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建隋大业(涛涛)-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参见大人!”

高兴才一进营门,营中便传出震天的呼声。

“免礼,大家辛苦了!”高兴脸上笑容一敛,朗声说道。

在高兴面前是一个齐整的小方队,共计一百零八人。这一百人虽然都穿着普通的短装,普通百姓的装扮,但一个个腰杆挺立如松,脸色肃然,眼神凌厉,气势剽悍沉凝,身上更是若有若无有一股血腥味显示着他们的不凡。

在队列的最前方站着一人,浑身黑衣,面容冷峻,眼神死寂冷漠,不是萧凌又有谁来?

“弟兄们,你们身上的伤都好了吗?”高兴以立正姿势面对方阵大声问道。

“好了!”众人齐声大呼,虽然只有百人,但那呼声却如山呼海啸般惊人。

“弟兄们,你们是青州城当之无愧的勇士,更是守护青州城的英雄!从今日起,你们将有一个全新的番号——影刺。你们将是我手中无往不利的宝剑,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待声浪平息,高鑫这才诚恳地看着一百零八人,沉声说道。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

众人愣了愣,这才反应过来,顿时惊喜地仰天大吼起来,声音一次大过一声,气势更是愈发雄浑,身上猛然散发出强盛的煞气,如同一只露出獠牙利爪的猛兽之王。

这一百零八人,除去萧凌,都是那日跟随高兴在东城们征战而幸存的勇士。比起其他的青州军,他们胆色更壮。尤其是经历过那一场战争后,他们更是脱胎换骨,虽然军事技能还有所欠缺,但假以时日,没一个都能成为以一当百的精锐。高兴打造精锐部队“影刺”,以这些人为基础,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接下来,高兴任命萧凌为影刺部队最高军官。因为见识过萧凌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其他人对此自然没有意见。之后,高兴则开始讲述一些影刺部队的职责,简单地说了些曾今执行任务的趣事,让许多刚从农民蜕变成军人的人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置信。

影刺部队这些人与高兴同生共死,心中自然也对高兴十分亲切,敬多畏少,而且高兴身上没有虚架子,态度温和,只是大半天功夫,众人便与他混得甚是熟稔。

黄昏时,高兴在营中与士卒们吃过饭后便打道回府。刚进刺史府,高兴屁股还未在椅子上坐热,便见张顺之匆匆而来,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什么事,顺之?”高兴没让张顺之见礼,直截了当地问道。

“大人,南方情况不妙,王琳将军怕是坚持不了多少时间了!”张顺之缓了口气,连忙回答。

第三卷大风起兮云飞扬第二百八十四章翻滚吧,江湖

“怎么回事?”高兴猛然坐直了身子,那双深邃的眸子中顿时射出两道湛然的精光,浑身上下更是释放出有如实质的杀气,瞬间便将屋内夏日的闷热驱散出去。

虽然高兴的气势张顺之不止一次体会过,但他的呼吸还是微微一滞,身子也轻轻晃了晃,比起高兴,他还是差得太远。好在高兴的气势来得快,去的也快,很快就恢复到那淡然的样子。只是张顺之却发现,高兴脸上的笑容淡了一些,眼神也愈发深邃而冷静。

“回大人,扬州刺史卢潜害怕陈将黄法氍围点打援,所以没有派兵援救王琳将军,合州距离淮州太远,又有吴明彻窥伺在侧,王爷也是鞭长莫及。黄法氍率军猛攻合州,合州城物资早已匮乏,最多半月,也许更短,合州城必破无疑!”张顺之调整了下心绪,然后迅速地说道。

“还没破就好!”高兴暗暗舒了口气。方才一听王琳时日无多,他还当是王琳受了伤,寿命将近。原来却是合州将破,高兴心神顿时放松下来。

合州城是深入当前陈国境内的一颗钉子,距离建康也不太远,对陈国威胁很大,陈顼和吴明彻自然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尤其是合州的统兵将领还是和他们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王琳。万一吴明彻率军北上,合州突然派兵断了后路,其结果陈顼绝不愿意接受。

只是王琳素来不受朝廷重视,高纬又不愿意让将领过多掌握兵权,所以合州并无多少兵马。就算王琳有自行招兵的权利,但小小的合州能有多少钱粮,又能有多少人呢?若非有高长恭的接济,极大的牵制着吴明彻,王琳根本守不住多长时间。

合州城的丢失,高兴并不太在意,他在意的是王琳的生死。当今的北齐,除了高长恭,王琳,独孤永业,傅伏等人,还真没有什么能够拿出来独挡一面的将帅之才。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尤其是高兴志在天下,王琳这种身经百战,经验丰厚的统帅更是他需要的。更不必说高兴与王衍投缘,于情于理也不愿看到王琳如历史上一样悲怆。

张顺之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垂手而立,等待着高兴的命令。

“顺之,我上次让你安排手下潜入陈国的事情如何了?”高兴沉吟半晌,然后抬头看着张顺之说道。

“人员已经就为,就等大人您的命令了!”张顺之点头回答。

“如此就好!吴明彻和陈顼太嚣张了,陈国也太平静了。齐国发生了叛乱,周国也不宁静,偏偏陈国一片祥和,这实在不是件和谐的事情。”高兴玩味地笑着,顿了顿,这才接着沉声说道:“通知下去,按计划行事!”

高兴的声音很冷,让张顺之这样见多识广的人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可想而知高兴心中的怒气与杀意。

“是,属下这就前去安排!”张顺之正准备告辞,高兴却抬手叫住了他,低声说道:“通知吴三桂,该往北动一动了,不能让高纬缓过气来。不过必须将损失降到最低,我不想听见有太多冤魂的呻吟!”

“是!”张顺之咬了咬牙,然后郑重地点了点头,心下却是一片感动。无论高兴面对敌人是是多了冷酷而无情,但对那些手无寸铁,生活凄苦的百姓,他从来都是宽厚仁和的。

看着张顺之离去的背影,高兴的脸上浮现出悲悯的笑容,眼神却冷如寒冰,望着窗外最后坠落的一缕夕阳,高兴低声说道:“翻滚吧,江湖!”

……

七月二十二日,邺城传来消息,济州刺史成了南阳王高绰,高长恭则被封为隋王,权利却是被大大削弱。

不过高兴却没有过多的担忧,以前,因为顾及着高长恭,高兴也不好太过张扬。毕竟高长恭负责平叛事宜,事情闹得太大,高长恭又没有功绩,朝廷不好交代。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道理高兴如何不懂,倘若高长恭在敌人攻上门来时突然揭竿而起,这对北齐来说绝对是落井下石,更是灭顶之灾。也许凭借高长恭的威望,有高兴相助,最终也可成事,但所要面临的困难无疑是极其巨大的。尤其是在文人骚客眼中,高长恭定然是十恶不赦的叛徒,口诛笔伐的对象,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不说,将来也定是根基不稳。

如今,高长恭只负责抗击陈*军,不管平叛事宜,顿时让高兴头上一道隐形的枷锁消去。高绰是个十足的草包,面对懦弱老实的平头百姓也许凶神恶煞,趾高气昂,但面对精兵悍将,明晃晃地屠刀,他也只会哭鼻子。

经历过十天前的一战,青州军的战斗力上升了一大截,尤其是高兴如今手上有钱有粮,士卒待遇也是水涨船高,不仅自己日子过的潇洒,家中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改善。在这些实打实的好处面前,青州军中那些十几,二十岁,正当年的热血小伙子还不使出浑身的精力训练,希冀能够建功立业,光耀门楣。

四州的富商见识了高兴的手段,自然不敢再阳奉阴违,答应了高兴捐献的物资只用了三天时间便积极缴纳上来,看着那堆积如山的钱粮,高兴兴奋的眼睛直冒精光。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兴纵是长袖善舞,智计百出,但也只有双拳两脚变不出敌不过千万大军。如今有了钱粮,高兴建设下辖地盘,打造精锐部队大的底气也足了不少。不过青州等四州只是小州,地盘够大,人却不多。没有农民种田,就算有钱,高兴也买不着粮食。

思来想去,高兴做了两个决定,其一,就是将济州两万余降军集中起来屯田,虽然高兴很想将这些人正规军收编,但青州军还未成长起来,困难甚大。万一这些降军反水,到时候高兴哭都来不及。

高兴将两万余降军同样按照青州军一般的编制,以团为单位在青州城四州垦荒屯田。上位者驭下,必然深谙赏罚分明之理,高兴自然晓得。

听话的,好好干活的,不仅吃饱穿暖,还可以得到零花钱,虽然很少,但苍蝇再小也是肉不是。至于那些磨洋工,偷奸耍滑的,没说的,与狗同食向来是高刺史最爱的整人手法。再加上高兴放出话来,凡是监督他人有功的统统有赏,虽然原来是战友,但在香喷喷的窝窝头面前,所有人都屈服了。

高兴采取的第二个方法就是招收流民,北齐别的不多,流民不说如过境蝗虫,但也如同过江之鲫一般。有粮有地,赋税徭役又轻,流民又怎会拒绝。高兴才托丐帮放出话去五天时间,青州城便多了近万流民。高兴来者不拒,登记造册,按人头分田,发放救济粮,忙得不亦乐乎。

至于青州军的训练问题,高兴则交付给鲁智深,姚忠等人手中。他们都是盱眙出来的精锐,虽然指挥军队作战经验还很是欠缺,但训练新丁这些基础的工作却是难不倒他们。

预感到高绰到达济州后很快又有战争来临,高兴再次征兵,无数年轻的小伙子欢呼雀跃,争先恐后。高兴却是再三强调精挑细选,最后四州之地总计扩张到了六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五万来人。五万人的队伍,每天消耗的钱粮就不是一个小数字,若不是高兴狠狠敲诈那些富商士绅一笔,还真没办法养活这些人。

这还是骑兵师没有配备战马的情况下,否则光是一个骑兵师,按照高兴的计划,每人两匹突厥战马,全套的马具,高桥马鞍,马镫,马掌,铠甲等物件齐备,还不知道要花费多少。

看着手上的钱粮如水般花下去,高兴也不禁有些心疼。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身为四州刺史,远比曾今在盱眙要操心的事情多了不知多少倍。尤其是手下除了一个崔季舒,打打杀杀倒是不少人,但却并没有多少擅长处理民生社稷的事情。好在崔季舒有好消息传来,他已经向如今赋闲在家,或者在朝中受到三贵打压,郁郁不得志的朋友写了信,相信对高兴有些帮助。

就在高兴大肆发展青州等地,高绰坐着华贵的马车慢悠悠驶出邺城,意气风发赶往济州赴任时,天下突然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长生诀》突然在建康城出现。

《长生诀》的神奇,神州大地早已传得沸沸扬扬,“长生不老”四个字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对山野村夫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只可惜《长生诀》刚出现就被送进了北齐皇宫,深宫大内,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得?尽管不少人都对《长生诀》眼热不已,但衡量许久也只得放弃。

此时《长生诀》突然现身建康,无论官府还是江湖豪侠都认为这是谣传,但谁心中不希冀这消息是真实的?而且传闻说这《长生诀》本在高纬的御书房存着,结果却被一个居心叵测的太监窃了去,最后流落宫外,为此高纬曾大发雷霆,杀了不少人。

就在全天下都在为《长生诀》骚动时,《长生诀》突然易主,落在了一个叫司马复的手中。司马复何许人?此人端的不得了,不但武艺高超,是百花宫的座上宾,更是东晋遗孤,身上有着正统的皇室血脉。而且在陈国蛰伏已久,此次就是想接着《长生诀》的威名招揽群雄起义,光复祖宗基业,统一河山。

第三卷大风起兮云飞扬第二百八十五章新的开始

陈国孝宣帝陈顼最近心情不太好,北方的战事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长此对峙下去,对于进攻方的陈国可不是好事。泡*书*吧)

陈顼不过四十来岁的年纪,正是挥斥方遒,大干一场的好年纪,而且他刚登上皇位不几年,正是需要功绩坐稳江山,压服众人。

自从三国以来,中华大地的纷争战火就从未真正消失过。虽然奸诈的司马懿父子活活拖死了曹操父子,放倒了诸葛亮和阿斗,灭了东吴,成了最后的赢家。

也许是曹、孙、刘三人见不得司马氏家的人作威作福,恼怒其背主弃义,也或者是司马氏的狠毒惹怒了上苍。司马氏名不正言不顺得来的江山还未坐稳,八王之乱便爆发了。偌大一个中国,本就因为三国之乱而元气大伤,更是因为这场内斗而奄奄一息,恰好给了北方胡人可乘之机。

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优良血统,先进文化的汉民族成为了蛮族铁蹄下的奴隶,你所能想象到的,惨无人道的事情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面对着黎民百姓的哀嚎惨叫,山川大地的哭诉,曾今不可一世的司马氏只知道狼狈而逃,惊慌失措,一路越过淮河,跨过长江,终于在长江南安恢复了政权,史称东晋。

王与马共天下。

虽然司马氏依旧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但这个国家却不再是他们独断专行的。琅琊王司马睿不过是个逃难的皇族,能有多少实力,若非南方豪族支持,东晋焉能建立?

这个王家不是别家,正是有着书圣王羲之的王家。王家这么做,也许有着忠君报国的意思,不过分量究竟占了多少旁人就不好说了。当然,在世族门阀眼中,一切有利于家族发展的行动都是好的,是应当给与支持和鼓励的。

司马氏身为皇族,天之骄子,天威不容侵犯,怎会允许大权旁落,处处收人掣肘。接下来的事情就太简单了,君臣之间的矛盾爆发了,一番你死我活的争斗,最终却是两败俱伤,至于北上收复失地,解救难民的事情只能是纸上谈兵。

平民百姓的死活,在权贵心中与鸡豚狗彘的生死并无什么区别,他们的眼中只有利益,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这就是黑暗的封建时代的悲哀,也是最真实的人性。

鹬蚌相争,余温得利。东晋大将桓玄乘机作乱,刘裕便起兵勤王,最终扫平障碍,篡位当了皇帝。也许因为司马氏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天下便由此开了先河。今天臣服,明天叛乱,倒戈一击,场面极其混乱。

宋齐梁陈,朝代如走马灯一般地更迭着。普通老百姓对于这种现象似乎也是习以为常,早就麻木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何谈忠心?去他吗的,那玩意儿值个几钱几两。

陈霸先起家的路子和刘裕大同小异,他逼走了王琳,称王称霸。但因为梁国的内乱,国力衰退,北齐突然出兵南下,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江淮之地。

地盘来的太容易,北齐皇室自然不怎么重视,尤其是草包的高纬当政之后,江淮之地成了名副其实的草箭,可有可无。

正是因为这种心理,陈国不过十万大军就能一路势如破竹,攻城掠地,毫不畅快。若是高纬有点脑子,调拨高欢留下的几万精兵南下,不说斛律光,高长恭,独孤永业这些骁将,就是王琳一个人,有坚城为依托,又得民心,吴明彻的步伐又何至于如此之快?

高纬昏庸无能,北周武帝宇文邕和陈孝宣帝陈顼都十分欣喜。前者终于可以大展宏图,吞并北齐,实现祖先的理想,一雪数十年来的耻辱。后者则可以轻易收复失地,更可以窥伺北进,有了这些功勋,朝中反对的声音一定可以烟消云散,百姓之中自然也不敢再有别的心思。

然而,就在吴明彻一路高歌猛进时,却被高长恭和王琳硬生生拦住了去路。一番苦斗,陈国竟然大败亏输,若非手上还有几座齐国的城池,陈顼的颜面损失定然更大。

很多时候陈顼都感叹,高纬不是自己的敌人而是朋友。能征惯战的斛律光死了,死得何其冤枉;威望盛隆,豪勇过人的兰陵王又得不到重用,至于降将王琳对南方作战经验丰富,但北齐朝廷却没人看得起他。

这些对陈顼都是好消息,休整了数月,陈顼再次发动北伐,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攻破淮州,越过淮河。北齐早已不比当初,一旦高长恭兵败,陈*军从淮河到黄河基本不会遇到什么困难。

陈顼的盘算不错,准备的也相当充分,但淮州的坚固程度完全超乎了陈顼的想象。

在这个世道,有钱才是王道,尤其是乱世之中更是如此。高兴经营纺纱厂,制造新奇家具所赚的钱基本都用来训练军队和加强城防建设。尤其是人的名,树的影。有宽厚仁慈的高长恭坐镇,无数穷途末路的流民蜂拥而至。有钱有人,何事不成?

言归正传,陈顼花了大力气,眼看着合州即将告破,自然甚是兴奋。就在这时,城中突然传出《长生诀》的消息。长生不死,谁人不是梦寐以求?而且坊间还有传闻,拥有《长生诀》者得天下。无论是长生,还是称霸,对于陈顼这种志存高远的人自然有着无限的诱惑力。

这边厢,陈顼正准备寻觅《长生诀》,那边厢却突然传出司马复获得了《长生诀》,正准备以此起义。这消息给与陈顼的震惊程度丝毫不比《长生诀》差。

当皇帝的人是极其敏感的,一切和谋反作乱有关的东西势必会遭到雷霆般的打击,纵使父子兄弟也不容情。更何况陈家的皇位来得不光明,自然对叛乱更加害怕,尤其是此次带头的居然是晋朝余孽司马氏。

尽管司马氏和自己也是一丘之貉,但别人毕竟是统一过天下的主,虽然最后落寞了,但陈顼对他们的实力却不敢小觑。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加上南方的形势甚是复杂,大大小小的家族关系盘根错节,居心叵测,浑水摸鱼的更是不在少数。

陈顼犹如芒刺在背,司马复不亡他寝食难安。无论坊间传闻真假,陈顼都要彻查到底,一定要彻底粉碎司马复复辟的举动。

东窗事发,司马复尽管准备还不充分,此时也只能提前发动叛乱。

公元574年七月二十五日,晋室遗孤司马复在交州(在今越南境内)揭竿而起,誓师复辟。陈国的西南边陲顿时云集响应,同时举起反陈大旗的竟然有七个州,拉起了五万兵马。虽然都不怎么富庶,但声势却十分好大。

交州距离建康甚远,陈霸先,陈顼父子也是鞭长莫及。司马氏数代人在此经营,虽然突发事件让他们有些仓促,但却并未多少慌乱。

陈国西南边陲背靠大海,陈顼只当是天然的屏障,再加上地域贫瘠,他自然没有布置多少兵马。而且北方正和北齐开战,精兵悍将也多在那里,一时间竟在司马复手上吃了大亏。

陈*军措手不及,一路被司马复杀得大败亏输。只是短短五天功夫,司马复竟然攻占了桂州,麾下兵马更是达到了十万之巨。

消息传至建康,陈顼又惊又怒。虽然桂州西南多是贫瘠之地,并不怎么适合耕种,但被司马复占据的地盘怎么说也占了近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如果陈顼再不采取措施,陈国境内本就不安分的世族门阀怕是就会有所动作,到时候自己哭都来不及了。

两线作战,兵家大忌。陈顼当机立断,立即命令吴明彻,黄法氍等放弃北伐,黄法氍回城固守,以防高长恭突袭,吴明彻则率领部分精锐士卒马不停蹄地回援国内,平复叛乱。

就在无数江湖侠客纷纷潜入陈国,大肆寻找《长生诀》,司马复做反将陈国闹得鸡飞狗跳之时,盘踞在淮河北岸的吴三桂也有了动作。

七月二十六日这天,吴三桂突然出兵三万北上,以摧枯拉朽之势将除高兴麾下的四州之外,参与叛乱的州郡收入囊中。但吴三桂的野心却远不止如此,他只是休整了三天便再次向北出击。在城中流民的配合下,吴三桂只花费了极小的代价便攻占了兖州。

南阳王,太尉高绰刚到济州,正准备乐呵几天,却不想叛匪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了兖州,距离自己只有百余里。

吴三桂气势汹汹,声势浩大的模样顿时让这个从小锦衣玉食的王爷心惊胆颤。折磨起贫民百姓,高绰倒是头头是道,心狠手辣,冷酷无情,但面对着那十万疯狂暴怒的叛军,高绰就是个脓包。高绰怕了,一心只想着自保,命令济州城严防死守,平叛之事哪里还顾得上。

司马复造反,陈顼暂时退兵已是必然,王琳和高长恭顿时大减,高兴也不必再为此担忧。相较于外界的混乱与纷争,青州等四州却是出奇的平静祥和。有了陈潜的先例,辖地内富商士绅在高兴的威逼利诱下顿时偃旗息鼓,变得本分起来。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得了最大的实惠,有粮有地,足矣。

临近八月,高兴愈发繁忙起来。八月一日,青州等四州有头有脸的人都会前来青州开会,这是关乎今后基业的大事,马虎不得。高兴整日忙得晕头转向,书房的火烛更是通宵达旦,张顺之等人看在心里,既是感动又是心疼。

和高兴最亲近的人都知道,对于金钱名利高兴并不在乎,他只是想做一些事情,为最悲惨的人们,也为这个疯狂的世界。

“明天就是八月一日了,又是一个新的开始!”高兴放下手中的狼毫,看着窗外黑漆漆的窗外,低声呢喃着。昏黄的烛光照在他脸上,有些飘渺迷离。

第三卷大风起兮云飞扬第二百八十六章最健全的律法和最混乱的

八月一日,终于在丁昊等四州的士绅豪门忐忑,激动的心情中到来。虽然丁昊等人不知道高兴具体要做什么,但他们却知道这一天乃是自己家族命运的转折,也许一飞冲天,也许一蹶不振。

八月一日这天,天公作美,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一如丁昊等人此时的心情。

自从高兴入主青州等四州,丁昊等一干豪门的日子便一下子从天堂落入了地狱。这嘴上无毛的小刺史实在了不得,心狠手辣,冷酷无情,最可怕的是武功高强,兵多将广,兼且贪婪成性。

城中有名有姓的人家,谁人不是被刺史敲诈勒索得伤筋动骨,但一想到三万济州正规军折戟青州城,坚固的陈府如摧枯拉朽一般崩碎,所有人心中便不自主地一寒,将胸中的怨气压下。

前些日子,刺史发下话来,他要邀请四州之地有声望的人于八月初一在青州议事,商量今后的发展问题。所有聪明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信号,高兴抛出的橄榄枝。虽然名义上是商讨四州发展事宜,实际上却是讨论利益分配等问题。

高兴想要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只凭借武力是不行的。只有将当地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整合起来,高兴的势力才能飞速壮大起来。利益的结合体,有时候才更加牢固。

青、胶、光、南青四州收到高兴帖子的只有二百人。这些人大多是势力雄厚者,其他的实力岁有些差距,但却是捐献钱粮最多的小户。

无论是因为心怀畏惧,或是深远的投资,多捐物资都是一种态度,向高兴投诚。高兴没有“拿人手短,吃人嘴短”的觉悟,但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强吧。因此,对那些主动示好的小家小户,高兴的态度比较亲切。

这次会议的地址被高兴设在了兴华书院,那里地方宽敞,环境清幽,比较适合议事。

一大早,与会的二百人便早早来到兴华书院的广场上。广场上早已布好了桌椅,摆好了茶品点心,虽然不是多么精致名贵,但这也可以看出高兴的态度改善了不少不是。要知道前几次的宴会,众人可都是提心掉胆,神思不属的。

负责接待的是赵构,少年虽然长得粗头蛮脑,穿着也有些土气,但谦恭有礼,不卑不亢,胸中却有些学识,尤其是一手字更是出类拔萃,让人敬佩。高兴亲近的人不多,其貌不扬的赵构却算是一个,尤其是他还兼任着兴华书院的副院长,虽然官职不大,但却深得高兴重视。高兴让赵构负责接待,也足以表明了他的态度,这次并不是鸿门宴。

“杨老板,听说你和刺史大人一起做买卖,一定赚了不少吧!”时间不到,高兴还未出现,与会者便坐在桌边,一边品茶一边闲聊起来。

“只是赚些小钱,那比得上孙老板财大气粗!”杨三万轻笑着,虽然一脸平静,但眼中却隐隐露出得色。

虽然杨三万、裴念千二人已经和高兴达成了合作协议,但一个月过去,却是只有收入,还未见支出。不过对此,裴、杨二人却并无意见。做生意,急不得。毕竟选厂房,早工具,招收培训工人等基本工作需要时间准备。更何况,有高兴做后盾,四州有名有姓的人家对二人也亲近不少,这些都是隐形的财富。

“裴大哥,透露下,你们和刺史大人究竟做的什么买卖?”

裴念千和杨三万相视一笑,有些高深莫测地说道:“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好你个裴念千,居然卖起了关子!”

“张老板,别急,明天你就知道了!”杨三万一边品茶,一边笑着说道。

见两人不肯说,其他人便转移了话题,但心中却更加好奇起来。这一个月来,不少人都注意着杨、裴二人的动静,想看看他们和刺史做了什么。只可惜这两人不仅将原先的生意停下了不少,还未投入新的生意,对于家里的数千顷良田也不怎么理会,实在让人看不明白。

丁昊众人等待世间不长,一身白衣的高兴便在亲卫凌萧云一人的陪同下来到了会场。

虽然明知道高兴此次没有恶意,但面对着那林立的刀枪,众人还是感觉脖子上凉飕飕的。好在护送高兴前来的一个旅的士卒并没有进入兴华书院,而是在外围警戒。丁昊等人没见着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的士卒,心中顿时放松不少。

相互见过了礼,高兴邀请众人坐下,然后开门见山地说道:“诸位,青州等四州的发展离不开,推翻高纬暴政,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也少不得诸位助力。”

顿了顿,高兴继续说道:“今日高某邀请诸位前来,就是想和大家讨论一下今后的发展大计,待会还请诸位畅所欲言,不要拘谨。”

高兴一脸和煦的笑容,加上他英俊的面容,让人不自禁亲近。

“大人您太客气了,我等一定鼎力相助!”杨三万等人连忙客气地说道。

“多谢大家!”高兴拱手,一脸诚恳,其他人连忙谦虚说应该的。

客套了一阵,高兴脸上笑容微微一收,然后说道:“诸位,虽然高某治下有四州之地,但地域却并不广阔,人口不多,比之繁华之郡城还有不如。因此,高某决定并行州郡。青、光、胶、南青等四州整合为山东行省,治所设在青州,更名兴华市,其他三州改为郡城。不知诸位有何意见?”

“我等附议,谨遵大人安排!”丁昊等人对视一眼,然后异口同声地说道。

高兴只有一人,治下四州却是同一级别,管理起来却是不很方便,他并行州郡,整合力量,无论在管理上,还是资源上都会节约不少。

“好!”高兴笑着点点头,对众人的回答很满意。无论下面的人是否同意,这个决定高兴都会实施,这是改革的第一步,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更改地名,节约资源,更可以加深对辖地的控制和管理。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关于‘律法’的问题。”高兴的身子挺得笔直,语气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