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骁骑(虎贲)-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兀萑磺赋渥恪G矣惺嗤虮恚慈匀晃薹ㄓ胛髁咕娑钥

因此,在下当初便劝阻主公出兵与李利结怨,不仅如此,还应该主动与其交好,如此方能确保汉中太平。但现在双方已经开战多时,说什么都晚了,已然无法和解。为今之计,我等只有两条路可选,其一是联合益州刘璋共同对抗李利,其二是上表天子请求责罚,并向李利进献粮草辎重,请求李利回师撤兵。除此之外,我等再无第三条路可选;如果硬要说还有第三条路的话,那便是血战到底,最终城破人亡,灰飞烟灭。”

说完话后,阎圃低着头不敢抬头看张鲁的神色,刻意策马缓行落在张鲁身后,缄口不言,静等张鲁决断。

此刻张鲁的脸色确实很难看,满脸铁青,似是义愤填膺,却又眼神飘忽,眉毛剧烈跳动,神情阴鸷,情绪极不稳定,如同急剧翻腾的火山,随时都有可能怒火喷发。

然而,就在阎圃已经准备迎接张鲁的怒声训斥之时,却听他语气低沉的幽幽说道:“我等与益州刘璋联合出兵抵抗西凉军,说起来容易,但实施起来就如蜀道一样,难于登天。去岁刘璋不问青红皂白,便将我母亲和四弟斩首示众,而后还调集重兵企图攻打汉中,却被我张鲁迎头痛击,一鼓作气抢占巴郡四县之地。自此以后,我汉中便与益州刘璋水火难容,屡屡发生摩擦,互相提防至今。”

“至于向李利进献钱粮辎重,以期西凉军撤兵,我也并不是没有想过。可、、、可这么做就意味着我张鲁向李利俯首称臣,等于是主动乞降,如此我张氏一族上百年的基业便要毁于一旦,这让我如何对张家列祖列宗交代,百年之后有何颜面去见祖父!”

张鲁这番话说得十分中肯,可阎圃却从中听出许多深意。其一,眼下张鲁还不甘心沦为李利的殿下之臣;其二,他很怕死,还想长命百岁呢;其三,他对联合益州刘璋共抗李利还抱有一丝希望,却担心刘璋不肯出兵相助。

想到这里,阎圃打马上前与张鲁并肩而行,低声道:“主公不必担忧。现如今我等还没到山穷水尽之时,暂不考虑向李利妥协,却可以遣使前往益州,说服刘璋出兵,与我等联合抗李。毕竟,汉中乃益州门户,扼守着进出蜀道的咽喉,汉中一旦落入李利之手,那益州便将直接面临西凉军的压迫威胁。这便是唇亡齿寒,如此浅显的道理想来益州刘璋不会不懂;即使他看不出来即将到来的危机,但益州文武官员之中不乏能人,他们岂能看不出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故此,只要我军在陈仓城下战败的消息传到益州,刘璋和一众文武官员必定坐不住了,唯恐汉中失陷后,李利还不罢手,直接挥军攻取益州。是以,此时我等只要遣使前去益州表明态度,益州刘璋必然出兵相助,因为他别无选择,只能和我汉中军一起对抗李利,否则汉中失陷之日就是益州覆灭的开始。”

“说得好!”张鲁闻言神情大振,当即大手一挥,放声道:“如有益州大军相助,何惧李贼?众将士加快速度,随我前去羌道!”

ps:虎贲真诚感谢兄弟们的支持,祝大家国庆快乐,开心快乐,万事顺意!

第850章破羌道一败再败

感谢:书友kingleo打赏激励,多谢!

时光飞逝,转眼陈仓之战已过去五天。

羌道,周瑜大军驻地。

但此刻,主将大帐却成了中军帅帐,李利鸠占鹊巢,占了周瑜的营帐。

五天前的黎明,随着赵云及时率部回援,与守城大军夹击张鲁大军于城下,打得汉中军措手不及,阵脚大乱。

是役,汉中军与西凉军浴血拼杀一夜,在决定胜败的最后关头,汉中军主帅张鲁遇袭,被突然从身后杀出的赵云盯上了。而后赵云率领战骑直奔张鲁帅旗冲杀过来,接连斩杀六名汉中军将领,吓得张鲁闻风丧胆,当即打马逃亡。

张鲁率先丢下大军只身逃遁,直接导致中军后阵溃败,继而蔓延至前军,以及正在攻城的数万汉中将士。仅仅是来回两次冲杀,赵云所部无双铁骑便将城下的张鲁大军击溃,坐镇指挥大军攻城的汉中将领相继跟着张鲁仓皇逃命。随后,正在攻城和已经登上城楼的汉中将士慌乱撤下城楼,扎甲武士紧随其后撤离城楼,随之四散溃逃。

就在这时,被西凉守军堵死的城门突然大开,马岱率领留在城中策应的数千名无双铁骑出城冲杀,与赵云所部形成内外夹攻之势,使得张鲁大军彻底崩溃,慌不择路的大败而逃。至此,张鲁大军兵败如山倒,仓皇奔命。功败垂成。

大败之中,数千名登上城楼的汉中军没能第一时间撤下城楼,结果被西凉军堵在城楼上。逃生无门;还有上万名汉中将士被赵云率领的无双铁骑困在城墙下,无法冲出重围。无路可退之下,被团团围困的两万多名汉中将士只得束手就擒,悉数丢掉兵器,蹲在城墙下等待西凉军处置。

短短半个时辰内,城外战斗便宣告结束,除了被俘的两万多汉中将士之外。余下兵马分散逃亡。但逃亡方向却局限在东西两面,南面大营谷口已被西凉军占领,迫使汉中将士无法直接逃回汉中边境。其中。汉中军主帅张鲁则是带领本部兵马和主力败军朝着西南方向逃窜。

待城外战局稳定后,赵云奉命率领无双铁骑追杀溃军,沿着张鲁溃军向西南追击,一路穷追不舍。收缴大量兵器辎重和降兵战俘。而马岱、马休兄弟则带领三千余战骑沿着山道向东边追击。一路之上并未遇到顽强抵抗,沿途追杀上百里,斩获颇丰。

临近正午时分,赵云率领一万余铁骑往西南方向追击,终于在距离陈仓城四十余里的山涧中追上张鲁大军,再次与之展开厮杀。这场追击之中的遭遇战,持续时间很短,战斗并不激烈。张鲁溃军根本无法抵挡无双铁骑的冲杀,再度落荒而逃。而追杀却未就此终止。安置好四千余降兵之后,赵云率领五千战骑继续追赶张鲁残军,一边战斗一边追击,始终咬住张鲁残部不松口,一直追赶到武都郡西南边的羌道县。

一鼓作气势如虎,赵云所部连续追击两天,一路追杀数百里,真正是穷追不舍。以至于,原本两万余人的张鲁溃军到达羌道时,只剩下四千余残兵,大多是五斗米教的扎甲武士。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祸不单行这句话用在仓皇逃到羌道的张鲁身上,却是再合适不过了。有人欢喜有人愁,张鲁倒霉了,相对而言,尾随追赶而来的赵云所部却是歪打正着,双喜临门。

这是因为驻扎武都郡境内的周瑜大军,在与张鲁麾下大将杨昂所部对峙相持一个多月后,两军终于展开决战,而大战时间却正好与陈仓之战同时开始。在兵力相当且地利条件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周瑜所部与杨昂大军之间的战斗剧烈而胶着,双方激战两天却不分胜负,谁也没占到便宜。恰在两军相持不下之际,张鲁突然带着数千残兵抵达羌道东门,当即不由分说便叫开城门,在杨昂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城池。却不料,一直跟在张鲁残兵身后的赵云,趁机尾随其后率部冲进城门,阴差阳错的攻入羌道城中。

这一巨变对于擅长捕捉战机的周瑜而言,无疑是天赐良机,岂能错过?

于是,周瑜闻讯后立即率领大军赶到东门,趁势杀进羌道城,直奔城守府杀去,企图一举擒杀张鲁和杨昂等主将。

待杨昂察觉到周瑜大军异动之时,疲于奔命的张鲁、张卫和杨柏等人正好赶到城守府,在府门前迎面碰上正欲前往城头查看敌情的西线主将杨昂。可当他看到张鲁一行人时,顿时如遭雷击,脸色煞白,整个人都惊呆了,身体摇晃险些一头栽倒。

随即,杨昂惊声疾呼:“不好!周瑜恶贼定是率部前来偷袭,跟随主公身后偷袭东门,羌道城危矣!”

“哒哒哒生擒张鲁,斩杀杨昂,众将士随我杀!”

杨昂话音未落,却突兀听到不远处的东街方向传来轰鸣马踏声和喊杀声,而且喊话之人的声音很是熟悉。一瞬间,他完全不用思考,便知这个十分耳熟的声音来自何人,赫然是与自己对峙一个多月之久的西凉军主将周瑜周公瑾。

霎时,杨昂如丧考妣,神情惊骇之极,看向张鲁、张卫等人的眼神,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愤怒且怨恨之色。只可惜他却是敢怒不敢言,第一时间安排亲兵护送张鲁等人从南门出城,而他自己却不得不带领兵士抵御周瑜大军的进攻,替张鲁等人出逃赢得时间。

一个时辰后,固守将近两个月之久的羌道城失陷,落入周瑜率领的西凉军手里。而驻守在东门和北门城楼上的两万汉中守军,以及驻扎在东门外与羌道城互成犄角之势的城外大营也随之失陷。营中屯集着五千兵士。这两万多汉中将士却因事发突然,根本来不及撤退而全部沦为西凉军的俘虏,随后驻守城守府的三千将士也被迫投降。

至此。继陈仓大败后,羌道也随着张鲁等人的到来而陷落,再次遭遇惨败。破城后,杨昂帐下四万余将士最终逃出城去的只有一万余人,余下将近三万大军非死即降。

伴随羌道陷落,此次汉中军在武都郡内抢占的所有城池全部丢失,杨昂大军惨败溃散。不仅如此。仓皇逃离羌道南门的张鲁、杨昂、张卫和杨柏等人,还面临着西凉铁骑的追杀。如此急迫的形势,促使张鲁等人带着残兵败将沿途再不敢停留。拼命逃回汉中。

陈仓城大败,羌道失陷,两地相距数百里,屯集着张鲁麾下最精锐的十一万兵马。却在三天之内相继惨败。也就是说。之前一分为二的东线和西线战场全部以失败而告终,十一万汉中军非死即降,最终活着逃离凉州的兵士不到三万人。

与此同时,汉中将士历时三个月,好不容易抢占的城池和钱粮辎重又悉数还给了西凉军,并慌不择路地逃回汉中。此外,汉中军还搭上了自己带来的大量钱粮辎重,败得彻底。输得干净。

可谓是:兴师动众而来,灰头土脸而归。

不仅如此。接下来他们还将面临西凉大军压境,能不能保住汉中之地还是未知之数。

两场大败之后,汉中张鲁元气大伤,甚至触及根基,使得整个汉中郡局势不稳,摇摇欲坠。

小分割线

五天后,羌道南门五十里外的西凉军大营。

中军大帐内,李利高坐于帅位,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帐下两边,周瑜、法正、赵云、王越、去卑、曹性和马岱等西征将领悉数在座,唯独缺了马腾和黄忠二人。

此刻帅帐议事的氛围十分轻松,各营将领已悉数禀报了战损和缴获情况,而军师法正则通报了目前军情,以及接下来要面临的进攻形势。

现如今,张鲁溃军已经陆续返回汉中,而张鲁、杨松和杨柏等人也于昨天回到阳平关。

目前,经过陈仓和羌道两场惨败后,张鲁原有的东西两线十一万兵马还剩下三万步骑,而今全部屯军于阳平关内。而阳平关本来就有两万守军,且均为张鲁的嫡系兵马,战斗力不俗,堪称精锐。因此,眼下阳平关聚集着五万汉中军,占据天险,据关而守,俨然是摆明阵势,欲将西凉军挡在阳平关以北,御敌于“国门”之外。不过这五万兵马也是张鲁最后的倚仗,最后一支大军,而阳平关则是守护汉中的最后一道屏障。

“哈哈哈!”主位上,李利大笑道:“此番征讨汉中张鲁,开战以来便颇为不顺,两军对峙相持一个多月却毫无建树。没想到,五日之间一切都变了,连续两场大胜已经打得张鲁惊惧不已,惶惶不可终日。尤为难得的是,此战子龙大展神威,在沿途追击之中生擒张鲁麾下首席谋士阎圃,且第一个冲进羌道城,并在城中活捉张鲁麾下大将杨昂,当为此战首功。

此外,公瑾及时抓住战机,大破羌道城,又生擒了张鲁的弟弟张卫,同样是居功至伟。余下诸将在此役中表现突出,不辞辛劳,连续作战,奋勇杀敌,皆有战功。还是之前惯例,待战后一并赏赐。”

大笑之中,李利摆手示意赵云、周瑜不必起身言谢,并招手唤来侍婢摆上筵席,笑道:“目前形势一片大好,接下来,我等便要挥师西进,直取汉中。三天前,我已命汉升领兵先行,在阳平关外安营扎寨,全军务必于两天后抵达大营与汉升会合,陈兵阳平关下!”

“”

第851章醉翁之意不在酒

感谢:书友大森林、kingleo书友打赏鼓励,书友君子柏、小刘88666月票支持,多谢!

羌道大营,中军帅帐。

此时帐内坐着四个人,除了帅位上低头翻阅竹简的李利,余下三人便是李挚、赵云和王越。

赵云三人已经等候很久了,整整一天都待在大帐之内,一边饮酒一边低声说话。

直到看见主公李利伏在帅案上批阅奏简,他们三人顿时正襟危坐,顾自饮酒,不再言语。

像这样悠闲而安逸的日子,对赵云三人来说无疑是极其少见的,一年到头也难得清闲下来。

不过他们此刻看似悠闲,实则每时每刻都绷紧心弦,竖起耳朵倾听着大帐周围百步之内的所有声响。这是他们留在中军帅帐的使命,不容半点懈怠,更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

“嘀、嘀、嘀嗒!”

外面下着雨,落在营帐油布上的雨水汇集到一起,而后顺着凹陷缓缓流淌下来,在地上溅出一个个小水坑,极其富有节奏感的“嘀嗒”声。

这些响动全部印在赵云三人的心尖上,他们不用出去查看,便知外面雨势不大,营帐上的雨水每隔三息便会落下一次,溅出的小水坑已深达半指。

半晌后,李利坐直身体,展开双臂伸个懒腰,呵呵笑道:“是不是感觉很无聊?你们都是常年征战或教导学生的顶尖武将,此刻却坐在这里无所事事的陪着我。却是难为你们了。昨夜我便说过,你们三人轮换守卫营帐即可,确实没有必要三人一起守在这里。呵呵呵!”

赵云、李挚和王越三人闻言后。脸上露出欣然笑意,显然十分受用,丝毫不觉辛苦。

赵云微笑道:“主公言重了。我等保护主公安全乃是份内之事,何谈辛苦?何况,主公身系全军安危,关乎西凉四州之地六百四十万黎民百姓的安定生活,我等岂敢懈怠?倘若主公稍有损伤。我等百死难赎其罪。”

李利淡然一笑,起身走到门口,笑道:“又下雨了。对我西凉各州郡来说。这场雨水很难得,很宝贵。春夏之交,正是禾苗发芽生长的好时节,若是大旱。只怕这一季庄稼便要毁了。不过春夏之交雨水多。便意味着接下来两个月降雨就会相对较少,待秋天到来时,便又是多雨季节。”

赵云、李挚和王越三人起身跟在李利身后,无形中组成防御阵型,寸步不离,似乎有人潜伏在左右伺机刺杀李利似的。

听到李利的话后,王越接声道:“这种天气对百姓而言自是求之不得,但对行军将士来说却不是好事。雨中行军。道路泥泞,车马难行。钱粮辎重还须避雨防潮,殊为不利。好在我军已于三日前开拔,此时前军应该已经抵达阳平大营,与黄忠将军会合,中军和后军也将于今夜到达。”

李利微微颔首,微笑道:“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利有弊。在自然现象面前是不分彼此的,一视同仁,机会对于双方而言是对等的。一败再败的张鲁退守阳平关,调集重兵据关死守,避而不战;而我军则悉数开赴阳平关下,大军压境,伺机而动。”

说话间,李利信步走到帐内坐下,抬手示意王越、赵云和李挚三人落座,接着说道:“如此对峙相持态势,就决定着阳平关之战不可能一鼓而下,不可速战,不能操之过急。何况,今日突然下雨,看这雨势不急不缓的,应该会持续几天。连日降雨,必将导致道路泥泞不堪,城墙湿滑,对攻城极为不利。而我军战骑多而步军少,本就不擅攻城,不宜强攻阳平关。因此,我等便无须急于赶到前线,阳平关战事有公瑾坐镇足矣。”

赵云闻声愕然,轻声道:“主公言外之意是,我等暂时就留在羌道大营,不去阳平关么?”

“对,我们眼下就驻扎在这里,不退不进,哪儿也不去。”李利笑声道。

“这”赵云神情错愕,诧异道:“这是为何?请主公明示。”

李利微笑不语,唤来亲兵拿出一坛美酒,亲手斟满四盏酒,示意赵云三人共饮。

一盏酒饮罢,李利轻笑道:“汉中张鲁虽有十几万兵马,境内颇为富庶,钱粮充足,可终究不过是区区一郡而已,弹丸之地,根本用不着我亲自领兵征剿。公瑾、子龙和汉升等各营主将统领,任何一人领兵出征,只需稳扎稳打,早晚都能攻取汉中,充其量不过是时间问题。既然如此,我为何还要亲自领兵前来呢?”

“呵呵呵!”话音稍顿中,李利坦然一笑,自问自答道:“汉中郡是大汉龙兴之地,乃出入蜀道的门户,扼守益州咽喉,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以,夺取汉中郡意义深远,我必须亲自领兵挂帅,不可假手于人。此为其一。

“其二,汉中郡地处凉州腹地,距离长安不过数百里之遥,对长安威胁极大,因此我早有攻取之心,却苦于出师无名,以致拖延至今。此番张鲁主动出兵袭扰凉州,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自己送上门来了。这等好事,我岂能错失良机?自然是立即出兵拖住他,让他即便想知难而退也无法脱身,继而调集重兵,挥师讨伐。但攻取汉中并不是此次西征的战略重点,我等真正要做的是,诱使益州刘璋出兵援助张鲁,派遣益州兵马与我军对战。”

“啊!”赵云和王越二人闻声惊愕,赵云诧异道:“益州刘璋出兵相助张鲁,这可能么?据末将所知。张鲁和刘璋素有嫌隙,早已势同水火,仇怨极深。此番张鲁出兵攻打我凉州各郡。刘璋没有趁火打劫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怎会出兵相助张鲁守护汉中?刘璋应该知道,一旦他出兵汉中,就意味着公然与我军为敌。而益州与我西凉相距不远,他敢与我军为敌,无异于自找死路!”

说到这儿,赵云语气一顿。缓口气后接着道:“蜀道虽险,却也要看由谁来攻。对于中原诸侯和沿江诸侯势力而言,蜀道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天堑难于登天。但对我西凉军来说,蜀道还不足以挡住我军进攻的步伐。只须陈兵葭萌关,隔三差五敲打一番。佯攻与强攻虚实结合。迫使益州守军片刻不敢松懈,心神始终绷得紧紧的,不得安宁。如此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强攻,坚持不懈,三个月不行,就坚持半年,甚至一年、两年;一旦守军稍有懈怠。我军便趁势强攻夺关,早晚必能攻取益州。”

“子龙说得好。正合我意。哈哈哈!”

李利欣然大笑,一边给赵云斟上一盏酒,一边笑声道:“子龙所言便是此番我军西征的真实意图。攻取汉中而不取西川,就等于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呃,口误,应该是胡瓜才对。”(芝麻和胡瓜都是西汉时期张骞从西域引进回来的,此外还有很多农作物的种子。但凡引进胡人或西方国家的东西,多冠以“胡”或“西”字,以示地域区别。)

“战汉中,取益州,就是我此次亲率大军出征的目的。但益州刘璋乃汉室宗亲,父子两代坐守益州,闭关自守,从不参与诸侯战事;治下僚属多为益州士族和豪强中人,施政宽仁,颇得益州百姓拥护,根基稳固。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或者出兵借口,贸然挥师攻打益州的话,势必激起益州民愤,使得他们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果真如此,我等纵有百万大军也休想攻占益州。是以,我等必须想方设法让刘璋主动出兵汉中,公然与我朝廷大军对垒,如此以来,他日我西凉军出兵益州便出师有名,名正而言顺,不惧人言。

而刘璋擅动刀兵,必定引发益州新一轮的权力斗争,促使某些世家大族对其不满,继而人心浮动,内部局势不稳。与此同时,益州百姓也不会死心塌地跟随刘璋与我为敌,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观望态度,而这便是我等攻取益州的前提。只有益州百姓对刘璋颇有微词,才有可能接纳其他诸侯势力。”

李利话音方落,赵云接声道:“去岁刘璋继位州牧时,曾将张鲁之母卢氏和幼弟一并斩首,使得张鲁与刘璋之间结下大仇。在这种情况下,刘璋还会出兵相助张鲁么?如果刘璋不出兵,那我等精心布局的计划岂不是就此落空了?”

李利轻轻颔首,脸上露出莫测高深的笑容,十分笃定的笑道:“会的,刘璋一定会忍不住出兵汉中,联合张鲁共抗我军!

首先,张鲁为求自保,必定会低声下气的遣使前往益州求援。其次,益州不乏能人义士,自然看得出一旦汉中落入我李利之手,益州便危在旦夕,早晚必将被我西凉军攻取;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岂能不懂?最后,即使刘璋不想出兵,我也有办法迫使他主动就范;因为他知道我之所以费尽心力派人护送他回到益州接任州牧,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夺取益州。

所以,刘璋一定会出兵,而且是调集重兵前来,试图将我西凉军挡在汉中之外,如此他才能安安稳稳的饮酒作赋,轻歌曼舞,绘制仕女图,坐享荣华富贵,悠哉乐哉。可他应该知道,益州被誉为‘天府之国’,天下各路诸侯无不垂涎三尺,觊觎已久,我李利亦在其中。”

眼见自家主公如此笃定,赵云三人再不多言。这时,王越低声道:“我等已经等候一天一夜了,她还会来吗?如果她不来大帐,我等这几日所做的诸多准备岂不白费了?”

李利闻声神情微变,若有所思的沉吟道:“别看这个女人口口声声自称山野草民,实际上她是个极其孤傲之人,根本没把我等‘凡夫俗子’放在眼里。此次公瑾生擒了张卫,按照此女高傲的个性,一定会来大营救出她的‘侄子’,对此我深信不疑。因此她一定会再次出现”

第852章兖州争夺战

感谢:书友f663026月票支持,多谢!

兖州,东郡濮阳城下。

唏聿聿!

“嗖嗖嗖杀!”

战马长嘶,箭矢如雨,喊杀声震天。

“锵锵”巨响声中,方天画戟凌空挥舞,相继荡开两柄战刀和一杆长枪,以一敌三却不落下风。

赤兔马左右挪步,马背上的吕布双手持戟,上下突刺,左右折冲,煞是威武。

与他对战的三名武将也颇为不凡,其中两人持刀,一人使长枪,战刀纵横捭阖,长枪凌厉刁钻。三人三骑围着赤兔马来回旋转,互相配合,彼此帮衬,攻击迅猛且十分默契,合三人之力硬生生与吕布对战数十回个合,酣战至今,不漏败象。

而这三名武将的身份已然不言而喻,必定是曹操麾下大将。

时下,兖州争夺战正进行到关键时刻,曹操率大军攻打东郡郡治濮阳。

这座城池曾经是曹操赖以起家的地方,自陈留起兵以来便一直住在这里。此后,平定青州黄巾,自领兖州牧,厉兵秣马,一步步发展壮大,乃至成为中原诸侯中仅次于冀州袁绍的第二大诸侯势力。正是这样一座承载着曹操雄心壮志的城池,却在去年他领兵攻打徐州之时被吕布偷袭得手,一举攻占郡城,继而席卷兖州各郡,硬生生夺了曹操的后方根基,并欲将其驱赶出兖州。

正当曹操穷途末路之际。司隶大战爆发。冀州袁绍联合中原各镇诸侯在河内郡会盟,遂组成联盟大军,合众诸侯之力讨伐西凉李利。这对身处绝境的曹操来说无疑是个绝好机会。既能阻止吕布继续追击,又能借机养兵蓄锐,重整旗鼓,伺机再夺回兖州。

出人意料的是,历时十个月的司隶大战,最终却以诸侯联盟惨败而告终,西凉李利大获全胜。这真是打虎不成反被虎伤。中原各镇诸侯悉数落败,损兵折将,伤亡惨重。以致大败后仓皇逃离司隶。在这场百年罕见的中原大战之中,因战获利者有两人,其一是获胜一方的西凉李利,另一个便是曹操。

战后。当其他诸侯仓皇奔命时。曹操却带着六万大军不慌不忙地退往河南郡,继而屯兵陈留边境。之所以说他在司隶大战中获利,并不说他收编了多少兵马,恰恰相反,在与西凉军的交锋中他同样损失惨重;他真正获利之处在于,在大军退往河南郡的途中,意外得到了袁绍秘密囤积于飞云渡北面谷口的大量钱粮辎重。

而这些钱粮辎重,正是曹操最紧缺最需要的战略物资。也是他当初参与联盟的真实意图。因为他的东郡老巢被吕布端了,之前又与徐州陶谦厮杀数月。以致粮草辎重消耗一空,由此才会被吕布打得大败。是以,兖州根基丢失之后,曹操纵有十几万兵马,却因没有粮草辎重而被吕布大军追赶着四处逃窜。随后,他参与诸侯联盟的初衷便是为了获取粮草,以盟军粮草供养他麾下的十万大军,待渡过危机之后便反攻吕布,重新夺回兖州。

事实证明,他曹操命不该绝,或者说天不灭曹。飞云渡一役,他麾下最精锐的六万青州兵全军覆没,可在娄底原之战中他又如愿以偿地收编了五万兵马。当诸侯盟军大败溃逃之际,他率军提前退出战场,却在飞云渡北边的黄河渡口截获了袁绍私自隐藏的二十万石粮草和大批军械辎重。随后,他率部返回洛阳的途中又收集了很多粮草和兵器,而这些物资就是他不用休整便能立即反攻吕布的最大倚仗,为重新夺回兖州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曹操相比,吕布在司隶大战中可谓是损失惨重。会盟之初,他麾下步骑加在一起共有七万大军,娄底原大败之后,他最终只带着两万余步骑逃回兖州。所幸,这些活着逃离司隶的人马都是跟随他征战多年的老兵,战斗力毋庸置疑,其中就有他赖以成名的狼骑军。

然而,吕布万万没想到,司隶大战刚一结束,曹操便率领大军偷袭陈留,遂在张邈的弟弟张超的帮助下,兵不血刃,数日之间便夺取了陈留全郡。更让吕布始料不及的是,龟缩在东阿小城里已有将近一年的荀彧、曹纯等曹军残部,在得到曹操送去的粮草补给后,倾巢出动,一路攻城拔寨,势不可挡。

腹背受敌之下,吕布手中兵力严重不足,被打得措手不及,顾头不顾腚,捉襟见肘,疲于招架。真正是:前门打虎,后门进狼,局势日益严峻,岌岌可危。

被逼无奈之下,吕布病急乱投医,竟然派遣魏续携带厚礼前往长安向李利求援,希望西凉军出动,陈兵陈留边境,迫使曹操撤兵回援。可他绝对想不到,一路高歌猛进的曹操也担心西凉军突然出兵,于是不得不违心地遣使携带重礼前往长安觐见李利,再次提起“函谷之盟”,希望能与李利这位“盟友”再续“前缘”。

而李利则是十分热情地分别接见了双方使者,收下礼品和酎金,而后对他们提出的请求满口答应,实际上却是按兵不动,坐观他们浴血厮杀,打得头破血流。李利此举,让身处险境的吕布雷霆大怒,却又无可奈何。但西凉军按兵不动却正中曹操下怀,让他可以放心大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