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代魏成蜀(咖啡)-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宫因伯奢之事久久不得安生,暗自寻思:“我以为曹操乃是仁人君子,故弃官追随于他;哪知他亦是一只狼子野心之徒q日留之,必为后患。”想罢多时,便欲拔剑斩杀曹操。
正有道:
设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本一路人
第148章 孟德归乡行义举,圣举闻信先发兵
第148章孟德归乡行义举,圣举闻信先发兵
且说陈宫欲斩杀曹操,忽又一想:“我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不若弃而他往。”想罢多时,把宝剑放回鞘中,悄然牵马而上,不待天亮,径自往东郡而去。
半夜,曹操一觉醒来,寻不见了陈宫,暗自寻思:“此人定是见我说了那两句,就怀疑我之不仁,故弃我而去;吾当即刻起程,尽快离去,此地不宜久留也!”
他遂起身,急忙穿戴一番,带好宝剑,策马连夜赶往陈留,寻找父亲曹嵩。
曹嵩已知曹操之事,见曹操归家,又详问之。
曹操如此这般如此这般细说前事,独掩盖了吕伯奢家中一事。
曹父听完,问计:“我儿,你此番归家,当如何处之?”
“逢此乱世,大丈夫当替天行道。父亲,儿欲散疽资,以筹钱财,招募义兵,方可行此大事!”曹操一副正义盎然的说道。
曹父闻听,便知曹操之志,便说道:“家中资产贫少恐难成大事。陈留有孝廉卫弘,仗义疏财,且其家巨富;若得其相助,大事可图矣!”
曹操听罢,心中甚喜,言道:“那我就于家中摆宴,敬请卫弘。席间谈及此事,其仗义,定可说其相助。”
曹父以为然,便亲往卫府延请卫弘。曹操在家中置酒张筵。
酒宴摆置刚好,那卫弘便知曹父的陪同下来到曹府。曹操热忱相邀,先后入座。酒过数巡,曹操叩打哀声:“今汉室无主,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切齿。操欲谋之,奈何其侧追随吕布;操难敌其手!此番归来,操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
“孟德,向来有大智谋,定成大事!”卫弘善言之。
“某欲募义兵,发诏文,聚天下诸侯共讨董贼;然舍下财虚,不足成事。公乃忠义之士,操恳求相助也!”曹操离席,来到卫弘近前,深躬施礼,久久不起。
卫弘见状,急忙离席相搀,言道:“吾有心久矣,只恨未遇英雄耳。既孟德有此大志,某愿将家资相助。”
曹操闻言大喜,便与卫弘一起商议,撰写矫诏,又广派信使,以快马送往各路诸侯之处。又在陈留城内,设台张榜招募义兵,更是竖起招兵白旗一面,旗上书写“忠义”二子,好不严肃。
百姓闻之,无不称其功!陈留乡里更是四下流传,曹操之义举;更甚者传遍了兖州大半个州郡。一时之间,那应募之人,自四下乡里蜂拥而至、如雨迸集。不数日间,曹操便募兵万余,可见百姓之信服,亦是曹操此举之威德也!
话说阳平卫国有一勇猛之人,姓乐,名进,字文谦。其年三十余,身材短小,然甚有胆识;幼年熟读兵书、武艺纯熟,实乃上将之人选。他连日里听闻传言曹操举义兵以抗董卓,甚是好奇。这一日,他见周围乡民皆奔向陈留,终按耐不住心中的疑惑,便前往陈留以作试探。
这一日,他来到陈留,径自见那曹操,曰:“进闻公欲行义举,以抗*耶!此时可真?”
曹操见此人虽其貌不扬,但双目闪烁精光,知乃善于之辈:“然!不知兄台来此何意?”
“某乃阳平卫国人,姓乐,名进,字文谦。于乡中传言之公自洛阳而出,归乡下筹义兵,发矫诏聚诸侯,以谋大事,故来探之!”乐进说道。
“汝应该早闻京师董贼之祸也。吾便不多说。某于京师事贼,本欲伺机借司徒宝刃斩贼。哪知那贼人多诈、甚是小心,又有吕布那厮时常守护身侧。谋刺之事败露,某借试马之机,方才逃遁归来。”曹操闻言,心中豁然,说道,“然乡中孝廉卫弘肯出资助我成此大事,故某便集钱财募义兵,发矫诏聚诸侯,方有此举。”
“公确有大志也!某虽不才,然自幼熟读兵书、武艺还算纯熟,愿随公成此大事!”乐进听罢,知道曹操此人确有大志,乃是可追随之人。
二人正在交谈之时,又打外面进来一人,尚未进屋就喊道:“孟德有此壮举,某自当来助!”
曹操闻听,哈哈大笑:“哈哈!曼成别来无恙乎?”言毕,从屋内迎了出来。
来人何人?此人乃是山阳巨鹿人士,姓李,名典,字曼成,曾在曹操求学之时相识。二人以文武论交,感情不浅。李典年少之时颇为好学,博览群书,有才华。家中乃是巨鹿大族,这次前来更是带来超过千人,共投曹操。
曹操大喜,乃命二人为帐前吏,与自己共同募兵。
又有沛国谯人复姓夏侯,单名惇,字元让,乃是夏侯婴之后,自幼喜爱舞枪弄棒;年不过十四从师习武,且武功大成。一日,有人辱骂其师,夏侯惇闻之大怒,竟杀之。后恐牢狱,他便逃于外方。今闻曹操起兵,便与族弟夏侯渊二人,各领壮士千余人前来投奔。沛国谯郡乃是曹操族家。曹父曹嵩原本夏侯氏之子,因当时大长秋曹腾膝下无子,过继给曹腾。夏侯敦和夏侯渊乃是夏侯嵩(曹嵩)之侄辈,故此二人本是曹操之弟兄也!
不数日,又有曹氏家族兄弟曹仁、曹洪二人各引军士千余前来相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弓马熟娴,武艺精通。
此六人前来,着实助长了曹操的实力。曹操大喜,粗略统计,麾下竟有两万余人。曹操便与六人商议,在村中空地之处,开始调练军马。卫弘尽出家财,为其置办衣甲旗幡。更有四方士族前来送粮者,不计其数。
曹操这里紧锣密鼓的募兵、操练。矫诏尚未到达远处,上庸关内征西大将军、益州牧刘骞倒是早已接到信报,召集刘备、典韦、张飞、许定和,还有十余名护军将领,正在商议。
“这曹操倒也忒是大胆,竟敢在吕布眼皮下行刺董卓。真是有些胆量!”刘备等人那都是见过吕布和曹操武艺的人,看完信报,刘备感叹道。
“此番曹操逃离京师,必当返乡募兵。此人心中素有大志,这番劫难之后定当成其势也!”刘骞在记忆了知道,正是因为此举,才成就了曹操基业的开始。小小侍郎凭借乡下一介士族财富和家族力量的堆积,借助董卓这个基点,形成了他的势力。
“兄长何出此言?”刘备问道。
“此人尚未入仕之前,曾有人预言:‘此人治世之良臣,乱世之枭雄也!’我等都与此人有过交往。其不堪人下,与我等朝中三品、四品大员同堂,亦言语从容,圆滑有序。此人岂是肯居人下者乎?”刘骞问道。
“兄长此番讲解,细细寻思,确实如此。”刘备低头沉思片刻说道。
“大哥,送往京都的信件已经到了王允等人手中,怎么还没有回信呢?”典韦问道。
“不用等回信了。我们的书信已经发挥了他的作用。”刘骞看来看典韦,说道:“正是因为我们的信件,才促使王允等人谋划计策对付董卓。那曹操持刀行刺董卓之事,其实便是我们的信件所使而已!”
“兄长,我等下一步该如何?”刘备问道。毕竟现在已经知道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一事,又得知董卓*,想必刘骞该有行动了。
“我送书给朝中大臣,就是为了要一个名头。现在曹操逃出京师,回归乡里,定然得到家族和其他士族的支撑,如此以来,他的势力兴起。但是不足以抗衡董卓。此子向来多谋,定会散布矫诏于各路诸侯。我等此时即可起兵发往洛阳。”刘骞其实就是在等这个时机,站起身来吩咐道;“伯阳,上庸乃是我益州门户,定要严守。玄德、子满、翼德,你三人随我出征,点齐三万兵马前行。”
是日,刘骞、刘备、典韦和张飞,在十员护军将领的陪同下统帅三万兵马往洛阳方向而去。行至路中,正好遇到前来送矫诏的信使,倒省了一番时间。
不数日,他们一行人便来到洛阳地境。早使人前去知会廖化。这一日,刘骞等人绕行至兖州境内,于汜水关东南的荥阳东一座山林之中安营扎寨,以待他人来到。
忽闻哨兵来报:“报,主公!营外有廖将军引领三四千人前来觐见主公!”
刘骞闻言大喜,知臧霸、张辽二人统兵前来。急忙披衣而出,行往辕门外相迎,相距甚远,他便高声喊道:“宣高,文远,久闻大名。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矣!”
廖化在一旁告知二人,此乃主公。
臧霸、张辽二人急忙快走几步,来到刘骞面前,撩衣跪倒:“感主公不弃,臧霸(张辽)愿随主公征战沙场,以安天下。”
刘骞弯腰搀起二人,说道:“某得汝二人,更是如虎添翼也!走,入帐!”说罢,挽二人一同入帐,又唤人找来刘备、典韦和张飞,介绍二人相识。
臧霸、张辽所部三千人马,刘骞依照义勇军的编制统编成三个营,由臧霸、张辽二人设立统领、副统领。册封臧霸、张辽为偏将军,又册封其手下将领吴敦、尹礼、孙观三人为俾将军。
刘骞把营寨按扎在了山林之中以作隐蔽,在这里等待曹袁盟军的到来。
再说那袁绍接到曹操的矫诏,便聚集麾下文武官员,统兵三万五千之众,离开渤海前往陈留与曹操相会。
那曹操所作檄文曰:
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q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曹操发出檄文之,不数日便传达诸镇诸侯,多有诸侯起兵相应: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瓚。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亦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投洛阳来。
第149章 群雄聚义推袁绍,华雄逞凶斩鲍忠
第149章群雄聚义推袁绍,华雄逞凶斩鲍忠
话说各路诸侯陆续赶到,各自安营扎寨。十七个营盘相互连接,延绵百余里,声势极为宏大。曹操以为状,心中甚是喜悦,于乡里迎接众人,又使人宰牛杀马,大摆宴席,进行款待。
延至席间,酒过数巡,曹操安坐主位,问及众人:“操感诸位统兵前来,为国除奸。然不知当该如何进军?”
河内太守王匡闻言,对曹操说道:“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然后进兵。”
“若征西将军刘圣举至此,倒可引领我等,主持此次征伐之事!”曹操想起了刘骞来,感慨的说道。
“不错!征西当初引领辽东军区区几万人率破黄巾,军法、阵法等统军对敌之术皆属当今之魁首。当初,我与征西在邺城相遇,对其之才能感受颇深!可惜,今番征西远在川蜀,未曾赶来。”袁绍居坐客位首席,颇有感慨的说道。
“既然,征西未到。操以为本初兄四世三公之后,门内多故吏门生,又有剿灭黄巾、朝中除逆之功,可担当此任,就位盟主。”曹操说道。
袁绍闻言,心中甚喜,本想答应。但想起谋士沮授所告“若曹操推主公为盟主。主公需再三推脱,方可接受!”之言,他急忙推辞。“绍有何能,可堪此任?孟德实乃高抬也!此事还需诸位另议!”
冀州刺史韩馥乃是袁门故吏,心中本就以袁绍、袁术马首是瞻,见袁绍推辞,便进言道:“本初自幼颇有才华,文武齐才,深有谋略。汝可当此任。”
其堂兄袁遗、其弟袁术亦是劝其就职,然其依旧推脱。毕竟这些人都是他袁家之人,他还在等其他人的劝慰之言。
长沙太守孙坚与袁绍在长社有过交往,知道此人善做表面之事,便起身说道:“本初莫要再三推脱,有道是兵贵神速,你便就任盟主,莫要顾虑。我等自当依你之令行事便是!”
其他人闻言,皆点头同意。
次日,曹操使人砌筑高台三层,四下里插上五色旗帜,列阵白旄黄钺、兵符将印。一切准备停当,袁绍、曹操等十八路诸侯驹来到高台之下。
曹操等人请袁绍登坛誓盟。
只见那袁绍整理衣装,手扶宝剑,慨然而上,于高台之上焚香九拜,宣其盟誓:“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誓毕,取出短匕割破中指以歃血。
台下众人皆因其盟誓言辞慷慨,无不哽咽,更有甚者涕泗横流。闻其言毕,曹操、袁术等十七人逐一上台,歃血完誓。后随袁绍一同进入陈留大堂。
入座,众人扶袁绍入主座,其余众人依爵位与年龄分列坐定。曹操以副盟主辅之,坐于袁绍一旁,又使人摆上酒宴。十八人边吃边议。
酒过数巡,曹操言道:“今日既立盟主,各听调遣,同扶国家,勿以强弱计较。”
闻言,袁绍站起身来,向着众人举杯言道:“绍虽不才,既承公等推为盟主,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言毕,仰首满饮而尽。
众人说道惟命是听,亦满饮杯中之酒。
袁绍本是一个心胸狭小之人,有此机会安排行程、划拨任务等事宜,自然要把省力、有好处的任务留给自己的人,但听他说道:“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今令吾弟袁术总督粮草,应付诸营,无使有缺。但尚须一人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直抵汜水关挑战。余则众人各据险要,以为接应。”
曹操闻言,心中暗骂:袁本初呀袁本初,你可真是护内呀!一上来就把你家亲兄弟安排一个肥缺!真***不是东西。
这种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但是大部分都是袁家故吏,自然没有意见。
也只有孙坚这种人没有这么多的心思。闻听袁绍询问,他自有抢功心理,开口说道:“某原令所属为前部,为诸公开路。”
见孙坚请命,袁绍大喜:“文台素来勇烈,足可当此任。就请兄引领本部人马先取汜水关。我等即领大军随后便到。”
孙坚领命而去,携麾下四将黄盖、程普、韩当、祖茂引令本部人马奔汜水关杀来。
汜水关守关将士,差快马流星火速前往洛阳丞相府告急。
董卓自专大权之后,每日饮宴、甚少关心国事。他以为手握重兵,早定献帝,便万事大吉。哪里想到曹操离开京师,竟然掀起了如此大的风浪。
李儒接得告急文书,径直入府,前来禀于董卓。
董卓大惊,急忙召聚众谋臣、武将商议退敌之策。
闻听战报,那温侯吕布挺身而出,上前请战:“父亲莫要担忧。区区关外诸侯,观其势众,不过一帮草芥而已;吾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级,悬于都门,以儆效尤。”此番言语充满霸气,可见吕奉先此人目空一切、狂妄之极。
董卓大喜,哈哈大笑:“哈哈!吾有奉先,高枕无忧矣!区区关外诸侯何足挂齿!”话音未落,吕布身后一人出列,高声喊道:“杀鸡焉用牛刀?不劳温侯亲往。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此人言语亦是猖狂,难道诸侯之中就无人可触其芒乎?
众人放眼观看,但见其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乃是关西人也,姓华,名雄,字威志。董卓闻言大喜:“好S封威志为骁骑校尉。李肃、胡珍、赵岑为副将,马步兵五万,星夜赶往汜水关退敌。”
华雄领命,与李肃、胡珍、赵岑三人下去,点齐马步军五万,连夜赶往汜水关迎敌。
话说众诸侯中有济北相鲍信,原本是西园后军校尉,因见董卓入城之后骄横跋扈、欺压百官,曾动员袁绍举西园禁军以图董卓。那时袁绍顾虑颇多没有同意,他便率其后军部曲尽投济北国而去。
在西园之中,他与袁绍、曹操皆为同僚,相互之间甚是通好。故此番出征,袁绍对他倒也照顾。只是,鲍信此人向来急功好利,回到营中左思右想,觉得此番孙坚为先锋定然会夺取头功,便找来其弟鲍忠商议。
“二弟,这孙文台手中一把古锭刀,骁勇善战,堪称英雄也。其麾下又有黄盖、程普、韩当、祖茂四人,亦都是勇猛之将。若其感到汜水关前领了头功,我等此番岂不白来?”鲍信面露忧色的说道。
“哥哥因此烦恼,倒也不必。我已派人打探,从此有一条小路直通汜水关前。”鲍忠见兄长为难,急忙说道,“不如,哥哥拨给我马步军三千,从小路赶到他的前面,把汜水关拿下来,不就给哥哥抢下此功?”
鲍信抬头看了看鲍忠,点点头,说道:“也罢!我等麾下不无猛将可用,二弟此番出征务必小心。”
鲍忠应了一声,便走出营帐,点起三千马步军,径直沿着小路,来到汜水关下搦战。
华雄刚刚来到汜水关上,接过守关将领的将印绥,还没有在关中军营内喝上一口茶,就听到有守关的军卒前来禀报:“报将军,关下有敌搦战!”
华雄闻听大怒,喝问道:“来者何人?某刚到此,便有人前来送功不成?”
“那人自称鲍忠,乃是济北相鲍信之弟也!”
“区区无名之辈,来人备马抬刀。某这便取尔性命。”华雄说罢,放下印绥,拿过大刀,翻身上马,点起五百精骑,从关内杀将出来。
列开阵势,华雄拍马来到两军阵前,大刀一指鲍忠,喝道:“兀那逆臣,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尔等不说勤政爱民,保一方安乐;倒兴不义之兵,妄动干戈,行不臣之事9不快快过来受死。”
鲍忠见来人,身高九尺有余、虎体狼腰、豹头猿臂、貌似凶狠、声若洪钟,顿时气势下降万分,心生怯意。心中暗暗叫苦:哥哥呀!此番兄弟可碰到了煞星了。
然而,见华雄仅仅带了几百名骑兵,他心中到还有了些底气,把手中大刀一指,喝道:“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行不臣之事。我等乃是替天行道,匡扶汉室,而举义兵。贼子休要多言,看刀。”言罢,一挥大刀,带着麾下兵将,掩杀过去。
华雄把大刀一举,身后五百骑兵立刻摆好冲锋阵势。只见华雄大刀向下一指,五百骑兵顿时发起冲锋。
华雄更是身先士卒,冲锋指令下达之后,便拍马而出,朝着鲍忠斩杀过去。
鲍忠挥刀相迎,二人站在一起。
华雄力大刀沉,交手不过十数合,便逼得鲍忠刀法大乱,败落下风。鲍忠见自己真的不是人家的对手,更是喊来几名副将相击。
哪知华雄身边骑兵竟然前来相迎。鲍忠心下甚急,急待脱身,却被华雄赶上手起刀落,斩首于马下。鲍忠一亡,其麾下将校,死伤惨重,更有甚多被华雄生擒。
华雄取了鲍忠首级,遣人送往相府,向董卓报捷。首开得胜,董卓大喜,加封华雄为都督。
有道是:
天堂有路尔不走,地狱无门自来投。
本欲争功身遭死,反为敌人平添功。
第150章 孙文台折翼汜水关,天降神兵临汜水
第150章孙文台折翼汜水关,天降神兵临汜水
再说长沙太守孙坚孙文台,引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四将来到汜水关前。
但见孙文台身披烂银铠甲,头裹赤缨,手中一柄古锭宝刀,坐下花鬃马,背后一件大红披风,迎风噼啪乱摆,那真是威风凛凛,气势熊熊!身后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四人,前文书已经提到过,都是上将之选。那程普字德谋,乃右北平土垠人士,手使一柄铁脊蛇矛;黄盖字公覆,乃是零陵人士,善使一对铁鞭;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手中一柄大刀,舞动开来,寻常人等皆靠近不得;祖茂字*,乃是吴郡富春人士,使双刀,武力稍逊。五人身后一万五千名士兵,刀盾兵、长枪兵、持戈兵、弓箭兵,分列站立,整齐有序。
他打马出阵,把古锭刀在马上一横,遥指关上,高声喝道:“助恶匹夫,何不开关早降?”
华雄轻取鲍忠,占得首功,早已引得其麾下副将眼红。闻听有人又来讨关,胡珍上前请战:“都督,某将愿往斩之!”
华雄首肯,遂带着李肃、赵岑二人来关上压阵。那胡珍自引五千军卒出关迎战。
孙坚见敌出关,问道:“哪位与我谋此头功?”
程普见那胡珍一脸猥琐,却趾高气扬,心中不忿,言道:“主公,某来取他性命!”言罢,打马出阵,用铁脊蛇矛点指胡珍:“兀那贼子,汝助纣为虐,可知罪否?”
“叛逆之臣,焉敢言天使之罪?”胡珍反口骂道,“汝等不尊天子,兀自引兵入京,莫非叛逆?今我胡珍前来为天子平叛汝等!”言毕,胡珍举刀砍向程普。
“无赖小儿,气煞我也q我程普定当取尔首级。”见胡珍刀来,程普挺长矛招架。
二马错蹬,二人相交一合,拨转马头,又战在一起。
数个回合交锋,胡珍是越战越惊,心中大骇。那程普不但力大矛沉,更是把一条长矛舞得风雨不透。胡珍逐渐显露败相,手中长刀渐无章法。
程普早已察觉胡珍之势,手中长矛加快进攻,“啪啪啪”连刺数矛,打乱了胡珍的防守,一矛直刺,“嘭”的一声正中胡珍咽喉。那胡珍“哎呀”一身,摔落马下,气绝身亡。
孙坚见程普首功大捷,一挥古锭刀,一万余兵马直接掩杀过去。胡珍所部四下奔逃,那些官兵都恨自己爹娘少生了几条腿,恨不得马上脱离战场,然而孙文台手下骑兵千余,如瘟神一般掩杀过来,砍杀胡珍部下无数。
追杀至关前,关隘之上,华雄见追兵赶至射程之内,下令放箭,顿时箭矢如雨下一般,掩面扑向孙坚前军。孙坚见状,急令收兵,遂引兵回到梁东屯住,又使人携胡珍首级向袁绍处报捷,就于袁术处催办粮草。
单说袁术亦是一个野性博大之人,闻听孙坚占得首功,心中不快。又见其遣人前来催粮,心中郁闷,他在营内暴跳如雷:“孙文台一介莽夫,如今却占得首功,我乃盟主之弟,却偏偏止获此粮官一职!”他哪里明白袁绍的心思,那是怕他上阵白白丢了性命!
其谋士荀或进言道:“孙坚乃是江东猛虎;若是打破了洛阳,斩杀了董卓,恐怕是除狼而又生虎也q不与其粮,彼军必败也!”
袁术闻言,听之,坚不发粮。
孙坚军中所带粮草本就不多,哪里能够支撑几天。这几天来,那华雄拒不出战,双方相持不下。
一日,华雄正在关内和李肃等人商议退兵之策,忽然一名细作自打外面跑了进来,禀报道:“禀报都督,那联军之中掌管粮草的袁术拖延军粮不发,害得孙坚营中缺粮,其军中士卒多有逃走,已然生乱。”
“真是天赐良机也O当我等立功。”李肃闻言,立刻向华雄出谋:“今夜我引一军从小路下关,袭击孙坚寨后,都督统军击其前寨,定可擒拿孙文台,大破其军。”
华雄从其言传令三军提早下锅做饭,做好准备。
入夜之后,华雄与李肃各领军马趁着漆黑夜色悄然开关出城。
赶至孙坚大寨之时已是半夜,华雄下令点齐火把,击鼓前进,以传信号给李肃。
闻听鼓声大噪,孙坚急忙穿戴衣衫、披挂铠甲,出得营帐,上马提刀,欲以出营查看。正在路上,与华雄相遇。两马相交,二人斗不过数合,后寨李肃引军杀来,还顺带沿途放起火来。孙坚部下士卒顿时大乱,四下逃窜。
麾下诸将各自混战,只有祖茂跟定孙坚,护卫突围,落荒而走。
华雄哪里肯放,心中暗道:孙文台,都说你勇猛无敌,今天不也只有落荒而逃。不过,哪有那么容易逃脱。老子不把你拿下,誓不为人!
他是发了狠的追,孙坚和祖茂亦是玩儿命的逃!
孙坚见华雄穷追不舍,自打背后取下弓箭,回身连射两箭,皆被华雄躲过。又发第三箭,但听“咔吧”一声,画鹊弓折成了两段。原来孙文台性急,用力过猛,拽折了画鹊弓,无奈只好甩出画鹊弓击打华雄,趁此机会拍马狂奔。
忽然,祖茂喘着气说道:“主公头上赤缨射目,故贼人盯住赤缨一路追来。不若主公脱缨与我戴之,以引开追兵。”孙坚此时也没有了平时的英雄之气,完全一副落魄之样。闻听祖茂之言,他急忙解下头上赤缨,递给了祖茂。
祖茂带上赤缨,便弃了孙坚,别路奔去。华雄所部军士只是认准了那头上带赤缨者,紧紧追赶祖茂而去。是故,孙坚从小路得脱。
但说祖茂被华雄追逐甚急,眼看追兵将至,便将赤缨接下,悬挂于那落魄人家尚未烧尽的庭柱之上,然后引马没于树林之中躲藏。
华雄引军赶至,遥望月色之下一顶赤缨徒然自立,以为孙坚自知难逃在此等战,便使兵士四下围定。军士以孙坚威猛,皆不敢近前。华雄怕其拼死一战,亦不敢上前,令麾下士兵以箭射之,方知是计,遂向前取了赤缨。
忽然,那祖茂自打林中策马杀出,挥舞双刀径泉雄;华雄大怒,拨马与之交战。战至数合,华雄一声大喝,吓得祖茂心中一颤破绽大出,一刀将祖茂砍于马下。华雄与李肃引兵杀将到天明,方引兵上关。
程普、黄盖、韩当全部寻找到孙坚,又收拾四散的兵马屯兵于。孙坚见折了祖茂,心中甚是伤感,遂星夜遣人报知袁绍。
袁绍见报,大惊:“不想孙文台拜于华雄之手*雄华威志果然勇猛!”急忙令人请众诸侯来商议。
不多时众人皆到,袁绍请众入列,说道:“前日里鲍将军之弟鲍忠不遵调遣,擅自进兵,遭杀身丧命之难,亦折损了不少军士;今番孙文台又败于华威志之手。我军锐气受挫,诸位有何谋略乎?”众诸侯此时各想心事,皆不言语。
忽然外面跑进探马来报:“禀报盟主和诸位大人,华雄亲引千骑铁骑下关而来,用长杆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
袁绍闻言,大怒:“真是其人太甚!哪位将官出战,为本盟主谋此人?”
袁术身后走转出来一名蝎,乃是袁术手下骁将俞涉。向着袁绍一施礼:“蝎愿往。”袁绍大喜,便令俞涉出马。他知道自己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