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联1991-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夫同志有什么意见要提吗?”
  “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听到总理说的话,雷日科夫决定以退为进,争取更多的主动权,“改革是风险极大的做法,很多措施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所以我所需要的是绝对的保证权,保证我做任何措施都不会受到高层或者其他人的影响。而最重要的一点,我一个无权无职的人,怎么就到中央去担任经济部部长了呢?”
  亚纳耶夫和帕夫洛夫相视一笑,异口同声的说道,“这是政治局成员一致的决定,由你来担任经济部部长。”
  “你们这样说,会不会给人一种钦定的感觉?”雷日科夫小声的嘀咕道。
  见他还不安心,亚纳耶夫只能苦笑不得的保证道,“担任经济部长只是暂时的,之后我们还会对你进行职务上的调动。今天只是先跟你透露一下消息,具体情况的讨论改天会议另外安排。而且我保证你的改革措施会落实到位,现在不是戈尔巴乔夫说话的时代了,1990年9月,你曾看着祖国母亲因为一帮蠢货和别有用心的人坠入深渊而无能为力,但现在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选择义无反顾的去救她吗?”
  “我当然会。”
  听到亚纳耶夫的话,雷日科夫抬起头望着他,眼神比1990年9月的那次绝望的会议上显得更加明亮,更加坚定。


第十二章 给西方的宣战书
  八一九事件可以说是给西方各国的政府首脑打了一针兴奋剂,那些原来正准备度假的政府首脑,国家总统纷纷取消自己的假期,密切关注着苏联的一举一动,工作人员不停的穿梭在总统的办公室和情报大楼之间,递上从莫斯科传回来的第一手消息。
  此时所有人的心里都是兴奋异常,他们希望看到这个压迫了他们六十多年之久的红色帝国在政变中悄然垮台,让这次的政变成为苏联分崩离析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些将共产主义视为洪水猛兽的资本家们正恶毒的诅咒着苏共最高领导人全部送上绞刑架。
  正当他们以为莫斯科处于云谲波诡的状态的时候,一切却正在悄然之中尘埃落定。亚纳耶夫掌握了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权利,叶利钦和他的支持者们在莫斯科输的一塌糊涂。左右摇摆的墙头草已经向紧急委员会靠拢,只不过迎来高层们的一致白眼罢了。他们或许还不知道在将来会有一场更大的政治清洗等着这些人,到时候是生是死,只能听天由命。
  莫斯科钟楼的大钟沉重的敲过十一下,而此时的美国还是夕阳昏沉的下午。在缅因州的肯尼邦波特别墅中,一位老人正坐在电话旁,焦急的等待着铃声的响起,而他的夫人站在他的身边,拍了拍老人的肩膀宽慰他放松一下。
  那位老人的心情可放松不来,他是美国现任总统乔治·布什,而他身边的则是第一夫人,芭芭拉。此时布什原本是在总统度假别墅里休息,却被苏联紧急政变的消息搞得一整天焦急不安。
  站在布什身边还有一位谢顶的老者,他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苏联政变的消息正是通过他传递给还在度假的布什的。此时他还负责成为情报部门和总统之间的传话筒,将最新的消息报告给布什。
  “布伦特,国家情报委员会那边有什么最新的数据消息传过来吗?”布什皱着眉头问道,“根据最新显示的情报,似乎事态正朝着我们不期待的方向发展。该死的!”
  “我很遗憾,总统阁下,目前国家情报委员会正在分析目前所有的可靠的情报,想必他们会在今晚给出一个最佳的结论给你。”布伦特恭敬的说道。
  “看来情报部门今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布什呵呵的干笑了一下,将内心的想法脱口而出,“但愿苏联那边事态的发展会顺着我们的方向走下去,毕竟我们花费了那么大的力气策反了米哈伊尔,让他成为西方自由世界的走狗,我可不想让前一任总统和我的心血付之东流。让自己国家提防了几十年的敌人在自己手中倒下,喜悦是无法衡量的。”
  布什在这私底下的场合将戈尔巴乔夫称呼为走狗,可见他对这位老朋友并没有真的上过心,顶多将他视为让苏联衰败的一枚关键棋子。事实上西方也从来没想过要跟一群西伯利亚的野蛮人打交道。尤其是他们总是能将西方压迫的喘不过气来。
  “亲爱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芭芭拉坐下来抱着布什的头,轻轻说道。布什只是轻笑了一下,没有说话,他正等待着情报部门的最终结论,或者米哈伊尔亲自打电话到自己的别墅这边。
  布伦特退出房间,准备在电话面前等待情报委员会打电话过来,刚到走廊,突然拐角处上出现一个气喘吁吁的情报人员,他一边跑还一边扬着手中的一张白纸。
  “快,给总统阁下,情报委员会发过来的结果。”
  在他还没说完之前,布伦特就一把抢过那张纸,也没有敲门,直接打开总统卧室的房门,不顾礼节的激动大呼道,“总统阁下,情报委员会那边传过来的最新的结论了。”
  不过当他打开房门的时候却正好看到布什拿起了床头的电话,正皱着眉头盯着他,做出一个示意让他噤声的手势。然后布什如同跟一位老朋友在拉扯家常一样,说出那一句历史性的问候,“谢天谢地,米哈伊尔,我的朋友是你吗?你还好吗?”
  不过电话那边的回答却让乔治·布什瞬间心凉如水,拿起电话的不是戈尔巴乔夫,而是来自克里姆林宫办公室的紧急状态委员会最高领导人,亚纳耶夫。
  “不好意思,我的乔治朋友。戈尔巴乔夫总统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再履行总统的职责,从现在开始我将接替他一切职务。哦,对了,差点忘了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原来的苏联副总统,现在的苏共最高领导人,亚纳耶夫。”
  “你们将米哈伊尔怎样了?他可是我们美国人的朋友。”布什握紧了话筒,甚至用上了一个小小的威胁警告亚纳耶夫。
  不过布什忘了亚纳耶夫可不是吃软怕硬的角色,他向来才不吃这一套,直接不屑的说道,“我还以为国家之间只有利益可言,没想到一向以背叛朋友著称的美国人居然会跟自己认为最邪恶的国家交朋友。”
  “我和米哈伊尔是私底下的好朋友,与你和苏联无关。”布什狡辩道。
  “算了,你跟戈尔巴乔夫有什么关系我并不在意,不过有一件事我要提醒你们美国人。”亚纳耶夫的声音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他冷声说道,“所以现在请收起你们那一套恶心,虚伪的民主自由做派,苏联的确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还没有需要全盘西化才能保住自己的未来。你们这群伪善的吸血鬼,真当做克里姆林宫之中没人看得穿你们的把戏么?就连小孩子也知道‘敌人赞扬自己所做的事那一定是一件蠢事’。戈尔巴乔夫是蠢货,所以你才会将他称之为最好的朋友,的确,对于我们来讲,没有谁比亲手瓦解庞大帝国更加糟糕的事情了。”
  布什抬起头,正好和布伦特对视一眼,他低下头问道,“那你到底想怎么样?”
  “没什么,我只是想跟你说,国家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就应该像个商人做生意一样,只谈利益,不谈意识形态。有共同利益的时候就应该相互盈利,不是么?但是倘若对方千方百计的想要陷害自己,斯拉夫民族除了伏特加接待客人之外,还有卡拉什尼科夫步枪对待敌人。”
  亚纳耶夫晦涩的告诉布什,他不想继续进行无聊的意识形态对抗,但美国若是继续蛮横的挑衅的话,他一点都不介意将两极格局变成战争深渊。
  “好了,没什么事情的话布什总统还是早点休息吧。毕竟你一整天可能都没怎么睡好觉过,晚安,我的新朋友。”亚纳耶夫没等布什说完直接挂了电话,长呼一口气。将心中的怨恨全部宣泄出来的感觉真爽。
  而在布什这边,布伦特和他都是面面相觑的表情,布伦特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布什直接开口向他解释道,“政变,紧急状态委员会赢了,我们的朋友戈尔巴乔夫输了。现在苏联彻底滑向了我们没法控制的深渊,布伦特,我要召开紧急会议。”
  布伦特目瞪口呆,当场如遭雷击呆立在原地,他这时候才慢慢望向手中的那张纸,看到上面写着一句情报局最精简的总结,正好与这次通话的结局遥相呼应。
  紧急状态委员会政变成功几率,百分之五十五。失败几率,百分之四十五。
  布什双手搓了搓自己的脸,慢慢说道,“看来我们即将要面对一位斯大林式的对手了,这对自由世界来讲,绝对又是一次沉重的灾难。”


第十三章 镇压
  虽然比预期的要稍微晚一点,但是装甲部队还是成功的进驻了列宁格勒和伏尔加格勒,一个作为西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一个作为俄罗斯南部粮仓。亚纳耶夫绝对不会让任何一座城市失守,成为民主派寄生虫的本营。
  军队进驻之前,他通过电话跟苏联十六大军区的司令长来了一次促膝长谈。每一位上将或者大将都战战兢兢的握着话筒,听从着亚纳耶夫发出的指示。不过有一个人却永远听不到这些指示了。乌拉尔军区的希利琴科上将早在三个小时前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开枪自杀。据说当时有格鲁乌的士兵曾进去跟他交代了一些事情,出来之后希利琴科就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坐在沙发上抽烟,抽完最后一根之后毫无征兆的拿起手枪开枪自杀了。两个小时之后,希利琴科的家人也失去了音讯。
  军队里谁都知道希利琴科和叶利钦一直在眉来眼去,叶利钦才倒台不到两个小时,希利琴科就跟着遭殃了。苏共高层的报复比他们想象中来的还要手段狠辣一些。
  所以当其他军区的总司令接到亚纳耶夫打过来的电话的时候,害怕的双手颤抖,这些绝大多数都经历过卫国战争血腥的将军们,第一次在一位文官出身的总书记面前表现出畏惧和敬意。亚纳耶夫让他们派遣军队进驻城市戒严,没有他的命令禁止撤出军队。所有人招办无误,再也没人敢阳奉阴违。
  人越位高权重越是惜命,这些已经被酒精和岁月摧残的老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什么事情也干得出来。亚纳耶夫放下电话的时候,第一次察觉到苏联的悲哀。
  当年那些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人们早已迷失了方向,在权利的喜悦之下忘记了奋斗的目标,开始怀疑自己信奉的理想和信仰。最终变成那一小撮想要靠改变制度来篡取国家利益变成中饱私囊的小人。而那些还在为信仰奋斗的人,也逐渐在不满的现实中变得失望,最终选择冷眼旁观自己为之奋斗过的祖国轰然坍塌。然后在尘埃中捡起那枚生锈褪色的镰刀锤子徽章,黯然伤神。
  所幸的是,亚纳耶夫还有改革的热情,以及足够的权力支撑他去做着这一件事情。当他用手中的笔签下一些任命状的时候,亚纳耶夫知道在苏联各地正在掀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些自发组织的反对派虽然没有在叶利钦的号召之下爆发出令人震惊的示威游行,但还是有不少人走上了街头,举起旗帜高呼口号让紧急委员会下台,渐渐的游行演变成骚乱,不少的店铺被砸,汽车被焚毁,甚至有妇女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骚扰猥亵。这些打着民主自由旗号的龌龊小人向来喜欢在暗地里做一些与之截然不同的行为。
  人民从一开始的期待变成了失望,这些人不是针对政府,而是掠夺自己的财物,就像一个光明正大的强盗打着正义的旗号闯进自己家中掠劫。
  戒严的军队一开始遵照中央指示,暗中观察不行动。不过他们每隔半个小时就直接向中央高层直接报道,当亚纳耶夫意识到这些反动派人物的所作所为已经让伏尔加格勒和列宁格勒的市民忍无可忍的时候,他终于下达了那一道准备已久的清场命令。
  这一天,这些沉浸在虚假民主带来的喜悦的寄生虫们,终于领教到钢铁洪流的可怕之处。那些履带转动的暴力机械将会成为他们下半生难以磨灭的噩梦。
  清场的军队先向人群中投掷催泪瓦斯,当那些人意识到这些是什么的时候已经被呛得睁不开眼睛。有些人企图用自制的莫托洛夫鸡尾酒打算点燃那些士兵,却被房顶上早已埋伏好的狙击手用空气压缩的气枪打断了腿。
  然后是士兵清场,苏联军队的粗犷风格注定他们不会使用警棍和盾牌这些文艺的镇压武器,他们没有手中都有防暴枪,里面直接上疼痛感十足却又不会致人死地的橡胶弹。亚纳耶夫下达的命令是,不用怜悯任何一位暴徒,直到你们打光所有的子弹。原谅那些人是上帝的事情,我们只负责送去见他们。在街上抓到就当街暴打,在厕所逮到就直接把头溺马桶中。
  橡胶子弹打在他们的身上立马皮开肉绽,就算没有也是一片紫红色的淤青。这些在温室下长大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痛苦,立马鬼哭狼嚎的倒地哀求,但是那些士兵却没有放过这些人,无论是倒地的,还是求饶的,都继续享受橡胶弹的折磨。
  示威的人群害怕了,这些反对者第一次体会到专政的铁拳是多么可怕,原本以为发动街头政治会让苏共高层不忍对付人民而屈服,他们没想到新上任的苏共总书记本来就是一位铁血领袖,只要军队和国家机器还效忠领袖,那些企图通过社会变革浑水摸鱼的人就永远没有机会。
  发动游行的领导人害怕了,就像一个粉墨登场的小丑又迅速黯淡下台,他们抛下自己的队伍灰溜溜的逃跑了,留下那些被骗的年轻人品尝共产主义的惩戒。失去组织和战斗力的他们立马缴械投降。
  两个大城市的清场行动中,一共有六人因为踩踏死亡,二十人重伤,六十人轻伤,逮捕了数百位进行街头政治的年轻人。虽然很多人都在新闻上痛哭流涕说自己是被人骗去游行的,但亚纳耶夫只对这些人来了一句简短而又犀利评价,“一场懦夫和垃圾组成的滑稽演出”。
  这些部分情节严重的人会被送到克格勃特种精神病院接受温暖而又美好的治疗,直到他们一听见民主自由就双腿哆嗦才会重新获得自由。呵,多么讽刺。
  针对这次的清场,那些自诩斯拉夫民族良心的知识分子开始指责亚纳耶夫的所作所为,出版过《古拉格群岛》,被誉为俄罗斯良心的作家索尔仁尼琴将亚纳耶夫比喻成一位凶残,毫无人性的铁血暴君,并将他形容成和斯大林一样的疯子。对此亚纳耶夫不屑的撇撇嘴角,嘲笑他是一个只会写矫情的文字,没有任何作为的傻子而已。
  然而此次事件中,国内的大部分知识分子倒是选择了沉默,亚纳耶夫不觉得这些人有多么识相,或许是报禁的关系而让他们无处发言。
  当然西方世界对亚纳耶夫所作所为也是一片口诛笔伐,英国人还特地发表声明说苏联的镇压行为让英国倍感震惊,希望苏联政府可以停止这种野蛮血腥的屠杀行为,并表示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然后美国也发出类似的通告,但是要比英国委婉的多。对此,亚纳耶夫发表声明,称英国政府纯粹吃饱了没事干,先把自己镇压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那点事洗白了再来跟苏联探讨人权。当然英国政府假如再这样胡说八道,保不准哪天就被一支拥有强大武装力量的爱尔兰共和军给打败了。他还多强调了一遍强大武装的爱尔兰共和军这一句话。
  亚纳耶夫直接犀利的发言让西欧各国面面相觑,他们没有想到苏联最新领导人说话会这么直接。只有美国躲在一边,笑看英国政府被打脸威胁的一片尴尬。至此,那些西欧领导人终于明白过来,此时的苏联总书记,或许真的是一位不可小觑的铁血暴君。


第十四章 波罗的海困局
  当国内棘手的问题暂时解决之后,终于忙的焦头烂额的亚纳耶夫终于有空腾出手来应付来自加盟国,尤其是波罗的海三国的分离危机了。自从斯大林逝世之后,原本打击分离主义的严苛政策出现了松动,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时代,紧紧束缚住民族分离主义的铁链出现了松动,裂口越来越大,终于在戈尔巴乔夫提出政治多元化的那一刻产生彻底的缺口,冲垮了保卫苏维埃领土完整的最后一道堤防。
  苏联国土虽然庞大,但是没有任何一处是多余的。波罗的海三国作为威胁西欧,压制北约的重要跳板,并且还是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前沿的战略缓冲要地,真要独立出去,苏维埃武装力量不会答应,波罗的海舰队不会答应,同样,政府高层一样不会答应。
  虽然到最后大多数加盟国被忽悠西方的蠢货们独立之后才发现自己比之前更加一贫如洗,那些生产石油,棉花等丰富资源的国家最后成为盛产西欧洗碗工人和妓女的地区。
  但是现在平心而论,就连亚纳耶夫本人不敢保证还能在波罗的海三国的分崩离析已经到达无可挽救的地步之前,压制住气焰跋扈的分离主义浪潮。
  今年的三月立陶宛就已经开始筹划自立门户了,苏共高层当然不予承认。虽然戈尔巴乔夫的新联盟条约让这些加盟国看到了独立自主的希望。但是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政变又让这些独立份子心头烙上一层阴霾。现在还在访问芬兰的爱沙尼亚总统阿诺德·吕特尔听到政变成功的消息,甚至做好了建立流亡政府的准备。
  亚纳耶夫想过动用军队,像镇压布拉格之春那样挺进捷克斯洛伐克,但是面临苏联内忧外患的格局他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战争是政治无奈的延续,虽然他不介意用钢铁洪流将波罗的海三国变成废墟,但是之后却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捍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不值当。
  比如伊拉克战争斩首行动干掉萨达姆的部队的确轻而易举,但是如何在战后应对层出不穷的游击队和自杀式袭击却是美国财政一直头疼的问题。苏联吃过阿富汗帝国坟场的亏,所以无论如何,亚纳耶夫都不想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外交手段施压?谁的看得出现在的红色北极熊已经虚弱不堪,故作强硬的话只是打肿脸充胖子。
  为此,他需要跟国防部长亚佐夫交流一下这个问题,毕竟亚佐夫作为曾经中央集团军的领导人,的确在这个问题上比纸上谈兵的亚佐夫更有发言权。亚纳耶夫将自己的疑问抛出来,不过国防部长的回答却让他倍感意外。
  “战争?我们为什么要发动战争?苏联现在的经济状况已经糟糕到这种地步,再发动战争的话,我真难想象我们的国家会滑向怎样的深渊。恕我直言,亚纳耶夫总书记,这样做,苏维埃领导人会被描述成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刽子手,还是邪恶帝国的希特勒?”亚佐夫心平气和的问了一句。
  “我一直以为你会赞同使用战争的手段,亚佐夫同志。”既然连军政高层都不愿意用战争的手段了,亚纳耶夫悬着的心也就放了下来。但他心中还是有一个很大的疑问,“既然不同意用战争的手段,那么波罗的海三国分家也会成为既定的事实。之后加盟国的连锁反应恐怕……更让人接受不了。”
  “而且爱沙尼亚油页岩的储量高达150亿吨,年产3500万吨,占原苏联油页岩总产量的80%,再怎么看都是不能放弃的战略要地啊。”一提到资源亚纳耶夫就是双目放光的资本家嘴脸,能为苏维埃创造财富的资源,都是他不可或缺的东西。
  “与其千辛万苦的去维持一个战后的破败国家,不如趁他有一口气的时候压榨他的剩余价值,直到最后波罗的海三国不得不回头求我们帮忙。”亚佐夫笑呵呵的给亚纳耶夫提出了一个歹毒的建议,“那些我们援建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工业基础全部拆除,要么运回国内,要么就地销毁。让这些杂碎重新回到农耕文明的时代。”
  “光是这样还不够,西方为了对付我们还会给他们大量的经济援助,得从根源上彻底断了他们的念头。”一向很容易脑洞大开的亚纳耶夫很快就举一反三的想到了其他的对策,“拉脱维亚民族中有拉脱维亚族,俄罗斯族,白俄罗斯族,乌克兰族,波兰族,立陶宛族。此外还有犹太族、爱沙尼亚族等民族。立陶宛民族中立陶宛族,波兰族,俄罗斯族,白俄罗斯、乌克兰、犹太、拉脱维亚等民族。复杂的民族关系向来都是内战的导火索,群众只缺一个宣泄的缺口。”
  想到这里,亚纳耶夫微微一笑,“苏维埃拥有足够多的从地狱里搬回来的武器,我们可以半卖半送给波罗的海三国的人民,毕竟民主世界有权拿起枪保卫自己的安全。然后,在民主之春的照耀之下他们会发现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会比他们手中的选票重要得多。当然,对于那些宁为选票而亡,不为独裁之食而活的人,他们开心就好。而且加盟国一旦背叛苏维埃就要承担内战和政权颠覆的风险,他们都会慢慢思量一下。”
  “但是真要这么做?虽然说是暂时的妥协,但是一旦开了这个先例。恐怕接下来加盟国都会出现跃跃欲试的想法。这种方法对付这三个国家还行,要是对上乌克兰,我们的重工业基地,心血会毁于一旦。”亚佐夫没想到亚纳耶夫的计谋会比他的还要狠毒。不光是要波罗的海三国元气大伤,甚至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之内没有半点的还手招架之力。
  “其他重要的加盟国问题上,我们不能妥协,该派兵还是得派兵,西方很清楚乌克兰不是阿富汗,他们不敢在背后搞小动作。所以我们的动作要比西方更快一点,挑起波罗的海三国的民族隔阂和矛盾,让北约根本没时间反应过来,一场内战就悄然无声的绽放。只要其中一个国家因为民族问题而发生战争,那么其他动乱绝对不和幸免于难。”既然波罗的海三国不愿意臣服,那么亚纳耶夫就得让别的加盟国看清楚自己独立的下场。
  亚纳耶夫的做法,不过是克里米亚战争前奏的翻版而已。
  “万一北约介入调停呢?如果成功的话,我们不但会失去三个加盟国,甚至连战略优势都丧失了。”亚佐夫考虑问题总是先思考最糟糕的那一面。现在波罗的海将会成为苏联和西方国家斗智尔虞我诈的第一盘棋。
  “北约只喜欢给东欧国家开空头支票,我们有足够隐蔽的手段去颠覆他们的政权,同样也有足够的手段扶植起一个独裁者。虽然加盟国的不稳定会直接威胁到苏维埃的安全,但是总比到最后全部背叛的四面楚歌结局会好得多。很感谢你的回答亚佐夫同志,我还有事就先告辞了。”
  亚纳耶夫起身跟亚佐夫告别,他现在要赶回克里姆林宫拟定一套针对波罗的海三国的打击方案。一套可行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亚佐夫望着苏联总书记远去的背影,心里默念道,“但愿我们现在还能弥补戈尔巴乔夫那个蠢货的错误。”


第十五章 篡改宪法
  不光是整个西方世界,就连波罗的海三国的最高领导人也在焦急的等待着克里姆林宫的态度。八一九事件到现在已经过去四天了,苏联政府高层依旧是一片缄默,似乎对当初拟定的新联盟条约签订有一方废止的嫌疑。
  反应最大的爱沙尼亚总统阿诺德·吕特尔到现在还在芬兰躲着,关注苏共中央的动向,着手准备建立流亡政府。而拉脱维亚代总统,阿纳托利·瓦列里扬诺维奇·戈尔布诺夫和立陶宛的最高委员会主席维陶塔斯·兰茨贝吉斯则秘密聚在一起商讨如何对付来自俄罗斯的威胁。苏联虽然十面危机,但是对付他们三个国家还是绰绰有余。
  一场秘密会晤的结果除了调动三个国家所有武装力量抵御苏联之外,就是求助北约,当然西方世界也信誓旦旦的许下承诺,一旦苏联军队入侵波罗的海三国,北约也会立马派驻部队进入三国进行维稳。当然这份承诺有多大的水分,三国领导人也是心知肚明的。加盟国领导人之所以敢在此时流露出背叛的意愿,完全是因为苏联在这几十年都没有通过一场血腥的战争展现出自己的武装力量。
  就在这边热火朝天的讨论苏联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的时候,克里姆林宫里,亚纳耶夫正在做两件重要的事情,第一是修改苏联关于加盟国的宪法,根据苏联宪法的规定,各加盟共和国都有自己的宪法,但不得与苏联宪法相抵触。有自己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最高国家管理机关。有自由退出苏联的权利。有自己的领土,其领土未经它的同意不得变更。有自己的国籍,各共和国公民同时也是苏联公民。有权同外国发生关系,同外国缔结条约及互换外交和领事代表,以及参加国际组织。
  就是那一条有自由退出苏联的权利让他觉得格外的刺眼。在斯大林时期,这条法律条文形同虚设。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出现了松动,到戈尔巴乔夫时期,那些跃跃欲试的民族主义分子终于能将这条条文扯来虎皮当大旗,用来对付软弱的苏联总统。
  是时候该让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废物吸取教训了。亚纳耶夫拿起钢笔,在这条法律条文下面打了一个叉,然后钢笔又在那条同外国发生关系,可以自由缔结条约法律条文之下犹豫了一会儿。
  他是打算将加盟国变成民族区域自治,将十六个加盟国变成苏维埃真正的版图。但这一定是一个长期和伴随着血腥的过程,以现在苏联动乱不安的内部局势还不适合进行这种复杂的外科手术式的改造。所以亚纳耶夫最终还是将笔从那条法律条文之下挪开了,有点不舍的多看了几眼,哎,就暂时这样吧。
  “所有事情都得一步一步的进行,要是操之过急的话指不定会出现什么问题。要是这群人妥协了,那么我就又可以再得寸进尺一步了。”亚纳耶夫将笔从宪法本上放下,然后准备先秘密召开一个苏联方面的政治局会议,将这条足以让友邦惊诧的消息私下讨论一下。
  反正到现在为止政治局会议只是过场,无论他们同不同意,亚纳耶夫都要一意孤行。在私底下的会议上所有人的表现可能各不相同。除了各大加盟国的第一书记和还在进行甲状腺手术的苏共中央副总书记伊瓦什科之外,其他人都参加了这场秘密会晤。
  当然亚纳耶夫说出要将加盟国宪法修改成没有退出苏维埃权利的决定的时候,底下一片哗然。有些人都认为亚纳耶夫疯了,他是想将苏维埃彻底滑向内战的深渊。
  但还是有部分人忠诚的执行了亚纳耶夫的提议,比如《共产党人》主编弗罗洛夫就第一时间表示在需要的时候,他们会第一时间将消息发布出去。虽然他的话招来部分人的白眼,但一切都被亚纳耶夫收入眼中。舍宁作为新任的书记处书记,在福罗斯别墅事件之后就彻底站在了亚纳耶夫这一边,他也赞同亚纳耶夫的建议,只是委婉的问了一句,“要是事情闹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