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联1991-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非常奇怪,他们并没有。”玛德琳给了他一个遗憾的回复,“虽然我们向德意志民主复兴党抛出了橄榄枝,但是他们似乎对我们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可能也是我们没有向东德大规模军援的缘故,但是马里奥总统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在大战略的框架下,我们应该站在西欧这边,所以只能小范围的更改。而且我注意到一个细节。”
  “什么细节?”马里奥总统一边走一边询问道。
  玛德琳国务卿回答道,“他们在攻陷了柏林监狱之后,释放了克伦茨。并且邀请他加入德意志民主复兴党了。就是这个问题,我一开始以为他们会选择拉方丹,毕竟他才是最符合欧洲危险领导人的特征。”
  马里奥总统停下了脚步,他有些语不着调的说道,“噢……你是说……德意志民主复兴党释放了前东德领导人,并且将它加入东德的政党之内?”
  “是这样的,看来德意志民主复兴党是准备利用前东德领导人的影响力来壮大自己的队伍,以求自己在未来的邦联制国家中占据主动的地位,乔尼什基斯的智囊团里精英看来不少嘛,东德将关键的人才运用起来。”
  马里奥总统停下了脚步,“如果无法控制东德的话,最好也不要让他发展壮大,我不希望解决掉欧洲之后,又出现了难缠的亲苏势力,还有,你准备见一下科尔总理。”
  “但是他现在对美国可是恨之入骨呢,现在见他说什么也不会听了吧?”玛德琳挠了挠头,他实在不知道为什么马里奥总统会发布这样的命令。
  “是的,他对美国恨之入骨,但我想他也一定会对波兰恨之入骨。玛德琳国务卿,现在的柏林需要一个台阶下,而波兰就是那个台阶。所以科尔再怎么怨恨,也会暂时将怨怒发泄到克瓦希涅夫斯基的身上,而不时愚蠢的把美国选做他们的对手。就这样吧,玛德琳国务卿,我希望明早起来的时候,能听到你的好消息。”
  马里奥总统挂断了电话之后,剩下的就是交给玛德琳女士自由发挥了。
  第二天玛德琳特地去拜访了科尔一趟,不过对方并不想接见玛德琳,索性让赫尔佐克总统与玛德琳会晤。会议室的大厅显得有些冷清,这样的排场和布置很大程度上因为昨天的那场和谈结局。
  “我希望美国不要再给联邦德国带来噩耗了,我们已经承受不起折腾了。”科尔对玛德琳说道,“你知道的,现在的联邦德国的情况你也有目共睹,如果你们还想着搞事的话,别怪我们撕破最后的脸皮,兵戎相见。”
  赫尔佐克已经下了最后的通牒,他希望玛德琳能够识趣的,体面的离开这里。
  “难道你就不想知道,谁在背后一直跟东德勾搭在一起吗?”玛德琳摇了摇手中的文件,“这些都是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和苏联勾搭的罪证。他们以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作为掩护,实际上不断地向东德运送,军火。”
  玛德琳还是选择在这一刻将苏联给卖出去,完全没有在意之前对方的警告。
  “接下来会怎么做,我想我也不用再多说了吧。”玛德琳微笑着,就这样不懂声响的将自己合作伙伴给卖了出去。
  “是啊。”赫尔佐克叹了一口气,悲伤的说道,“就算我知道谁在背后出卖我们,但是又能怎样呢?毕竟我们也对他无可奈何,不是吗?”
  玛德琳意识到好像有些什么不对劲,赫尔佐克直接将另外一份文件丢到了国务卿的面前,“昨晚多勃雷宁也同样给了我一份文件,不过里面记录的内容却是美国和克瓦希涅夫斯基的勾结秘密运输军火的罪证,你们正当联邦德国是傻子吗?这样卑劣的技巧也看不出来?”
  这一下玛德琳就尴尬了,他没想到联邦德国居然会采用这样的方式来报复美国,而且苏联还比自己快了一步。直接反将美国一军。
  “你听我解释,赫尔佐克总统,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的。”
  “事情是怎样我不想知道,我也不想听你解释。我承认每个国家之间都会有肮脏的内幕交易,德国也不例外。但是向美国这样被人揭发举报还能不要脸上门的外交部发言人,实属罕见。当然中情局的肮脏打击都是有目共睹的,问题在于一个,你们真的是不要脸至极。”
  玛德琳挠了挠鼻子,一脸尴尬,这次的任务虽然成功了,但是也把自己给搭了进去,完全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术。
  赫尔佐克站起身指着门口的方向说道,“我想多余的话我也就不多说了,玛德琳国务卿,你还是走吧,正如我之前强调的那样,德国已经够糟糕了,不想让局面变得更加糟糕。”
  在赫尔佐克强硬的驱逐令之下,玛德琳只好无奈的离开临时总统府。她完全没有想到多勃雷宁居然会快他一步找上联邦政府,或者说这也是特地为美国设计的阴谋?
  只是玛德琳还不知道,在返回莫斯科的专机上,赫尔佐克眯着眼睛的脸勾起了一丝的笑意,似乎是在嘲笑美国的棋差一招。


第七百七十章 经济的陷阱
  克瓦希涅夫斯基还没能从美苏低息援助中的美梦清醒过来,一个无情的事实就摆在了他面前。美国和苏联通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的车辆来护送武器和弹药的黑色内幕交易被联邦德国电视台无情的揭露了出来,尤其是对方还掌握了一些确切的证据,一下子就将克瓦希涅夫斯基推上了风口浪尖。
  原本联邦德国就处于战败的阴影之下,这样一来波兰成为了这次事件中被集火的国家,舆论的指向瞬间被调转,大家都纷纷指责波兰干涉德国的内政问题。
  不过让克瓦希涅夫斯基更感到绝望的是美国和苏联在背后的小动作,充分体现了什么叫做背信弃义。当这件丑闻被揭露出来之后,双方在第一时间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澄清这件事情。而且所用的说辞简直是一模一样,只是一个俄文一个英语而已。
  “苏联/美国在波兰边境运入东德境内的所有物资都用于人道主义援助,并没有存在任何的违规物品,我们强烈谴责波兰的栽赃陷害,并且由外交部正是提出抗议。抗议这种损害我国声誉的问题。还请波兰方面尽快查清事件的始末,还给一个清白。”
  电视上的新闻发言人义愤填膺,好像这对于他们而言就是赤裸裸的栽赃和陷害,演技完全能够更奥斯卡的影帝们相提并论了,以至于普罗大众真的是因为波兰背后的教唆和栽赃才导致这样的局面。
  这样一来波兰和德国之间的关系就处于水生火热的状态,克瓦希涅夫斯基当初为自己的小算盘付出了代价,毕竟中欧和东欧国家都明白向西方靠拢才是王道,在金主的背后做小动作的下场是悲惨的。
  “不,请听我们解释,事情并不是你们想象中的那样,这期间一定有某些误会。”波兰的外交部部长亲自到德国驻波兰大使馆进行赔礼道歉,但是对方根本就不想搭理他,如果不是看在对方是外交部部长的身份,或者德国驻波兰大使馆早就给他吃闭门羹了。
  “误会,请问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有什么误会,我就问你有什么误会。”德国驻波兰大使用食指戳着对方的胸口,质问他,“难道你在质疑我们作假污蔑波兰吗?你们也不想想,波兰值得德国去造假诬陷吗?”
  波兰外交部长尴尬的回复对方,“这倒不是,我们就是想说这里面肯定有什么搞错的地方,才会导致这样的局面。我们必须要联合起来成立调查小组。”
  “不必了。”德国大使做出了一个暂停的动作,事实上他现在真的没有任何心情去理会他。何况波恩方面下达的命令也是避而不谈,直接开战。
  德国驻波兰大使表现的非常硬气,他直接对上门认错的波兰外交部部长说道,“德国现在不想,也准备听你们乱七八糟的解释,我们根本就不在乎。如果波兰是德国的敌人,那么德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报复,如果波兰问心无愧的话,那么就不会出现这些确凿的证据。我相信克瓦希涅夫斯基总统也不是蠢材,掺和到这些事件中就得做好有一天被身后两个超级大国出卖的准备,现在他还没做好这个准备。”
  德国驻波兰大使冷笑了一声,随即下达了逐客令。将他从大使馆驱逐出去,还让波兰外交部长带话给克瓦希涅夫斯基,跟他说这件事情上德国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克瓦希涅夫斯基非常气愤,但是又无可奈何。对方掌握了波兰的绝对证据,无论他解释什么,都会被视之为狡辩。
  不过华沙的噩梦才刚刚开始,随之而来的噩耗是苏联和美国几乎同时取消了之前所说的低息援助,原因是估计到与德国之间的合作关系。
  这些无一例外都是预想准备好的阴谋,就等着现在向波兰动手。
  克瓦希涅夫斯基到现在是哑巴吃黄连,堵得无话可说。当所有人都说他违反了人道主义援助时,就根本没有人会站出来替他说话了。
  同谋抓出来了,德国没机会朝着美国或者苏联动手,但是对付一个波兰还是绰绰有余的。随即欧盟的反倾销法案出台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份法案专门针对波兰的采矿业和重型工业,限制欧洲从波兰进口矿石等原材料,这完全就是在针对波兰的经济进行有计划的打击。
  原本波兰的政策是同时与苏联和西欧保持经济上的良好合作关系,经过了这一出戏码之后,克瓦希涅夫斯总统算是跟欧盟的领头人结下了梁子。
  鉴于之前波兰联络东欧和中欧国家反对以接纳难民作为进入欧盟的门槛,傻子才会给波兰一条活路走。平独镇露的大波波终于迎来了自己倒霉的一刻。而始作俑者苏联和美国却躲在背后偷笑,尽情欣赏克瓦希涅夫斯基此时的窘态。
  在打击完克瓦希涅夫斯基之后,科尔还得回过头来收拾国内的烂摊子,东部三州已经改弦易辙了,联邦政府机构门口的国旗换上了普鲁士之鹰,之前宣布效忠联邦德国的警察和士兵也摇身一变,变成了德意志民主复兴党的部下。东德三州一切都在尽力的去联邦德国化,当然包括那些可憎的幕斯林们。自从德意志民主共和军真正的掌握了东德的政权之后,他们就是被驱逐的对象。
  禁止在公共场合穿戴黑袍,禁止男子蓄胡,禁止在公共场合祷告,拆毁所有的清蒸寺。德意志民主复兴党一向遵守承诺,说要搞垮伊斯蓝教,绝对不会留下一座清蒸寺。他倒想看看是真主的力量至大,还是普鲁士的铁血手腕够强硬。
  这样反人道主义的政策在东德得到了大批民众的支持,完全可以看出东德对于难民几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正当科尔发愁德国如何弥补东德以及德国内战中的损失时,美国的金融投资银行就开始找上门,为德国的复兴“出谋划策”了。高盛仅仅只是其中一个,跟内务部长和财政部长勾搭在一起的美国金融专家们抓住了急求资金摆脱困境的心态,然后为他们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经济计划。
  “扶植金融产业的发展,大量回笼资金,这有效果吗?”内务部长有些质疑这些政策,但是高盛却通过一系列的期货操作等形式让他看起来像是稳赚不赔前途安全模式。
  高盛派出的精英代表团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效果也有,我们所要做的是将风险最小化,放心,我们不会让客户承受任何多余的损失,只是高盛银行一贯的宗旨,信任才是合作的基础,无论你去哪个提供意见的投资集团咨询,他们的建议跟我们所提出的都相差无几。”
  “而且现在德国与世界银行和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好像并不太好吧?”高盛投资的精英们道出了一个事实,现在联邦德国想要通过其他的方式短时间内筹措到资金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德国想要快速的回笼资金的话,这就最快方式。这就像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一样,政府将土地握在手里,将价格拔得越高,所能回笼的自己也就越高。最终的羊毛还是从羊的身上剪下来,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你们也可以以国债的形势回笼一笔资金,只是你们要想好,这种做法是不需要任何的偿还的。”
  高盛投资银行的专家们为德国铺好了一层柔弱的陷阱,德国最应该扶植的并不是金融产业,如果一旦涉足到金融领域的话,无数已经准备好的美国金融大鳄们正在准备做空他们,套取资金。
  “所以德国自己选择吧。”


第七百七十一章 德意志的斯大林
  “所有播报的消息都像是一块有趣的拼图,只要将他们拼凑完整就能得到一些非常有趣的阴谋论结论。”
  亚纳耶夫将报道新闻事件上一些信息给剪切了下来:比如美国准备对联邦德国进行的反倾销法案,美国风险投资银行和信贷在联邦德国的活跃,甚至是政府宽松化的经济政策还有对某些金融项目的扶持,这些细节都没有逃出亚纳耶夫的眼睛。
  “显然美国人正如我们猜想的那样,正在怂恿德国发展金融业。想必说辞也就是那些吧,什么剪羊毛之类骗人的鬼话,蓝图描述的倒是很好,但就是没有人注意到了里面隐藏的陷阱,掉进去的话,就完蛋了。”
  亚纳耶夫放下了之前的分析案例,说道,“这次美国是打算将东德往火坑里推了。”
  目前的一切都向着自己预订的方向发展,这让亚纳耶夫感到非常的满意,“对了,我想知道之前中情局和克伦茨接触的怎样了?这位前东德领导人还有回归的意愿吗?”
  在克伦茨从监狱里被释放出来之后,克格勃第一时间与他取得了联系,这也是亚纳耶夫打下的第二张牌,他需要德意志民主复兴党内部拥有坚定的亲苏势力,因为克里姆林宫已经察觉到乔尼什基斯可能并不是一位坚定而忠实的盟友。相比起同样做过东德共产党的总书记的克伦茨,亚纳耶夫将部分的赌注押在他身上或许会更好。
  “我们已经跟克伦茨聊过了,对方的确表现出那种意愿,只不过……”弗拉基米尔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只不过对方表示这件事情需要暂缓考虑,因为他在德意志民主复兴党内部还根基不稳。”
  “当然根基不稳了。”亚纳耶夫冷笑了一下,“他只不过是德意志民主复兴党拿出来作为招牌,安抚当初东德执政党旧部而已。怎么可能会真正的给予对方实权。所以他才需要跟苏联合作啊,我们有能力将前东德党成员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东德最有竞争力的一股党派。一旦我们跟乔尼什基斯的合作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那么就立刻将对方给撤换掉。”
  当然克伦茨是永远无法成为德国的总理了,这就像罗曼诺夫永远不可能成为苏联的总书记一样,政治正确这种问题哪个国家都存在。
  “还是让我来亲自跟他聊一聊吧,毕竟从1988年之后我们就没怎么见过一面了。”
  1988年时亚纳耶夫与克伦茨所见的最后一面,当时他在外交事务上访问东德的时候,所有人都已经预感到了东德执政党时日无多。亚纳耶夫最后与克伦茨交换了彼此的意见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第二年,柏林墙坍塌,两德合并。
  亚纳耶夫从沉重的回忆里清醒过来,他让弗拉基米尔拨通了克伦茨的电话,跟这位老朋友叙一叙旧。
  当电话里听到陌生而熟悉的声音时,克伦茨楞了一下,当年的副总统如今已是苏维埃的总书记,他不单解决了戈尔巴乔夫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还将苏联带出了几近崩溃的深渊。
  当年所有专家都认为苏联已经积重难返,但没想到居然还有人能够力挽狂澜。
  “好久不见,亚纳耶夫总书记。”克伦茨笑着说道,“真的已经好久了,都快过去了九年。”
  “是的,克伦茨同志。当年东欧剧变之后,我们就没有怎么见过一面了。”亚纳耶夫轻声说道。
  “不过客套的话可以省略了,我们就只有一个问题想问你。这个问题很重要,可能关系到接下来几年内苏联和东德执政党之间的关系。”
  克伦茨有些疑惑了,与德意志民主复兴党之间的交涉不是应该通过乔尼什基斯嘛,为什么会直接找到他身上。
  “我就想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光复旧时代的荣光。”亚纳耶夫并不提及是否愿意投靠苏联势力,而是跟克伦茨玩起了感情牌。
  电话另一端陷入了沉默,但是这并不影响亚纳耶夫的发挥,他继续说道,“我知道很多问题对于你来讲非常难以抉择,比如现在的苏联问题,比如关于东德未来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困扰着你。但是有什么比恢复东德时代的荣光更让人直接的话呢?”
  亚纳耶夫开始了步步为营的攻势,德国现在糟糕的局面换成……
  “看看现在的德国是什么样子?欧洲的经济强国,地区性联盟的领导人,但是德国现在成什么样子?每次只会毫无休止的发放高昂的福利去笼络一群蛀虫,还有一群该死难民,这算什么?当年最强悍的德意志帝国去了哪里?腓特烈一世应该对他们的子孙感到羞愧,因为是一群愚蠢的自由民主派政客将德国搞成现在一副乌烟瘴气的模样。”
  “告诉我,当你看到一群不属于你们土地的难民在德国胡作非为的时候,当你看到这群难民想着要将德国变成他们的宗教国中国的时候,当他们在街头威胁和伤害德国民众安全的时候,你不会感到痛心疾首吗?”
  克伦茨摇摇头,回答道,“但是这都与我无关。那是科尔作下的罪孽,应当由联邦德国去偿还。”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事实上克伦茨的心还是出现了一丝的触动,尤其是当他看到电视上难民和民众,福利和贫困等矛盾冲突越来越加剧的时候,他就意识到这肯定不是他想要看到的德国,最起码不是他想看到的东德。
  “不,你听好了,这跟每一个德意志人民有关,他们需要的不是毫无作为的政客,只会给德国的财政无休止的增加负担,他们需要一个真正的强人。可以带领德国走向未来的人民,可以解决德国内部危机的领袖。联邦德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废物,是时候该出现一个有所作为的领导人了。”
  “要么你看着德国完蛋,要么你站出来接手这个烂摊子,成为德意志的救星。就算是输了,将来你也可以宣称有愧于德国民众,但绝对无愧于心!”
  整个对话下来,亚纳耶夫没有提及任何打算与克伦茨联手的消息,但是克伦茨却意外的主动开口说道,“苏联想跟我怎么合作?”
  “重返政坛。”亚纳耶夫的回答简介明了,“现在德国的政治制度已经改变,从联邦国家变成了现在的邦联制度。在新的政体还没有稳定下来之前,你要做的就是迅速确立自己在德意志民主复兴党内部的地位,并且进一步扩散自己的影响力。争取在第一次的总理大选中掌握优势地位。而且就算你不能成为德国的总理,至少未来德国的总理也是你身边的人。”
  “那么关于政治资金的问题呢?这一点你们准备怎么运作?”这一点克伦茨回答的非常隐晦,既然要跟苏联合作,肯定少不了政治资金的问题。但是如果让人发现到克伦茨的资金和苏联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话,克伦茨的政治仕途也算完蛋了。
  “政治资金的问题你不用太在意,我们会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打到你的账户上,放心,就算是最高法院调查起来,这笔资金也是合法的。”为了让克伦茨安心,亚纳耶夫基本上将能考虑到的情况都考虑到了。
  “而且机会只有一次,克伦茨同志。这一次,你将成为德意志的拯救者。”
  一口气说完这么多,亚纳耶夫停顿了下来,等待对面的回复。
  沉默了很久,电话另一头的人才缓缓回复道,“你是让我成为一名德国的暴君吗?德国民众已经不再需要昂纳克了。”
  “是的,德国的确不需要一个昂纳克。”
  亚纳耶夫直截了当的说道,“我是让你成为德意志的斯大林。”


第七百七十二章 为金融冲击做准备
  在克伦茨方面埋下伏笔之后,接下来亚纳耶夫就要面对可能接下来的一年半载中最严峻的一个问题了。现在是1997年的9月,离那场金融海啸的冲击波抵达还有将近一年的时间。
  1998年金融危机事故对于历史上的俄罗斯可以说是打击惨重,当时的俄罗斯股市从90年代初对外资开放,在1994年非居民被允许进入短期国债市场,1996年,外资可同时参与国债一级和二级市场。之后,国内投资者没有培养出来,外资倒是占据了债市的绝对主体。而且俄罗斯的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上没有任何的监管机制,这就导致了过度依靠短期国债的俄联邦试图通过投机短期债市来赌能源市场回暖时结果被狠狠的打脸。
  这也是为什么亚纳耶夫自从一上任之后就或明或暗的怂恿和配合美国搅乱中东的局势,提前让美国进入伊拉克和利比亚这一趟浑水之中,90年代以来的能源市场供过于求让国际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大幅度的下跌,也让苏联在石油外汇方面损失惨重,不过幸好跳出来作死的卡大佐和萨达姆成了毛熊的垫脚石。美国发动了伊莱克战争,北约进行了一场利比亚内战,最终全球油价开始上涨的受益人却是苏联。
  以至于让某些国际局势分析专家有些马后炮的酸溜溜说道,“苏联在只剩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总会有倒霉的家伙跑出来为红色的帝国续上一秒的生命。”
  但是他们却没有看到亚纳耶夫甚至提前五六年就开始进行部署,当初那些随手设置的棋子总会在未来某个时间点给人出人意料的惊喜。
  借助这一波能源收入的攻势,在这几年来亚纳耶夫大力的发展基建,通过大力的改革乌克兰和哈萨克自治州的农作物,对粮食种植进行丰厚的补贴,尽量减少对国外粮食产品的依赖。同时鼓励发展实体经济,给予各种优惠政策,避免走向单一的依赖能源或者以地皮的畸形发展。虽然现在苏联的经济还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但是人们的生活结构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起码他们不用排队去面包店。
  雷日科夫同志走进亚纳耶夫的办公室时,迎接他的终于不是终日阴沉的那张脸,非常意外的浮现出和煦的笑容。这让身为经济部长的雷日科夫松了一口气,自从在德国的较量中占据上风之后,皱眉紧锁终于不是他的招牌形象了。
  “亚纳耶夫总书记,听说是有非常紧急的事情吗?”
  雷日科夫也不太明白为什么亚纳耶夫不在电话里当场说清楚,而是非得到克里姆林宫里叙说这件事情。
  亚纳耶夫点点头,收敛起脸上的笑容,摆出一副严肃的态度,“是的,关于苏维埃金融服务管理局监管改革问题,我想跟雷日科夫部长商量一下。”
  因为原本历史线的更改,实际上并没有出现90年代的联邦证券市场委员会,而是直接以综合性管理的苏维埃金融服务管理局的综合性机构出现。负责贯彻政府就证券市场制定的政策,管理专业证券市场参与者的活动,以及保护投资者和股东的权利。
  历史上俄联邦的政策有着重大的失误,两次政府更迭,政府执行力缺失状态长达半年之久。外商因此对政府信心不足,从俄撤走大量资金,从而加剧了金融危机。基里延科政府的决策失误也是导致卢布汇率暴跌、股市疯狂下跌、居民挤竞存款、抢购美元和商品等危机现象的原因。在其本身身外汇储备并不丰厚的情况下,将相当一部分储备用于短期国债投资,而且还在买了之后,在汇率下跌的时候,为了维护卢布稳定,又宣布俄央行不干预债市。
  “不知道雷日科夫部长有没有察觉到,我们的外资正在逐步的撤离俄国的市场,卢布汇率在今天六月份开始就呈现出断断续续的下跌,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啊。”亚纳耶夫忧心忡忡的回答道。
  就算是经过亚纳耶夫亲手改革之后,债市投资依旧是国外资本略微保持着优势,这样一来的话一旦金融危机促使国际投资者对风险投资进行重大调整,撤离苏联的国内市场,那么卢布的汇率将会一路的下跌。
  幸好现在卢布只是略微下调而已,还没有飙到汇率走廊的上限,不需要像原本俄央行历史上不得不动用外汇储备干预。而且到1997年到1998年这一波外资逃离,就已经无力回天了,对外依赖性强的债市开始陷入崩溃。亚纳耶夫有着能源收入作为坚挺的后盾,依旧能够忙不迭的对金融市场进行改革。
  “亚纳耶夫总书记也察觉到了?”雷日科夫有些惊讶,他还以为忙着处理国际事务的亚纳耶夫根本没有时间来观察形势的变化。
  “是的,现在只是出现苗头而已,一时之间不会呈现出太糟糕的情况。但是长久以往拖下去的话,一定会造成重大的灾难。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会亲自叫你到白宫一趟的缘故。”
  雷日科夫明白过来了,没有严峻的形势亚纳耶夫是不会特地将他从白宫叫到克里姆林宫来的。
  “现在,我需要你对金融服务管理局的监管改革进行监督,我们有一场新的战争要打响了。”
  亚纳耶夫叹了一口气,现在他手中有能源收入,有较为均衡的债市市场,甚至在1991年之前欠下的外债也还清了相当的一部分,从一开局亚纳耶夫就比1998年的俄联邦占据了相当的优势。
  接下来他应该解决的就是监管混乱的问题了,任何想要通过做空或者贿赂手段来牟利的利益的人,亚纳耶夫都会毫不犹豫的将他丢进监狱里感受资本论的教诲。
  亚纳耶夫向前凑了凑,小声的说道,“接下来我所说的话,还希望雷日科夫部长别散播出去。最起码除了你和我之外,不允许有第三个人知道。”


第七百七十三章 未卜先知的预言
  “你是说1998年会有一场亚洲金融危机波及到苏联?这是真的吗?”雷日科夫瞪大了眼睛,“虽然现在经济呈现出一如既往的低迷态势,但还不至于到爆发经济危机的程度吧?”
  这次雷日科夫实在不敢沟通亚纳耶夫的观点,虽然总书记的预言总有一种乌鸦嘴的意味,不过光是仅仅凭借卢布汇率波动就判定在亚洲地区爆发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这个预判实在是太不可靠了。
  亚纳耶夫却没有给对方商量的余地,他直接了当的说道,“雷日科夫部长可以不赞同我的观点,也不需要赞同我的观点,事实上你只需要按照我的方式去做就行了。你认不认同不重要,你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才是重点。”
  对于亚纳耶夫一贯的强硬作风,雷日科夫也只能无奈的表示习惯了。就算他不告诉自己缘由,最后也肯定是出人意料的结局。
  “请认真的听我讲,雷日科夫同志,我不希望接下来苏联要做到那一步来制止经济的恶化。”亚纳耶夫严肃的说道。
  “那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