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联1991-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百五十章 31号政令(1)
1995年的西伯利亚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寒冷的冬天,深厚的积雪还有永无止息的暴风雪似乎将那座孤立在北极圈的共青团边城与世隔绝。这座容纳了大量车臣难民的城市说是一座城市,确切来讲更像是难民集中营。没有最基本的社区供应,商店,医院和学校这些东西都未曾设立,整座城市的边缘甚至用铁丝网和高压电网包围起来,四周围都有BMP步战车和荷枪实弹的士兵在巡逻。
这里被那些车臣难民称之为“集中营”,但是负责军事化管理这座城市的领导人更喜欢那个斯大林时期的称呼,劳动惩戒营。这里的人都被标上了车臣内部信仰极端化的倾向,而那些恐怖分子绝大多数也是由这群人中出来的。所以莫斯科下达了31号政令,必须隔绝在这座城市进行劳动和思想上的改造,以免出去祸害苏联人民。
那些原本用黑色头巾蒙住脸的妇女被强行摘掉了头巾,必须在大庭广众之下露出自己的脸。而一开始一些高加索的男子还不愿意接受军方的这种行为,公然殴打那些摘下头巾的妇女,而31号政令的执行同样是严苛的,就在对方用棍棒尽情忘我的狠狠揍打妇女的时候,身穿灰色大衣的内务部士兵步伐匆匆的走过来直接将他从妇女的身上拉开。
对方还没有来得及解释什么,一位士兵便将枪托狠狠的砸在他的后脑勺上,这位车臣男子一下子跪在地上,而另外一位士兵指着他的脑袋命令对方不许动。
“他是你的丈夫,或者你的亲人吗?”士兵向被殴打的妇女询问道。
得到了对方否定的回答,巡逻的士兵就转过头向自己的同伴点点头,对方毫不犹豫的就像这个苦苦哀求的男人脑袋上开了一枪。刚开始还面带喜色的围观的人群看到这一幕之后纷纷逃离现场,这些信仰和作风都跟自己不一样的士兵可没有半点的怜悯。他们忠诚的执行莫斯科发布的31号政令。任何违背政令的人都可以就地枪决。
清脆的枪声过后,雪地上就多了一具跟冰雪同样冰冷的尸体,其中一名士兵呼叫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帮助那位被殴打的可怜女子前往医疗室,然后两个士兵抬着尸体往焚化炉的方向走去,这样的事情在这些车臣人民刚刚定居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有时候他们甚至忙的来不及处理当天枪毙的尸体。都是直接丢到冰天雪地里,让大自然去消化那些尸体。
在经过开始几天的杀戮之后,所有人都老实了下来,一开始他们还对张贴的告示不以为意,现在他们清楚了,如果不按照对方的方式去做的话,自己很可能无法活着离开这里。
有些人开始重视那张被他们丢在角落里的告示了,虽然上面列举的每一条规定都在要求他们违背自己的教义。
“一,每天三餐的食物必须摄取一定的猪肉,必须执行,不能拒绝。二,每天定期提供一杯伏特加,必须执行,不能拒绝。三,居住所内不能祷告,不能收藏经文,一旦发现有违反案例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四,在每周劳动结束之后必须学习共产主义规章制度,学习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不准传播极端的信仰准则,一旦发现。六,妇女不准佩戴黑色头巾,必须将脸完全露出,任何阻拦这项行为的人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七……”
所有违背教义的行为都必须执行,这就是中央下达的31号政令。之所以要将他们搬迁到这座远离了高加索的北极圈边城,就是为了更好的让他们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的改造。
从现在开始,这群人要适应与自己之前的生活格格不入的作息方式,他们不但要违背恪守的教义,还要背叛自己宗教的信仰。一些对信仰保持着忠贞的家伙们忍受不了这种生活习惯,尤其是面对香肠和猪肉罐头的时候,他们内心深处的绝望可想而知。
有些人试图用绝食来表达自己的愤慨,拒绝食用内务部提供的猪肉类食物。当然内务部的士兵也非常愿意满足这些人的要求,虽然基础设施没有,但是这片曾经关押过政治罪犯的城市却拥有着数量众多的黑暗的地牢。自从大清洗之后便一直荒废着没有再使用过。
没有冷气,没有食物,甚至连水都拒绝提供,内务部用实际行动毫不犹豫的支持对方的绝食事业。开始还在咬牙坚持的人群很快就忍受不住这样的饥寒交迫,他们疯狂的舔吮墙壁上潮湿的砖块,并且彻夜哀嚎,求士兵放他们出去。
不过他们的呼喊从没得到过回应,因为士兵将牢房的大门锁好之后便离开了这一片死寂之地,只剩下那些孤独的犯人绝望的叫喊。
一个星期过去之后,还没断气的只剩下一两个,他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伴绝望的倒下,双手透过栏杆伸向外面。
第二个星期过去了,地牢已经是一片死寂,再也没有幸存者的呻吟,他们临死之前绝望的眼神盯着那扇紧闭的大门,变成一些阴暗老鼠啃食的尸体。
第三个星期,地牢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为了防止瘟疫的传染,进入地牢的人都带上了防毒面具,他们将那些关押禁闭活活饿死的宗教人士们从禁闭监牢内抬出来。丢上一辆大卡车,运往掩埋尸体的坟墓之中。
第二天的宣传小册上,内务部向他们展示了这些不肯合作的家伙的下场,并且警告他们,他们会用暴力的手段碾碎你们最后一点可怜的抵抗意志。
并不是没有人试图反抗过这些,当和平教徒的示威不起作用的时候,极端的暴徒便开始抢夺军队的枪械,反抗内务部,但是拥有装备和人数数量优势的内务部士兵总是轻而易举的将反抗运动镇压下去,直到再也没有人敢抵抗苏维埃的意志和命令。
对生活失去希望的人用玻璃割断了自己的手腕,或者选择逃离这座对于他们来讲地狱般的集中营,但是当他刚刚翻越过铁丝网的时候,士兵就朝他开枪射击,直接击毙在雪地之中。哪怕是有一些幸运儿逃过了士兵的子弹,也躲不过那一片广袤无人的冰冷荒原,往往这些人在暴风雪中没有走出几千米就被冻死在视线模糊的雪地之中。
很残酷和血腥的事实,活下来的人不得不接受这种共产主义式的生活,开始吃香肠,吃他们认为不圣洁的猪肉罐头。哪怕身体本能的做出排斥反应之后,也要强迫自己将它吞下去,因为刺刀正在抵着他们的脖子。
虽然他们不愿意接受,但是苏联强制性的命令正在改变这些人的生活,没有经书没有祷告,他们开始接受图书馆里的红色主义教育,起码只要不去违背31号政令的要求,他们的生活比车臣战争时期食不果腹的日子要好多。不必每天夜里担心炮弹的袭击,或者极端主义者将他们的家人抓去作为主献身的人肉·炸弹。虽然所有的做法都在违背教育,但是活下去总比饿死要强得多。
没有政治圣母光环的苏联用粗暴的作风强硬的改变着这一切。有一架从莫斯科起飞前往西伯利亚共青团边城客机,正载着一位手段铁血的人物,他准备在这座劳动惩戒营般的城市执行一道特殊的命令。
第三百五十一章 31号政令(2)
乘坐专机普京同志可以算是带着爱从莫斯科而来,视察这座宗教狂热者眼中的可怕炼狱。甚至高加索有些残余的极端势力还希望能够解救这座城市里正在饱受苦难的人民。前提是他们没有在广袤西伯利亚荒原中迷失方向,找到这座几乎与世隔绝的城市。
但是亚纳耶夫的劳动集中营在非信仰者眼中已经是不可多得的天堂。你见过那座集中营愿意提供猪肉这种高蛋白的美食?你将这样的待遇称之为迫害,那么实在是对不起,你爱吃吃,不吃就饿死在这里。我们从来不迁就你们的信仰和传统,因为这里是苏维埃,那小部分不愿意服从人民选择的家伙可以选择滚出这个国家。
苏维埃对任何危害国家安全的不稳定因素都会给予两种选择,要么选择接受劳动改造,要么实行最残酷的打击。
到达共青团边城建造的机场之后,普京会见了这座城市的实际管理者,梅尔切夫斯基上校,这位内务部出身的强硬派在这座军事化管理的城市同样实行强硬的作风,任何违背中央31号政令的家伙们都被挂上了极端宗教嫌疑犯的标签。
“弗拉基米尔同志,很高兴在这里见到你。”在普京一下飞机的时候,梅尔切夫斯基早已等候着对方的到来,他热情的拥抱了身为内务部副部长的普京同志,然后迫不及待的带他去参观自己管理的伟大城市。
这位昔日与普京一同从克格勃出身的上校似乎非常满意现在的工作,他不断地向普京讲述这座城市的一切,“哦,我的弗拉基米尔同志,你可不知道管理好这些宁愿自己饿死也不愿意接受我们提供的食物的家伙是怎样的困难。要知道他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在莫斯科也算是中等了,为了可笑的信仰而放弃自己的生命,我实在看不懂这些人到底在想些什么?为了一个未来吗?让妇女蒙上面纱,让男人拥有驾驭女性的绝对权利。恕我直言这可不是光明的未来,而是历史的倒退。”
“他们只不过是想满足自己一部分的私欲而已,我们的国家就是要将这样的蛀虫从国土上消灭干净。”普京同志笑着说道,“听说你用刺刀逼着他们吃下猪肉,这件事是真的吗?”
“莫斯科方面也知道了?”梅尔切夫斯基小声的说道,“他们会不会以反人道主义的罪行将我送上军事法庭。”
看着梅尔切夫斯基紧张的神情,普京拍拍对方的肩膀,示意对方放松点,“我的朋友,现在政治局对你的做法非常满意,亚纳耶夫总书记听到你的做法之后甚至还鼓励的说‘对付这些人就是要用这样的做法’。”
车辆驾驶进入了街道,这座城市哪怕在大白天也显得寂静和冷清,在大街上总能看到牵着狼狗来回巡逻的士兵,森严的水泥墙还有火力据点,让这座城市看起来更像是一座监狱。不过结合梅尔切夫斯基在内务部时期是从审讯人员出身的,也就能够明白这座城市为什么会设计成这样。
“摧毁掉他们的精神和意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梅尔切夫斯基同志。他们的精神支柱已经延续了千百年,想要短时间内强迫他们改变信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梅尔切夫斯基不屑的说道,“难道你忘记了吗?普京同志,我们最擅长的,就是对敌人进行内务部式的政治教育啊!”
跟随着梅尔切夫斯基进入他的办公室,就在普京刚刚坐下来的时候,梅尔切夫斯基就直接回过头问道,“中央方面又来了什么样的政治人物?虽然我不知道莫斯科在想什么,但是我想当内务部部长亲自出现的时候,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没错。”弗拉基米尔同志微笑着说道,“中央决定在这里开辟畜牧业,让这些城市居民养猪。”
“养猪?”梅尔切夫斯基瞪大了眼睛,仿佛普京在说一个笑话,他强调了一边对方的回答,“你是说让一群对猪有着深刻厌恶感的人养猪?弗拉基米尔同志,你知道我花费了多大的精力才让他们接受猪肉这种可口的食物吗?你现在居然还要他们去养猪???”
“是的,养猪。这是中央的命令哦,梅尔切夫斯基同志,你没有拒绝的命令。”普京拍了拍梅尔切夫斯基这位老朋友的肩膀,“并且我将会在这里监督这项新添加进31号政令的条约顺利执行之后才会离开共青团边城。所以请不要让我失望。而且政治局非常看好这项行动,如果成功的话我们会在高加索地区进行推广,让所有的信仰者明白一件事,比他们尊重的神更加值得尊重的,是苏维埃政府。”
普京语气强硬的没有让梅尔切夫斯基上校拒绝的权利。
“我有预感。”梅尔切夫斯基第一次流露出沮丧的神情,“中央的命令可能不会那么容易执行和推广,吃猪肉对于他们来讲已经是要命的选择。而你们居然还让他们养猪?”
强迫对方改变宗教信仰就从他们的日常行为做起,而不是光喊着几句和平共处的口号,没有强硬的手段和同样强硬的国家作为背景,虽然梅尔切夫斯基两样都拥有,但是他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在苏维埃可没有拒绝的权利,尤其是与我们的意志相违背的这群人。”普京同志说道,“来吧,让我们看看你的内务部军队。”
普京没有说参观一下这座城市,而是先说参观部队,可见他对共青团边城的安全情况比城市居民的处境更加重视。
梅尔切夫斯基带着普京参观了警戒看守营。这座拥有着三千名士兵的军营是保卫和维护共青团城秩序与稳定的一柄利剑。装备有武装的米8直升机和BMP步战车的看守营实际上已经拥有了正规部队的实力。
莫斯科政治局从来不会小觑这些宗教信仰者的破坏能力,他们有必要相信一旦国家出现不稳定情况的时候,最先发动叛乱的除了格鲁吉亚,就是这些该死的宗教教徒。
“共青团边城的居民每天要进行十个小时的劳动作业,中途可以休息两个小时,在晚上实行宵禁,任何人不得上街。一旦发现将会被抓到禁闭室内,当然还有31号政令上面的条条框框谁都不准违背,违背的下场是严酷的,为此我们差不多处决了40多名严重违背31号政令的人。”
“经过大概两个月的维稳之后情况已经稳定了下来,这些人虽然心有抵触,但是都在慢慢地适应我们的作风。可以毫不客气的讲,看守营用最强硬的做派压下了一切不安定因素。”
“很强硬的作风。”普京同志非常欣赏梅尔切夫斯基的做法,果然自己这位老朋友能够胜任这种清道夫式的工作。如果共青团边城的做法能够成功的话,那么莫斯科方面应该会朝着国内所有的宗教势力开始下手,尤其是现在还处于微妙状态的加盟自治州。
“那么,最后我还有一个问题。”
在漫天白雪中散步的梅尔切夫斯基停下自己的脚步,表情严肃的询问自己的老朋友,“现在你对共青团边城的情况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我们真的要执行这道很可能会再次引发动乱的命令吗?”
“非常有必要。”普京平静的回答道。
第三百五十二章 31号政令(3)
这场会面有些不欢而散,梅尔切夫斯基上校不希望用太过激进的手段来对付这群对共产主义政策抱着成见的异教徒,虽然他本身的手段已经足够激进了。但是弗拉基米尔同志的提议比他更加的激进,而且梅尔切夫斯基非常肯定中央的下一步举措估计是强制他们信仰社会主义了。表明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做的还是不错的。
“梅尔切夫斯基,我的朋友。相信我,我们很快就能将这场危机平息下去,没有人会受到处分和惩罚,而且我们都会受到中央的褒扬。”普京向梅尔切夫斯基投来一个意味深长的眼光,还有那种带着政治阴谋的玩味表情。
“但愿如此吧,我的朋友。”梅尔切夫斯基已经不知道怎么形容中央的所作所为了,他们明显是不了解这里的状况,那么自己的朋友呢?在经过讲述之后依旧要一意孤行的推广这项计划?
梅尔切夫斯基当然不知道普京同志的真实目的,但是出于对中央的尊重与忠诚,他还是忠实的执行了这道命令。将通告宣布下去,通知当地的居民,为了提供当地的粮食产量,共青团边城将会建立一个大型的养猪屠宰场,需要招聘大批的人手进行作业工作,每个人都必须强制性的参与劳动。
对于开明的世俗派来讲,成为一名屠夫的确无可厚非。但是对于瓦哈比这种信仰比较极端的教派来说,让他们成为屠宰生猪的屠夫无异于打破他们最后一道精神防线,然后贴上会下火狱的不圣洁的标签。
在平静了两个多月之后,共青团边城终于再一次的爆发游行示威,这次示威人群重新穿上了被管理部门严厉禁止的黑袍,他们向严阵以待的士兵控诉他们不尊重他人信仰的行为。而手持防暴盾牌的士兵这次并没有用上实弹武器,只是用稠李树催泪瓦斯和ks23防暴枪驱逐人群,原本想要使用实弹镇压的做法被普京断然拒绝,他认为梅尔切夫斯基这种粗暴干预的做法只会将暴力进一步的扩大化。
军队用扩音喇叭朝人群劝告他们离开,否则将会进行开枪射击,但是这群抱定了必死决心的人开始冲击军队,没有办法军队只能下令还击。用KS23防爆枪发射的子弹全部打到暴乱人群的身上。
抵挡在第一波的进攻之后,对于镇压有着丰富经验的士兵开始组成严密的方阵前进,每次接近人群都会有一批人进行射击掩护,另外一批人进行填装子弹,因为KS23自身的弹容量的问题,所以推进的速度显得有些缓慢。
反正士兵接受的命令是不要留情,只要还有一个人没有走,那么他们的枪口就不会停歇。按照梅尔切夫斯基的说法,他们这支队伍就是为了镇压和屠戮瓦哈比的绿色畜生准备的屠夫队伍。
游行只是爆发在一条街道内,并没有扩散到城市的其他区域,所以内务部的士兵迅速的封锁了那条街道,并且对其他地区实行了戒严行动。
游行的人群被很快驱逐干净,比起之前的镇压要顺利不少。本身就对普京抱着成见梅尔切夫斯基上校质问对方为什么不要采用实弹攻击?当对方意识到我们的镇压力度变弱的时候,就相当于在纵容和鼓励这些人采用暴力手段冲击国家机关。
“你不明白这里的情况,普京同志。只要信仰的魔鬼在他们脑海中挥之不去,那么这些人依旧会伺机而动。欧洲现在的乱局还没看出来吗?那些打着难民旗号的家伙们借助所谓左翼政治家的庇护,像寄生在福利社会国家的蛀虫,开始掏空他们的社会根基。等到几年之后,当信仰的人数占据了总体人数的绝大部分时,他们就完成了对一个宗教法则国家的改造。”
“我们可以选择团结安分守己的世俗派,但是这些诅咒我们不愿信教又不肯去死的人,他们必须受到严厉的监控和制裁。”
喋喋不休的说了那么多的大道理,普京只是点点头,做出一副“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不怎么想听取你的意见”的表情。
“该死的,请告诉我中央到底在谋划什么?故意刺激他们的底线,然后又采用纵容的手段,这是在全盘否定之前的一切吗?”梅尔切夫斯基上校盯着这位昔日的朋友,突然觉得有些陌生,完全看不透他内心深处的想法。
当这些激进人员意识到军方的态度有些放松的时候,自然就会开始进一步的变本加厉,跟他们讨价还价人权问题,一旦镇压变得严厉,那么他们又会成为受迫害的弱势群体,企图博取所有人的同情。
“放心吧,中央一直都知道这里的情况。同样的,我也非常清楚这里发生的一切,但是梅尔切夫斯基同志相信我,当莫斯科需要让你知道的时候自然会让你知道,不需要的时候只要你只要看着事情的演变和发展就好。”普京的态度依旧表现的含糊,事实上对只是在盘算着事态的发展。
“但愿你所说的是对的,我的朋友。”
观赏完一出精彩的表演之后,普京重新返回办公室,他来这里可不是来观赏雪景的,更像是派来梅尔切夫斯基身边的监督团,试图监察梅尔切夫斯基处理叛乱的能力和行为。
梅尔切夫斯基望着普京远去的身影,他想从大衣兜里掏出一根香烟点燃,却发现自己的打火机丢了。只好心烦意乱的摘下皮帽,望着阴沉的天空自言自语说道,“中央到底在打着什么主意?”
第三百五十三章 全境封锁(1)
在普京同志向莫斯科党中央回报消息之前,亚纳耶夫接到了来自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方面的问候。作为车臣自治州的领导人,虽然小卡德罗夫没能向现实中一样成为车臣政府的总理,但是亚纳耶夫还是给了这位高加索的看门狗极大的权利。不仅让他拥有自己的私人军队,甚至在加盟国变成自治州的时候,小卡德罗夫依旧拥有至高无上的统治权。按照亚纳耶夫与他之间的约定,不但要将他扶植成车臣温和派世俗派的精神之父,甚至是培养成为高加索地区教派精神领袖。
中央在加盟国地区厚此薄彼的做法向来惹人艳羡,当然所有的福利都在经过修改之后的严苛宗教管理法律之内,法律是一切的底线。包括不准在公共场合传教,神职人员不准担任任何国家机关职位。在重重严苛的法律限制内,我们再来讨论你们的福利问题。
所以在高加索人民的眼中,亚纳耶夫才会有救世主和恶魔的双重评价,在极端者眼中,这位神情平稳的总书记是阻拦他们建立宗教世界的恶魔。而在世俗派眼中,他是和平宗教世界的守护者。
小卡德罗夫才会宣誓效忠中央政府,他很清楚没有莫斯科的支持,自己什么都不是。哪怕莫斯科中央对车臣提出的要求再过分,小卡德罗夫都会忠实的执行。
“高加索地区的瓦哈比们被驱逐出去之后,印古什自治州和车臣境内的暴力事件明显下降了许多,失去了根基的瓦哈比极端分子们再也没有能力像之前那样,依靠当地的民众势力发动袭击,目前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车臣正在步入文明化和法制化。”
打击瓦哈比就相当于在扶持苏菲派,驱逐之后出现真空的车臣地区被涌入的苏菲派系人员迅速的填补,两个教派之间龃龉了数十年的恩怨被政府用强硬的态度终结。很明显更倾向于世俗化的苏菲派在中央的支持下大获全胜,而获胜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帮助莫斯科政府驱逐那些试图威胁自己生存的极端教派。
他们虽然是温和的,但是将屠刀对准自己脖颈的时候,再温和的教徒也会拿起武器反抗。
小卡德罗夫向亚纳耶夫汇报着高加索地区的情况,尤其是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亚纳耶夫在重现当年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政策,所以小卡德罗夫急需向党中央表明自己坚定步伐和路线一致的态度。
“按照亚纳耶夫总书记的指示,我们正在极力将车臣境内信教人士认识清楚一件事,车臣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部分,而不是宗教主义的一部分。”
亚纳耶夫很满意小卡德罗夫的态度,比起总想跟中央讨价还价的小卡德罗夫的父亲,艾哈迈德·卡德罗夫,小卡德罗夫的忠诚反而让他获得了比任何人都要重要的东西,政治局领导的信任。
考虑了一下,小卡德罗夫才犹豫的说道,“还有一件事,最近的关于共青团边城的传闻是真的吗?就是那一座与世隔绝的……集中营?”
“集中营?”面对小卡德罗夫的唐突,亚纳耶夫突然笑出了声,“虽然我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传闻,不过如果共青团边城这种提供伏特加和香肠的地方算是集中营的话,那么二战时期死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岂不是痛心疾首?”
听到亚纳耶夫的回答之后,小卡德罗夫有些无奈的说道,“对于那些将教义看的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人来讲,的确是一场噩梦。”
“卡德罗夫同志,你这种说法可是背叛的行为啊。别忘了你们也是信仰的人呢。”亚纳耶夫半开玩笑的说道。
“我们是温和,他们是极端,不能一同而语。”小卡德罗夫却回答的很认真。
讲到这里,亚纳耶夫却笑不出来了,他语气严肃的说道,“对于一群整天研究礼拜时候姿势怎么摆显得更虔诚,对人类文明与科学发展毫无建树,除了制造社会事端还有除了盛产暴力行为的极端再也没有任何正面贡献的群体,我认为全世界都要向以色列学习,敢于亮剑,这不是国家冲突,也不是种族的冲突,这是人类先进文明与逆行倒施者之间的决战。”
“这里是莫斯科,不是伊斯坦布尔,我们没有忘记君士坦丁堡沦陷的仇恨,对土耳其,对他们信仰的仇恨永远不会停歇。”
在共青团边城的招待所内,弗拉基米尔·普京同志正在整理一些资料,这是关于共青团边城的人员数据资料,当初在执行这项计划的时候弗拉基米尔同志就提出关于有秩序的“改造”瓦哈比派系的计划。这是一项比中央执行的隔离计划还要激进的方案,一开始就遭到了政治局的一致否决。
刻意在共青团边城内煽动一场叛乱,然后一劳永逸的解决掉所有可能潜在的威胁。这是普京同志的计划,将他们进行隔离也紧紧是为执行这项计划的执行提供保障而已。
“共青团边城的暴风雪,似乎变得猛烈了一些啊。与外界失去联系之后,就只能靠这三千多人的部队来维持秩序了,暴风雪不但成为他们的囚笼,现在也成为了我们的囚笼。”
普京将资料摆放在床头柜上,他的计划在有条不紊的执行,共青团边城陷入了某种危险的氛围之中,在暴雪集中的这几天这座城市似乎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只有三千多名士兵面对着几十万存在着不安定因素的“暴徒”。
“不过这将会成为另外一场沃尔图塔事件么?”
普京同志站在窗户面前,窗外的雪景已经模糊了视线,这座位于四层的赫鲁晓夫式建筑似乎在暴雪中摇摇欲坠,不安的情绪在这座遥远的城市中慢慢地发酵。似乎等待着一场血腥动乱的上演。
第三百五十四章 全境封锁(2)
“最近这几天的风雪太可怕了,听说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已经被阻断了。该死的,好在食物还足够支撑这座庞大的集中营运转,否则真的会出现暴动的现象。”
“食物?对于她们来讲,香肠与酒精就是魔鬼的屠刀,天知道这些人到底在想些什么,宁可绝食饿死也不愿意吃肉活下去。”
两个巡逻的士兵背着步枪,步伐一深一浅的走在雪地里,有一句没一句的在聊天,他们已经抽完手中最后一根香烟,只剩下一个空的纸盒被丢弃在地上。即便是白天,在暴风雪笼罩的地区也显得昏暗如同黑夜。
探照灯的强光在整座城市来回的巡逻,再这样可怕的天气下所有人都停止作业,在家中躲避风雪,只有一些被安排到巡逻的内务部士兵还在骂骂咧咧的走在雪地之中。
一些躲藏在暗中的眼睛正在盯着这些巡逻的人员,他们用笔将巡逻的时间和地点全部记录了下来,然后谋划着一场阴谋,伺机而动。
一场席卷西伯利亚荒原的寒流已经持续了一个星期的强降雪,不但阻断了与外界的通讯设施,甚至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也被皑皑白雪淹没。现在的共青团边城就是一座由铁丝网,探照灯还有赫鲁晓夫楼组建起来的庞大集中营。而这座集中营的秩序,就是梅尔切夫斯基上校用卡拉什尼柯夫步枪和BMP步战车组建起来的。
但是这场暴风雪却在悄悄地改变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