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钗黛]咸猪手,蟹黄酒-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消了念头。

    这日宝钗起了个大早,先去贾府同贾母、王夫人请安,不咸不淡陪着说了几句话,就往大观园而去。

    原本大观园中,宝钗常去之处莫过于潇湘馆、秋爽斋等处,只是这一日她偏偏穿过藕香榭,直往栊翠庵方向走去。莺儿和小红不解其意,也只得跟在一旁,一路上分花拂柳,走到一处花木茂盛处,栊翠庵却是在眼前了。

    宝钗正待叩门而入,忽见林黛玉摇摇摆摆,从旁边一棵花树底下斜斜过来,一边走一边笑着:“宝姐姐今日怎地有空来这大观园中闲逛?我只当宝姐姐常去我潇湘馆,我二人自是最好的,却想不到,姐姐也常来这栊翠庵中走动。说起来,倒是我自作多情了。”

    宝钗望见黛玉身形,心中已是百般滋味,更听她这般言语,俏皮里却隐隐带着些醋味,细细咀嚼起来,竟是余味无穷,不觉痴了,定定站在那里。

    这边黛玉已经扶着雪雁走了过来,看着宝钗笑了一笑,轻声道:“上次见宝姐姐时,姐姐犹在病中,如今却是气色大好了。不知道宝姐姐今日来栊翠庵,是想同妙玉大师切磋棋理,还是精研佛法呢?”

    宝钗看着黛玉,不期然就想起前世里同黛玉共参禅机以及在栊翠庵中一起饮茶的旧事来。

    犹记得前世里,宝钗过十五岁生日,点了《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这出戏,因宝玉在旁说些败兴之语,宝钗就以这出戏词藻精妙为由,将一支《寄生草》背与宝玉听,岂料勾起了这位小爷的痴性,写了些道书禅机的疯话。宝钗客居贾府,正是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故而深感不安,生怕因此得罪了贾家,黛玉却道不然。

    黛玉带着宝钗去寻宝玉,问他:“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又说:“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宝钗当时也以六祖慧能“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语录来比,绝了宝玉参禅之心。

    又有刘姥姥来打秋风,投了贾母的缘法,故而贾母带着刘姥姥进大观园游历一番,路过栊翠庵,妙玉独与宝钗黛玉两个吃那梅花上的雪化开烧的茶水。喝了茶,两人不欲同妙玉多说话,出来于花木林之中漫步,落英缤纷,飘落肩头……

    至今回忆起来,那样的日子自是美至极境,但大观园到底不是世外桃源,总有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时候。

    “宝姐姐,你在想什么呢?”宝钗被一声呼唤打断了思绪,抬头看时,见黛玉正凝视着她,黛眉似蹙非蹙,妙目似喜似愁。

    宝钗心中突然涌出一个想法,这世上或许只有黛玉一人是她知己,是真正懂她的。何况黛玉又那般秀外慧中,心思灵透。既如此,何不将心中烦恼之事道与她听,至少,不应让她误会自己和妙玉有什么才对。

    宝钗想到这里,心中已有了主意,向黛玉微笑着开口:“我心中确是有一桩悬而未决的难事,原本是想来栊翠庵请妙玉大师点化的。如今既然见了你,少不得先请你点化点化了。”

 第138章

    黛玉这日难得好兴致,在大观园中闲逛,偶然间看到宝钗进了园子,一路匆匆往栊翠庵方向而去,心中不免委屈兼疑惑,故而不惜抄近路前来,阻宝钗一阻。只是这些日子她被宝钗明拒,心渐渐冷了,也未曾想宝钗会和她推心置腹。

    如今黛玉听得宝钗言道说有一桩悬而未决的疑难事要请她指点迷津,惊诧之余,更是喜出望外,笑道:“我何德何能,焉能点化宝姐姐?”却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神态。

    宝钗笑笑,将生意上的窘境原原本本讲了这么一遭,黛玉本是从不过问这些事的,闻言却也蹙起眉头,为宝钗细细筹谋一回,道:“你说的有理,如今之计,也只有破财消灾最为妥当了。说起那慧纹来,我依稀记得我也有这么一件的,等我去老太太处寻来。”

    黛玉自父亲过世后,随身器物大多收在潇湘馆,只有嫁妆寄存在贾母处。宝钗一听黛玉话里的语气,就知道黛玉竟是存了动用嫁妆的意思,忙笑着阻她道:“你千万莫要如此。我不过是这么一说,尚未做的准。再者,就算果然要寻一件慧纹,也不该用你,这算什么道理?”

    黛玉本是有心病的,闻言不觉两颊通红,宝钗便知造次,又担心伤了她的心,连忙以别言开解,道:“是我说错话了。只是如今咱们都大了,我比你大几岁,一向把你当妹妹一般看待,有些话却是要嘱咐你的。咱们女儿家,总要有些东西傍身的,便是亲如姐妹夫妻,也不好轻易动用的。”

    黛玉见宝钗断然拒绝了自己的好意,不觉羞愧气恼,然而听她这番话,句句皆是体贴自己的一片良苦用心,又不好真的恼她,只得闷闷说句:“知道了。”一抬头,却又强笑道:“这宝姐姐也忒地多事。我好心寻慧纹给你,你却推辞,如今我也是技穷了,又有什么法子?”

    宝钗笑道:“你肯来此地,便是有缘。我要求人点化,非得借助妹妹之力不可。”

    黛玉见这话说的奇怪,忙问缘故,宝钗就问她:“你可知道这栊翠庵中,妙玉大师的来历?”

    黛玉愕然失笑:“原来你是说这个。”她想了想便道:“犹记得那年初进大观园,底下人回复舅母说,她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才亲自入了空门,带发修行,父母俱已亡故,身边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因她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随了师父来京,本住在西门外牟尼院住。后来师父圆寂,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舅母又看重她,亲自下了帖子,才住在了这栊翠庵中。”

    宝钗闻言赞道:“不愧是颦儿。若论头脑清楚,口齿伶俐,便是风姐姐也比你不上,更兼家学渊源,各色典故都是熟知的。我如今却要考考你,这慧纹的来历。”

    黛玉轻笑道:“这有何难?难道宝姐姐竟转了性子,不想做生意了,转当私塾先生了不成?”虽是如此打趣着说话,因见宝钗郑重其事,遂道:“这慧纹原本是姑苏慧娘的独门绝技。她也是书香宦门之家,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却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格式、配色皆从雅,因她不仗此技获利,流传出来的不过寥寥几件。又因她命薄,十八岁上头便早夭了。那一干翰林文墨先生们,越发珍而重之,所以都称为‘慧纹’。”

    黛玉说到此处,疑惑抬头:“宝姐姐可是怀疑,妙玉大师同这慧娘之间,有什么牵扯不成?”

    此时莺儿和雪雁两人早知趣躲在一边玩耍,宝钗黛玉两人站在一片花树之下,相顾而望,四处一片静寂,惟听得见微风拂过花树枝头的声音。

    宝钗压低了声音,向着黛玉说到:“林妹妹请仔细想,这慧娘早夭的年纪,是十八岁。妙玉大师来京来之时,不偏不倚也是十八岁。况且其为人,最是高傲孤僻不过的……”

    黛玉听到此处,已是会意,也压低了声音,含笑问道:“单凭了这个,你就认定妙玉大师便是慧娘乔装改扮?”

    宝钗笑而不语。

    她是何等谨慎之人,自然有别的证据。只是此时却不方便与黛玉和盘托出。

    宝钗记得清清楚楚,前世里贾母因年事已高,进大观园游历不过寥寥数次,但是她携刘姥姥至栊翠庵饮茶那次,和妙玉的对答,分明颇为熟稔。更何况,此后妙玉奉茶之时的茶具,什么成窑五彩小盖钟,什么官窑脱胎填白盖碗,都不是凡品,而妙玉拉着宝钗黛玉吃体己茶时候的茶具,更可用珍奇古玩来形容。宝钗当日就印象深刻,而妙玉生有洁癖,居然因那成窑五彩小盖钟是刘姥姥吃过的,嫌脏就不要了,这份挥金如土的手笔,令宝钗这等见惯了好东西的人也暗暗咋舌不已,暗中思忖她的来历。

    自然,宝钗也是直到邢岫烟嫁给薛蝌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才从她口中得知妙玉的来历的。那时候贾家已经被抄家,薛家更是败落,邢岫烟嫁给薛蝌之后,生活清苦,偶然间提起,妙玉同她有半师之谊。原来,岫烟与妙玉曾在姑苏做过十年邻居,所认的字都承妙玉指授。因邢岫烟感叹妙玉的一手女红绝技。宝钗才猜出那是慧娘。想来慧娘因一手绣工,当年在姑苏时,大户人家争相求她的绣品,无不踊跃捧了奇珍异宝来换,这才有了这许多价值连城的茶具。

    只不过那个时候,妙玉因大观园查抄之时,被忠顺王爷手下看中。按理说抄家不应诛及家庙,只是情势比人强,那仗势欺人之时,哪里顾得伦理纲常,朝廷法度?故而妙玉被掳走,随身财物被席卷一空,从此不知所踪。贾薛两家皆是自身难保,哪里能庇护到她?徒添惆怅伤感。

    黛玉是个聪明人,见宝钗笑而不语,就料想宝钗必是有什么难言的苦衷,也不多逼问,,道:“既是如此,你可要我陪你同往栊翠庵走一遭?”

    宝钗心中感念她*,笑道:“正有此意。”

    黛玉却不动身,低声问道:“既要劳烦我,你又拿什么谢我?若是你猜错了,又该如何?”

    宝钗心中本是十拿九稳的,笑道:“你待如何?”

    黛玉心思微动,想了半晌,觉得皆不妥当,半天方道:“妙玉大师生性孤僻,只怕不是什么好相与的。我今日与你同去,是冒了风险的。你若要谢我时,就还似上次那般,与我梳洗理妆就是了。只有一样,若是你猜错了,须得应承我一件事。”

    “好,一言为定。既是如此,若是我猜对了,你也须应承我一件事。”宝钗笑道。

    黛玉自被宝钗拒绝后,从未料到宝钗竟会和她这般轻松闲谈,宛如最亲近不过的闺中密友一般,见她如此说,怎忍拒绝?遂低声应了声是,两人招呼了莺儿雪雁两婢,向山门走去。

    谁知妙玉这日却不在栊翠庵,却在紫菱洲与迎春、惜春二人下棋。宝钗因想着人多嘴杂,不好开口试探,便同黛玉相约改日再来。只是难得来大观园一趟,又与黛玉巧遇,自然不好匆匆败兴而归,便沿着河堤同黛玉相携而行,随便说些闺阁女儿的闲事。

    不期然间,就听见前头假山处影影绰绰,有人在说话,依稀有“太太”字样。

    这等场合,若是贸然走过去,或者转身离开,都有动静,只怕惊扰了对方,引起误会,反而不美。黛玉思及此处,向着宝钗丢了一个眼色,宝钗会意,连同丫鬟一行四人皆鸦雀无声,只静静地听着。

    山石嶙峋,树影婆娑,她们隔着山石,却不知道说话的是哪房的小丫鬟,只听其中一人说道:

    “你听真切了?金钏儿姐姐可是太太身边有脸面的大丫鬟,一向很是妥当的,好端端的怎就犯了错,惹火了太太,被撵出去了呢?”

    另一人就道:“真的不能再真了。当日我姐姐就在太太屋子外头的院子里当值,亲眼看见金钏儿抹着眼泪出来呢。”

    先前那人问:“太太一向慈眉善目念佛吃素的,轻易不动怒。只怕这位是犯了大事。”

    另一人压低了声音:“可不是呢。虽无人知道事情来龙去脉,但是金钏儿这么一被撵,白家的体面全没了。故而白家老娘将金钏儿一顿好打。有听壁角的邻居隐隐绰绰传出消息来,说是那日金钏儿当值,不知怎么的,宝二爷进了太太的屋子要请安,趁着太太在打盹儿,就非要吃金钏儿嘴上的胭脂不可。这本是宝二爷的老毛病了,大家都晓得的,既是身份有别,就该板着脸拒绝,以礼相待便是,谁知金钏儿不知道动了什么心思,居然出言撩拨,恰好被太太听见,就被撵了呗。”

 第139章

    两个丫鬟说了半晌话,各自感叹了一回,又笑了金钏儿一回,慢慢走远了。

    宝钗和黛玉却站在原地,脸色俱是不好看。

    宝钗有前世的事情做底,对来龙去脉还清楚一些,知道宝玉不过是改不了爱调笑人的老毛病,恰逢金钏儿不知道怎么的一时兴起,由着他搭讪了几句。但是常年因为贾珠的死耿耿于怀、对丫鬟爬床严防死守的王夫人,已成惊弓之鸟,难免小题大做,将金钏儿赶了出去。

    “不过是宝兄弟的老毛病又发作了,太太心里太在意宝兄弟,才出了这么档子事来。”宝钗知道黛玉要与宝玉成亲的消息在王熙凤的持续造势之下,已经影影绰绰传遍了整个贾府,如今宝玉闹出这等事情来,黛玉自然觉得颜面无光,于是赶紧解释了一句,只盼着黛玉不吭声,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档子事也就算揭过了。

    毕竟,未来的嫡妻和一个被撵出去的丫鬟争竞什么?装大度太过刻意,若是稍稍显出一点关注来,却是有善妒的嫌疑,何必赶这趟浑水?

    岂料黛玉却不领受宝钗的这番好意。她转过头来,似笑非笑地看着宝钗说道:“宝姐姐这般轻描淡写,将诸事抹过,莫非是怕我不懂事,闹将起来?宝哥哥同我自幼长在一道,不用宝姐姐撮合,我们的交情也非比寻常。只是宝哥哥的人品心性,才华学识,还有将来志趣,宝姐姐自然心中也有数。如今竟是怕我心生悔意,一意在旁美言,迫不及待想要把我推给他吗?”

    黛玉这番话言辞激烈,竟是罕见的。雪雁和莺儿都在一旁,从前何曾见过黛玉有这般强硬的时候?她们都知道黛玉和宝钗之间的暗流涌动,如今听黛玉如此说,一时都痴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宝钗听黛玉这般说,也是愣了一愣,但是她却并未像从前那般撇清。她深深叹了一口气:“并非我想把你推给他。只是但凡女子,都是要嫁人的。你不嫁他时,又去嫁哪个?说来说去,这些世家子弟还不是一样,谁又比谁好些?”

    这论调却是黛玉身边的丫鬟紫鹃常说的。紫鹃常说贾宝玉最难得就是从小同黛玉长在一道,彼此性情相合,不若旁的王孙公子,娶回一个天仙来,三年五载也厌烦了,宝玉却是可以同黛玉终老的人。

    只是黛玉也只是默默听紫鹃那般说着。她知道紫鹃有私心,也知道紫鹃从前是老太太身边的丫鬟,说的话多半还是贾母的意思,故而也不好反驳。可是这日,紫鹃却不在身边,宝钗一副苦口婆心劝人正道的样子,越发让黛玉觉得可恶。黛玉不由得就大声叫道:“为什么但凡女子,都要嫁人?我难道不能不嫁?”想了想又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从前是得过锦乡侯韩家的提亲的。如今你跟我说生意上头的事,又有位姓韩的公子,想是你一心看准了,预备嫁他,这才怕我碍事,一心想着推我出门……”

    这般言语自然极不妥当。若是宝钗和黛玉暗暗敌对,这番说辞简直有故意挑事之嫌。但是此情此景,连雪雁、莺儿也知道那是黛玉的真情流露,谁也不觉得她这番说辞有什么不妥,只是忍不住心生怜惜,又眼巴巴望着宝钗,希望她不至于再说出什么过激的话来。

    宝钗闻言甚觉痛心。她何曾将天下男子放在心上过?宝玉那样外表光鲜、腹内草莽的绣花枕头自是不用说了,便是韩奇那样的,她固然觉得此人有些头脑,颇有过人之处,心生敬重,却也是拿来当做合作伙伴一般看待,一派光风霁月,断然没有半点别的心思。她前世今生,心中只有一个黛玉,对于香菱等人是能照拂便照拂,尽力而为,对于黛玉则是呕心沥血,处处在意,无论她受了什么委屈,她都会心痛。只是这样的深意,却不能明言,实在令人惆怅不已。

    “你放心,我不会嫁姓韩的。”宝钗不由得说道。这却也不是名门淑女在人前能说出的话,只是宝钗此时心情激荡,已是顾不得许多了。

    当下两人相顾无言,心中都似有千言万语,却不知道从何说起,这般呆呆地互相望着。不知道呆立了多久,突见紫鹃一路寻来,却是黛玉到了该吃药的时辰了。

    黛玉看了宝钗一眼,心中流连,却不想在紫鹃面前表现得太过明显,以免她心生疑虑,私下里告诉贾母等人,反而不美。宝钗更是知进退,当下见紫鹃走来,轻咳一声,微笑着说道:“今日却不是时候,未能见着妙玉大师。看来只有改日登门拜访了,林妹妹意下如何?”

    黛玉会意,心中固然怅然,面上却强颜欢笑:“一言为定。”

    莺儿随宝钗回到家中,她一路浮想联翩,欲要同宝钗说黛玉之事,观宝钗神情,又不敢说,只管心中如百爪挠心般难受。好容易宝钗进了屋子,向她吩咐了一句话,她却愣住了:“姑娘,此时命我去寻金钏儿,究竟是何用意?她从前在姨太太身边,仗着有几分脸面,可从来没对我有好脸色。”

    莺儿的委屈宝钗自然晓得,不过这个时候却不好十分计较这个。要知道,这里头可有一条无辜人命呢。

    想那金钏儿原本是颇有体面的大丫头,一月拿一两银子的月钱,身份地位虽不如鸳鸯等人,不过也不差什么,这般被王夫人毫不留情撵回家中,一下子从天到地,受别人嘲笑,受家人责骂,自是寻常之事。金钏儿平日里顺风顺水,受尽追捧,哪里受得了这个?

    前世的时候金钏儿一时想不开,刚刚被撵了没几日,就投井死了。王夫人这才后悔起来,多多赏了金钏儿的娘五十两银子,又赏了衣服。金钏儿的娘盘算着贾家正经的姨娘家里人死了,不过赏二十两银子,如今金钏儿一条人命居然赏了五十两,正是大大的合算,于是千恩万谢、千肯万肯地了结了此事。宝钗碍于情面,明面上以些难以自圆其说的善意谎言开解王夫人,又不怕忌讳亲自取了去年新做的衣裳装裹金钏儿,私心却颇为金钏儿叹惋。

    “你莫要说嘴。如今她从高处跌落下来,你又何必同她计较这个?”宝钗笑着说道,“她心高气傲的,若是一时想不开,竟寻了短见怎么办?”记得前世里金钏儿寻了短见,此事经贾环之口,添油加醋讲与贾政听,成为贾政对宝玉实施家庭暴力的□□之一。可是养不教,父之过,关起门来打孩子,又算什么本事?就算把宝玉打得鬼哭狼嚎,难道就将事情摆平了?贾府失事时,孽力回馈,金钏儿之死亦成为贾家治家不严的一桩罪证。

    宝钗前世里就对金钏儿颇好,半是真心半是巴结。要知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金钏儿作为王夫人身边说得上话的丫鬟,客居贾府的宝钗一向是小心翼翼不敢得罪的。那时候还经常变着法子送她刚穿过一两回的衣裳给金钏儿穿。如今在大观园中机缘巧合之下,听说金钏儿被撵出来的消息,心中不由得就生出了拉她一把、省得大家麻烦的念头。

    其实想救金钏儿的性命倒也容易。她此时刚刚丢了脸面,被撵回家中,遭家人抱怨、外人奚落,心理落差太大,以至于想不开。她和她的家人都清楚,被王夫人撵出来,脸面全无不说,从此前途皆成泡影,将来再大些,也没有外面配人家的体面,最多不过配了家生子的小厮。只是那些小厮哪个不是跟红顶白、捧高踩低的人,以金钏儿的落魄,众人皆知她一辈子难以咸鱼翻身,还不往死里作践?故而金钏儿选择投井,一死了之,固然令人扼腕,却也实在是走投无路的无奈之举。

    如今却是不同。宝钗暗中嘱咐了莺儿,悄悄将金钏儿唤了来,试探她的心意,问她可愿留在薛家侍奉。若是从前,金钏儿眼高于顶,自是不肯的,可是如今她的情形已经坏得不能再坏,呆在贾家再无半点出头的可能性。她能搭上话的大家人家,愿意也有能力收留她的只有宝钗,她又有什么不愿意的呢?

    “愿受姑娘差遣。”金钏儿很伶俐地直接跪下磕头。

    宝钗道:“你父母那边……”

    金钏儿却道:“姑娘只消禀了太太,将奴婢要来便是。至于奴婢父母那边,他们欢喜还来不及呢,哪里会有什么不舍。”

    这话分明是看透了。宝钗仔细一想之下,却也恍然。金钏儿死后,她亲娘以女儿的性命能卖五十两银子为乐,毫无半点悲戚之心,母女情分可见一斑。更何况,若是金钏儿的父母果真疼她,又怎么会在金钏儿被撵回家后冷嘲热讽,逼得她万念俱灰,一死了之呢。

 第140章

    金钏儿大概是因这次被撵之事,看透了亲情的。要知道薛家只是在贾家暂住,早晚是要走的,她这般应承跟了宝钗,她妹妹玉钏儿和白家一干人等仍然侍奉贾家,早晚都会骨肉分离,她却对此事处之泰然,反而笑着跟宝钗说道:“从前我在姨太太跟前有体面时,也是一门心思想着外聘,那时就知道,早晚是要跟父母双亲离别的。”

    故而宝钗这次要人,却比上次要小红时,便当许多,压根都没有经过贾母。只是在跟王夫人请安的时候随便提了这么一提,王夫人就命金钏儿她娘来,说了一席话,金钏儿当着她娘的面给王夫人和宝钗依次磕了头,从此就算是跟着宝钗了。区区一个丫鬟而已,亲戚家原本就有互相赠送底下人的传统,如今宝钗一个做晚辈的郑重其事开口跟她要,她又怎么会拒绝?

    王夫人是一怒之下撵了金钏儿的,虽不打算给她体面,却也没有生气到一心打算逼她到绝路,如今宝钗来要人,她固然觉得有些不痛快,但是到底没说什么。只是薛姨妈那边却开始不安,唤了宝钗过去骂道:“你二姨母撵了的丫鬟,你这般赶着给她体面,岂不是公然给你二姨母难堪?怨不得她待你一日不如一日了。”只是薛姨妈骂宝钗骂得多了,宝钗早已习以为常,面上赔笑,私底下该怎么来还怎么来,已经丝毫不为所动。

    这对于宝钗来说,不过是日行一善的举手之劳,但是对金钏儿来说,却无疑算是再造之恩。金钏儿从小就伶俐非常,否则也不可能在贾家众多丫鬟里头脱颖而出,自己得了一等丫鬟的殊荣,还有余力拉扯妹妹玉钏儿。她原本是王夫人身边说的话的丫鬟,因此而高傲,眼高于顶,不大看得起莺儿,就是连对宝钗,也不过淡淡的,如今受到这种打击,危难之际受宝钗提携,感激之余,却也知恩图报,尽心竭力地伺候。但凡遇到什么事情,都抢着替宝钗筹谋,将内宅诸事打理得妥妥当当。

    一等丫鬟的眼力、经验非小红这等只在宝玉房里混过一段日子的三等丫鬟可比,贾府下人众多,规矩森严,金钏儿能够从中脱颖而出,那份伶俐劲却是从小伴着宝钗一道长大的莺儿也比不上的。一时之间,宝钗只觉得处处妥帖,颇为省力省心,大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惬意感觉。却不知道莺儿、小红等人已是人人自危,生怕她们的位置被取代。莺儿尚好,有十几年陪伴宝钗的情分在,心中还不是很慌张,小红却已经开始挖空心思自保。

    这日小红见金钏儿和莺儿不在宝钗跟前,突然凑了上去,欲言又止,半晌面上带笑问道:“前些日子奴婢听说姑娘为了慧纹之事发愁。不知道眼下可有什么眉目?”

    宝钗做事,是不背着丫鬟们的,当下大大方方说道:“尚在斟酌间。想那慧纹是一件稀罕的宝贝,又岂是贸然拿了银子去买,就能买得到的。少不得徐徐图之,再作计较。”

    小红笑着点头,又悄悄说道:“奴婢却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宝钗听了也笑了出来:“你一向是个有主见的。你这般说,我知道你必有好主意。”

    小红就凑得更近一些,跟宝钗说道:“奴婢想着,人的贪欲总是难平的。慧纹固然难得,但就算姑娘费尽周折,得了一件慧纹,抱着破财消灾的主意送了过去,固然保得住一时平安,但日子久了,只怕对方又想出什么新花样来挑事。还是想个一劳永逸、永绝后患的法子,才能保得安稳。”

    宝钗点头道:“你说的颇有道理。只是那人来者不善,打了忠顺王爷府的旗号,连王家甚至长公主殿下的脸面,也不放在心上,简直是无所顾忌。我们又有什么法子,可以一劳永逸,永绝后患呢?”

    宝钗也知道人心欲壑难平,一件慧纹送出去,保得了一时,保不了一世。故而也只是在筹谋一时的平安之法。她早就看准了,天子脚下,权力网极其复杂,做生意固然利润颇丰,但一个不留神就撞到什么达官显贵,若无靠山或是靠山不硬时,如今这世道又哪里能赚得银子?她若是男儿家,大可在外头拜山头,结交权贵以求自保,偏她是个女儿家,进进出出多有不便,更不用说和那些王孙公子推杯换盏,把臂同游了,故而渐渐地竟存了将绸缎庄等盘出去的心思。故而虽只是求一时平安,却也没甚挂碍了。

    小红却分明想另辟蹊径。她当下向宝钗跪了下来,低声道:“奴婢家里,有一件事一直瞒着姑娘。如今要求得姑娘不怪罪,奴婢方敢说。”

    宝钗赶紧将小红扶了起来,柔声宽慰,细问究竟间,这才知道小红的父亲林之孝原本姓秦,唤作秦之孝,本是合家伺候秦可卿的,后来为了避人耳目,才改名做林之孝,住在荣国府中当下人,一向深居简出,用王熙凤的话说,林之孝夫妇一个天聋,一个地哑,都不是多话的人。在宝钗眼睛里,这两口子自过到宝钗名下后,一个处理内务,一个负责外头生意上头的事情,竟是意外难得的稳妥。

    秦可卿死后,林之孝家的使命落空,原先的主子已然事败,又怎么顾得了他们这些小喽啰?故而一时失了主心骨,虽有一身好才干,却苦于无处施展。林之孝夫妇也并不是食古不化之人,小红的娘还认了王熙凤当母亲,存着巴结的心思,奈何王熙凤更喜欢爽利的人,虽受了他们的奉承,却并不看重。后来小红得宝钗青目,一家子都送到了薛家来,林之孝家的就绝了再巴结贾家人的心思,开始一心一意为宝钗做事。

    若论驭下,宝钗恩威并重,每每以小惠全大体,比起王熙凤来,妥当了不知道多少,故而颇得林之孝一家子的心。他们是正派人,当下就存了“士为知己死”的念头。一来是林之孝想尽心竭力,报效宝钗青目提携之恩,二来自金钏儿来了之后,处处妥帖,小红不得已退了一射之地,挖空了心思想向宝钗显示自己的价值。故而一家子关起门来商议了半天,终于决定以慧纹之事为突破口,动用从前残存的关系网,为宝钗摆平此事,好换取宝钗更多的信任和倚重。

    宝钗听了小红的身世,起初也禁不住心惊肉跳。她前世里经历了那般一遭,有着切肤之痛,知道夺嫡是天大的事情,足以令风云变色,她是半点也不愿沾惹上的。但是林之孝家的情况又有所不同。秦可卿已死,他只是想一心一意关起门来过日子,此时再拿夺嫡说事,贸然赶林之孝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