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铁血军阀-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部加起来,我们需要免费提供五十多天粮食。按照一人一天半斤粮食,五十天就是二十五斤粮食。二百多万人正好五十多万担!“

    ”副司令,你把司令部剩下的粮食全部送到营口,以一个人二十五斤粮食的标准,每个县分五万担粮食。县再继续往下分,每个镇分五千担。镇再分到村里,每个错分五百担。错再分到每个人手里,不管男女老弱,每人二十五斤粮食!”

    粮食一次性发放到移民手里,由移民自己运输。至于沿途吃饭,也是移民自己解决。我记得之前有过交代,让我岳父的设备长多生产一些铁锅出来。不出意外,一二十万应该已经有了。这些铁锅全部由政府买下来,有偿发给移民,保证每家每户一口铁锅。等明年秋收以后,让移民用粮食来偿还!“

    ”这样一开,移民的吃饭问题也就解决了!“

    “等到了目的地,再给他们二十天时间建房子,到时候住得问题就解决了。”

    “而有了吃住,两百多万移民就可以安定下来,用自己双手从我们手里换粮食!”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三章 分粮

    被元到两百多万移民中间当镇长得,都是辽中十几个县城当了好多年副镇长得人才,管理经验很丰富。

    所以,这些人到任就配合早就任命的县长吧两百多万移民全部分开。以两万移民一个镇为到位,分区距离在营口周边等待迁移。

    镇分完后,很多因为伤残而退下来的辽东军底层军官跟着就来了。

    按照辽东军安置辽东军伤残军官规定,他们在接下来三个月时间就是和村的临时村长,通过镇里和县里的双重考核后,他们就会成为真正的村长。

    在村长和守备团一个排的协助下,一天不到,一个镇两万移民就被分成十个两千人的村子。

    其中一些速度快的村长,已经拖着自己受伤的胳膊活着腿,开始在自己村子召护村队。“

    “当家的,刚才村长让人传话下来,从全村招一百个护村队员,一共一个月时间,一天一斤粮食,只要在迁移路上听村长命令,维持全村次序就行。你看我们老大能不能过去,一天一斤粮食,熬成粥足够我们全家吃上一天,而且还是以前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大米粥。”

    “我也听说了,去护村队,每天还管三顿饭,全部是白花花的大米饭,就凭这伙食都应该让老大过去试一试!”一脸沧桑的中年人带着满脸期待说道。

    近二十岁的小伙子,正是村长想要的。而且他还有好几个兄弟,就是送到辽东军当兵也没有问题。

    所以,军队出身的村长一得知他的情况就毫不犹豫收下他,并且把他当成护村队的重点来培养。等以后辽东军来村里招兵,直接推举他去当兵。

    在白花花大米饭和一天一斤粮食报仇的诱惑下。半天不到,护村队就组建了,而且都是一水的青壮,各个都让村长很满意。

    讲了讲护村队的规矩后,村长就留下三十个青壮维持次序,带着剩下青壮前往镇长分粮的地方,准备把全村五百担粮食运回来。

    很快二十多辆装满粮食的大车就出现在移民面前。

    看着大车上堆得老高的粮食袋子,近两千移民就好像商量好了的一样,同时围了过来,后两眼放光的盯着大车上的粮食。

    如果不是刚组建的护村队站在粮车周围堵成一道人墙,村长肯定,从未见到过这么多粮食的移民一定会扑向这些粮食,把他们全部分光。

    这时,因为一条胳膊报废不得不退出部队的村长,尽管只剩下一只手,仍非常矫健的跳上粮车。

    等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到村长身上后,村长扯着嗓子吼道:“大家都听好了,既你们当初选择移民辽东,那你们从踏入辽东开始,就是辽东人,是我辽东军治下的百姓,也要守我辽东军的规矩。别的我不敢保证,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告诉你们,你们来辽东绝对是你们一辈子最正确的选择,用不了多久你们就会发现这里和关内的不同。最多一年时间,你们就能在这里过上关内小地主一样的生活!”

    对于眼前麻木的百姓而言,村长说再多都不会让他们心动。

    所以,简单几句话后村长就指着周围的粮食说道:“看到我旁边的粮食了吧。告诉你们,这些粮袋里面装的全部都是白花花的大米。我肯定,你们在关内,就算碰到一个丰收年景也很难吃到大米吧!现在,我可以肯定告诉你们,到了辽东,成了我辽东军治下的百姓,你们就可以天天吃到大米,只要你们肯做事!“

    ”根据司令命令,我们村会被迁移到凤城境内的一个村子,开垦荒地,在那里定居。整个迁移过程大概要二十天,到了目的地后,我会再给大家二十天时间你们互相帮助,用原木和泥巴建房子过冬!有了房子,你们就可以给辽东军做事换粮食,养活自己家人,一直到明年秋收!”

    “当,在你们自己还不能养活自己之前,辽东军会无条件给你们提供粮食。全村不分老幼,一人二十五斤粮食。省着点吃的话,这些粮食应该够你们吃上五十天,足够坚持到你们有能力自己养活自己!“

    ”现在我命令,开始分粮食。一家一口大铁锅,按人口数量来领粮食!”

    这时候,移民麻木而又迷茫的脸上终于有了动静。

    听了村长介绍,很多人麻木的脸上都开始流露出一丝对未来的期待。

    特别是听到村长最后分粮的命令后,盯着粮食的一双双眼睛纷纷变得炙热起来。

    把大儿子送到护村队的张铁,加上大儿子一起,全家一共有六口人。

    当他带着老二把铁锅和两袋一百五十斤粮食背回来后,除老大外全家五口人全部围在两袋大米周围,那个心情别提有多高兴了。

    “大当家的,这些大米真是辽东军分给我们的。我活了几十年,第一次看到家里有这么多大米!”因为常年操劳和营养不良,头上已经能看到一丝丝白头发的张铁老婆,抓起一把白花花的大米,一脸不相信反问道。

    “包括这口可以卖到五分银子的大铁锅,全部都是我们的,不过,这可是全家差不多五十天的口粮,吃的时候还是要省上一些!”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的张铁非常满意说道。

    直到这个时候,看到辽东军无条件分下来的铁锅和粮食,张铁才相信村长所说。从进入辽东开始就提起来的担忧,这时候也彻底放了下来,而且还对未来充满了期望。

    “够吃,这些粮食肯定够吃。老大不在家吃到,老三和老四还小,一顿吃不了多少,一天两斤粮食就够了!”张铁老婆一脸肯定说道。

    张铁则摇头回答:“你也不要太节省了,老三和老四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别饿着了!不要忘了,老大在护村队,每天还有一斤大米的报酬!”

    “我听村长说了,为了早点到辽东,我们每天要赶至少四个时辰的路,中午只休息半个时辰,根本没时间去做饭。所以,早晚必须要吃饱,特别是早晨……”

    “我是这样想的,晚上不赶路,用半斤米给大家熬粥。早上用两斤米给大做干的,早晨吃一半,在留下一半做成饭团,赶路中饿了吃!”

 第五百六十四章 迫击炮

    村长的空口白话大家不相信但大家分到手里的粮食却是真真切切的。

    拿到粮食后,超过八成的移民同张铁一样,相信了村长对他们许诺的各种承诺,并且对自己在辽东的未来,开始变得期待起来。

    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越早赶到迁移目的地,大家就能越早吧房子修好,后就可以开始做事换粮食。

    再加上他们在路上少用一天时间,就可以节省出一天的粮食存起来。

    整个村子开始迁移后,本来每天只需要走四个时辰。但在移民的强烈要求下,四个时辰硬是变成五个半时辰。

    如此一来,二十天才能走完的路程它们只用了十五天就走完了。

    至于建房子,因为有粮食可以吃饱肚子不管老人还是小孩,全部加入进来,不分白天黑夜得做,竟也只用了十五天时间就把全村超过八成的房子全部建好。

    把大家的努力看在眼里后,村长知道,现在到了给村民兑现第一个承诺的时候。

    第二天一早,全村两千人就被村口集中在村口,把怎么从辽东军手里挣银子的办法说了出来。

    给辽东军修路,辽东军管饭得同时,一天一斤粮食的报仇。但辽东军也有要求,只要有力气的青壮!

    第二个换粮食的途径就是垦荒,辽东军不管饭,开垦出一亩良田,可以从辽东军手里换到十斤粮食!

    村长的话一出口,两千移民就开始议论起来,聚集在一起的张铁一家也没有例外。

    看到丈夫张铁皱着眉头,妻子马上提议道:“当家的,要不我们全家都去垦荒!我们五个人,老爷子跟老三留在家里看家,我们三个人两天开垦一亩地应该没有问题!”

    张铁眉头一皱,摇头反对道:“不行,干体力活可不比干别的事,我们五个人一天至少要吃掉四斤粮食,要不根本没有体力做事。”

    “这样算下来,两天我们就要吃掉四斤粮食。而两天垦荒一亩地我们才能换回来十斤粮食,吃掉八斤后才余下两斤。相当于刨去自己吃的,我们五个人一天才能挣回来一斤粮食等以后大雪封山,剩下这点粮食根本不够我们过冬。”

    “我跟村长出去修路,一天可以省下一斤的口粮,还能换回来一斤粮食。你们留在家里垦荒,胖老爷子和老三也帮忙,晚上我回来再忙一个时辰,我们两天仍能垦荒一亩地,换回来十斤粮食。刨去吃掉得我们全家一天就能挣到三斤粮食。”

    “还有老大在护村队一天有一斤粮食的报酬三个月后大雪风扇得时候我们就能存下来差不多四百斤粮食,省一点吃,坚持半年一点问题也没有!”

    很快,两千移民就做出选择。

    五百多青壮,几乎全部跟着村长去修路。剩下的女人和老人小孩,则留在家里垦荒。

    辽东军司令部,周中举一脸激动冲进来报告道:“司令,你说得那些办法还真灵了,移民的积极性高了好多,迁移速度至少快了两成。“

    ”根据各县送来的最新报告显示,现在已经有八成的移民开始修路垦荒,从我们手里换粮食吃饭了。按照这个速度,最多五个月,整个辽东的官道都会焕一新。到时候,重炮师的钟师长肯定不会再跟我抱怨辽东的官道走不了他的大炮。”

    杨兴国并没有跟着周中举一起高兴,而是皱着眉头回答:“这的确是个好消息,但也意味着接下来几个月,我们要准备大量粮食分给那些移民!”

    “仅凭凤城那二十万担粮食,顶天能坚持十天半个月!”

    周中举赶紧回答:“半个月前我就让颜冰带着一百万两白银走水路去武汉买粮食,顺便还带了两千条步枪给新上任的两湖总督作为礼物!”

    “从时间上来看,就这几天时间,颜冰就能从两湖带回来至少五十万担粮食!”

    “这远远不够!”杨兴国摇头回答。

    ”除了两湖,我们还要同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四川总督进行交易。这几个总督都是产粮打省,而且在京城我都跟他们打过招呼,一个总督府送了差不多二十挺重机枪!“

    ”不过,这几个地方颜冰就不要去了,让颜冰派人过去,每个总督府买五十万担粮食回来,顺便带上两千条兵工厂修复翻新的步枪过去作为礼物!”

    能用二两银子的价格一次性买到两百万担粮食,对于辽东军而言,绝对是非常划算的。

    但二百万担粮食对于周中举来说就是四百万两白银的支出。

    前段时间司令通过各种手段,好不容易筹集到的四五百万两白银,一下子就去掉一个大头。这样的结果,是个人就会心痛,周中举也不例外。

    把周中举脸上的变化看在眼里后,杨兴国一脸若有所思回答:“二叔,现在投入是大了点,但以后的收获也会大。两百多万移民,搞好了,今后每天都会有两百多万担粮食的税收,而第一年的税收更多,超过四百万担粮食,只需要一年时间,我们就能把所有投入全部收回来!”

    “至于银子,先用着。如果用完了,我再想其他办法解决!”

    周中举带着命令刚离开不久一个杨兴国好几个月都没有看到的人出现了。

    兵工厂厂长萧文昌,就好像中了什么大奖一样,一脸激动充进自己办公室。

    一进来就激动交道:“司令,成了!你说得迫击炮成了!”

    杨兴国先是一楞,后也变得激动起来。一双眼睛紧紧盯着萧文昌追问道:“你确定是我让你们研究的迫击炮!”

    “是的!”萧文昌一脸严肃肯定道。

    “我们还进行了试射,射程三百米到一千五百米之间,威力不小,特别是对暴露得步兵,有着致命杀伤。还有,因为迫击炮是曲射炮,硫酸敌人躲到战壕,炮弹也可以跟着砸进战壕!”

    “现在兵工厂已经造出了三门和三十枚炮弹,司令随时可以去实验!”

    越听越满意的杨兴国继续追问道:“迫击炮重不重,一个人能不能扛着走!”

    萧文昌赶紧回答:”我们造出来的是六十毫米口径迫击炮,因为我们没有生产无缝钢管的设备,炮管只能通过铸造和打磨成型,还是很笨重的,光炮管就有一百二十多斤。“

    ”不过,我们用从德国购买的钢管也做了一门,炮管重量只有不到四十斤,完全可以一个人扛着炮。再加上支架需要一个人,底座需要一个人,一个人可以携带八到十枚炮弹,一个炮兵班可以装备一门炮,带上五十发炮弹。”

    听到这里,杨兴国也心动了,想没想就命令道:“走,现在就去兵工厂!”

 第五百六十五章 技术就是钱

    快马加鞭赶到兵工厂武器实验场时,三门从外形上看几乎没有区别的迫击炮已经昂着炮口,排成一排架在地上。

    三门迫击炮旁边,各自蹲了两个炮手,旁边摆着一箱迫击炮炮弹。

    看到这里,杨兴国果断命令道:“三门迫击炮,最近射程和最远射程,各打三枚炮弹,马上开炮!”

    一分钟不到,迫击炮炮弹出膛的沉闷炮击声就传到杨兴国耳朵。

    一阵轻微的尖啸声传到杨兴国耳朵后,三枚炮弹仅仅在空中飞了不到三秒钟就砸在几百米外的地面发生爆炸。

    因为迫击炮不需要清膛,也不需要退掉炮弹壳。第一轮三枚炮弹刚落地发生爆炸,第二轮三枚炮弹已经带着沉闷的炮击声飞出炮膛。

    眨眼功夫,三轮九枚炮弹就先后落地爆炸。

    因为炮弹落地点太集中,尽管只有九枚炮弹,炮弹落地点仍腾起一大片的硝烟。

    对三百米目标射击完了后,迫击炮旁边的炮手马上开始调整炮管射角,瞄向三里外射击目标。而杨兴国等人也拿起望远镜,盯着射击目标,等待迫击炮开炮。

    很快,沉闷的炮击声就传到杨兴国耳朵。这一次,三枚炮弹整整飞了六七秒才砸在目标上发生爆炸。

    连续九枚炮弹先后落地爆炸后,目标阵地已经被炮弹爆炸腾起的浓烈硝烟给完全覆盖。

    一脸满意的杨兴国忍不住赞扬道:“不错,一共九枚炮弹有六枚命中目标,就算没有命中目标的,最大误差也不超过三十米。萧厂长,这一次你的兵工厂可是立了大功啊!”

    说完后,直接对萧文昌命令道:“走,现在就过去看看这三门迫击炮。”

    走进这三门迫击炮,杨兴国一下子就看出三门迫击炮的区别。

    其中两门迫击炮的炮管壁特别厚,尽管表面很光滑,杨兴国仍可以看到打磨过的痕迹。

    至于最后一门迫击炮,炮管壁则非常薄,一看就知道是用无缝钢管直接焊接而成的。

    作为一款近距离力支援炮,杨兴国肯定,炮管承受的压力并不是很大。只要钢管的质量足够好,完全能承受几十枚炮弹的连续炮击。

    再加上成品钢管焊接成的炮管轻便,一个人轻轻松松都可以背着走。用钢管焊接出来的迫击炮炮管,明显要比铸造打磨成的炮管要好,而且要好很多!”

    想到这些,杨兴国马上决定到:“我要这种用炮管焊接成的迫击炮!兵工厂全力加工的话,一天能生产多少门出来?”

    萧文昌想想后回答:“我们没有专门的炮厂,生产这三门迫击炮的人员都是从各厂抽调的。如果把相关的技术人员全部凑齐全力生产,一天能出来五门迫击炮!”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根本生产不了无缝钢管,没有设备也没有技术!如果生产迫击炮的无缝钢管全部通过购买获得,那成本太高了!”

    “炮弹呢,能不能生产!”杨兴国眉头一皱,跟着问道。

    这时,萧文昌终于给了杨兴国一个肯定回答:“炮弹没有问题,迫击炮炮弹比其他炮弹简单多了,手榴弹厂负责铸造炮弹弹壳,弹药厂负责装药。全力生产的话,一天一百枚炮弹一点问题也没有。”

    杨兴国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皱着眉头说道:“这样生产不行,兵工厂既没有炮厂,那就抽调人员组建炮厂,没有炮弹厂那就组建炮弹厂。萧厂长你要知道,我们的兵工厂以后除了要生产迫击炮和迫击炮炮弹,将来还要生产野炮,山炮,甚至是大口径重炮。作为厂长,你必须要考虑的长远一点。”

    “还有,这次我从京城带回来不少留学生,里面有不少学机械和化学出生的,还有人在欧美大型兵工厂实习过得。有时间你去找副司令,把他们都领回来,加入兵工厂!”

    萧文昌面色一喜,一脸激动回答:“谢司令,有这些人加入兵工厂,兵工厂的实力一定会变得更强!还有炮厂和炮弹厂,下去以后我就从各分厂抽调优秀技术人员把他们组建起来!”

    杨兴国点头肯定道:“这种事情肯定是越快越好!炮厂和炮弹厂组建后,除了生产迫击炮和迫击炮炮弹,平时还有抽调精干技术员多研究一下山野炮和炮弹,争取把他们也搞出来,最起码也要能维修战场被摧毁的炮!”

    说到这里,杨兴国眉头再一次皱了起来,对着萧文昌问道:“你现在用的无缝钢管是从德国购买的!”

    “我是通过威廉直接从德国订购的,德国那边没有这种口径的钢管!”萧文昌回答。

    听到这里,杨兴国皱着的眉头竟舒展开来,长松一口气后说道:“有办法了!我真够笨的,有迫击炮这个技术在手,竟还在担心没有钢管和银子!”

    一天后,德国驻辽东军的军事代表团上校团长就被杨兴国带到试验场。

    因为迫击炮是一款非常简单的炮,很多人一看就会知道原理。所以,杨兴国并没有把迫击炮直接展示在德军上校团长面前,而是在距离一百多米远的位置,给德军上校表演了一场近程,中程,远程的力急袭。

    看到炮在短短十秒钟就打出三枚炮弹,德军上校脸上的震惊已经没办法用词语来形容。

    这时,杨兴国非常适时的开口道:“吉姆上校,这款新型炮不仅射速是其他炮的三倍,更重要的是它的打击目标。”

    “我们都知道,山野炮的威力很大,但只能对地面目标造成杀伤。而你刚刚看到的这种新型炮恰恰相反,它对躲在战壕里的目标有着致命打击!只要拥有这种新型炮,战场上,就算敌人全部躲在战壕也会被对手消灭。”

    “还有,这种炮的射程尽管不是很远,但它的射击精度非常高,有效射程内,误差不超过三十米,绝对是一款非常优秀的补兵支援炮。”

    “还有一条,也是最重要一条,这种炮非常轻,全部加起来只有不到八十公斤,可以在十秒内拆解成两个部分由两个炮兵背着走,后再用十秒把它组建起来。炮这么轻,人扛着就能走,而且只需要短短十秒就能拆解和组装,吉姆上校是个军人,应该很清楚就能想到这款新型炮在战场上的价值和威力!”

 第五百六十六章 撤府设市

    “杨司令,你确定你刚才说得都是真的,没有任何夸大!”吉姆上校震惊之余,对着杨兴国一脸怀疑问道。

    “我确定!”杨兴国想没想就肯定道。

    能被派到辽东军单人代表团团长,吉姆除了拥有很高的战术素养,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外。吉姆上校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政治家,拥有非常敏锐的嗅觉。

    从杨兴国邀请他来观看这种新式武器开始,吉姆上校就已经意识到,辽东军一定是打算用这种所谓的新式武器从帝国换区什么东西。

    刚开始,他对杨兴国口里的新式武器并不重视,甚至可以说是不在乎。

    如果不是杨兴国的身份摆在那里,吉姆上校也许来都不会来。

    因为,大清国的落后从他进入辽东以后就深有体会?在他看来:科技先进的德国都没有研制出什么新型炮,更何况落后的大清国。

    但是,随着他看完炮击过程,并且听了杨兴国对这种炮的简单介绍。吉姆上校马上意识到这种炮在战场上的巨大作用。

    既炮的作用这么大,一个优秀的军官当明白这种炮装备部队后,可能给整个部队战斗力带来的巨大提升。

    所以,吉姆上校一得到杨兴国肯定就直言了当追问道:“既如此,我想要知道,杨司令需要什么报酬才能把这种从未见过的炮技术交给我们德国!”

    “我相信,从杨司令决定把我叫过来开始,杨司令就已经做好了把新型炮技术卖给我们德国的打算!”

    杨兴国先是一愣,没有想到旁边的吉姆上校竟如此直言了当。

    不过,作为主人,杨兴国还是很快反应过来:“我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你们给我一百万两白银,一座小型无缝钢管生产厂的所有设备!”

    尽管吉姆上校没有近距离看到这门迫击炮,军人的敏锐嗅觉还是让他肯定这款炮在战场上的巨大作用和价值。

    所以,吉姆上校仅仅用了几分钟时间同杨兴国讨价管理。最后,以八十万两白银和一个无缝钢管厂所有设备买下杨兴国手里的迫击炮技术。

    兵工厂给自己带来的意外惊喜,不仅给自己解决了八十万两白银的资金问题,还给自己带来了辽东军急需装备的近距离支援炮。

    心情大好的杨兴国,离开兵工厂时直接对萧文昌做出承诺:德国人的银子一到,直接拿出五万两白银作为奖励给兵工厂发奖金。

    杨兴国刚一回到司令部,一封来自奉天的公文就被送到杨兴国手里。

    因为杨兴国被朝廷加封辽东巡抚,而且有权利任免辽东正五品以下文武官员。作为辽东巡抚的直接上司盛京将军府,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应该搞清楚辽东正七品以上文武官员的情况,要不就是盛京将军府失职。

    于是,盛京将军府直接一道公文下来,要求杨兴国上报辽东军占领所有县城正七品以上文武官员名册,让盛京将军府好上报朝廷备案!

    把公文顺手丢到一边后,杨兴国对着周中举问道:“按照盛京将军府的意思,我们一共要上报多少人上去!”

    周中举马上拿出一份早就准备好的行政区域地图说道:“司令,我们往辽东移民之前,辽东里面有不少县城,但却是地广人稀,每个县能有五万人已经是顶天了。所以,朝廷尽管在我们控制区域设置了整整三十个县城,但却只有三个府。”

    杨兴国马上回答:“也就是说,我们一共要报33个人上去!”

    “不止,按照朝廷对县府的文武官员配置,我们一共要上报四十多人。除此以外,朝廷在辽东还有好几个砸门,全部加起来整整有六十多人!”周中举摇头回答。

    “什么乱七八糟的,就三十个县城怎么会有这么多机构!”杨兴国眉头一皱,非常不满说道。

    周中举也是一副深以为的表情回答:“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和下面好几个县长都讨论过,按照朝廷的行政区域划分,对我们现在管理非常不利。别的不说,光每个县的人口比原来都多了好几倍。我们的意思是,把朝廷以前的行政划分和各个衙门全部丢掉不管,我们自己重新对各县进行一个行政划分!”

    以前自己只控制几个县城的时候,杨兴国根本不需要考虑那么多。

    但现在不一样了,几十个县城,半个省的地盘,如果不把行政区域划分好,刚开始也许没什么。等时间长了,政府要管理的事情多了,整个辽东的管理一定会因为混乱的行政区域划分而变得混乱起来。

    当,现在调整行政区域,如果被有心人拿到朝廷上,一定会因此而引起不小的风波,甚至于再给自己扣上一顶谋逆的帽子。

    但想到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后,政令通畅所带来的各种好处,杨兴国马上就把那些可能出现的风波抛之脑后。

    当,杨兴国再怎么傻也不会去主动挑衅朝廷。

    一番犹豫后,杨兴国严肃的脸上迅速闪过一丝非常狡猾的笑容。

    眼睛一亮,对着周中举肯定道:“只要是对我们有好处的,该变就变。至于朝廷那边,能隐瞒多长时间就隐瞒多长时间,实在是隐瞒不了再说!”

    “盛京将军府送过来的公文,你就按照公文要求弄一份名单出来报上去,至于我们自己,该怎么做还怎么做,朝廷那边又我来顶着!”

    周中举一脸高兴说道:“下去以后我马上把名单弄出来!”

    话刚说完,周中举又拿出一份地图出来,指着地图说道:“司令,这是我和下面县长根据地理位置讨论出来的最新行政区域划分。因为现在辽东几十个县城,人口少的都有十五万,多的有二十来万,讨论以后发现,一个府管五个县城,百万左右的人口最合适了,后就把三十个县城分成六个府。”

    “到时候我们只要从三十个县长中提拔六个人当知府,我们司令部就只需要管好这六个人就行了!”

    杨兴国摇头否决道:“既要改那就改一个彻底。县令我们已经学习欧美改成县长,那知府也要改,就改成市长,撤府设市!”

 第五百六十七章 失败的政治部

    几个小时的讨论后,撤府设市的方案全部成型。

    当,这么大的事情,也不是杨兴国想做马上就能做成的。

    组建市政府,任命市长,副市长……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

    面对杨兴国提出来的一个又一个问题,还没开始就已经头大的周中举忍不住抱怨道:“司令,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