这样生,如此演变。

 第一百一十四章 刘师爷的不老实

    葡萄牙闹事儿杀人事件,只是冰山一角,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随着清廷的没落,国力走向下坡路,对于广东省外国人的管理越来越无力,只能以夷制夷,游走于各方外国人边缘,因势利导,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百姓之利益,置若罔闻。

    杨麟汇总和分析这些信息的过程中,得出一个一个结论,清廷以夷制夷的策略早晚会失效,如果没有任何改变,依然那么腐朽不堪,八国联军欺辱的事情早晚会生,毕竟那些外国人也不是傻子,总是鹬蚌相争,让你渔翁得利。

    更何况,他们就是一群贪得无厌的虎狼势力,贸易过程中处于下方,一旦他们有着巨大优势,就会撕去各种伪装,野蛮的侵略,蛮横的掠夺,肆意的烧杀。

    因此,想要拥有尊严,拥有主权,必须是自身的强大,别人才无法轻视你,欺辱你,真正的与你进行公平的交易。

    三年,三年多的时间,杨麟拥有最佳的三年时机,在此之间,可以敛聚钱财,增加实力,收集世界所有的先进科学,壮大自己各个隐藏的武装力量,从而在揭竿而起之日,以雷霆之势,瞬间出击,打的清廷一个措手不及。

    就在杨麟还要想事情的时候,响起一阵敲门声,门外传来杨逍的声音。

    “少爷,有人找你,刘师爷也来了。”

    一时之间,杨麟有些意外,这个时候谁会来找自己呢?而且,刘师爷也同来,是一种巧合,还是预先商量好的呢?漆黑的眸子闪烁了一下,紧接着杨逍的话语,随之答道:“让他们进来吧。”

    吱呀一声,门被推开,三个人影鱼贯而入,依次是杨逍、刘师爷和一个陌生衙役,看其装束,像海关署的。

    三人站定之后,杨逍又向前走了两步,指着那名衙役,解释道:“少爷,我和他说了,你正有事,今天不见客,这名衙役说,是送来你想要的东西。后来,刘师爷也来了,确定有这回事儿,怕耽误你的事儿,所以我才带人过来。”

    万思千绪划过脑海,隐约之间,杨麟觉得,这名应该是宋大人派来的,东西应该就是那日要的火灾呈文,于是摆摆手,朗声说道:“杨逍,不用说了,确实有这件事情,正是我想要的东西。”

    接着,杨麟停下手中的动作,直视那名衙役,缓缓问道:“是宋大人派你来的,给我送东西的吗?”

    “恩,是的,大人,正是宋大人派我来的。”

    “那东西呢,拿来我看看。”

    话音刚落,那名衙役从怀中取出一个奏折式样的文书,杨逍适时地来到他的旁边,接过文书,转而递给杨麟。

    徐徐展开呈文,快扫视了一眼,瞄了瞄其中的内容,大致浏览了一番,杨麟一收呈文,朗声说道:“不错,正是我要的东西,你们家大人还有别的交代没?”

    “我家大人只是让小的带一句话,以后大人还有什么事情,只要让人捎一句话就行,我家大人说,他一定会尽力去办,其他的就没有了。”

    “那你也帮我带句话,给你们家大人。”

    “大人,请讲,小的记着,一定传达到到。”

    “就说这份恩情,本官记在心里了,带一句谢谢。”

    “好的,大人还有其他的吩咐吗?如果没有的话,小的就先行告退,回去复命了。”

    “行,你回去吧。”

    同时,杨麟对杨逍说道:“去,送一下衙差兄弟,顺便从账房里支点银子,让这位兄弟路上买点茶喝。”

    整个过程,刘师爷一直在旁边,看在眼里,心里诧异非常,没想到这个年轻大人行事如此老道,没有那种强势轻视的习气,只是一个小小的衙役,居然都是如此客气。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年轻大人与那个宋大人有恩怨纠葛,现在够能摒弃前嫌,很不简单,一番表现远同龄人。

    杨逍和和那名衙役离去之后,杨麟的注意力才放到刘师爷的身上,问道:“刘师爷,今天你来找我,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大人,是这样的,珠江大火,烧毁了很多船只和货物,造成很大的损失,咱们牙行所属的十三行行商有不少人损失极大,濒临破产歇业的境地,是不是应该根据他们的情况,减少他们的课税,缓解一下他们的负担啊?”

    说完这些,刘师爷一副荣辱不惊之状,躬身低头不语,好像他讲的这些完全出于公事,体恤那些行商,为他们出头。然而,杨麟可不这么认为,若有深意的问道:“刘师爷,虽然咱们负责管理广州十三行,对他们征税,可是课税的多少,本官也决定不了,需要上报海关署,交由总口委员和监督大人,才能决定是否减少他们的课税。”

    似乎察觉到杨麟的弦外之音,刘师爷缓缓上前,从衣袖中取出一沓银票,恭敬地说道:“大人,这是那些行商们孝敬你的。至于课税的事情,只要大人你将他们的损失呈报上去,再美言几句,一定不成问题,很好解决。”

    杨麟只是淡淡的看了一眼刘师爷手中的银票,并没有露出多少兴趣,左顾而言它:“刘师爷,我听说西洋的一些技艺很是精巧,在计算天象方面很有一套,你能不能帮我寻摸一些?”

    刘师爷当然明白话中意思,并不觉得奇怪,因为很多到广州的官员都对西洋的东西感兴趣,更有甚者,学习这些东西,在家里捣弄。

    地处东南,紧接西洋人居住区域的澳门和香港,作为清朝唯一对外的贸易港口,广州府最不缺的就是这些。因此,刘师爷立马应承下来,略微提醒式的问道:“好的,大人,西洋的那些玩意儿,小的尽快给你找,一定给你弄全套的,那行商们的事情。。。。。。?”

    “行商的事情好办,我这就写呈文,这几天就会上报,让他们不用担心,课税的事情即使免不了,应该也可以缓一段时间。”

    “对了,刘师爷,西洋的那些东西,如可以的话,尽量多弄些书籍,不然都是纯粹的玩意儿,天长日久了,也会出问题,我让下人学学,自己就能修了。”

    “好的,大人,下官这就去办这些事情,先告退了。”

    “行,你先走吧,我还有些事情要处理,就不留你了。”

    刘师爷轻轻留下银票,缓缓躬身退去。然而,刚一走到门口,即将离去,杨麟突然而出的一句话,让其停了下来,站在门口处。

    “刘师爷,行商课税的事情,你让他们最好去粤海关署一趟,上下疏通,打理一下,让负责牙行的总口委员宋大人和监督大人事先了解,那样我去禀报的时候,事情也好办不是?”

    “大人放心,小的明白,回头就让行商们打点一下,孝敬监督大人和宋大人。”

    行商课税的事情,牵涉到的钱银可是一大笔数目,就算不减免,单单迟缓上缴,就会面临很大的压力。混迹于广州官场和商场的刘师爷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杨麟只是略微点点。

    刘师爷走了之后,杨麟一个人待在书房里,稍微思考,明眸闪烁,嘀咕道:“别以为我杨麟新来乍到,还没有弄清楚广州府的情况,就能忽悠我。课税,那是多大的事情,就是这些银两能办的?”

    “哼,就算总督、巡抚和监督答应,京城的皇家能会允许?现在可是多事动乱之秋,西南的叛军还在,需要大量的钱银,皇帝会管几个行商的死活?我不敲打敲打,你刘师爷就会忘记前几天的效忠之言~!”

 第一百一十五章 交易

    深夜里,杨麟一个人躺在卧室里,倚在床上。 ≥  ≦

    静静的夜,屋外的虫鸣,幽幽的烛光,使得杨麟格外喜欢这种属于夜晚的静谧,身心处于一种空灵状态,脑洞格外平静,可以静气凝神的看书,处理一些公文。

    纵观穿越以来,每逢大事、要事,杨麟一定是在深夜里处理,与人商议,制定一些策略,这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一种本能。

    此时,在烛光之下,杨麟双手捧着白天送来的火灾报告,虽然脸上很平静,但内心却是心惊不已,无法言明,没想到这次的珠江火灾这么大,这么严重,江上尽是烧焦的船体与尸体,几乎没有一个船员存活。

    而且,这些还是初步估计,具体的还没有验证、落实,总督府和巡抚衙门最近就要组织兵力,进行统计,造册在案。

    同时,从这份报告中,杨麟了解到为何水师连续几日募兵?只因最近几天,就会派兵到珠江上打捞尸体和一些漂浮物,水师的人手原本就不足,现在更是奇缺。在这炎热的南方广州府,尸体很容易腐烂变臭,引起瘟疫灾害,水师不得不派兵打捞。。

    看着看着,杨麟的眼皮越来越重,沉睡过去,烛光绰绰,回荡在房间里,卧室中。

    第二天的下午,杨麟在牙行后衙陪赵敏玩耍时,忽然听到前院传来一阵嘈杂之音,还有混乱的脚步声,吆喝之语。

    “哎哎,注意啦,这些东西别磕着了,很容易碎的。”

    “你你,动作轻一点,弄坏一件,搭上你的小命也赔不起~!”

    “小心一点,都抬到后院去,我去看看行长大人在不在,都留些神。”

    。。。。。。

    一连串的催促之音,警告之言,不见其人,只听其音,杨麟就知道是谁,正是自己的那位师爷,刘渤启。

    “阿敏,走,咱们到前院看看,究竟什么事情,这么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