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骁骑(虎贲)-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狼山战后三个月间,十余万幽州百姓先后迁入鲜卑草原。

截至七月底,相继进入乌桓和鲜卑草原的汉人百姓多达五十余万;其中,并州百姓三十万左右,幽州百姓十余万,余下近十万人则是李利麾下的伤兵和各州郡送来的流民。

与此同时,李利下令,在原鲜卑和乌桓草原上重新划分郡县,设立灵州。在李利的长远规划中,等到彻底平定北疆之后,未来灵州和朔州将合二为一,重新划定为一个州郡,那便是朔州。眼下鞭长莫及,只能暂时分而治之。

新成立的灵州暂定为郡,以鲜卑王庭为郡治,任命田楷为灵州第一任郡守,兼领戎狄将军,抽调李氏宗族将领李蒙担任灵州守将,明确规定灵州守军不少于三万,其中半数为骑兵。

并且,灵州成立后,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每年至少修建一座城池,五年之后灵州境内将有不少于十座城池,遍布整个漠南草原。

正式颁布法令之后,李利把组建灵州事宜全权交给诸葛亮和田楷,而他自己则是带着百余名亲卫率先返回幽州。能者多劳,这是李利一贯的用人之道,此次也不例外。

将乌桓和鲜卑部落民众全部迁入汉境之后,原本属于幽州辖下的郡县悉数归还,而乌桓和鲜卑草原即原匈奴草原全部隶属灵州治下。至此,灵州成为大汉版图中疆域最大的一个郡,东至辽东,西至塞上河套朔州,南邻幽州和并州,北至丁零;其疆域之大,足可堪比雍凉二州。

对于这些自愿前来草原定居的百姓,将享受极其优厚的待遇,汉军缴获的帐篷及生活用具一律免费发放,牛羊牲畜有偿发放,并重新划分各县牧区和百姓名下的牧场。之所以是有偿发放牛羊牲畜和马匹,其实就是借鸡生蛋的鼓励措施。

新法令规定,减免灵州三年赋税,要求所有迁入灵州的百姓两年之内如数上交领取的牛羊和马匹数量,并且是成年牲畜,而不是幼崽。这便是变相地督促牧民们豢养牲畜,发放给他们的牲畜都是“种子”,为了防止他们领取之后不知珍惜,肆意屠宰,才明确规定两年内必须如数返还。

八月初,灵州筹备事宜已步入正轨,幽州各郡县正在积极恢复民生,修葺房屋和城池。就在此时,李利任命华歆担任幽州刺史,糜竺、国渊为别驾,安南将军徐荣升任征东将军,率领武卒营进驻幽州。这是西凉军中第一位晋升四征将军的将领,位比三公,但李利并没有授予徐荣开府之权,或者说他没有明确表示徐荣享有开府职权,行使假节便宜之权,对此有所保留。

与此同时,幽州代刺史郭嘉终于从繁忙的政务中解脱出来,重新回归军师之职,会同张辽率领东征大军和新组建的幽州营挥师南下,正式开赴冀州战场。而军师祭酒诸葛亮则功成身退,跟随李利悄然离开大军,星夜兼程返回西凉。

“哒哒”的马蹄声响彻山坳,一队轻骑从两山夹一河的山道上驶来。百余人依次排开,策马挥鞭疾驰而过,惊得山道两旁的丛林中飞禽惊鸣而起,走兽仓惶逃窜,窸窸窣窣的声响不绝于耳。

走出山坳后,眼前豁然开朗,放眼望去,但见一片绿草如茵的旷野,足有十余里方圆,煞是壮观。在旷野尽头的东山脚下有一幢幽静的别院,三开三进院落,大门紧锁,似乎早已无人居住,清幽寂静,没有一丝声响。颇为蹊跷的是,别院台阶上十分干净,没有苔藓,也没有散落的杂草和枯枝碎叶,更没有行人在此逗留或小憩的痕迹。

“吁!”

一声轻叱,一行人在别院正门前勒马驻足。随着领头的俊朗男子翻身下马,数十名甲士策马奔向别院周围,眨眼之间便将别院团团围住,不留死角,房前屋后、上下左右全是骑兵甲士的身影。

“孔明啊,我们到了,这就是位于羌道境内的青松别院。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来这里小住几日。”翻身下马的李利,一边把骅骝马的缰绳抛给李挚,一边对跟随自己而来的诸葛亮微笑着说道。

临末,李利又低声补充了一句:“今年战事频繁,耽误了几日,希望没有来晚。”

诸葛亮闻言后会心地微笑点头,表示自己明白,遂跟在李利身后迈上台阶,颇为好奇地东张西望,打量着这处清幽别致的别院环境,不时赞许地点点头。

“果真是一处清静的所在。门对青山绿水,背靠青松山岗,两边则是十分开阔的旷野,即可策马狂奔,又能一览四季风光,感悟世事沧桑。当真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隐居之所,夺天地之灵秀,集造化之功德,可遇不可求啊!”诸葛亮由衷感叹道。

李利闻言爽朗一笑,轻轻摇头,笑而不语。

什么夺天地之灵秀、集造化之功德,说白了就是荒无人烟的穷乡僻壤之地罢了。不过同一个地方,在不同心境的人眼里,却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各有各的品味。文官和武将、士子与莽汉、隐士与普通百姓,对此都有属于自己阶层的观感,形形色色,不一而同。

谈笑间,李利和诸葛亮走到正门前,诸葛亮快步上前正欲敲门,孰料正门忽然打开。

伴随“嘎吱”一声开门声响,一阵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扑鼻而来,顿时诸葛亮和李利二人心神一震,眼神陡然一亮。一瞬间,李利欣喜地笑了,笑容格外灿烂

ps:衷心感谢:深渊沙皇、茜瓜书友的月票支持,谢谢!

第989章青玉案,铁血柔情

恰逢桂花香,知心情意长。

凉风撩红裙,依旧青松岗。

去岁月圆时,相思形影只;

今年月圆后,好景共婵娟。

不变的青松,一如往昔的青松岗。此时已过月圆之夜,一轮弯月悬空,灿烂的星辰点缀星空,引人无限遐想。

晚风轻拂,卷走空气中残存的炎热,带来丝丝凉意,清爽喜人。

山岗边的青冈石上,一对阔别已久的恋人依偎在一起,迎着徐徐吹来的晚风,看着灿若星河的夜空,聆听山川原野的声音,无言倾诉着浓浓深情和思念。

此刻好月照故人,此时无声胜有声。

思念有多深,不在于距离有多远,而存乎于心与心的距离,是否依然连在一起。

爱恋有多浓,不在于甜言和蜜语,而存乎于你不言我不语,但你知道我在乎你。

千里之遥阻挡不了马蹄的声响,刀枪剑戟割舍不断一道时时牵挂的心扉,拆不散一年一次的约定。

战火烽烟禁锢不住思念的脚步,时间的流逝消磨不了两颗相依相恋的心,无法阻隔两个相聚的人。

此时只言片语也是情,轻吟软语都是爱,因为相爱,所以爱无处不在。

“对不起吗,这次我来晚了。”揽美人入怀,李利心里一片恬静,这是有别于战火过后的宁静,是真正的全身心的放松,无比舒泰。抱着熟悉的娇躯。闻着沁人心脾的发香,李利轻吻着梦馨的耳垂,轻声软语地解释道。

“妾身知道夫君正在幽州征战。只是途经此地,便在此小憩几日。如夫君战事繁忙无法脱身,不能如期赴约,妾身随后也会前往幽州,与夫君一聚。”梦馨的声音依旧是初见时那样甜美,柔声细语中道出浓情厚意,瞬间融化了李利坚若磐石的王者之心。

拥有如此贴心的女人。男人还能说什么呢。

轻轻吻着美人的粉颈,李利心中没有性急的**,有的全是浓浓的爱意。爱到深处便不再是单纯的****。而是心与心的交融。一种类似于奉献的博大胸怀,一种只有真正爱过的男人才能理解的真爱,也是爱是奉献而不是一味索取的完美诠释。

无性的爱是残缺的,是不完美的。不能长久。而完全因为性而爱。等同于兽欲交配,同样是残缺不全的,而且极不稳固,极其脆弱,经不起一点风浪,承受不了任何考验。

置身于汉末乱世当中,很难找到一份真正的爱情,不是绝对没有。而是极其稀少。整个社会到处都是尊卑贵贱,阶级分化极度明显。没有平等的身份地位,哪来的爱情。此外,大汉天下纷乱不堪,大半个天下都被战火烽烟笼罩其中,大多数人连生存和生计都无法保证,哪有心思顾及男女私情。

爱情为何物,对时下的青年男女而言相当陌生,很少有人能说明白。其实这个问题根本没有答案,即使到了千年之后,这仍然是个解不开的谜。

正是因为极其稀少,所以李利十分珍惜自己和梦馨之间的这份难能可贵的情缘,视若瑰宝,百般呵护。

在某种程度上,他和梦馨的情缘便是爱情。虽然他们之间仍然存在地位差异,但两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身份。李利是位高权重的掌权者,是天下诸侯之中当之无愧的第一霸主,叱咤风云。而梦馨则是道家门派的扛鼎人物,以女流之身开宗立派,并且是道门正宗的嫡系传人,一身武学早已登堂入室,精湛绝伦的道术更是神奇之极,说她是道家门派的领袖亦不为过。

或许,门派之说在时下还很不起眼,但在不久的将来却能大放异彩,成为独立于皇权之外的特殊群体,不可忽视的存在。而这也是李利最初遇到梦馨时对她甚为忌惮的直接原因。若不是他精心设局生擒梦馨,恐怕这辈子都不会与梦馨有任何交集,更不会成为一对情侣。因此,他们相识之初是平等的,即便是梦馨成为他的女人之后也没把他当做大将军,而是将他视作自己的男人。仅此而已。

恰恰是这种有别于世俗的情缘,让他们更加相爱,更加珍惜并尊重对方,使得这场原本是露水情缘的结合变得历久弥新,伴随时间的流逝而毫不褪色。这在李利和众多妻妾之间是没有的,即便是他的第一个女人滇无瑕,也无法让他如此迷恋。时至今日,能让他抛开战事,千里迢迢赶来相会的女人,惟有梦馨一人而已。

都说男人喜新厌旧,越是得不到的反而越发想得到,总结起来就是贱。殊不知贱也是一种爱,只不过这种爱不被人重视,等同于乞求施舍,但这种爱一旦成功,无疑是莫大的成就。贱者无敌,也许便由此而来。

亲吻只是爱的初体验,充满爱意的轻吻很温馨,很美妙,也很奇妙,奇妙的是最初的轻柔渐渐演变为热烈,再转化为激烈,然后便是愈演愈烈,**熊熊燃烧。

久别胜新婚,时隔两年之后再度重逢的李利和梦馨,情到深处,彼此眼中只有心爱的爱人,根本无暇顾及其它,更不会理会此处是否适合鱼水之欢。从最初的轻吻到热吻,前后不过几秒钟,而后双方如狼似虎地掠食着对方身上的每一寸肌肤,不知不觉中便褪掉了对方身上碍事的衣物,自然而然地迈入最亲密的接触。

两年前的月圆之夜,他们便在身下这块青冈石上留下爱的印迹。两年之后的夜晚,久别重逢的一对恋人再次重温那段彻骨铭心的记忆,再续前缘。并且,今朝更胜往昔,愈发剧烈,使得身下本就是一块磐石的青冈石都为之颤抖,坚硬而冰冷的石板仿佛也被上面火热的缠绵所融化,变得柔软而温和。

历经百年而不动身形的青冈石,无声地承受着上面那一次次剧烈而有力的碰撞,倾听着那一声声酥骨**的欢叫与呻吟,还有那带着异香的**,一滴滴一缕缕地流淌在石板上,不着痕迹地记录着这对难得相聚的情侣的爱情。

“啊快啊!”这不是惨叫,而是嫉妒欢愉中的惊喜。

随着一声紧似一声的欢叫,梦馨那丰腴柔滑的娇躯渐渐瘫软如泥,原本与李利不差分毫的旺盛战斗力迅速消退,不多时便再无半点反击之力。

梦馨的退却和呻吟,极大鼓舞了李利顽强的斗志,无形中助长了他的战斗力,促使他愈发勇猛,攻击愈发犀利,一波胜似一波,一波更比一波凶猛而有力。与此同时,他还在不断变幻身形,攻击刁钻而凌厉,致使梦馨愈发难以招架,始终徘徊在欲死欲生的峰顶,叫声愈发紧促,高亢而悠长

自从来到青松别院的第一天,见到久闻其名却未见其人的嫂夫人梦馨之后,一连三天,诸葛亮再没见到李利和梦馨的身影。

其间,他曾向李挚询问李利的下落,其实就是变相打听李利这些天都在干什么,难道真应了那句老话:温柔乡就是英雄冢?对此,诸葛亮一百个不相信,因为他深知李利是个胸怀大志的一代雄主,绝不是那种进了温柔乡就迈不动腿的好色之徒。

然而李挚的回答让诸葛亮哑口无言,“主公已有两年没见到梦馨夫人了,这几日军师还是不要打搅主公为好,让他们好生团聚一下。时机一到,主公自会前来与军师见面,军师暂且耐心等待便是。如果军师实在闲极无聊,末将愿意陪同军师上山狩猎或者去后院池塘钓鱼;但有差遣,军师尽管吩咐,末将一定照办。”

聪明如诸葛亮自然听得出来,想必李利之前对李挚有过交待,早已料到他会有此一问,因此李挚早就在这儿等着他呢。不过李挚这番话无形中印证了诸葛亮的猜测,李利这些天果然与那位超凡出尘且美艳绝伦的嫂夫人梦馨腻在一起。果真是:温柔乡便是英雄冢,原本无心的猜测,不承想还真被他言中了。

得知自家兄长居然如此迷恋梦馨夫人之后,诸葛亮并不没有过于失望,反而觉得很正常。因为梦馨夫人的出尘气质和美艳不可方物的容貌,实为他生平之仅见。实事求是的说,梦馨的容貌气质都在他姐姐诸葛玲之上,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诸葛亮之所以没有感到失望,是因为他知道嫂夫人梦馨并不常在李利身边,而是常年隐居山林,潜心修行,并开宗立派,徒众多达数百人,实为不世出的世外高人。除了这些,诸葛孔亮还知道梦馨已为李利生下一子,并非邀宠献媚的女人。

正是由于李利和梦馨二人相见不易,所以诸葛亮能够理解李利眼下的举动,虽然有些荒诞,却也是人之常情。

更让诸葛亮安心的是,此次羌道之行让他亲眼目睹了李利坚韧冷酷的另一面,原来被他视作铁血王者的兄长李利也有柔情。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或许诸葛亮没有听过这句话,但他此时的心境却是这句诗的真实写照。

ps:感谢:书友宝哥月票支持,多谢!

第990章心飞扬,水师起航

桂花树下,一张圆形石桌,四个圆凳,一壶清茶,兄弟二人相对而坐。

头顶上方,桂花香正浓,招蜂引蝶,好不热闹。

浓郁的芳香充斥着整座院落,无风香不溢,风送香十里,当真惬意。

炎热刚过,秋意袭人,阵阵朔风吹拂,清清爽爽,心头空明,天下事尽在掌中。

随手斟上两盅香茗,李利脸上洋溢着如沐春风的笑容,“这些天怠慢贤弟了,为兄以茶代酒给贤弟赔罪,如何?”整整晾了诸葛亮三天四夜,即使孔明没有抱怨,李利自己也觉得过意不去,今日午后终于忙里抽闲特意道歉来了。

“兄长言重了。”诸葛亮端起茶盅欠身示谢,轻呷一口清茶,微笑道:“兄长与嫂夫人难得相见,相聚不易。此番久别重逢,自然有很多话要说,此乃人之常情,愚弟能够理解。”说话间,诸葛亮神色坦然,没有过多的忌讳遮掩,言辞恳切而直白,以致素来不动声色的李利也不禁老脸一热,脸颊微微发红。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诸葛亮所言实在是太客气太讲究了,含蓄之中夹杂着些许直白。所谓“久别重逢自然有很多话要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落在李利耳朵里却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说起来,迄今为止,李利已成家立业六年,名下已有十余位娇妻美妾,大将军府中美女如云,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美姬更是数不胜数。因此他早已过了沉溺于美色的萌动期。无论什么样的女人对于他来说都可以做到坐怀不乱,甚至于不屑一顾。

青春年少时,他曾经一度沉溺于温柔乡里。更创下了半年之内让八位妻妾悉数怀孕的辉煌战绩,近乎日日耕耘、夜夜笙歌,极尽缠绵之乐事。然而随着众女相继有孕在身,西凉军一天天发展壮大,治下地盘迅速扩张,在不知不觉中他将旺盛的精力转移到军机大事之中,不再沉迷于美色享受。心智愈发成熟稳重,处事愈发理性而睿智。

度过最初的激情萌动,李利便很少流连于美色花丛之中。不似先前那般风流不羁,对自己好色的秉性加以收敛,轻易不再招惹女人,即便是美艳尤物也不例外。尽管大将军府中有着数以百计的清纯可人的妙龄侍婢。但李利从未与侍婢有染或侍寝。从不招惹妻妾以外的女人。

唯一的例外便是醉酒乱性,被阳安公主刘华勾引,随后便如染上毒药一般,屡屡与阳安公主偷欢,使之成为妻妾以外的唯一情妇。正所谓妻不如妾,妾不如偷,李利与阳安公主媾和便是如此。但眼下这件事已经妥善解决,刘华已进入李家门庭。正式成为李利的妾室,不再背负情妇之名。

时至今日。李利所拥有的女人里面最特殊的存在便是梦馨。为了让她留在自己身边,李利曾想破例迎娶她为平妻,并承诺永远把她带在身边,即使是领兵征战也不例外。由此不难看出,李利对梦馨迷恋到何等程度,说是红颜祸水亦不为过。可惜的是,即使李利百般努力,一而再再而三的让步,梦馨仍然不肯放弃初衷,执意隐居修行,开宗立派,不愿躲在李利的羽翼之下做个赏心悦目的“花瓶”。

不仅如此,梦馨极有主见,类似于后世的独立女性。她跟随李利之后不要任何名分,不求荣华富贵,不要李利赐予的一丝一毫的财物,更不要李利的任何帮助。就这样,没有名利需求地与李利结合,或许在她心里,李利拥有的身份地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自己的男人,仅此而已。她之所以不要任何名分,其实是她早已将自己视作李利的妻子,不求独占李利一辈子,只求在她和李利相处的日子里,这个男人只属于她一个人。没有所谓的妻室和妾室,只有他们两个人,男人和女人,一对情投意合、两情相悦的情侣,就这么简单。

正是由于梦馨独特的个性和颠倒众生的绝世容颜,才使得李利对她爱得深沉,爱的彻底,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为此他曾试图将梦馨留在身边,时时刻刻都能看见她,可惜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终究不可得。恰恰是两地相隔,促使李利对梦馨的感情愈发难以割舍,牵肠挂肚,朝思暮想。于是李利格外珍惜每年一次的相见机会,期盼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此番星夜兼程从幽州赶回凉州,一路行来,李利片刻不曾停留,路过三辅却没有前往长安看望妻儿,而是带着诸葛亮等一百余人直接前来青松别院。即便如此,他还是来晚了好多天。按照约定,他应该在八月十五之前赶到,可他赶来时已是八月下旬,临近九月了。所幸,梦馨依然等着他,并未离去,而且一点不生气,反而愈发温柔体贴,分外热情,善解人衣(善解人意)。

于是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了。一个是热情体贴、柔情似水,一个是沙场喋血、暴戾凶猛,如此情深意浓的一对痴男怨女撞在一起,犹如冰火相溶,一发不可收拾,其剧烈程度难以形容。**、如狼似虎,都不足以概括其激烈场面。

整整三天四夜,李利和梦馨一直腻在一起,纵情畅游欢乐海,抵死缠绵到天涯,谱写了一曲只有他们二人才知道的缠绵悱恻的乐章。

梦馨已整整两年没有见到李利。加之她又独自抚养儿子,看见儿子一天天成长,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李利,饱受相思之苦,日积月累之下积压了难以估量的火热激情。平时一边照料嗷嗷待脯的儿子,一边教习弟子,或许还能压制她内心深处的相思之苦,但是真正见到李利的那一刻。她那如火山喷发一样的激情便再也无法克制,一发冲天,经久不息。

无独有偶的是。自领兵东征以来,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李利不近女色,一门心思用在领兵打仗上面,心无旁骛。在此期间,经历了多次血与火的淬炼,他整个人都变得杀气腾腾。凶狠而暴戾。此外,长期鏖战沙场之中他虽然将全身气力都用在杀伐之上,但身体本能的需求却在不断积压着。更何况他本身就是个精力和**极度旺盛的人。

于是梦馨丰腴妖娆的久旷之身遇到李利龙精虎猛的阳刚之体,一场旷日持久的激烈肉搏猝然爆发,打得昏天暗地,日月无光。一次又一次地共赴巫山**。李利把积攒一年之久的火烫热流全都注入梦馨的花蕊之中。而梦馨积压了两年之久的洪流也彻底淹没了李利,硬生生收缴了他的兵器和全部武装,端是酣畅淋漓,清爽至极。其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梦馨或许又要爽约了,将再度为李利生下子女。(没有计划生育的管制,开枝散叶就是这么简单)。对此李利早已准备,浓情蜜意之时他已经说服梦馨。把明年幽会的地点定在西川,届时李利亲赴峨嵋山看望她和一直不曾谋面的孩子。

就在李利怔怔失神之时。石桌上的一壶清茶已然见底了。看到李利若有所思,诸葛亮没有出声打扰,慢条斯理地顾自品茶,静等李利从思绪中清醒回神。

下意识地端起茶盅一饮而尽,李利的思绪悄然回归眼前,当即颔首表示歉意,微笑道:“走神了,贤弟莫怪。”诸葛亮含笑摇头,表示并不介意。

话音稍顿,李利开诚布公地道:“客套话便不多说了,今日请贤弟前来确是有事相商。”

诸葛亮应声道:“主公有事尽管吩咐,微臣定当尽心竭力,不负主公所托。”公私分明,在正事上面,诸葛亮恪守臣子本份,不牵涉兄弟情义。

李利微微颔首,和颜悦色地道:“长话短说,有三件事需要贤弟去办。其一,传令甘宁及其帐下锦帆营前往幽州,命甘宁所部进驻渤海湾操练水军;并知会李玄扩充锦帆营至三万兵马,增加锦帆营钱粮供给,把长安匠作坊打造的百余艘龙骨战船运往幽州,交予甘宁统一调度使用。早在我离开幽州之前便已知会华歆,命他在易京城南郊修建港口和军营,并尽量供应锦帆营所需的粮草辎重,如果有可能的话,锦帆营兵马不设上限,能招募多少水军算多少,多多益善。”

说到这儿,李利语气一顿,诸葛亮点头会意,道:“水军不可或缺,势在必行,想必收服公孙瓒之时主公就已经开始谋划扩建水军之事了。”

李利轻轻点头:“确实如此。我打算给甘宁两年时间,让他训练一支五万人的水军。等到水军练成之后,再行扩军,五年后将组建十万水师,甚至更多。在此期间,长安匠作坊将有一批工匠前往幽州,就地打造战船,以供应水军所需。”

话音稍顿,李利接着道:“第二件事,传令李暹前往汉中,命黄忠、马超协助李暹从之前迁移至汉中的乌桓人中挑选三万青壮组建雄鹰卫,所需战马由朔方马场和休屠马场负责供应,任命李暹为雄鹰卫主将,李肃、胡车儿为副将,暂时驻守汉中,所需粮草辎重由凉州和汉中太守裴潜协同供应。”

“最后一件事,传令虎贲营南下中原,暂时屯兵洛阳,命令周瑜所部暂缓进攻。短则半个月长则二十天,我将赶赴河北战场,届时再行攻打冀州。”

“诺。微臣这便起身前往长安。”诸葛亮恭声领命,遂起身告退,史阿紧随其后,快步离去。

ps:感谢:书友444296624、pg12138书友的月票支持,多谢!

第991章杀青州,雷霆之怒

建安二年冬季,江淮碰上大旱灾,至建安三年春,江淮各郡县遭遇大饥荒,处处可见人吃人的惨剧。时任沛国相的舒邵劝说袁术散粮救济饥民,袁术听后大怒,将其斩之。此后江淮之间饥民遍地,致使袁术实力严重受损,已显衰败之势。

五月,徐州吕布率领六万步骑突袭江淮北岸,大败袁术部将张勋,迫使袁术大军退守南岸。北岸大败加剧了袁术的衰败之势,岌岌可危。随后袁术部将陈兰、雷薄叛变,率领部众劫掠大批粮草辎重逃往灊山,拥兵自重,占山为王。

继陈兰、雷薄二将率部叛乱之后,长史杨弘、大将陆勉与江东孙策暗中往来,关系**,似有弃袁术而改投孙策之势。与此同时,占据江东四郡的孙策出兵庐江,屡屡挫败庐江太守刘勋,以致庐江危在旦夕。为此庐江太守刘勋连连向袁术求援,可袁术麾下已无兵可派,只能坐视庐江沦陷。

截止建安三年八月,淮南袁术众叛亲离,衰败已无法逆转,局势每况日下,濒临生死存亡的边缘。

与岌岌可危的淮南袁术相比,河北战场则相对平静。数月以来,无论是大军压境的魏郡还是危如累卵的清河国,均是小打小闹不断,却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事。

目前,周瑜帐下西凉军陈兵魏郡,兵锋直指邺城,对袁绍威胁极大。然而西凉军开赴魏郡以来,数月间除了起初的几次攻城之外。再无动静。数万西凉军战骑驻扎在魏郡边境,虎视眈眈却始终按兵不动,不进不退。致使冀州守军胆战心惊地提防了好几个月,不承想原来只是虚惊一场。

周瑜所部按兵不动,已将青州收入囊中的兖州曹操同样没有全力攻打冀州。曹军屯兵于平原境内,不时出兵袭扰冀州清河国,劫掠了大量钱粮,却并不强攻,虚虚实实。弄得清河国相战战兢兢,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几个月下来。清河国的守军已基本被曹军肃清,只待大军一到,便可将清河国收入囊中。然则曹操并没有急于收取清河国,任其摆在嘴边。却始终不肯将其一口吞下。此举用意何在。恐怕只有曹操自己和麾下亲信谋士才知道。

截止建安三年八月,河北战场仍是不愠不火,西凉军和曹军已对冀州形成两面夹攻之势,剑拔弩张,却迟迟不见动静。无形中,讨袁联盟的两路大军与冀州军形成相对缓和的僵持对峙之势,三方都在相持中等待,在等待中消耗军力。坐视时间一点点的流逝。

或许,河北战场上的三方兵马都在等待一个契机。或者说等待时机。一旦期望中战机出现,便将掀起一场空前大战,从而彻底改变中原局势。倘若冀州袁绍败亡,那么中原第一大州冀州的归属就是摆在讨袁联盟面前的重大抉择。

谁能占据冀州,就意味着谁就能在未来的中原争夺战中抢占先机,继而雄霸中原。这无疑是个令人无法拒绝的巨大诱惑,无论是曹操还是李利都不可能在冀州的归属上面让步,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无法避免的客观事实。

正是因为冀州本身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冀州袁绍手中实力颇强的冀州军,才使得周瑜帐下西凉军和曹操麾下大军都不敢轻举妄动,用兵极为慎重,唯恐行差踏错,出现一丝一毫的纰漏。

值得提的是,西凉军和曹军都有相同的担忧,担心自己一旦把袁绍逼急眼了,袁绍孤注一掷,抛开另一路兵马于不顾,集中兵力对付自己,那可就大事不妙,其结果必然是吃不了兜着走,损失大了!毕竟袁绍手中仍有不少于二十万大军,实力远在曹操和周瑜大军之上;只有双方联合才能啃得动袁绍,否则任何一方都不是袁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