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市井田园-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媳妇不能帮衬,家里那些活谁给他们做?现在喜欢归喜欢,这日子过一起了,冷暖自知。我也不能亏了人家秦小姐。说起来,让你来我们家,够委屈的,再娶个小姐,跟着我们还不是受苦?”

曹婧笑道:“娘,您多心啦。我一点都没觉得委屈,相反我觉得嫁了个好人家呢?而且我看秦小姐也不是那样的人。她常来自然知道我们是什么人家,如果喜欢二叔就不会嫌弃,嫌弃的话就不会继续让二叔误会。不如让我去问问看。”

高氏看了她一眼,“那你说,再娶个小姐来,这以后家里怎么办?你们都是小姐的身子,让哪个受累我都不忍心。娶个粗壮点的,进门也能帮衬景椿。”

曹婧咬着唇,相处这个月她也多少了解了高氏。婆婆善良而且不喜欢好高骛远,自己嫁给景枫,是因为景枫是读书人。如果景椿娶个小姐回家,手不能提的,婆婆就要顾虑很多。自己和景枫虽然门户不那么般配,可景枫读书人,与自己不会有太多的隔膜。景椿就不一定,他和秦小姐素日也说不几句话,就算有情,这以后相处当如何?农夫对着女先生,说什么?

她觉得高氏顾虑的也对,但年轻人往往自己幸福了,就总想自己身边的人也要有情人成眷属,这才是美满的。他们考虑的多是两情相悦,对于生活以后的磕磕绊绊,就由得以后再去面对。

“娘您对我一家人般,那媳妇也就逾越多说句话,我觉得家里这点活计不算什么。就好比说下地、饮牛这些,我们女人是娇弱干不动,可咱把目光放远了。以后家里肯定会更好,越来越好,地多起来只靠自己种是不行的,到时候景椿跟秦小姐在一起,跟秦小姐学了本事,管家里的长工,这不是很相宜的吗?否则到时候大哥不在,我们女人家家的,二叔又识字不多,若真的雇了人,怎么个管法儿呢?”

高氏一听也对,唐妙每日鼓捣些奇怪的东西,说不得哪日家里也会富足起来,到时候若要有个三五百亩地,自己一家人是肯定忙活不过来的。

曹婧知道她心思活动了,便不再多说,帮她整理那些碎布头,挑出来缝补起来,到时候盖在桌面上。

**************八字之说************

夜里空的时候唐妙还是抽空看看那本笔录,看得久了便觉得那上面的字其实也没那么丑陋,甚至有一种独特的感觉,每一个字都似乎在诉说一个事实,他很倔强。虽然很丑,可每一笔写的认认真真,完完整整。看得多了她不禁对这个公子乾很好奇。

唐妙问过大嫂,可她对这个公子乾也不是很熟悉,只知道是姥娘家那边的亲戚,不常走动。曹大夫人是从京城远嫁来的,不过这么多年联系很少。这位公子乾也是这两年才过来的,他一来曹管事就离开曹家去侍奉他,以后很少回曹家。听说那公子乾为人很孤僻,不喜欢交友,但跟周诺走得很近,父母对他很是尊敬,只是除了让人送东西似乎极少主动去拜访,他也很少去曹家。

景枫进西屋见唐妙坐在桌前以手支腮发呆,长长的睫毛不断地翕动,于发呆中也有那么三分调皮,不禁笑着拍了拍她脑门,“小桃仙,又神游呢。”

唐妙叹了口气,幽幽道:“大哥,你说夫妻亲还是兄弟亲?”

景枫愣了下随即呵呵笑起来,“小妹在悟道?”

唐妙撅了嘴角,“没,突然想到罢了。”

景枫随口道:“良师益友,贤妻亦为友。若哪个要你比较谁对你重要,那他也就不值得你放他在心上。是不是呢?”

唐妙想了想点头道:“对。”既做交心的朋友,就该为朋友着想,怎么能让朋友处于那般需要比较选择衡量的为难境地呢!

景枫也习惯小妹时常有古怪的想法也不与她深究,直截了当问她对秦小姐的看法。

唐妙惊讶地看着大哥,“大哥,你,你不会……”

景枫苦笑,捏了捏她的鼻子,“不许胡思乱想,如果大家都觉得二弟跟秦小姐合适,我们就该支持他。”

唐妙笑道:“我双手双脚赞成的,二哥喜欢就好。”

景枫原本其实是想劝她来着,他听景椿说仝芳突然把她和萧朗的亲事定下,事先没有商量的,怕唐妙会心有怨气。这丫头看着嘻嘻哈哈,实际古怪得很,她在乎的和别人在乎的有时候不同。就比如大家都觉得父母安排儿女的某些事情是天经地义的,她就会要求参与意见。

“妙妙,定亲了是不是很紧张?”

“咳咳!”唐妙被自己唾沫呛到,没想到大哥突然说这个,忙道:“大哥,没事儿,我很好。”

景枫看着她,似是在衡量她说得真假,“真的?”

唐妙点头,垂下眼睫的一瞬又瞪着大哥笑道:“真的,大哥,你得帮我问问周诺。他跟二姐到底怎么啦,弄得二姐最近心情很差……”然后她趴在大哥耳边低声道:“昨天晚上我听二姐哭了,我都没敢动,怕她不好意思会骂我。”

景枫眉心微蹙,看着唐妙道:“真的?”

唐妙点头,景枫面色沉重下来。

景椿和秦小姐的事情因为景枫支持,他跟高氏一说便没了什么问题。高氏让曹婧陪她由景椿赶车送她们去拜访秦小姐,探探人家的口风,别是自己儿子一厢情愿才好。

结果秦小姐虽然羞涩却明明白白地说她愿意嫁给景椿,高氏心里也挺开心,替景椿高兴,觉得自己儿子虽然没读什么书,木讷内向,可也有这般出众的小姐主动喜欢。

谁知道三日后王媒婆上门给合了八字,说两人八字不合,秦小姐克景椿。而且秦小姐命里妨父母,克夫克子女。高氏听了惊得一个字也说不出,心里开始打退堂鼓,唐妙说了句“这不过是迷信,才没什么用……”后面还没说就被高氏一眼给瞪了回去。唐妙二姨就是八字不合,男人克女人,男方瞒着成了亲一直无子女,两人关系不好,后来和离,二姨嫁人做了续弦,反而生了个儿子。原来那男人如今也只四个女儿,就是生不出儿子来。这样的例子周围随举随是,她不想害儿子婚后不幸,宁愿现在快刀扎乱麻,把亲事定下。她觉得郭小姐跟自己的女儿差不多,不娇惯却也不粗俗,很是可人,虽没秦小姐的模样气度,可是过日子的人,关键八字合得妙。

高氏在连续找了几个算命先生神婆合过景椿秦小姐的八字得到同样的答案之后便决定给景椿定郭小姐的亲事。王媒婆等人还告诉她一些秦小姐的闲话,关于这位神秘小姐的过去大家都不知,都说可能是南方来的风尘女子,如今在北边住着也不见得安生,总想着勾搭些不三不四的人,被那里的婆娘们敌视着。关于这个高氏自然不信,可她也不能给人说秦小姐的来历,至于那些什么男人,只要动动脑子也知道怎么回事儿。打死她也不信秦小姐像村里有几个婆娘那样喜欢勾三搭四,最大的可能是男人们觊觎她却得不到,便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虽然秦小姐很好,各方面都好,可八字不合这就不成了。

“过了年就相亲提亲,三月里办亲事是最好的。”高氏宣布她的决定。

过年诸事

作者有话要说:

外头两个跟唐文清借钱,屋里李氏大姐家的大儿子直接笑嘻嘻地说了一番话,恭喜羡慕之类的,最后借着酒劲愁眉苦脸地跟李氏道:“四姨,外甥我今年真是不顺溜,儿子成亲我娘又大病,家里起了场火,烧了半边房子……哎!”

李氏立刻知道他的意思,之前她让老四带她去大姐家看过,还送了一百钱的。她叹了口气,低声道:“全,你要是拮据,四姨我还有点积蓄,先借你三百吧。”

大外甥又喝了一盅酒,低声问道:“四姨,俺文清大哥家,如今好了。可不能忘了咱这些穿一条裤子的穷弟兄呀!我听人说曹家给了一百亩地,还有不少金银陪嫁呢!”

李氏立刻摆摆手,“哪里的事儿,你听谁说的?曹家说给,但地还在人家手里呢。媳妇的嫁妆我们也不能去盘算不是?你大哥家收的礼钱到时候都要还人情。”

大外甥笑道:“不是还有萧家吗?给了好几百两银子呢。”夸张地比划了一下,“那可是好大一笔钱嘞!”

李氏立刻火了,瞪了一眼下面站着吃菜的王氏,气道:“哪个烂嘴嚼舌头?人家是给了几十两银子,可你大哥家这不是买了地吗?手里哪里还有闲钱。”

又问他从哪里听来的。

大外甥皮笑肉不笑道:“四姨你就是偏心,怪不得人家说。俺大表弟弟媳,能借给人家钱,就不能借哥哥几个?”

李氏气得假装听不见,不理睬他,当年景枫读书借了他家一百钱,回头便还上了,去年他家借三百钱到现在还没还。那些找高氏来借钱的,如果是曾经帮过忙的,高氏自然没法拒绝,没帮过忙的,她都跟李氏商量一下分出个亲疏远近,也尽量分人家是真缺钱还是故意来借钱。这些亲戚朋友的平日大家都知道,素日里日子过得宽裕还是紧巴大家都有目共睹也是很好判断的。

老三喝得醉醺醺的,他如今有个毛病,喝多了就开始唱戏,自己称呼自己唐三儿,有个老娘如何偏心什么的。王氏倒是一个劲儿地把自己摘巴干净,从各个方面来表明自己从没对任何人说过大哥家的事情。

王氏拿筷子在手心戳了戳,然后去夹菜,笑道:“俺大表哥你从哪里听来的?我跟大哥家这么近便都不知道呢。”大外甥便说听人说的。

王氏吃了会儿菜,去当门问荆秋娥,“蔷薇娘,你听说过没?”

荆秋娥看了她一眼,“什么?”

王氏笑了笑,道:“我去找大嫂子,她做了饭怎么也不来吃呀?”

等她走了,文汶气呼呼地对荆秋娥和文沁道:“少不了她。”

荆秋娥忙给她使眼色,免得被老三听见。

这个生日过得算是不欢而散,有人借酒装疯说唐文清家出息了便忘了穷弟兄,也有人表面说恭喜羡慕的话却夹枪带棒地讥讽……

气得老唐头道:“你们要是不诚心,以后不用来了,真是没意思。”

高氏几个赶紧劝老唐头别生气,等亲戚们走了再自己关起门来说。

二十八大家去赶集,年前的集市是平时的两三倍,人山人海,东西也便宜,大家要买鞭炮、点心、糖果、小礼品、花布、头花等等,赶集回来就有人拿了红纸来请景枫写对联。

杏儿那日本来让周诺写了很多,她早先一份份分好,送给姑姑、姨、舅舅等人的,后来却想一把火都烧掉,被唐妙看见抢下去。奶奶寿诞那天分给几个姑姑让他们带回去,姥姥家的就让景枫和大嫂去送年货的时候捎去。

赶集回来唐妙一边收拾东西对杏儿道:“二姐,你说周诺有啥好?花心大萝卜一个。”

杏儿瞅了她一眼,“你还提他。”

唐妙求饶,“我不提,我不提是不是你就不想?”

杏儿转身走开,唐妙无奈地摇摇头,二姐什么都不想谈,还真是一点办法也没。

景枫从姥娘回来,景森带了一大卷红纸来请大哥写对子,曹婧展开看了看,惊呼道:“呀,这不是要把你大哥的手累残了吗?”

景森笑道:“大嫂,都是俺舅家姨家的,俺娘娘说大哥是举人,写字好看。”

曹婧有些不乐意,却还是笑着让他放下,村里其他人让景枫帮忙都放了鸡蛋肉点心,总之不白帮忙,这个三婶成亲礼钱给的是最少的,那些日子来要东西却是最多的。来客人吃不完的肉、菜、还有饽饽的,都要了不少去。东西么无所谓,她也不在乎,可景枫总是个人,由着他们这般使唤,累坏了可怎么办。

夜里曹婧磨墨要给景枫帮忙,唐妙也来凑热闹,帮着写了几张行书。别看她正正经经地毛笔字写不漂亮,拉开架势屏住呼吸,一气呵成的行书却连景枫和曹婧都夸赞。曹婧舍不得景枫那般受累,也帮着写了几张,景枫看了看却又不想把姑嫂两个的送人,便和自己家的换了。

景枫连着写了七八副对子,便换左手,别有一番端凝内敛的味道,唐妙看得叹为观止。景枫笔势不停,笑道:“左手写字算啥,如果左手不能写字,还做什么文书?”

唐妙好奇道:“柳无暇能吗?我没见过呢?”

景枫点了点头,“他自然能,甚至比右手写的更好。”他写完一副,曹婧让他休息一下,然后端火盆来让对联早点干。

景枫继续对顾凝道:“我曾见过一人的字,堪称完美,是这些年见过最华丽清奇温润的,有人说是他左手写的。”

唐妙撇撇嘴:“人家就是左撇子呢。”

“不是,据说他左手练字十年,因为十年前右手毁了,不能提笔。”

唐妙不由得心生佩服,“人真是强大的生物。”

曹婧把对联收起来,心疼道:“其实上集买对联也不见得多贵,怎么就不知道人家写一副要多累,来年还是先买一堆放在家里送人吧。”

景枫知道她的想法一时难以转变,也不劝她,当着唐妙的面也不好太卿卿我我,笑了笑没说什么继续写。

三十这天男人贴对联、窗花、过路钱、窗纸,修剪杏树枝,本家的人来要去回家插跟年饭做摇钱树。

早上高氏便捞好一大海碗小米干饭,培成大饽饽形状,挑了枝杈多的一小块杏树枝插上,然后放很多红枣在表面,还要挂铜钱,金银纸叠的元宝挂在小的枝桠上。

做好这些就开始做上供的菜肴,除了大鱼、方肉、黄金卷、肉丸子、还要有炸豆腐等,染了红颜色的粉条点在每个菜的上面。另外供十个大饽饽,左右两根朱红大烛台,前面是装满了沙子的香炉,除了过年成亲,唐家是很少买蜡烛的,自来都是点油灯。

从晌饭之后就开始包饺子。唐妙小时候家里还包两种,一种素饺子一种白菜肉馅的,小孩子不喜欢吃豆腐,可大了之后便喜欢吃那种素水饺。

素水饺做起来也不麻烦,将一方方的豆腐煮熟然后剁碎,粉条煮熟剁碎,还有菠菜叶。剁好之后要炒馅子,虽然是素饺子,可还是用肥肉炸油,将豆腐和粉条倒进大锅里翻炒,直到把水分都炒干,这样便散发着一阵阵的香气。

包饺子的时候会将年夜饭的两传盘包上九个红糖--过年过得强,九个枣--过年过得好,九个特制的小钱--吃钱发财等等。

唐妙家人多,水饺要包到七八盖垫,包完自己家的要去帮李氏和四婶包,李氏干活慢,四婶还有个孩子活干不快。等帮奶奶家也忙活好,家里杏儿和高氏已经炒好了菜肴,外面噼里啪啦地开始放鞭,村里本家男人也都开始串门吃酒拜年。

唐家照例东间男人西间女人,自己家人凑一起喝酒聊天,每年都是他们置办,老三老四便免了,都聚到大哥家来。李氏冬天总淌虚汗身体不好,但是过年热闹,且她是家长一定穿得漂漂亮亮,戴上景枫给她买的貂毛大帽子,由唐妙陪着来坐席。

老唐头早年喝酒凶,喜欢吃地瓜就大蒜,如今年纪大了,肠胃变差不敢喝酒,每每都来跟孙子孙女们热闹热闹,说说故事,然后就回去守家,上香点蜡。

小时候家里没钱,唐妙和杏儿盼着过年,吃好吃的穿新衣服,还有压岁钱,如今家里条件好一点,吃穿不愁,还有别人送的诸多礼物,虽然过年很累,可大哥回家,娶了大嫂,一家人欢欢乐乐的,她们也很开心。

门口都放了拦门棍,大门外挂上竹篾红纱的大灯笼,地上满是爆竹的碎屑,踩上去沙沙地像雪地。小蔷薇和景林穿了新衣服,手拉着手管唐妙要压岁钱。他们是不敢闹杏儿的,从前不敢,如今她心情不好,他们更不敢,但是唐妙一直好脾气,是可以随便闹的,就算生气也从来都是弯弯着眼,勾着唇角佯怒。

小蔷薇笑道:“桃桃姐,奶奶说如果你嫁人,那么就要给压岁钱了,可你现在订了亲,还没嫁过去,要不要给呢?”

唐妙抱起景林,用手绢给他擦了擦被寒风冻出来的鼻涕,又剥了块橘子糖塞进他嘴里,亲了亲他冰冰的小脸蛋道:“林林真怪,姐姐给你压岁钱。”

景林对钱还没有概念,但是有给压岁钱就要磕头的的习惯了,便奶声奶气道:“那我给桃桃姐磕头。”

小蔷薇笑话他,“笨蛋,她是姐姐,不要磕头的。”然后盯着唐妙道:“你不给,我管柳无暇要了。”

唐妙蹙眉,轻斥道:“人家是客人,不许闹。”

小蔷薇撇撇嘴,“他喜欢你嘛,到时候跟你成亲,就是姐夫……”

“蔷薇?”唐妙提高了声音,眸子亮得逼人,“小丫头,谁教你胡说八道呢?”

小蔷薇满不在乎地道:“他喜欢你嘛,别以为我不知道,他跟我玩的时候都在说你呢。老是那么……嗯,那么看着你!”说着她和景林吃吃地笑。

唐妙便抓着她,没想到这么小一个丫头竟然懂这么多,审视了一番小蔷薇瞪着黑亮的眸子却一点不怕,唐妙无奈又认真地道:“不许乱说,姐姐和萧朗定了亲,和柳无暇只是朋友。他是我们家的客人,知道吗?”她必须给小蔷薇纠正过来,孩子无心的话就可能被人听了去说三道四。

小蔷薇笑道:“我知道啦,她问我都没告诉她。”

唐妙立刻知道那个她是三婶,忙问怎么回事。

小蔷薇说三娘娘有时候问她柳先生跟桃桃姐是不是很好,他们有没有说过成亲啥的……唐妙教了小蔷薇一番,将此事暗暗压在心里。

“老……姑,过年好!”

唐妙扭头见是宝军儿,便也问了过年好,说了两句看他一直拿眼溜景林就招呼正在找未爆炸炮仗的小蔷薇,“我们家去吧。”然后朝宝军儿笑了笑告辞。

宝军儿脸上露出一丝迷茫的神情,“萧朗?”

恰好景枫出来,唐妙就赶紧带了孩子跟大哥回家。

屋里大家吃酒的吃酒,不吃酒的就扎堆聊天,反正不用干活,不必动针线,忙了一年终于可以停下休息一二。看着小蔷薇和景林两个孩子欢喜的样子,唐妙又想起了自己和萧朗小时候。五岁那年萧朗二十九跟仝芳来的,非要留下跟她一起过年,那自然不行,可她也不肯去萧家过年的,他便眼泪汪汪地看着她舍不得走。

现在想起来,她从来没有惯着他,甚至不肯迁就他,没有为了他喜欢她就委屈自己去萧家如何如何的。

不知道他在干吗。她突然很想他,想他们曾经的点点滴滴,他的音容笑貌,开心的难过的,委屈的哀求的,笑的流泪的……

顿时一颗心满满的,只恨不得能立时见了他的人,告诉他其实她对他的心思不像他以为的那么少。看着满天星斗,听着屋内推杯换盏,她又笑自己,这个时候他肯定要陪着老太太吃酒的。

突然门外传来马嘶鸣声,惊得她心头一跳,狂喜之下转身往门外跑,马是他的“萧桃花”,亲切地拱她,朝她打鼻突。

马上跃下来的人却不是萧朗,而是一个叫流觞的小厮,名字是萧朗浑起的。她狂喜的心顿时转为失望。

流觞忙行了礼,又回身取下一只半尺长的锦盒递给她,“三小姐,我们少爷让小的给您送礼物来。”

唐妙接过锦盒请他家去说,流觞便去给其他人问了好,然后便告辞。唐妙送他到门口,他笑道:“三小姐,可否给个信物,也证明小的把礼物送到了。”

唐妙想写封信给他,又觉得酸,再说他们两个很少写信,便顺手把自己新做的香囊给了他,里面装着春天里两人采摘晒干的桃花瓣,下面的穗子也是新做的。平日里她极少戴这些东西,因着过年便戴来喜庆一下。

家人少不得问她萧朗送的什么,在他们印象里无非是一些奇巧小玩意或者金银玉器什么的。

王氏放下筷子,用手心擦了擦油汪汪的嘴巴,笑着问道:“妙妙快打开盒子给我们看看是什么宝贝。萧少爷那么大方,说不定就是几个金元宝啥的。”

唐妙瞥了她一眼,三婶今儿穿了一件银红石榴花缎子袄儿,头上插一致镶珠金钗,映着那张黑黄的脸份外的俗气,“三娘娘,你这袄儿和金钗哪里来的?以前没见你戴过。”

王氏笑得摆了摆,“俺娘家姊妹儿给的,给人家揍营生儿,送了一匹给我也做了件袄儿。”

唐妙又看了一眼,没说话便将锦盒打开,里面只有几封点心,桂花糕、桃花酥、杏仁酥。王氏立刻撇了撇嘴,不屑道:“大老远巴巴地给送几盒点心,真当我们穷还是他不舍的呀。”

唐妙哼了一声,“他要是送几个金元宝以后可别想上我家门儿。”气呼呼地把锦盒合上,抱着便去了西屋。

锦盒里三包点心,还有一枚大红的鸳鸯同心结,底下缀的坠脚除了玉石珍珠,竟然还有一枚素面戒指。她心下一荡,忙拈起来,完整的圆环,没有缺口,外表光光的,里面竟然镌刻精美繁复的纹饰。

她想起自己小时候为了哄他,讲过很多有的没的童话,都是些灰姑娘和白马王子,公主王子的,她习惯性用同一个结局,都是王子给公主戴上了一枚圆环戒指,从此他们一起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他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戒指代表婚姻,甚至觉得光光的没有任何装饰的戒子戴在手指上很是难看。不曾想竟然送她这东西。

锦盒底下还有方白绫帕子,上面几个漂亮小楷,“这戒指是用来拴牛马的吗?”

她顿觉耳根都着了火,一路延伸烧到胸口,那里却又甜蜜蜜的仿佛融化的糖一样,她将戒指脱下来然后套在纤细的无名指上,大小正合适,量身定做的一样。

事在人为

从初八镇上很多铺子已经开张,农家也都开始动针线做活,安排一年的活计,将冬天纺好的纱锭纳好的鞋底拿出来做春夏天的单鞋;同时还得准备春种的种子等。

上元节那日萧朗打发流觞给唐妙送了一盏六角纱灯,上面绘着烟笼寒月,桃花流水,点起来里面的灯会转,在墙壁和屋顶映照出一副美丽的桃花流水画卷。流觞照旧管唐妙要点什么做信物,唐妙却没的给,便拿他送的胭脂在白绢手帕上画了朵并蒂桃花,画完了叠好将四边密密地缝起来,装作若无其事地交给流觞。

夜里庄嬷嬷和其他几个媳妇来串门,一边做针线讲讲最近四外村的趣事儿。

高氏一直在听,连问是不是真的。

庄嬷嬷笑道:“我还能骗你们,我闺女和她婆婆一直合不来,初十县里赶庙会,她找刚来县里的高僧算了算,说是八字不合。要说这个那可没办法,成亲只合小夫妻的,谁还合婆媳呀。”

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忙说是,又问后面如何。

庄嬷嬷便给他们讲了。原来那位慧彦大师是从北边云游来的,眉毛胡子皆是白的,却面色红润宛若少年,谁也猜不出他的真实年龄,据说他是京城皇家慈恩寺大圣天师的高足,受师命云游四海普度众生,帮人只看缘分,不取分文,很多达官贵人想求他慧眼一瞧,他都不肯的。

大家纷纷说庄嬷嬷的女儿好造化。

庄嬷嬷笑道:“说来也怪,我们二丫头本来也没想着那么好的运气,谁知那大师一看她,就能报出她的来历,说她的母亲为人接生,功德无量,是为有缘人。也没她问什么,那大师就教了她个法子,给她写一张符,五枚施法过的大钱让她回家交给婆婆,告诉她是特意求来的保家宅平安父母康健长命百岁的法钱。然后让她每日晨昏定省都要笑得真诚,向着挂大钱的炕头三叩首,每日要问候婆婆满六句,分早中晚三次,这些都会加重法钱的法力,慢慢地对婆婆就能发生作用。”

大家急得忙问如何了。

庄嬷嬷笑道:“大师神人,这才几天我闺女和她婆婆竟然缓和了些,不再以前那样天天横挑鼻子竖挑眼了。”

高氏忙问是什么时候的事儿,那高僧可还在。

庄嬷嬷道:“在的,高僧去年从北边过来的,据说要在我们县成全九家人做满六十四件善事然后就往南去。”

高氏心下活动,又忙问在哪里,如何求。庄嬷嬷说那高僧每次都是看也不看,在人群里点出一个出来直接说他家的苦楚,然后给他解决的办法,根本不要人开口。

这些日子景椿强颜欢笑,虽然不曾提那秦小姐,可高氏知道他们搬家之后,心下更是不安,一方面托人打听打听,另一方面想求高僧再给自己儿子看看,最好能求个化解戾气的符咒回来镇宅。

*************席地瓜

正月二十四那天,都说那高僧到了白马镇,高氏立刻让景椿套车带她去看看,想让唐妙也去,唐妙却不肯,说自己要席地瓜,让二姐去。杏儿有心事,便同意了。

唐妙让爹和大哥帮她席地瓜,和周诺约好要多秧地瓜的,自己家和秦小姐合伙买了二十亩地,过些时日子可以继续买二十亩,到时候就要雇人帮忙了。

家里六盘炕,为了尽可能地多席地瓜让景椿跟父母暂时一炕,这样有三盘整炕可以席地瓜,唐妙和杏儿的炕再席一半,地窖除了生蒜黄的一个菜畦,还有一大半可以用来席地瓜。

将炕席掀起,那青砖用泥沙垒起边沿,然后底下垫上一些碎木板糠草,上面堆上厚厚的沙。这些沙有的是盖房子时候剩下的,有些是唐妙跟二哥萧朗几个从河里挖来的,当时老三家盖牛棚来要过,唐妙没舍得给,说自己要用的。如果给了他们,今儿席地瓜就得想辙了。将挑好的地瓜做母子埋进去,然后泼水,每天按时通气泼水,掌控水量,等清明节时候就可以拔秧子秧地瓜。

景枫看唐妙只穿夹衣浑身拿布条裹得利利索索地站在木板上席地瓜,左右开弓很是麻溜,在干活的时候她尤其特别,跟平日一点都不像。想起小时候她拿着小马鞭跟着大人指挥他们干活的样子便觉得好笑,他拎着一大筐地瓜站在一旁给她递。

突然他问道:“妙妙,爸爸是什么?”

唐妙啊了一声,“啥?”然后埋头干活假装不懂。

景枫笑了笑,却看得见她浮起红晕的面颊和耳底,知道她不想说便也不再问,又说其他的。

弄好地瓜也已经黑了天,曹婧热了饭,然后几人坐在炕上扒花生米闲聊等其他人回家一起吃饭。

唐妙将他们扒好的花生米里面干瘪的挑出来塞进嘴里,甜丝丝的,她看着大嫂问道:“大嫂,大哥过些日子可能要走了,估计好几年都不能回家。你要不要跟他一起去呀。”

曹婧默默地剥着花生,这个问题她一直都在想,景枫虽然是个小官,没资格带家眷赴任,可她跟着去在附近赁房子也是可以的。新婚夫妇就要分开,且不知道几年,她总觉得甚是委屈。

景枫笑道:“你大嫂自然留在家帮你们孝敬爹娘。到时候你和杏儿都出嫁,没人怎么成。”

唐妙看大嫂的手抖了抖忙道:“大哥,还有二哥呢,再说你们干嘛总说我。我才十四岁,要出嫁还早呢!大嫂跟着你,等有了小宝宝再回来,我们一起照顾,不是刚好吗?”

收拾小人

这日唐文清几个终于把二十五亩春地种了三之二,天依然没下雨,一家人便歇一天,等等看能不能下雨。唐妙告诉他们这些天大风不会下雨的,但这两日突然阴天,看起来随时要下的样子,结果一阵大风吹散了云,终究是没下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