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眉头一拧心中飞快的思索了一下。摆了摆手说道:“不着急。董双,从今日起,你就留在朕的身边当侍卫,哪里也不要去了。稍后朕会派人来给你一点伤药。你背上的伤痕,自行敷药料理。明白么?”

“末将明白。末将谢陛下隆恩!”董双跪倒下来。磕头谢恩。一个小小的中侯帐吏,瞬间被提升成了皇帝身边地侍卫。可谓是平步青云了。

李世民让董双退了下去,只留了李晟在御书房中。“朕最担心的事情,始终还是发生了。”李世民既怒又恨的说道,“关内的那些皇族们,对朕不满已经由来已久。朕当初还只是汉王的时候,他们就沆瀣一气一起抵制和打压朕。等朕登了基,这些人惶惶不可终日,始终担心朕会和他们秋后算账。现在终于忍不下去要铤而走险了。他们就没有想过事败之后地下场吗?”

李晟小心的说道:“陛下……历来谋叛之人,心中想的都是成功之后地好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铤而走险了。关内的皇族们,历来对陛下不是很拥戴。在他们看来,陛下可能还是篡逆的不孝子孙……而且,由于他们之前曾为难过陛下,尽管陛下对他们宽容相待不记前仇,可他们却未必会这样想。所以,他们心中一直压抑着恐惧。时间一长忍不住以后,就爆发了。”

李世民面带怒容,恨恨的说道:“当年一起栽害朕的皇族贵戚们,肯定是不止嘉王和韶王两个人的。朕在登基之前,为了解决大军的粮荒问题,曾经把嘉王和韶王整治了一回。而且逼他们答应,在日后进行农田革新时,主动交出手中屯集的田亩。这让其他地人心惊胆战。于是,他们就趁朕还没有动手整治皇族与农田之前,想要动手了。看来,朕与关内皇族的这一场战争,已经是无可避免了。”

“无可避免?”李晟愕然的重复了一句。

“是的,无可避免。”李世民说道,“良器也不是外人,朕也不瞒你。玄卿公登仙之时,当面给朕留下了唯一的一条遗嘱:若要治吏,必先削

李晟周身一震,慌忙拜倒下来:“陛下,微臣愿意放弃王爵,降低食碌!”

李世民上前来扶起李晟,微笑说道:“良器你这是干什么?朕对你说这个,可不是针对你来含沙射影。你功高社稷,享受这个王爵倒是情理之中地事情。朕和玄卿公所针对的,是那些出身皇室,却对江山社稷没有一丝贡献、反而还要平添祸乱地废物们。现在你也看到了,那些废物们守着金山银山穷奢极欲还不够,还要来谋取朕的江山,给天下带来灾难。这样的王爵,我大唐留他何用?”

李晟的额角流下一丝汗渍,拱手道:“陛下英明……不过,微臣也的确是心甘情愿,愿意放弃王爵。只要能为江山造福为陛下效力,哪怕是一介布衣,微臣也无怨无悔。微臣身上的这个郡王头衔,是太上皇所赐,当时也无非是为了笼络微臣。陛下若有需要,随时都可以拿回去。微臣毫无怨言心安理得。”

“这件事情,我们暂时不要提。”李世民面带微笑的说道,“还是先一起想个法子,解决东都那边的问题吧。隋王李迅和荆王李选,联合了七八个子侄郡王,计划在东都谋判,这无异于是让大唐的朝廷在肘腋生患,祸害无穷啊。而且,我们暂时还不知道,他们在长安有没有眼线和接应。朕估计,这个可能性也比较大。朕如果是他们,肯定会先想办法控制皇帝,然后在洛阳举事。这样就容易成功多了。”

李晟说道:“可是长安有陛下最忠实的千军万马在拱卫,皇城之内更是戒备森严。他们如何可能成功?”

李世民略微一笑:“假如,他们要针对的是朕一个人,而不是朕的千军万马呢?”

李晟眉头一拧:“陛下的意思是…………他们有可能要刺驾?!”

第三卷 九鼎

第327章 苦肉计

李世民轻扬了一下嘴角,不屑的笑道:“那些人,在长安、关内这些地方,没有什么兵马可以控制。除了使用一些卑鄙无耻的手段来对付朕一个人,还能想出别的什么法子吗?他们都是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幻想着如果能刺杀了朕,长安局势必然大乱。到时候他们才能混水摸鱼。”

“陛下!”李晟有点心焦的说道,“既然已经预料到叛臣们会采取非常的手段来刺驾,那就该早做准备才是。即日起,微臣亲自率领侍卫,昼夜保护陛下安全。”

“不,不用。完全不用。”李世民呵呵的笑道,“朕在千军万马刀枪剑雨中尚且来去自如,还会怕那几个宵小刺客吗?朕倒是在想,用一个什么法子来个引蛇出洞,诱使埋伏在朕身边的刺客自己现身。只要拿住了刺客,再顺藤摸瓜,也不难将潜伏在长安幕后的元凶们,都一股脑儿的揪出来。”

“陛下,明枪好躲,暗箭难妨啊!”李晟急道,“敌暗我明,陛下万一有个什么闪失,那可如何是好?微臣还是坚持加强戒备以防万一。然后调集兵马防备关内东都一带的叛乱。”

“敌暗我明防不胜防,索性就不要设防,朕自己提高警惕就行。”李世民轻松的说道,“放心吧,朕命系于天,岂是几个小小的刺客能解决得了的?东都那边的隐患,朕已经想到解决的办法了。”

李晟拱手一拜:“微臣愿闻其详。”

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虽然我们有了路嗣恭的报信和董双背上的名单,可这毕竟是一面之辞。到时候,那些叛臣们大可以抵死不认,或是反咬路嗣恭一口说他诬陷。要想真正将这些人连根拔起,就要让他们露出反迹来,捉贼捉赃。朕想好了。再过一阵子,就是清明。朕要摆驾太原。前去祭祖扫墓。途经东都,给他们一个动手的机会。”

“这……也太冒险了吧?!”李晟眉头一拧,说道,“潜伏在陛下身边的刺客尚未解决,陛下又这样投羊入虎口,岂不是太不明智了?”

“放心吧,不会有问题的。”李世民信心十足的说道。“朕,会将一切地事情都安排好。朕也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说起来,他们要造反要谋逆,其实是迟早的事情。与其一直拖着,现在爆发出来了。也好解决这些大问题。朕与那些皇族巨绅们,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非要这时候跳出来闹事,倒也给了朕一个收拾他们的借口。朕要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忘记了自己的本份,是非常危机的事情。”

李晟微微怔了一怔,不再多言。李世民又和他闲聊了几句。李晟便退了出来。

离开武德殿以后,李晟突然感觉胸口有一股无形地压力,让自己感觉有些沉闷。今天与皇帝在一起待了个把时辰。感觉和以往任何一次相处都不相同。他隐约感觉,皇帝似乎是变了。皇帝不再是以前那个和他同仇敌忾同袍杀敌的少年英雄,而是一个心术狠辣城府极深、会让人感觉到一丝恐惧的帝王。 他要削王、要治吏,要逆着许多人的心意去干许多的大事。为达目地,不折手段。不管是以德服人还是以武力镇压,为了实现他的目的,他不惜踏平挡在他前进方向上的皇族亲人。

李晟轻轻的打了一个寒颤,暗自道:看来。我其实一直都不了解他……他是铁血地帝王、热血的英雄,同时也是冷血的屠夫。大唐有了他,注定要从此发生翻天覆地地剧变!

李晟走后,李世民一个人静静的在御书房里坐了一会儿,挥笔写下了几份密旨。然后将独孤凡叫了进来。

“告诉你一件事情。”李世民和独孤凡之间的谈话,从来都是直来直去。“有人要刺杀朕。或者是朕的皇妃、皇子。”

独孤凡少有的惊咦的一声,说道:“奇怪,居然直到今天才有人来刺杀你。我以为,很早就该来了。”

“连你都意识到,会有许多人要刺杀朕了。”李世民呵呵一笑,说道,“刺客,有可能是皇城里的一个杂役,厨师,或是士兵,甚至是不起眼的宦官和宫女。当然,也有可能是任何一个朕身边地人,或者是想接近朕的人。”

“很难防。”独孤凡说道,“不过,只要细心,问题也不大。我其实更担心墨衣和燕王。他们可能比你更加危险。”

“说得对。所以,从今天起你就不用跟在我身边了。朕会让贵妃和淑妃都住到武德殿里来。”李世民说道,“你带着以前汉王府的那些铁卫们,昼夜保护她们的安全。不得有失。”

“好。”独孤凡说道,“那你呢?”

“朕,自有办法。”李世民微微一笑,神秘而又自信。

用过晚膳以后,李世民去看了看送信的董双。到他房间地时候,董双正俯卧在床上,背上鲜血淋漓。他见皇帝亲临,慌忙就要下床行礼,李世民止住了他,揭开了盖在他背上的伤布。

原本就用刀划伤了地背上,现在有了越多的伤痕。原本董双已经自己用刀子,将后背划割烂了,以前的字迹已经无法辨认。

“为什么要这样做?”李世民问道。

董双见周围没有旁人,低声说道:“回陛下话……皇族谋叛,毕竟是陛下的家丑,事关陛下声誉。末将背上的东西,不该在存在于世上。所以……末将就将它们毁了去。”

“看来,你还挺有觉悟。不错,有前途。”李世民笑了一笑抚慰了他几句,说道,“敷上药好好歇着。等伤好了,朕有用得着你的地方。”

“多谢陛下!这点皮外伤算不得什么。末将随时都可以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董双说罢就翻身而起,拜倒在前。

“哦,果然是条铁汉。”李世民称赞了一句,说道。“那好吧,你什么时候觉得可以了,就来见朕。在朕的身边当帖身侍卫。”

“多谢陛下!末将现在就可以当差!”董双一边说,一边激动的往身上套着衣服和铠甲。李世民在一旁静静的看着他,也不做声。待他穿好衣物,点了点头说道:“看得出来,是个血火河山里趟过来的汉子。好吧。随俱文珍到府库领衣甲刀剑,在朕身边跟随。”

“末将遵旨!有劳俱大人!”董双显是兴奋异常。俱文珍便带着他往府库而去。

李世民眉头轻锁缓步走在皇城里,脑海里寻思着一些事情。不自觉的正走到了太极殿旁边,看到有一人正行色匆匆的朝武德殿而去。李世民细看一眼,居然是去而复返地李晟。

李晟也看到了皇帝。快步迎上来拜过了礼,神色却是有些紧张。

李世民心中疑惑,将身后跟着的一队宦官和甲兵支开了,问李晟道:“良器,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晟压低了声音。说道:“陛下!微臣刚刚回去的时候,脑海里突然想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李世民不急不忙的说道:“别急。想到了什么,慢慢说来。”

“陛下!”李晟的眼角精光一闪。警惕的说道,“微臣,发现了一个重大地破绽!”

李世民眼睛一亮,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低声道:“你是指……他么?”

“正是!”李晟有些惊讶的看向皇帝,用眼神说道:陛下也发现了?

李世民微微一笑:“看来,还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入夜之后,皇宫里虽然***通明。却是十分的安静。偶尔有几队甲兵来回巡视,衣甲发出嚯嚯的声响。

李世民在弘文馆里处理了一阵公务,准备回武德殿就寝。他让随行地俱文珍带着宦官宫女们都回去歇着了,唯独让董双和另外几个侍卫,跟随自己到了御书房。掌起灯烛。他准备连夜再批阅几份重要的奏折。侍卫们都在外面站岗,李世民便将董双叫了进来。让他磨墨。

李世民一边看着奏折,一边和董双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天。从谈话中得知,董双今年三十七岁,是关内人仕,从军已有十四年,一直都是跟随大将路嗣恭。李世民随意的说道:“路嗣恭是我大唐难得的忠臣良将呀。若不是他派你来报信,朕恐怕要葬身于奸人之手了。朕预料,那些叛臣们很有可能会派刺客来刺杀朕。所以,最近这段日子你们要提高一点警惕,注意防范宫中。”

“是,陛下。”董双轻应了一声,继续不急不徐地磨着墨。

李世民一边静静的看着奏折,眼角却是留意着董双的一举一动。

很安静,唯听到董双轻轻磨墨地声音。

“董双。”李世民突然唤了一声,董双居然手一颤,险些将墨汁都洒了出来。李世民装作没听见,说道:“你背上有伤,回去歇着好了。另外换个侍卫进来伺候吧。”

“末将不累,就陪着陛下吧。等陛下回去安寝了,末将才回去休息。”董双努力的平复着自己的表情,声音也比较平静。

“那好,你就伺候着吧。”李世民暗自冷笑了一声,继续看奏折。看着看着,不觉得有些困倦,于是支起一只手来,撑着自己的脸颊。过了一会儿,居然打起磕睡来。

董双静静的站在一旁看着皇帝。过了半晌,他轻声唤道:“陛下,是否应该回宫安歇了?”

李世民没有回答,还是保持着那个支肘撑脸的姿势,闭着眼睛。

董双的一只手,已经握到了刀柄上。眼角,也露出了一丝凛冽的杀气。

刀锋,从刀鞘里缓缓地提出,一丝的声音也没有。灯笼里的冷光洒射在冰冷的刀面上,折射出摄人心魄的光芒。

董双缓缓地举起刀,已经对准了李世民的脖间。

几乎就是在这一瞬间!

一声尖锐地啸响…………一枚箭矢,如光如电的射穿了董双执刀的右手,透臂而过!

董双本能的发出一声惨叫,撒手扔刀朝一旁跳去。

李世民仍然坐在那里,只不过已经转过头来看着董双,冷笑道:“你还真是有耐性,居然等到这时候才动手。”

董双猛然一下跳到墙角,宛如见鬼一般的瞪着皇帝,怒声道:“你…………居然早有防范!”

李晟从一旁的闱帘后走了出来,一手挽着赤松德赞进贡给皇帝的宝弓,另一只手上,提着皇帝的那把承影宝剑。“董双,你这种卑微的苦肉计伎俩,如何蒙骗得了皇帝陛下?”李晟站在了李世民身边,拿剑指着董双,说道,“束手就擒吧,你这点功夫,还不是老夫的对手。”

书房的门被推开,十余名铁卫也瞬时冲了进来,冲董双团团包围在核心。

董双捂着滴血的手臂,牙齿咬得骨骨作响,不停的朝墙角缩去。

李世民站起身来,昂然的负手而立,瞟了董双一眼说道:“朕对你这个杀人工具没有兴趣。你的生死,全在于朕的心情。或许你可以考虑一下,告诉朕一些朕想知道的事情。或许朕可以饶你不死。”

董双又疼又恐惧,额头上冷汗直流,咬牙切齿的道:“呸!我根本就信不过你!早知道会这样,我就早该动手,一刀宰了你!”

李晟闻言大怒,厉喝道:“拿下!”

十余名侍卫正要一拥而上,李世民喝道:“慢着…………董双,朕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你要么现在乖乖的束手就擒、老实交待;否则,就会被当场砍作肉泥,全家老幼不留!”

第三卷 九鼎

第328章 惊人内幕

十余个卫士齐声一喝,挺着长枪向前,将董双逼到了墙角退无可退。

董双捂着流血不止的伤口,喘着粗气胸膛大肆起伏。看那情形,已是十分的紧张。

李世民眯着眼睛仔细观察着董双的一举一动,突然开口说道:“你不是董双。你也不是关内人仕。你究竟是什么人?!”

董双浑身一震,突然大叫一声就朝侍卫们的刀剑上扑来。李晟眼疾身快,一个箭步上前一脚就将董双踢翻在地。众侍卫们一齐上前,将董双绑了个结实。

李世民上前来,说道:“今夜发生的事情,任何人不得宣扬出去。如有泄露,今天凡是在场的人皆脱不了干系。”

“是!”众人一起郑重应诺。

“良器。将董双押到密室,朕要亲自审问。”李世民说罢,抬脚先走。李晟先将弓、剑归还给了皇帝,然后亲自押着董双,跟着皇帝身后进了书房旁边的静室里。

董双被绑得结结实实,又被孔武有力的李晟押着,浑身都不得动弹。李世民坐在椅子上看了他几眼,说道:“良器,松绑。”

“陛下,此人凶恶无比,这!……”李晟犹豫。

“松绑。”李世民重复了一句,李晟只得照做。松开绑后,站在一旁严阵以待。

李世民看了董双的伤口一眼,说道:“取点棉布药水来,先将他手臂上的血止住。”李晟无奈,只得照办。董双又惊又惶的呆立在那里,始终用一种无法置信的眼神看着皇帝。

“朕说过了。朕对你这个刺客没什么兴趣。”李世民说道,“要杀你,简单比翻翻手掌还要容易。可是朕却不愿意这样做。人的性命都只有一次,让你就这么死了。太没有价值。而且你这样死,也是冤死,是替人受过。朕不想手中再平添一条这样的冤魂。”

董双咬了咬牙,恨恨的道:“你杀的人还少吗?别这样假惺惺地了!”

“朕是杀了很多人,数以万计的人。”李世民声色俱厉的说道,“但是,死在朕死上的人。都是死得有名目,不冤。不管是前来侵略的吐蕃敌人,还是妄图攻击朝廷为祸社稷的歹人凶徒,他们都是死有余辜。包括你董双,朕若是以刺君谋反之罪杀了你。也是名正言顺。不过,这同时也就放任你背后真正的主使凶徒逍遥法外。”

“我背后没有主使。”董双将头一偏,抵死说道,“就是我要杀你。”

“胡说!荒谬!”李世民冷笑,训斥道。“就凭你一个小小地董双,能想到这样的苦肉计来刺伤朕?能顺利的见到京兆尹张也不露馅?能对军中的建制和兵器都这样熟悉?你以为朕是三岁的孩子好哄吗?从一开始,你就露出了巨大地破绽。 朕和李晟。都已经识破了!”

董双一惊,惶然道:“如此天衣无缝的计划,能有什么破绽?!”

正巧李晟取来的棉布和伤药,李世民说道:“良器,你就告诉这个冒充董双的人,他有什么破绽吧!”

李晟将棉布和伤药扔给董双,在一旁说道:“你的破绽,就是太过完美没有破绽了!按你所说。路嗣恭情急之下派你来京城告密,怎么可能安排得如此井井有条?不仅是写下了工整流畅地上疏,而在你后背刺下了那么整齐的名字。而且,路嗣恭远在洛阳,如何知道让你先去见京兆尹张。且不说路嗣恭很有可能不知道张是皇帝信任的心腹。而且就算知道,他也会担心这件事情知道地人太多。也更容易暴露。于是,肯定会叮嘱你直接面见皇帝,只将此事报告给皇帝一人。结果你发现这副打扮要进皇城很困难,于是自作聪明先去见了京兆尹张。初时看来,这一切顺理成章。可是仔细一想,却是最大的破绽。除非指使你的人就是京城的人,否则不可能对张这么放你这个刺客,根本就是假冒的董双!真正的董双,恐怕早就被你杀掉了吧?!”

“你!……”董双骇然一惊,顿时有些手足无措。

李世民冷笑一声,说道:“服气了么?如果服气了,就照实说了吧。指使你的人,对朕和朕身边的人,不是一般地熟悉。张外调入京当上京兆尹才几个月的时间。能知道朕对他相当信任的人,人数可不是太多。而且,一定是位高权重的。董双,就算是你不说,朕也能慢慢的查出来。到时候,你就是白白送死。对于这个结局,你可以先认清楚了。”

董双开始还给自己包扎着伤口,这时候已经是满头大汗瞠目结舌,喃喃地道:“太可怕了!你们这些人,真是太可怕了!怪不得他反复叮嘱我,一定要十分的小心,不然就会露出破绽被你们识破。我甚至不惜又用刀划伤了自己,毁掉了后背地字迹才取得你的好感和信任,没想到早在这之前就已经被你识破了!”

李世民扬起嘴角轻轻冷笑一声,说道:“朕当初也有些狐疑不定,拿不定主意。但是,就在看到人划伤背后的字迹以后,朕就确定了,你就是刺客。”

“为什么?!”董双大惊失色,“这些名字,都是皇族人的名字。我毁去它们,无非是为了让你知道,我要帮你挽回皇家的声誉!”

“你很聪明,这一招也使得很漂亮。”李世民笑了一笑,说道,“不过,你这可真是欲盖弥障。因为联回去再看一眼,就是想看一看那些字。当初我们虽然录下了这些名字,可是朕回头一想,却是对那个笔迹有点眼熟,想回去再看一眼。很不幸,你居然在这时候把它们毁了。就是这样的一个小节,让朕确定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派你来的,是朕很熟悉的一个人。”

“你……都知道了?”董双的眼睛睁得老大。几乎不敢相信自己。

李世民沉声说道:“所以朕劝你,放聪明点。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朕!”

李晟很聪明,这时候对皇帝拱手一拜,说道:“陛下,微臣是否回避一下?”

“不必了。就听着吧。”李世民声音平静的说道,“迟早都是要大白于天下的。早一点让你知道。也没什么大不了。董双,朕最后一次问你了:老实交待吧!”

董双周身轻轻一颤,长叹了一口气低下了头来,颓丧地说道:“罢了……我说。”

“指使我来的人……”董双心惊的抬头看了皇帝一眼,又马上低下头去。低声说道:“就是……冠军大将军、朔方节度使,李怀光。”

李世民的身体轻轻一颤,双手一下紧紧抓住了座椅的扶手。李晟顿时失声叫道:“什么?这不可能!你这奸贼,这时候还要含血喷人!”说罢就要上前一脚踹翻董双。

“良器……”李世民出声了,静静的说道。“让他说下去。”

李晟重叹了一声,一跺脚,极不甘心的站到了一边。

董双咽了一口唾沫。紧张地说道:“小人原名叫朱来,是李怀光最亲信的马前卒,跟随他二十多年了。早在数月之前,李怀光就被隋王李迅和荆王李选拉拢了过去,和他们交往甚密。近些日子以来,李怀光感觉自己被皇帝疏远了,而且又听到了要裁军、裁吏和取消节度使的一些传闻。他感觉自己……似乎末日就要到了。他觉得皇帝对他不再信任甚至有可能跟他秋后算账。所以……就被隋王李迅和荆王李选蛊惑了,商议了这一起刺驾事件。”

李晟怒道:“你简直就是信口雌黄!皇帝对马燧、浑、李怀光和本官极为信任。以为股肱之臣。当年,皇帝甚至在战场之上救过李怀光的性命、亲口为他吸吮毒血。皇帝与李怀光之间,就如同亲骨肉一般的相互信任毫无猜忌,你!……”

李世民已经是面色青灰,轻轻地摆了一下手:“良器。听下去吧。听一听,他还要说什么。朕不出声。你不要再打断了。”

李晟只得退到一边,双眼如同喷火一般的瞪着朱来。

朱来继续说道:“李怀光跟小人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小人也不愿意相信……可是李怀光跟小人说,当年他曾打算追随朱谋反,是被皇帝陛下劝回的。虽然当时他悬崖勒马了,可是毕竟曾经在皇帝面前表露过反意。既然有过这样的前事,所以皇帝就不会再信任于他。更何况,现在皇帝只重用马燧和李晟,早就将他李怀光疏远了。说不定,还在心中深深忌惮,迟早要将他清除掉以绝后患。所以,与其坐等败亡,不如主动求生。正好有隋王李迅和荆王李选前来拉笼,李怀光就顺势和他们勾结到了一起。京城中,有六七个郡王都是隋王李迅和荆王李选地子侄。只有我成功的杀掉了皇帝,他们就会在城中制造混乱。到时候,李怀光会趁乱控制皇宫局势。隋王李迅和荆王李选会联合东都留守韩全义,一起举兵进京,控制长安。”

“只不过,你们也太小看朕了!”李世民勃然大怒的一下站了起来,怒声道,“不是小看朕地武力才智,而是小看朕的心胸。朕从来就没有歧视过李怀光和任何一人。任人为贤各司其职,李晟和马燧适合他们现在的职事,朕自然就安排他们去干这样的事情。李怀光是沙场猛虎为战而生,用不了多久朕就会让他担任朝廷的大将军,统率大军,比在朝为相的李晟和马燧更有兵权。他为什么如此心急、就是信不过朕?!”

朱来低下头来:“小人不知道。大人物的心思,小人想不通。小人只是他养的一条狗。他让小人死,小人就必须死。”

“那,朕就偏偏不让你死。”李世民说道,“朱来,你仔细听着。从今天起,你继续在朕身边当侍卫,朕再给你机会达成李怀光交给你地使命。不过,如果你敢矢口乱言任意胡为,到时候死的就不止是你一个人。而是包括李怀光在内的几万朔方军!如果你不怕这些兄弟都为你殉葬的话,就尽管胡来。”

“这!……”朱来和李晟都一起怔住了,不知道该说什么。

李世民长吸了一口气,平静的说道:“事到如今,李怀光负我,朕仍然不想负他。朱来,你好自为之。这件事情,朕想用一个最合理地方式来解决问题。如果你不想事情朝最坏的一方演变,就安安静静地呆在朕的身边,什么也不要说,什么也不要做。你乖乖的活着,就是一件好事。“小人……明白了。”朱来跪倒下来,磕起了头,“陛下……李大帅他也是一时糊涂没有办法了。你千万不要……”

“住口!”李晟已是怒不可遏,“陛下的事情,还容得到你来指手划脚么?早知道如此,当初你为何又想要动手?陛下仁爱为怀不杀你,你该知足了!”

“你先退下吧,朱来。朕相信,你是个聪明人。”李世民转过背来,看着桌上的烛光入了神。

朱来呆呆的愣了片刻,磕了几个头,就这样退了出去。

第三卷 九鼎

第329章 凌烟阁

李晟上前几步,低声说道:“陛下……你就不担心朱来会逃走,或是继续行刺于你么?”

“他不会的。”李世民肯定的说道,“朕看得出来,他其实是个忠直之人。只不过他忠于的,是李怀光。朕刚才的话,他想必也能听明白了。朕不想杀李怀光,他也不想事泄之后让李怀光死于非命。所以,我们的目的是统一的。这个时候,他会老实听话的。”

李晟沉默了一阵,说道:“微臣……还是不愿意相信李怀光会谋叛。陛下与他,有着过命的交情。他是拥护陛下登基的大功之人,他为什么要……”

“良器。这世间最搞不懂的,就是人心。而且人心,又是最善变的。”李世民的声音有些低沉,说道,“当年侯君集跟随了太宗皇帝三十多年,最后还不是因谋反而被送上了绞刑台?你能理解侯君集的心理么?你又能理解当时太宗皇帝的心情么?一切,都是时局使然。在时局的趋使之下,我们往往都会做一些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情。这就是宿命。”

李晟叹了一口气,说道:“也许朱来说得有道理。当年,是陛下将李怀光劝回来的。你们之间,肯定说了许多不能公之于众的话。现今陛下当了皇帝,李怀光有这些顾虑,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他提心陛下不再信任他,也是有理由的。而且……现在在兵部,微臣是尚书,当年位高我一等的李怀光只是个侍郎。尽管有个二品武官虚职,可是实权的旁落,却是让他有些心有不甘。陛下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