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怀光私下里多次向李世民报怨:眼下这种境地,帝都沦丧钱粮吃紧,军民食不裹腹,李适还要在女儿的葬礼上大摆排场,真是令人寒心。李世民只得连连劝慰,好歹让李怀光按捺了下来。
又过了几天,李适总算是缓过神来,开始亲手处理朝政了。神策军和朔方军经过这些日子的调整,也做好了随时出征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无奈最近钱粮消耗巨大,军民臣工十余万张嘴要吃饭,早把李晟带来的一些军粮吃了个干净。从山南、京畿一带公仓运来的粮食,也如同杯水车薪,根本不解决什么问题。军队里早已是二顿改作一顿,城中百姓则是又吃起了野菜熬稀饭。
李适这时候才有一点后悔了……他不顾几个大臣的劝阻,将最近各地送来的一些钱财给女儿拿去做了陪葬,眼下要拿出点钱来四下买军粮,也明显的捉襟见肘。
李世民只在心里暗骂:糊涂虫!处事不分轻重,量体裁衣的道理都不懂,非要在这种非常时期大摆排场,谁劝也不听,刚愎自用!只知道自己死了女儿伤心,恨不能将整个江山都拿去陪葬。难怪手下的臣子对你失望。
这天的早朝上,李适满副焦急束手无策,急急的问众人:该怎么办哪?要打仗了,居然没军粮也没军饷了?
朝堂上安静成了一片,谁也不吱声,静静的站着。
李世民垂着眼睑站在一旁,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心里却是一阵冷笑,恨不能当场冲上去把李适拎下龙椅,将这个不孝子孙当众刷几个耳刮子。
李适见众人都哑口无言,很是有些郁闷,再加上自己也有些后悔,表情越发的难看了。他瞟了瞟卢杞,卢杞头也不抬;看向太子,太子更是一脸茫然。最后看向李世民……
“汉王。”李适清了清嗓子,提了几口底气说道:“眼下,你可有什么好办法?”
李世民抬眼看了李适一眼,走出班列来拱手奏道:“回禀陛下,臣……也是束手无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眼下国库空虚粮草吃紧,臣也实在想不出什么好的计策了。”
“哎!”李适满是惆怅的长叹一声,随口扔了一句:“这下连你都没办法了!”
本是一句无心之语,却如同在朝堂之上扔下了一颗炸弹一般,包括李世民在内,都纷纷暗自吃了一惊。
听皇帝这话的意思,汉王李谊便是这朝堂之上‘最有办法’的人了?
太子李诵更是心里一阵打鼓:父皇,你怎么能当众说出这样的话来?岂不是又给汉王助长了威风!
李世民不动声色,低头道:“是臣无能,请陛下恕罪。”
李适正郁闷着,才没有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摆摆手示意李世民回班:“朕不怨你。”
李怀光就站在李世民身后,看到这个情形不禁又有些光火了,一晃身出了班,凛凛说道:“陛下,眼下数万大军枕戈待旦,就要挥师收复帝都。帝都乃是天下命脉所系,四海之内皆翘首盼望王师克复长安。如今却因为粮草之故寸步难行,岂不是要令将士寒心、天下人失望?臣斗胆,恳请陛下下旨,在附近城镇村落之中征粮,待日后克复了长安,再加倍偿还给百姓!”
此言一出,众人都惊咦了一声,纷纷想道:这个李怀光,好不粗陋!他这是要皇帝下旨朝廷去向附近的百姓打劫吗?简直就是不成体统。
李适则突然一下瞪圆了眼睛:“如此,不妥吧?朕是天子,怎么能……怎么能纵兵去抢劫自己的子民?”
“不是抢劫,是征粮!”李怀光一板一眼的道:“待日后再归还给百姓就是了,又不占他们的便宜!”
李适却煞是为难的说道:“不妥、不妥……朕已经让百姓吃够了苦了,眼下这种时候,怎么能再向百姓强行征粮?”
李怀光性子急躁,看到皇帝这般优柔寡断的样子不禁有些急了,正想再吼几句,李世民连忙向他递了个眼色。李怀光愣了一愣,这才回过神来,乖乖的退了回来。
一时间,整个朝堂之上又陷入了一片沉默。李适这下又郁闷了,刚才只要李怀光再坚持一下,他几乎就要同意了,可是这个李怀光,却又缩了回去……眼下要是再有个人跳出来,建议向百姓征粮,自己一定毫不犹豫的同意!
李世民一直瞟着李适注意着他的表情,心里暗自冷笑:李适,没主见倒也罢了,偏偏遇到事情自己又不敢承担责任的拍板,非要有个臣子出来顶着罪名背黑锅。你这种人,既无威仪信用也没胆识魄力,怎么配坐在龙椅之上驾御天下?
我是对你越来越失望了。
一时间,今天的早朝居然陷入了冷场的尴尬局面。
正在这时,门口跑来一名太监,绕着弯儿跑到皇帝身边,低声说道:“陛下,剑南节度使张延赏,派人送来了大批物资,刚刚运抵奉天,清单在此。”
李适大喜过望,一把从太监手中抢过清单急急翻看,马上欣喜若狂的宣布道:“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剑南节度使裴廷赏,不愧是世代忠良之后,一心忠君爱国。诸位爱卿,裴廷赏从剑南道运来了粮草六万余石,钱物三百余万贯,另有绢帛物什不计其数,共计八千余车。剑南道那地方,道路崎岖难行,他却将如此庞大的一批物资安全运抵,真是难能可贵!”
这下朝堂之上的人可就开心了,纷纷长吁了一口气,露出了笑容来。卢杞马上出班奏道:“陛下,此等忠臣、功臣,陛下理应予以重奖!”
“那是自然!”李适满足的微笑,长吁了一口气说道:“传朕旨令,诏裴廷赏入朝,朕要封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阁理事。像他这样的人才,理应给他更多施展才华效忠大唐的机会。”
李世民不由得眉头一拧:这就让当宰相了?大唐的宰相,也未免太不值钱了吧!
身后的李晟,却发出了一声不屑的冷哼。声音低微,李世民却是听在了耳里,寻思道:李晟素来沉稳老练,怎么也会对皇帝的这个举措表示不满了?
刚刚任命了宰相,李适又兴致勃勃的说道:“诸位爱卿,眼下收复帝都迫在眉睫。众位议一议,该如何行事?”
李怀光才不关心谁又当了宰相,眼下他只想早点带兵出去打仗,不用呆在这乌烟瘴气朝堂之上,最先出来说道:“启奏陛下。臣麾下的朔方军,早已磨亮了刀枪鼓足了勇气,只等陛下一声令下,就会视死如归的杀向长安。不过臣手下兵马数量有限,臣肯请陛下再分拨一下人马,助臣一起前去收复长安!”
李晟马上站了出来:“陛下,臣愿意率领神策军协助李大帅前去收复长安!”
浑比什蝗茫骸俺家苍竿
李适满意的大笑:“好、好!我大唐,果然忠臣辈出,良将如云。李怀光,朕任命你为主帅,浑⒗铌晌苯忝侨寺柿烊蛩贩骄鸵煌蛏癫呔布扑耐蛉寺恚巳招耸Γ崭闯ぐ玻
“等一下,陛下!”李怀光急道:“陛下明鉴!要说攻坚对垒冲阵搏杀,臣的朔方军从来没有怕过任何人。但此次是收复长安……长安城池坚厚极难攻打。若不用智取,极难成功。但臣……臣向来不擅长此道。所以,臣肯请陛下另择一名智勇双全之人挂帅,臣愿为副将!”
“哦?”李适心里却是暗自惊了一惊,寻思道:眼下这朝堂之上,如果连李怀光都不敢挂帅了,谁还敢挑起这个担子?
不由自主的,李适又看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却是微低着头,纹丝不动。
浑屠铌啥枷氤隼雌糇啵没实廴蚊和趵钜甑敝魉А5罨彻舛济挥兄苯铀灯穑嵌艘膊缓弥毖粤恕F涫道罨彻庖膊簧担巯抡馇榫爸拢遣缓霉惶胬钍烂袂朊模蝗凰家衔钦饧溉耸俏坏沉恕=岬常诨实坌睦锟墒谴蠹伞>退憧梢匀么蠹宜较履希膊缓霉蛔龅锰飨浴
正在这时,左列文臣当中,有一人站了出来,拱手奏道:“陛下,臣保举一人,堪任统军大元帅,前去收复帝都。”
。
第二卷 龙阙
第64章 上梁不正
众人一看,出班奏事的,乃是翰林院学士王伾。这法超群,也有些才气,眼下正是东宫太子的侍读,年龄不过三十出头。
李适问道:“爱卿举荐何人?”
其实不用王伾去说,所有人都清楚,他肯定要举荐太子李诵挂帅了。这样的大事,无疑是经营资本打下名望的大好机会,怎么能错过?
果然,王伾说道:“臣保举太子挂帅,前去收复长安。太子素来沉稳干练,遇事沉着冷静,堪当此任。而且太子乃是国之储君,如若挂帅出征,必能让军队士气大涨,天下万民也更加信服皇帝陛下收复帝都的决心。”
李适眼睛转了几转,点点头道:“言之有理……”
李世民瞟了王伾一眼,生得细皮白面的一个瘦小男子,脸上也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心里暗自道:你以为行军打仗是出去郊游么?稍有不慎就会带来流血和死亡,身份和血统是带不来胜利的。而且眼下李怀光刚刚收回了叛心,要是跟在太子手下有什么不愉快,再闹出什么动静的话……
一旁的李怀光可就快要气炸了,心中恨恨骂道:好一个‘言之有理’,有个屁的理!太子会使枪弄剑,会行布阵出谋划策吗?这么一个宝贝疙瘩,跟在军中还要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就如同一尊泥菩萨,虽受供奉却不灵验……糊涂皇帝糊涂臣,眼下收复帝都这么重大的战役,居然!……
李怀光忍不下去了,正准备跳出来说上几句,李晟早早在后面暗扯了他一把,好歹让他没出再钻出来。
正在这时,有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陛下,臣也保举一人,可破朱泚,收复长安。”
“颜老太师?”李适有些疑惑了,颜真卿平常在朝廷之上,已经极少说话了,今天却是站了出来,不由得问道:“老太师举荐何人?”
“臣保荐的,是前番率军两败朱泚的天下兵马大元帅,汉王殿下!”颜真卿不急不徐的说道:“汉王殿下智勇双全,忠君爱国,堪当此任。”
一时间,朝堂之上的气氛就有些怪异了:太子和汉王自己虽然还没有出面,可是大家都清楚的意识到,这两人争上了。
马上又有人站了出来:“陛下,臣保荐太子挂帅。”众人一看,乃是东宫左庶子王叙文。紧跟着,又有一些向着太子的大臣一起站起来,保荐太子,人数有七八人之多。
卢杞一帮人,则是在一旁冷眼旁观,谁也不帮。
老臣李勉,这时候也和颜真卿站到了一起,一起保荐汉王挂帅。
李适看着朝堂之中一下站出了这么多人,不由得一下傻了眼:怎么一下都跳出来了?
李世民则是都静静的站着,没有出声。眼下这般光景,他自己是不好说什么的,只能让皇帝来做这个决定。假如自己站出来请命,则是大有和东宫争风的嫌疑。这对一个亲王来说,可是大忌。虽然眼下李世民在朝堂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人所皆知,但也不能让太子太过难堪没有台阶可下,这样,自己以后可就危险了。
李适感觉,自己仿佛伸手接到了一个热山竽,煞是麻烦。他心里清楚的知道,太子李诵,干别的事情或许还行,可是这挂帅出征行军打仗,他绝对不是这块料子。汉王李谊,这些日子以来,屡屡做出惊人之举,文韬武略智计机巧,足以胜任。可是……如果自己任命汉王挂帅,岂不是当众损了太子的面子,让他失了威望,从此在汉王面前抬不起头来?
太子是储君,国之基础,这种事情怎么使得?
李适郁闷极了。这皇帝,太不好当了。他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台下的众人,一阵发呆。
过了半晌,太子李诵自己站了出来,说道:“启奏父皇,儿臣也保荐汉王挂帅,前去收复帝都。”
这话一说出来,马上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连卢杞等人都惊咦起来。王叔文等人则是差点跳脚大叫,连连摇头叹息。
李适心中一惊,连忙道:“太子为何也一起保荐汉王?”
李诵微微笑了一笑,说道:“父皇明鉴。收复帝都,乃是事关国运的重大军事决策。儿臣虽然有心为国出力,奈何不懂军事。假若硬着头皮挂帅,到时候恐怕只会贻误战机,带来不可预期的损失。皇兄汉王,一直以来忠心为国久经军事,文武双全善长用兵,正是合适的人选。眼下,应该以务实为本,汉王,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世民心里在飞快的寻思:李诵,看来我之前的确是有些小看你了……不管你这番话是发自肺腑还是别有用心,你都是有一个极有心机城府的人。我挂帅,的确是不二的人选。可是你这样跳出来说,无疑就是把我推到风口浪尖,让满朝的人都要看到,我汉王要抢东宫的风头了。这只会让皇帝心生疑惑:莫非太子也发觉,无力和汉王相争?
明里是说好话,暗中却是棉里藏针。
但事已至此,李世民也别无选择了,只好自己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微臣不才,承蒙太子举荐。臣愿意挂帅出征,收复长安。”
李诵回了一下身,满脸敦厚的微笑,冲着李世民拱了拱手:“汉王何必自谦?眼下这朝堂之上,也唯有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王叔文等人,都不说话了,静悄悄的退了回去。
李适愕然的发现,不用自己拍板定论,这件事情已然有了结果——汉王李谊,理当挂帅出征。
“那……好吧。”虽然心里还有些迷糊,李适也只得下令道:“朕命汉王李谊为主帅,李怀光、浑彼В铌晌芯な芳嫦确姹硎埂D忝撬娜肆焖耐虼缶巳招耸κ崭吹鄱肌!
“臣等遵旨!”李世民等人齐齐拱手应诺。
李适顿了一顿,仿佛又想到了什么事情,出声唤道:“霍仙鸣!”
一个肥胖的太监急忙从皇帝旁边闪了出来,拜在堂前:“臣在。”李世民看了那人一眼,第一次去见皇帝李适时,就是这个胖太监领的路,长得像弥勒佛的那个家伙。
“唔……汉王、浑家稣髁耍氨硪皇蔽奕送沉臁!崩钍仕档溃骸半薹饽阄癫呔笙岫贾硎梗慈掌穑钐斓慕挥赡憷赐沉彀伞!
“啊?!”李世民等人纷纷低呼一声:让一个宦官来统领禁军?
浑泵ι亮顺隼醋嗟溃骸氨菹拢癫呔耸怯白钪匾慕溃蚶从纱蠼沉欤挥凶蟆⒂掖蠼⒔徒诙仁埂⑾确姹硎梗卫础笙岫贾硎埂庋闹拔翊嬖凇1菹挛巍
“罢了,朕意已决。”李适有些不耐烦的摆了摆手,“不就是一个官位吗?万事皆要有个开头,朕是皇帝,许个官职,不用这么大惊小怪吧?浑庑┦虑椋挥媚悴傩模残拇蛘倘グ伞蘩哿耍袢站鸵榈秸饫铩M顺!
说罢,李适大手一挥,不顾众人惊疑的眼色,大摇大摆的走了出去。
李世民眉头皱起,心中怒火已在翻腾。连卢杞等人,这下也纷纷议论起来了,看来对皇帝这个突然的任命,十分不解。
胖太监霍仙鸣则是早早跟在皇帝身后,踮着碎步子,大屁股一摇一晃的走了出来。
李世民看着皇帝和霍仙鸣的背影,心中暗自道:上梁不正,大厦如何平地而起?李适,你软弱无能又疑心病重,现在又宁愿相信宦官,也不相信身边的大臣将军。自古以来,但凡宦官执权干政,哪里会有不坏事的?我看你这皇帝,怕是不太想干了。
。
第二卷 龙阙
第65章 苏菲儿
下了朝会,李怀光、李晟和浑髯曰鼐凶急赋稣魇乱肆恕@钍烂窈吞永钏懈涸鹎宓懔艘幌屡嵬⑸痛咏D纤屠吹奈镒剩闩闪俗愎淮缶稣魇褂玫牧覆莺筒撇L拥挂不故歉鲇行娜耍土艘桓敝实赜帕嫉拿鞴饧赘钍烂瘛
金黄色的明光战甲,褚红的战袍,说不出的华丽和耀眼。李世民当即穿戴到了身上,感觉十分的满意。他换上了这副明光甲,顿时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平添了几分英武和潇洒。大唐制造铠甲的技术冠绝天下,十三种战甲各得其妙,普遍用在军中。而明光甲则是十三甲之首,许多异邦的将军、皇族,都以得到一副质地优良的大唐明光甲为傲。而李诵送给李世民的,则是精工细作的一副明光甲,堪称精品中的精品。不仅仅华丽美观,而且舒适合体、轻巧坚韧。
李世民在识认军器这方面是个大行家,一眼就看出这副铠甲不是凡品,对李诵连连道谢。这个时候的李诵,又恢复了那个老实敦厚的模样,时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道缝,对他这个英武不凡的皇兄赞不绝口。
既然是兄弟,就理当相互尊重友爱么!李世民心里矛盾的苦笑:皇族之中,最难寻的便是亲情……并不是所有人都心冷如铁,只是形势往往将人逼入牛角尖中。
处理完一些杂物,李世民就准备回军帐打点一下,准备明日出征了。回到军帐的时候,俱文珍已经将简单的行装整理完毕,反倒没有李世民什么事了。野诗良辅和高固也指挥那二十六个亲随,个个打点好了行装,只等李世民回来就一起搬到李晟的神策军中军去住。
李世民正准备带着众人动身,帐外一个小卒来报:“报大帅,寨外有人求见。”
“什么人?”
“就是……”小卒有些吞吐:“前些日子来过的那个……姑娘。”
“武琦云?”李世民一怔:这个时候,她来做什么?
“对她说,本帅出来见她。”女子,总是不太方便进到军营里来的。李世民只发屈尊外出去见她了。
俱文珍在一旁偷笑,李世民抡手在他脑门上来了个脑奔,提步出了帅帐。
军寨门口,却是站着两个人。武琦云还是穿着那身紫青胡服,一如既往的爽利活泼。而且今日她没有戴双霞帽,而是束着一个简单的发髻,更显得干净利落。她旁边也有一个女子,身上穿着藏青的襦裙,松散的云鬓随意的梳挽着,远远看来,简朴而素雅,却又显得工整文静。武琦云在一旁伸手搀着她,看似这个女子还有点行动不便。
李世民心中暗忖:应该是我之前救回的那个受伤女子吧?这么快就伤好了。
李世民刚刚走到二女身前,那个青衣的女子就急急的拜倒了下去,声音低低的说道:“民女拜谢殿下救命之恩!”
“唉,快起来。”李世民上前一步,托了托她的手肘,示意她站起来。
青衣女子却是执意不肯起来,一板一眼十分认真的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
武琦云在一旁微笑:“菲儿一醒来,就追问我是谁救了她。这不,刚刚伤好一点能够下地,就急急的要来找汉王殿下拜谢了。”
“菲儿?”李世民扶着青衣女子的肩膀,好歹让她站了起来:“好罢,起来。你大病初愈,就不用这样多礼了。”
菲儿这才有些艰难的站起身来,怯怯的朝旁边缩了一下身子,低头垂手而立,低声道:“尊卑有别,而且汉王殿下是民女的救命恩人、再生父母,如何能够废了礼节?”
“唔,倒是个知书达礼的女子,呵呵!”李世民大度的笑了笑,这才看清这个菲儿的相貌。看她年龄,应该和武琦云差不多,十五六岁的样子,身材单薄而且瘦小,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面色有些苍白,细眉大眼,瘦削的脸庞,娇俏的鼻子,缨桃小口,典型的江南小家碧玉的女子。而且她身上,有一处最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她凌乱的头发,看似是被剪刀绞剪过的。
李世民不由得疑惑道:“菲儿,你的头发怎么成这个样子了?”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一般是不能随便残伤的。
菲儿周身微微颤了一颤,却将头压得更低了。武琦云伸手挽住她,轻声道:“殿下,还是我来说吧。菲儿全名叫苏菲儿,是徐州人士。她的父亲和哥哥,都是大唐秋防边军的士卒,半年前阵亡在疆场了。后来关中出了事,兵荒马乱的,菲儿非但没有领到抚恤金,而且连父兄的骨灰也没有收到。为了寻回父兄的遗骸,菲儿就绞碎了自己的头发,发下了毒誓……于是她只身一人从徐州出发,用尽了盘缠后,就乞讨来到了关中。不巧这时就遇到朱泚叛乱,兵乱之下才落到了这般境地。”
“是这样……”李世民连连点头嘉许:“真是个孝悌的好女子。来,菲儿,我这里有一袋铜钱,虽然不多,也是我的心意。你拿在身边用吧。如果有问题,随时可以来找我帮忙。如果找不到我,就找我的那个近侍宦官,我会叮嘱他的。”说罢,李世民取出一个钱袋,递到苏菲儿面前。
苏菲儿却是摇了摇头,声如蚊蚋的低怯说道:“民女不要钱……民女乞讨,也从来不敢讨钱,只要一些饭食。”
“哦?”李世民疑惑的看向武琦云。
武琦云脸上的笑一如既往的温柔如水,她伸手揽着苏菲儿的肩膀说道:“汉王殿下,菲儿是个很有志气的女子。”
李世民点头:“这我知道。千里寻枯骨,若不是有志气的人,光凭孝心是做不到的。你们说吧,要我怎么样帮助你们?”
武琦云面露喜色,轻摇着苏菲儿:“菲儿,你就快说吧。我早说过了,汉王殿下是好人,一定会乐意帮助你的。”
苏菲儿抬起头来,怔怔的看了李世民一眼,脸上倏的一下变得粉红。
李世民也看到,苏菲儿那张娇俏的脸庞上,一双大眼睛极为引人注目,仿佛就要占去整张脸的一半。而且她的眼神,就如同一汪清澈见底的幽泉,轻盈而灵动,透着几分惶恐、羞赧和兴奋。
苏菲儿轻轻推开武琦云的手,不顾李世民劝阻,郑重的双膝一弯拜了下去。李世民看得清楚,跪下去的时候,苏菲儿明显的脸部抽搐了一下,看来是腿部的伤口正发出撕疼。
“有话就说吧,菲儿。”李世民满是怜悯的低声说道:“我一定尽力帮助你。”
苏菲儿又连连磕了三个响头,这才说道:“民女斗胆,想要乞求汉王殿下,帮助民女打听一下我父兄遗骸的消息。”说罢,她又提高了一些声音,急急说道:“我知道这很难,就如同大海捞针一样。殿下……殿下可以不答应。民女一样会对殿下感恩戴德!”
李世民轻轻挑起嘴角,露出一抹和洵如冬日阳光一般的微笑,轻扶着苏菲儿站了起来:“起来吧,菲儿。这种小事,对我来说只是举手之劳,我一定会帮你的。等下你就告诉我,你父兄叫什么名字,曾经在哪里从军,阵亡时间大概是什么时候。日后,我会派人来告诉你消息的。如果找到了遗骸,就直接送到你的手中。”
苏菲儿又抬头看了李世民一眼,马上又急急低下头来,连连点头,身上一阵微微的颤抖。也不知道是感动,还是有些害怕。毕竟像她那样的小民,见官以后难免心慌,更何况是见到一个皇族亲王了。
武琦云又扶住了苏菲儿,有些希冀的看着李世民说道:“汉王殿下,明天,我们就要去华原县了。不知道我们还会不会再见面呢?”武琦云特意强调了一下‘我们’,示意苏菲儿将会和她在一起。
“当然会了。”李世民微笑:“我不是刚刚才答应了菲儿,要帮她办事么?过段日子,我定会来华原找你的。对了,我到时候,该到华原什么地方来找你们呢?”
“华原县衙。”武琦云递了一封信给李世民,“菲儿的伤还没有好,我会让她在那里养伤。这里面写着地址和菲儿父兄的事情。”
“县衙?”李世民接过信来,心中暗忖道:果然不出我所料,武琦云不是乡间郎中出身,而是官宦人家。
“既然如此,我们就告辞了。殿下,保重。”武琦云冲着李世民一笑,眼睛里一阵流光溢彩,脸色如含苞欲放的三月春桃。
“你们也要保重。”李世民看着两个女子的背影,心中突然没来由的感觉暖暖的,不自觉的笑了一笑,转身朝军帐走去。
。
第二卷 龙阙
第66章 出征
。
翌日拂晓,秋风阵阵,黄沙乱舞。残碎的树叶从枝头纷扬落下,四下盘旋。奉天南门外,一万神策军将士布列成了军阵,旌旗整齐,刀戈生辉。东边的一抹晨曦洒照在这些勇士的盔甲上,熠熠耀眼。
苍凉而雄浑的军旅景象。
这是李晟手下的神策军精锐,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以骑兵为主。之前守备奉天的那些神策军,大多是皇帝仓皇出逃时,临时招蓦来的,跟这批精锐不可同日而语。
对于这支军队,李世民还是挺满意的。至少现在看来,精神面貌很好,士气也还不错。
南门外扎了个临时大帐,供奉了李家祖先的灵牌圣位在内。首当其冲的,就是高祖李渊,再就是……太宗李世民。
看到这些,李世民只能在心中苦笑。大唐军队出征,有几个既定的规矩。如果是皇帝派出的军队参加重要战役,首先要让太仆占卜,然后皇帝、将军斋戒三日,在庙堂之上告之于皇室祖先。然后择个吉日良辰,由皇帝在太庙赐予领军大将一副“斧铖”,祭拜天地神明祖先,这才能够出征。
现在看来,这一切都只能从从俭了。斋戒三日,等这几天几万人吃下来,军粮消耗可不是个小数目。告之于太庙,也只能临时建这样一个地方代替。祖宗太庙,还在长安叛军的手里呢……
不久,皇帝李适摆着銮驾,带着文武百官出来了。众军自然是高呼万岁。
李适表情也挺严肃的,穿着整齐的衮服龙袍,戴着一顶十二珠帘皇冠,带着文武百官拜在了这个临时庙堂之前,三叩九拜一丝不苟。李世民无奈也只能跟着拜,心里却是一阵哭笑不得:告什么祖先,老子就在你眼前,不肖子孙!老祖宗现在要亲自去帮你收复河山了。
叩拜完毕后,皇帝李适将李世民唤到了跟前,对他说道:“汉王,今日卯时三刻是吉时,朕准你领军出征。此次战役,事关社稷安危天下存亡,朕祝你旗开得胜,立下不世功勋。”说罢,连敬了李世民三杯酒。李世民一一接过酒喝下。
李适又拿来一杆铖,郑重的递到李世民面前:“从此以往,上至于天,将军制之!”李世民神色肃然,郑重接过了铖。李适又拿来一柄斧递到李世民面前:“从此以往,下至于泉,将军制之。”李世民自然是又接了过来,心里忍不住感慨万千……
一百多年了,这个出征的仪式居然一成不变,连说的语句也一字不差。当年,李世民无数次的亲手将斧铖交给出征的将军们,李靖、候君集、李绩……今天(奇。书。网…整。理。提。供),却要从自己的玄孙手中,接过斧铖,听他念叨这些词句……
仪式算是完成了。李世民走出临时太庙,高高扬起手中的斧铖。李怀光、李晟、浑冉屯蛴嗍孔洌肫敫吆簦骸按筇票厥ぃ
拂晓的宁静,已被一股狂浪般的呼喊完全打破。响彻天际的呼声,仿佛就要将启明星震落下来。〃奇…_…書……*……网…QISuu。cOm〃
李世民走到点将台前,站于一侧。李适拿起一面三爪金龙的李字帅旗,亲手递到李世民的手上,不无慈厚的说道:“谊儿,此行要多加小心。刀剑无眼,水火无情,行军在外,多多保重。”
李世民接过了帅旗,凌神看了李适几眼,恍惚间,却又感觉眼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