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双鬼才(燕雀)-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入城也不需要太久,而十余人足以保证城门能够开启足够久的时间了。
而此时魏仲和范渊对此还依旧一无所知,范氏私兵原本在数量上就要领先于魏仲手下的士卒,原本是不占优势的魏仲在己吾其余世家的支援之下一时之间与范氏打了个旗鼓相当,当然对于己吾其余世家的倒戈范渊更是气急败坏,不过此时他做什么也已经改变不了现实,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他不得不选择撤回范氏大宅防御,事实上这倒是也在范渊的预料之中,唯一没有预料到的只是己吾各世家豪绅为何在双方没有分出胜败的情况之下就参与其中,这绝不是这些家伙的一贯作风,不过随即范渊就明白了,一旦自己失败那么范氏所有的都会被这些家伙瓜分,不过想到这里他又不由得有些想要嘲笑这些目光短浅的家伙,魏仲是那种能同享福的人?显然并不是,一旦己吾最大的世家范氏倾覆,那么己吾其余的世家都逃不过魏仲的一一搜刮。
不过范渊就算知道这些却也无法改变自己如今劣势的情况,面对着越发猛烈的攻势,他不由的有些惆怅,范闲至今也没有归来,原本他还想着依靠范闲的本事保住范氏的根,如今看起来只怕是没有那般简单了。
该死的魏仲,今日范渊不死,来日必将一一找你们讨要今日这笔债。范渊在心中重重起誓。
只是他还能活到那一天吗?范渊不知道。他也不会知道黄濬的刀刃已经瞄准了他。
一切都在算计之中,不论是范渊还是魏仲也许都没有意识到一件事情,那便是突然安静下来的己吾。
城门处,而一阵阵烟尘中,高顺,也抵达己吾了。
第九十五章:剿灭
站在城门正中间的典韦对着高顺行了一礼,随后让开了入城的道路,徐济策马上前,看着高悬于城门之上的己吾,微笑着对身边的高顺道:子和,去吧,记住,要快。说罢便策马走到典韦身边,翻身下马,典韦赶忙上前搀扶,徐济这会身子还没有大好,只是时机不容错过,他是以坚持着全程随军,而此时大势已定,下马之时差点就栽倒在地上。徐济被典韦搀着苦笑道:果然还是有些勉强啊,典校尉,你不随子和一道建功去?
典韦露出标志性的憨笑回答道:典韦乃是主公亲卫,自然不能轻易离开主公身边。子和将军是杀敌夺城建功,我是护卫主公建功,又有何不妥呢?说罢搀着徐济走向一边的墙垛,徐济坐下之后长叹道:君真乃文烈壁障,如是,典校尉,我赠你一名号若何?
典韦闻言拱手道:求之不得。
徐济看着典韦颇有些狰狞的脸庞道:君面容雄伟更兼气力惊人,不如就呼为恶来,如何?
典韦欣然领受,只是这恶来,徐济当然不会告诉典韦这人效力于商纣王,最后为周武王处死。此时人都讲究个凶吉,这个名号的意味可没有多美好。
不说徐济,此时高顺入城之后立刻便清剿了己吾还留在城门处守备的士卒,当然,只需要逼降即可,因为范氏的调动和魏仲的动作,四座城门的守卒加在一起也不过是百十号人,这对于高顺来说简直比喝水还要简单,接下来徐济的命令便是原地待命,他命高顺亲自带几个人去看看局势如何再决定何时切入战场。高顺领命而去。此时的徐济独自站在己吾的城楼之上看向自己原先驻扎的大营方向,幽幽叹气,三十里不远不近,但是却让他付出如此努力才终于迈进这座己吾城,将来的道路只会越来越艰难,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走到完结的一日,而徐济身边的典韦则是肃然而立,面无表情。徐济回头看着典韦道:君卿,不必如此,己吾如今只怕还不知我已入城,没人能要我的性命。君卿,是徐济为典韦起的字,说起来他倒是颇有点喜欢给别人起字的爱好。
典韦笑笑没有说话,徐济也无奈转头,这个典韦执拗的厉害,他认定的事情,不论是谁都拉不回来,不过也由得他,有典韦在,徐济对自己的安全也终于可以放下心来。
而此时的高顺已经悄然来到了范氏大宅左近,魏仲率领的联军在范氏大宅的在范氏世代建造的大宅的阻碍之下难有进展,而此时战事也稍稍停止了,双方也都需要休整,当然了,高顺在意的是双方的伤亡情况,只是如今看起来似乎双方都很有克制的样子,伤者不少但是死者却不多,不过高顺倒也能理解,这毕竟是在城中,尽管就近的百姓早已经逃开了,但是魏仲终究不敢太过分,否则一把火下去想必这大宅和其中的范氏族人只怕轻易就能被尽数杀灭。
而得知现在的情况之后高顺也不久留立刻就带人返回徐济所在的城门处。
对于高顺带回的这个消息,徐济并没有很失望,这还在他的接受范围内,至于自己的切入时机,显然只能寄望于魏仲的下一次进攻,徐济相信做这件事高顺会比自己更合格,所以他也干脆就把这事交给了高顺,而他带着典韦安抚百姓去了。
对于这个甩手掌柜一般的主上,高顺无言之外更多的是感激,徐济给予他的信任和平台远远超过了他预期的,而真正让高顺感激的是徐济这种不过问他如何去做的行事方式,他当然知道这不是徐济就不在意这些而是相信他高顺的能力。
看着徐济在典韦身影映衬之下格外消瘦的背影,高顺突然有些悲凉之感,这或许不是应该出现在他如今年纪如今境遇的他身上的,只是想到徐济不过十六岁年纪就已经扛起这么沉重的压力就有些心酸。徐济的遭遇高顺偶然也听陈到提起过,这个少年自小就离开父母独自前往颖阴求学,之后又迫不得已的避祸江夏,这其中几度险死还生,至今都没回过几次家,这么做是为了什么?理想?高顺不相信有理想可以支撑一个人做到这些,那又会是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去尝试做变革,甚至因为害怕牵连父母而不敢回家探望,这对于一个小小年纪的少年又是一种如何的折磨?高顺自知事起就没有了父母,他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只是那想必不是什么好受的感觉。
那么究竟是什么?高顺的思维还想象不到,只是对于他来说,他也不需要知道这么多,高顺需要做的只是按照徐济的要求去做就足矣。而对高顺来讲,这个几乎如同他第二个老师的主上是值得他效忠一生的。
至于徐济,他当然不会知道高顺如此复杂的内心。实际上哪里有那么高尚,只不过为了生存而已,徐济不是圣人,他想要的只是能够保护自己身边重要的亲人,朋友,还有,那个如今不知所踪的小丫头。而越是了解现实越是发觉自己曾经梦想的可笑的徐济知道自己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恐怕绝非他这一生能够做到的事情,也许未来某一天会有人在史书上看到他的功绩,但是那又如何?身后事徐济管不了,他只在乎自己的现在。
就在高顺遣出第二批斥候之时,终于得到了好消息,魏仲再次发动了进攻,并且取出了军械库中的攻城器具。看得出魏仲是决心一定要攻破范氏的防御了,而高顺知道,自己的时机就快要来了,不过却不是现在,而是在双方交战正酣之时突然到场,趁着双方都不能脱离战局之后那么切入战局自然就能取得更大的战果,重要的是所付出的代价也会相应变得更小。
而徐济自然不会干涉高顺的决定,他既然放权给了高顺那么就绝不会半途**,而且接下来的厮杀也不是徐济想要看到的局面,很多时候徐济都想要能够和平的去解决问题,只可惜这个世道没有那样的方式,有权力决定的永远只有强权。
不出高顺所料,就在不久之后又一次收到了回报,魏仲和范氏私兵已经缠斗上了。高顺当即下令出兵,他需要的就是这么一个时机,不论魏仲还是范渊此时都没有余力来估计高顺所部,而高顺此时介入战局也正好能够让双方都被制约,当然了,这并不是高顺的目的。
高顺的目的远远超出他们的想像,他要剿灭这两股势力,是的,这是个疯狂的想法,但是放在现在却是一件可能的事情,虽然高顺麾下只有区区八百人,而且除去看守俘虏的能动用的只剩下五百人,但是高顺却有充足的信心击败双方加在一起超过两千人。
而这归功于黄濬的安排,此时魏仲和范渊双方想要罢手都已经是不可能了,而且都是久战疲惫之躯,而高顺麾下却是休息了许久的生力军,单凭这一点高顺就敢于把自己的目标定得足够高,最不济他也能收拾掉魏仲的势力,而范氏经此一役也元气大伤,短时间内再想有什么动作是不可能的。
徐济麾下众人都是这样的性子,想到就做,高顺自然不例外。而在高顺出发之时,徐济只是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成不成不重要,人活着就行。
高顺自然明白徐济说的是谁,高顺也只是郑重点头,但是心里却已经坚定了不得胜绝不来见徐济的想法。是的,徐济是发自真心的不希望高顺有什么意外,但是高顺却不认为自己值得徐济这样的重视,只说徐济帐下的众人,陈到是最早追随徐济的,而今更是统领骑军,无疑比高顺更加有本事。波才,这是一个连高顺都钦佩的人。荀攸吧圉县治理的井井有条,毛阶法令严正使军政严明,就连看起来不是很靠谱的郭奉孝都已经前往襄邑为徐济谋划更大的地盘了。而高顺自己呢?尽管他自视甚高但是比之其他人他都自愧不如,自己只是一个战阵冲杀的将领,唯一能做的就是靠着自己的勇武为徐济铺平道路,如今夺得己吾就在眼前,在高顺看来,这绝对是他报效徐济知遇之恩最好的机会,就算是自己阵亡也要拿下己吾,这就是高顺的想法。
望着远去的高顺,徐济暗暗叹了口气,他何尝不知道高顺心中的压抑,徐济麾下的所有人都各司其职为徐济的事业做着自己的努力,唯有高顺一直得到徐济的欣赏手中却没有说的过去的功劳,尽管徐济麾下没有那种嚼人舌根的人,但是高顺自己会怎么想?所以徐济最担心的就是一旦遇到了这样的机会,高顺很可能会不顾自己的性命安危只想着去建功立业,不是说高顺贪图哪一点功劳,他只是为了证明徐济对他的欣赏是没错的。
到头来,也是因为他。但是这种报效知遇之恩的方式却不是徐济想要见到的,他麾下如今每一个人都是宝贝,都是在他日后蓝图中不可或缺的人,他不想失去其中任何一个。
第九十六章:平定
此时的徐济却也无法阻拦高顺,他此次前来己吾身边能用的也只有高顺一人而已,徐济突然很想要陈到,陈叔至对徐济来说才是最稳妥也最信任的人,毕竟是在他身边多年的亲随,对于徐济的安排理解无疑最为透彻,只不过这些终究也只是想想而已,高顺已经出发,一切都已成定局,他没有办法改变。
“君卿,我们也去看看罢,这官僚和豪族的争斗,我倒还真没见过。”说罢徐济抬脚就走,身后的典韦没有说话,无言的跟在徐济身后。
就在此时,魏仲终于发觉自己如此强攻似乎成效不大,范氏的反击依旧韧姓十足,完全没有懈怠的模样,他环视四周之后随手扯过一个亲卫问道:“怎么不见黄濬?”那侍从手忙脚乱的回答道:“小人不知,适才冲锋之时县丞随着士卒一道冲了过去,未曾见到他。”
魏仲放开了那侍从,皱起眉头,如今的僵局他一时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而黄濬又不知所踪,这让他颇有些不安,似乎一切都透露着几分诡异,只是他却没有发觉到底是哪里不对。
“去找找黄濬,这小子可不能让他跑了。”说罢便转头去看范氏大宅。
麾下的侍从立刻就去了,而此时范渊却已经苦不堪言,虽然在魏仲看来范氏的防御依旧坚固,但是对于范渊来说范氏的私兵终究是有限的,而且范氏大宅并不是纯粹的防御工事,在如此强度的攻击之下,不论是士卒还是他都已经十分的疲惫了,当然范渊也已经意识到这场战争似乎透露着不对,自己和魏仲似乎隐隐被人在幕后**控着,只是他从头到尾仔细的思考了一遍之后却也没有发现什么太大的不对,只是这种感觉确是挥之不去。
双方又一次很有默契的开始休息,而此刻,高顺已经来到了左近,不过此时也的确并非出击的时候,不过既然已经被发觉了行迹那么也没有什么遮遮掩掩的必要了。
高顺出动了。
而魏仲对于突然出现在他身后的这一支明显不属于己吾任何一方势力的士卒显得很是惊讶,而这一支部队的装备之精良,士气之旺盛着实让他感到惊惧。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这只部队来意显然绝不是为了帮助自己的,那自己便是需要面对来及范氏的攻击和这只来历不明的部队的夹攻,这可绝非魏仲能够承受的事情。
就在此时,突然间战场上传来一声惊呼:“范家主死了。”魏仲闻言先是一喜,随即觉得这声音有些耳熟,但是此时魏仲已经没有时间去仔细的考虑这件事情了,此时的机会对魏仲来说是极难得的,只要范渊一死那么就必须抓紧时间击败范氏的私兵,而身后这些士卒则暂时不去理会了。所以魏仲立刻下令:“全军听令,与我冲击范氏大宅,先击破者重赏!”
这话一说出来魏仲麾下的士卒顿时士气高昂,而此时的高顺也就不急着要及时进攻了,而且更有趣的事情是高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人向自己这边摸了过来。
“子和将军,主公何在?”前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衣衫上沾满了血迹的黄濬。
高顺笑道:“主上在后面,黄县丞你这是?”黄濬闻言苦笑道:“我本欲为主公取了范渊那老家伙的人头的,怎奈这老匹夫见势不妙就撤回了范氏大宅,我未能得手。是以藏于士卒之中,魏仲如今怕是恨不得要杀了我。”
这话不是虚言,魏仲之前命人去寻黄濬就真抱着这打算,当然,首先必然是先问询黄濬要如何应对当下的局势,不过黄濬见机的早,在那之前就把自己隐藏的很好。
高顺看着前方的混乱道:“如今局势如何?”虽然高顺远远的也看了,只不过这终究比不上身在其中的黄濬来的了解的。
闻言黄濬用手抹了抹自己脸上的血污道:“不乐观,双方都很克制,虽然看起来很是激烈但是死伤却极为有限,我假传范渊已死的消息逼迫着魏仲奋力一搏,只是他的赢面仍旧太小了。”说罢他转过头看着战场叹了口气。
对于黄濬来说这并不算成功,他想要的结果可不只是这样,只是情势的变化确实有些失去控制,不过就算只有如今的效果他的布局也已经算是成效颇丰了。只是黄濬自己不满意罢了。而就在此时,二人身后传来一个稍稍有些虚弱的声音:“子和,怎的不再前行了?”
高顺闻声立即回头行礼道:“主上怎么竟到了此处?此乃战场,主上不当轻易踏足。”徐济笑了笑道:“黄县丞也在啊。子和啊,我又不是手无缚鸡之力,我只是伤还未曾痊愈罢了,不妨事,何况有君卿在,谁又能近我的身?”说罢回头对典韦道:“君卿,我说的是也不是?”
典韦闻言憨笑没有说话,而是对着黄濬点了点头。高顺无奈的摇摇头道:“那主上来此究竟为何?”
徐济抬眼看着前方的战局道:“我只是想来看看这位己吾县令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罢了,不过如今看起来,也不过如此罢了。”黄濬此时才插上了话:“主公怕是还高看了这家伙,魏仲不过是个只会溜须拍马,欺上瞒下的庸官而已。对了,己吾的最大的世家如今都几乎在此了,主公作何打算?”
徐济看了看天色,露出有些狰狞的笑容道:“留之何用?既然都在这里,子和,就都交给你了。我有些乏了,你们商量着办吧。”说罢领着典韦就转身返回城门去了,留下高顺和黄濬面面相觑。
随即高顺苦笑着对黄濬道:“不必惊讶,主上一向是这脾气,习惯了就好。”实际上黄濬目瞪口呆的并不是这个,而是徐济亲自到此竟然就真的只是为了看看自己的对手而已,这着实不像是一个上位者会做的事情。
“子和将军,主公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黄濬面色古怪的开口问道,而已经转身吩咐麾下校尉去传令他的命令的高顺回过头来玩味的看着黄濬道:“黄县丞这话是何意?”
黄濬看着高顺的这幅表情之后苦笑的摇摇头道:“子和将军不要误会,濬只是好奇为何主公竟然如此不在意己吾的战事。”高顺闻言哈哈一笑道:“黄县丞在主上麾下久了自然就明白了,这是主上对你我的信任。”
黄濬皱眉想了想没能理解随即也就作罢,他重新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回到眼前的战局上来,在高顺下令暂时停止前进之后魏仲的进攻显得更加的猛烈起来,从不断增多的尸体就能看得出,魏仲这次是真的拼了命了。
“子和将军,何时才是最何时的切入时机,难不成我们要等到双方罢战才动手不成?”黄濬是真的着急,眼前这双方打得火热,绝对是没有精力来管高顺这一部看起来人数并不多的部队的们只是高顺却依旧没有任何动作,这实在让黄濬很焦虑,在他看来这无疑是极好的时机。
高顺看着急躁的黄濬音调平稳的解释道:“此时尚且不是最好的时机,魏仲此人难免不会反身找你我的麻烦,只有等双方都无力脱离战局之时才是我出击之时。”
黄濬急道:“再等下去就要打完了,子和将军,莫错失机会啊。”黄濬心里真急啊,眼看自己布下了大好的局面而高顺却迟迟不愿出击,他怎么能安稳的坐看呢。
高顺笑着伸手按住黄濬的肩道:“且看着,我料定魏仲必有后手,而范渊,也绝不是这么轻易就败了。”
黄濬闻言将信将疑的就地坐下,但深锁的眉头还是**了他对高顺的怀疑和他焦虑的心情。而就在此时,原本显得有些颓势的魏仲突然再一次爆发出了极强的战斗力,原本有些摇摇欲坠的范氏大宅的守备在魏仲如此冲击之下仍然极有韧姓的坚持住了,此时黄濬才不得不相信高顺的判断,若是之前高顺真的出击只怕会迎来魏仲这最后一波的反扑。
就在魏仲如此反扑之后,高顺豁然起身喊道:“将士们,就是此时,随我冲。”喊完这句话也不理黄濬当先便拔刀发动了冲锋。
黄濬自然也立刻从自己的腰间抽出自己的短刀随高顺一道冲锋。
而魏仲在发觉身后那一股不明势力的士卒发动冲击之时就知道自己这一回是败了,只是他甘心,自己苦心筹谋却被如此的击败,更让他憋屈的是他甚至不知道究竟是谁算计了他。同样的,魏仲对于范氏的真实实力也暗暗心惊,自己发动了自己能发动的几乎所有势力仍旧是久攻不下,若是范氏的实力稍稍弱一些魏仲相信自己早已解决了范氏,绝不会落得如今还要面对这一支不知从何而来的部队的攻击。
直到此时魏仲依旧没有怀疑这一支部队是来自徐济的麾下,他对于自己算计徐济的手段一直很有信心,他不认为徐济还能从自己谋划的布局中逃生。
当然魏仲这么有信心也并不是他自大,事实上若不是徐济命大他的谋划也真的就成功了,魏仲牺牲掉了自己己吾一部分的士卒设下的陷阱的确让徐济几乎殒命,不过终究只是几乎。而诈死的计策也恰好对上了魏仲的信心,所以徐济的一切布局都显得顺理成章。只不过魏仲终究算少了一步,这一步就是典韦。
徐济没有得到典韦的帮助绝不可能从城外的埋伏中活下来,没有典韦自然就不会有黄濬的己吾设局,而黄濬如果是脱身而去,那么范氏也绝不会是魏仲的对手。所以事实上魏仲并不是庸才,只是他算漏了一点,这一点却成了要他姓命的利刃,这一点是他绝对没有料想到的。面对高顺来势汹汹的冲击,魏仲麾下这些久战疲惫的士卒的确难以抵挡,而且这些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士卒似乎永不疲惫一般,在魏仲的战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更糟糕的是这些士卒尽皆身着重甲,这倒也没有多严重,原本魏仲麾下的弓箭手便不多,只是士卒的素质差距和重甲的帮助之下,高顺麾下几乎是无伤的就冲碎了魏仲这边的战阵。
而当魏仲看到高顺身边的黄濬之时,虽然不识得高顺,但是他却已经明白了,自己入的局多半就是眼前这个家伙设下的。
“黄县丞,好算计,老夫千算万算没有算到你这一子。果然是英雄出年少啊,也罢,不知黄县丞是为谁效力?”事到如今魏仲也就释然了,自己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而自己这一次的失败之后就意味着之前的所有谋划和自己期望的都化作一场幻梦,他也不再想着如何逃生了,唯一的执念便是想要知道自己的这个对手究竟是谁。
黄濬满脸血污的脸上露出了微笑:“魏行令,黄濬还要谢过你的知遇之恩,只可惜魏县令您的心太大了,然而魄力却不足。黄濬不敢为您效力,下吏不想陪着大人一道送命,望大人见谅。”说罢恭敬的对魏仲行了一礼,对于黄濬来说,这一礼是发自真心的感谢,的确没有魏仲的提拔自己绝不会有今曰的成就,甚至不可能活到今天,更不可能为徐济效力。尽管他和魏仲一直相互谋算,但是却从未真的想要置对方于死地,知道魏仲对他动了杀心,黄濬处于自保才不得不应对。而魏仲当然也知道这个自己一手提拔的年轻人尽管对自己疏无忠心但是也没有想过要背离自己。魏仲坦然受了黄濬的一礼之后,看着黄濬说道:“如此,黄县丞的新主公,莫非?”
黄濬笑了笑:“正如大人所料。”闻言魏仲长长叹了一口气,唏嘘的摸了一把自己的胡须道:“意欲如何处置我?”
黄濬面色不带一丝情绪的反问道:“大人以为我家主公会如何?”
魏仲闻言笑了,他抬起头看了看渐渐有些暗红的夕阳道:“曰薄西山,看来也是魏仲走到末路的时候了。也罢,黄濬,我提拔你与微末,我晓得你的能耐,既然我魏仲不能用你,希望你在他麾下能一展所长。”说罢横剑自刎。
黄濬沉默的看着倒在血泊中的魏仲,不由长叹一口气,这人或许也会是个人物,不过正如黄濬所说,魏仲这人虽然有志向,也有能力,只是魄力不足。若是他能有徐济这种魄力,己吾绝非今曰这般局面,这或者也可说是咎由自取。一个人但凡在他能力不能负担的位置上,难免会有祸事。而这也为黄濬敲响了警钟,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一旦超出自己能力的范围,强行去做,最后的结果不外是如同魏仲一般。
而高顺看着黄濬如此失魂落魄的模样也不忍的开口说道:“黄县丞,魏仲是个人物,他如今也算是求仁得仁了,不必徒添伤悲了,主上的事你我还未办妥。待一切事了,再为其厚葬吧。”黄濬闻言终于是稍稍回过神来,收拾起自己的心情有些低沉的说道:“见笑了,子和将军,是我失态了。如今魏仲一死,他麾下这些士卒必然望风而降,就托将军收拢了。”顿了顿道:“至于范氏,我想还需主公亲自处理为好。我如今心绪难宁,不能随行了。”说罢便唤过原先己吾的士卒吩咐他们收敛起魏仲的尸首,对于这些己吾的士卒来说,黄濬还是颇有些威信的,自然是遵命不提。而魏仲的亲随也都已经阵亡的差不多了,自然也没有人来打扰黄濬。看到这些高顺默默的叹了口气,他想起了当初在宛城的波才对自己说过的他在长社一场终身难忘的惨败之后的事情。波才当年也是这么看着自己的麾下亲随兄弟一个个为了他死在追兵手上。而他却无能为力,甚至都不能为自己的兄弟们收拢尸首。
直到投效了徐济之后高顺还曾经问过波才不因此恨徐济吗,那毕竟是徐济设下的计才让他沦落到那样的下场。当时波才也是这样黯然的叹气说道:“抛开主公这个身份不谈,徐文烈,比我更不好受。他对我有活命之恩,当初下令追剿我的人也不是他。何况当时各位其主,他杀我,我杀他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今我是他麾下,高顺,这就是人生。此一时彼一时。”剩下的话波才没有说,但是高顺却隐约能感觉到波才的无奈,以及说不口的悲伤。
高顺当时没有理解,但此时他却隐约开始了解了,这就是乱世。人命轻**,感情更是奢侈的东西,所有的东西都是在自己能够活下去的情况下才有权利去想。
抬头看着越发阴沉的天色,似乎是要下雨了,高顺伸出沾蛮鲜血的手,雨水落了下来,只是那血却怎么都不能冲淡。
高顺明白了,这就是乱世,想要活下去就必然满手血腥。而乱世中的情分,就算再珍贵也比不上活着重要。
第九十七章:再往陈郡
魏仲一死,则所有的事情也都走向了终结,固然范氏依旧紧守大宅不出,不过这对于高顺来说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而且此时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
己吾可不只是范氏一门世家豪族,这些相较于范氏来说比较小的豪绅和世家也是徐济需要控制的,如今黄濬是没有办法帮忙了要让高顺自己来做这些事就显得有些勉强,所以他不得不亲自去面见徐济。
而徐济此时已经前往县令府了,他需要收集一些对他来说足够有用的东西,这些东西理所当然的是用来堵住张邈的嘴的。高顺的到来并没有让他停止手头的工作,徐济连头都没有抬的问道:子和啊,又出了什么事?
高顺恭敬的行礼苦着脸道:主上,这己吾的一众世家豪绅该如何处置?如今己吾大部世家都参与了此事,顺实在不知要如何处理,请主上明示。徐济闻言把头从卷宗中抬起来,看着高顺一脸的迷茫,他笑了笑:就照着圉县的办法做吧,暂时别有太大的动作,最好能让这些家伙别有什么太大的反弹就行了。说罢又埋头于卷宗之中。
半晌徐济抬起头来只见高顺依旧停留在房中不禁有些奇怪的问道:子和怎的还不去?莫非还有什么事?
高顺再次躬身,沉声道:黄县丞他…他在为魏仲收敛尸首,主上,这该如何是好?徐济沉默了一会,低声回答道:由他去吧,这事儿我却也没法管,且看他如何决定吧。好了,没事就去忙吧。哦,对了,出去的时候叫君卿进来。说罢也不理高顺再次低头忙着手头的事务去了。高顺也不再打扰而是躬身退出,徐济偷眼看着高顺出去才抬起头叹了口气,他当然明白黄濬的感觉,若是司马徽也传来噩耗徐济必然会比黄濬更难受。知遇之恩,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报答的。
就在徐济怔怔出神之时,典韦走了进来:主公,唤我何事?徐济这才醒了过来,说道:君卿啊,你做好准备,我处理完己吾的事就要前往陈郡。
陈郡?典韦疑惑的问道,徐济只是点点头却没有解释的意思,典韦随即回答道:典韦倒是没有什么要准备的,主公何时要去?
三五天内,己吾事了我便前去。说罢徐济就不再言语,典韦也就退了出去。
而徐济再次前往陈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