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白发魔女GL]魔女霓裳-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独自出村,沿着青绿丛生的羊肠小道,按大致方位摸索出老远,终于找到了记忆里那蜿蜒山坳之中连通南北两道的一线山路。
  踏上这条不算宽阔却坚实的土道,就终于可以翻身上马了,环顾四周熟悉的植被稀疏山石低矮的荒野,远望前方熟悉的混合了墨绿与黑的山褶,一阵莫名感慨不由升起,这时候才切身感受到,原来自己真的被带出了那么远,真的重新回到了这座连接了金州与凉州间的最大屏障,东西壁立的洪池岭上。
  这又名分水岭的地方,就仿佛真是无形的岔口,连此刻接下去该怎么走,都有两种选择。
  虽然不止一次烦恼于记忆的模糊,但对于那书中的传奇女子黯然神伤后的下落,自己大概还是心中有数的,既如此,那此时就该义无反顾地策马向北麓而去才对。
  更何况——此花名唤优昙仙花,生于高寒之地,六十年得开一次,每次盛开,必然一白一红,两朵并蒂,花如海碗,灿若云霞——离去前,这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已然深刻脑海,而那笼统的所谓高寒之地,常人听之糊涂,自己却也大致有数。
  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考虑,都似乎在催促人远离中原,奔赴那命定之地才对。
  然而……
  忖到这儿,不禁自嘲笑一笑,既然是命定,是那算不过、谋不成、躲不了的命定,那还慌什么?怕什么?急什么?
  越是介意,越是深陷。
  “驾!”主意已定,双镫一挟,放辔催马,直往南麓金城行。
  入金城兰州,稍事歇息乔装了一下,次日并未继续南下入川。虽说也惦记老爷子珊瑚一行,但既已交代好了便无须太过挂心,即使不再太介意所谓命理命数,时间总还是浪费不起,于是径直就拐了个弯取道关中,一路过平凉府,西安府,风尘仆仆快马加鞭,幸而也没出什么事端,得以只耗了堪堪不足十日的光阴,就顺利赶到那熟悉的山脚小镇中。
  打马入镇,数年不见,这普普通通貌不惊人的山脚小镇仿佛并没太多改变,它曾经是我们师徒三人生活补给的唯一来源地,即使一年只来几次,却也不知不觉已留下了太多的见证与回忆。
  今日并非赶场集市的热闹日子,小街上其实有些冷清,可饶是如此,也足以令人不知不觉间放缓了缰绳——街角卖面人儿的小摊仍在,年幼时练儿曾在这摊前难得的驻足观赏过……那间挑了蓝帘的成衣铺也还开着,江湖中谁也不知霓裳之名便与这不起眼的小店有不解之缘……还有那爿我们师徒三人一起喝过茶的茶棚;那栋引得练儿第一次对外人动武的酒楼;没错了,对面小巷深处的窑炉烟囱也正冒着袅袅轻烟……
  信马垂鞭缓步行,眼前一幕幕,并没有令心中生出那物是人非的哀伤,反而满是温暖,若可以真想下马细看,可惜不成,心中有更牵挂之处,所以哪怕是缓行,也依然一路不停蹄的径直到了村镇口,曾经崭新的客栈如今外观已显陈旧,但生意似乎还不错的样子。
  翻身下马,入得店中却并未出现预想中的重逢,眼前小二和掌柜虽笑容可掬,却俱是陌生面孔,打听起来,方知道他们是刚将这客栈盘下的,而原来的店家据说不久前遇到了一位姓慕容的故人,之后便毅然将这基业转手,携家室随那故人一同离开不知所踪了。
  无可奈何笑一笑,叹一声不巧就此作罢,遂开了一间房用了点饭,让小二将马匹牵去好生喂养,就转身出了客栈。
  改变与错过,或者有些遗憾,但并不一定是坏事,反而有些替其高兴,能这般豁达,舍得下放得下,想来他们也能随那位故人一道远避俗世纷扰,得了平静安宁的余生。
  一路匆匆,心情正好。
  而匆匆前行的方向,正是,西岳故居。
  上一次归来此地,还是在一个星河灿烂的夜里,当时心中虽搁着师父去世的沉重,身边却有令人安心的存在。而这次回来则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心头不再为师父而沉甸甸了,身边却也没有了练儿的陪伴。
  当眯起眼打量洞顶上方,那昔日师父亲手所刻,而今却已因风吹雨打显得有些斑驳不清的三个字时,突然觉得双目被明晃晃的日头晒得有些发干生涩。
  闭上眼,暗暗静了静心境,然后缓步走了过去。
  昨夜华山应是下过一场骤雨,打下来的花叶湿淋淋地铺满了一地,洞口处盘绕了许多沿山壁垂挂下来的树藤。上次离开时练儿架设的树干枝杈大多早已枯朽了,不过和那些长藤青苔一道绞缠着依旧能起到遮掩洞口的作用,而另一方面,该迹象也表明了近些年来洞中都未受到任何打扰。
  看来她并没有回来过……这认知倒也不会让心头太失望,反正也并非全为此而来的,当即挽袖动手,费了好一番功夫将洞前那些阻碍物清理干净,这才得以进到了家里。
  比起近些年大大小小待过的各种地方,这黄龙洞,才是我与练儿最初也是最留恋的家。
  数年无人问津,家中早已满是落尘蛛网,却并没有去特意打扫,只拂开些碍事的蛛丝,慢慢踱到旧日的石榻前静坐了一小会儿……这一小会儿中,只是默然环顾着四周的老旧家什,脑中真的什么也没有想。而一会儿之后,就倏地站起了身,大步往洞室最深处的那个熟悉的小石室而去。
  石室前,一左一右两扇屏石早已被练儿复位,不过这自然难不倒如今的自己,微微运起内息扳住一用力,将遮挡稍推开来能容一人进出的大小,然后再转回来寻出火烛点燃,就闪身进了里面。
  因有屏石遮挡的缘故,这一方小天地中的蛛网倒没有外面来得重,上次打扫之后,里面能收拾的家什用具都收拾了起来,陈设也就更显简单。此时我也顾不得去理睬其他,将手中灯烛往石墩上一放,视线便转向了嵌于石壁内的那个阁龛。
  不消片刻,待轻手轻脚将龛里归置好的棉被软席等物一一挪开后,便举烛过来上上下下地摸索了起来。
  曾经为了方便打扫,也如这般将龛中东西悉数清空过,当时并不觉得这个嵌在石壁内的木质阁龛有什么异样的机关——只不过龛底有个翻板,翻板下有个不算大的置物空间可以放些零零碎碎的小东西而已……这并不能算机关暗括,因为只要有机会进来的人,稍事探寻后大多都能发现。
  而眼下举烛一寸寸细细摩挲,才发现贴着山石一面的龛壁左上和右下似各有一处微微凸出,往里按了按没反应,就再左右推了推,才发现这两处凸处与龛板并非一体,而是可以抽出龛框的,待到完全抽出后,那面木龛板就整个松落下来,露出了后面的石质山壁。
  烛光映照下,这面经年累月隐在阁龛后的山壁没什么玄机,只不过壁上有个简陋的长形凹槽,而凹槽之中竖放了一把朴实无华的长剑。
  放下灯烛,伸出双臂,恭恭敬敬将这把长剑捧在手中。
  看似朴实无华的剑,触手却有些异样感……不知是何材质做成的剑鞘上有一丝丝凉意在肌肤间缠绕,剑柄处无甚花纹,甚至有些滑手,握之力道轻吐,蓦然一声剑吟锋芒出鞘,剑光过处,在这昏暗的石室之中竟也能令人感觉到耀眼。
  再凝目细看,随手挽了个剑花,好一把冷锐之剑,而且,好轻。
  剑轻刃薄,不一定就是好,更有甚者弊大于利,会吃亏于格挡砍杀等拼力之举,唯有辅以轻灵疾捷的剑技身法方能扬长避短,难怪当时明月峡临别前师父交代要将之赠给练儿,天下间,也唯有她舞此剑最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旁人羡慕不来。
  ……是啊,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若是,我能早些来的话……
  剑光之下,笑得无奈,怨来怨去,到最后,其实自己也是难辞其咎。
  明月峡大劫之后,先是成都养伤,而后赴京寻仇,期间我总顾念着铁珊瑚的心情,觉得这种时候不方便提出费时费事绕道来西岳一趟的建议,也觉得不必特意过来。后来京城之事尘埃落定,练儿又提议去湖北漳南乡归还龙头杖,此事我本与红花鬼母有约在前,当时又说好什么都听她的,自然也不会反驳……而再后来……
  再后来,感情上的那些烦恼彻底扰乱了心境,取剑之事也就全被抛在了脑后……就算偶尔忆起,也总想着没关系。不必太匆忙,迟早总有时间……谁会知道,这一个迟早,就隔了一场生离死别事。
  若我能更任性些,更一意孤行些,没有那诸多的顾虑体贴之举,或者,练儿早已经得到了这件神兵利器,之后武当剑阵下的种种力有不逮阴错阳差,或许也就都不会发生。
  可笑可叹,任性与一意孤行都并非好词,可自己百般深思熟虑,却偏偏因少了一味任性而满盘皆输,反倒是梦中屡屡一意孤行能令人终得醒转,不得不说是天大讽刺。
  如果说凡事都要吃一堑长一智,那么,这便是教训我今后做事还是任性些为好吧?
  勾了勾唇角,还剑归鞘。
  所以师父,请恕弟子不肖了,在找到那正主儿之前,这把宝剑就先借给你手无寸铁的徒儿使一使吧。
  带着愉快的心情将一切物品还原,又顺手打开龛底看了看,那个装了酒坛酒盏的小木盒还好好的放在原位,那是师父过寿我们三人唯一一次同喝过的酒水,酒盏更是练儿亲手所制,而最后师父还借此有意无意对我传达了些讯息……无论是哪一项,都是弥足珍贵的回忆,我与练儿上次离开时本就想带走的,可惜这般小物件不易闯荡江湖时携带,唯有作罢。
  看了又看,最终还是将之搁回原位放好,虽说这次一别遥遥不知归期,但果然还是不能强行带在身上,与其冒那害它们碎掉的风险,不如收藏在此地放心。或者终有一日,我与她会一同回来将其取走。
  不过……这时候脑子一转念,想起了另外的东西,别的不方便带走,那东西这次却是应该带在身上的,毕竟,是师父留下的不多亲笔信物之一……或者说,之二。
  快步离开小石室,来到内洞左边角落的杂物前,杂物中最明显就是几个小木箱,当初也说过,这是我们平素存放书籍纸张的所在。而如今凭大致印象开箱寻了不多一会儿,就不出所料地找到了记忆中的那本蓝壳旧书,从中抽出了两张纸。
  这两张纸,便是师父的两封信,一封是当初留给练儿的所谓绝笔遗命,另一封则是藏在木盒下的,留给我的那一首……小诗。
  夹在旧书中过去了这些年,两张纸依旧平整韧挺,只是成色微微泛黄了一点,不再如当年的洁白如新。
  小心将之打开来,慢慢又看了两遍。种种往事,还恍如昨日,只是心境已大有不同,如今再看信已不会再有悲伤疑惑,因师父确实还活着,却依旧忍不住会怅惘轻叹,因她说再不会与我们相见了。
  满腹滋味地看完,又取过旧书来想原样夹好,别的不能带,一本书两封信,却是可以随身带去天涯海角的。
  正这么想着,在随手翻开那蓝壳旧书时,却由书页中翩然飘落出了一片意想不到的色彩。
  俯身拾起,两指之间,是朵粉白相间的小小干花。
  怔了一怔,记忆忽地如潮袭来,有些措手不及!
  犹记得当时,不过是为哄她欢心的灵机一动,随手一摘,崖边枝头的早春杏色,就算再多么雅致动人,其实也无甚价值。偏就是这么朵无甚价值的淡胭脂,也能换其转嗔为喜,当时她面上不屑一顾,却是不离手地把玩了整日,最后才将手里失了水灵的花夹入书中,与师父的一纸遗命放在了一起。
  往事历历在目,那一夜崖边月下,她尚不懂情爱,任凭我将这朵胭脂色束入发间,只负剑而立,不躲不闪,一双眼中只闪了清澈的不明就里,待得再听我夸好看,才巧笑倩兮,傲然接口道:就是没有花,我也是好看的,这花虽好看,不过几天就要凋零,不能与我比。
  这话言犹在耳,当时我只是好笑于她下山久了,终于也对自身容貌有了认识和肯定,并会为此单纯的自豪得意……谁知道,如今再忆起这一幕,竟会有锥心之痛。
  练儿是极自负没错,却并非彻底目空一切,她自负自傲,既是因为天性,也是因为确实有自负的资本。
  而这资本既能成全她,也能打击她。
  如若当初练儿能永远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不懂那些俗世美丑之论,那么,莫说是白了青丝,哪怕是变得鸡皮鹤发容颜枯槁,想来她也不会过不去自己那道坎,以至于……竟仓皇弃我而去。
  最初还假设过,或者是她在连环打击之下有些不知所措,这才无措间隐遁踪迹暂时躲了起来,但很快就发现,并非这么回事。
  ……忖到此,便再一次不由自主抚上了颈间的一颗细腻之物。
  这东西醒转之后不久就发现了的,但是,却并非属于我自己的那颗……垂目看,重新系在颈间的彩石赫然呈墨黑之色,那时候心里便清清楚楚,练儿是真的弃我而去了。
  随身之物铁老爷子明明都给我带来了,可是,师父赠予的短剑却不见了,她赠予的信物也不见了,甚至于,在梳洗时偶然发现,有一缕发丝短了一截……练儿带走了这些属于我的,却唯独留下了属于她自己的一颗黑紧紧系在我颈间,其中用意,不言自明。
  什么时候,她竟也懂得玩这一套了?心中不禁好气好笑,又隐隐作疼。
  是了,或者还得庆幸她没有真将这颗头割下来带走。
  脑中思绪万千,手中却不再有片刻停顿,将干花与信一道纳入蓝壳旧书,再寻来粗布将书包好搁进怀中。接着花了少许时间,把无法带走的珍惜之物悉数搬到小石室中,最后将石屏移回原位。
  做好这些便出了黄龙洞,去林边跃身抽剑砍了些树干。这把剑果真锋利无比,碗口粗的硬木只一剑便应声而断,手感仿佛切豆腐般容易,多少令人有些咋舌。完事后赶紧收了剑细细地拭净还鞘,随即将砍下树干搬去洞前,按练儿当初的摆法依葫芦画瓢密密封了入口,心中盼着下次不知何年何月归来时,这里仍是不被打扰的一方净土。
  托宝剑锋利的福,一切办好也不过只用了半个时辰,日头仍是明晃晃的,脚下湿土未干,午后时间尚长,再深深看了周围景致最后一眼,便转身头也不回离去了。
  原本想在山下住上一宿,或者,还是能省就省了吧。
  若是真的不慌不忙,就不会如此匆匆赶路了。
  想确定的已确定了,想取的也已取到手,接下去,目的地再明确不过,即使不必分秒必争,但也浪费不起半点光阴。
  而哪怕不再介意所谓命理命数,该利用的,还是不妨利用。
  目标明确,再一次,塞外之行。
  虽然这回是一剑孤身。
  。
  。
  。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不会隔这么久了……虽说不一定保证隔日更……
  有谁还记得这把剑和这朵花的存在?


☆、渺渺

  …
  迎晓风,踏残霞,光阴迫人,只争朝夕。
  除了基本的休息饮食,大多时候都是在马背上度过。只是辛苦了马匹,坐骑已换了几次,每到一处大镇,就抽空上集市将路上累到疲乏的马儿卖掉,再贴些银两重新买精壮坐骑,这样对人对马都好。总之钱不是问题,老爷子给的盘缠用得差不多了,自己也就像当初练儿那般做过两次翻墙越院的大盗,反正大镇都有富贾世家,那点儿损失也不会放在眼里……当然,放倒那些看家护院的人时,我也不会下多重的手。
  没有任何陪伴的万里远行,反而令人渐渐觉得自己真正成了江湖中的一份子。
  这般马不停蹄地赶时间,又一次打关中折返西北,一路过金城渡黄河,好在大体路线当初随老爷子西域行时走过,也算熟地理人情,是以沿途并未出现什么大差错。即使偶尔有些小风波,自己亦有能力将之消弭于无形。
  一路做男子打扮,入河西四郡后,索性彻底改换了活动便利的胡服,无论似或不似,总之腰间四尺寒剑在,有眼水的反而不敢轻易近身寻衅。
  可这顺遂的一路,却并无法将心放下来。
  因为没有消息。
  打听不到任何关于练儿的下落。我虽未结交什么武林旧识,但每到一地吃饭投宿,出没市集,都有留心去打探各种消息,这市井场所袁本是绝好的讯息流通地,可一路行经大大小小许多村镇,却愣是没听到半点有用的,哪怕是远避世嚣的行法,可那么一个白发的绝美红颜,怎么可能半点没引起闲人瞩目?
  莫非……有时候心里会猜测,莫非练儿她和我一样乔装起来改头换面,做了一些遮住特征的打扮?但这猜测转眼就会被否定,再明白不过,哪怕再怎么变,低调行事英华内敛什么的,也绝不是练儿的风格。
  否定了这些猜测,只会让心中更犯嘀咕。因为归根结底,我其实并没有关于她行踪的确切消息,一切所倚重的,不过是心中推测,以及关于命运的模糊记忆。
  太过在意命运什么的,这种错误不想再犯,虽说除了塞外,也确实想不出她会去哪里——若是还在中原,铁珊瑚她们不应该半点找不到人。这点也是令自己坚定了寻觅之途的一个重要根据,练儿若要弃,素来是弃得极其彻底的……
  只是用这些理由说服自己显然不够,远远不够,怕只怕南辕北辙,一方寻到天涯,一方却犹在哪个角落黯然神伤。
  心中没底,心情矛盾,偏偏半点不能放缓行程。
  古道西风,旧地重行,一路过戈壁关隘,终于入了肃州卫边陲第一重镇酒泉。投宿下来,还来不及做什么物是人非的感怀,就陷入了现实的琐事中。当初是铁老爷子全权包办了出关前一系列琐碎事,如今要自己去做难免各种麻烦,尤其是孤身一人者,没有合适的理由,通关文牒就尤难到手,嘉峪雄关也不是想出就出的,武功再强,总不能连物资骆驼等物一并携在身上飞檐走壁吧?
  两手空空出塞去,明日愁来明日忧。这种潇洒不羁事,或者玉罗刹敢,竹纤……惭愧,自问不敢。
  好在蛇有蛇路,经过一番打听,两日后终于给人寻到了门路。毕竟这儿是丝路要冲,许多商旅在出关之前都在此做最后休整,而所谓休整,除了水粮物资,还有就是谋些好的向导镖师,毕竟出关后艰险重重,商家的身家性命全系于其中,自然半点不敢马虎。
  自己做不得向导,扮个随镖的却是绰绰有余,在当地的保人那里打点了一番后,很快就谋了个差事,混迹在一队商旅驼队之中,顺利地出了那横卧戈壁的最后关隘,当再一次回首看那巍然城台时,心中各种滋味难说。
  记得彼此,她窝在我怀中,对这城台烽燧嗤鼻道:便是第一雄关?高算是挺高的,却拦不住我,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么……
  盼只盼这嘉峪雄关真没能拦住你,我们之间的距离,正在越来越近才好。
  做了商队随镖的,实在有利有弊,利处自然是能出行顺利,且一路吃饭投宿再不必操心太多,只要存些戒心留意周围就好,就算不做镖师我也向来警惕,所以这点根本不是问题。而弊端么,也是不言自明的,行程路途全不由自己安排,再怎么想赶时间亦是无可奈何。
  既然是有求于人,那么这点弊端也早就心中有数,原本已打定主意姑且按捺下情绪的,可当出了关隘行进在千里戈壁时,陡然从头顶日光中发现行进方向不对时,还是心中一急,忍不住打马去到商队头儿那里,问道:“怎么回事?为何大队人马走这个方向?这可不是去丝路北线的方向吧?”
  不用多说,出关后取北道去哈密是丝路上最快捷安适的,经历一次已记在心中,近来又没什么战乱之事,这一点也早打听好了。如今见路线有异,询问一声也附和镖师的身份,那商队头儿不觉有异,坐在骆驼上一摇一晃道:“侠士莫急,侠士莫急,大队只是绕个道去别处取点货,取好了自然要返回北道的,多耽搁三天的功夫,不碍事的。”
  “三天功夫?你这是要去哪里?为何在城中不早些对我说明?我心没个准数,怎么保镖?”
  这些日子紧赶慢赶,节省出来的也不过几天光阴,听这么说,虽然脸色没显出来,但心中已隐隐有些犯恼。
  ““侠士是有所不知,如今是税负日重,各种盘剥苛扣,跑生意不容易啊……所以不瞒你说,我等常会托人私下先运些出来,避过重税。”
  生意人最擅长察言观色,那胖老头约是看出了点什么,赶紧赔笑解释道:“在城中那是有口不敢言,本想出关后再寻机说明,没想到侠士您先看出来了,真是可敬可佩。我们此去装私货就在关外废地沙洲敦煌一带,不会有多大风险,您多担待,多担待。”
  原本烦躁不已的心,就因为这话中无意中提及的一词而熄了下去。
  更确切的说,是因提及这词时,脑海遽然升起的一个揣测,而熄了原本的烦躁。
  怀念的地名,怀念的回忆,对我是如此,那……对她呢?
  所以之后没再多说什么,老实随商队一同过瓜州,越荒镇,终于隔日下午抵达了沙洲敦煌。这儿仍是弱肉强食的荒芜之地,没谁认识谁,亦无半点亲切感,一别数年,此地愈发败落,连当初投宿的那间客栈都面目全非了,目光过处,处处陌生。
  眼见于此,胸中已凉了半截,趁着商队忙乱歇整的功夫又偷偷向当地人打听一二,所得答案也俱令人灰心,将原先揣测扫荡去大半……毕竟,就这么巴掌大个地方,若真有什么奇人异事出现定会顷刻满城皆知,打听不到什么,怕就是真没发生过什么。
  却终究余心不死,所以耐着性子尽职地守着两伙生意人碰头会面,装卸得当,各自银货两讫散去歇息之后,就乘着暮色未尽,偷偷推窗,对谁也没打招呼一个人溜了出去。
  不过巴掌大个地方,这次不用再打听,也记得该往什么方向走。
  余辉一路,一如当初。
  或是记忆犹新,或是轻功进步,这一次所花时间竟比上回还要少上许多,以至于赶到鸣沙山东麓时,天边最后一丝红尚未彻底黯淡下去。顾不得喘口气,也顾不得眼前的巍然美景,径直就跃下沙山,往那断崖下千佛洞有火光处而去。
  那里果然还住着几名衣衫褴褛的苦修僧,也不知道是不是就是数年前的那伙儿人,总之他们不识得我,我也不认得他们,面黄肌瘦的容貌和黝黑的皮肤令人瞧起来都差不多……开口才发现这些人不很懂汉话,只得连比带划,试着问他们近几个月里有没有见一个白发苍苍,容貌却年轻美丽的女子来过此地?或者不一定白发貌美,只要是单身持剑,身手了得的女子都成。
  不曾想,这些提问的答案却都只有不约而同的一个——摇头。甚至连半点迟疑都没有。
  最后,一个汉话半生不熟的僧侣磕磕绊绊解释道,除了当地百姓偶尔来拜佛发愿,已经好久好久未曾见过陌生外人了,更谈不上什么男女老少之分。
  出家人不打诳语,人家也没什么理由骗你,所以只觉得一颗心凉了个彻底。
  恍恍惚惚出了洞,天地间余霞已尽,四野沉沉。望着远处朦胧暗沉的沙山剪影,听着耳边如泣如诉的戈壁风声,一时间多少有些魂不守舍,一路上失望过很多次,这次却是最甚的,满腔期待皆化为了泡影……是自己又自作多情了?还是她压根就没出关?
  若是练儿真出关了,我真无法想象,她竟然这个地方都不想过来看一眼,我不相信,不信有些记忆只有自己才觉得珍惜可贵,有些地方只有自己才觉得意义特殊,而她竟会毫无感触与怀念。
  她又不像我这样赶时间……心里甚至觉得有些委屈,如果要去天山,为什么不绕道来这里看看?
  这般腹诽着,在昏暗天地间,举着僧侣所赠的松明火把,垂头丧气地一步步往回路上走,行不多远又忍不住回首看了看……还记得那片沙山之上,我黯然落泪,偏就那一刻她踏沙而来,令人赧然尴尬,而她却不急不气,随后一针见血的话话松掉了自己心头紧缚的丝线,第一次觉得,或者有朝一日,能将最深处的秘密说出口来,讲给她听。
  之后,更是由着当时兴致,头脑一热带她去逛了莫高窟,在那些幽暗深邃高低错落的洞窟群中,放下包袱少了顾忌,对她讲了许多话,许多故事,佛洞中的故事,壁画上的故事,那些本不竹纤应该知道的故事……
  不知该幸还是该叹,当时单纯的练儿只是听故事,直到结束,也并未对为什么我会知道这些故事表示怀疑,又或者她怀疑过,只是不想问罢了。
  那些菩提说法,女儿飞天,她还会记得么?若有机会旧地重游,若真来过,她又会想什么?做什么?
  思绪到此,脚下倏地一顿,稍犹豫了一下,还是毅然返身折了回去,这次没去僧人居所,而是直奔那以面屹然矗立的断崖,纵身蹬空,跃上每一处有立锥之点的高处,贴壁稳住身形,然后一寸寸摩挲着山壁粗糙风化的沙石表面,借了手中摇曳的火光,凭记忆,更是凭直觉,慢慢找寻。
  天色彻底黑了,茫茫旷野只余风声,除了远处僧侣所居的洞穴,也只自己手中还有一点点光亮,在大风中显得微弱不堪,只能勉强照明方寸之地。
  不知过了多久,换了几处地方,手中火把已燃得差不多了,正想着是不是该去僧人那儿腆着脸再讨点照明的时候,黯淡火光映在手指新拂过的一方斑驳崖壁上,突兀地,便有几个字落入眼帘之中。
  当年刻的时候很是用了几分力,所以迄今那四个简体小字都如深凿般刻于壁石上,还远未被戈壁的风沙侵蚀模糊,拂去浮尘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唯一不同的是,如今这四字旁新又添出了痕迹,另有两个小字同样深凿于壁上,字迹谈不上多么龙飞凤舞,但笔力遒劲字迹工整,分明是以利器一气呵成。
  那是极简单的两个字——陪你。
  默然盯着这两个字看了一会儿后,手中的火把就彻底燃烧殆尽。
  浓重的黑暗肆无忌惮地笼罩了一切,却已无心再去任何地方,瞧不见,指腹却能一遍遍抚过刀劈斧砍般的刻痕,那认真的一笔一划,撇捺习惯,不必用眼看,早已经烂熟于心。
  这般摩挲了许久,久到风沙渐弱,月色初现,崖下僧人开始在洞中做晚课,诵经声声,俱是听不懂的梵音,和着四壁嗡嗡作响,最后漾出洞外,随风飘荡,直上九天。
  眨眨眼,发现此时已能借模糊月色看清周围了,于是再看了最后一眼,拂了最后一下,凑上去,用唇触了一触那粗糙刻痕。
  而后便跃下断崖,心情愉快地一路飞奔,神不知鬼不觉赶回了客栈房内。
  早子初刻,众生安眠。
  这天之后便放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