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双鬼才(燕雀)-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咚车南菡笥谕馊丝蠢矗丫耆惶淤鹬菥胶驼墓芾恚蘼凼擒鲝故钦培A和高览,都无法再制约他们。尤其是郭嘉,在外人的眼里看来,现在任何人都拿他无可奈何。可是现在陶谦死了,人人都知道陶谦把徐州托付给了我徐济,只要我回来,郭嘉只能立刻死心,可若是徐州刺史另有人选的话,一场斗争就会随即展开,荀彧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召回郭嘉,趁机削他的兵权,而郭嘉此时最应该做的事情是用武力和计策夺取徐州。”

众人纷纷点头,事情的发展的确应该如此。

徐济笑道:“不过这种事情完全是建立在我未回到兖州的基础上的,我都有些等不及了,如此好的机会我一定要利用一下。”

乐义闻言叹了口气:“真是可惜,若是主公现在出来说明自己就在兖州的话,那徐州马上就是主公的囊中之物。”

徐济也叹了口气道:“坦白地说,我也是心动非常呢,说以我才说陶谦死的真不是时候,要是仅仅为了获得一个小小的徐州,就要我现在暴露事情的真相,那时机根本不对头,实在是有点得不偿失。尤其是袁绍和袁术,还有刘表,他们几人受骗上当的还不够。若是我现在就现身的话,他们就可以全身而退。保存自身的实力,严守门户,对我军的征讨大业十分不利;而且我一旦现身,贾诩在长安也会有很多的事情不好做。”

徐晃沉声道:“如此说来。主公一定已经是智珠在握。未知可否告诉我等,以开茅塞。”

徐济笑道:“其实办法很简单。我们可以想办法让王允任命曹豹为徐州刺史。”

众人闻言一楞,不明白这么做有何作用。

徐济的眼神里带着自信的笑意,对众人神秘笑道:“这事情说出来就没有意思了,你们就等着看好戏吧。不过这事情还需要贾诩和郭嘉的配合。稍后我会写信给他们二人的。”

众人知道徐济已经是胸有成竹,所以不再多问。

而后徐济对阎柔道:“如此,并州的事情就托付给众位,从明天起,我便和奋武带领高顺所部大军撤出并州。”

阎柔对徐济道:“并州的事情已经大体如此,只是不知道主公下一步要如何行动?”

乐义在一旁早就急了:“就是就是,现在天下大乱。这么多的战场,偏偏没有我的份,主公,再不让我上战场。我可真的要憋疯了!”

徐晃皱眉道:“主公,对外名义,高顺大军的任务乃是到长安去支援,现在长安之围已经被解除,那么高顺所部陈将军的骑军是不是要撤回到幽州去呢?”

徐济笑了起来,端起桌几上的茶,喝了一口,幽香萦绕鼻间,可谓沁人心脾,然后徐济淡然道:“我们的目标当然不是长安,乃是司州。”

徐晃和阎柔闻言,眼前一亮,同时叫了一声:“高明!”

乐义不明所以,不过反正有仗打他就心满意足了,徐晃笑道:“主公用兵如神,当真得匪夷所思,这一招可是好处多多。只是未知主公南下司州的目标到底是谁?袁术乎?王匡乎?张扬乎?”

徐济哈哈笑道:“公明怎么也糊涂了,人人皆以为我进入司州是为袁术,可又有谁能知道我真正的目的乃是荆州的张允大军?”

徐晃恍然道:“原来主公是要配合贾诩先生进攻汉中和益州的行动!”

徐济看了一眼徐晃:这个五子良将果然不负史册之名,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大局观。还真是一点就透。

阎柔毕竟是刚刚加入兖州军,有许多的事情不明所以,因此不好插言,不过听到这里也略微明白了一些,沉声道:“原来主公是要明攻袁术,暗图张允!”

徐济点了点头,沉声道:“现在司州的局势可谓十分复杂,长安张济、荆州张允、败军张扬、王匡,在司州各据一方,袁术的势力虽然未插入到司州,但是却可随时挺进司州,所以我军深入到司州,是没有人可以看穿我们的目的何在。不过那张允却绝对想不到我们的目的是他。”

徐晃笑道:“是啊,张扬和王匡乃是我军仇敌、豫州的袁术又正和我们开战,所以任何人见到我们进入司州,一定会认为目的不外乎三点,要么是讨伐王匡与张扬,要么是采取围魏救赵之计,穿过司州,直奔豫州,已解袁术兵发七路,欲图兖州的困境,要目就是自司州出发,入陈留,抢在袁术与张燕会合前,协同冀州的高顺大军夹攻张燕。然后共同抵抗袁术的入侵。”

徐济点了点头,笑道:“公明的思路很清晰,我正是要给天下人这种错觉。”

徐晃忍不住赞叹道:“可是又有谁能知道,张燕乃是诱骗袁术的诱饵,张济根本就是我们自己人,对于张济军的存在我们根本不必放在心上,王匡和张扬军那只不过是孤客穷兵,灭掉两人不过是指日可待的事情,而要收拾袁术根本不用我们动手。从表面上看,我们还真的没有进攻张允的理由。”

徐济若无其事道:“若非如此,我们怎可能骗过张允,要他以为我们不可能针对他。”

徐晃接口道:“只怕张允还会高兴呢,刘表和袁术乃是死敌,我们进军司州,张允只怕是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态,指望着我们和袁术大打一场呢。”

顿了一顿,徐晃又笑道:“只怕袁术自己都会表错情,以为我们深入司州是为了他袁术,只怕主公还未骗他,他便已经中了稳军之计,要分出兵力来防备我们进攻了。”

乐义此时想起一事道:“对了主公,若是如此,我们应该先行联系在荆州军中卧底的李严才对。”

徐济点了点头,站起身来笑道:“不过这事情的源头还要从贾诩那里下手才可以,到时候可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了。”

顿了一顿,又笑道:‘反正左右都是要骗袁术和张允,我们这次出兵的理由还是以高顺大军报私仇所以要攻打王匡和张扬军为名,让袁术和张允两个蠢蛋自作聪明去吧。至于王匡和张允的被灭掉,就算是为我们的司州战役做一点贡献吧。‘众人笑了起来。

而此时此刻,没有人知道,徐济的目光已经放在了挺进荆州的跳板——司州上了。

第二百八十七章长安多事

长安,王允府。

贾诩和张绣站在众多的文武大臣之中,话并不多,更是自成一个团体,毕竟现在他们正在准备讨伐汉中和益州,可以说基本上已经淡出了长安这个政治忠心。

和王允关系紧密的太尉杨彪并没有来,这几天一直是称病在床。

参加这次会议的自然都是王允一党的人,那其中有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侍中马宇、谏议大夫种邵、侍郎王子服、将军吴子兰、长水校尉种辑、议郎赵彦、议郎吴硕等等。

众人议论纷纷,不知道今天王允突然把这些人叫来有什么事情。

坦白说来,最近虽然长安的事情颇多,但是这朝堂之上的文武大员们倒是渐渐安之若素,其实想想也是,在经过了皇帝消失和西凉军攻打长安这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后,已经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们承受不了得了。

既然连这两件对朝廷极为不利的大事都可以化险为夷,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化解呢?

所以王允今天这么急叫众人来,大家倒也毫不吃惊,反倒在一起谈笑风生。

只有张绣和贾诩两人心知肚明是怎么一回事情,因为他们两人早就接到了来自徐济的书信。贾诩更是准备好了满腹的说词,以便实现徐济的图谋。

今天王允这么着急把文武大臣齐齐叫来,为的就是徐州刺史的问题。

这一层,别的大臣大概也都能猜出来,不过却没有人知道这其中的内幕。

蓦地,脚步声响起。一轻一重,来了两人。众人收声,停止议论,抬头望去,只见神采飞扬的王允和冷酷无比的吕布走了出来。

众人向王允见过礼后。按照官职大小坐好,自然有美婢奉上香茶。

王允看了看众人,忽然抬头看向众人问道:“杨彪大人呢?”

太常卿种拂和王允关系最好,出声道:“司徒大人。杨彪大人抱恙在身。出不得府来。”

王允闻言冷哼一声,但却也不再说话。

只是贾诩看了之后哪里还不明白王允的意思,微笑道:“司徒大人不必担心,我看杨彪大人只是有一些上火而已,不管什么说反贼袁术乃是杨彪大人的联姻之好。前些时候,杨彪大人还是为国为民的大功臣,现在却变成了反贼的家属,也难怪杨彪大人上火。”

王允闻声后,脸上掠过一丝不悦,但却没有说什么。

贾诩和张绣对望一眼。均看出对方眼中的笑意。

贾诩当然知道王允的不高兴并非是针对自己,而是因为不在这里的杨彪。贾诩的这番话与其说是劝慰,还不如说是在火上浇油。

这时王允再次抬起头来,看向这屋中的众人,而后沉声道:“徐州刺史陶谦不久前已经撒手人寰。徐州刺史出缺,陶谦留下遗言,说:吾二子资质平庸,不足以委任以州事,如兖州刺史徐济在,则可托付于徐济,如徐济未在。则由朝堂任命。这件事情大家应该已经知道了吧?”

众人点头。心中纷纷道:果然!

侍郎王子服出声道:“这事情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插手,毕竟兖州刺史徐济现在是生死未卜,徐州的归属问题现在说起来还太早。”

太仆鲁馗叹了口气道:“我和徐济没有什么仇怨,但是却不希望徐州归徐济管理,毕竟徐济现在实在是权势太盛,他本是驸马。找回皇上后,这个徐济的身份地位必然更是水涨船高,而届时绝对是难以控制。若是可以的话,我们还是先下手为强的好。而且若是由朝廷方面任命徐州刺史的话,对徐济绝对是牵制。”当然这话也尚没有说完。徐济的下一步目标必然是青徐二州,而一旦徐济达成这个目标那么中原再无一人是徐济的对手了,这自然不能明言就是了。

而这个说法也得到了在场大多数人的认同,毕竟大汉实行的举荐制,徐州刺史陶谦在临死的时候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很合理的,至少朝廷方面没有办法拒绝,不过若是让徐济得到徐州,也正如太仆鲁馗所言,徐济的实力立时得到一个质的提升。更向北方名副其实的霸主迈进了一步。

吕布出声道:“这个不是问题,现在司徒大人发愁的是另外一回事情。”

众人闻言默然,他们当然知道徐济现在是凶多吉少,其实即便是王允现在认命了徐州刺史也无所谓,即便是徐济可逃出生天,回到兖州见到这个结果说不出什么来,因为王允绝对可以推说徐州不可一日无刺史,所以暂时由朝廷方面任命一人代理。只等徐济回来再说。当然若是徐济始终都不回来的话,这个人只好永远的“代理”下去。当然了,后一种情况是这屋中大部分人所愿意看到的局面。

可是现在经过吕布这么一说,众人知道,这件事情发生了变化,让王允很为难。

果然。王允皱眉道:“事情是这样的,徐州刺史陶谦死后不久,兖州军方的军师郭嘉和兖州政事主管梁习便联名上表,举荐现在兖州军中风头正盛的军中新星乐进为徐州刺史,理由是自乐进陈兵徐州以来,所到之地,上至官绅,下到黎民,无不对其敬爱有加,应该是徐州刺史的大好人选,所以才请求朝廷任命乐进为徐州刺史。你们认为如何?”

在场众人一阵发愣,没有想到事情会出现这种变化。

侍中马宇在一旁长叹一声道:“先下手为强,没有想到兖州方面行动的还真快,我们还没有反应,他们倒是会见缝插针,如此一来,那岂非是说,不管兖州刺史徐济回不回来,徐州刺史的位置都是兖州的囊中之物?”

大鸿胪周奂看了马宇一眼,无奈道:“只怕事情就是如此,自先帝驾崩后,我大汉的地方官员的任命始终都是由州官举荐地方人才,由地方人才担任地方要职。现在徐州无人管理,而真正控制徐州地面的人就是兖州的乐进大军,郭嘉和梁习的这么做我们很难拒绝的。”

王允头痛的的就是这个问题,皱着眉道:“正是如此。所以才这么着急把大家叫来,正是要议一议,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

众人默然,但却纷纷转头,看向贾诩。

王允也知道刚才自己那是多此一问,大厅中的这些人虽然都是才能卓著之辈,但是很可惜擅长于出谋划策的人寥寥无几,唯有贾诩才可以依靠。刚才自己的话语与其说是问这大厅中的人,倒不如说是在问贾诩来得恰当。

贾诩扫了一眼众人,突地哈哈一笑。那声调中有说不出的轻松。听得众人大奇。

吕布先忍不住了,对贾诩道:“文和先生,难道你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

贾诩点了点头,保持着惯有的幽深冰冷的腔调道:“大家把这事情看得太严重了,郭嘉、梁习和兖州根本就是两个概念。”

顿了一顿。沉声道:“我一直都在怀疑郭嘉已经对徐济产生了异心,现在这件事情就是最好的证明。你们想一想,现在徐州境内兖州部队一共有两支,一支是乐进率领的主要由高顺麾下的陷阵营组成的大军,而另一支是则波才大军,无论按照军中资历又或者是功劳,波才都比这个乐进要有资格得多。为何郭嘉和梁习没有举荐波才做徐州刺史,而要举荐乐进呢?”众人闻言一楞,马上仔细地思考起来。

议郎吴硕首先明白过来,叫道:“我明白贾诩大人的意思了,举荐乐进的提议若是兖州提出的,那么现在提议的人应该是荀彧。而绝对不应该郭嘉和梁习,两人这么干分明就是想要把徐州变成是自己的地盘。”

吴硕的话一出口,众人马上明白过来,深以为然。

贾诩冷笑道:“你们不觉得奇怪吗?自从兖州刺史徐济消失之后,兖州军方的种种行为根本就是杂乱无章:梁习碌碌无为。高顺乱战奔命于上党,郭嘉栈恋不去于下邳,张燕谋反,阎柔南下,荀彧与郭嘉的不和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尤其是在袁术这件事情上,波才本是兖州的驻守部队,可是现在兖州已经乱成了一锅粥,那波才却偏偏不回防,反倒是驻守冀州的梁习大军南下,长途跋涉与张燕叛军会战于冀州和兖州的交界处。凡此种种正是对现在这件事情的最好说明。”

越骑校尉王颀乃是在长安城中比较杰出的军事人才,他迅速的捕捉到了贾诩的话中意思,一拍脑门,笑道:“原来如此!事情一定是这样:郭嘉早就看出来张燕不是真心归降徐济,不过却一直没有反叛的机会,现在徐济消失不见,郭嘉当然知道这对张燕来说乃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而张燕的唯一障碍就是波才,郭嘉为了削弱徐济的心腹力量,所以才会调波才到徐州去,理由是协助乐进攻打徐州,但其实却是给张燕创造反叛的机会,然后在张燕反叛后令波才回军剿灭张燕,以便达到削弱波才,搅乱兖州的目的……”

长水校尉种辑也明白过来,接口道:“波才乃是跟随徐济最早那批人之中的心腹大将,在郭嘉调动他与乐进围攻徐州的时候,波才还没有注意到郭嘉的狼子野心,当然是欣然前往,可是经过一些事情后,尤其是刚刚出仕的徐济的另一位好友荀彧与郭嘉的不和,让波才看出郭嘉种种不对劲的地方,而在这个时候张燕果然不负郭嘉所望真的反叛了,徐州的战事此时也已经结束了,郭嘉急于想要在徐州扩张自己的实力,波才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当然被郭嘉命令要张燕回兖州去,不过郭嘉的居心已经被荀彧和波才猜透,若以才会出现波才大军拒不回防的局面。”

王允长长吐了一口气道:“各位所言甚是,的确如此,这一段时间以来,自从下邳阙宣身死,荀彧就命令郭嘉撤军,可是郭嘉拒不撤军,更不让波才撤军,那时候波才还是左右为难,不知道听谁的。这种僵局一直拖到张燕谋反,波才才发现郭嘉的不对劲儿。要是现在还听从郭嘉的话,波才不是傻子,那就是并非徐济的心腹。所以波才为了站队才会靠向荀彧一面。而荀彧则宁愿调动徐济的另外一支心腹大军亲卫营所部到兖州去剿灭张燕、抵抗袁术,把波才大军留在了徐州,屯兵下邳,用来制约郭嘉。”

众人纷纷点头,这事情经过这几人这么一分析,兖州的情况立时清晰起来了。

贾诩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而实际上徐济就是希望给别人造成这种假象。见到目的已经达到,却冰冷地笑道:“各位大人所见不差,郭嘉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所以一计不成反生二计。在徐州利用阙宣的事件继续向陶谦施压,那当然是希望逼死陶谦,达到今天的这个目的。陶谦本就年老体弱,哪里受的住惊吓,当然一命呜呼了。而陶谦的遗言当然在郭嘉的意料之内。故此郭嘉才会马上提出让乐进担任徐州刺史的请求,这计策分明是是事先想好的,所以兖州方面到现在还没有反应过味来。”

谏议大夫种邵赞叹道:“郭嘉这一手玩得漂亮啊!任命乐进作徐州刺史真的是好处多多,在策略上根本就是进可攻,退可守,说得进可攻,只要乐进一旦成为徐州刺史。波才大军就再也没有名义留在徐州,乐进完全可以利用自己新任徐州刺史的身份要求波才撤军,波才不可能不撤军吧?至于说的退可守,那即是说即便将来徐济可以活着回到兖州,郭嘉也可以完全推说这么做是为徐济着想,而他对权力没有兴趣。否则就自己去当徐州刺史了。那时候,郭嘉早就趁着徐济不在兖州的这一段时间内扩张了自己的实力,即便是徐济想要打击对付郭嘉,只怕在没有借口下,徐济也不敢轻举妄动。”

贾诩点了点头道:“正是基于这个原因。郭嘉才会与梁习联名力保乐进出任徐州刺史,而乐进乃是梁习一手提拔的兖州守将,郭嘉现在的行为已经表明梁习乃是他的同党,这更是一种对反对他的人的威胁,事情也的确如此,郭嘉加上梁习,当真没有人可以忽视这股力量。看来,兖州大乱是指日可待的,只怕即便是徐济可以活着回兖州,也没有能力阻止这事情的发生。所以说外界盛传徐济和郭嘉在收服冀州时因为甄氏家族的事情而产生了矛盾并非是空穴来风。”众人当然都或多或少地听说过这种说法,不过却没有人知道这是徐济故意为之的结果。

在贾诩的诱导之下,屋中的众人兴奋起来,颇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之感。

王允整个人都轻松起来了,笑道:“即使并非是兖州方面的意思,而且兖州现在面临四分五裂,这件事情就容易处理多了。文和,依你之见,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贾诩还未说话,侍郎王子服却抢先发言道:“依我之见,不如直接满足郭嘉的愿望,任命乐进为徐州刺史,任他们斗生斗死去。

众人纷纷点头,可以说王子服的意见代表了这屋中大多数人的想法。

在一旁一直不说话的张绣心中大骂,这个王子服还真是多事,若是按照这个王子服的意见,徐济的计策就完全没用了。不过他却知道贾诩一定有办法解决这问题。

果然贾诩摇头道:“这么做并非是最好的选择。”

众人马上把视线集中在了贾诩的身上。

贾诩看向王允,笑道:“我若是司徒大人,那就任命徐州的曹氏家族的家主曹豹为徐州刺史。”

众人闻言一楞,一时间跟不上贾诩的思路。王允也不例外,在听到贾诩的这个建议有了短暂的错愕后,便转过头来看向一直站在自己身边的吕布。而后者则始虎目中闪过神光,沉声问道:“文和先生,你为何有此提议?”

贾诩哈哈笑道:“其实这事情很简单,因为不管我们任不任命乐进为徐州刺史,徐州的斗争都不会停止。我们对这件事情的作用并不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考虑怎么做才会对我们最有利。而任命曹豹而是最好的选择。”

王允点了点头道:“这个我知道,曹氏家族的千金曹玲小姐乃是温侯的娇妻。曹豹不管怎么说也可算得上是我们长安方面的人。”

众人点头。

贾诩笑道:“好处还不仅仅如此,第一,我们这么做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来,因为曹豹本就是徐州的豪族,即便是兖州那边也决计挑不出毛病来。第二,我们这么做当然是不偏不倚,但是对郭嘉无疑是一种打击,要知道,郭嘉不管到何时都是一个反叛者,而作为一个叛徒我料其即便可以霍乱兖州但也绝对不是徐济的对手。我们这么做之后,为了应付眼前的内乱,曹豹马上就会得到兖州方面荀彧的支持,用来打击郭嘉,一旦兖州支持了曹豹,那就证明曹豹的徐州刺史的位置坐稳了。日后再想动摇曹豹的位置,只怕没那么容易。第三,正如王允大人所言,曹豹乃是我长安方面的人,不像糜氏家族,几乎可以说已经是兖州方面的人,支持他也没有用,更不像陈氏家族和赵氏家族般摇摆不定。”

三条好处一出口,众人纷纷点头。

王允却犹豫地看了吕布一眼,最后才勉强点头。

而这个细节当然不可能瞒过贾诩,贾诩马上向吕布祝贺道:“如此就恭喜温侯了,令岳丈成为徐州刺史后,前些时日因为阙宣给司徒和温侯大人带来的种种不开心自当烟消云散了。”

这句话一出,两人的脸色立时一变,旋即恢复常态。

贾诩却在暗笑:在他出征前,长安的内部已经被分化了,杨彪、王允、吕布已不再和睦。

不过,还不够!

第二百八十八章:诈敌

会议过后,众人纷纷散去,至于贾诩提出建议自然会有人去执行,当然是以王允这摄政大臣名义发布了对曹豹任命,当然言词中充满了小心,只是说徐州不可一日无主,曹豹乃是徐州贤达,可暂时为徐州刺史,打理徐州事务,等到徐济回来之后把徐州地方事务交给徐济去管理。

而贾诩和张绣被王允留了下来,目当然是为了商谈进攻汉中和益州事情,那其中还包括吕布。

来到当日徐济偷窥王允与自己宝贝女儿亲热那个书房,四人坐好,王允沉吟了一会,对贾诩道:“文和,你出兵即,汉中和益州到底有多大把握可以拿下来。”

贾诩淡然道:“司徒大人自可以静候佳音,汉中和益州事情我自有安排。假以时日,大人必将看到结果。”

王允闻言叹了口气道:“我不是担心别,文和本领我自然是知道,只是刘焉势力关系过于复杂,我只怕文和你出兵外不免会横生枝节……”

贾诩打断道:“我知道司徒大人想什么,其实关于杨彪大人事情我们只能静观其变。”

王允没有想到贾诩居然一下子就说到自己心事上,不由得一怔,吕布头脑简单,当然想不了这么多,不由得出声疑问道:“杨彪大人?杨彪大人和文和先生攻打刘焉有什么关系?”

贾诩看了吕布一眼,淡然道:“温侯固然是豪勇盖世,但是对政坛上这种事情还是了解不多,长安,杨彪大人乃是和司徒大人齐名重臣,人脉极广,袁术虽是反贼,但是汝南袁氏家族乃是他家亲,长安之乱时候。马腾就是听了他命令才到长安来。而马腾和韩遂又是刘焉好朋友……”

吕布闻言恍然道:“原来如此。”这才明白贾诩言谈里指是什么。

可是贾诩却知道王允真正担心是什么,笑道:“若是平时,司徒大人不会这么担心,但是现自然有些不同。”

吕布张开嘴想要问。王允却咳了一声岔开话题,又开始询问张绣其他事情。又说了一会儿话,便都散了。但是贾诩却知道已经达到了自己目,那便是进一步加大了王允和杨彪之间矛盾。

贾诩和张绣还有吕布骑马并骑出了王允司徒府街道,转入长安大道,过了宫墙护河,两旁是王侯公卿将官巍峨大宅,贾诩看来这座古城气势确非其他州郡城市所能及。而此时,经历着这许多风雨长安正渐渐地恢复生机,街道上人口正渐渐地增多。至少百姓脸上有了笑容。不再是稍有风吹草动,街上百姓便纷纷逃跑回家,由此可见,王允治理地方还是有一定本领,否则现长安就不会是这种局面。

不过即便如此贾诩仍旧不相信王允是扫平乱世人才。不要说和徐济相比,就是和如今颇有些落魄曹操相比都相差甚远,甚至少袁绍也比他强很多。现长安看似稳定,但其实不过是一个虚假和平而已,因为王允根本就没有可以依靠武装力量来保护长安,自己和张绣皁就已经投效了徐济,而且已经是即将要出征外人。长安城中军事只有一个吕布可以倚仗,可是这个吕布实不值得别人信任,朝秦暮楚,怎能让人放心?即便抛开这些吕布本身就不善于统兵而长于冲锋陷阵。而现王允对吕布就已经有了这种感觉,从刚才任命曹豹为徐州刺史犹豫态度上看,就知道王允也防着吕布。王允并不希望为人飞扬跋扈吕布势力过大。吕布虽然刚愎自用,但是并非是傻子,时间一长,他当然会察觉到,所以吕布和王允之间关系破裂是可以预期。

退一万步说。即便是吕布不会和王允破裂,吕布也绝对不是一个可以依靠保护长安人,这个人刚愎自用导致他过于看重自己武艺,而对于谋略却并不意,所以很容易就会上当。所以,只从安全上来看,长安就是隐患重重,何况长安还有一个王允现防范甚重杨彪呢?

想到这里,贾诩叹了口气。

一直和张绣谈笑甚欢吕布这是转过头来,对贾诩道:“文和先生,我有一件事情到现还是不明所以,希望文和先生见告。”

贾诩淡然道:“我知道温侯想问什么,其实王允大人和杨彪大人之间产生矛盾乃是一件十分正常事情,这事情还要从摄政大臣设立说起。长安大乱时候,其实策划整个长安计划人除了王允大人,就是杨彪大人,可以说两位大人都是国家栋梁,两人功劳也是难分彼此,可是兖州提出摄政大臣提议中翩翩只提到了王允大人,至于杨彪大人,根本就是只字未提,这事情当然和王允大人没有关系,但是换作任何人,站杨彪大人位置上,又怎可能不上火呢?”

吕布默然半晌,才道:“文和先生说得有理,这事情若是换到我身上,我也没有办法那么洒脱,对这件事情坦然处之。”

贾诩叹了口气道:“正是这个道理,而此时,又偏偏发生了刘焉和袁术事情,王允大人怀疑杨彪大人对自己不满也是有道理。”

张绣却一旁接了一句道:“温侯,你我三人都是王允大人心腹,自然可以无话不说,凭心而论,咱们王允大人虽然是个英雄,但是为人有时未免太过固执了,其实他和杨彪大人之间种种矛盾都是很容易解决,但是我们却偏偏插不上嘴。”

吕布当然也发现了王允这个特点,幽然叹息道:“张绣你说没错。司徒大人有时候胸襟不甚宽广,对于别人防范太深。”转过头来看向贾诩道:“所以我现才不知道到底是要感谢文和先生好,还是埋怨文和先生好呢。”

贾诩当然知道吕布这番话指是什么事情,马上装出大感兴趣样子,放缓马速,故作讶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