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357章 帝王心术(二)
更让陆贽和马燧惊讶的事情,还在后面。
乌重胤的事情刚刚说完,皇帝又说道:“朕还有一件事情,是朕的私事,要请陆敬舆帮忙。不知道敬舆肯不肯赏这个脸。”
陆贽顿时惶然道:“陛下请示下,微臣一定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呵呵,没那么严重。”李世民表情轻松的笑道,“朕的皇长子李铎,这过年之后就已三岁,该开始读书了。朕想聘你当皇长子的老师,教他读书识字。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当……皇长子的老师?”陆贽的眼睛都睁大了,显然有些不敢相信。虽然现在皇帝还没有立储,但皇长子要成太子无疑是希望最大的。历来,给皇子教书的都是退位的宰相大臣或是当世硕儒鸿生。比喻孔巢父、姜公辅这样的人,就是最合适的。可皇帝为什么要聘我陆贽当皇长子的老师呢?
“怎么,有什么顾虑吗?”李世民微皱了一下眉头,看着陆贽。
“哦不,没有。”陆贽慌忙拱手拜道,“微臣只是担心自己才疏学浅,耽误了奉先郡王的学业。陛下如若不弃,微臣愿效犬马之劳。”
“这才对嘛!过度的谦虚,可就是虚伪了。谁不知道你陆贽是当朝第一笔,写得一手好文章,腹内才学盖世。更为难得的是,生性耿直淳良,有帝师之风。”李世民轻松的笑道,“这样吧,等过了年,朕就让李铎来行拜师之礼。朕的皇长子,也就这样交给你了。他成不成器,可就是你陆敬舆的职责所在了。”
陆贽郑重的拜倒磕起头来:“微臣一定竭尽所能,辅佐奉先郡王!”一旁的马燧,却是被皇帝所说的帝师之风四个字吓住了。虽然这只是个比喻。夸奖陆贽品行高洁学识渊搏……但是,现在听到这样的字眼,总是感觉很敏感。莫非皇帝,已经有意立皇长子为储君了?!
李世民笑了一笑,让陆贽站了起来,说道:“今天差不多就是这么几件事情了。几个人事任免,都相对比较敏感。所以。朕先听取了一下你们地意见,免得到时候朝堂上又争论不休悬而不决。为李铎聘老师的事情,则是朕的私事,所以也没必要拿到朝堂上去说了。你们明白么?”
陆贽和马燧看了一眼皇帝,见他眼神中别有深意。各自深鞠了一躬说道:“微臣明白。”言下之意,就是叫他们不要把这些事情到外面去说。
第二天的早朝上,皇帝果然将这几项人事任命的事情,拿出来公议了。结果,皇帝自己说道:“朕以为。吏部尚书的人选,郑瑜可以考虑;华阴县令裴度,政绩斐然。仍然留守县令一职实在是太屈才了,朕打算将他调入中书省理事;左羽林卫大将军一职,朕反复寻思良久,觉得应该由一个忠勇而又单纯的人来担任。
潞州牙将乌重胤,是不个不错地人选。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臣子不是傻子。皇帝都这么说了,谁还敢说不、谁还敢另外举荐人选?那个乌重胤又是何方神圣,几乎大部份人都没有听说过。也只得表示赞同。
就这样,陆贽和马燧举荐的几个人,平步青云进入了大唐的政治核心。另外,皇帝私聘陆贽当皇长子奉先郡王的老师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不知道皇帝这样做地用意。究竟何在。
这个中的奥妙,能想通的人不多。陆贽,无疑就是其中之
这天傍晚,马燧心中疑窦重重睡不安稳,造访陆府谈起了这件事情。
“洵美兄,皇帝的用意其实很明白了。你莫非还看不出来?”陆贽和马燧很熟,故意摆起了谱。
“哎呀,陆老九。你有话就直说。我若能想得明白,还有必要来问你吗?”马燧急了。
陆贽呵呵的笑了一笑,说道:“我只说四个字,你自己体会。“哪四个字?”
“帝王心术!”
“呃……”马燧寻思了片刻,大摇其头,“我还是想不明白。”
陆贽又呵呵地笑了:“我们做臣子的,还是不要太过揣度陛下的用心了。否则,说不定就会有危险地。”
“陆老九,看来你是信不过老夫了?”马燧有点生气,准备离席就走。
陆贽慌忙扯住马燧,好言相劝了一阵,说道:“不是我陆某人小器。今日所说之语,切勿在外声张。否则,陛下会很不高兴的。”
“你放心,在下一向口风极紧,从不出卖朋友!”马燧拍起了胸膛。
“好吧……”陆贽仍然是犹豫了片刻,才拉开了话闸徐徐说道,“历朝历代,朝堂之上都不会少了党争。这个不必在下详述了吧?”
“你就说干脆点吧,我听着呢。”马燧急不可待。
陆贽轻抚了抚短短的黑须,说道:“陛下登基俟始,朝堂之上百废俱新。一个暂新的朝廷刚刚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暂时还没有形成明显的党派。可是陛下是皇帝,他所做的就是防微杜渐。对于君王来说,党争是一把双刃剑。没有党争的朝廷是不存在地。有了党争,君王就要平衡双方的力量,以方便自己驾驭。”“哦,我想到一点了。”马燧轻声说道,“现在的朝堂上,以武元衡等人为首的汉王府旧臣,和太上皇以及东宫旧臣也就是我们这批人,可以看作是两派?”
陆贽笑了一笑:“也可以这么理解吧。现在的状况是,汉王府旧臣,在军政上占据了绝对地优势。武元衡虽然还没有拜相,但那只是迟早的事情;李晟、浑、高固、野诗良辅、杜黄裳、薛存诚,包括郭钢等人,都是陛下旧属。他们地实力,可比你我二人加起来要大多了。王丕和王叔文那些东宫旧臣,陛下虽然没有弃用他们。却也没怎么重用。所以,他们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双方的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照此发展下去,陛下如何驾驭?”
“哦,我算是明白了。”马燧恍然大悟的道,“这也是为什么,皇帝把武元衡支出去。派去征讨淮西了,而且连着将李、高固这些人都一起带走?然后,又让我们举荐的人才进入朝堂核心,原来是这个用意。你举荐了裴度和郑瑜,这两人从此就是你地门生;老夫举荐了乌重胤。他从此也会对老夫五体投地。陛下的用意,还真是深不可测!”
陆贽却是呵呵的笑了:“如果陛下仅仅是这么一点用意,也就不必耗费如此大的心思了。”“那还有什么?”马燧又愕然了。
陆贽皱起眉头,正色说道:“陛下对武元衡的信任,超越了任何一人。武元衡对陛下的忠诚。也是异常罕见。他们之间,是不会出现什么猜忌和排斥的。陛下派武元衡出征淮西,并非只是单纯地为了方便你我在朝堂上培植力量。”
马燧恍然一醒神:“相反的。陛下是有意提携武元衡?!”
“看来,你也想出一些门道了。”陆贽说道,“陛下与武元衡的关系,跟贞观时太宗皇帝与长孙无忌的关系,何等的相似?我也曾听说,当初陛下要纳德妃入宫时,武元衡是不同意地,而且就用过长孙无忌的例子来推搪。皇帝是个圣明之君。他肯定也不想让武元衡重蹈长孙无忌的覆辙。于是,他一面在朝堂之上培养将来可以与武元衡相抗衡的党派,一面又加固武元衡的力量。这一场征淮西之战,武元衡如若成功,就会在军中拥有深厚地根基。当年长孙无忌。可是在军队里没什么基础,也是他后来被则天圣后轻易诛杀了的重要原因。不过。长孙无忌与武元衡最大的差别,恐怕就是性格。长孙无忌贪权好斗,武元衡清尚寡欲。想必陛下也是看透了这一点,才放心地将军队交给他。”
马燧啧啧的感叹道:“看来皇帝与武元衡之间,还真的是很有默契,而且感情也是异常的深厚啊!皇帝想着的,是几十年以后可能发生事情,并提早做出了防范。我就奇怪了,皇帝也不过就是三十年岁,怎么可能想到这许多复杂的事情,行为处事如此老辣、城府深不可测?”
陆贽笑了一笑,说道:“要不,他现在怎么君临天下了?你以为,他仅仅是凭着些许兵马的拥护从而逆取江山吗?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皇帝陛下,可是千古难得一见地奇人。我们往往重视他的身份,却忽略了他的才干。其实,最近陛下做出这许多的事情,还有一个最深层的用意。这个用意,不是一般人所能参透地。我估计,除了皇帝,也就只有我和武元衡,将这件事情想了出了些大概。”
“快、快说给老夫听听!”马燧顿时精神抖擞。
陆贽不急不忙的说道:“陛下登基两年,没有立后,也没有立储。可是现在,我们已经能感觉到,他在为这些事情做准备了。”
马燧一惊,矢口说道:“你说,皇帝是不是打算立长子奉先郡王为储?”
不料,陆贽却是不以为然地一笑,摇头道:“错了。皇帝的用意就是…………仍然不立储。”
“不对呀!皇帝让你当长子的老师,还亲口说你有帝师之风。这用意还不明显么?”马燧反驳道。
“一句夸奖的虚辞罢了,何必当真?皇帝像是那么草率的人吗,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可能在我们面前说漏嘴?”陆贽说道,“在我看来,皇帝这是在努力的平衡后宫的力量。现在朝堂之上没有出现党派和党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的子嗣还不多,而且没有长大。可是过个十几二十年,皇子们长大成人,还不来争一争这储君之位吗?历朝历代,这样的事情可是屡见不鲜。我现在也有一点怀疑,皇帝年纪轻轻,怎么刚生了孩子,就开始为几十年以后的事情做准备?真是奇人……”
“他做什么准备了?我怎么一点谱也没看出来?你倒是直说呀!”马燧着急的追问。
陆贽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着急,徐徐说道:“后宫四妃,郭吴二妃可看作是一体,同出长安仕族豪门的郭吴二阀。她们二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她们生下的孩子,也会有着长安最大门阀的强力支持。这个,想必是不必多说了吧?相比之下,独孤淑妃和武德妃,就显得势单力薄了。武德妃仅有一个哥哥武元衡。为了使后宫力量均衡,皇帝就派武元衡去统兵平蕃。只要成功,武元衡一个人就足以拥有与郭吴二阀相抗衡的能力。由此可见,陛下的帝王心术,用得何其之
“原来如此!”马燧惊叹道,“这相比之下,独孤淑妃的力量,可就太薄弱了!她是蛮邦出身,在大唐没有任何的根基。可她偏偏又是陛下最钟爱的女子,而且是皇长子的母亲,这……”
“所以,陛下就聘我,当了皇长子的老师。这样一来,我们这一派系还不都为皇长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吗?”陆贽吁了一口气,说道,“高招、高招啊!”
“啊!原来是这样!”马燧连连拍头,惊声呼道,“皇帝……怎么可能把这所有的事情都想在一起,做出如此天衣无缝的安排?这简直……太令人吃惊了!”
第三卷 九鼎
第358章 帝王心术(三)
陆贽淡然的笑了一笑说道:“或许,还有更多让我们吃惊的事情,连我都没有想到呢!”当今陛下,当真是奇人、异人!年仅三十,就能将帝王心术用得如此出神入化,真是古今罕有。他看到在下的力量也显得有些薄弱,于是故意让我们举荐人才进入朝堂核心,丰实羽翼。与此同时,武元衡却是外出平蕃,在军队里经营。一军一政,从此我们二人的力量就会变得均衡起来。洵美兄,这闹来闹来、折腾来折腾去,我们可都是皇帝手下的一颗棋子儿罢了。我们这所有人加起来,也算计不过他呀!所以,我们还是老老实实本本份份的,做我们该做的事情吧。”
“是该这样……是该这样……”不知不觉的,马燧居然流了一背的冷汗。
“洵美兄,你可别怪在下小心眼。”陆贽正色说道,“今天我们所说的话,切忌不能在外面提起半句。揣度君王的想法然后妄加评说,这可是为臣子的大忌。在下把你当作是自己人,才知无不言。这也是为了方便你我今后行为处事,别犯了错还不知道。”
“你放心,老夫也不傻,不会自寻死路。”马燧想了一想,说道,“你说,我们要不要去给独孤淑妃示一示好呢?”
陆贽想了一想,说道:“一切顺其自然,不要做得太现形了。虽然我们这样做正好遂了皇帝的心愿,但也会有些自作聪明之嫌。相信陛下对于这种事情,都会有所安排,不必我们画蛇添足的。永远不要忘了,陛下才是掌控大局的人,你我只要安守本份尽到做臣子的责任就行了。今天我的这一番揣测是否准确,我自己也没有太大信心。所以,静观其变顺其自然。才是最聪明的做法。你我只要心里有数就行了。”
马燧连连点头:“还是老弟你高明、高明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现在朝堂之上的事情,可是越来越微妙了。有什么事情你可以尽早提醒我啊!”
“那是自然。洵美兄不必反复叮嘱了。”陆贽脸上微笑淡淡。
承庆殿里。
两名宫女扶着武琦云,小心地从床上坐了起来下了地。李世民上前来亲自扶住她,到了梳妆台前坐下。宫女替她梳拢了一下云鬓,换上了一套干爽的衣服。之前那个漂亮可人的德妃娘娘又回来了。
武琦云拉着皇帝的手帖在自己脸上,细声说道:“坐月子还真是苦。既不能出门也不能洗澡,身上都脏死了。真想到澡池里泡个一天一夜才好。陛下。臣妾身上臭么?”
李世民将鼻子凑到她身边嗅了一嗅,故意皱眉啧啧的摇头:“是挺臭的。”
“陛下!你真是!”武琦云忿忿的扔到了皇帝地手,脸上都羞得红了。
李世民呵呵的笑,将她的手握在了手心说道:“朕哄你玩的呢。非但不臭,还很香。一股奶香味。淮儿将来肯定会长得牛高马大,刚出生就这么能吃。等你坐完了月子,朕陪你到骊山华清池泡温泉。你想泡多久就泡多少。据说那里的温泉能够延年益寿,产后体虚地女人多泡一泡,会有好处。”
武琦云欣喜道:“就是当年杨贵妃沐浴的那个华清池吗?”
“是的。”
武琦云欣喜之余。反身抱住了皇帝,摇头说道:“那还是不去了。你的政务这么忙碌,怎么能陪我去华清池游玩?你也想学玄宗皇帝。从此君王不早朝吗?臣妾可不想当罪人。”
“呵,这是什么话。朕虽然是皇帝,但也是人。是人,就要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李世民说道,“朕到了骊山行宫那里,也是可以处理朝政地,更不会像玄宗皇帝那样沉溺于享乐而不理正事。朕像是那种玩物丧志的人吗?”
“不像。陛下是千古难得一见的明君、圣君。”武琦云抱着皇帝地腰身不肯松手,轻声说道。“臣妾……真的很想念大哥。陛下,大哥什么时候能回来?”
李世民笑了一笑,抚摩着她的肩头说道:“不会很久的。等平了淮西,朕就调他回来。朝堂上,少不得他武伯苍。朕的身边也离不开他。”
武琦云犹豫了一下。一句话仍然是没有说出口。
李世民笑道:“朕知道,你是想问朕: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让他挂帅出征。对么?”
武琦云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云儿,你天姿聪颖,其实不用朕多作解释,也能想明白这是为什么。”李世民说道,“有些事情,事关朝堂大局与今后的大计,朕也不方便跟你说太多。朕只说一句,这是为了朕的家人着想,也是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着想。朕不仅要当个好皇帝,也要当个好父亲。更要让自己地儿子,也当好皇帝。”
武琦云眨了几下眼睛,心突突的跳了起来。她早就想到了一些端倪,只是没有想到,皇帝比他想像的,谋划得更加深远。
她心中暗忖道:看来我们武家,又要在大唐的史册上留下许多的笔墨了……皇帝已经在为自己地子嗣们安排命运,为保护臣子和大唐今后的长治久安谋划定夺。我地大哥和淮儿,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呢?你们千万不要犯错,因为所有的一切,从一开始就已经在陛下的掌握之中了……
几天以后,华阴县令裴度,交接完了治下的工作,到皇帝跟前来报道了。
对于这个俊雅潇洒又能干的年轻人,李世民还是比较满意的。裴度现在的这个模样,就跟早年当县令的武元衡极其相似。在他的身上,李世民总是看到武元衡的一些影子。
“中立,你这一两年来,在华阴县干得不错。朕很满意。”李世民先是对他进行了一番褒奖,然后说道,“从今天起,你就在中书省担任中书舍人一职。朕要发布什么诏诰。都由你来起草。另外,朕的玉玺也会交由你保管。你可以在任何时间出入皇城,不受钟鼓限制。”
“微臣遵旨。”裴度拜谢皇恩。
“好,起来。”李世民笑吟吟的说道,“朝廷现在欠缺地,就是你这样的青年才俊。大唐正走上复兴之路,需要有胆识有创新的能臣。裴度。你的官职虽然只有五品,但却是离朕最近的大臣之一。从今往后,朕会经常询问你一些政要之事。所以,你平常就要多看多听多思索,可别出现答非所问或是答不出来的情况。”
“微臣一定竭尽所能。做好自己的本份。”裴度还是有些受宠若惊。一个小小地县令,一跃成了皇帝最亲近的大臣,这份殊荣着实让他有些吃不消。
“别紧张,放松一点。以后你就会知道,其实朕也是一个很随和的人。”李世民笑呵呵的说道。“中书省,说白了就是朕的智囊团。朕和自己地智囊,首先要关系融洽无话不谈。这才有可能听到真实的进谏。这方面,你要向陆贽和薛存诚学习。他们二人是朝堂之上最敢于直言进谏的人。朕,也会努力做一个从谏如流的纳谏明君。不过,这也需要你们来紧密配合。所以,你进了朝堂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学会忠直与坦荡。朕对大臣的品行与德操,是异常看重地。才德兼备之仕,会获得更大的重用。”
“微臣记下了。多谢陛下教诲。”裴度仍然是一丝不苟,连大气都不敢出。
李世民见他这副紧张认真的模样,暗自笑了一笑,说道:“这次朕破格提拔你,朝堂上地人莫不惊讶。其实。这还多亏了陆贽的举荐。这样一算起来,你也是他的门生了。今后要向他多多讨教。”
裴度之前还战战兢兢。这时微微一怔抬头看了皇帝一眼,心中暗道:皇帝这是在向我传递一个什么信息呢?难怪我一跃从小小的县令成了皇帝的心腹大臣,原来是陆贽在提携我……皇帝这是在暗示我,让我投桃报李吗?
李世民继续说道:“自古以来,尊师重道都是美德。陆贽也是个贤能之人,你托附于他的门生,对你将来也是有好处的。中书舍人这个官职,说来不大,但职能却是异常的重要。在向朕直言进谏时,也难免会得罪到一些人。在朝堂上没有人附荫你,日子会比较难过。你明白朕地意思了吗?”
裴度这才恍然大悟,连连拜礼道:“多谢陛下美意,微臣感激不尽!微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嗯,这就好。”李世民随意的说道,“好好干,会有前途的。朕已经让礼部的官员给你安排住所了。你刚到长安,可以尽早把家眷安排好。然后,就可以到朕的御书房来当职了。淮西之战马上就要开始,朕会有许多地赦令与圣旨发出。你也会很忙的。就这样,你且先退下吧。”
裴度拜过了礼,弓着身子慢慢退了出来。缓步走下龙尾道地时候,裴度心里一个劲的寻思:皇帝的意思很明显了,让我把陆贽当老师,当他的门生。我以一个小小县的身份跃进了龙门,的确是需要一个后台来支撑。皇帝这样做,也是出于对我的保护……嗯,决定了,先去拜访一下陆贽!
御书房里,李世民逐份的批阅着奏折。他有一个习惯,批阅奏折的时候一定要有个人在旁边磨墨,不然心里就会不踏实。这几天德妃产子,平常在旁边伺候他用墨的俱文珍也去后宫料理事情了。其他的宦官又用不顺手,所以自己也感觉有些不习惯。批阅奏折一时入了神,正准备伸手自己去磨墨,却不料伸手触到了一只人手。抬眼一看,居然是淑妃墨衣。
“墨衣,你什么时候来了?朕居然都不知道。”李世民有些惊讶。
墨衣笑道:“陛下太过入神了,臣妾来了也没敢打扰。看你砚中墨尽,于是就帮陛下磨墨啦!”
李世民伸了一个懒腰呵呵的笑道:“唯一不会被独孤凡挡住见驾的人,恐怕就是你了。说吧,来找朕有什么事情?”
“怎么,没有事情就不能来吗?”墨衣笑嘻嘻的坐到了皇帝身边,将身子软软的倒在了他怀里,柔声说道,“臣妾想你了……陛下,你都有半个月没有到甘露殿来了。”
李世民搂着她呵呵的笑了起来:“那好,朕今晚就去陪你。这段日子朝堂上的事情太多了。征讨淮西的事情很多很杂。德妃又替朕生了皇子,朕不得不多花点时间去陪她呀!当初不是你和月琳力请武琦云进后宫的吗?怎么,现在又吃醋了?”
“哪有!臣妾怎么会吃醋呢?臣妾也知道陛下繁忙,刚刚只是戏言罢了。”墨衣倒在李世民怀里,轻声说道,“其实,臣妾是专程来感谢陛下,为铎儿请了一个好老师。”
“哦,你知道了?”李世民脸上的笑意更浓了,眼神里也有了多层意味。
墨衣也是笑意盎然:“是呀!刚刚陆贽都去拜见过臣妾了,臣妾怎么可能不知道?等过了年,臣妾就让铎儿行拜师之礼。陆贽是个好老师,学识渊搏品行高洁,一定能把铎儿调教成好男儿。”
“嗯,朕也是这样想的。”李世民说完,心中暗自道:这陆贽果然是个聪明人,手脚也还挺快的。看来他是理解到朕的用意了。这很好嘛!
第三卷 九鼎
第359章 东征(一)
深夜,子牌已过。弘文馆里依旧闪亮着烛光。一个身影被拉得许长,投到了门外。
马燧的白头发和白胡须,仿佛更多了,根根湛亮。此刻,他正浓眉紧锁的站在一副军事地图前冥思苦想,时时发出一声轻微的叹息。
身后传来脚步声,马燧回头一看,是陆贽。随即冷哼了一声,继续看自己的地图。
陆贽走到马燧身后,笑呵呵的说道:“看来洵美兄对陆贽,很是有些意见哪。”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马燧头也不回的说道,“你不让我去拜会淑妃,自己却贼头贼脑的先跑去了。这是何缘故?”
“洵美兄直人快语,那在下也就如实相告。”陆贽说道,“陛下聘在下为皇长子的老师,可有聘你做什么?”
马燧愕然一愣:“这……”
“既然没有聘你,那你这样跑过去,不是将陛下的用意诏之于众吗?”陆贽说道,“在下说过了。妄揣圣意,是臣子大忌。在下去拜会淑妃,是为皇长子授课一事,去的是名正言顺。人家淑妃也会认为陆某知礼仪懂事故;你洵美兄这样跑过去,岂不是莫名其妙?”
“好吧,算你说得有道理。”马燧是个心胸宽广之人,也没想过真和他计较什么。对于这个陆贽,他还是打从心底里佩服的。
“其实洵美兄自己可以想想。在下与你,本就是同气连枝。在下去了,不就代表你也去了么?”陆贽微笑道,“咱们现在都是在为陛下的家事服务。这个中的情由微妙得很,还是低调得好,不要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不然,陛下会不高兴的。”
“嗯,好吧。老夫就听你的。”马燧已然没有心思讨论这些事情了。指了指地图说道,“你来得正好。老夫正为一些事情烦恼。你快给给意见。”
“何事?”陆贽问。
“你来看看这副地图,这是蔡州,也就是吴少诚的老巢。”马燧说道,“算起来,武元衡的征讨大军应该已经过了东都,快要和吴少诚交上手了。蔡州这地方。地理位置特殊,城郭坚厚。如果正面攻坚,王师并不占优势。老夫曾想征调许、宋、汴、冀诸州地十余路兵力,从不同方位来夹攻吴少诚以减少武元衡的正面压力,为他制造战机。可是……老夫又有些顾虑。”
陆贽皱眉道:“这很好啊。有何顾虑?”
马燧瞪了陆贽一眼:“你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陛下派武元衡出征,目的就是让他建功立业。我这样分派出十余兵马夹攻蔡州,就算最后平了淮西,那功劳就得许多人来分。这不是废了皇帝之意吗?”
“你错了。洵美兄。错得很厉害,赶紧悬崖勒马!”陆贽突然正色说道,“皇帝是想要武元衡建功立业这没有错。一路看他也想要均衡臣子们在朝堂上的力量。但是,做这所有事情的前提条件,是大唐的整体利益得到保证。就算是党争,也不能损害到国家利益,这是皇帝默许的底线,也是我们做臣子地绝对不能逾越的雷池!党争,并不只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彼此戗害中伤。更是大忌!为了国家利益出发的竞争和比对,才是良性的党争,才是皇帝允许出现的局面。如果我们顾及一点私心而误了国家大事……那后果,就相当严重地!”
马燧惶然一惊:“没你说的那么严重吧?老夫也是顺着皇帝的意思办事啊!”
“不,你刚好违逆了皇帝的意思!更多的时候。我们要从国家利益出发。如果能和皇帝地意见统一,那是最好。如果不能。也要誓死坚持,这才是做臣子的本份。”陆贽继续正色说道,“大唐步入景兴年,一切都在蓬勃发展,皇帝陛下也是从善如流的明君。什么对国家有利,什么有害,他也是非常清楚地。在大的利益面前,任何私利都是可以抛弃的。洵美兄,你这样为了照顾武元衡的颜面而放弃了整个战局的有利布局,岂不是因小失大?武元衡只率了五万人马,与兵强马壮的吴少诚相比并不占优。就算他运筹帷幄用兵如神,想要彻平淮西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时间就意味着消耗。大唐刚刚有了一丝元气,还是尽量不要这样消耗的好。”
“那你地意思是,老夫应该调集多方兵马,来配合武元衡作战了?”马燧皱眉寻思了片刻,说道,“这……会不会让武元衡和他手下的官将们不高兴啊?他们会怀疑,老夫这是有意抢夺他们的功劳啊!”
“断然不会。”陆贽肯定的说道,“本来,你马洵美这个右神策卫大将军,就是征东的幕后统率,他武元衡也是要听命于你地。再者,武元衡也是个一心奉公不喜争斗的人。能够速战速决地讨平淮西,他感激你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怨恨于你?”
“看来老夫,对武元衡是一点也不了解啊!”马燧感慨道。
陆贽微微笑了一笑,说道:“在下简单的概括一下他,洵美兄就会心中有数了。武元衡和我们这些人,都不相同。我们都是做臣子,想着如何忠君奉国,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报负。他武元衡,则是把大唐当成了自己的家,把皇帝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他与我们想的,是不相同的。说句大不韪的话:皇帝与武元衡,简直就是一体。”
“哦,老夫明白了……”马燧声音拉得长长的感慨道,“那老夫,就把这一次的东征,当成皇帝御驾亲征好了。是这个意思吗?”
“嘘,噤声、噤声!你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