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双鬼才(燕雀)-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换岜涞煤苄。晕薹ê腿缃褚谎姓饷创蟮目占淙我馐┱梗佩惚厝徊换嵊υ首约赫饷炊允兰液雷逅烈馔暇顾褪鞘雷宓拇怼
毛阶对于徐济的担忧是了解的,他其实也不算是世族子弟,对于世族并没有那种常人的敬畏,但也正是因此反而能看到更多的东西,而世族和豪族之所以能够凌驾于百姓甚至有时是皇族之上不外是兼并和垄断,世族垄断了学术,豪族垄断了财富和土地,而这样一来,广阔中原大地留给千万百姓的还有什么?只能被盘剥罢了。也正是因为毛阶看到了这一点因而支持徐济对豪族的这种决策。只有除掉这些蛀虫才能给如今腐朽到骨子里的大汉带来改变。
但是两个人都明白,这件事绝不是一时之间就能解决的,这也许甚至不是一代人能够解决的问题。同样此时摆在徐济面前的并不止这一个问题还有陈留南部其余几县的问题,而黄巾余寇也必然需要他去解决,只是如今波才身负重伤,能够替自己解决黄巾的倚靠暂时不能启用,而圉县根基不稳也不能过于心急的立刻对其余诸县动手,尤其是徐济手中的士卒的确捉襟见肘,一时之间徐济即便是有心却也没有余力去顾及陈留南部其余诸县的事情了。
而正因如此,这也让徐济不得不安下心整治圉县,毕竟只有足够坚固的后方才能支撑起他的攻伐,而这也是徐济当务之急。徐济目前的首要目标再一次变动,因为徐济此时所有的一切谋划布局都要建立在圉县稳固的前提之下,毛阶受命自然是立刻开始忙碌起来,他的事务是目前圉县诸人中最多的,作为户曹掾史,他的本职就需要他在民事上费心,而且他还要暂时的一手掌控圉县的方方面面,徐济不适合出面掌控,否则容易落人口实。而之前与他一起整理刘贤罪证的波才此时还因为重伤昏迷不醒,也就是说毛阶还必须自己一个人整理之前收集的证据,而这些东西圉县百姓又岂能不知?这些东西不外是徐济送往张邈处证明自己擒拿为何擒拿刘贤的东西,而刘贤是绝不可能活到那个时候的,更等不到张邈对他的发落。因为徐济实在太过清楚张邈如何肯让他如此轻易的就杀死一个县尉?更勿论他还是个豪族的家主。作为这个阶层代表人物的张邈必然不会应允徐济如此行为。
而刘贤自然也是知道的,所以自打被擒获之时他就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因为不论是否符合法度,徐济都绝不会留着他的性命的,就像自己若是擒住了徐济也绝对不会让他活得太久,必然会立刻寻了个由头将他斩杀。因为不论徐济对于刘贤抑或刘贤对于徐济来说都是个足以成为祸害的存在,而这样的存在势必是不能留着的,也没有任何的理由留着。
而徐济显然也是这样做的。当夜刘贤就死于狱中,对外称是畏罪自杀,当然这不过是欺骗无知百姓的借口,但是即便是明眼人看出来了又能指责什么呢?在毛阶提供的证据面前,没有人能够有胆量为刘贤说话,而此时跳出来为刘贤辩白无异于把自己放在徐济的对立面上,如今徐济挟带擒拿刘贤的威势入主圉县,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撩拨他,毕竟谁也不敢保证这位督邮大人的脾气究竟如何,谁也不想去做那个试探督邮大人深浅的不知死活的家伙,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会付出怎样的代价,也更不敢挑战督邮大人的底线。
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徐济看似一片平静实则暗潮涌动的情况接手了圉县。毛阶也顺理成章的投入徐济的麾下,这是在圉县诸世家板上定钉的事了,毕竟他是徐济入主后立刻就拿出刘贤罪证的人,这样在圉县各豪族眼里就是在明显不过的表忠心了,而之后毛阶也顺利成章的暂代县尉之责。但是谁又能想到毛阶早就已经于徐济谋划着要除掉刘贤了?
而这些都不能改变徐济接手圉县防务的现实,徐济原本仅有八百不到的部队经此一役扩张为接近两千人,当然这近千人的战斗力未必就会强于徐济原先麾下的那八百人,毕竟如今这支部队的主干仍然是徐济麾下的老部下,高顺也表示要形成战斗力至少需要三个月,这还只是初步能上战场而已,而想要达到自己麾下这几百人恐怕没有一年半载的训练和真正的战场厮杀是想都别想。对此徐济自然是知之甚明,只看高顺挑选士卒的条件之苛刻就可见一斑,不过也好在高顺还披着徐济亲卫的身份,要求严格倒也没人能说什么,不过就此徐济也调笑高顺道:你这是挑夫人还是挑士卒?
而高顺的回答就更绝:婆娘能生养就足矣,士卒却是要在战阵上刀头舔血的,不挑选素质最好的如何能够求生?再说如今还需要拱卫主上安危,岂能大意?
这话也成为日后徐济每一任亲卫将军都谨记的信条,而每一名亲卫也以成为亲卫为荣,因为他们是最优秀的。
第五十四章:琐屑的后事
而此时徐济也终于有时间安定下来省视自己的得失,尽管得以入主圉县但是面对的麻烦显然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毕竟是新得之地,还需用心的经营。
目前的徐济对其余诸县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也没有余力立刻对其余诸县展开动作。而徐济目前最缺乏的还是能够协助处理政事的人,徐济实际上并不擅长这些需要细致处理的政事和民事,徐济擅长的是战阵之间的人心把握和千里外两军对垒之间的筹谋。他也深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与其自己参与其中搞得自己疲惫不堪不说还可能让原本井井有条的变得乱七八糟还不如干脆置身事外,徐济本质上是一个善于战阵和人心的偏向于军事的谋士,而即便如今作为上位者他也仍旧不擅长民生之事,他能指出大方向应该如何去做但是具体事务却未必能简单的解决,很可能他自己去做这些反而是吃力不讨好。而如今的圉县仅凭毛阶是足够的,但是未来徐济必然是要扩张自己治下的地盘的,光靠毛阶一人只怕多有不足,倒不是徐济不能信任毛阶,而是一县之地繁杂琐屑之事已然不少,毛阶几乎每天都忙的没有时间休息,而且毛阶显然也并不是专长于民事,毛阶擅长的其实是法度和监督,也即是徐济身居的督邮之位的职能。若是长久让毛阶一人如此劳心劳力这样久而久之肯定无法保证圉县能够正常的运作,而徐济也意识到自己不仅缺少如同荀彧一般能够为自己坐镇后方的似萧何一般的人,还缺少大量的基层官吏,这些圉县原本自然是都有的,但是徐济却是绝然不会启用这些人的,不说这些原本的圉县官吏是否肯效忠徐济,便是他们的身份就让徐济不敢放心使用,这些原本的官吏都是圉县本地世族的子弟,而这一点就注定徐济即便不得已任用也必须寻个人来监督他们,否则徐济想要打压世家的目的就无法达到,而这一点也足以让徐济放弃这些世家的子弟来统领圉县。
而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他写了一封信命令徐谦亲自将它送到郭嘉手中。
也好在圉县距离颖阴来回也就是五六天的路程,不算很远,徐谦更是一人双马,如此换乘之下又可缩短不少的时间,也即是大约四天就能走一个来回。
而这封信,徐济是这么写的:奉孝,近来安好?自吾离开颍川已然数月,不知颍川如今局势如何?窃闻如今颍川似有变故,奉孝当自决。另有一事,荀文若叔侄竟为何故禁足?如今圉县初定只是人手不足之时,奉孝抑或文若可有推举之人?
而郭嘉看完这封信立刻就明白了,徐济这么拿捏腔调无非是在诉苦。徐济一向是甩手掌柜,他吧颖阴扔给郭嘉之后便再没有过问了,又怎么可能特地写信询问?而颍川的局势实际上已经几乎稳定下来了,那么这么一来是以说明徐济想要表达的重点仍旧是他提出的那个问题,他手头缺人。而郭嘉更明白徐济肯定不是找他郭嘉来要人的,他看上的是荀彧广阔的交游,或者说是荀彧的关系网,郭嘉自然明白徐济的意思,接到徐济的这封信之后便立刻带着它前往拜访荀彧。
而荀彧被他族中长辈禁足也足足有一个月之久了,不过也只是禁止他离开荀府而已,对于经常前来拜访的人倒是没有限制,而常常来寻荀彧的郭嘉更是并没有阻拦。毕竟郭嘉是荀彧的老友了,荀氏族人也都是知道的。郭嘉见到荀彧是他正在书房里读书,当然郭嘉这个浪子是肯定没有那么好兴致拿捏这那么些繁琐的礼节的,而深知他性格的荀彧更不会在意他的举动。
郭嘉快步走到荀彧跪坐的案几前随手扔下了徐济的信之后就没个正行的倒在荀彧对面,荀彧也懒得跟这个浪子计较,顺手放下自己手中的竹简拾起郭嘉随手扔在案几上的信封开口问道:谁传来的?文烈?郭嘉懒散的回答道:看过便知。
荀彧也没打算听郭嘉说,这个浪子是能躺着绝不坐着的惫懒性子,自然是不可能劳驾他自己来讲信中的内容。荀彧展开信来细细的看了几眼就信手将信纸和信封扔进了一边的火盆里,郭嘉看着荀彧的这个举动皱眉问道:何以至此?难道真到了这样防范的地步?荀彧看着信纸和信封燃烧殆尽之后苦笑回答道:近来我左右常有人趁我不在之时翻动我的东西,多半是家中有人对我起了疑心,毕竟我与文烈走的太近,而文烈如今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想来是有些防范我与文烈有牵扯罢,再者不能留着这些被有心人抓着当做证据。何况谨慎些总是好的。
郭嘉闻言抽动了自己鼻翼而后突然笑道:想不到你荀文若也有这般境遇,倒是大大出乎我所料了。
荀彧摇摇头没有理会郭嘉的揶揄,皱着眉头问道:文烈那边的情况究竟如何了?
郭嘉听到荀彧说起正事也随即正色道:文烈已然拿下圉县了,只是身边只怕能信任的人不多,陈到抑或波才之流尽非治政之人,文烈本身也并不擅长政事,因而只怕有不小的麻烦,何况张邈……郭嘉说道张邈时停住了,荀彧当然明白郭嘉这话里暗藏的意思,显然徐济此时面对的要比郭嘉说的更为麻烦些,圉县如果不能完全被徐济掌控那么之前的徐济的努力都会白费,只要张邈往圉县安插他的心腹那么即便不会明面上的掣肘徐济也足以让徐济很多的动作无法进行,而徐济就是要抢在张邈之前把圉县划在自己的掌握中变成一块铁板让张邈无从下手。毕竟张邈不会放过这种机会的,他怎么会甘心陈留被徐济分裂出去一半?而且荀彧断定只要徐济斩杀刘贤消息传到张邈耳中那么张邈立刻就会对徐济提起精惕,甚至可能直接以太守的身份要徐济回转陈留县,这只怕是徐济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思量这许多之后荀彧再次开口问道:奉孝你认为文烈究竟是否能拿下陈留?我总觉得只怕没有那么简单,而今仅仅是圉县一地就如此麻烦了,那其余几县岂非尽是如此麻烦?
郭嘉笑道:那文若你就错了,有刘贤的先例,其余诸县怎敢为难文烈?再说圉县一役文烈即便不能掌控圉县手中的士卒也至少能翻一番,如此势力何人愿意轻易招惹?何况有波才在,陈留南部的黄巾余部也大半会落入文烈之手,若是加上这些,文烈甚至有跟张邈正面叫板的能力,只是缺少稳定的根基,终究难以久持。
荀彧闻言也是有几分头大,也就是说在战事方面徐济其实并没有任何的问题,而荀彧对徐济这方面的能力也有足够的信心。若是就目前来说能够解决徐济问题的人也不是没有,他自己就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荀彧有苦自己知,虽然家中不禁止自己与人交际但是却绝不会应允自己为徐济效力的,何况此时徐济远在陈留,自己只怕都走不出颖阴就会被拦回来。而荀攸虽然并没有荀彧这样的烦恼但是他也是偏重于军事的方面的才能,对于民事和治政也说不上有多精通。而目前要想找到这么一个能够解决徐济麻烦的人还真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而郭嘉自然更没有什么好的选择,所以才会光棍的直接来找荀彧解决。
对于徐济提出的这个要求所带来的问题,郭嘉和荀彧相视默然不语,这是事关他们这个团体未来走向的问题,不论荀彧抑或郭嘉都默认自己是徐济的麾下了。毕竟郭嘉自小和徐济相交,双方都很认可对方的能力,而荀彧跟徐济之间的关系也绝非简单的朋友,两人之间有不必用言语表达的默契,相互也早已认可。所以徐济才会直接找郭嘉和荀彧帮忙,因为迟早二人都会投入他麾下的。而二人都没有推脱的为徐济考虑也正是认同徐济将来是他们之中的领导者。但是这个问题也的确难倒了郭嘉和荀彧,徐济这封信里隐晦的意思就是询问荀彧能否摆脱荀氏一族的限制亲自前往相助他,而显然如今荀彧肯定是没办法亲自前往了,徐济也在信中清楚表示了,如果荀彧不能亲去至少也找一个能信得过的有真才实学的人去往圉县,但是这却让荀彧更犯难,有这样的能力的人或许并不难寻,但是显然徐济需要的是能够信得过的人,也就是说徐济是预计将整个陈留南部的统筹工作都交给他来负责的,那么这个人的选择就值得好好商榷了。
对于这个徐济急需的人物郭嘉心中最完美的无疑是荀彧,荀彧当然也自信自己是绝对的最优人选,甚至徐济也是这样期待的,但是荀彧受困于家族的麻烦不能前往,那么在荀彧交游中的许多人物中倒是也有不错的人选,比如陈群。但是陈群却未必会甘心为徐济效力,毕竟如今的徐济不过是一介督邮,而陈群却是颍川陈氏的新一代的代表人物。出于家族或者别的考量说动陈群的机会都不大,因此还需要找一个备选的人。
但是不论怎么样荀彧都希望争取一下,而备选人物自然也还是有的,那就是陈郡柘人梁习,这人如今在陈郡为吏,也是寒门的出身。这一点恐怕会比陈群更符合徐济的需要,而荀彧之所以识得这人也多亏二人同在颍川书院就学所以有些交情,但是比起陈群显然关系没有那么紧密,毕竟荀彧是荀氏后人,梁习这人性子也不喜好攀附,而且终究生活的圈子不同,因而交集不多,而徐济之所以不认得这人也是因为他进学的晚,他来书院时梁习已经回乡了,不过梁习的才能荀彧还是极为认同的。
奉孝,你且去探探陈长文的意思,若是长文能前往想必对文烈的帮助亦不下于我。
郭嘉皱眉道:陈长文?只怕他未必愿意为文烈效力,若是他不肯岂非又是白白浪费时间和力气?
荀彧笑道:自然不是只有长文一个选择,你可知陈郡的梁习梁子虞?
未知也,其人若何?
大才也,梁子虞不好大言却能办实事,更有治理一州之能。若是陈长文不肯前往,那么奉孝梁子虞便是最后也是最好的选择了。
郭嘉点头道:能得文若如此推崇想来这梁子虞定有实学,也好,那我便跑一趟。对了,公达是否有意前往陈留历练一番?如今正是好机会,毕竟文烈还需要坐镇圉县,军中总要个拿主意的人,友若正好趁此机会好好学一学,毕竟读万卷书不若行万里路。
荀彧点头道:也好,我会与他说,你若能说动此二人中任意一人便足矣,我会令公达先行前去。
二人于是就此作别,郭嘉自然是忙着去寻找荀彧提到的这两人,郭嘉的想法无疑是比荀彧更大的,他的打算是最好能说动这两人同去陈留,毕竟徐济如今势单力薄孤悬陈留,多一分力量总是好的,但是郭嘉也知道陈群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机会的,至少徐济目前表现出来的潜力还不能让陈氏一族认为值得投资,郭嘉也干脆懒得自己去陈氏那里找不自在,他原本是打算亲自去陈郡找梁习,毕竟这不是小事,他亲自出马也会比交给别人来做更让他放心。无奈陈郡距离颍川的距离比圉县到陈郡还要远,郭嘉打定主意要让徐济自己去解决他的麻烦,他是绝对不会不远千里跑到陈郡去的。而荀彧自然是寻荀攸去了,荀攸如今也确实到了入仕历练的年纪了,再纠结于书本益处也不多了,有这个机会想必荀攸也不会拒绝。
而此时圉县的徐济却意外轻松,军中有陈到高顺在照看,圉县政务有毛阶一力承担,他反而是最轻松的,这也是上位者的智慧,不需要事事皆能,只需要把事情交给相应的人去办便足矣,他只需要负责大局的掌控就足矣。
第五十五章:大计划
徐济在圉县等待徐谦的回信已经有数日了,徐济其实远没有他表现的那么风轻云淡,但是他却不得不以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来迷惑圉县的众豪强。而这已经是徐谦离开圉县的第五日了,好在圉县因为有毛阶在,他已经将圉县基本稳定在自己手中了,但是自己缺少的能够处理内政的人才依旧是徐济心病,他期待着荀彧能够前来,但是他却也知道这多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而就在徐谦离开的第六日这一天,徐济得到了徐谦返回圉县的消息,他还带来了一个人。
徐济对这个人自然是万分好奇的,这个人会是谁呢?答案很快就揭晓了,荀攸和徐谦一道前来拜见徐济了,徐谦只是来禀报自己回来了的,真正急于见到徐济的其实是荀攸,而所有的事情都被郭嘉和荀彧交给荀攸来回禀,徐济也知道让徐谦这个粗人送个信杀个人还行但是要他干别的就有几分强人所难的意思了,毕竟徐谦恐怕是没有那个能耐的。于是徐济干脆直接让徐谦回营休息,毕竟他来回奔波也疲惫了。
而荀攸就没法子了,他抵达圉县不顾风尘仆仆就立刻要徐谦带他前来拜访徐济自然是有重要的事情要通报给徐济的,何况自家小叔和郭嘉都是有交代的,一点都耽搁不起。但是荀攸见到徐济的第一句话却是这样的:主上,荀公达拜见督邮大人。一向木讷少言的荀攸竟然一见面就调笑了一下徐济,徐济也是苦笑着摆了摆手道:公达如此着急见我是否有要紧的事?
荀攸自然不是郭嘉那样的浪荡子,玩笑开了就过了不会一直是那副惫懒的样子,闻言立即正色道:主上,小叔要我提醒主上身边如今左右暗潮汹涌,还是要小心行事,他因为被族中的大人下了禁足令,只怕短时间内是无法亲自前来为主上提供什么帮助了。徐济点头表示明白了,随即又皱眉道:我在信中说的难道郭奉孝和你小叔没有什么好的人选吗?
荀攸闻言也是苦笑道:倒也不是没有,只是小叔与我说了,主上需要的人他有两个人选,其一是颍川的陈群陈长文,其二则是陈郡的梁习梁子虞。只是……徐济也是苦笑不得,这陈群的确是有自己需要的那种人才的能力是没错,但是他高门大户的出生如何能甘愿为自己效命?何况自己如今不过是督邮,就算抛开身家背景陈群也与自己很是投缘,但是自己如今也真的还不值得陈氏把陈群这样代表家族希望的潜力股投资在自己身上,那么其实所谓的选择也便只有陈郡的梁习了,想到这里徐济再次开口问道:这梁习,又是何许人也?
荀攸笑答:奉孝早料到主上必然会问起他的底细,所以也提前给了臣下梁习的一些消息。说着便从衣襟里拿出了一块白布。
徐济一边接过一边笑着回答道:公达,私下就不必叫我主上或是督邮了,多年交情何须介意这些?这么叫我颇有几分不适应。
荀攸正色道:主上何臣属如何能如此胡闹?主上如今已身为人主,自当有所威仪才是,私交是私交,却不能乱了礼法。徐济听罢苦笑摇了摇头知道荀攸的脾性如此也不再说话,专心看起郭嘉写在白布上的关于梁习的资料。
梁习,陈郡柘人,幼时家贫无以就学,其志向远大尝自学,后入颍川书院进学,为人勤奋好学,不骄不躁,行事沉稳,有傲骨却知进退明得失……
徐济看罢后皱眉抬头道:这个梁习如今人在何处?奉孝似乎没有提到他的去向。
荀攸拱手行礼道:回禀主上,梁习如今便在陈郡为吏。
徐济再次眉头紧锁,这个梁习看起来确实是一个极好的选择,但是是否能为自己所用却是一个问题,而今他更是已然投身家乡所在的地方为吏,那么他是否愿意离开家乡为自己一个外郡的督邮效力着实是个问题。而且自己需要梁习为自己效力那么必先考究一番他的能力,那么自己便只能离开圉县亲自去往陈郡,这显然是需要冒着极大风险的,毕竟圉县还要他坐镇,而出于考校梁习的才能和表示对他的重视徐济又不得不亲自前往,这让徐济很是踌躇不定,而且梁习是否会因此投效也是个未知数。
公达,你且说说,对这个梁习你是如何看的?是否真能解我如今遇到的难题?徐济看向荀攸问道。
荀攸显然是之前对梁习也有所了解的,听到徐济的问话立刻便回答道:梁子虞是除开臣下的小叔和陈长文之外主上如今最需要的人才中最好的选择了,何况此人出身寒门,对主上的施政方略定然更为理解。再者,梁习如今也颇为不得意,只不过为县吏,其人才能绝不只是县吏而已,主上当善用之。
徐济闻言陷入深思,既然荀彧叔侄和郭嘉都如此看重这个梁习足以说明此人的才能,而且梁习的身家背景也让徐济可以放心的将自己的后方交付给他,但是自己面临的问题却依然存在,圉县自己不能轻易离开,但是遣人去征辟却又不能表示自己对他的看重,这才是徐济真正踌躇的是,对于梁习的才能在几人的推荐之下已经没有太多的怀疑。问题反而变成了圉县本身的麻烦。而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徐济陷入沉思。
荀攸看着徐济皱眉出神的样子开口问道:主上有何难处?
徐济闻言从出神中回过神来苦笑道:我所虑者无非是圉县而已。我本意亲自前往拜见梁习以说服他为我效力,只是圉县新定我若离开不知是否会有动乱,圉县世族终究是个麻烦啊。
荀攸一听也就明白了,徐济担忧的仍旧是圉县安危,徐济的担心当然不是多余的,从他掌控圉县开始就有意识的在一点一点的从世族手中把权力拿回来,摄于徐济的威势这些世族并没有过激的反应,但若是徐济离开圉县就不好说了,这些世族若是联合未必就没有夺回圉县控制权的能力。这些荀攸当然明白,他本身就是荀氏一族的子弟,对于世家的力量是极为了解的,即便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太多的力量但是暗地里私兵数量却决计不少,甚至有过郡守向世族借兵的前例,徐济的担心的确很有可能成为现实,但是目前徐济的确需要这么一个人,也就意味着要么徐济留下足以信任并且能力不俗的人替他坐镇,要么只能放弃亲自前往陈郡的打算。
而徐济显然不愿意留在圉县,首先徐济并不善于内政,在圉县也是无所事事的只能起到威慑的作用而已,这不是徐济想要的结果,相反徐济如果亲自前往陈郡那么劝服梁习为自己效力的可能性就大增,何况徐济其实还有更大的计划。
而这个计划即便要实施也仍旧需要一个能镇得住场子的人,至少此人必须能保证徐济麾下的士卒能够安定,当然这样的人也不是没有,无论波才还是陈到都能做到,但是陈到无疑要随徐济前往陈郡,而波才至今仍旧卧床昏迷不起,显然没有办法承担这个任务,那么剩下的毛阶显然不能让久在徐济麾下的士卒信服,徐谦只是猛将却非帅才自然也不能成为徐济信任的人选,那么徐济麾下便再没有这样的人选了,徐济此时才发觉自己麾下能冲阵的猛将不少,能练兵的也有高顺,出谋划策自己也能一力承担,然而就是缺乏能够独率一部的独当一面的帅才和安镇后方的内政人才,而今徐济最缺少的正是这样的人。
荀攸皱眉沉思半晌道:主上,不若将圉县防务交给臣下吧。
徐济闻言眉头一挑,这还是一向木讷的荀攸第一次自告奋勇,徐济突然想起了郭嘉之前与他说起对荀攸的评价时说过的话: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公达,非常人也,若能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
徐济这才想起了眼前这个青年已然是二十五岁的年纪了,已经不是自己这样的少年了,也是一个人想要一展自己多年所学的年纪了,而联想到郭嘉的评价徐济也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自己的计划也就可以开始施行了。荀攸无疑是值得信任的人。
于是徐济点头说道:公达有心自然是好的,只是圉县如今的局势,公达可有心理准备?
荀攸笑了,笑容中是昂然的自信和张扬:公达愿立下军立状,若不能保圉县周全请斩臣下项上头颅!
徐济笑道:军立状就不必了,公达,我料若是我离开圉县则本地的世族定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我正要趁此机会让这些世族自己把自己送到我的刀下来。
荀攸皱眉道:世族岂会自己讨死?再说,主上凭借什么要肃清这些世族呢?荀攸也是深明世族危害不浅,是以根本不问徐济为何要肃清世族,他甚至要比大多数人都明白,因为他父母早亡,世族内部的黑暗他亲身经历体会,所以更是不会阻止徐济肃清世族。
徐济露出一抹讽刺的轻笑来:自然是我大张旗鼓的离开圉县,若是得知我离开圉县而且短时间不会回转圉县,这些被我打压的世族又如何耐得住寂寞不出手?我凭借的自然是公达你的手段,此番我只是诱敌的幌子,真正谋划的人是你,我不问过程,只要结果。
荀攸不禁苦笑,虽然被人重用无疑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但是这是自己第一次独立决策,而徐济就把这么大的局交给自己来解决,荀攸不是庸才,自然一眼就看明白徐济这又是一场豪赌一样的设局,徐济一旦失败那么就会丢掉自己辛苦夺得的圉县,而失去圉县那么徐济不仅丢掉了自己的大好局势而且使得他所有筹谋就依旧是画饼一样的空白。但是荀攸还是决定接下这样的任务,荀攸当然不是一时脑热就接受的,而是出于对局势的省视,首先圉县如今没有了刘贤那便是群龙无首,各个世族各有需求,必然无法做到真正的团结成一体,那便有机可乘。而且荀攸手中能动用的士卒数量比之当时的徐济可是要多出太多了,这些也是荀攸自信的来源,荀攸也正是因此认定这个计划尽管有风险但是成功的机会很大,而成功之后的收益也是极为喜人的。更重要的是,徐济当年出道的第一战就是凭借数百人就一把火烧掉了颍川黄巾的大部,荀攸自问没有徐济那般手段可以吧数万人玩弄于鼓掌间,但是对付小小一个圉县他还是有信心解决的。
于是荀攸决然的回答徐济:臣下愿为主上分忧,若不能解决圉县世族,公达请自绝谢罪。
徐济没有多说,只是走近了拍了拍荀攸的肩道:多小心些,不要弱了名头,我徐文烈的根基尽付与公达了。说罢也不再理会荀攸径直走了,身后的荀攸转身看着徐济渐渐远去的背影露出了微笑:文烈,公达岂能让你专美于前?且拭目以待,必不负所托!
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