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良跃农门-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弟去学堂咧,中午不回来,给他多装点儿,怕学堂那边儿的饭食不够他吃。”
张氏赶紧把东西收拾好朝她走过来,见她气色不错才算是放了心,“妹妹那么早就起来?”
“啊,醒了就睡不着了。”李欣笑道:“爹和娘呢?”
“娘在灶间忙着,爹出门儿去镇上了。”
李铭走过来望着李欣,“姐,怎么不多睡一会儿?是我们吵着你了?”
“没有,我也睡太多了。”李欣看着这个差不多已经长大成人的弟弟很是感慨,“铭儿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我记得那会儿你还是个调皮蛋子呢,眨眼一过,这会儿都要成个小秀才了。”
李欣打趣他,李铭微微低了头,“也就读了几年书……”
其实李铭读书的原因正是因为李欣。刘氏因为不认识字儿被孙婆子给骗得把女儿给卖了,吃了大亏,这才觉得家里边儿应该有个识文断字的,才不至于被人欺负。便发了狠,就算是花大价钱也一定要培养出个读书人来。大儿子和二儿子岁数都大了,人家先生也不肯收,也就小儿子还行些,况且三郎人又精乖,脑子转得快又转得圆,所以送了他上学。
张氏上前笑道:“妹妹饿了吧?赶紧收拾下,咱们吃早饭。”
刘氏和江氏单给李欣做了个蛋羹,她们却是吃的糙馍馍。李欣一个人吃不自在,硬是要把碗里的蛋羹分出去些,张氏忙阻止,“这是专门给妹妹补身子的。”
“我又不是什么精贵的身子,单我一个人吃不自在,大嫂二弟妹,娘,我们一起吃。”
说着也不管刘氏等人劝阻,还是将蛋羹分出去了很多,又拿了个馍啃起来,吃一口馍,吸一小口蛋羹,然后喝口水,将就着吃了顿早饭。
要说这伙食的确不算好。馍馍又粗,水又没味,唯一的一道鸡蛋羹也吃不过瘾,比起前世的味儿来差多了。但李家人对李欣好,她要是吃独食才叫诛心呢。
饭后李欣帮着刘氏和江氏刷碗拾掇灶间,张氏收拾收拾像是要出门。李欣问她去哪,张氏笑道:“去接你侄子回来。”
李大郎和张氏成亲近五年,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小名山子,今年四岁,小儿子小名小兜,今年两岁。因为要去接李欣以及收拾家中一应物件,张氏把他们送回娘家去待了两天。现在尘埃落定,也该去把孩子接回来了。
李欣那个激动啊!前辈子她就特喜欢孩子,她一个十分要好的姐们儿就是个幼师,跟她碰头的时候特别喜欢聊育儿经。听得多了,对孩子的兴趣也就更大。
人家都说喜欢孩子是女人的天性,李欣一听张氏的话就赶紧让她回去把孩子接回来,张氏笑着应了,背了个箩兜就出去了。
刘氏笑道:“你还不知道你大嫂有两个娃吧?也是你大嫂能生养,两个娃都乖,看着就喜庆。”说着朝一边涮锅的江氏道:“你也抓紧着点儿,这肚子还没动静呐?”
江氏羞红了脸,在大姑子面前也不好说什么,呐呐地说了声“没”,便把头低了下去,恨不得扎进那涮锅水里。
刘氏表情有点儿不满,心想着,这二儿媳妇进门也四个月了,怎么肚子还没动静呢……
李欣不懂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但也知道在农村里,媳妇儿的功能之一就是传宗接代。看刘氏不怎么高兴,笑着说道:“那也得看缘分,其实越是强求越是不能如人意。娘,现在两个小孙子都让你忙不过来了吧,别催二弟妹。只要二弟和二弟妹夫妻感情好,孙子啊,迟早都会有的。”
一席话说得刘氏笑不拢嘴,心想,可不是嘛,都两个大孙子了呢!
但二儿媳妇这边也不能松懈,“话虽如此,你还是要抓紧。”刘氏对江氏道:“山子和小兜是老大家的,老二家的还没信儿呢!”
江氏点点头,把涮锅水倒了,笑着对李欣道:“大姐累不?去堂屋歇会儿吧。”
李欣觉得身体不怎么累,但也承她的情,慢悠悠地走到堂屋去休息。
中午江氏把饭带去地里给忙活着的大郎二郎,顺便也在那儿吃,家里只剩刘氏和李欣母女俩。吃了饭后喝了药,李欣正打算寻点儿事做,刘氏趁着家里没别人便跟她说话。
“闺女,今后有个什么章 程,你可想好了?”
李欣一听就知道刘氏在问她对今后的打算。在这个时代,对女子来说,好的归宿就是嫁人生子,然后相夫教子。她虽然心里排斥,但真到了那个地步也不会反抗就是了。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规矩,她才不会做那种打破常规的出头鸟呢。
不过她的情况太特殊了。被卖在窑子里,不是寡妇不是和离过的妇人更不是黄花大闺女,说起来她的地位和名声都低得很。如果刘氏是想问她想不想嫁人的话,她可以斩钉截铁地回答她说:“不想!”
但是要她在李家待一辈子,又不是那么现实的事情。
刘氏老两口在还好,爱女的父母嘛,养女儿一辈子也是愿意的,只要她不惹是生非不好吃懒做,相信爹娘也不会撇了她不管。但刘氏老两口总有走的一天,一旦他们去了,自家兄弟三个肯定会分家。到时候她的去处才叫做难安排。
李欣本身也不是个愿意麻烦别人的人。起初她觉得自己穿越过来要不了多久就又要去见阎王了,谁知听郎中说的一番话,现在这病竟然又能好了。她自己有手有脚,身体好了以后能做家务能干活,不白吃饭,靠着一双手也能养自己。
但自己这个岁数还待在爹娘家,说出去总是不太好的。
当然,嫁人更是不好嫁就是了。
所以李欣低了头,不答刘氏的话。刘氏急了,生怕闺女以后就生无可恋了,毕竟经过那些事儿,又要面对别人的指指点点,心里肯定不好受。拉了她的手,刘氏急切地说:“闺女啊,你心里有什么话一定要跟娘说啊!娘养得起你,就是养你一辈子都没问题。可是女儿家,总得要嫁人……”
越不想什么越来什么,李欣就不想听刘氏提这茬,见她娘声音都尖了,这才无奈地开口,“娘,谁家愿意娶我这样的……但凡是注重名声清白的人家,宁愿去娶个寡妇也不会乐意要我这样的人。”
“怎……怎么会!”刘氏心里更沉,知道昨晚老头子没说假话,但她就是不愿信,“你等着,娘一定帮你寻门好亲!”
李欣叹口气,也不阻止她娘。反正碰了壁以后她娘就会知道这种事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自古入了那行的女子想要从良,只有为妾那么一条路。晚景好些的,就如那燕妈妈,退居幕后当了领头人,管一个怡园的妓子。差点的,沦为烧火婆子也算有个归宿。更有那遁入空门的,在佛门清净之地也可能招受登徒子的骚扰。
总之,从良二字,难呐。
☆、第五章 全家团圆
下晌李二爷从镇上回来了,怀里揣着小布巾子包着的一根人参须。刘氏接过来问他花了多少银子,李厚仲磕巴了下才回她,“一两半钱。藏墙根儿的银子都掏出来了,没动闺女给的钱。”
听得刘氏牙疼,狠狠捏了他胳膊一把,宝贝似的去整治这根不算粗壮的人参须了。
李大郎和李二郎也扛着锄头回来了,李大郎一边抹汗一边埋怨:“这天儿什么时候下场雨啊,要这样下去,我们得去河里担水浇地了,那可费工夫。”
李二郎骂道:“杨家把水都截到他们那田里去了,丝毫不管我们这些人的死活,咒死他们家地颗粒无收!”
李家村里有条河经过,一般来说老天作美,灌溉之类的事情单下雨就足够了。但遇上干旱的时节,还是得靠这条河。杨家主母是李家村的村民,但整个杨家却是李家村的一个外来户,财大气粗,在李家村置办了百多亩的田地,请了长工帮他们打理,算得上是李家村头一号的地主了。
一直以来那河就是李家村人默认的公用河,有时庄稼吃水不够要从河里取,田地挨着的乡里乡亲都乐意挖条沟让水过去,基本都能照顾到有田的人家。可自从杨家来了以后,因他家田挨着河近些,生生就把从他家田地那儿过的沟给填了堵了,让李家村其他村民恨得不行。
大家去里正那儿说过,里正也出面和杨家交涉过,不过人家一句“地理位置不行怪不得别人”就把里正给堵了,毕竟规矩和律法上没说遇上这样的情况就一定要杨家让水。杨家还说,挖了那条沟废了地,会让他们少种多少多少粮食。真是越是有钱越是一毛不拔。
李欣在一边静静听着,也知道自己插不上话。虽然她小时候在农村待过,家务活不错,但种地那些事她不是很懂。
李家父子三人正说着,张氏带着孩子回来了。
山子一个人走着,小兜被张氏抱在怀里,睁大了眼睛看着迎上来的李欣。山子看上去憨憨的,小兜嘴里吐着泡泡,见李欣望向他,便把手指塞进了嘴里吸着,困惑地冲张氏叫,“娘。”
张氏笑着放下小兜蹲下身,两手各牵一个,跟他们介绍说:“这就是娘跟你们说的姑姑。快叫人啊。”
李欣朝前一步摸了摸山子的头,又摸了摸小兜的头,被这两个虎头虎脑的孩子都逗笑了,“我是姑姑,你们好啊。”
山子眨了眨眼,才怯怯地喊了声“姑”。小兜见哥哥叫了人,也傻傻地跟着喊了“姑”。
李欣回来时没见着家里有小孩子,便忽略了这茬,以为家中没娃,便把贵重的私房都给分了。午晌得知张氏要去接孩子才知道大哥大嫂已经有孩子了,下午才准备了小玩意,这时正好派上用场。
伸手从怀里摸出两个银镙子分别递给两个小孩儿,笑着说:“姑姑给你们的见面礼,买点儿零嘴什么的去吃。”悄悄凑近他们说:“不要傻傻地交给娘哦。”
山子点头,乐呵呵地把银镙子小心地收在兜里。小兜跟着哥哥依样画葫芦。
李欣又拿出两个线团娃娃,是她下午的时候做的,拿竹篾子和线裹在一起缠的,不值钱,但算是个稀罕的玩意儿。分别把两个线团娃娃分给小家伙,又帮着山子给他系在侧腰上,笑问他:“好看不?”
“好看。”山子奶声奶气的。李欣又逗他,“再叫我声儿。”
“姑姑。”
“姑姑……”小兜在一边可怜兮兮地跟着哥哥叫,“我,我也要……”
李欣笑着给他系上,“小兜喜欢吗?”
“嗯,喜欢哦。”
小兜稚气地摸娃娃的头,咧开嘴冲着自己侧腰那处傻笑。张氏抱起他又拍了拍他哥哥的头,“快进屋去了,等三叔回来了我们就吃饭了。”
说着又朝李欣道:“哪有你这样疼孩子的。”
“我侄子嘛。”
李欣光是笑,眼珠子不落地看着两个小家伙。张氏看在眼里心里一叹。
听说那种地方为了不让女子怀孕,都会给灌药的。妹妹在那待那么久,吃那种药时日长了,会不会把身体也给弄垮了,甚至于是难有孩子了?
过不了多久李三郎也回来了,全家团圆,和和美美地吃了晚饭。
这算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团圆饭,一家十口人都上了桌。张氏抱着山子,李欣执意抱了小兜,看着怀里孩子粉粉嫩嫩的,心里说不出的喜悦。
刘氏特意整治了一桌好吃的,杀了家里的一只老母鸡给炖了汤,李厚仲从镇上专门买了新鲜的肥猪肉,刘氏好好地烧了一碗红烧肉。又炒了蛋撒了葱花,三大主菜全是大荤,李家人上次吃那么讲究还是江氏进门,这都隔了四个月了,只觉得今天的晚饭让人只想流口水。
李欣却是不耐这样吃的。不说营养,单就是看着那油她也是下不了嘴的。
刘氏招呼着大伙儿吃,李欣拿了筷子只夹青菜,就着糙米饭吃得津津有味。李厚仲专门夹了鸡腿给她,李欣接过来后皱了皱眉,但看着李厚仲一脸期望地看着她,便强迫着自己吃了下去。
李大郎和李二郎在田里劳作了一整天,吃得呼哧呼哧的,见妹子不吃红烧肉,以为是见他们吃得欢不想与他们争,顿了筷子给她夹。
“别,大哥,二弟,我不喜欢吃肉……太腻了,我肠胃不好吃了不舒服。你们吃。”李欣又夹回给他们,又夹给桌上其他人,特别是两个不怎么动筷子的媳妇,“大嫂二弟妹,你们吃,我喝点儿鸡汤就好了,郎中应该也说过让我吃清淡些的,别浪费了,剩多了搁久了,味道可就不好了。”
张氏和江氏赶紧笑着接了,刘氏这才信了她不吃肉是因为郎中吩咐过,而不是省着给家里其他人吃,便给她舀了碗鸡汤看着她喝。
山子眼巴巴地看着炖鸡里另外一条鸡腿,李欣看见了,夹到他碗里笑着问他:“山子,你是哥哥,弟弟也想吃呢,怎么办?”
山子舔了舔嘴巴,犹豫了好久才握了小拳头,像是下定决心,“那给弟弟吃吧!”
小兜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搞不清楚状况。全家人的筷子都慢慢停了下来。李欣鼓励而赞扬地对他点点头,“山子是个好哥哥,那么大个鸡腿弟弟也吃不了,你分一些给弟弟就可以了。兄弟两个要相亲相爱的,知道吗?”
山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老母鸡的肉炖得够久,很容易就从鸡腿上撇了些肉下来。李欣很仔细地喂着小兜吃,还哄着他喝了小半碗鸡汤,见他肚子圆圆的了才放他下了桌,让他在附近走走好消食。
吃过饭,天色也已经黑了。初夏季节晚间天气很凉快,一家人搬了凳子围坐在院子里,小兜乖乖地倚在李欣怀里,小脑袋一点一点的。听着家里人说些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话,李欣只觉得现在的生活很是快乐。
除了没有汽车飞机,电脑电视,人们之间的感情却丝毫不比那时的差。前世她过着快节奏的生活,如今便是老天爷让她要好好歇歇吧。温馨的乡村生活也是不错的。
☆、第六章 为富不仁
李家人很忙,李大郎和李二郎要忙着地里的事,庄稼缺水,即使无奈他们也只能去河里挑水来浇地。张氏和江氏这时候也顶得上半个劳动力,挑水的事情李家兄弟去做,浇地的事情她们包圆。
李三郎仍旧在学堂读书。他启蒙晚,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上学,尽管他聪明,可基础没夯实也不行。学堂里先生很看好他,十二岁的年纪,已经可以下场去考一考童生试了,李三郎也更加努力,想着至少要考一个秀才回来,免了他的赋税不说,还能提升些李家的地位,如果姐姐要说亲,对她也是件好事。
家里的家务全部都担在了刘氏身上,李厚仲那年赌虽然没有留下一只手,却也是伤着了身体,腰部被赌场的打手踹了几脚,下不得地。农忙的时候就只能在一边看着,这些日子见儿子媳妇们辛苦,也不好闲着,让大郎砍了些竹子扛回家来编一些家用的簸箕、箩兜、背篓什么的,有富余的话赶集的时候拿出去卖也是家里的一个进项。
所以全家算下来,最闲的就是养病的李欣了。
说是养病,其实她自己有感觉,自己的身体已经好多了。她不想当闲人,刘氏却当她是个纸糊的,不愿意她下地,拘着她在家里待着休息,好吃好喝地尽紧着她,不让她忙活。药每每都是煎好了温着的时候拿给她喝,喝了药后还会给她一颗蜜饯。
蜜饯这东西李家平时是没有的,这也是李厚仲上次去镇上买人参须的时候一时心起买的。想着小时候这唯一的女儿想要吃糖他都没惯过,李厚仲心里就觉得愧疚,买来补偿她。最后这些蜜饯都被李欣拿给家里的两个小家伙了,她除了第一天吃了一颗却看到山子水汪汪的眼睛后,便再也没吃过。
山子和小兜被自己大哥大嫂教育地很好,小小年纪也不会因为没吃到好东西而哭闹。李欣把蜜饯给他们吃,山子总是腼腆地接过这个甜甜的干果子,微微低下小脑袋,不好意思地跟她说“谢谢”,小兜总是会看自己哥哥的表现然后依样画葫芦。这兄弟俩的憨态总是把李欣逗得极其欢乐。
于是李欣便成了他们俩的保姆,在李厚仲忙着编竹子,刘氏忙着喂鸡喂猪做家务的时候,都是她带着两个小家伙。要不了几天,小家伙就跟她混熟了,总是“姑姑”长“姑姑”短地撵在她后边。
山子的年纪按照现代的标准算,是可以上幼儿园了。李欣有意地给他启蒙,教他数数,从一二三四教到十,拿着树枝在泥巴地上划拉教他认字。山子也懂事,兴奋地跟他学,小兜在一边依依呀呀地附和着,尽管着小家伙根本不知道姑姑和哥哥在做什么。
日子很平淡地过着,终于李大郎和李二郎期盼已久的雨水下下来了,他俩也不用下地去忙活。
大郎二郎兄弟俩坐在堂屋里看着院子外面噼噼啪啪下下来的雨,李二郎说:“不给我们水又怎样,老天爷到底还是给我们雨水了。这般为富不仁的,看他们杨家能得意到几时!”
“听说杨家有亲戚在京城里做官,所以他们张狂。”
“皇帝都还有穷亲戚呢,杨家算个鸟蛋!”李二郎啐了句,看见自己姐姐端着一大碗茶进来,不由闭了嘴。
“说什么呢?见我进来就不说了。”李欣笑着搁下大碗,随后进来的山子捧上两个不大的瓷碗。李欣摸摸他的头夸了他一句,山子眯起眼呵呵笑。
给兄弟俩倒上一碗茶,李欣看李二郎面上讪讪的,笑骂道:“得了,当姐姐刚才没听到你说什么呢?那么大的人了,这会儿说脏话姐可不好再打你了。”
“姐……”
李二郎不好意思得很,大侄子还在跟前儿呢!
李欣抱起山子,李大郎要接手,李欣不让,“山子不重,我抱得动。大哥,你们刚才说的杨家,可就是截断水沟的那个杨家?”
“可不就是那个龟儿子家嘛!”
李二郎说起杨家就冒火气,也不避讳自己姐姐了,骂道:“仗着家里有两个臭钱,那缺德的事儿就干得不少,村子里谁不骂他们的?大家伙儿都咒他们家家财破尽断子绝孙呢!”
李欣皱了皱眉,劝道:“他们也不过是不予我们方便取水而已,用不着这样生气。现在老天爷下雨了,庄稼不缺水,就不要再费心费劲地骂杨家了。多行不义必自毙,杨家会有报应的。”
李大郎也道:“你大姐说得对,杨家到底是有些势力,我们惹不起也不能惹,遇见他们家的人躲着点儿走就行了。”
对于这个李家村第一富户李欣是没什么观感的,他们这样行事长此以往的一定会让他们失去了在李家村的人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做事做得太绝,等风水轮流转转出他们家以后,杨家在李家村的日子一定会很难过。
李家忙活了近半个月终于有了可以喘息休息的机会,李欣帮着刘氏做了一大桌的菜犒劳家里的爷们儿们,张氏因为李欣帮她带俩孩子让她松快不少,少不得在吃饭的时候把她夸了一通。江氏羡慕地看着乖乖待在李欣怀里的小兜,心里暗忖着,啥时候能给二郎添个娃啊……
后院菜园子那儿的菜长势极好,刘氏每天都要去看个好几遍。听李欣说喜欢吃新鲜的蔬菜,便会去摘上一两把,或炒或做汤给她吃。
等到夏天的时候,李欣身子的虚弱已经完全好了。孟郎中来复诊了一次,点头说:“身子骨好多了,以后注意不要太劳累就没什么大碍了。药还是继续吃一两个月吧,那药也就是个补,多吃些时候也帮你固固元。”
李欣笑着谢过了孟郎中,刘氏送他出门,期期艾艾地拦住他躲在一边说话。
“她叔,你看……”
孟郎中背着药箱子,这还是前几天李厚仲特意拿竹子编了送给他表示谢意的。“李二嫂子,有啥事儿啊?诊费李二哥已经给我了。”
“不是,我是想问那个……”刘氏磕巴着,“我家欣儿……能、那啥不?”
“啥?”
“嗨!就那个……”刘氏凑近孟郎中,“能不能嫁人……生娃?”
孟郎中愣了一下,摸着下巴上的小短须沉吟不语。刘氏很是着急,“她叔,欣儿也算是你侄女儿了,辈分在那儿,你也没啥不好说的,跟我说吧!欣儿到底是在那种地方待了五年,身子什么的,咱们都知道,她肯定不是黄花闺女了。可欣儿不能就这样一辈子了,我寻思着还是得给她找户人家。欣儿懂事又乖巧,性子也好,家务上也是一把好手,就是有那么个过往……”
“李二嫂子,这……不好说……”
“你能给我个准话不?”刘氏巴望着他,“她身子有没有……那种病?”
孟郎中明白刘氏说的是女人的脏病,一般在那地方待过的多多少少都有些,但欣姐儿面色红润,精神也好,跟那些女子是不同的。孟郎中摇了摇头,很果断地说:“这病欣姐儿是没有的。”
“那就是说,能跟男人行房事了?”
孟郎中有些尴尬,但还是点了点头。
“那生孩子呢?”
“这个我便不清楚了。”孟郎中迟疑道:“这个也不好说,她身子受过损……也要看老天爷给不给她这个造化。”
☆、第七章 杨家主母
送走孟郎中,刘氏不由轻舒了一口气。要说她最怕什么,无疑就是李欣的将来了。现在孟郎中说闺女的身子还能和男人那啥,尽管生不生得了娃还不能断定,但能那啥说明闺女还是个能“受用”的,娃的问题,慢慢来嘛,老天爷也不会不开眼不让闺女没个娃的。
这么想着刘氏心情便极好,下晌没事招呼了张氏和江氏在家做针线带孩子,她有心要带着闺女出去转悠转悠。
李欣回李家也有段日子了,这期间她都待在屋子里边,家里来了客闲唠嗑什么的,她轻易也不会出去。
虽然自己知道自己不是原装货,做人该坦荡,但看着别人那种意味深长的眼神她还是不喜欢。
刘氏开口说要带她出去转转,李欣就有些懵。
“娘,外边太阳毒着呢……”
“没事儿,咱们去村口那儿大槐树下边儿歇着去,晒不到咱们欣儿。”
刘氏兴冲冲地拉着李欣出门,李欣无奈,只得让她等一等,央大嫂给她一个针线簸子,扯了块揉得薄薄的布,连同着一把剪子一起放进去,想着到时候自己就当听闲话,不插嘴,在一边做点儿阵线活好了。天气越发热了,给两个小侄子做两件短袖或无袖的小衣裳,定能让他们美得不行。
刘氏拉了李欣赶往村口,自己拿了个大蒲扇扇蚊子。大槐树底下已经坐了好些个婆子媳妇儿的,正围在一起说得欢。
“哟,李二婶子来了。”
其中一个二十多岁的媳妇儿见了刘氏便热情地打招呼,待看到李欣时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道:“大妹子也来了。”
“这是你大柳哥家的柳大嫂子,小时候你俩还一块儿玩儿来着,还记得不?”刘氏笑眯眯地回头对李欣道。
“咋能不记得,那会儿大妹子学穿线还是我教的呢!”柳大嫂子上前来牵了李欣往大槐树下坐了,开始埋怨起李欣来,“回家都那么些时候了,也不知道来看看我们这些小姐妹。”
“前段时间养病,就没出来。”
柳大嫂子和李欣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虽然五年没见,但李欣从她眼里看不出鄙夷的神情,心里微微放心了些,坐好后就把针线簸子搁在腿上,想着等她娘给她介绍完这一群人后就可以做针线活了。
刘氏一一给她说着这是她大姑奶奶,大婶子,几几姨,哪家的伯娘,哪家小子的媳妇儿什么的。也不是大家都有亲戚关系,但一个村住着,从小认识也亲厚,都兴那么喊。李欣也跟着刘氏叫了人,便安静地待在一处做针线。
不一会儿这些人就跟刘氏聊开了,也不冷落李欣,间或问她一两句,李欣也就笑着答了应了。她没注意,但刘氏眼睛盯着呢,在场的三姑六婆们看李欣的眼神开始还有些不大想招惹她,说了会儿话后都变得亲切些了。
不排斥女儿就是好事儿啊!刘氏想着再接再厉,到时候还可以请村子里最有名气的媒婆李桃子给欣儿说说亲。
正热火朝天说着呢,李欣低了头正裁领口的预留缝,柳大嫂子跟她低声地聊着她要做的这衣裳的款式,冷不丁地听到周围的笑声停了下来。
然后紧接着就是一个尖尖的女声冒了出来。
“哟,李二家的,你闺女儿从窑子里回来那么多天儿,终于舍得出门儿了啊?”
刘氏的脸“刷”地一下冷了下来,眼睛像是要喷火一样地盯着朝她们走过来的一个妇人。李欣缓缓抬起头,那妇人约四十岁年纪,脸上也生了斑,额头和下巴的肉都开始松弛了。都说人要服老,这女人却扭着青春不放似的,一身绫罗穿着,头上还插着两根粗粗的鎏金钗子——不过就是个儿大,做工嘛,李欣是丁点儿都看不上的。
刘氏低吼了声,满含怒意地,“杨家的,闭上你的臭嘴!”
“啧啧,许人做不许人说啊?天下间也没这个理儿不是。”
来人便是李家兄弟口中说的杨家的主母杨梅氏,是个正宗的地主婆。仗着家里有钱在村子里自认是高人一等的。她嫁得好,夫家发达了后便撺掇着自家男人搬来李家村。她娘是个寡妇,那会儿她还小,受过村里一些瘪三的欺负,把这笔债就归到了李家村人的头上。回来后不造福乡里,偏处处给村里人添麻烦,跟村里人作对,就是想要在父老乡亲面前耀武扬威外加报复的。
刘氏向来泼辣,那会儿两人还是年轻小姑娘,彼此看不顺眼互相掐过架。能逮到刘氏的伤处,杨梅氏怎么会放过这个机会?
杨梅氏咯咯笑起来,见刘氏怒瞪着自己她也不理会,转而望向李欣,故作惊讶地道:“呀!李家姐儿还会针线呢?我还以为那地方不会教人这个呢!”
“自然是比不得婶子,穿金戴银有人服侍,不用自己动手,子孙又孝敬。”
杨梅氏没料到李欣会这样说,但奉承话谁都乐意听,当即便笑着,“这小嘴儿可真甜,你说得可真是对极……”
“……所以啊婶子,人在福中要惜福,积点儿口德吧,不然子孙再孝敬,您入了土还是免不得要下拔舌地狱的,老天爷看着呢,避不过去的。您说是吗?”
李欣温温柔柔地打断她的沾沾自喜,转而对她娘道:“娘,狗咬人一口咱们不能咬回去,跟人不能,跟狗就更不能了。扯嘴皮子功夫谁不会啊,犯不着在这么件事儿上浪费口水,当心口干。”
刘氏呆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顺着李欣的话就下来了,“欣儿你说得对,娘才不搭理那些碎嘴的人呢!咱继续做针线啊。”
见她娘上道,李欣便笑了笑,低了头去忙自己的事儿。
杨梅氏气得一个倒昂,却是不知道怎么反驳她的话,气极反笑,“当真是窑子里出来的,牙尖嘴利的厉害,平时没少说巧话儿哄男人吧?”
李欣却是再也不理她,小声地跟柳大嫂子讨论走针的方向,完全把她当个透明的。刘氏见女儿不理会杨梅氏,也不接她的话茬,任由她噼里啪啦地在一边说一通乌七糟八的混账话。
大槐树下其他的婆子媳妇都闭了口。一来她们惹不起杨梅氏,人家毕竟钱多嘛,保不齐哪一天自己家就得求上人家了。二来嘛,她们和刘氏的关系顶好,也可怜李欣那孩子,帮不了她们也就罢了,不给人家伤口上撒盐还是做得到的。
于是杨梅氏就一个人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