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骁骑(虎贲)-第3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日黄昏,晚风习习。
徐州州牧府,后花园中百花齐放,彩蝶翩翩,正是好风景。
庭院深深,水榭走廊两旁,弱柳扶风,绿水荷花相映红。
东边凉亭里,身着单薄锦袍且领口敞开的吕布,仰躺在宽大的藤椅上,左右两侧各有一名妙龄美姬,左拥右抱,美酒佳人相伴。吃蒲桃(葡萄)不带蒲桃皮儿,饮美酒无须沾酒盏,美人在手食来张口,好不逍遥!
的确,对于吕布来说最近半年确实是他多年征战以来,过得最舒心最惬意的一段时光,无忧无虑,身心舒泰。
自淮南之战结束后,他虽然折损了不少兵马,却得到大量辎重和钱粮,满载而归。
值得提的是,在他领兵返回徐州的途中,沿途各郡县官吏均是出城相迎,热情相送,并拿出美酒佳肴犒赏大军。尽管这些郡县都已纳入李利治下,可他吕布却是李利的岳父,是以沿途官吏不敢怠慢,热情款待,临行时还馈赠许多钱财。
就这样,一路行来,吕布是大发横财,心满意足地率部返回徐州。当日进城时,他麾下兵马不到三万人,却带着整整两百余车钱粮辎重,以至于满载而归的车队比他帐下兵马还要壮观,令无数人惊羡不已,叹为观止。
随后不久,李利率军回师河北,当即解除了徐州的威胁,使得吕布可以放心享受荣华富贵,安心做个雄霸一方的徐州王。
从那以后。徐州州牧府里每日歌舞昇平,鼓瑟吹笙,莺莺燕燕。快活逍遥。而吕布则沉溺其中,整日徜徉在莺歌燕舞之中,醉倒在温柔乡里,美酒饮之不尽,美姬予取予夺。
可谓是:醉眼看群芳,梦中嗅花香;纵意怜柔荑,高卧美人膝。得意须纵酒。佳人伴梦乡;醒来纵横卧,犹枕美人膝。
一个月前,得知李利大败于邺城的时候。吕布片刻失神之后放声大笑,当天狂饮三百杯,激情四射,夜御三女。
显然。这个消息让吕布倍感振奋。激动得难以自持,彻底疯狂了一回。这是因为在他的印象中,这么多年了,好像李利从未吃过败仗,曾未吃过这么大亏。
一战折损二十余万大军,端是败得彻底,败得凄惨,一败涂地。由此李利首开先河。成为天下诸侯中一战之下折损兵马最多的诸侯,稳居众诸侯之首。打了败仗都这么出风头。天下间仅有李利一人,其他诸侯难以望其项背,自愧弗如。
是以吕布好一番幸灾乐祸,接连三日在府中大摆筵席,与徐州一众僚属开怀畅饮。他每天都喝的酩酊大醉,即使是醉倒了,仍在开怀大笑,当众嘲笑李利:“李文昌平素狂妄不可一世,没想到你也有今日,大快人心哪!”
然则,自从大半月前得知李利成功突围,毫发无损的返回并州之后,吕布又郁闷了。细作传回消息的当天,他在州牧府大堂上拍案而起,对错失良机的曹操破口大骂:“曹孟德英明一世却糊涂一时,既然派遣刘备匹夫截杀李利,当真是昏聩之极!将李利困于邺城,这是多好的机会,梦寐以求、千载难逢,可恨曹操竟然眼睁睁看着李利冲出重围,逃出生天。曹孟德真真是昏庸无能,愚蠢如猪!”
自此以后,吕布一连三天闭门不出,整日喝闷酒。至此,连续热闹了半年的州牧府终于安静下来,而徐州一众僚属也无须每日赴宴,无须搜索枯肠地挖空心思奉承吕布,乐得清静。
凉亭中,吕布躺在一名美姬怀里闭目假寐,另一名美姬娴熟地给他捶腿揉肩。正在这时,水榭走廊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致使吕布骤然眼睛,冷冷地看着正朝凉亭小跑过来的魏续。
“嗵嗵嗵!”
一阵小跑进了凉亭,魏续一边急促喘息着一边急声道:“禀主公,西凉军现已进入徐州”
“呃!你说什么?”乍听西凉军来了,吕布猝然起身,一步跨到魏续身前,伸手抓住他的衣领,瞬间将他提起来,致使魏续的禀报戛然而止,当即被勒得脸红脖子粗,喘不过气来。
然而吕布却对此视若无睹,急声问道:“西凉军竟然进了徐州,尔等为何早不禀报,何以拖延至今?”
“咳咳咳!”魏续一边剧烈咳嗽一边奋力挣脱,这时吕布方才留意到他被勒得说不出话,遂松手放开他,怒目圆瞪,冷冷地盯着魏续。
眼见于此,魏续不敢迟疑,急促地喘息两声之后,连忙禀报道:“主公勿惊,西凉军此来并非图谋我徐州,而是借道徐州,前去攻打曹操治下的兖州。”说话间,魏续挥手示意站在凉亭外的亲兵将捧在手里的竹简呈上来。
亲兵见状疾步上前,将手里的两卷竹简全都递给魏续,而魏续接过竹简后仔细辨认一番,遂将其中一卷竹简递给吕布。
吕布没有无心留意魏续为何拿着两卷竹简,当即一把接过书简,摊开翻看。
一目十排(竹简是竖写成文),迅速看完竹简后,吕布脸上的怒色渐渐消退,如释重负地松一口气,随即缓缓走到座椅前,好整以暇地慢慢坐下,并随手将竹简丢在面前的案几上。
竹简上的内容颇为简洁直白,大意是:驻守豫州的波才所部武卫营和驻守淮南的徐晃所部奉命前往兖州参战,因时间紧迫,故借道徐州,以便如期赶到兖州参战。为此,波才请求吕布予以通融,准许其帐下兵马通过。
此外,竹简中详细说明了借道途径,并言明沿途之上一律不进城,若遇到城池便绕城而行,以免惊扰徐州百姓。还提到,近期西凉军有一支水师南下扬州,进驻庐江,届时还需吕布施以援手,暂借些许粮草补充水军所需,日后加倍奉还。
稍稍思考后,吕布沉声道:“波才这厮好生无礼,既然有求于我,却不亲自前来,此举分明是藐视于我!何况豫州与兖州相距不远,这厮完全可以率部返回司隶,而后直接由司隶进军,没有必要绕道徐州。还有就是书简中提到的西凉水师,之前从未听闻西凉军已有水军,而今却莫名其妙地冒出一支水军。最为费解的是,这支水师竟然也要从我徐州借道,还要借取粮草,可是它究竟从何而来呢?莫非它还能漂洋过海不成?”
魏续闻言后同样是摸不着头脑,对此一无所知。或者说,他对西凉军的了解和吕布不相上下,吕布都不知道的情况,他魏续自然也是一问三不知,从而无法回答吕布提出的问题。
所以魏续躬身站在一旁,缄口不言,惟恐答非所问,再遭吕布训斥。
眼见魏续一脸茫然的低头站在庭柱后面,吕布不禁恼怒不已,几欲开口斥责魏续却终究是忍住了。毕竟魏续是他的内弟,鞍前马后的追随他征战多年,殊为不易,并且一直对他忠心耿耿。是以吕布顾念旧情,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算是给魏续留点面子。
沉默片刻,吕布满脸愠色地沉声道:“罢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李利虽然战败于邺城,但其实力仍然十分强大,其麾下仍有数十万大军。是以我吕布此次就给他一个面子,准许波才、徐晃所部兵马借道徐州;然则我军粮草短缺,无力供应其水师所需,请他另谋出路!”
魏续闻声领命,当即便要转身离开,刚走两步却又折身回来,再次将手里的另一卷竹简递给吕布,并恭声解释道:“主公,这卷书简是曹操遣人送来的。刚才军师(陈宫)将其转交给末将,叮嘱末将将书简亲手呈于主公,请主公定夺。”
听到魏续提起陈宫,吕布神色微变,眼角闪过一丝厌恶之色,板着脸接过竹简,遂摊开翻看。
书简上的内容是:曹操欲与吕布结盟共抗李利,承诺事成之日平分天下,共掌江山,同享荣华。倘若吕布能够不计前嫌与之结盟,曹操愿意拿出十万石粮草和三万金,外加百余车锦帛布匹,悉数送于吕布,以示结盟诚意。此外,双方结盟之后曹操还将馈赠两万匹战马资助吕布扩充兵马,扩编狼骑军,壮大盟军实力。
这卷结盟书简的诱惑很大,俨如一块香甜肥美的肥肉,令吕布看完书简后双眸泛光,眉飞色舞,怦然心动。
然而他对竹简中提到的联手对抗李利之事颇为犹豫,患得患失,举棋不定。这是因为他一直对李利忌惮不已,以至于他平时在府中都不许别人提起李利的名字,俨然讳莫如深,畏惧之心尽显无遗。
但是吕布对这种送到嘴边的肥肉从来都不会放过,当初袁术称帝时也是这般拉拢他,赠送大量钱粮给他,从而换取他的支持。现如今,袁术已然作古,可他吕布却是越来越滋润,实力越来越强。是以吕布打算故技重施,暂时答应与曹操结盟,先将曹操许诺的钱粮和马匹弄到手,至于日后联合出兵之事么,却是不可操之过急,还需从长计议。
就在吕布低声吩咐魏续如何如何回复曹操之时,他似乎忘了,曹操素来奸诈多谋,岂能将其与袁术等同事之?
ps:二月二,龙抬头。骁骑诚求保底月票,多谢您的友情支持,感激不尽!
第094章假道伐虢
夜渐深,月牙儿悬空,星辰璀璨。
陈宫府邸,一名亲信扈从疾步走进内堂,低声禀报刚刚打探到的消息。
“主公同意了?”
乍听扈从之言,陈宫愕然色变,脸上浮现出失望之色,却仍是心存一丝期望,再次确认道。
扈从十分肯定的点头,恭声道:“小的不敢欺瞒老爷,此事千真万确,此乃魏续将军亲口所说,决计不会有假。主公不仅同意波才所部借道徐州,还吩咐魏续回复曹操,同意与之暗中结盟。”
随即扈从详细禀报了自己打探消息的经过,其一是州牧府里安插的眼线传回消息,其二是从魏续府中打探消息,两处得到的消息完全吻合,足以证明消息的准确性。
听着亲信扈从一五一十地讲述消息的来源,陈宫紧皱着眉头,脸色一变再变,越听越失望,神情越来越灰暗。
待扈从说完话后,陈宫满脸忧郁地缓缓起身,在堂中来回踱步。
却见他一边踱步一边低声自语道:“这么多年了,奉先还是一点没变,始终改不了贪图小利的秉性。两边都答应,两头都不得罪,处处逢缘,看似明智之举,实则昏聩之至。而今天下局势早已不是当初诸侯林立的局面了,各镇诸侯相继覆灭,现存的诸侯已然是屈指可数。
此番西凉李利虽然战败于邺城,却仍是天下第一霸主。而轻取冀州的曹操则是强势崛起,锋芒正盛。野心勃勃,企图乘胜举兵,大肆扩张地盘。然则。曹操大胜之后却对西凉军忌惮非常,决计不敢贸然举兵攻打司隶,于是摆在他面前的诸侯势力便只有我徐州。与之相对的是,邺城战败之后,李利同样需要一场胜利重整军威,稳定军心,而他的进攻目标亦是徐州。”
说到这里。陈宫语气一顿,脸上浮现出晦暗难明的复杂神色,怒其不争的幽幽道:“值此危急之时。奉先却对周边局势浑然不察,整日沉溺于酒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眼下他以为曹操诚心结盟。便试图故技重施。先将曹操许诺的好处拿过来,而后再见机行事。
殊不知那曹孟德大伪似真,大奸似忠,诡计多端,心狠手辣。此次曹贼之所以许以重利,无非是想挑拨奉先和李利的翁婿关系,继而借助奉先之力牵制驻扎在豫州和淮南的西凉军。不仅如此,一旦时机成熟。等到曹操彻底掌控冀州局势之后腾出手来,反手就会出兵徐州。一举攻占中原重镇徐州。”
自言自语之中,陈宫似乎渐渐理顺了脉络,顾自击掌道:“对,一定是这样!曹操不惜许以重利,馈赠大量钱粮和战马,此举用心险恶,一举多得。其一,离间我徐州军与西凉军的关系;其二,假借结盟之名,借我徐州军之手牵制西凉军;其三,消除奉先的戒心,以待他日出兵攻取徐州。”
这是陈宫独有的思考方式,自说自话,自我剖析。乍听之下还以为他在发牢骚,神神叨叨的,不像正常人,殊不知他在自言自语中已然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再加以推断,从而找出应对之策。因此,后世史学家认为陈宫有迟智,其人算不得聪慧睿智,亦无经天纬地之才,却善于思考,能够从纷乱复杂的局势中理出头绪,抽丝剥茧,去芜存菁,从而得出准确的判断,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当陈宫一点点梳理脉络之时,亲信扈从静静地站在一旁,躬身倾听,三缄其口,不插一言。作为跟随陈宫多年的仆从,他对自家主人自言自语的思考方式早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一通而百通,陈宫想清楚曹操的险恶用心之后,紧皱的眉头随之舒展开来,既而慢条斯理地回身坐下,随手倒上一杯茶,摆手示意扈从坐在自己身边。
轻呷一口茶,陈宫轻声叹息道:“这次奉先只怕是空欢喜一场,不但得不到曹操许诺的钱粮和战马,还极有可能搭上偌大一座徐州!”
“主人的意思是曹操假借结盟之名,出兵攻取徐州吗?”扈从顺着话茬恭声问道。
陈宫闻言后脸上露出一抹不屑之色,冷笑道:“曹操攻取徐州?呵呵呵,只要我陈宫还活着,他想得徐州便是痴心妄想!况且他刚刚占据冀州,自顾不暇,焉有余力再图徐州?更何况,此刻已经有人堂而皇之的进兵徐州,旬日之后曹操便不用惦记徐州了!”说话间,陈宫的脸上浮现出不舍之色,但眼神极其坚决,俨然下定决心,心意已决。
亲信扈从闻声后神情茫然,低声道:“主人是说,近期徐州便将易主么?呃,难道是借道徐州的西凉军!”扈从神色大变的失声惊呼道。
“噤声!”陈宫闻声色变,颇为不悦地训斥道:“你这小厮跟随我多年,何以如此孟浪,大呼小叫,成何体统?”
扈从连忙告罪:“主人恕罪,小的一时失言,以后再也不敢了。”
告罪之余,扈从扭头环顾四周,低声道:“据说西凉军借道徐州是奉命前往兖州参战,为何主人却说徐州危急,朝不保夕,莫非西凉军借道是假,图谋徐州才是真?小的愚钝,恳请主人明示。”
陈宫闻言后神色略显不悦,本不想解释,却见扈从满脸期待的神色,不由得心头一软,沉声说教道:“尔日后还须多读书,岂不闻假道伐虢之典故?”
语罢,陈宫再不理会扈从的神情,心有所感地顾自叹息道:“可怜奉先还被蒙在鼓里,浑然不知他已将西凉大军放进徐州,不日便将兵临城下,徐州再度易主之日已然为期不远矣!”
扈从闻言后终于恍然大悟,脸上瞬间露出惊喜之色,忍不住地插话道:“主人忍辱负重多年,如今终于可以不用再看吕布的脸色了,此乃大喜啊!”话音未落,扈从便捂住嘴巴,脖子一缩,低着头不敢正视陈宫,显然他意识到自己又失言了。
然而陈宫并没有责怪他,神情怅然的低声叹息道:“此言差矣!这些年我陈宫并非忍辱负重,而是倾尽所能一展所长,只可惜奉先桀骜不驯,贪婪成性,终究不是成大事之人。现如今,他整日醉生梦死,偏听偏信,宠信陈珪、陈登父子,已然不需要我陈宫了。是以我别无选择,只能离他而去,另择明主。”
说罢话后,陈宫再不迟疑,当即吩咐扈从连夜去请侯成、臧霸、韩暹和杨奉四人前来府中叙谈。
月色朦胧,晚风清凉,正是趁夜行军的好时候。
彭城东北三十里处,便是借道徐州的波才所部武卫营的临时营寨。
临时帅帐内,数日前秘密进驻颍川的李利此刻便坐在帅帐里,帐下坐着贾诩、波才、郭嘉、张辽、徐晃、轲比能等一众文臣武将。
此时李利拿在手里的便是刚刚接到吕布回复的借道竹简,吕布果然同意借道,却婉言拒绝借粮。
看完竹简后,李利轻笑摇头,随手将竹简交给李挚,示意帐下众将传阅。
当贾诩、郭嘉等人传看竹简时,李利从手袖里取出一叠信帛,摊开放在帅案上,眼底闪过一丝冷厉的寒光,剑眉微皱,沉思不语。
信帛上的内容正是曹操欲与吕布结盟之事,极其详尽,包括曹操许给吕布的诸多好处以及吕布的态度悉数在案,没有一丝遗漏。
值得提的是,这份密信距离吕布接到魏续呈送书简的时间,中间仅隔两个时辰。换言之,前一刻吕布决定暗中与曹操结盟,后一刻李利便知道了。由此可见,徐州之内遍布西凉眼线,上至吕布的州牧府、下至徐州各县,都在西凉军细作的监视之中,一举一动都能第一时间传到李利手里。
“诸位都看过竹简了,吕布同意借道早在我等预料之中,是以此事不必再议。据细作探报,吕布近日欲与曹操结盟,共抗我军,会盟时间便在半月之后的下邳城外泗水亭。而这段时间便是我等攻取徐州的大好时机,不知诸位对此有何良策?”
话音方落,贾诩率先开口道:“眼下我军后续人马还在途中,预计十日内方可集结大军。在此之前,以微臣之见,我等不可轻动,一动不如一静,以免吕布起疑。”作为军师,贾诩对军队调动情况了如指掌,是以他简要讲述军情,以供众将领知悉目前局势。
贾诩说完话后,郭嘉接声道:“微臣近日正与沛相陈珪接触,希望陈家父子能够认清形势,尽早归顺主公。倘若此事可成,再有城中内应协助攻城,内外夹攻之下,一举攻取徐州六郡亦非难事,说是唾手可得亦不为过。有鉴于此,微臣同意文和军师所言,眼下我等不宜擅动,以免打草惊蛇,节外生枝。”
眼见两位军师意见相同,帐下其他将领相继禀明所部兵马情况后,纷纷附和,同意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待兵马齐聚之后便摆明旗帜,大举攻取徐州各郡县。
众人同心,李利自然没有异议,欣然点头应允,十天后进兵徐州!
第095章决胜千里
下邳城东,侯成营寨。
深夜子时,两队人马从营寨后门悄然进入营寨,旋即大营里一片沉寂,再无动静。
主将营帐里,侯成起身将领兵前来的韩暹、杨奉二将迎进后帐,随即吩咐亲兵把守房门,不许任何人靠近。
“军师果然没有看错人,两位将军皆是守信之人,侯某钦佩之至!”
侯成一边紧闭房门一边寒暄,遂将韩暹和杨奉二人请进内室,案几上已经摆好酒肉,虚席以待。
三人寒暄落座,侯成坐在主位,韩暹和杨奉二人坐于左右两侧。
“臧霸将军尚未赶到?”乍一坐下,韩暹便低声询问道。
杨奉闻声神色顿变,侧身看着侯成,目光中带着疑惑之色,不无戒备之意。
侯成似乎早有准备,不以为然的笑声道:“两位将军不必紧张,臧霸将军驻地甚远,今夜无法率部前来汇合。不过,这早在军师的预料之中,是以我等今夜在小弟营中会合,休整一日,待明日臧霸将军率部赶到后便立即动手。”说话间,侯成亲手斟上两盏酒,遂举杯邀韩、杨二人同饮。
韩暹和杨奉二人闻言后面色稍缓,紧绷的心神不禁松弛下来,当即也不推辞,举盏便饮。第一盏酒饮罢后,三人再不客套,一边饮酒一边吃肉,大快朵颐。
不多时,待韩暹、杨奉二人吃饱喝足之后,侯成示意亲兵撤去酒肉。重新换上他们还不太习惯饮用的绿茶。虽然喝不惯,但他们还是喜欢饭后摆上一壶热茶。莫要轻视这一壶香茗,这里面蕴含着特殊意义。
据说饭后喝茶是大将军李利的固有习惯。可以清肠润肺,提神补脑,有益身心。现如今,李利好茶的嗜好早已传遍天下,以致许多人争相效仿,无形中促使茶叶成为当下的热销饮品。然而各镇诸侯帐下的领兵将领仍旧喜欢饮酒,通常都是以酒代水;只要条件允许。将领们很少喝水,渴了累了全是饮酒,动辄一口气能喝掉一坛子酒(粮食酿造的低浓度酒)。
所以。侯成此时让人端来一壶热茶,显然是明白无误地告诉韩暹、杨奉二人,他侯成早已决定跟随大将军李利,因此他将饮酒的嗜好都改掉了。改为饭后饮茶。
但是。让侯成万万没想到的是,韩暹和杨奉二人竟然对此一点不好奇。但见杨奉动作娴熟地摆上茶盅,而后倒上三杯茶,顾自端起一杯轻轻吹着热气,像模像样的悠闲品茶。韩暹亦不遑多让,似乎早已习惯喝茶,轻呷一口茶后细细品味,一脸陶醉的神情。看得侯成大感意外,啧啧称奇。
“两位将军这是这又苦又涩的茶水当真这么好喝吗?”侯成一脸诧然的问道。
显然。侯成并不习惯喝茶。此番他之所以命人奉茶不过是做做样子,表明自身态度而已,实际上他还是喜欢饮酒。此外,茶的味道或苦或涩,季节决定味道,通常是春苦夏涩,只有春夏之交出产的茶叶才会又苦又涩。从清明至仲夏,茶叶的色泽由浅入深,香气由浓变浅(后世加入香精的茶叶除外);明前茶微苦,色泽喜人,清香扑鼻,是为极品。
杨奉闻言后微笑摇头,解释道:“侯成将军有所不知。昔日杨某跟随司空李傕多年,而司空酷爱饮茶,是以杨某也随之效仿,时常以茶代酒,久而久之便养成了饮茶的习惯。韩兄(韩暹)与我相识多年,不知不觉中也已习惯饮茶。不瞒侯成将军,我等之前饮用的茶叶都是大将军府所出,这些年我等四处奔走,寄人篱下,倒是再未喝过出自大将军府的茶叶,甚为遗憾哪!”说完话后,杨奉与韩暹对视一眼,眼神中浮现难以言语的诡异神色。
经杨奉一番解释,侯成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脸上强作镇定,心中却是犹如惊涛骇浪一般剧烈起伏,一片骇然。
直至此刻侯成才知道,原来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两位白波贼首,早在多年以前便投靠了大将军李利。只因他们二人身份特殊,出身卑贱,早先曾是黄巾余孽,而后又在白波谷落草为寇,然后被西凉军剿灭。从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这二人销声匿迹,声名不显,再无建树。
然则,就在汉帝刘协和百官自长安出逃之后,韩暹和杨奉二人再度浮出水面,都是护送汉帝和百官们安全逃离西凉的大功臣。但是随着各路诸侯相继前往洛阳接驾,此二人却又急流勇退,再次退居幕后。此后他们没有跟随刘协前往冀州,而是率部投奔淮南袁术,待袁术即将败亡之时再度转投吕布帐下,直至今天。
若是不细想,断然发现不了韩暹和杨奉二人近年来的行踪十分诡异。然则,仔细梳理他们二人护送汉帝逃离长安之后的行踪,便不难发现他们几乎所到之处都有大事发生。无独有偶,但凡是他们率部投靠的帝王或诸侯,必定是西凉李利率部攻取的目标。
其一,韩暹和杨奉率部护送汉帝移驾宛城,随即引发各镇诸侯大打出手,好一番混战,而后天子归冀,随之而来的便是李利麾下西凉军攻取南阳郡。其二,他们率部投奔袁术,而袁术则命人半路伏击刘备大军,以致刘备三兄弟沦为丧家之犬,促使吕布轻而易举地占据徐州;此后不久,袁术称帝,再遭各方诸侯联盟讨伐,紧随其后的便是李利率军南征,一举夺取豫州和扬州半壁。其三,袁术兵败之前韩暹和杨奉二人再度改弦易帜,转投吕布帐下,以至于此番联合陈宫、侯成和臧霸密谋起兵,企图围困吕布,助李利夺取徐州。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偶然。那么这么多偶然碰在一起,未免太巧了。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偶然所造成的结果竟然惊人的相似。每次都是西凉李利坐收渔翁之利,屡战屡捷,大获全胜。所以这一切根本不是偶然,而是精心谋划的必然结果。
侯成虽然不是智谋之士,却也不傻。他不知道韩暹和杨奉二人究竟是如何做到之前的一次次创举,以致他们两个籍籍无名之辈竟然成为风靡一时的关键人物,屡屡站在风口浪尖上。最终却能全身而退。但是,侯成此时已然明白,韩暹、杨奉二人都是大将军李利麾下将领。而他们俩之所以被李利选中担当重任,正是因为他们曾经是白波贼首领,身份特殊,相貌粗犷极具欺骗性。亦无过人之能。声名不显。是以他二人及其帐下一万余将士才被李利看中,继而担负特殊使命,搅得天下局势风起云涌,为西凉军创造了一次又一次攻城略地的机会。
显而易见,韩暹和杨奉二人没有辜负李利的期望,一件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他们手里得以实现,一次次看似极度凶险的处境却总能化险为夷,全身而退。
想到这些。侯成由衷感叹大将军李利真正是天下第一用人高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将两个籍籍无名的盗匪放在引领时局变化的风口浪尖上,亲手将他们培养成让诸侯们无法忽视的风云人物,独当一面的统兵大将。此举只怕是所有人都不曾料到的,甚至根本想不到,而这一切便是李利一手缔造的。
看着信心满满的韩暹和杨奉二人悠闲品茶,侯成不禁有些羡慕,羡慕他们处变不惊的大将风范,更羡慕他们俩不可限量的光明前途。不难想象,此番徐州之事一旦成功,此二人便可堂堂正正的重新回到大将军李利麾下,届时李利必定对他二人予以重赏厚赐,拜将封侯必不可少,荣华富贵唾手可得。而这些恰恰侯成梦寐以求的远大理想,却一直求之不得,遥不可及。
是以侯成对韩暹和杨奉二人充满惊羡,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他们一样拜将封侯,封妻荫子,一世荣华。而他之所以选择投靠陈宫,或者说投效李利,原因很简单,因为李利是比吕布更强大的当世强者。当初他追随吕布正是因为吕布足够强大,今日他背弃吕布而转投李利亦是如此。
追随强者就是他侯成的选择,自始至终从未改变。
一天时间悄然而过,夜幕再次降临。
时间一点点流逝,夜色越来越浓,天空中不时划过一道闪电,轰隆隆的雷声不绝于耳,狂风呼啸而来,空气中裹挟着大雨将至的丝丝湿气。
雷电交加的无月夜,夜黑风高,风雨欲来,乌云压城。
乌云笼罩下的下邳城,灯火点点,那昏黄的灯光正在迅速减少,许多百姓已经熄灯就寝了。
电闪雷鸣中城头守军却丝毫没有注意到,城外的荒野上不知何时聚集了数万大军,此刻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城楼上的一切。也许他们在等待城中的灯火全部熄灭,或是等待军师陈宫的命令,亦或是等待暴风雨的到来。
“禀军师,臧霸将军仍未率部赶到。”
距离下邳北门三里的旷野上,陈宫、侯成、韩暹、杨奉四人勒马驻足于阵前,在他们身后还有十余位身形魁梧的领兵将领,其中有三人颇为引人注意,他们是:张勋、雷薄和陈兰。这三人曾是袁术帐下部将,归降李利麾下之后便奉命驻守淮南,不承想他们此刻却出现在这里,这让侯成、韩暹等人深感意外。
“臧霸未到?看来他终是胆怯了,不敢冒险与我等一同起事。此刻我等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攻城开始之后,诸位将军务必按计划围困攻城。”说到这儿,陈宫话音一顿,既而拔出佩剑,扬声下令道:“众将士听令,杀!”
ps:衷心感谢:书友“闲云野鹤中”、“tangpsp”书友的月票支持,多谢!
第096章风雨攻城
“轰隆隆”的雷声横贯苍穹,响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