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卷 龙阙

第103章我有百万雄师



李世民和李晟、高固、野诗良辅,带着几名近卫,下了朱雀城门,来到了城楼下。当他们骑着马刚刚出现在朱雀门前的时候,百姓们最先一眼看到了那一面飘扬的军旗。

疾风猎猎,战旗招展。

“看,是唐军的统帅和将军们!”

“好威风!”

“王师,真正的王师啊!”

百姓们顿时爆发出一阵此起彼伏的高呼,迎在最前的一些人,已经跪倒下去,激动的大喊起来:“小民等人恭迎大将军!”

紧接着,庞大的人群,如同次递的潮水一般,层层落下,全都拜倒了下去。嘴里喊着不同的话,汇集在一起,形成了海啸一般的狂音。巨大的声浪,几乎让整个长安城里形成了一股飓风。

跪在地上的那些朱泚党徒,骇得一阵筛糠似的发抖,趴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起。

高亢的呼声,经久不歇。震得李世民那颗心,有胸腔里突突的狂跳。

这就是百姓的力量、人心的威力!摧山拔岳,易于反掌。

李世民骑在马上,朝着身前的数万万人拱起手来,标标直直的行了一礼,大声喊道:“乡亲们!让你们久等、让你们受苦了!如今王师归来,大唐重振雄风。本王在这里,感谢各位的支持。大家都请起来吧!”

领头的一些仕人们率先站了起来,齐齐看向那名骑在马上的年轻人。其中有几人顿时一惊,忍不住轻声嘀咕起来:“李谊!居然是他!”

“是啊!原本以为神策军攻下皇城,唐军统帅不是李晟就是浑趺椿崾恰

“这样的一个人,有可能会打仗么?还是挂了个名出来领功?”

“那谁知道!……”

几个人有窃窃私语,在巨大的嘈杂声中并不现形。可李世民离他们很近,虽然没有听清楚他们说了一些什么,但从他们的眼神表情里,已经读出了许多的怀疑和不信任。

李世民微微一笑,心中暗自道:日久见人心,毁誉自有公理在。以前的‘李谊’是如何的不堪,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我管不着。从今天起,我就是李谊。我将试着去忘记‘李世民’这个名字,好好的重新开始这一段暂新的人生。就从收复帝都的这一刻开始,大唐的命运,永远跟我息息相连。

李世民感觉,至从重生的那一天起,今天头一次发觉自己又有了足够的信心和激情,要将大唐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大唐的天空下,不能少了一个立于天下之巅、斡旋乾坤的人。

而这个人,必须是自己!

至少,不久以后的将来,必须是我!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眼睛里迸射出充满自信的慷慨神色,凝神看了离自己最近的那些仕人豪绅几眼。那些人纷纷微吃了一惊,齐齐低下头来,不再交头结耳低声窃语了。李世民对身后的几名甲士说道:“将这些朱泚一党的逆匪,先行拘押起来。”在人群的欢呼声中,数十名逆党成员,被推推攘攘的带走了。

李世民轻扬了几下马鞭,提着马儿朝这些人走近了几步,脸上挂着和洵的笑容,对他们说道:“诸位深铭大义,本王已然知道。日后自当会在皇帝陛下面前,为诸位美言进谏。还望诸位不辞劳苦,跟随本王前往长安西城三门,劝降叛军。”

那几十个领头的仕人豪绅们顿时一惊:去西城……劝降叛军?稍有什么差池打起来怎么办?

李世民从他们的表现中明显看出了这一层意思,不等他们开口,马上说道:“放心,只要你们同去即可。本王,以生家性命作保,保证你们的绝对安全。”

这些人犹豫不决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做声。对于之前的李谊,这么一个纨绔子弟,这一些久居京城的仕人豪绅们当然清楚……这样的一个人物,值得信任么?

刚刚还热闹非常的场面,顿时变得有些怪异起来。后面的大堆百姓,都踮起脚尖来看着前来这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将军,不知道他在和领头的一些人在说些什么。

李晟在身后感觉有些闷气,拍马上前几步说道:“尔等都是大唐的子民,更是仕族大夫,理应有国仕之风,急功好义。眼下汉王殿下给了你们这么好的机会将功折过,居然还要迟疑?”

李世民轻扬了一下手,微笑道:“良器,我不想勉强他们。”李晟拱手应了一声,忿忿然的退了下去。

那些仕人豪绅们不由得有些惊疑:看那情形,连大唐有名的万人敌大将军,都对李谊惟命是从了?半晌后,其中一人说道:“既然王爷都不害怕,我们还怕什么?跟他去吧!”

“是啊!咱们这么多人,王爷又带了兵,怕什么?”

“那便……去吧!”

不久以后,仕人豪绅们算是达成了统一意见,愿意跟着李世民一起去西城。李世民让李留在朱雀门主持大局,自己只带着野诗良辅和高固与几名甲兵前往西城。联想到那些仕人豪绅们的举动,李世民心中忍不住暗自发笑:你们还有选择的余地么?我这样发出邀请,只不过是给你们台阶下罢了。要是我一声喝令下来,你们还敢不从么?真是给脸不要脸。仕人豪绅们,历来就是喜欢这样的矫情。

李世民心中想得十分的清楚,西城那边的叛军,必须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不然在长安城里打起来,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眼下唐军正得人心,大可以利用这股压倒性的优势,让叛军余党就范。如果不把仕人豪绅们这几只‘领头羊’牵走,我怎么号召这数万万百姓到我背后来支持?!

巨大的人流,跟随着李世民等人朝长安西城缓缓涌动开去。让那些仕人豪绅们有些胆战心惊的是:以前那个花天酒地百无一用的‘李谊’,现在居然像是全身都长了胆一样,几乎没有带兵前往西城。他的身边,除了掌旗的骑使和那个巨蛮的黑汉子,一共都只有七八个骑兵亲随。

尽管有些忐忑不安,但毕竟长安城中的百姓人数众多。大家都聚到了一起彼此壮胆,跟着李世民朝西城走去。

与此同时,驻守在长安西城的叛军羽党,已经有一万余人聚集到了春时门城下。这些人凶神恶煞的举着弓箭拿着刀枪,对着身前一批黑压压的人群。

长安城中的百姓们,早就恨死了这些为非作歹的叛军。当听闻皇城已经被王师收复以后,居然有一些民间义士召集了百姓,齐齐聚集到了长安西城,要找叛军余党的麻烦。而且人数越来越多,起初还只是一些不怕死的丁壮,后来各个里坊里的男女老幼、仕人平民全都出来了,汹涌的人潮将叛军们围困在长安城墙边,大声谩骂,投掷杂物。

这个情况,叛军的几个大将还真是始料不及。他们没有想到,一向乖巧软弱得像绵羊一样的百姓,今天居然全都不怕死的冲过来了。要不是自己人手中还有这些凌厉的刀枪剑戟,怕是都要被这些百姓们撕成碎片了。同时,尽管叛军们现在也恨死了这些百姓,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再轻意的招惹这些人。

众怒难犯!虽然有几万大军,但这长安城中有百万居民,城外有唐军主力大军,皇城里也是唐军,无异于就是处于一个绝境。

叛军的几个领头将军们也不傻,他们清楚的明白了,越是这时候,越要沉住气。这几万军队,任谁都不敢轻视。自己这些人,现在还有跟唐廷叫板、谈条件的权力。

李世民等人在人群中,就如同乘风破浪的船只,百姓们见了那面大旗,纷纷让出道来。

正当春明门前的叛军大将们感觉进退不由己、骑虎难下的时候,人山人海的百姓群中,突然像潮水一般涌开了一条道儿。一面醒目的“李”字大旗朝春明门边走来。

李世民骑着一匹红白参半的宝驹,身上穿着满是伤痕血迹犹存的盔甲,手执一根马鞭,单骑独自向前朝叛军的弓箭阵前走来。他的脸上,挂着无比自信和冷静的微笑,静静的扫视了那些紧张兮兮的叛军们几眼。

成千上万的刀枪,发阵一阵嚯嚯的铮响,全都对准了李世民等人。弓箭拉出的咂咂声,更是响成了一片。黑黝黝的箭头,从四方八方瞄准了李世民所在的这一块弹丸之地。

“我有百万雄师整戈待旦。”李世民居高临下的看着那几员叛军领头的将军,语调平静如同聊天一样跟说道,“你们,想要放马一战么?或者是,愿意跟我谈一谈?”



第二卷 龙阙

第104章 虎穴游龙

万余叛军的队列,和万千上万的民众人海之间,隔了一条三四步宽的道儿。李世民单骑一人立在那里,犹为醒目,已然成了所有人的焦点。

黎明时的秋风,吹着他头盔的红缨和战袍轻盈的飞舞。盔甲上的血迹已经全部干涸,让这副铁黑的战甲看起来有些破敝和阴晦,却更显得英气勃发。青马如同他的主人一样,傲然的站立在场中,仿佛还十分享受这种万众瞩目的感觉,时时的骄傲的昂起脖子长嘶一声,让那些离李世民的叛军一阵阵紧张。仿佛还有些忌惮这一骑会飞突上前。

紧握着刀枪弓箭的叛军们,有些拿不定主意,心中却是越来越紧张,个个紧缩着身子严阵以待,手心里都冒出了汗来。

李世民轻甩了两下马鞭,提马上前两步,依旧用他平缓的语调说道:“怎么,你们是不是要商议一下才能做出决定?那好,本王就站在这里等着,给你们一炷香的时间好好考虑。还有,如果要取我性命,只须要一箭就行了。用不着这么多刀枪对着我。”

李世民这一上前,围在最前的叛军居然不约而同的退了一步,煞是紧张。眼下这场面可就有些诡异了,一万余人,居然在李世民一骑面前,朝后退了一整整一圈,一阵衣甲刀枪的响声四下响起,颇有些混乱。

片刻后。从叛军人丛里走出了三名将军来,其中一人大喝道:“收起刀枪。”

众军听命,刀回鞘箭归壶。剑拔弩张地气氛顿时缓和了下来。李世民也朝后面挥了一下手,大声道:“乡亲们,也请你们稍安勿躁,退后十步。”百姓们听见了,也都十分听话的缓缓朝后退去。

那三员将军走到了李世民跟前来,不约而同的仰头看向李世民。眼中的神色。或凶唳、或气愤、或懊恼,颇为复杂。但唯一相同的是,都有些紧张不安。

李世民看了他们一眼,微微一笑:“看来,你们已经有主意了?”

“我们愿意与汉王坐下来,好好谈一谈。”领头的一员将军。年龄大约四十余岁,身高体壮,粗着嗓子说道,“但汉王也要保证,至少在谈判期间,你的大军不会趁虚前来攻击我们。”

“可以。”李世民挑起嘴角来,自信的笑了一笑,“我是满怀诚意而来地,这一点你必须相信。都是大唐的子民,其实没必要刀戈相向。这就是我心中想的问题。本王甚至可以,和你们一起进到春明门的城阙里。再坐下来细谈。”

“哦?”此言一出,那三名将军都惊诧了一番:孤身入虎穴。果然有点胆气!

李世民的神色依旧十分自然,拿着马鞭朝春明门的方向指了一指:“怎么,不欢迎么?”

“当然不是!”三人异口同声,居然有些喜出望外。

“那便在前引路。”李世民轻扬马鞭抽在青马地马臀上,缓缓向前。一直站在他身后的高固和野诗良辅,快步跑了上来跟到了身边。李世民对他们说道:“高固,你掌着帅旗与我进去走一趟。野诗良辅,带着这几个兄弟。维护一下百姓们的治安。切忌,不可以造次胡为与春明门大军发生任何冲突。违令者。斩!”

野诗良辅瞪大了眼睛心里一下就憋屈上了,本想吼上两嗓子坚持要跟着李世民一起进去,但听到‘违令者斩’四个字,又只得咬牙切齿的忍了下来。他转身就对身后站得最近的那群仕人豪绅们怒吼道:“都听到汉王殿下的军令了么?谁敢造次,俺这手中铁棒可不饶人!”

一群人吓得心惊胆颤,齐齐朝后缩去。

看到这个光景,那几个叛军将领再不怀疑,彼此相视了一眼,齐声道:“汉王请!”说罢,一挥手,叛军阵列中,就让出了一条道来。

李世民轻拱了一下手,微笑道:“诸位同请!”说罢,就和高固二人,策马走入了叛军人丛中,朝春明门走去。二人刚刚进到人群中间,让出的那条道儿马上又像是洪水开道又汇合到了一起,变得密不透风。只是这些叛军,没有像之前那样举着刀枪了。百姓们,也十分自觉的站到十余步开外。

两拨人,开始了另外一种对峙。数万人,都在等着那个孤身进入敌军重围的汉王,传出消息来。

李世民策马走到了春明门前,翻身下马,沉着城阙的楼梯向上走去。

一百多年了,大唐地城墙除了多了一些灰旧,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这让李世民感觉一阵熟悉的亲热。前世身为皇帝,自己曾多少次踏上长安地九门雄关,眺望这八百里秦川锦秀河山。如今重登楼阙,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心境和际遇。他地心中,难免生出一些感慨来。

三名叛军大将军,带着身后的数十人近卫铁甲,如同绑架一般簇拥着李世民和高固,上了城楼,进了城楼上的青砖城阙里。

数十名铁甲站到了门外,那三名将军,依次鱼贯走了进来,环伺在李世民旁边。

李世民四下看了一眼,指着屋中的坐位说:“坐呀!”

那三人一愣神:奇了怪了,怎么感觉你像主人,我们是客了?

三人面面相觑看了几眼,心中各怀忐忑的依次坐了下来。高固已经将那面帅旗好好的收拢了起来,一手支腰一手握剑,沉寂而威严的侍立在李世民身后。

众人都入座已后,场面曾一度陷入沉静。李世民细细的玩味着这种感觉与心境,不由得牵动嘴角微微一笑:“你们三个,怎么比我还紧张?这里是你们数万大军地本营。本王单枪匹马而来,你们莫非还有什么顾忌?”

李世民直言快语挑破了那一层窗纸,让那三人齐齐一愣,然后都有些尴尬的干笑起来,纷纷说道:“汉王,果然是好气魄。”

李世民是混迹军旅出身地人,对武人的脾性摸得最透。和他们相处,要比和仕子文人们相处容易得多。许多的时候,不需要拐弯抹角冷嘲热讽。有什么话,打开了天窗直接说出

是最好的。

果然,李世民听似有点傻愣又带点诙谐的一句话,让现场有些凝重的气氛变得轻松了许多。那三人各自看了彼此几眼,由一人打头说道:“汉王,这一仗打下来,我等是败得心服口服,没什么可说的。但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我们这几万兄弟,都是有罪的人,不敢奢望朝廷会如何的善待我们。只不过,我们仍然抱着一丝希望,但愿能有一个好的结果。不然,我们宁可今日战死在长安西城,也好过在日后被朝廷算账。”

李世民一听这句话,心里顿时有些乐了:看来这些人,并不憨傻。他们对眼下的情形和自己的处境,看得还算清楚。他们所说的‘一个好的结果’,意蕴就比较复杂了。虽然没有直接跟我提条件,却是在套我的话,先打探清楚我的底线,再来跟我讨价还价。

这点小心思,何必搬到我的面前来卖弄呢?

李世民笑了一笑,说道:“我之前就已经说过了。同是大唐子民,我们没必要相互残杀。朱泚谋逆,他是逼我动的手。不杀之无以谢天下、靖乾坤。可是你们这些人,我知道,许多都是迫于朱泚的淫威,身不由已不得不听命于他。之前你们干过什么,那是各为其主,怨不得你们。我也没想过要跟你们秋后算账。只要你们真心投诚,我能保证你们的安全。”

李世民地话也说得十分的清楚。底线也交待出来了:不计前嫌,保证你们的安全。

那三人果然都面露出喜色,而且看似松了一口大气。其中一个比较年轻点的将军急忙说道:“汉王,末将是个只会厮杀的粗人,不会咬文嚼字。说句不好听的话,殿下今日说的这些,能算得了数吗?”

李世民身后听高固顿时浓眉一皱瞪起三角眼:“大胆!汉王殿下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督帝都平叛及抚民各项大事。殿下如若做不得主。今日为何又只身入龙潭出现在这里?莫非你以为,殿下是个喜欢儿戏之人?!”

那个年轻的将军看来也是个心浮气躁之人,听到高固这一声厉喝也有些上火了,忿忿地叫道:“人心隔肚皮,我等哪里会知道汉王是何许人。多问两句,有啥打紧。你凶什么凶?!”他旁边两人连忙一起上前劝慰。李世民也扬手止住了高固,好歹没有再争吵起来。

军营里面,这样的事情太过常见,李世民根本没有把它当回事。继续神情自若的说道:“这位将军说的话,也不无道理。毕竟事关几万人生死,多问一些情况是应该的。那我就实不相瞒的告诉各位吧。这一次收复帝都之战,由本王全权统领。一切事宜,便宜行事,不必再请示圣意。于是我劝你们,在我能够拍板做主地时候。做出你们正确的选择。如果真要到了那一天,这些事情捅到朝廷上让。那些士大夫在皇帝面前七嘴八舌的进言议论……那时候人多嘴杂,而且此一时彼一时。就真是不太方便办事了。”

一句‘此一时,彼一时’,让这三个将军心里都寒了一寒,他们想道:要是我们现在犹豫不决没有投诚到汉王麾下,那么等到皇帝过问的时候,就不会是眼下这种情形了。朝廷上有卢杞那样心胸狭隘的小人在,要是撺掇起皇帝来要将我们一网打尽,岂不是好局尽失、全盘皆输?如今趁着手中仍有兵马、占据着长安城门。不如就跟眼前这个汉王好好谈谈条件,远好过以后跟大唐朝廷正面交锋。

那三个人都是常年在一起出生入死的同伴。彼此眼神略作交流,各自微微点头,算是统一了意见。稍后他们其中一人说道:“汉王殿下肯孤身一人到春明门的城头上来,足以见得你的胆魄和大气,以及对我们这些兄弟的诚意。既然汉王是这样的磊落男儿,我等也不愿意枉作小人。开诚布公地说,假如我们全部放下武器投降,汉王,会如何处置我们这些兄弟?”

“很简单。”李世民站起身来,面色也变得坚毅而又果敢,竖起一支手指说道,“其一,全赦你们以前犯过的罪行。我知道你们有顾及,以前跟着朱泚,或多或少地都干过一些坏事。但那是以前的事情了,你们也绝非主谋,这些事情,我一概既往不咎。”

“其二。你们既然投诚,也就是大唐地军人。我会将你们与朔方军混在一起重新编组。原有的将军、都尉及大小将佐,官职不动,但都要服从调谴进行一些平级调动。而且,你们三人因为投诚有功,我还会在皇帝面前表奏你们的功劳,或多或少还会有些升迁。”

“其三。你们的粮草、军饷以及伤员的医治,全部由本王一力承担。你们不必有什么后顾之忧。我保证不会委屈一名投诚的士兵,也不会让一个伤员缺医少药。”

三句话说完,那三个人‘嚯’的一声齐齐站起,惊喜而又意外的叫道:“当真?”

李世民差点将那句‘君无戏言’脱口而出,在嘴边酝酿了一下,改口说道:“千真万确。如有食言,形同此几!”说罢,右臂急展拔剑挥出。一道白光突闪,李世民身前地那一面矮几瞬时被砍断一角。

那三人顿时被骇了一下,异口同声的脱口而出:“好剑!”

那一剑下去,榆木地厚实矮几一角被平平削过,几乎没有发出发太大声音,哧啦一声细响,就被砍下一角来。

‘咣啷’一声,李世民手中宝剑归鞘,然后凝神看着这三人,朗朗说道:“还有何疑虑,不妨一次说来。本王再次强调一句,同是大唐子民,我不想太多的人流血死亡。你们的决定,不仅仅是关乎自己的生死存亡,更关系到家世门庭的荣辱和妻子儿女今后的一切。希望你们,谨慎选择。”

第二卷 龙阙

第105章 长安的天空,不需要狼烟

李世民的这一些举动和言辞,足以用软硬兼施、威逼利诱来形容。一招一式,都打在了叛军将军们的软肋上。他们在乎的,无外乎就是生死存亡,包括自己家人宗族的命运。李世民将话挑得够清楚了,负隅顽抗,必死无疑,全家受牵连;弃械投诚,那就即往不咎,依旧像以前一样过安稳的日子。

这样的好事,到哪里去寻?

那三名将军顿时乐开了花,但同时又有点不可置信,毕竟这样的条件,实在是太过宽大。其中一人对李世民说道:“汉王明鉴。并非是我等小肚鸡肠。只是眼下殿下虽然答应了我们宽宥处理,可是万一哪一天,朝廷就翻起老帐来要治我们的罪,那该如何是好?”

“本王会在皇帝面前,一力承担,为你们做宝。”李世民毫不犹豫的果断说道,“只要你们从今往后,洗心革面,忘记自己曾经跟随着朱泚,只记着自己是大唐的子民、大唐的军人,从此走上正途。那么,本王可以凭着身上太宗皇帝的血脉起誓,绝对保障你们的安全与前途。”

“好!汉王殿下果然是一诺千金的爽快男儿,我等再无疑虑!”那三名将军走上前来,在李世民面前齐崭崭的单膝一拜。‘啪’地一声抱起拳来,齐声说道:“从此我等,誓死随汉王麾下,效犬马之劳!”

“哈哈,好!大善,大善!”李世民开心的大笑起来,大踏步上前将三人扶起,将他们的手拉到一起。沉声说道,“三位将军识得大体,真是大唐之幸事,天下之幸事。如今免去一场兵戈浩劫,我大唐更添了数万热血男儿。三位的功劳,并不在小啊!”

那三人也呵呵的大笑起来:“汉王殿下过奖。我等都是有罪之人。但求安生,不敢奢望功能赏赐。”其中那个年轻点的,走到高固面前,一抱拳,凛凛然说道:“这位将军,末将粗卤冒犯虎威,还请将军不要介怀。如果心里还有什么过意不过的,冲我这胸口来上两拳。”

高固哈哈的大笑:“光是捣你两拳怎么够?好歹要和一起大饮十坛好酒,看谁先醉死,才算是个了断!”

“好!好豪气!”那名将军粗声大笑起来。“我就喜欢跟这样直来直去地汉子打交道。末将丁仨,平生没有什么爱好。只好喝上两杯。今晚。末将就斗胆,要和将军拼上一回。”

“好。”高固兴头上来。豪气风发的说道,“只要殿下准许卑职饮酒,高固就跟丁兄拼上一回!”

李世民在一旁呵呵的笑了起来:“高固说这话,好似本王平日里有些不近人情了?如此也罢,今晚,我们就在长安城外摆个十里长宴,欢庆帝都回归,同时欢迎诸位慷慨投诚。从今往后。以前的事情不许再提。我们都是血肉肝胆的好兄弟!”

“好!”众人开心的齐声应诺。

与此同时,长安春明门城头下。气氛却仍然有些紧张。民众们看到那些平日城作威作福地叛军甲兵,渐渐的按捺不住了怒气。好些个脾气急躁粗暴的百姓,已经私下里骂骂咧咧的又闹上了。百姓的人群里渐渐有了一些骚动,那些士兵也感觉到了对方的不怀好意,好些人又暗自抽出了刀剑来握在手上。

眼看着局面又要有些失控。野诗良辅扛着一根大棒在两拨人中间走来晃去,自己也是焦躁不安的挠头叹气,恨不得一步跳上城头看个究竟。

正在这时,人群里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看,城头上的旗帜倒下来了!”

顿时,所有人的眼光都看到城头之上。那里,杏黄的秦字伪龙旗,正在不断下落。十余里长地城门之上,所有的旌旗都在依次倒下。

野诗良辅一阵纳闷:搞什么玩艺儿?这算是啥意思?!

紧接着,春明门城阙上地巨大旗杆边,出现了一个野诗良辅熟悉的身影——高固。只见他双手托着一面旗帜,郑重而庄严地将旗系到了旗杆上,十分有力的奋力一斗手臂,那面大旗就迎风飘扬起来。汉王也出现在了旗杆边,和刚刚那三名与他一起进去的叛军将军一起,合力扯着绳索,将那面大旗拉得缓缓上升。

人群里顿时有人高声惊呼——“唐、那是大唐的旗!”

“大唐!真的是大唐的国旗!”

那一面一丈多长的巨大褚红旗,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唐’字,已经在秋日地疾风中劲扬的飞舞。旗面上地五爪金龙迎风飞扬,意气风发栩栩如生。

这是李世民临行之时,皇帝李适特意交给他的一面国旗。当时李适说,如若祖宗神灵庇佑顺利收复了帝都,就让这一面大唐的国旗,在长安的城头升起来,诏告天下。

如今这一切,全都应验了。

大唐的旗,在长安的天空下,自信而又威严的飘扬起来。

数万万百姓激动的欢呼起来,人山人海顿时陷入了一片沸腾。许多人激动得痛哭流涕手舞足蹈,对着那一面数月未见了的唐旗,磕头作揖顶礼膜拜。

李世民看着眼前的一切,也难免胸中激动起来。曾几何时,这面大唐的国旗,就象征着天朝气象所向无敌。在奉天时,这面旗帜是那样的黯淡。如今,她又恢复了往日的光鲜与荣耀,怎能不让人激动万分?

李世民走到城阙前,对着城楼下的军士和百姓们高呼道

士们、百姓们!”

“战争结束了。大唐的帝都,重新迎来了和平与安定。”

“你们都看到了,大唐的国旗在飞扬。城下的将士们,收起你们的刀枪,不要再对着自己的同胞了。”

李世民让那三名将军都到了自己跟前,那三人齐声大吼道:“兄弟们。我们不要再做背国弃祖的叛贼。从今天起,我们都跟在汉王麾下,重新做人。做大唐的军人,做好人!”

城头上的许多军士们,最先欢呼起来,挥舞着手中的刀枪彼此相庆,大声叫道:“不用打仗了!大唐万岁!”

城楼下的叛军们似乎还有点没醒过神来,看到城头上自己人在欢庆,这才恍然大悟,纷纷高兴成了一团——真的不用打仗了?

“大唐万岁!”

这四个字,从数万万人的嘴里同时吼出,形成了巨大的声浪,让那面褚红的唐旗,飘扬得更加劲烈,雄姿尽显。

“咣——当!”几声大响,春明门被打开了。百姓军民全部高兴的呼喊着涌出了春明门,不停的欢呼着——“不用打仗啦!”

欢呼声经久不歇,李世民站在城头,细细的感受着万民的呼声,心中的感觉,无比惬意。

战争,意味着死亡与鲜血。和平的日子,才是百姓们最热切的期盼。从死亡与鲜血地战争中一路走来。终于等到了和平的那一刻,如何能够不激动?

野诗良辅带着之前跟随而来的那几个甲兵,混杂在人群中好不容易才挤到了春明门前,闯上了城头跑到李世民面前,哈哈的傻笑道:“殿下,当真打完啦?”

李世民笑:“打完了。不打了。”

李世民身后的那三名将军也呵呵的笑:“其实我们也不想打仗。如今承蒙汉王殿下点拨,我们终于可以重新做人,过上平实的日子了。”

李世民呵呵的笑了起来:“你们三位。稍后传下令去。春明门大军,从此统一军号,暂时隶属于朔方节度军,即刻迁出城外。南门明德门那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