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场面一时安静了下来,几乎可以听到二人的呼吸声。李世民的呼吸粗重但是均匀。他就像是俯视森林地雄狮,对身边的一切冷眼睥睨毫不在乎;武元衡的呼吸谨小低沉而有些紧短不一,就如同受惊了的麋鹿,生怕身边再有响动。
过了许久,武元衡终于眨了几下有些酸刺的眼睛,说道:“你是天生地霸者。你的存在,对大唐来说,要么是令人期待地福音,要么是潜藏的巨大灾难。”
李世民微微一笑:“这算是夸赞么?”
“我不知道。”武元衡摇头,无奈的苦笑,“之前,我曾无数次的对你进行揣摩,也对你进行过最大的设想。我估计,你最多也就是想着将东宫取而代之……没有想到,你比我想像的更有野心,更加疯狂!”
“我不否认。”李世民淡然的说道,“我的确是有巨大的野心。但是,我只会用合理的方式去实现。我说过了,我不是朱,我不会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给更多的人带来灾难,让大唐蒙受更大的损失。”
“那你如何能够办到?”武元衡继续苦笑,“你不觉得,这很矛盾么?一个名不正言不顺亲王,想要得到天下,却要用合理的方式去取得……矛盾,这太矛盾了!”
李世民笑了起来。脸上洋溢着无比的自信,他说道:“在你看来,所谓的合理,就是指顺当的接掌皇权么?你错了。只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一切看似不合理的事情,也会变得合理。现在,我的确无法给你解释我所设想的这个合理。因为,我还需要时间,来做许多的事情。这段时间,或许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连我自己。也没有把握会是什么时候。也许,直到我死,它也不会出现。但是,除非这个合理出现,否则我永远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心急乱来。否则,我就是第二个朱。”
武元衡细细的品味着李世民的这段话,过了许久。才说道:“看来你地心术,已经超乎了我所见过的任何人。我现在很替你惋惜,汉王殿下……如果你投胎的时候再准一点,直接变成当今圣上的长子……大唐的将来或许会多一位英主,多一份希望了。”说罢。武元衡自己也感觉有些戏谑的笑了起来。
李世民也笑了起来:“是啊,我的确是借错了尸还错了魂,但没投错胎。”
武元衡呆了一呆,思索了半晌也不明白李世民这话里是什么意思,只得把这句话权当成了戏谑地玩笑。
聊了许久。李世民发现,武元衡的精神明显恢复了许多。虽然他还没有明确的表态愿意追随汉王这个逆天的疯子。但从他眼睛里渐渐恢复的神采来估计,武元衡。已经被打动了。
逆天地疯子,似乎马上就能得到一条有力的臂膀了!
过了一会儿,武琦云拿着一些汤药,来给武元衡清洗伤口了。李世民离开了房间掩上房门,闭上眼睛仰面朝天,长长的吁了一口气。
痛快!
压抑在心中的话说了出来,李世民感觉轻松了许多。可是痛快之余,他开始审视自己眼下的处境了。
武元衡这一次。险些就成了自己地挡箭牌和替死鬼。关内粮价飞涨,这件事情起初并没有引起李世民太大的重视,之前他更在乎如何跟卢杞那些人斗法。没有想到,李适那个看似胸无大志呆头呆脑的家伙,如果也是个阴鸷歹毒地奸诈货。他暗底里让几个皇弟帮他敛财也就罢了。居然还顺带着要打压汉王的气势,让汉王府从此左右不是人。
李世民也是当过皇帝的人。对于李适想要打压一下汉王府、防止汉王的声势盖过了东宫的这种心态,倒也还难够理解。毕竟,这是当皇帝的人都会去做的事情。之前,李适让李世民去查彻卢杞一党,就是有意让他在朝中竖下一些敌人。这个李世民是早就些感觉到了的。好在颜真卿和李勉帮了李世民。二老给了李世民一份名单,提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地建议和方针。只要按照这样的套路去办事,汉王府不仅仅会威名更盛,还能收获一大片人心和拥戴。
只是没有想到,李适居然还暗中要栽害李世民一把,让他去查粮食案……且不说李世民能不能查出来;就是查出了,又能如何去对付嘉王和韶王?查办了二王,那汉王在仕人们眼里就是六亲不认忤逆犯上。与二王有关的豪门仕族王公贵戚,从此也会跟汉王府誓不两立;要是查不出,这粮食飞涨民不聊生,甚至是以后还会引发的一些动乱,屎盆子都能扣到汉王头上。
“好歹毒的计策,好歹毒地不肖子!”李世民胸中一团团怒火腾腾冒起,恨不能现在就将李适一剑毙于身前。如果现在的汉王府,能够比得上昔日地秦王府,李世民也许会毫不犹豫的让玄武门再次重现……可惜,不管李谊现在有了什么样的风光和名气,但毕竟还不像昔日的秦王李世民那样人心所向;汉王府跟秦王府比起来,就如同麻雀与凤凰的差距。
“不急,慢慢来……先解决眼前的问题再说。”李世民深呼吸了两口,暗自劝慰自己。
李世民找到了李景略,对他说道:“李景略,武元衡就交给你了。这件案子……你先别忙着审,将武元衡好好的留在御史台。他在那里,反而还安全一些,明白么?”
“卑职明白。”李景略是个聪明人,一点即通。其实高固却找他的时候,他早就想通了这其中的奥妙了。更其说是让御史台提审武元衡,不如说是让御史台保护汉王的这一个心腹。
“等过几天,我再告诉你们这件案子该如何来审。”李世民说道,“在这之前,就将武元衡当成是重囚关押在御史台,谁也不能去见他。不过,得好好伺候着,可别让他受了委屈。”
李景略拱手说道:“这个,自然不劳殿下多作吩咐,卑职心中已然明白。”
李世民点了点头,对御史台这边算是放了心了。过了一会儿,武琦云替武元衡料理完了伤口退了出来,李世民再度走进了房里。
武元衡已经换上了一套清爽的文仕青袍,不像当初那样狼狈了。李世民笑容可掬的说道:“还是习惯看到伯苍这副打扮,也更习惯你现在这样的气度和风雅。”
武元衡显然又变回了之前那个风度儒雅的美男子,淡然的笑了一笑:“让殿下见笑了。”
李世民在他身边坐了下来,说道:“刚刚我对你说的那些话,还从来没有对第二个人说过。实话实说,你我虽然相处日短,但我对你总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我不想在你面前隐瞒什么,我就是要光复大唐,重振大唐。只要能做到一点,任何代价,我都不在乎。”
武元衡已然不再神色惶然,淡淡的笑了一笑,说道:“不过,在这之前,殿下先要保证能够稳定立足的生存下去。”
李世民却是一愣,点头道:“看来,伯苍对于粮食一案,有了计谋?”
武元衡呵呵的笑了起来:“我资质浅陋,哪里能有什么计谋。不过,我倒是有个机智过人计巧百出的妹子。她对殿下说的那个傻办法,稍作修饰,应该管用。”
“呵呵,看来刚才武琦云,对你说了不少。”李世民笑道,“她那个法子,的确可以应付一下眼前的麻烦。不过,之前我们讨论的时候,没有预料到这件事情跟皇帝有关,于是打算对嘉王和韶王来个打草惊蛇敲山震虎,让他们知难而退。现在看来,这样不行了。”
“的确不能这样了。二王的目的,就在于引殿下上钩,殿下当然不能自投罗网。”武元衡说道,“我的想法是,既然是傻办法,就干脆傻到底。殿下就装作对二王的鬼蜮伎俩一无所知,这就行了。李世民思索了一下,喃喃自语道:“装傻么?”
第三卷 九鼎
第158章 前途
“对,就是装傻。”武元衡笑了一笑,说道,“殿下大可以一边买粮救市,一边查汰关内公仓。如果有发现公仓粮食遗失,将一些相关的官吏,以玩忽职守或是贪赃公物的罪名抓起来,扔到皇帝那里去交差就行了;如果粮食还在,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该赈灾的赈灾,该存放的存放。总之,就是不往嘉王和韶王那边靠拢。皇帝那边,有了那些傀儡官吏们去交差,相信他也无法可说。皇帝做贼心虚,自然不好公然让殿下再追查下去。这样一来,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大麻烦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李世民细心的权衡了一下,感觉还是可行的,说道:“话虽如此,可是如果对方非要前来向我主动寻衅,那也是避无可避的。”
武元衡回道:“眼下的情形已经是十分明显的了。嘉王和韶王奉了皇帝密令,要为难殿下。他们纠合了多少关内的皇亲贵戚,还犹未可知。在这些人的眼里,东宫正统是国之根本,是不容侵犯和动摇的。所以,不管表面上他们对殿下多么尊敬爱戴,背底里也必然是反感的。他们对殿下,永远只能是貌合神离阳奉阴违。这点事实,暂时是无法改变的。所以,现在殿下所以做的,就是尽量不要捅破那一层窗户纸,不要公然与嘉王与韶王为敌。眼下要务,就要是平息这一场粮荒。这是一场皇帝与皇家自己闹出的闹剧,不能让他放大公开,要不然,只会让天下人对大唐失望。所以,殿下只能隐忍、退让、装傻。就算是对方一个巴掌扇了过来。也只能忍气吞声不可发作。”
李世民郁闷的长叹了一口气,也只能无奈的点头道:“伯苍言之有理。为了大局,我只能当一回缩头乌龟了,而且是装疯卖傻的缩头乌龟。照现在的情形来看,皇帝已经对我十分的反感了;与之相应地,是关内的皇亲国戚也开始排挤我。就算这一次的粮食案我能够囫囵过去……可是这些人,始终不会放过我。在他们看来。除非我死,否则威胁永远不会消失。皇帝转眼就忘了我之前收复帝都建下的若干功勋,现在只想着卸磨杀驴将我解决掉了。”
武元衡微微笑了一笑,说道:“殿下自己仔细寻思一下,不难明白皇帝为什么这样做。岂不说殿下文韬武略远胜于东宫。就是你现在这个飞速篡升的速度,也让他十分的惊慌。恕我直言,我曾对殿下略有些了解。几个月前,殿下还只是个无所事事甚至还有些臭名昭著的纨绔子弟。短短地这一点时间里,殿下发生了令人嗔目结舌、翻天覆地的剧变。连我这个对殿下并不熟悉的人。也感到十分的震惊。试想一下,皇帝能不惊讶、不恐慌么?朱将皇帝赶出了长安,让皇帝沦落到了朝不保夕流浪逃亡的境地;可殿下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力挽狂澜、收复长安、完败朱。样强大地落差和对比。皇帝能不惶恐、惊惧么?”
“请恕臣下说句大不韪的话:皇帝连朱都无法对付,又如何来驾驭你这个轻松击败了朱的汉王?殿下在皇帝的心目中,已然成为了比朱还要巨大的威胁。朱是灭不了大唐地,他再如何得势终究是草寇,成不了大气候……可你汉王,是能够跟他和他儿子争夺江山的!…………话说到这里,就不难明白,长安已无殿下立锥之地。殿下不死。皇帝寝食不安。装疯卖傻也只能糊弄一时,更重要的是,殿下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地机会,去发展壮大自己。长安的这个地方,能让殿下自由发挥的空间实在是太紧太小了。想要获得一点点微薄的利益。也要付出极其巨大的努力和代价。而且每获得了一点利益,殿下在皇帝心目的威胁感就要加深几分;危险。就更多几分。真要到了哪一天触到了皇帝的底线、让他失去了耐心和顾忌,他就会不择手段的让殿下…………走向毁灭。”
李世民静静地听着武元衡的这一番鸿篇长论,不由得不在心底里对武元衡佩服起来。武元衡身在一个远离朝堂的偏僻小县,却对局势看得如此的清楚,对皇帝等人的心思分析得如此透彻,地确是眼光犀利、心思敏锐、聪明过人。对于这一个二十余岁的年轻人,李世民也不得不对他生出了几分敬佩。
“那伯苍以为,我该如何去面对这个情况、如何去处理这些危机呢?”李世民问道。这个时候,他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可以说话地人,可以为自己筹划方略、出谋划策的人。前世的时候,身边有长孙无忌和房谋杜断这样一批智囊;这一次,终于有了一个武元衡!
“逃。”武元衡简短有力的吐出一个字,然后笑着说道,“殿下惹不起,莫非还躲不起么?长安不留君,自有留君处。现如今,殿下也是时候离开长安这个是非之地了。大唐天下有那么多的军镇节度,许多外姓的将军、仕绅们都在割据霸占,甚至还有人自立为王。殿下身为李唐血裔,而且文韬武略饱怀匡国济世的雄才大略,莫非还不能占据一城一池么?”
李世民愕然的惊了一惊,说道:“妙哉!伯苍今日所说的话,前几天李晟等人所说的如出一辄。看来天下高论,多不谋而和呀!的确,长安这个地方,寸土必争凶险异常。花上十倍的努力,未必能收获半分的利益;相反,到了地方蕃府或是军镇,相对于那些土豪和乡绅,我反而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到时候,我十倍的努力,说不定就能收获二十倍的利益!”
“对!”武元衡肯定的说道,“虽然蕃镇割据是大唐的一个很大病疮,但殿下眼前也只有先从蕃镇起家,不然永远不会有什么大的建树,说不定……还会被逼成第二个朱。或是被人阴谋图害。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内而亡。殿下,你是时候做出一个抉择了!”
李世民心里已是一阵翻腾不休。武元衡的这一番长谈,可为是精辟独到字字珠玑,全部切中问题地要害。可是……
李世民说道:“可是我大唐蕃镇军府的节度使、观察使和团练这些职务,要么是子孙世袭,要么是朝廷临时指派前往监督。再要么,是地方豪强们自行推选。我想要挤身进去,似乎很难。而且,九州之大,我该往哪里去才好?”
“剑南。”武元衡毫不犹豫。几乎没有思考的脱口而出,说道,“蜀中沃野千里,天府之国。而且那里与吐蕃、南诏等国接壤,也并不缺少战事。凤翔节度、剑南节度、西川节度。都是大唐重要的军事蕃镇。而且由于该地的特殊地理位置,节度使时常更换。尤其是凤翔与西川节度,近年来由于与吐蕃的战事频繁。危机重重责任重大,更不能安享荣华富贵,已经没有什么人愿意到那里去当节度使了。那处地方,却刚好是殿下的安身立命之所。凤翔节度雄据西南边塞,向来民风果劲军伍剽悍。西川之地产物颇丰地势险要,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以殿下地文治武功,到了那个地方一定能够经营得如鱼得水。殿下雄才伟略,如果有了一处吞吐腾飞的龙渊。他日必然能够跃然池上,隼展九万里!”
“好、说得好!”李世民激动得一击掌,开心的大笑道,“伯苍啊伯苍,你真是上天赐给我的财富呀!三国志里曾记载有诸葛孔明对刘玄德提出的隆中对。今日我却在这间驿站里,悉听了伯苍地驿中对。他日我若能有所成就。必定是拜这驿中对所赐!”
武元衡慌忙拱手低头拜道:“卑职惭愧,哪里敢与诸葛孔明相提并论…………倒是殿下,并不比刘玄德有丝毫的逊色!”
“哈哈!”李世民畅快的大笑起来,“伯苍一席话,就如同时暗夜中的一盏明灯,为我指明的道路和方向。今后,我就会按照这个方向,矢志不渝地走下去!你说得对,长安已经没有了我的立锥之地,而且处处凶险,随时可能遭受灭顶之灾。于今之际,我就是要想办法离开长安,到蜀中去寻求一方属于我自己的渊池。只不过……眼下仿佛一时还急不来。朝廷刚刚任命了浑为凤翔府观察使,让他带兵去坐镇抵御吐蕃。西川节度使和凤翔节度使,目前也正有人选。”
“只要留意和争取,总会有机会。”武元衡说道,“这两处地方人员更替频繁,殿下只要瞅住机会,就不难成功。而且皇帝也巴不得殿下离开长安,眼不见心不烦,让你对东宫彻底地失去威胁。历来为了维护东宫,而将其他皇子调出京城去边塞远州的事情,也多得数不胜数。殿下毕竟是立过功勋的人,也是李家血脉。皇帝为了顾及天下舆论、不到万不得已也是不会对殿下痛下杀手的。所以,殿下要离开,皇帝必然喜出望外,慨然应允。”
“言之有理……”李世民缓缓点头,拧眉沉思了一阵,说道,“那么,在这之前,我就先隐忍按捺一阵,减少抛头露面出风头的机会,力求自保。”
武元衡看着李世民微微的笑了,点了点头:“嗯。”李世民拍了拍额头,终于长长的吁了一口气:“拨开云雾见青天,我总算是有了目标和方向了。伯苍,真是谢谢你了。”
“殿下何以言谢?”武元衡站起了身来,十分正式的对着李世民拱手长拜了一揖,“为殿下排忧解难略尽绵薄之力,是臣下地本份和使命!从即日起,武元衡愿为殿下鞠躬尽瘁至死方休!”
李世民惊喜的睁大了眼睛,上前一步握住武元衡的双拳,激动的说道:“伯苍……我真是太高兴了,哈哈!”
武元衡也呵呵的笑了起来:“良禽择木而栖。臣下蒙受汉王知遇之恩,此生亦无憾矣!”
驿站客房里,两个男人地大笑声不停传了出来。门外不远处,武琦云脸上也露出了一个释然的微笑,轻拍着自己地胸口,喃喃自语道:“还好、还好,我那个执拗得像犟牛的哥哥,总算是转了心性了……汉王也还当真是厉害,居然就这样收伏了他这个天底下最清傲和倔强的人。”
吃过了午饭,李世民让李景略押着武元衡先走一步,前往长安。
李世民心想,武元衡在华原将人得罪光了,这个县令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干下去了。像他这样的人,是没必要在朝堂上居于什么高位的。一来他的确还太年轻,资历不足难以服众;二来他现在身份也有些敏感了,恐怕皇帝暗底里对他也有了一些忌惮。只要他露头,肯定被打压。与其这样,还不如等他的案子平反后,将他留在汉王府里,韬光养晦隐藏起来。之前还打算让他当个京兆尹的,现在也只能作罢了。
武元衡走后,武琦云虽然是松了一口大气,但明显的有了一些无所适从,仿佛就无家可归了一般。
“跟我回汉王府吧。”李世民对她说道,“华原已经不是你们的家了,汉王府才是。而且,苏菲儿也在那里,你们正好做个伴。”
武琦云既惊又喜的说道:“汉王殿下……真的愿意收留我们兄妹吗?”
“不是收留。”李世民微笑道,“伯苍从此就如同我的左膀右臂,一刻也不能相离,否则我就只是一个残废。你能说你的手臂,是被你收留的么?”
武琦云轻掩着嘴,终于露出了这两天来最开心的一个笑容,矮身给李世民行了一个大礼:“多谢汉王殿下千岁!”
第三卷 九鼎
第159章 不惜血本
回到了长安。既然要装傻,雍州刺史刘德海,李世民也索性暂时不去搭理他了。这样在外人看来,顶多就是汉王为了“护短”,跑了一趟雍州把武元衡给提了过来。毕竟武元衡现在只是五六品的小官,并不起眼。嘉王和韶王那边,便也没了什么由头来主动寻衅到汉王的头上。
汉王府里,已经是热闹异常。
五百名飞龙骑士,已经全部进驻汉王府。后院的大马球场,已经被改造成一个小军屯,建起了营房和马厩,正在整理校场和跑马道。汉王府的规模虽然不是十分巨大,但是也能轻松容纳下两三千人的。准岳父吴仲孺,花重金雇用了这五百名身强体壮的职业军人,并给他们配备了马匹甲仗。清一色的黑袍明光甲,红顶缨盔腰悬横刀,简直就让李世民想到了当时的玄甲军。只不过,当时玄甲军是重骑兵,人马都披重甲。这些年来为了适应与机动力极强的夷狄骑兵作战,现在大唐的骑兵,则是演化成了轻骑兵为主流。
五百铁骑,齐崭崭的布成队列,新甲新袍新马鞍,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眼前一亮的感觉。李世民煞是欢喜,将这五百人分成了五队,让高固、野诗良辅、石演芬、郭刚和唐汉臣各领一队。自己则是在筹划着汉王府第一批飞龙骑的训练。
吴仲孺这两天显然是忙坏了,胖硕的身子仿佛都瘦了一圈。他不仅要招募甲士、购置军器,还要派人四下征收粮食,更要操办起女儿的婚事来。
李世民对这个未来岳丈生出了几分感激,将他留到了汉王府里,设宴招待。吴仲孺自然是有些受宠若惊,喜不自胜。
酒过半酣以后,李世民对他问道:“吴大人。不知道粮食征买的进展情况如何了?”
吴仲孺吁了一口气,说道:“回殿下话。这几天里,卑职一共派出了七十余班商队人马,找关内各个富户去高价征收粮食。稍远一点的地方,暂时还没有回报消息。不过,长安城里的商队,收获还是颇丰的。不管天下如何困窘、国库如何空虚。天下总是少不了私藏充足地富户人家。市面上卖八十文一斗米,我就给他们出价一百文、最高出到过一百五十文!这几乎是以前十倍的价钱了!”
“一百五十文?!”李世民煞感震惊的骇然道,“这也太离谱了吧!一斤大米就是十几文钱…………那比吃肉吃鱼还贵许多倍了!”
吴仲孺笑眯眯的说道:“有什么关系。钱花掉了,总是能挣回来了。只要能解决眼下的粮荒,帮助殿下平安无恙的渡过这段危机。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地!卑职粗略的计算了一下,关内人口有近二百余万,那就至少要征集到四百万石的粮食!七十余个商队,每队要征集六万石左右。其实这也不难,每队只要联系到两三个豪门大户和富商大贾。就不难弄到这么多粮食了。卑职这些年来,在商界也算是小有名声,而且积累下了一些人气和关系。施出过恩惠。这个时候请些人来帮忙,应该是不难的。昨夜,我也往剑南、山南的许多州县地盐行、柜坊分号发出了快马信使,让他们也帮忙收集粮食,以最快的速度运到长安来。想必,最多一个月之内,就会有消息。”
李世民心中欢喜起来,说道:“剑南和山南那些地方。相对比较稳定一点,产粮应该颇丰。在那里征粮,远比在关中征粮要方便,而且价钱要低上许多。”
“只不过,山南和剑南的粮食。有些远水难解近渴了。”吴仲孺说道,“当务之急。主要还是在长安一带收买粮食。山剑剑南那边,只能作为后续保障了。汴州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收复,是要做些长完打算哪!”
“嗯,真是有劳吴大人了!”李世民感激的冲着吴仲孺,拱手拜了一拜。弄得吴仲孺惶恐不安,连连还礼。就算将来他真的当上了汉王地岳丈,也是不敢在汉王面前倨傲无礼的。他这个长辈,永远也只能在汉王面前唯唯诺诺,小心谨慎。
李世民心里粗略的算计了一下,四百万石粮食,如果大部份在关内采办,平均按斗米一百文计算地话,一石大米就是一贯钱。四百万石粮食,那就是四百万贯钱!这还不算其中花费的车马人力运输费用……做个估计,至少要花费五百万贯,才能解决眼下爆发的这一轮粮荒!
五百万贯!李世民心中暗自抽了一口凉气:眼下这个大唐一年的财赋收入,还不知道有没有五百万!贞观鼎盛时,曾有一年全国财政赋税收入,也只有一千五百万左右!他吴仲孺信手一挥,谈笑自若的就使出了这样一个大手笔,真的是堪称富可敌国呀!
吴仲孺这一次,也算得上是不惜血本了。他膝下就只有那么一个宝贝女儿,寄托了他太多的心血和期盼。族里的子侄辈,都因为他多次施恩于皇帝,而有了前程。比喻上次他出资招募神策军,皇帝就一次性将他五个侄子册封成了五品官。对于自己地这颗掌上明珠,吴仲孺恨不能挥尽所有积蓄,为她寻个好人家。帝都收复战结束后,老练而又敏锐的吴仲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立下了盖世奇勋的汉王!
在吴仲孺看来,汉王亟需资助,肯定不难套近乎;而且他正好家室空虚,女儿过去后,是要享受专宠的。更重要的是……此人文才武略、德性人品俱佳,堪称人中龙凤!
有婿如此,夫复何求啊!
吴仲孺看着这个未来女婿,心里暗自欢喜,脸上时时都挂着乐呵呵地笑意。恨不能现在就办了婚事,送汉王和女儿进洞房,也好了解一生的夙愿。
胖老头子今天高兴,居然有些喝多了。走路摇摇晃晃。李世民让郭钢、也就是吴仲孺夫人地外甥,带了几个甲士将他送回了家。
至从收复帝都后,大小的事情一茬接一茬,李世民感觉自己几乎就要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整天忙碌不休,却又没有实质性的建树。还是武元衡的眼光精辟独到,长安这里,是不会有什么发挥地空间了……得趁早想个法子。到蜀地去才行。
等郭钢回来以后,李世民将高固、野诗良辅、石演芬和唐汉臣一起叫了过来。这五个人,就是眼下汉王府的顶梁大柱,将来的将帅之才。李世民将自己连日来滕写的武艺图谱交给了他们,并且说道:“汉王府的飞龙骑。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一定要花费大力气,将他们训练好。本王会亲自过问并指挥训练的。这份图谱,是少林寺僧兵们流传出来地。不仅仅是有刀枪剑戟的武艺训练,更有马术、箭术这些用于战阵的实用招术。你们五个人。自己挑选适合自己的兵器去练。练得好了,再教给麾下的将士们。飞龙骑个人战斗力地培养,本王就全交给你们了。至于行军战阵。本王会亲自前来演练。有时间,也会传授一些实用的兵法给你们。”
野诗良辅从高固手里抢到纸稿,大眼瞪小眼的翻了几页,郁闷的叫道:“娘啊,这些圈圈叉叉,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啊!这可咋办?”
众人都笑了起来。高固说道:“殿下帮你请了老师,你却与汤紫笛将人活活气走。怨得了谁?这不是有图么,你照着图比划就是了。”
野诗良辅忿然的瞪着高固:“闷坛罐子,你一出声就要挤兑俺!”
“野诗良辅,过几天,我会请个名师来教你地。”李世民颇为神秘的说道。“这个先生,你肯定不敢捉弄他。也捉弄不了他的。”
野诗良辅一愣:“谁啊?”
李世民笑了起来,说道:“你还记得,你这个草莽山贼,是怎么沦为阶下囚地么?”
“啊?武元衡?!”野诗良辅惊声大叫起来,“殿下,你找到那厮了?”
“什么这厮那厮的,嘴巴放干净点。”李世民喝斥了一句,说道,“没错,我就是找到武元衡了。之前的那个华原县令,就是在奉天的时候献计捉了你的武元衡。前些天我去雍州,就是为了他。而今天和我一起回府的武琦云,你之前也见过的,她就是武元衡的妹妹。野诗良辅,你可曾记得你当日可是发下毒誓地。要与武元衡较量一番。输了就给人磕头作揖拜他为师的,可有这回事?”
“有,俺当然记得!”野诗良辅瞪大了眼睛,摩拳擦掌的跃跃欲试,“这么长的日子了,俺总算是遇到他了…………殿下,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