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骁骑(虎贲)-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此子绝不是甘居人下之辈,始终念念不忘继承孙坚遗愿,割据江东,建立一番霸业。只是令我感到奇怪的是,袁术历来吝啬,对孙策看管的很严,为何此番却将两万人马交到孙策手里,让他领兵前来会盟呢?此举不像是袁术的处事风格呀,他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慷慨大方了?”
郭嘉闻言后,眉头微动,心思急转之下,忽然眼底闪过一丝恍然之色。随即他轻声问道:“主公可曾听说过孙坚攻入洛阳皇宫寻得传国玉玺之事?”
“嗯?”李利愕然应声,当即想起一段被他抛到脑后的记忆,关键字眼就是落到孙氏父子手中的传国玉玺,只不过此事随着孙坚之死而沉寂下去,这几年已经无人再提此事。就因为这样,李利才会将此事抛到脑后,一时间竟然没有把孙策和传国玉玺联系到一起。
“奉孝的意思是说,孙策此次之所以能从袁术手中弄到两万人马,就是他用孙坚拿命换来的传国玉玺抵押给袁术,从而借得这些兵马?”
“正是!”听到李利的询问后,郭嘉欣然点头应声,既而冷笑道:“以九江袁术的为人性格,休说两万兵马,就算是两千兵马,他也不会交给孙策。因为他根本不信任孙策,连带着对孙坚死后留下的一众旧部都不信任,处处提防孙策等人,生怕他们投而复叛。因此,孙策想从袁术手里弄到兵马,必须要拿出让袁术心动的东西,如此才能得偿所愿。而孙策目前寄人篱下,自保尚且不足,哪有贵重之物送给袁术。所以。现在孙策手中还能有这支人马,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他将传国玉玺献给袁术,从而换得些许兵马。
此外,单凭一尊玉玺恐怕也不值两万人马,尽管孙策十分乐意,但袁术一定舍不得。因此,孙策之所以能带来两万之数,想必还有袁绍、曹操等人屡屡催促袁术出兵会盟的功劳。袁术被他们催得心烦,却又不好直言拒绝。恰在此时孙策愿意献出传国玉玺换取领兵会盟的机会,如此两相撮合之下,才使得孙策能从袁术手里弄到两万人马前来会盟。”
李利欣然颔首道:“两万人马,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即使袁绍、曹操等人不满意,却也找不到指责袁术的借口。这才是袁术一贯的作风嘛!
昔日陈留会盟时。袁术就带着两万兵马参加会盟。弄到一个副盟主的位置,负责盟军粮草,结果克扣下来的粮草大半被袁绍所得,而袁术自己却弄得一身骚,令各路诸侯对他极为不满。因此,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袁术此次绝对不会再来会盟,以免再被袁绍利用。
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打定主意不出兵的袁术,却被孙策中途横插一杠子。巧借袁绍等人的密信,再用一块石头从袁术手里换取两万兵马。传国玉玺啊,正合袁术的胃口,孙策这小子受刺激之后终于开窍了,足足提前了两年哪!”
“两年?主公所说的两年是什么意思?”郭嘉神情愕然地接声问道。
“呃!”李利闻声惊醒,含糊其词地笑道:“没什么。我的意思是说,若是再给我两年时间,我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动了。”
“哦,原来如此。”郭嘉欣然点头,若有所思地道:“主公所言不错。如今我们刚刚解决粮草不济的问题,又有大笔钱财,若是再有两年时间准备,我们就能打造更加精良的兵器战甲,装备全军,甚至还能再扩充十万兵马。到那时,即使中原诸侯联合起来,我等也能将其正面击败,既而挥师中原,横扫各州。
只可惜事实岂能尽如人意。如今我军兵马虽不比盟军少多少,但军械储备明显不足。在司隶境内与盟军正面对决根本不占优势,即使打赢了也是得不偿失,自身兵马伤亡太大,还是无力攻取中原各州,反倒会给袁绍、曹操等人留下迎头赶上的机会。正因如此,所以我军此次才会一退再退,避免与盟军正面对决,趁机拖垮他们,累瘦他们,继而依靠雄关天险一举打败盟军,赢得最后的胜利。惟有如此,才能将我军的兵力伤亡降至最小,为随后逐鹿中原保存实力。”
李利闻言后,欣然颔首,实则心里却在暗自苦笑。其实他刚才说的两年是指孙策利用传国玉玺向袁术借兵的事情应该发生在两年后,如今却整整提前了两年,使得历史彻底改变,与李利记忆中的历史完全变样。也正是从此次中原诸侯会盟开始,李利所熟知的东汉历史彻底被颠覆,此后发生的一切都将变得不可预料,扑朔迷离,唯一不变的是各路诸侯枭雄仍是李利所熟识的那些人。
只是李利没想到的是,郭嘉听到两年这个字眼后,居然将形势分析得如此透彻,甚至直接当着众将的面,将此次司隶之战的应敌之策笼统说出来。这让李利暗自苦笑,隐隐有些担心泄露御敌之策,后果将不堪设想。好在城楼上的众将都是李利的亲信将领,唯一不是亲信的将领就是刚刚收入麾下的徐晃。
而李利之所以将徐晃留在身边,其真实意图就是为了便于观察其品行和心性。尽管历史上徐晃是个忠义之人,但李利还是更相信自己的眼睛。毕竟百闻不如一见,知其人还要观其行,直到真正确认徐晃是真心效忠于自己之后,李利才会对他委以重任,视作可以托付大事的亲信将领。
这并不是李利生性多疑,而是世道混乱,每个人都在随着时局变幻而调整自己的立场。乱世之中人心叵测,历史已然改变,谁能肯定创作这段历史的人不会随之改变。因此,本着谨慎的态度,李利通常都会将新近招募的主要将领留在身边,既能让他们感到很受器重,又便于李利就近观察其人的秉性,还能了解其人的才能与缺陷,继而因才适用,将其安排在最能发挥才能的位置上。
如此两全其美之事,何乐而不为?
正因如此,西凉军将领大多出自金猊卫,并且悉数拜将封侯,予以重用。
其实不光李利是这样,世人皆如是;领导用人首选心腹,普通人也会选择跟自己关系好的人托付大事。不管世事如何变幻,朝代如何更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第633章王者之心坚如铁
斜阳悬空,北风呼啸。
锵锵锵!
当南门城楼上郭嘉与李利轻声低语时,阵前战场上尘土飞扬,马嘶声如雷,碰击声不断。
激战至此,从午后打到斜阳西下,马超与孙策二人大战七十多个回合仍在酣战胶着当中,势均力敌,难分伯仲。
此时此刻,曾经见过孙策与吕布交锋之人,很难将前几日的孙策与此时的孙策联系起来。因为那时孙策仅与吕布交战三十回合,并且已显败象,然而孙策此时却与西凉锦马超力战七十多个回合仍然不落下风,骁勇异常。
难道西凉上将马超与温侯吕布之间差距如此之大,亦或是孙策与吕布对战时未尽全力?
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两军阵前观战的明眼人都已看出来,孙策此时确实是竭尽全力而战,而马超却不尽然。激战至今,马超除了脸颊略显潮红,神情沉着冷静,抵挡反击信手拈来,不急不躁,不紧不慢,似乎留有余力,亦留有后手。
换言之,那日孙策与吕布之间只是切磋较量,并非生死相搏。战前吕布言明在先,不会伤及孙策性命,且以长辈自居;如此对战,不难想象交战之中双方必定留有余力,都没有全力相拼。因此,当战至三十个回合时,双方都是毫发无伤;尽管吕布右手虎口崩裂,但这点伤势对于武将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如同女子刺绣扎到手指一样,家常便饭而已,不值一提。
况且,战后吕布曾对孙策明说,若是生死相搏。孙策至少能与他力战五十个回合不落下风。由此可见,倘若孙策与吕布全力相拼、生死相搏,力战七八十个回合不成问题,即使处于下风,也不会就此丧命。
由此联想到昔日虎牢关三英战吕布,那是一场生死大战,吕布毫不留手之下激战七十个回合震落张飞手中丈八蛇矛,而后与张飞、关羽二人力战四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此后再与刘关张三兄弟激战数十个回合方才回马逃走。从中不难看出,孙策武艺之高与张飞相比亦不遑多让。只可惜他们曾未交手,无缘得见孰强孰弱。
易地而处,孙策对战马超,起手一击因轻敌而虎口崩裂,但这点伤势并不影响他的战力。反而激发他潜藏在骨髓中的血气和凶狠。因此,当他全力出手对战马超之际。攻击防守皆是丝毫不落下风。与马超拼得旗鼓相当,平分秋色。
横向比对,即使马超对上吕布,谁胜谁负亦是犹未可知,不到最后一刻,很难说谁能稳胜一筹。
是以。对于马超、孙策和吕布这样的当世顶尖武将来说,已经不存在简单意义上的强弱与输赢。若是生死相搏,力量、武技、骑术和座骑优良与否,都能直接影响成败。甚至一阵风、一粒沙或是一声惊叫,都能决定最终谁能存活下来。
这种巅峰对决已经不能用纯粹的武艺强弱来区分,拼的是武技,靠的是座骑与力量,磨的是耐性,最后决定胜负的往往是心境。任何一个因素被一方抓住,都有可能致对方于死地。
唏聿聿!
五个回合后,孙策胯下战马惊声嘶啸,究其原因却是刚刚对冲之中被马超座下雪影良驹踢中前蹄,致使孙策的座骑回马时痛声长嘶。
然而这一声马嘶却让孙策惕然心惊,待留下胯下座骑的神态后,他顿时暗自焦急,眼底掠过一丝忧色。因为一个多时辰的来回疾奔,他胯下战马已然显露出后力不济之象,马鼻处溢出气泡,嘴角出现白沫,这一切都意味着战马气力不支,无力再战。
眼见于此,孙策如何能不急,岂能不担忧?倘若激战之中战马不济,或摔倒或马失前蹄,那将是毁灭性的灾难,直接连累他丢掉性命,一切功名大业都将化作粪土,毁于一旦。
心思急转中孙策咬咬牙,已有决断,事已至此,惟有速战速决。不然的话,他除了战败,就是趁机逃回本阵,等于直接向马超认输。而这,却是孙策绝对不能接受的结果,他生平最恨手下将士临战而逃,因此他自己宁肯战败也不会临阵脱逃。
“驾!杀!”
厉声暴喝中,孙策打马飞奔,想趁着战马尚可支撑之际,再不可与马超僵持对攻,必须使出压箱底的大杀招,力求速胜。
眼看孙策双手脱缰纵马杀来,马超虎目微眯,身体微微下沉伏在马颈上,单手持枪策马疾奔。待双方距离拉近时,他左手瞬时松开缰绳,继而双手握枪,枪尖划地而起,提枪突刺,直取孙策右侧胸膛刺去。而欲求速胜的孙策一改之前挥枪格挡的防御招式,面对马超突刺而来的亮银枪,他不躲不闪地提枪对刺,黝黑色的霸王枪瞬间刺出直指马超胸膛而去。
霎时,马超与孙策二人不约而同地选择同一种攻击方式,彻底放弃防御,挺枪直刺,置生死于度外,以命搏命。
这一幕看得东西两边观战的数万将士心惊肉跳,数万颗心提到嗓门眼上,无比吃惊地张着嘴巴,睁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阵前战场上两个策马飞奔的身影。
“锵!”万众注目之中,但见孙策与马超迎面相遇的一瞬间,两人同时变招,奋力刺出的枪锋凌空对撞,继而两杆长枪剧烈抨击,赫然是毫无保留地硬碰硬的力拼碰击。与此同时,孙策胯下已显疲乏之态的座骑,躲闪不及与马超胯下雪影良驹正面相遇;霎时间,两匹战马撇过马头,侧身相撞。
唏聿聿!
惊马长嘶之中,只见孙策胯下战马被雪影马撞得吃痛嘶叫,继而战马后撤数步,险些踉跄摔倒。疾步后退当中,孙策胯下坐骑受惊乱窜,马身随之掉转,与雪影马并驾而立。
座下战马不济。使得孙策酝酿已久的杀招中途夭折,不但没能压制马超,反被座骑拖累,从而被马超抓住时机狠下杀手,亮银枪划破孙策左臂铠甲,留下一道一尺多长的血槽。然而孙策却丝毫不为所动,不管不顾地挥枪还击,霸王枪攻势迅疾,快如闪电般突刺直劈,试图扳回一局。也要在马超身上留下霸王枪的印迹。
并驾齐驱中马超无疑占据着优势,因为他是顺势而行,而孙策则是被动转向,无法借用战马冲刺之力。相比之下,孙策在力量上瞬间下降两三成。处于劣势地位。而这正是马超寻求已久的破敌制胜的大好时机,此时若不趁势攻击。又待何时?
霎时。马超整个上肢弯曲成弓形,两腮鼓鼓,甩开膀子,紧握亮银枪凶猛出击。只见亮银枪此时竟被马超当做铁棒使用,再也没有之前的刺、挑、抽、劈等招式,而是毫不取巧地抡起长枪打砸。纯粹是仗着一身蛮力,猛敲狠砸。
无独有偶。孙策此时与马超一样,将霸王枪当成棍棒使唤,毫无技巧可言。硬拼力抗,毫不示弱地与马超对打互攻。
双方此前已经较量七十多个回合不分高下,枪术不相上下,招式也不分强弱,力量更是旗鼓相当。是以单纯依靠枪术技巧取胜已然无望,势均力敌,谈何取胜?既然以巧取胜无望,那么花俏的攻击招式亦是徒然,惟有以力搏力、以命搏命才是绝对胜负的关键所在。
战斗到这个份儿上,双方拼得不是枪术,也不是武艺,而是力量和速度的对决。硬碰硬的较量中,谁的耐力更持久、攻击速度更快,谁就能制敌致胜。
还有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这就是双方胯下座骑是否得力,能不能扛得住如此巨大的力量碰撞。而孙策之所以决定速战速决,就是因为他的座骑后力不济,无法与马超继续厮杀相持,从而迫使他不得不做最后一搏,胜负在此一举!
“锵锵锵!”
两马并行飞奔之中,霸王枪与亮银枪以肉眼难觅的速度连续碰撞,从而激起一串串闪亮刺眼的火舌,火星四溅,炫光璀璨。剧烈碰击数十次后,并驾齐驱的两人两马之间仅有三步之隔,两杆长枪架在一起,枪锋下的红缨交织缠绕,随着战马疾奔前行而较力相持。
顷刻间,两人从盟军阵前打到南门城下,继而沿着墙根力拼相持,两杆旋绕交错,寸步不让。
“主公,好机会呀!”
城楼上,当马超和孙策二人并驾而行奔至墙角下的一瞬间,郭嘉神情大振,急声喊道。
“何来机会?难道奉孝想趁着他们较力相持之际下令乱箭射杀孙策?”李利神情错愕地接声问道。
“正是!”郭嘉闻声点头,欣然说道:“孙策此贼甚为凶悍,竟然能与马超将军力拼八十个回合而不败,足见其武艺高强,留之必是祸患,不如尽早除之。如今他居然和马超将军打到城门前,这就等于自己送上门找死,活腻了!因此,只要主公一声令下,不用乱箭齐发,只需十名弓弩手一起放箭,定能将孙策当场射杀!”
“不可!”郭嘉话音未落,以腾霄为首的一众将领异口同声地急声说道。
随即滕霄神色肃然地说道:“军师此言差矣。自古两军对垒之中,阵前斗将的本意是斩杀敌将,打击敌军斗志,鼓舞己方士气,从而破敌取胜。故而,阵前斗将最为忌讳暗器和阴损手段,双方拼得是实力,靠的是过硬本领,赢要赢得堂堂正正,输要输得心服口服,如此才能起到挫败敌军斗志、鼓舞己方军心士气的作用。刚刚孟起和孙策打到敌军阵前,对方并没有趁机放箭射杀孟起,如今打到我们这边来了,而我军却暗放冷箭欲害孙策性命。如此行径,岂不让人齿冷?
一旦我们果真这么做,即便当场射死孙策,也起不到震慑敌军的效果,反而令他们义愤填膺,斗志更加旺盛。因为暗施冷箭是懦夫才有的胆怯手段,而真正的强者根本不屑于使用阴暗手段,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打败对手。因此,军师所言末将等不敢苟同,请主公明鉴!”
郭嘉闻言后,神情顿时阴沉下来。脸颊微红,眼神中流露出几分不以为然之色,随即神情急切地看着李利,希望得到李利首肯。只要李利点头,众将说什么都没用,城头上的弓箭手会立即放箭。
“呵呵呵!”看到郭嘉和滕霄等将领的意见相左,气氛颇为紧张,李利爽朗而笑,笑呵呵地道:“看来我今日前来观战是个错误的决定,否则孙策定然丧命于此。可惜我急匆匆赶来。非但没有大破敌军,反而救了孙策一命。如此看来,孙策这厮命不该绝呀!”
“呃!主公何出此言,我怎么越听越糊涂?”郭嘉神情错愕地急声问道。
李利闻言后,当即敛起笑容。微笑道:“奉孝有所不知。当日我将周瑜招到麾下之际,曾向他许诺。有生之年不会杀死孙策。藉此成全他和孙策的兄弟情谊。因此,如果我今天不来东垣城观战,你们即便诛杀孙策,杀了也就杀了。正所谓不知者不怪罪,虽然我李利会因此背上些许恶名,却也不会降罪于你们。只可惜我清早闻讯赶来。原本想看看我军大败敌军的壮观场面,不承想却阴差阳错地救了孙策一命。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孙策命不该绝啊!”
“如此甚好,主公英明!”滕霄等将领闻言后顿时松了口气。当即齐声应道。
相比之下,郭嘉却是满脸失望之色,颇感无奈地摇摇头,神情显得有些失落,似是心有不甘。
目光从郭嘉和众将脸上滑过,李利轻拍郭嘉的肩膀,对众将轻轻摇头,正色道:“其实我很赞成奉孝的谏言,只要有机会斩杀敌将,使用什么手段都行,根本不必忌讳是不是光明正大,是不是卑鄙阴损。因为杀死一名颇具名气的敌将,不但能让敌军蒙受巨大损失,还能替我们除掉一个强敌,减少我军将士的伤亡。像这种能够获得实惠的事情,我李利绝对不会放弃,但求实利,不图虚名。因此,我要提醒你们,对待敌人不要心慈手软,更不要顾惜名声。只要能够杀死敌手,何必刻意追求什么堂堂正正?
纵观古今,有多少驰骋沙场的名将和猛将最终是战死沙场的?没有几个,甚至可以说是屈指可数。他们之中大多数人都是被阴谋诡计害死的,或死于宵小之手,或是被人栽赃陷害,全都死的不明不白,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希望你们不要迂腐守旧,敢出手时就出手,不要瞻前顾后,顾忌太多。”
话音稍顿,李利无奈地摇摇头,苦笑道:“此次我们原本有机会射杀孙策,却因我先前许诺于人而不得不放弃,致使大好机会白白溜走。如果我们射杀孙策,孟起就不必继续鏖战,翻掌间就能取下孙策首级。
可惜呀,我李利现在身居高位,一言一行时常身不由己,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被声名所累,继而瞻前顾后,白白错失良机。况且我之前答应过公瑾,此刻就要履行承诺,不能出尔反尔,否则何以统帅大军。所以,此事就此作罢,能不能打败孙策或是将其诛杀,就看孟起接下来的表现了。”
临末了,李利语气突变,沉声道:“孙策其人文武双全,野心极大,今日不死,他日定是我等之大敌!”
“这、、、”滕霄闻言后神色大变,低声迟疑道:“主公息怒,末将知错了。现在我就亲自出手射杀孙策,永绝后患!”
背对滕霄的李利,闻声摇头,沉吟道:“罢了,此事就此为止,日后休要再提。眼下公瑾正在领兵攻打并州,若是让他听到孙策被我军所杀的消息,岂不令他寒心?准备一下吧,孟起与孙策之间的战斗快见分晓了,随后敌军必定大举进攻,到时候就轮到你滕云龙率部厮杀了。”
“诺,末将领命。”滕霄恭声应道。随即他向郭嘉躬身一礼,坦言道:“军师见识过人,目光长远,刚刚确是末将太过短视,误解了军师之意,还请军师多多包涵!”
“云龙将军言重了。事关主公声誉,将军之言并没有错,倒是我不知原委,太过急功近利了。”郭嘉躬身还礼,微笑道。
郭嘉此言倒不是客套,而是有感而发。其实,当他听了李利的话后,神色渐渐恢复如常,心中便已释怀。正如李利所说,既然许诺于周瑜,此时就不能反悔,否则如何服众。何况,周瑜自青狼谷一战成名后,已然稳居诸将之首,战功赫赫,而且眼下正值收取并州的关键时刻,实在不易节外生枝。
有鉴于此,聪明如郭嘉岂能不明白李利话中之意。孙策固然要除,却不是现在,也不能死在李利面前,而是要让西凉诸将在随后的战斗中背着李利伺机除掉孙策。这才是李利一番话的真正意图,既不能失信于周瑜,又借此机会言明利害,暗示诸将随后应该如何行事。
而郭嘉之所以迅速释怀,是因为他看到了李利坚如铁石的王者之心。自古成霸业者没有谦谦君子,更没有心慈手软、循规蹈矩之辈,只有不拘小节、因势利导,不断开拓进取,惟有如此才能成就千秋霸业。
第634章一枪双将两茫茫
(感谢:君子柏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南门城下。
孙策与马超二人齐头并进,沿着城墙疾奔,侧身对攻,战况异常激烈。
直至打到西凉军阵前,孙策虚晃一枪,趁机撇开马超,打马奔向两军阵前。
而马超则是当即勒马转身,随后追杀上来,不给孙策喘息之机,企图一举将其击败。
还是那句话,孙策绝不是临阵脱逃之人,何况他并不认为自己不敌马超,因此根本没必要逃跑。
暂时摆脱马超之后,孙策打马奔至阵前,待马超随后追来之际,他纵马挥枪再次与马超迎面对冲。
哒哒哒!
面对孙策驽马扬枪而来,马超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微眯双眸紧盯着孙策胯下口吐白沫的战马,似有所图。
“杀!”两马相遇的一霎,孙策怒吼一声,高举霸王枪迎头劈向马超。而马超也在这一刻厉声暴喝,旋即骤然提缰勒马,雪影马瞬时扬蹄而起,载着马超窜起一丈多高。
“锵!”两杆长枪凌空相遇,砰然巨响声中马超居高临下荡开孙策凌空劈下的霸王枪,继而提枪突刺。孙策眼见自己全力一击竟被马超震开,顿时怒目圆瞪,手中长枪瞬时横扫,企图以牙还牙,同样荡开马超的挺抢直刺。然而他万万没想到,马超这次确是虚晃一枪,亮银枪中途回收,致使孙策一击落空,中门大开。
“喝!”正当孙策以为马超会趁势再攻之际,但见马超突然低吼一声,手中亮银枪插在地上。随之枪杆被巨力压弯,而马超则借着长枪弯曲后的巨大反弹力道脱离马背,顺势纵身跃起两丈多高。
“受死吧!”腾空跃起的一刹那,马超凌空倒翻转身,亮银枪瞬间拔地而起,随即他凌空抡起长枪,厉声暴喝之中从两丈多高的空中如陨石坠落般大力砸向孙策。
“铛!”这一声碰击不像之前那样响声大作,声音极其沉闷,犹如石头砸在肥肉上,声响虽然不大。但效果却超乎想象。
腾身一击之下,孙策举枪横挡,结结实实地迎接马超的雷霆一击。然而这一击所蕴含的巨大力道远远超出他的预料之外,致使他吃力不住后仰在马背上,让身下的座骑分担了大半力道。即便如此。孙策的嘴角仍然溢出一抹鲜血,潮红的脸颊瞬间变得苍白。直到这一霎那。他方知原来马超之前看似全力相拼。实际一直留有余力,藏而不漏,直至此时突然爆发出来,试图将他孙策一举击败,甚至取他性命。
“呀啊!”一瞬间,躺在马背上的孙策龇牙怒吼。双臂撑起霸王枪奋力一推,将压在枪杆上的亮银枪和身形下坠的马超再次推向空中。旋即,他赫然起身,双臂一挥。手中霸王枪凌空刺向马超的下腹。
霎时,但见马超借助孙策反推之力再次腾空而起,随之挥枪击向突刺而来的霸王枪。待荡开霸王枪的一瞬间,只见他凌空背翻从孙策头顶越过去,继而稳稳站在战马后背末端,出现在孙策身后。
这一刻,孙策怒容再变,眼神中划过一丝慌乱之色。当即他本能地俯身前趴,挥枪反手一击,试图将马超打下马背。却不料马超早有防备,掌中亮银枪瞬间飞速横扫而来,与霸王枪撞个正着,巨大力道瞬间将霸王枪震开,继而余力未消,顺势抹向孙策的左肩。
危机之中孙策顾不上回枪,只得借助枪柄挡开飞刺而来的枪锋,继而右脚脱离单边马蹬,单手撑着马背,双腿擦着马背踹向马超站在马背上的双脚。如此以来,马超将无法立足,除了离开孙策的座骑之外,别无选择。
果然,孙策双腿飞踹的威力不小,生生将马超逼得无处立足,不得不飞身下马。
然而,马超怎么会如此轻易地舍弃出现在孙策身后的机会呢?要知道这种机会虽谈不上千载难逢,却也十分难得,利用得当的话,完全有可能迫使孙策弃马而逃。
“咻!”就在孙策目送马超跳离马背的一瞬间,突然听到一声尖锐的呼啸声,随之就看到刚刚飞离马背的马超又出现在视线当中。但见翻身跳离马背的马超根本没有落地,而是提前将亮银枪插在战马左侧两步之外,待他翻身下马之际则是抓住长枪顺势旋转一圈,随之双脚大力踹向孙策座下战马的左侧后蹄。
这一霎,孙策大惊失色,却又无力挽回。因为当他反应过来的时候,马超已经撑着长枪飞身踹向他的战马,一切都已为时已晚,来不及了。
唏聿聿!
“砰!”一阵凄厉的马嘶悲鸣声中,只见孙策胯下战马以及孙策本人,被马超两脚踹出去数步远。随之战马痛叫哀鸣,横向踉跄两步后,轰然倒地,继而在凄厉的悲鸣声中抽搐暴毙。
而孙策则在战马摔倒的一刹那,纵身脱离马背,继而站在地上无比愤怒地怒视着翻身坐回雪影坐骑背上的马超。
哒哒哒!
清脆急促的马蹄声中,马超双手脱缰,雪影马疾掠而过,亮银枪势大力沉地扫向徒步对战的孙策。
面对马超飞奔袭来,满脸铁青的孙策双眼微眯,阴森森地紧盯着双方之间的距离。待雪影马即将逼近时,只见孙策突然一个蹚地打滚避开马超挥枪一击,随之趁着身体翻滚之际霸王枪顺势出击,目标就是雪影马的一对前蹄。
痛失座骑的孙策岂是好相与的角色,前一刻他失去了战马,此刻就要马超也失去座骑。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才是孙策孙伯符的处事风格。
唏聿聿!
一声高亢的马嘶长啸中,但见急速奔驰的雪影马突然纵身一跃,险之又险地跃过横扫而来的霸王枪,有惊无险地从孙策面前疾掠而过,既而安然落地。而马背上的马超则在一击落空的瞬间飞身下马,一个大跨步出现在尚未从地上爬起来的孙策的左侧。继而抡起亮银枪砸向孙策的脑袋。
“嘭、嘭、嘭!”
眼角余光瞥见马超大跨步地挥枪袭来,孙策根本来不及起身,更来不及挥枪迎击,只得继续蹚地翻滚。只可惜他的翻滚速度远远比不上马超跨步追击的速度,只见亮银枪一次又一次地抽打在孙策身旁,每次都只差一丁点就打在孙策身上,却被他险之又险的翻身躲过。于是,亮银枪如棍棒般一棒一棒地敲在地上,扬起满眼尘土,沙石四溅。
“少主勿惊。祖茂来也!”
就在孙策陷入绝境之际,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