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联1991-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介入卖军火的身影吗?你敢说中情局没有跟塔利班勾结在一起吗?你敢说哥伦比亚的毒枭在南美做大的背后没有中情局的推波助澜?明明你才是世界和平的破坏者,却强行将污水泼到苏联身上,要点逼脸好吗?
  苏联的慷慨陈词抗议美国表示你在说什么噪音很大我听不见,俨然一副我是流氓我不要脸的态度。
  然后在苏联和美国你来我往的外交部撕逼中,沉默的中方突然宣布,他们谢谢苏联的好意,现在中国经济在告诉发展之中,暂时还不需要航母,外交部发言人重申了中苏两国现在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的发展关系,在某些国际问题上将保持一致的步调。
  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发展关系,比之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又进了一层,这是目前为止外交部发言术语中最高级的一种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包含了经济,政治,军事等多重方面。当然论情感的紧密程度,还是仅次于巴铁那种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的这份发言,让苏联和美国都松了一口气。美国庆幸的是中国没有接受这份对于他们来讲是甜蜜的毒药,而苏联庆幸的是,他们终于如愿以偿的得到了那份保证,两个国家会在大方向上共进退。
  不过亚纳耶夫的后招还没有结束,如果说航母只是表面上送给中国的礼物,那么美国的担忧则是暗中送给中国的另外一份礼物,不知道中方代表能不能明白这份苦心。
  果然美国开始有些慌了,苏联的所作所为看起来几乎是赔着本钱不要命的去支援中国,难道苏联方面领导人已经放弃了冷战时期称霸世界的梦想,全心全意的成为一名辅助?就像英国和美国的关系一样?
  绝对不能让苏联的政治目的达成,中国必须成为美国的盟友,而不是苏联的盟友。绞尽脑汁想要对付苏联的美国终于想到了自己的手段,重新恢复一些八十年代时期中美蜜月的军事合作项目。
  然而美国人并不知道,亚纳耶夫的阴谋就是要引导华府的高层们往这方面想,借助美国的军售,来为中国的军备更新换代做铺垫。
  “中国啊,能坑一把美国的机会不多了,你要好好把握啊。”亚纳耶夫心里默念道。


第二百二十章 厚礼
  美国和欧盟的对华禁运起于1989年,欧洲国家并没有专门的对华禁运条约,一切都是在巴黎统筹委员会的框架内进行的。不过现在美国要恢复部分之前蜜月时期的合作项目,就不得不绕开巴黎统筹委员会,换句话来讲,这种事情只能中情局来私底下牵线搭桥,并不适合官方的直接介入。
  当伍尔西接到这一消息的时候,简直欢呼雀跃,这也意味着他的机会要来了,扶植中国抵抗苏联的政策终于可以落实了。他几乎是带着兴奋的,激动的心情前往白宫,毕竟华府的一个决定,就能左右兰利的领导人的策略。
  八十年代中苏蜜月时期的军事合作战略有为蔡国庆,哦不歼八装备新型的火控系统,将F…16同期的火控系统移植到歼八的身上,实行提高歼八的战斗力。同时国防部长还提出了战隼走廊计划,试图让美国提供一批F…14战斗机和退役的战斗机人员,用最快的速度帮助中国在北方建立一道空中拦截走廊。与此同时还有夭折的美洲虎坦克计划,特惠产品哈尔滨号战舰,炮兵火力跟踪雷达等等。
  伍尔西几乎是在落满灰尘的文件档案室内翻找那些封存的计划,他在细心的挑选到底有那些合作项目还有机会重启,以便在总统面前有个好的说辞。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事情都不能让欧洲国家知道,要是美国背着盟友与中国偷偷交易的事情东窗事发了,势必会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
  欧洲国家表示凭什么我要防着中国苏联损失掉一大块的收入,而你美国却跟中国眉来眼去赚的盆满钵溢?仔细想想后来中国J20的成功,就能看出欧盟在禁运方面的可笑还有尴尬地位,防到最后竟然自己的技术都开始落后于人了,也让欧盟有一种所谓的巴统计划原来是防着自己的阴谋。不得不说美国这步棋子下的实在是高明,坑了盟友又坑了对手,只有自己坐拥一切,遥遥领先。
  “你是说在私底下重新启动黑鹰直升机的合作项目,与中国?”马里奥总统愣了一下,之前布什打算私底下用黑鹰计划来拉拢中国,但是没想到却碰了一鼻子灰,虽然中国在最后还是购买了几架黑鹰直升机,但是在价格上去让西科斯基公司高兴不起来,以至于西科斯基公司负责人也在私底下抱怨中情局那帮混蛋坑害了他们。
  “是的,重新启动这项合作项目,加大抛售力度,争取让中国能购买到至少六十架黑鹰直升机。”通过之前中情局情报分析,中国在购买了黑鹰直升机之后,并没有能力仿制出类似的高原直升机,以至于他们不得不继续向美国购买配件,来维持直升机的服役。
  所以假如美国买黑鹰给中国的话,中国是绝对愿意全盘接受的,而且比起什么美洲虎合作项目之类不切实际的东西,伍尔西挑选了这个作为敲门砖。
  “不会将我们的军事机密泄露出去?”马里奥问了一个颇为门外汉的问题。
  “这个问题恐怕总统不需要担心了,如果两个国家进行军事项目合作,恐怕秘密这种东西多多少少是有些泄露的,但是也不至于他们就立刻能够复制我们的技术。黑鹰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准,不是说你知道我们的技术就可以完全复制过来的,等到中国有机会创造出他们的黑鹰的时候,恐怕我们的运输直升机已经到了下一个时代的领先水准了。”
  听到伍尔西的保证,马里奥总统也算是放下心来,不过伍尔西的交易可不只是一方面的,包括了其他的一部分项目交接。在原本的历史上,布什总统下台之前将2架脱胎换骨的歼8战斗机,还有MK46…2鱼雷,TPQ…37炮兵雷达及黑鹰备件交付给中国的。但是他却将这个顺水推舟的人情送给了马里奥,让他去解决。
  而伍尔西也认为他们正好可以利用还没完结的和平典范计划,为新的合作篇章开幕。
  “之前的计划中,我们还有一部分的遗留可以全部交付中国,像那些两架作为范例的战斗机,并且为中国提供新型的航电系统,这样一来中方自然也知道我们对他的态度如何了。黑鹰直升机和歼八的航电可以作为抛砖引玉的东西,看看中方的态度如何。如果可以继续交易下去的话,我们就跟他们达成这笔生意。”
  “反正怎么做,我们都不亏。而且我们肯将这些军备出售给中国,他们应该感到高兴,这些东西都是他们没有的。”伍尔西振振有词的说道。
  “好吧,但是这次必须绕过巴黎统筹委员会,而且不能让欧洲的盟友们知晓这件事情。”马里奥总统在文件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算是正式的批准了中情局的这项特殊行动。
  “如果只是提供交易我们还是有些得不偿失。”签完自己的名字之后,马里奥总统想了想,他用笔指着伍尔西说道,“我们必须以此要挟一下中国,强迫他们放弃一些……怎么说呢,对于他们来讲是无所谓,但是对于苏联来讲却是比较重要的合作项目,对,就是这样。”
  “我明白总统的意思。”伍尔西回复道,他当然不指望两个军事合作项目的人情就能扳回局势,何况这些东西还是当年中方花了钱买的。不过用来恶心一下苏联还是可以的。
  “我们在苏联的问题上已经快有一年的时间没有任何突破了,这一次就指望你的计划能够为我们拉拢起一支抵抗苏联的合纵连队。去做你们最擅长的事情吧,千万不要让我失望,伍尔西局长。”马里奥总统将文件递给伍尔西,就像将光荣而又神圣的任务交付给他一样。
  “绝对不会让总统失望。”伍尔西说道。虽然可能对上老奸巨猾还自带知晓未来天赋的亚纳耶夫,伍尔西只有失败的下场,但是其他的事情,例如拉拢敌人还是很有一套的。
  伍尔西回去仅仅花了三天的时间,就制定出一副详细的战略计划,包括了将黑鹰出售给中方,并且将和平典范计划中的合作产物归还给中方,甚至提供一批适用于中国战斗机的新型航电。
  当然这一切不是没有代价的,美国方面提出的条件是中国必须中断与苏联的某些经济合作项目,例如在农业和经济贸易上的一些交易。否则美国可以随时终止与中方的军事合作。
  一方面是关乎到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合作项目,一方面只是无关痛痒的一些经济项目,想必中方自然知道自己应该放弃什么,坚持什么了吧。何况美国丢出的诱惑太大了,以至于很难保证中国不会变心。
  计划完成之后,中情局就开始游说西科斯基公司,让中情局再为他牵线搭桥一次,去跟中国做一笔商业贸易,将你们的直升机卖出去。何况这是一笔大单的交易,我们没有找其他公司而找你,就是看中了你们质量可靠嘛。
  在中情局的威逼利诱之下西科斯基公司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准备远赴中国再来一轮谈判,而中情局也在积极的打包装备,将那些当初合作项目的剩余物资全部送给中国。
  对于美国热火朝天,以为自己捡到了宝的行为,亚纳耶夫只是看着小丑表演一样的笑了笑,没有说话。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起坑他
  肩负着改善中美合作关系的神圣使命,西科斯基公司的负责人又踏上了中国的领土,他们上一次是领教了中国军方代表的厉害之处,几乎是同时跟苏联和美国的代表进行谈判,然后利用心理战互相压制对方的价格,好从中受益。也让西科斯基损失了一大笔的收入,就这一点,西科斯基公司对中方和情报局耿耿于怀。
  虽然这次情报局号称是一场单独的交易,没有半点的第三方介入的影子,但是西科斯基公司还是不能相信他们的话,但这一次也不敢狮子大开口了,只能说是用价格试探性的进攻。而且这次负责交易的,还是上次苏联人口中所说的张将军。
  他们领教过这位军方人员的忽悠水准,以至于看到他出现时所有人都神情一振,摆出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但是张将军依旧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用标准的美式英语腔调和他们打招呼,摆出一副你们不要紧张我们是人畜无害的模样。
  当然这个人畜无害谁信谁倒霉。
  “1987年我国有一架直升机曾在诺木洪乡失事,事后查明,事故是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尾桨传动轴断裂造成的。西科斯基公司为此支付了总值300万美元的航材和赔偿金,这件事你们还记得吗?”也没提什么交易的数量和价格,张将军一上来就问这件几年之前的意外事故。
  西科斯基公司的谈判代表团愣一下,面面相觑,不知道对方要出什么牌,只好点点头回答道,“这件事我们当然知道,但是西科斯基公司对自己的产品非常有信心,这样的事情绝对不会再次发生。”
  “等等,我记得在飞机出事之后你们也是这么说的吧,一口咬定我们用了山寨的材料或者是我们的操作失误。”张将军继续乘胜追击,逼问对方。
  “我不知道你们想要表达什么,请你说的明白一些好吗?”西科斯基公司的代表有些不喜欢谈判桌上绕圈子,他们希望中方代表可以将自己的要求直接提出来。打开天窗说亮话,当然中方代表等的也就是这一刻。
  “我们都知道贵方的材料不一定是百分百的质量保证,那么你们在出售的时候难道还好意思一口咬定价格不松口吗?除非你们能保证百分之百不会发生事故,我们就愿意接受700万的这个价格。”
  没有了之前苏联的米17直升机作为竞争对手,而且加上中方对黑鹰直升机的需求量大,价格方面也不敢砍价砍得太狠,而现在中方只能用虚张声势的方法来震慑住西科斯基公司,你们不是号称最优秀的直升机么,那么就拿出最优秀直升机的态度出来,证明你们的飞机失事只能是人为的问题,而不是质量的问题。
  这种保证谁也不敢下,西科斯基公司又不愿意松口,只好做出一些小小的让步,比如黑鹰直升机价格降低两到三万,以求达成这笔协议。两到三万的美金对于一个人来讲可能是巨额的收入,但是对于黑鹰可怕到吓人的价格来讲,根本不算什么。
  “我们愿意接受美方提出的价格购买四十架,如果你们愿意再降价十万美金,那么我们将采购六十架黑鹰直升机。”张将军知道有些谈判筹码用一次就不能用了,所以只好在数量上给予对方诱惑。
  在交头接耳一阵子之后,西科斯基公司的谈判代表团表示他们愿意接受中方提出的降价要求,不过他们也随之取消一些对于直升机的调试,然后亲自交给中方。当然在与黑鹰打交道的这八年,解放军也已经对它了如指掌了。
  这场谈判在还算愉快的气氛中达成了共识,连中情局的特工也在暗自庆幸这场行动总算没有搞砸,至于牵线搭桥的美国大使馆将会受到总统的赞扬和褒誉。
  接下来就没有西科斯基公司什么事了,之后是中情局的人员跟解放军军方代表接头,他们表示愿意将和平典范计划中的未交换给中方的东西一并在这次行动中交还。但是必须另外与美国签署一份合约,必须终止中方与苏联在经济上的某些合作。
  中国军方代表当时就来了脾气,你这是在威胁中国,甚至是干涉中国内政啊。当时中方不签,而美国方面也没有执拗,他们希望中国可以考虑清楚,为了价值还不够这批军火一个零头的经济贸易放弃交易,到底值不值得。
  就在中方有些左右为难的时候,北京方面收到了来自莫斯科的回复,他们表示中方想签就签署那份合约,不用在乎苏联的感受,他们只想知道美国提供给中方的到底是什么武器清单。
  当中方说出有新型航电还有黑鹰直升机时,苏联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称愿意购买一套美国的航电系统还有一架黑鹰直升机,他们希望可以和中方一起合作一个针对黑鹰的直升机项目,创造出自己性能优越的高原直升机。
  中国是有渠道但是没有技术仿制,苏联是有过硬的重工业技术但是没有足够的渠道,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决定联合一起秘密消化美国的技术。
  过了几天之后,中国军方联系上了中情局官员,表示他们非常愿意签署那份合约,与美国一起合作对付苏联。这态度转变的让中情局官员也始料不及,他们非常高兴的与中方签订了合约,并且承诺在未来的半个月内,所有武器都会运送到中方手中。
  中方则说明除非所有武器已经拿到手,否则他们跟苏联的合约依旧会继续。兴高采烈的中情局官员怎么会知道这只是中方和苏联一起联合起来设立的一个局,目的就是为了骗取美国保密的军事技术。
  果然半个月后中方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他们急需的航电系统,还有两架改装完毕的歼八战斗机,雷达系统以及先进鱼雷。中方毫不犹豫的单方面终止了与苏联的一些合作协议,并且扬言准备撤出所有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而苏联为了配合演戏,只不过象征性的抗议了几句,但是在暗地里,这些合作项目还会继续进行下去,中方只是说要撤回科研人员,又不是科研人员不能继续工作下去。
  但是就是这样的效果却让伍尔西大为欣喜,他向美国总统马里奥汇报了这一消息,声称在美国的努力之下,中苏关系终于出现了裂痕,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扩大这道裂痕。
  当中国获得了一系列梦寐以求的装备之后,苏联方面也收到了中方秘密送来的航电系统和黑鹰战斗机,表示有了中方送来的装备之后,苏联总算可以在战斗机的电子作战技术上有所突破了。在这些技术上,中苏两国都是互相合作的。
  事到如今,亚纳耶夫的连环计划已经全部达成,先是利用基辅级航母来勾引美国上钩,利用中美之间的军事交易来达到自己获得最新美式高新装备的目的,只有美国一个人还被蒙在鼓里,以为这是对苏联作战的重大胜利。
  而中方要做的就是继续扮演这个腹黑合作者的角色,利用美国的经济发展自己,利用苏联的军工工业武装自己。


第二百二十二章 宣传战略
  亚纳耶夫警惕左倾方向的红头文件就像雪花一样,通过纸张的形式发放到所有的苏维埃干部手中。他在文件中明确的强调要警惕左倾思潮的出现,防止再将苏联被带入另一个极端之中。这份文件就像一个耳光,狠狠的煽打在那些认为苏联已经重新走向共产主义化的人脸上。
  亚纳耶夫也同样坚持认为,防止自己在思想主义上被渗透就要建立一种同样足够的信仰,光是贬低对手的民主和自由化价值观并不是长久之计,苏联自身也要有一种让人足够肯定的信仰,可以用来维护苏维埃和加盟国之间的关系。苏维埃为了维护民族的团结,以共产主义作为凝固人心的目标,却铸造了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官僚和特权体系。
  于是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高度结合起来的思想价值观自然而然的归入了亚纳耶夫的考虑范围之中。美国之所以能将不同的肤色和不同的信仰凝聚在一起,爱国主义在这方面功不可没。
  于是亚纳耶夫也同样对加盟国提出了拥护苏联政府即是热爱祖国母亲的口号,这种爱国主义口号曾在卫国战争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后来却因为苏联宣传机构的僵硬化导致了爱国主义被官僚阶层自我否定。
  为此,在宣传形式上,亚纳耶夫也曾找过苏尔科夫,作为引领苏联宣传机构新时代的人选,他将这个重任交付到苏尔科夫的肩膀上。亚纳耶夫提出的要求是必须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爱国主义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公众的认识之中,而且必须是让人乐于接受的形式。不要让人感觉到是官方刻意而为的无脑赞颂。
  “用画画,电影,画画等多种的形式,尤其是抓住年轻一代的孩子们,他们不能再接受西方所谓的自由化价值观的侵蚀了。”亚纳耶夫的提醒道。
  “画画,宣传画报吗?但是宣传画报的话,实际效果并不尽人意。”苏尔科夫好意的提醒道。之前宣传部的那些蠢猪将苏联的形象几乎推入深渊之中,也验证了那个说法,社会主义国家的宣传部几乎都是国家的敌人。
  “不不不,宣传画报也同样太过死板了,会让人有一种这是官方刻意而为的感觉。”亚纳耶夫想了想说道,“我们可以用一种漫画的形式,让孩子们或者年轻人都更乐于接受这样的宣传,并且将对祖国,对人民,对苏维埃的拥护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他们。”
  “漫画?”苏尔科夫微微一愣,他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样新鲜的说法。
  作为穿越者的亚纳耶夫当然知道漫画这种东西带来的冲击力,例如岛国右翼为了向那群死宅宣扬和美化军国主义思想不同样推出了舰娘么。
  “是的,漫画。比如我们可以将整个世界的国家都才用动物拟人化的手法来表达,苏联可以是巨熊,而美国是老鹰,然后法国是高卢鸡,英国是约翰牛,中国是兔子。将国际事件用这样的年轻一辈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将爱国主义情节夹杂到漫画中去,以这样一种人民群众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又不会显得我们是在自我唱赞歌。”
  “这真的是一种非常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也就只有亚纳耶夫总书记才能想得出来。”苏尔科夫感叹道,这可不是在拍马屁,而是对总书记主意的赞叹。
  “苏尔科夫同志,你们这些文化工作者也更应该深入人民去探究他们到底喜欢什么,一个人埋头苦干不去想,是脱离群众的行为。”亚纳耶夫好意的提醒道。
  假如苏联那帮泥古不化的家伙能有自己这个穿越者一半的眼光,当年的宣传部也不会被戈尔巴乔夫提拔的那两个苏共叛徒渗透的千疮百孔。
  “电影的话,我们可以尽量的淡化政党在里面的作用和影响,例如在二战时期更多的表现政府,红军战士的可歌可泣精神,表达出他们在为伟大的祖国奋斗和奉献的同时,苏维埃和祖国母亲也同样没有忘记他们,记住,一定要将小人物和大事件结合起来,多方面的提高苏联的正面形象。”
  说到这里亚纳耶夫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兵临城下》和《斯大林格勒》这两部电影,虽然兵临城下之中一贯延续了好莱坞黑苏联的情节,但是正如美国人喜欢黑苏联然后黑着黑着就自己先乌拉了一样,故事性方面《兵临城下》还是蛮不错的。
  美国的这些作品如果拿来剽窃的话,效果应该蛮好的吧。例如苏联版本的《狂怒》,苏联版本的《拯救大兵瑞恩》,苏联版本的《兄弟连》,虽然社会主义国家中没有奥斯卡也没有票房的说法,但是也足以吊打西方的同年好莱坞电影了。
  当然,亚纳耶夫只是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苏尔科夫,具体的捉笔操刀还得交给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导演们去研究,而这些事情就让苏尔科夫这位宣传部长去操心吧,谁叫他是负责苏联舆论宣传这一块的呢。
  “我们起码一年要推出一部足够优秀的,可以媲美奥斯卡的高质量电影,让西方的好莱坞感到羞愧,同时也扭转我们在宣传上的劣势。”亚纳耶夫有些自豪的说道。假如当初没有穿越到亚纳耶夫的身上,起码他也应该去拍电影,最起码能拿个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吧。
  “一年一部?”苏尔科夫有些目瞪口呆,就算是他也不敢保证写出的电影剧本没有参差不齐的差距,但是总书记到底哪里来的自信呢?
  “是的。”亚纳耶夫肯定的说道,由他提供的大纲,莫斯科最好的导演编剧本和拍摄,几乎是经费不限的去拍摄这些电影。
  “对了,之前总书记说过的那个漫画我觉得非常有兴趣,总书记打算给这部漫画起什么名字吗?”对于苏共总书记亲自提点的漫画,苏尔科夫可不敢怠慢,想早一点的落定计划。
  “名字啊。”亚纳耶夫扶着额头想了想,然后说道,“名字就叫《那年那熊那些事》吧。”


第二百二十三章 共和国功臣
  亚纳耶夫的宣传策略可不仅仅只是在电影和文学等艺术的文化的形式上,举办军事博物馆也是亚纳耶夫的目的之一,通过军事展览,让年轻一代领会到祖国的强盛和伟大。
  位于伏尔加河畔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市有一处著名的苏联飞机坟场,这里停放着数以千计的飞机,属于乌里扬诺夫斯克航空博物馆,曾经是俄罗斯最大的航空博物馆,其中包括数以百计的原版机型。除了一些常见的诸如米格系列战斗机,还有罕见的图波列夫制造的超音速图144运输机,他们曾经代表了共产主义政权的最伟大成就,如今他们却停留在这里慢慢生锈。
  这座乌里扬诺夫斯克航空博物馆仅有几个看护人看守着整座庞大的航空坟场,这些守墓人都是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都是在卫国战争中为祖国风险出青春的战斗机飞行员,他们曾经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如今却伴随着那些逝去的烽火记忆,在这里陪伴这些战斗机慢慢的老去。
  布尼科夫同志坐在航空博物馆的露天长凳上,望着这些逝去的远古回忆而发呆,每年的这个时刻,他们一些老战友们都会在这里聚会,几年却有些出人意料的,只有他一个人在这里等待着其他人,打发漫长而寂寥的时间。
  他是这座空中坟场的守墓者,卫国战争中的最后亲身经历人。
  “我可以坐在这里吗?”稚嫩的声音从布尼科夫的身边响起,吵醒了昏昏欲睡的他,布尼科夫回过头,望见身边站着一个怯生生的小男孩,手中还抱着一架玩具飞机。他正盯着布尼科夫,小声的重复一遍。
  “我可以坐在这里吗?”
  “当然可以,为什么不呢。”布尼科夫挪动了一下身子,给小男孩腾出一个位置,招呼他坐下。布尼科夫从破旧的大衣口袋里翻出几颗糖果,把手伸到小男孩的面前,说道,“你要吃糖吗?”
  望着诱人的糖果,小男孩吞咽了一下口水,小心翼翼的从布尼科夫温暖的手心拿过糖,说了一声谢谢。
  布尼科夫只是笑着摆摆手,以前有小孩来参观博物馆的时候他从会随身带几颗糖果送给那些孩子。不过现在他已经很久没在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航空博物馆见到参观的旅客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座象征着苏联航空发展史荣耀的博物馆变得四下无人,冷冷清清。
  听说外面的年轻人都在为了什么民主啊,自由啊进行奋斗,布尼科夫不懂这些东西,他只有些想不通,那些捣毁列宁铜像,羞辱二战老兵的年轻人,有什么教养和资格说自己是正义和伟大?
  是他真的老了,还是这个世界已经变得陌生不认识了?
  “老爷爷,你就一直坐在这里看这些飞机吗?”小男孩一边嚼着糖果一边问道,“我是第一次来这里看飞机,我希望有一天也能成为像先辈一样的英雄。”
  “你会的,孩子。总有一天你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布尼科夫微笑着说道,“我只是在这里等待我的战友而已,我们之前约定在每年的这一天相聚在这里,看看一起开过的战斗机。”
  “但是他们现在都生锈了,再也飞不起来了吧?这些飞机都快成为报废的废铁了。”小男孩望着不远处的那架米格19战斗机,积雪快要将它的起飞架埋没在一片苍白之中,锈迹斑斑的蒙皮也在宣告着这架战斗机的终结命运。
  小男孩天真无邪的回答却触动了布尼科夫内心深处最温柔的地方,他想起之前在战争中死去的战友,对着小男孩说道,“不,他们并不是报废的废铁,起码在我眼中,他们不是。”
  “不是的话,那是什么?”以小男孩现在的认知,很难理解布尼科夫的话。
  “它们啊,是功臣。”布尼科夫小声的重复道,“这些战斗机,都是共和国的功臣。”
  “小家伙,时间还早,我给你讲个故事吧。”为了打发漫长无聊的时间,布尼科夫索性跟小孩子讲起了自己的经历,“你看到那架战斗机了吗?对,就是机翼上有一个洞的米格战斗机,那是我一位战友曾经驾驶过的,当初在朝鲜的时候,他曾经被三架美国的战斗机纠缠,最终还成功的逃脱了。只是最终战斗机被集中了机翼,结果只能提前退役了。”
  “后来每次聚会的时候他都会向我们吹嘘自己的经历,每当我们听到他将这些成年旧事的时候就想打他啊……”说到这里,布尼科夫突然停顿了一下,他像是想起了什么,有些苦笑着自言自语,“只可惜在五年前他脑溢血去世了,我们后来再也没有机会嘲笑他了。”
  “还有那架战斗机,他的主人获得的勋章是我们这些人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