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骁骑(虎贲)-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女为了接近刘焉谎称薄姬,看似丰姿绰约、妖娆妩媚,实际上她已经年逾五旬,且生有四子一女,时年她的长子张鲁都已经三十多岁了。然而,这个妇人却擅长养生之法,驻颜有术,偌大年纪却容颜不老,生生迷得刘焉神魂颠倒,痴恋不已。
自从这个妖妇将刘焉迷倒在裙下之后,益州便发生了许多怪事。唯一留在刘焉身边的三子刘瑁,本是个颇有勇力之人,曾替其父刘焉率兵出征南蛮,并大胜而回。可就是这样一个勇武之人却在新婚不久便猝死在卧榻之上,自此刘焉身边便再无子嗣,反倒是卢氏将她的小儿子接到成都。做了刘焉的继子。与此同时,张鲁和张卫兄弟二人前往汉中,阴谋除掉原汉中太守苏固。取而代之,由此割据汉中。
此后,便陆续传出刘焉暗藏不臣之心,试图割据益州,自立为王,登基称帝。殊不知,刘焉的三个儿子都在长安为质。他何以有胆量僭越帝王之位呢?是以,三年前刘焉进贡大批钱粮以表忠心,随后却因他不愿称帝而背生恶疮。就此一病不起,直至去岁病逝。刘璋返回益州继承州牧之位时,据说卢氏便怂恿益州官员拥立其子,也就是刘焉的继子提领益州。却遭到益州各大家族的一致反对。使得刘璋顺利坐上了益州牧的位子。随后便传出卢氏妖妇毒害刘焉,祸乱内院之事,刘璋遂将卢氏母子诛杀。而后刘璋便与汉中张鲁交恶,曾一度剑拔弩张,势成水火,直到现在张鲁仍旧堵住进出益州的陆上通道,与刘璋争锋相对。而张家几位自幼学道的女子便是因为不耻卢氏母子所为,遂遁入山林。潜心修道,不问世事。”
听了马腾一番解说。李利方知去年益州剧变之中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秘辛,可以说刘焉一世英名全都毁在张鲁之母卢氏手里。
可李利却越听越迷糊,实在想不明白马腾提起这些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两者之间哪儿也不挨着,一码归一码,根本没有任何联系。自己时下要对付的人是张鲁,并非早已死去的妖妇卢氏,更何况自己又不是刘焉,无论如何也不会如此昏聩。
尽管心里疑惑重重,但李利却并未表现出来,脸上的神色依旧平静,侧耳倾听马腾继续说下去。因为他知道马腾之所以提起刘焉和卢氏之事,绝不会毫无用意,接下来这番话才是他要表达的核心。
果然,马腾缓口气后一开口便道破了李利心中的疑惑:“在我所见的张家女子之中,个个美貌之极,且这些女子擅长养颜之术,一颦一笑妩媚之极,惑人心窍,极尽挑逗之能事。一旦这些女子蓄意勾引男人,只怕无人能挡其挑逗诱惑,必定就范。不瞒文昌,早先老夫初见张芝时便有些心痒难耐,若不是无意中看到她们高深莫测的身手,老夫当真有强行纳妾之意。
是以老夫毫不怀疑文昌此番征讨汉中必然是马到功成,却甚是担心一旦你对张氏一族下手,难保那几个隐世的女子不会因此伺机报复。纵然文昌不惧明枪暗箭,若是遇到益州刘焉之事又当如何?这几个女子老夫都曾见过,端是人间尤物。确切地说,张芝和张玉兰二女的容貌比之云萝犹有过之,且出尘脱俗,宛若天仙。”
说到这儿,马腾再次环顾四周,好像生怕有人听见似的,低声对李利说道:“既然把话说到这儿了,我便索性把孟起之事也一并说出来。实不相瞒,张鲁之女张琪瑛曾与孟起互生爱慕,张芝曾有意定下这门亲事,为此特意登门提及此事。可我却看那女子太过妖媚,实非旺夫之相,若是当真促成这段姻缘,恐对孟起不利,于是便严词拒绝,并放出话去,老夫有生之年都不允许此等妖女踏入马家门墙半步。为此,孟起曾与我剧烈争执,连续几个月我们父子二人都没有说话,而张家女子也就此再不登门。时至今日,孟起倒是纳了几房妾室,却始终不愿迎娶正室,想必他还惦记着张鲁之女张琪瑛呢!”
说完话后,马腾不禁唏嘘不已,神情十分复杂,不知是后悔没有促成这桩婚事呢,还是对儿子马超心存怨言,怒其不争。
直到此时,李利终于听明白了马腾这番话的真正用意,心里不由的苦笑不已。原来马腾东拐西绕地说了这一通话,其最终目的就是劝诫他不要被女色所迷惑,以免重蹈刘焉之覆辙,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明白马腾的苦心后,李利当真是哭笑不得,对马腾既有感动,又深感无奈。难道自己在这位老丈人眼里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好色之徒,根本挡不住女色的诱惑,很容易便被女色所蛊惑,继而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么?
不过,李利倒是能够理解马腾的良苦用心。毕竟翁婿之间终究比不得父子,有些话父亲可以直言不讳地告诉儿子,甚至厉声训斥,但老丈人对女婿却不能这样。尤其是涉及这样敏感的话题,牵涉到自家女儿,那自然要尽量说得委婉一些,尽可能避免女婿不快。否则,劝告不成,反倒成了指责,很容易引发翁婿关系破裂,继而导致自家女儿被冷落,直接影响到往后的生活。更何况,李利与马腾之间绝不是一般的翁婿关系,还牵涉主臣隶属关系,这就使得马腾说话时要格外谨慎小心,言语分寸一定要把握好,否则好心说错话,还不如不说。
由此可见,马腾真正将李利当做亲人,有些话明知道不适合自己来说,可他还是毫无保留地说出来,其目的无非是希望李利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早日成就霸业。这番赤诚之心,让李利极为感动,随之也在内心深处地真正接受了马腾这个岳父,不再掺杂利益纠葛和利用之心。
然而,马腾绝对想不到,他是关心则乱,本来提起张家女子是为了提醒李利提防女人的报复手段,不要被女色所迷惑。可他却不知道,正是由于他的这一番讲述反倒勾起了李利的好奇之心,尚未见到其人,便将其记在心里,对随后发生的一切充满期待。而这却是马腾所料不及的,以致于当一切摆在面前时,他当即目瞪口呆,半天回不过神来。
只可惜,当马腾懊悔不迭之际,早已是木已成舟,生米做成熟饭,纵然再后悔也无济于事。为此,他抱憾不已,大呼自己多事,悔不当初啊!
马腾走后,李利再不迟疑,当即率领步骑出城,直奔张卫营寨杀将过去。
这是西凉军进驻陈仓城的第一战,也是李利征讨汉中张鲁的首战。整场战斗持续的时间很短,除去行军的时间,前后仅仅半个时辰而已,战斗结果也在预料之中。
首战失利。
第830章陈仓之战4/4
感谢:书友林宇轩、乱看天下书、君子柏、warman7956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咚咚咚!
“杀咻咻咻!”
轰隆战鼓声中,曹休率领三千秦弓营将士和两千步卒冲进山谷,直奔敌营辕门冲杀上去。
守营敌军早已防备,当西凉军冲入辕门前两百步时便乱箭齐发,山谷两边的山坡上擂石滚木急坠而下。
霎时,五千西凉兵还在辕门百步之外便遭到迎头一棒,流矢如蝗迎面扑来,擂石滚木如冰雹一般凌空砸下来。转眼间,数百上千名将士瞬间倒下,致使西凉军的进攻势头戛然而止,不由自主地向后撤去,忙不失迭地退出山谷。
第一次强攻受挫,亲自指挥攻打营寨的黄忠并未就此罢休,立即将三千秦弓营将士一分为二,绕到两边山坡后方攀沿石壁,试图抢占两侧山头,再攻敌军营寨。与此同时,他亲率三千步卒继续正面进攻,而曹性则带领三千弓箭手随后跟进,以密集如雨的弓弩压制敌军乱箭,掩护步军攻打辕门。
两路出击的效果显然比前次要好很多。两边山头上的汉中兵起初并未发现西凉军从山下摸上来,注意力仍然集中在山下正面进攻的西凉军身上,山崖边堆积着数以千计的擂石滚木,蓄势待发。然而,山下正面攻打营寨的黄忠大军此次也学聪明了,巨盾兵在前。靠近两侧山坡的将士同样手持巨盾,彼此间拉开距离,缓慢推进。如此一来。使得汉中军营寨上的防御手段大不如前,两侧山坡上的擂石滚木不复之前的强大杀伤力。
此消彼长之下,山谷中西凉将士的伤亡急剧下降,渐渐逼近辕门,迫使辕门城楼上的守军再不像先前那样大肆叫嚣,一个个如临大敌,其中不乏浑身颤抖的胆小怯弱之辈。吓得差点尿裤子。
显然,这些守营的汉中兵打顺风仗还行,乱箭齐发。擂石滚木乱砸一通,他们都是行家里手,一个个精神抖数勇猛不凡。但是,真正要与西凉军面对面近身搏杀之时。他们却是打心里眼里惧怕西凉兵。毕竟西凉军身经百战,威震天下,乃世人公认的天下第一强兵。
与之相比,迄今为止,汉中兵还没打过真正的硬仗。自从张鲁兵不血刃夺取汉中之后,一直都是小打小闹,从未经历过大规模战事;几次与益州刘璋剑拔弩张,结果都没打起来。对峙一番后便不了了之,各自罢兵。是以。要说占据有利地势据关死守,张卫大军或许还能应付,可当真要与西凉军正面厮杀,那汉中兵还真是心里没底,甚是惧怕西凉军。
因此,眼看西凉兵一步步逼近辕门,站在城楼上亲自指挥作战的张卫声嘶力竭地大声喝斥:“快、快、快放箭,放箭,不能让西凉军靠近辕门,给我射死他们!放箭”
正在此时,两边山头上猝然响起“咻咻”的破空声,三千名秦弓营将士分别从东西两面山头后方攀上山坡,几乎同时向山头上的守军发起攻击。而秦弓营将士全是弓马娴熟的弓箭手,既能骑射,又能山地攀岩作战,箭术便是他们的看家本领。是以,当他们摸到半山腰接近扼守山头的汉中兵时,第一时间取出长弓羽箭,一千多人一起放箭,一轮箭矢之下便将数百名守军射杀,既而坠落山崖,砸进山谷之中。
但这种背后偷袭最多打得守军措手不及,却不足以射杀山头上的所有守军。要知道,张卫在两边山顶上足足布置了六千守军,一边三千人,足可守住山头不失,确保山下的营寨安全。故此,当攀岩而上的西凉军突然从背后放箭偷袭,仅仅两轮箭矢过后,一千多名守军便挥舞长矛冲杀下来,与西凉兵展开近身厮杀。
“锵锵锵杀!”
从山顶上冲杀下来的守军占据着地利优势,冲击速度十分迅猛,无形中助涨了他们的劈砍力量,平添几分胆气。乍一交手,这千余名汉中兵竟与秦弓营将士拼得旗鼓相当,互有死伤。而正是这片刻间的相持,使得西凉军彻底丧失先机,越来越多的守军冲杀过来,对西凉军形成包围夹攻之势,以二敌一,甚至以三敌一,生生打得身处半山腰上的西凉兵节节后退,不少人失足滑倒,从山腰上翻滚下去。
与此同时,这些围攻上来的守军厮杀技巧十分拙劣,却胜在气势勇猛,近乎疯狂,一个个悍不畏死,彪悍异常。很多人被西凉兵砍伤之后非但毫不退却,反倒猛扑过来,抱住西凉兵一起摔落山崖,同归于尽。面对这些近乎疯狂的守军,攻上山头的一千多名秦弓营将士莫名胆寒,不自禁地向山下退去。可即便如此,这些守军还是不死不休地追赶过来,俨然是不把西凉兵赶下山坡便誓不罢休。这一下反倒把秦弓营将士吓到了,不得不连滚带爬地慌忙下山,以期尽快远离这些悍不畏死的“疯子”。
这并不是秦弓营将士胆小怯战,也不是他们不够勇猛果敢,而是这些守军完全不是正常人,全是一群彻头彻尾的疯子。这些人厮杀起来完全是不要命的打法,只要没被砍掉脑袋和手脚,还没倒下,他们就会奋不顾身地猛扑过来,拼着硬挨一刀,也要抱住西凉将士跳下山崖同归于尽。如此凶悍的敌人,秦弓营将士还是首次遇到,因此素以骁勇善战著称于世的西凉兵也有畏惧退缩的时候,不得不且战且退,极其狼狈地退下山坡。
而这并不是西边山头上的西凉兵如此狼狈,东面山顶上的战斗同样惨烈异常。以至于,东面山坡上的一千五百名秦弓营将士在付出过半伤亡后,同样败下阵来,慌忙撤退。
而此时,黄忠则率领三千步军正面攻打辕门。起初攻击很顺利,先后有上百名将士登上城楼,形势一片大好,若是任由这种态势继续发展下去,不出半个时辰,黄忠便可率军攻破辕门。然而,就在黄忠长出一口气的时候,城楼上突然涌现出一批身披扎甲、手持短柄大刀的莽汉,凶猛厮杀,只进不退,从城楼东边杀到西边,生生将登上辕门城楼的一百多名西凉兵逼得跳下城楼,仅有十余人活下来,其他人悉数被乱刀砍死。
自此,这批勇猛异常的莽汉便守在城楼上,致使西凉兵再也没能登上城楼,甚至连攀爬上去的机会都没有。
“主公,这些悍不畏死的扎甲莽汉便是张鲁麾下的五斗米教徒。像这样经过挑选和严格训练出来的教徒人数不多,绝对不会超过两万人,声称是五斗米教的护教卫队。这些人全是五斗米教的虔诚信徒,早已算不得正常人了;与其说他们是护教卫队,不如说是五斗米教培养的死士。故而,这些人战斗力极强,完全不畏刀剑,不惧生死,将死亡视为护教的无上荣耀。”
距离山谷三百步开外的西凉军阵前,法正低声对李利讲述着这些扎甲猛士的来历。
“在此之前,微臣就听说五斗米教有一群彪悍无比的护教卫队,却也只当是传闻而已,实则并不相信。直到黄巾叛乱爆发,我听闻张角手下有一批悍不畏死的黄巾力士,战斗力极为强悍,其中少数猛士能够以一当百。此后我便怀疑五斗米教的护教卫队应该是真的,不承想今日便亲眼见到了,而且人数不少,或许比张角训练出来的黄巾力士还要多出一倍有余。”
耳边听着法正的讲述,李利微眯双眸冷冷看着辕门前和两侧山坡上的厮杀,沉默不语。待看到两边山坡上的将士狼狈退下来后,他轻提缰绳驱使金猊兽王转身,冷哼道:“鸣金收兵,佯攻到此为止!”
话音未落,李利便驾驭金猊兽王跨步飞奔,径直返回陈仓城。
法正微微愣神后,立即挥手示意兵士鸣金,留下马岱在此等候黄忠大军,而后紧随李利之后打马离去。
“叮叮叮”
李利领兵西征张鲁的消息不胫而走,数日内传遍中原各州郡。
待这一消息得到证实后,原本相对平静的中原各州迅速沸腾起来。这个所谓的沸腾并不是欢呼,而是各路诸侯闻风而动,大肆调动兵马,加快各自扩张地盘的步伐。
最早得到消息的便是盘踞在河南郡的曹操。当他得到确切消息后,第一时间挥军出击,突袭陈留,打得吕布措手不及;而陈留此时还在张邈的弟弟张超手里,以致于吕布鞭长莫及,有心无力。
结果,张超不战而降,主动开城迎接曹操大军进驻陈留城,使得吕布彻底失去先机,无异于将偌大的陈留拱手送于曹操。由此,为了争夺兖州的归属,曹操和吕布之间全面开战。
而兖州之战几乎与陈仓之战同时开始,不过其厮杀之剧烈、规模之大,远在陈仓战役之上。曹操率领五万大军自陈留起兵攻打东郡,而蜷缩在东阿城的曹军残部则在荀彧的谋划下,曹纯率领三万余兵马倾巢而出,由东向北进攻,与曹操大军形成前后夹攻之势。
ps:感谢诸君月票激励,谢谢!
第831章亡汉室者李贼也
在兖州之战爆发的第二天,幽州公孙瓒出兵攻打青州,迫使袁绍不得不调兵遣将前去支援。
自此,青州争夺战也随之拉开序幕。
与此同时,九江袁术趁着中原大战之际,大肆出兵攻城略地,在扬州和豫州两路出击。数月之间,袁术近乎占据了豫州全境,而扬州刘繇则是节节败退,朝不保夕,使得扬州各郡眼瞅着就要全部落进袁术手里。
然而,正当袁术志得意满之时,豫章郡内横空杀出第三股势力。
这股势力乍一露头便展现出强劲的进攻发展势头,旬日之间便攻占十余座城池,几乎占据了整个豫章郡。
显而易见,这支异军突起的第三股势力便是刚刚返回江东不久的孙策孙伯符。
然则,初入江东的孙策并未旗帜鲜明地与袁术,仍然以袁术麾下将领自居,诈称自己并无拥兵自立之意,率部前往江东只是为了追击刘繇残部,替袁术收复江东各郡县。
尽管袁术并不相信孙策这番说辞,但好歹给他一个台阶可下,替他挽回不少颜面。是以,目前袁术和孙策尚未正式为敌,名义上孙策依然是他麾下部将,但实际情形如何,明眼人谁还看不明白呢。
所幸袁术如今又看上了一块肥肉,无暇顾及江东之地,便任由孙策攻城略地,借此削弱刘繇的实力。而这块让袁术垂涎三尺的肥肉便是刘备治下的徐州六郡。
不得不说,徐州刘备如今也是乐极生悲。流年不利,一连串的麻烦事儿接踵而来。想当初,他兵不血刃地从陶谦手里接管徐州六郡。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扬眉吐气,用欣喜若狂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亦不为过。然而,自从他提领徐州之后便再无安宁之日,首先便是陶谦的两个儿子到处给他添堵,紧接着西凉李利又向他施压,大半年下来硬是不给他任何敕封。直到现在他还顶着平原令的官衔执掌徐州。
如果说刘备没有自诩汉室宗亲、皇室后裔,他完全可以自领徐州牧,有没有天子敕封都无所谓。反正天下各州之中自领州牧的诸侯不在少数,多他刘备一个也不多,并不显眼。然而,恰恰是他素来自诩皇室后裔把他害得好苦。等于是自己挖坑自己跳。到头来把他自己坑惨了。纵观天下各州各郡,但凡是出身刘氏宗族,身为汉室宗亲者,哪个不是天子敕封官爵,有谁自领州牧的?
对于皇室后裔而言,自领官爵就等于公然造反,这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叛逆大罪,谁也担待不起。即便是割据自立。那也不能摆在明面上、公之于众,只能私下积蓄实力。顶着汉室宗亲之名,行割据自立之实。就像时下的荆州刘表和益州刘璋一样,名义上依然奉行朝廷旨意,定期向长安进贡酎金,缴纳钱粮,以示忠良。然则,实际上他们早已拥兵自立,占着偌大州郡安享富贵,颐指气使,不受任何人的管制约束,俨然是割据自立,划地为王。
对于这两位汉室宗亲的清净日子,刘备着实十分羡慕,心里盘算着自己也能效仿他们,割据徐州,坐享富贵。怎奈他根基浅薄,根本不能与刘表、刘璋这等根正苗红的汉室宗亲相提并论,时至今日他费尽心力寻得的族谱还在枕头底下压着,尚未得到宗正府承认,也没有机会觐见天子认祖归宗,他的名字至今没有纳入皇室族谱。
故此,刘备这个皇室后裔一直是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冒牌货,自诩皇亲,实际上还是出身寒微的泥腿子。正是由于他不是根正苗红的汉室宗亲,自身处境才会如此艰难,时下更是陷入苦恼而危险的境地。
中原大战,刘备起初并没有掺合进去的心思,打定主意坐山观虎斗,看看这些中原诸侯究竟有何能耐,实力如何。可是,在不经意的几次接触下属官员时,他赫然发现这些官员名义上是他的下属,实际上却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并未真正臣服于他。
当时刘备还不明其里,想不明白这些官员为何表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迟迟不愿效忠于自己。直到糜竺私下提醒他尽快向长安朝廷讨要官职之时,他豁然开朗,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原来这一切都是官爵惹的祸,身为官场之人,服从上级领导天经地义,自古皆然。可他虽然提领徐州却无相应的官爵,这自然很难令一众下属信服,由此难免出现口服心不服的情形,随之便有阳奉阴违之举。
于是,在中原大战时,刘备中途出兵入盟,与各路诸侯一起讨伐西凉李利。在他看来,与其低声下气地请求李利赐予他徐州牧之职,并进贡一批钱粮;还不如直接挥兵攻打西凉,逼迫李利乖乖就范。征战沙场十几年来,刘备没有学会别的,却深刻体会到实力的重要性,认为只要自身实力足够强大,何愁李利不乖乖奉上敕封诏书。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甚至于,已经不能用骨感来形容了,全是不带肉的排骨啊,生生崩掉刘备一排门牙,差点有去无回。
整整五万大军,这几乎是徐州六郡一半的兵力,当初刘备信心满满地领兵而去,并且还携带着大批粮草辎重。不承想,娄底原一战,诸侯盟军全盘崩溃,四散而逃,败得一塌糊涂,以致于最终乱做一盘散沙,各自仓皇逃命。刘备率领的五万徐州军败得更惨,可谓是一败涂地,逃离飞云渡时身边仅剩几千残军,而且三弟张飞还躺在担架上逃亡跑路,那场面端是狼狈之极,不堪回首!
不幸中的万幸,逃离荥阳时,刘备遇到了率部追击而来的赵云。白马河畔,刘备拉着赵云的手便不松开,仿佛见着亲人一般,一把鼻涕一把泪,声情并茂地一番话说得赵云虎目含泪,深深地为之动容,随之情到深处,一抬手便将刘备等人放了。
至此,刘备总算捡回一条命,带着张飞等两三千人昼夜兼程,半月内便赶回徐州,一路上硬是累死了上百匹战马。回到徐州时,刘备身边除了几百名亲兵和三弟张飞之外,跟随他逃回徐州的兵士全部加起来不到两千人,绝对算得上是大败而回,败得很是彻底。
司隶大败后,刘备随即面临严峻局势,徐州六郡的现有兵力严重不足,各郡兵力空虚,钱粮消耗极大,辎重损失惨重。六郡兵马全部加在一起不满五万人,形势比当初抵御曹操攻打徐州时还要恶劣得多。
为此,各郡太守和境内世家大族们对刘备颇有怨言,就连一向紧跟在他身后的糜家兄弟都在有意识地与他拉开距离,不再像以前那样全力以赴支持他了。甚至于,原本糜竺还有意将小妹糜环嫁于刘备,以结姻亲之好,此番却是矢口不提,似乎是与徐州各大士族达成一致,不敢与刘备走得太近,以免触犯众怒。
恰在此时,九江袁术迁移治所,将府邸搬到寿春,继而陈兵徐州边境,厉兵秣马,跃跃欲试,大有出兵攻取徐州之势。是以,初逢大败的刘备面临严峻考验,能不能保住徐州六郡还是未知之数。为此,刘备大叹自己不该掺合司隶之战,这潭浑水着实害人不浅,谁掺合进去谁倒霉。
诚然,刘备逃回徐州之后的懊悔不是没有道理的。
经过一个多月前的中原大战,凡是参与此战的诸侯势力均是损兵折将,实力骤降,元气大伤。如果说谁的损失最小,那便是兖州曹操莫属了。
娄底原惨败后,各路诸侯死的死逃的逃,兵马损失巨大,唯独曹操在这场大战中坐收渔利,先后兼并了河内张扬、江东孙策和白波军的一部分兵马,将飞云渡惨败的巨大损失又补充回来了,战后仍有五六万人马。只不过曹操现有兵马的战斗力极其有限,远远不能和当初的青州兵相提并论。因此,他的实力还是有所下降,但比起其他各路诸侯,他已经算是很幸运了。
经此一役,整个中原局势随之改变。
本来诸侯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实力相差悬殊,冀州袁绍一家独大,在中原各州中领袖群雄。但经过中原大战之后,各方诸侯的实力差距明显缩小。现如今,幽州公孙瓒的实力足可与袁绍抗衡,曹操后来居上隐隐力压吕布一头,徐州刘备本来兵强马壮,但大败之后却是岌岌可危。
此外,中原各州郡的小股诸侯势力相继灭亡。张邈、张扬等辈先后死去,白波贼主力尽丧,黑山军改弦易帜投效了李利,一直掺合中原纷争的南匈奴势力彻底覆灭,盘踞在并州雁门和幽州代郡一带的鲜卑部落同样遭遇重创。
与此同时,中原局势也是有起有落。随着袁绍、曹操、吕布和刘备等诸侯势力实力大损,扬州袁术和荆州刘表的强大实力便愈发凸显出来。
在袁术攻取豫州和大半个扬州之际,司隶大战正酣之时,刘表适时出兵南阳,将失陷多年的南阳郡重新夺回来。此外,刘表还在江夏和南郡两地屯集重兵,大肆操练水军,大有东渡长江,占领江东的架势。
正当整个中原大地烽烟四起之际,一道诏书从长安传出,经过函谷关时被有心人抄写上千份,遂由沿途商队和细作带入天下各州郡,并第一时间传到各路诸侯手里。
而最早接到诏书之人还是曹操,可当他看完诏书上的内容,顿时惊骇大呼:“汉室危矣,亡汉室者李贼也!”
第832章唯恐天下不乱
正当中原大地烽烟四起之际,一道诏书从长安传出,经过函谷关时被有心人抄写上千份,遂由沿途商队和细作带入天下各州郡,并第一时间传到各路诸侯手里。
而最早接到诏书之人还是曹操,因为他距离函谷关最近。
可当他看完诏书上的内容,顿时惊骇急呼:“汉室危矣,亡汉室者李贼也!”
然则,接下来曹操的举动却极为奇怪,他一言不发地将诏书丢在案头,转身离开大帐。此时留在帅帐中的程昱、毛玠、满宠等谋士幕僚们神色愕然,随即程昱轻步走到阶下取来诏书翻看,乍一看便神色大变,而后默然交给身边的毛玠。
待毛玠和满宠等人依次看过诏书后,众人面面相觑,却不约而同地缄口不言,一个个神色凝重地缓缓离开帅帐。
而那份天子诏书依旧放在案头,静静地摞在一对竹简最上方
紧随曹操之后接到诏书的诸侯是袁绍,落在他手里的诏书还是手抄本,内容与千里之外的曹操案头上的诏书完全一致。
但是,当袁绍看到诏书时却是破口大骂:“天子昏聩,李贼可恶,欺我太甚!某袁绍与李贼势不两立,此生不杀尔贼,吾死不瞑目!呼、、、呼呼!”
大骂声中,袁绍气喘嘘嘘,面目狰狞,那凶神恶煞的神情似是欲要择人而噬一般,吓得许攸、郭图和辛评辛毗等谋士噤若寒蝉,一动不敢动。
紧随袁绍之后。天下各路诸侯先后接到这道天子诏书,即使是道路隔绝的益州刘璋也不例外。不过他是最后一位接到诏书的诸侯,诏书是由来往于雍凉二州羌人部落的商队经广汉郡带入益州的。遂传到刘璋手里。
幽州公孙瓒接到诏书时的反应与曹操一般无二,失声惊呼:“汉室危矣,天下大乱矣!”不过他没有斥责西凉李利,因为他此时与李利是盟友,拥有相同的敌人,目标一致,利益相关。共同进退。更何况,这道诏书上的内容并未牵涉到他,反而对他十分有利。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孙瓒是乐见其成的。这是他一直想做却做不到、又不敢做的事情,这道诏书无疑是帮了他的大忙。
然则,这道诏书实在是牵涉太广。近乎涵盖了天下大半诸侯。事关重大。看得公孙瓒心惊肉跳,连呼吸都不由得急促起来。此诏一旦颁布天下,就等于西凉军树敌于各路诸侯,公然向各方势力宣战,首当其冲者便是前番联合讨伐西凉军的中原诸侯。
是以,公孙瓒反复翻看了诏书好多遍,几乎将竹简上的每一字都记在脑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