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骁骑(虎贲)-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上,桓飞晕船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四天。
五天前,李利一行六人从皖县乔府出发,快马疾奔一天之后,第二天改走水路,沿江西行。自从登船那一刻起,桓飞就开始晕船,随之晕晕乎乎度过四天时间,而今一行人已经进入荆州境内。
正因如此,李利等人早已习惯了桓飞晕船的毛病,每隔半个时辰就会给他准备一些稀粥,多少增加一点体力。至于其他食物对于他来说,都是徒然,吃什么吐什么,以致于他现在根本没有食欲,只能喝点稀粥润润嗓子。
一行六人除了桓飞,其他五人都不晕船。沿途饮酒作赋,载歌载舞,兴致极高,玩得不亦乐乎。
这可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确有其事。
李利、鲁肃、周瑜和大小乔五人,无一不通音律,其中周瑜和大乔、小乔三人更是这个时代中音律造诣极高之人。而李利和鲁肃二人与之相比相形见拙,尤其是李利,几乎对大汉音律一窍不通。
然而,就是李利这个对时下音律一窍不通之人。现在却变成了周瑜和大小乔等人公认的大乐师。他不会弹琴,不会拨弄琵琶,也看不懂东汉乐谱,但他脑海中存留的曲子可是不少。而且,他会制作竹笛和洞箫。吹出来的曲子丝毫不比周瑜等人逊色分毫,甚至犹有过之。
于是一路行来。大乔和小乔二女总是缠着李利吹几首新曲。而她们姐妹二人则是一边听着音律,一边编写乐谱。随后她们再将曲子弹奏出来,让李利聆听一遍,发现不一样的地方就让李利重新来过,既而修改音律不符之处。
四天下来,大乔和小乔姐妹俩已经整理出十几首曲子。其中一半还有唱词。这让姐妹俩如获至宝,每天都要反复研究新曲,偶尔还会改动一下,力求尽善尽美。直至旋律优美动听为止。
伫立船头,李利看着碧波千里的江水心潮澎湃,隐藏在心底的记忆再度浮现上来。
前世他曾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上摸爬滚打十几年,从大头兵一步步升迁至军官,见惯了大风大浪。在他眼里,长江与大海相比不过是稍大一点的河沟,根本不需要水师,一般兵士就足以胜任。
然而,时空轮转,李利此时再看这条大江,却是颇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自古道:北雄南秀,南船北马。
北方战骑骁勇强横,驰骋千里平原,所向披靡。而南方水网密布,动辄就是大江大河,战骑难以涉水而过,只能依靠船只过河。如此以来,战骑在南方威力大减,纵然战力强横,却被河流阻挡,徒呼奈何!
值得一提的是,时下大多数北方将士不习水性,受不了水上颠簸,也不习惯南方湿热的气候,由此就形成了地域界限分明的南北差异,衍生出风格迥异的南北格局。就像此时的桓飞,多么勇猛强悍的战将啊,实至名归的万人敌,纵横西域和中原无人能挡。然而,一条大河就将他折磨得猛虎变成病猫,战战兢兢,晕船怕水,就连站在船上都困难,只能躺在甲板上才会感觉好些。
桓飞此番表现出来的窘迫之状,让李利原本十分轻松的心情陡然变得沉重起来,令他重新审视这条大江。
时下南北地域差异远比后世大得多,这种巨大差异并不是说长江就变成了大海,而是南北两地的生存环境差异巨大,交通不便路途遥远,两地百姓来往极少。如此就造成了南方人不知北地山高路险,北方人不知南方河大水深,甚至于很多北方百姓几代人都没见过长江有多宽又有多深。正是因为见识少,所以才会水土不服。没见过才会害怕,若是见多了,何惧之有!
在此之前,李利没想过组建水师,因为西凉境内不需要水师,也没有训练水师的水域。境内最大的河流就是黄河,在黄河里训练水师就好比澡盆子里学游泳,还是省省吧。
此外,西凉军短期之内也到不了长江,用不上水师。因此李利此番南下没有招揽水军将领的打算,像周泰、蒋钦和甘宁等水军将才,虽然招人稀罕,但李利麾下如今不缺战将。既然没有水军的用武之地,何必劳心劳力招揽人家,分明是多此一举嘛!
故此,李利南下的真实意图就是想招揽能够独自领军攻城拔寨的将帅,其人必须是智勇双全,精通兵法韬略的大将统帅。
本来李利南下一个多月一无所获,只等除掉跟踪之人后,就准备返程。不成想夏侯兄弟一番截杀之下,让李利阴差阳错被鲁肃所救,随之顺藤摸瓜找到周瑜。
对于招揽周瑜,李利完全没有信心能说动他投效自己,原本只想试一试,反正都来了,顺便跟着鲁肃去看看又有何妨。没想到,李利自己不抱希望,但鲁肃却不愿放弃,苦口婆心地劝说周瑜,前后足足两天两夜,几乎是一直在周瑜耳边唠叨。随后再由李利一番真诚相邀,周瑜终于松口了,勉强拜在李利麾下。
之所以说周瑜很勉强,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顾虑,又自觉愧对孙策。然而,面对知己好友鲁肃的劝说,又有李利本人诚恳邀请,最终促成此事。
历史上,鲁肃也曾经劝说周瑜和自己一起投奔庐江郑宝,当时孙策刚刚过世,江东局势混乱。周瑜却对鲁肃说:乱世纷争,不仅君王可以选臣下,臣下也可以选择君主;随即周瑜向孙权举荐鲁肃。值得一提的是,周瑜生性孤傲,自视才高,生平只举荐过一个人,这便是鲁肃鲁子敬。
故而,真正能说服周瑜弃孙氏兄弟而另投他主的人惟有鲁肃,除此再无他人。
李利歪打正着成功招揽周瑜之后,就想方设法弥补周瑜心中的缺憾,让他真正心悦诚服地效忠于自己。于是皖县二乔自然而然地跃入李利的脑海里,促使他带着周瑜等人直奔乔府而去。
然而,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李利夤夜邂逅的鱼美人竟然是小乔。
这样以来,阴差阳错之下,大乔没有等到三年后嫁给孙策,却嫁给了周瑜,而本应该是周瑜之妻的小乔,却被李利捷足先登拔了头筹。
当时李利一下子就懵了,好几天都没回过神来,以至于他和小乔欢好时总有种偷情的感觉。直到周瑜获取大乔芳心之后,李利总算松了一口气,心境趋于平和。
遥想李利此前抢占孙权的妻子步练师,当时就有种罪恶感,结果当天夜里刚拿下步练师,紧随其后夏侯兄弟就率众打上门来,致使李利差点葬身洪水之中。如今他反倒一点也不担心,因为他虽然占了原本属于周瑜的小乔,却将大乔推到周瑜怀里,如此谁也不欠谁的,扯平了!
离开乔府前,李利本想直接从陆路返回司隶,而后直奔凉州,但周瑜却建议走水路,由荆州前往司隶,如此路程更近。对此,李利自然不会拒绝,欣然应允,如此才有此番沿江之行。
此刻站在船头,李利志得意满,对此次南下之行很是满意。
周瑜和鲁肃二人加入西凉军,就等于西凉军多了两位将帅之才,这样一来,西凉军才算是真正的兵多将广,羽翼丰满。
尽管鲁肃领军打仗不能和周瑜相提并论,但鲁肃可是一位极具战略眼光的战略家,攻城拔寨或许尚有不足,但驻守后方大营却是万无一失。而且,鲁肃最可贵之处在于他擅长与人交往,什么人都能交,性情温和,柔中带刚。
历史上,纵观鲁肃一生,几乎从不与人交恶,即便是妖道孔明对他的人品也是敬佩之至。而这恰恰是西凉军最需要的人才,因为西凉将领脾气粗暴,一言不合就会大打出手,有鲁肃从中斡旋,必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至于周瑜才能如何,自是不必多说,周郎一出三分天下。
在李利看来,如果说孔明的隆中对是千古奇策,那么美周郎就是三分天下的缔造者。其才学之高,统兵能力之强,战绩之彪炳,与孙武、韩信不遑多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若是没有周瑜赤壁鏖兵,何来三国?
而今南下之行尘埃落定,李利为自己招了两个兄弟,一个是对他有救命之恩的结义兄弟鲁肃,另一个是能够助他成就大事的连襟兄弟周瑜。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第532章笑傲江湖逍遥游
晚霞凌空,倒影一江红。
雄鹰疾掠,展翅杀长空。
“叮咚咚!”
大江之上,两艘渡船沿江西行,悠扬琴声轻灵悦耳,长笛协奏婉转悠长,琴瑟和鸣中还伴着空灵的歌声。
“一阵花香梦醒了千年,大江之上春光醉长天。
霓裳轻扬,灿烂迷了谁的眼;
涟漪一点一圈漫我指尖。
烟波浩渺思念绕几圈,鱼儿缠绵相伴我留连;
蝴蝶飞来自由自在舞翩跹,转身缓缓远上白云天边;
流水浣纱在岸一端,如花容颜为谁眷恋;
让我静静守候在那绽放华年。
望梅柳拂天,看嫣红开遍;
就让此生不渝梦永远、、、、、、”
船舱里,李利轻吹长笛清脆悠扬,周瑜十指迅疾拨动琴弦,大乔霓裳轻扬翩翩起舞,小乔婀娜身姿合舞吟唱,一首《浣纱曲》在四人协作中演绎出来。
美妙旋律绕梁不绝,空灵歌声飘出渡船,在千里浩渺晚霞中随风飘荡,余音悠长。
船舱门口,鲁肃坐在案几旁摇头晃脑,手指跟随旋律轻轻敲击桌面,痴迷陶醉不知身在何处。
艰难度过四天晕船日子的桓飞靠在门框上,手提一坛百年桃花醉,一边欣赏歌舞一边开怀畅饮,凶悍黝黑的脸颊上浮现出浓浓笑意,偶尔跟鲁肃一样摇头晃脑,已然陶醉其中,不复先前愁苦滋味。
一曲浣纱落下,紧随其后的便是霓裳羽衣舞: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双雄琴笛合鸣,二乔起舞轻吟,舱门文武两观众,欢送夕阳迎晚风。
此当是:姹紫嫣红江南路,迎风破浪踏歌行;
江湖凶险奈我何,英雄美人逍遥游。
夜半渡口停歇,歌舞戛然而止。
桓飞和鲁肃二人登岸搭建帐篷,另一条渡船上的乔家扈从同样上岸宿营,扎起三座临时帐篷。而两条渡船则留给李利和周瑜二人歇息。与他们同在渡船上夜宿的自然还有他们各自伴侣,大乔和小乔。
这两对情侣堪称郎才女貌,珠联璧合。
最近十余天时间,大乔和周瑜感情急剧升温,已然是片刻不能分离。而李利和小乔二人更是如胶似漆。郎情妾意,缠缠绵绵无尽期。
白天一行十余人乘坐两条渡船破浪而行。没有额定归期。也没有琐事烦忧,载歌载舞,好不惬意。夜晚,桓飞和鲁肃以及一众扈从则上岸宿营,生火造饭,分工明确。各行其事。两条渡船就是两对情侣的寝宫,李利和小乔占据头船,周瑜和大乔在后面装载货物行李的渡船上安寝。
“夫君,你说姐姐和公瑾是不是已经、、、、、、”
“已经如何?”
创舱里。刚刚吃罢晚饭,小乔正在整理卧榻准备安寝,而李利则坐在舱中悠闲品茶。
铺好卧榻后,小乔款步走到李利身后,抱住李利的脖子,好奇询问周瑜和大乔二人发展到哪一步。出于矜持,小乔问得半遮半掩,不好意思说清楚,而李利则是一脸怪笑地装傻充愣,明知故问。
“哎呀,夫君,你明明知道人家要问什么,还取笑我!”小乔娇羞不已的伏在李利背上,娇嗔道。
“呵呵呵!”李利开怀而笑,轻轻向后挪动身躯,既而手臂一揽,将小乔抱在怀里,坐在自己腿上。
随即李利靠在舱板上,小乔则是小鸟依人地躺在李利怀里,一双浓情妩媚的大眼睛一眨一眨地盯着李利,等待他的答复。
低头看着妩媚妖艳的小乔,李利会心一笑,一双魔掌在她娇躯上摸索起来。
十几天朝夕相处下来,李利发现二乔姐妹俩虽是一母所生,且同是倾国倾城之绝世姿容,但姐妹俩却是各具风情,性格孑然不同。大乔生得沉鱼落雁之容,温婉而冷静,是个理智型的知性女人,而小乔则不然。小乔天生一副闭月羞花之貌,性格开朗活泼,天真无邪,心底纯净,偏向于感性,却从不多愁善感。因此,这对姐妹虽然容貌不相上下,却因各自性格使然,促使她们俩隐隐已有高下之分,纯真无邪的小乔隐隐略胜大乔半筹。
此外,小乔还有不为人知,有且只有李利知道的一面。那就是,别看小乔平日里天真开朗,才貌双绝,清纯动人;但一到晚上和李利单独相处的时候,她整个人就会变得特别火辣,俨然是个馋死男人不偿命的“妖精”。
每天晚上和李利在一起的时候,小乔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一颦一笑妩媚无限风情万种,缠着李利极尽缠绵,直到筋疲力尽昏睡过去为止。幸好李利龙精虎猛,毫不怯场,每晚都将小乔爱得死去活来,不惧她千变万化的“勾人妖术”。
脑子里想着缠绵悱恻之事,李利缓缓道出自己对周瑜和大乔二人的观察所得:“他们两个已经还没有发展到那种程度。你自己应该也能看出来,你姐姐至今眉梢紧锁,跳舞时远不如你轻盈洒脱,似乎生怕动作太大,身姿不雅。由此可见,公瑾到现在还没有拿下你姐姐,估计还得等到他们正式拜堂成亲之后才能水到渠成,尽享人伦至乐。”
说完话后,李利满脸坏笑贴着小乔的粉嫩脸颊,轻语道:“我们两艘船每晚都停靠在一起,如果他们那艘船上有动静,我们俩一定能听见声音。可这几天你听到动静了吗,肯定没有,这就说明他们俩现在还没有做成好事。你再想想我们这条船,每天夜里摇摇荡荡。声响极大,以至于你姐姐这几天都没睡好,每天早晨起来眼睛里都有血丝,这都是被你害成这样的。你每天晚上大喊大叫,声音之大比水浪声还大,再加上我们这艘船摇摇晃晃,撞得你姐姐他们那艘船哐哐作响,这让他们怎么睡的着!”
“夫君,夜深了,我们歇息吧。”李利说完话后。原以为小乔会辩解一番,不承想小乔却媚眼迷离地勾住他的脖子,吐气如兰地轻吻着他的耳垂,娇躯轻轻扭动,摩擦着李利最敏感的部位。
显然。李利这番话非但没让小乔害羞,反而听得她心神荡漾。媚眼如丝。已然激情泛滥。
“嗯?又来啊!”李利双手探入小乔的罗裙之内,脸上却佯作惊愕状,似乎对小乔颇为忌惮,畏惧不前。
“你是不想,还是不行?”小乔闭着双眼,丰臀轻轻扭动。蹂躏着座下的硕大帐篷,娇容绯红地轻吟软语。
“行!怎么能不行呢,我是男人嘛!头可断血可流,男人尊严不能丢。这种事情不行也得行啊!”
说话之中,李利单手撑着甲板,将小乔横抱起来,随之大步走向卧榻,边走边说道:“待会儿你叫得小声点,别吵的人家睡不着觉!”
小乔柔声软语申敕道:“你别那么猛就行,否则人家怎么能不叫,都怪你!”
“哈哈哈!尽量吧,有时候我也想轻点,只是你叫得那么大声,我着急呀!”大声邪笑中,李利已将小乔扔在软榻上,随即一个猛虎扑食冲上去。
“还是轻点,这也叫轻啊!”船舱里传出最后一声话语,紧接着就是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继而一声饱含万种情愫的大叫声传出船舱,冲向夜空下的渡口方圆数里。
“砰砰砰”
“哗哗哗哦!”
船身剧烈摇晃,连续不断撞击着连在一起的另一艘渡船,以致于原本寂静的渡口破浪翻滚,仿佛涨潮般一浪接着一浪冲击岸边的礁石,激起巨大的浪花,哗哗作响。
“呃?又来了!”隔壁船舱的甲板上,刚刚入睡的周瑜被船身剧烈摇晃和碰击声响吓了一跳,从睡梦中惊醒。睁开眼睛的一瞬间,他不用侧耳倾听,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天天夜里都这样,吵得他睡不安稳,浮想联翩。
其实,刚刚在梦里周瑜也在做这种事情,激动不已。睡梦中,他轻轻抱着大乔上榻,小心翼翼地解开她的衣服,轻动极其轻柔,生怕吓着大乔。哪成想他刚把大乔的罗裙解下来,正准备大干一场之际,一声巨响将他的美梦撞得粉碎,吓得他一身冷汗猝然惊醒。
醒来后,周瑜恍然发现自己还下榻在甲板上,几步之外的珠帘之内就是卧榻,此刻大乔就躺在榻上。
美人近在咫尺,却只能远观而不能一亲芳泽,这已经让周瑜饱受折磨,痛苦不堪。可是李利和小乔那对狗男女天天大喊大叫,旦旦而伐,声响之大,碰撞之剧烈,相隔这么远都能听得清清楚。然而这种混合旋律传进周瑜耳朵里,无异于一种酷刑,令他羡慕嫉妒恨,咬牙切齿,心痒难耐。怎奈躺在榻上的大乔连续几天都一声不吭,似乎睡得正香。
不过大乔眼里每天都有熬夜的血丝,这种自欺欺人的事情谁看不出来呀!
“大乔睡了吗?外面太吵,我想和你说说话,可以吗?”咬牙坚挺了五天,周瑜终于坚持不住了,轻轻起身拨开珠帘,走到卧榻前低声询问道。
“嗯!确实太不像话了,每天都这样。”大乔深受其害地埋怨一声,可是她却没有起身,低语道:“坐下说话吧,妾身也想和夫君好好聊聊。”
“唉!好、好、好,太好了!”周瑜激动了,一个箭步冲到床边,却不料用力过猛,直接扑到软榻上,双手正好摁住大乔的双手,颇有非礼的架势。
夜,静悄悄,可渡口却不平静。之前仅有一艘渡船摇晃激荡,不料半个时辰后另一艘渡船也跟着剧烈摇摆起来,虽然摇摆幅度不如另一艘船动静大,却胜在频率快,似乎是憋了很久,终于一吐为快。
第533章公瑾谦卑不速客
一夜惊涛骇浪,惊走多少鸳鸯。
渡船摇摆起伏激荡,说不完道不尽衷肠。
郎才女貌,意浓生香。
神仙眷侣各千秋,尽风流。
黑夜俯瞰苍生,明月承载情愁。
满天星斗不说话,眨眨眼,滔滔江水抹不去那一缕红绸。
晨曦初现,晴空万里,长虹贯碧空。
一番梳洗过后,两艘渡船再度起行,估计今天傍晚就可以登岸,快马疾行。
“公瑾今天气色真好,脸露红光,神采奕奕,当有喜事啊!”
渡船上,刚刚吃罢早饭,李利端着一杯清茶踱步船头,恰好看到周瑜扶着大乔从旁边渡船上过来。
“兄长见笑了,昨晚睡得好而已。”周瑜自然听出李利话中另有所指,也知道大乔身子不适绝对逃不过李利的眼睛,于是他索性坦然面对,不推诿也不解释,笑脸相迎。
不过周瑜今天确实很高兴,昨夜拿下大乔,这种难以言表的成就感丝毫不逊于攻下一座铜墙铁壁的城堡。直到现在,他还沉浸在无尽温柔之中,心头满是喜意,脸上笑容不绝。以至于他早晨起来,神清气爽,雄姿英发,愈发显得美周郎之名实至名归。
闻听周瑜的声音,小乔从船舱内快步走出来,笑盈盈地看着周瑜和姐姐大乔。待看到大乔红光满面,嘴唇略显苍白之后,小乔也不多问,快步上前搀扶姐姐进舱。
目送二乔进舱,李利一脸诡笑对周瑜低声道:“公瑾终于得手了,抱得美人归,可喜可贺。呵呵呵!”
周瑜此刻正需要有人和自己一起分享幸得美人的喜悦。故此他对李利毫不避忌的笑道:“还要多谢兄长成全,否则愚弟和大乔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恐怕只有成亲洞房时才能得偿夙愿啊!”
“哦?”李利微微惊愕,眼珠一转,顿时知道周瑜话中之意。
肯定是周瑜两口子连续听了几天的**夜曲,心痒难耐,实在忍不住了,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提前洞房。
好一番风流韵事!
“哈哈哈!”想明白其中缘由后,李利和周瑜颇有默契地对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笑罢后,李利举目眺望前方水域,询问道:“公瑾可知此地是何处?”
听到李利提起正事,周瑜收敛笑容,正色道:“还在江夏境内。下午将至三江口,傍晚即可上岸。走陆路入南阳。若是不急于赶路的话。大概四五天左右可以抵达司隶,进入兄长的西凉治下。”
李利微微颔首,轻叹道:“算算时日,我离开西凉的时候正值初春,如今已是盛夏,一晃将近半年时间过去了。孔夫子说:光阴荏苒。时节如流。当真是至理名言,恰如其分哪!”
周瑜轻轻点头,走到李利身边,低声问道:“听大乔说。长安局势不稳,兄长麾下将领有人胆敢私自进兵皇城。不知此事确否?”
“嗯。”李利颔首道:“公瑾所言不虚。西凉乃屡经战祸之地,从不缺乏胆大妄为之辈,境内领兵将领还保留着之前的恶习,动辄拥兵自重,试图以手中兵马博取功名利禄。此前我遇刺之事传至长安,随之长安局势便立即动荡起来,有人想趁乱取利。不过随着我安然无恙的消息传回去之后,局势又迅速平稳下来。”
“呃!”周瑜闻言眉头微皱,沉声道:“尽管局势已经稳定,但这其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不能及时清除这等叛乱之事,只怕会留下后患,遗祸无穷。此外,既然是军中将领带头滋事,那就有必要整顿一下,以免日后再有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不知兄长意下如何?”
“公瑾深谙统兵之道,一语中的。”李利微笑点点头,接声道:“此番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恶事,其源头还是南郊之战中残留下来的隐患。某些心怀异志之人蛰伏两年之久,此次看到有机可趁便立即跳出来兴风作浪,恣意妄为。所幸我对这些人早已提防,两年前整编西凉军的时候,就有意将他们排除在主力战营之外,结果此番却是用上了。若是主力战营作乱,那此次就有大麻烦,势必激起一场内战。”
说到这里,李利轻轻摇头,若有所思的说道:“或许是我之前手段太柔和,以宽容为本,致使这些人越来越胆大,无法无天。经过此番游历,让我切身体会到乱世纷争的残酷,仁慈不是美德,反被某些人看做懦弱;宽容不是万能,容易滋生某些心存异志之人的勃勃野心。是时候清理一部分素怀野心之人了,否则早晚都会酿成无法弥补的弥天大祸!”
周瑜欣然点头,心里却是一片懔然。
周瑜丝毫不怀疑李利这番话的真伪。虽然李利话语中不带一丝火气,但周瑜能从这番话中听出无尽的血雨腥风,想必不久之后西凉军中将有一部分将领身首异处,家破人亡。这让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感受到李利俊朗灿烂笑容背后的一面,君主一怒,堆堆白骨。
遥想李利的崛起历程,真可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昔日不可一世的董卓早已作古,威震天下的温侯吕奉先也已沦为丧家之犬,四处流亡;西凉上将李傕、郭汜等大大小小十几个拥兵自重的统兵将领,先后臣服于李利麾下,数十万西凉军被李利揉捏在一起,执掌西凉大军。这点点滴滴之中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每一步都有无数人为之丧命,辉煌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残酷杀戮。
近年来,虽然西凉军再无作为,已然是兵器入库马放南山,但天下有识之士谁不知道西凉军正在稳步壮大之中。昔日西凉军号称四十万大军,实则没有那么多兵马,但现在就很难说了。两年时间,很多诸侯从无到有发展壮大,从最初兵不过万壮大到拥兵十余万。难道李利麾下的西凉军当真不招一兵一卒吗?
这句话说出去任谁都不信。
然而,一旦李利麾下大军还在缓慢扩军,哪怕各营只招千余人,那全军加起来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至少增加四五万兵马。若是征召两千人,那就意味着西凉军两年内增兵十万。究其原因,还是西凉军底子厚,兵马多,十几个主力战营下面还有分支,如此以来。只要各部将领稍稍挑选一些新兵纳入自己帐下,那西凉大军的整体兵力就将剧增数万大军。
而周瑜之所以下定决心投效李利麾下,其实就是看准了李利实力强大,并且李利本人不但勇猛善战,而且英明睿智。一举一动似乎都是长远布局。与李利为敌的诸侯,几乎没有谁敢于正面对抗西凉军。这样以来。只要李利不死。他就是横在天下所有诸侯面前的一道天堑,跨不过这道天堑,谁也别想问鼎天下。
周瑜之前好一番犹豫思量,好几次都想直接拒绝李利。因为他自身同样是心怀大志之人,自负即使不投奔李利,也完全有能力做一番大事。只可惜时不我待。当他周瑜还在踌躇满志的时候,西凉李利已然成长为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而且这座大山一旦压下来,几乎无人能挡。昔日大秦一统六国便是如此。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守,打打守守,最终吞并六国。
而李利之前说过的一番话更是直接击破了周瑜心底最后一丝坚守:“长江虽阔,却是偏居一隅,纵然有所建树,但终归是昙花一现,过眼浮华,难以久持。总角之好固然值得珍惜,然私交与一生志向相比孰轻孰重、、、、、、。”
此刻与李利并肩站在船头,周瑜回首之前半个月的经历感触良多。连日来,李利对他毫无保留的信任,得到他投效之后的第一件事居然是给他娶媳妇,而且还是大乔这样倾国倾城的绝世美人。这件事情看似荒诞可笑,却最为感人,试问天下间有谁收录部下之后如此设身处地为部下着想?
不是没有,而是太少,但真正这么做的君主无一例外都是英明雄主。
“有一事困扰我良久,今日我便说与公瑾听。”就在周瑜暗自思量近日之事的时候,李利忽然开口说话:“此番回到西凉之后,子敬将出任将军府参军,兼领凉州刺史府主簿从事。至于公瑾么,我想让你领兵独当一面,出任无双铁骑统领,授荡寇将军,赐爵都亭侯。不知公瑾意下如何?”
“啊!这、、、不妥!”周瑜闻言惊愕,立即摆手拒绝,恭声道:“主公此举实为不妥。末将投效主公麾下至今不过十余日,寸功未立,反倒屡受主公大恩厚赐。对此,末将已是感恩戴德,惶恐不已,唯恐有负主公厚望。而今岂敢僭越一营主将之职,更不能无功受禄,拜将封侯?请主公收回成命,否则末将有何颜面在军中立足!”
“嗯?”李利沉吟一声,眯着眼睛观察周瑜脸上的神色,微微颔首道:“公瑾之言不无道理。然则,以公瑾之才足可胜任一营主将,若是不给公瑾施展才华的机会,我何必强拉你加入西凉军呢?何况,一营主将手握两万铁骑,建立战功的机会自然很多,公瑾何愁没有战功?只要公瑾拥有足够的战绩,日后成为军中将帅亦无不可,亦或是成为牧守一方的封疆大吏,执掌一州之军政、、、”
“周瑜愿做军侯,请主公成全!”不等李利把话说完,周瑜躬身插话道。
“军侯?哈哈哈!”李利错愕之余摇头大笑,笑道:“公瑾切莫再提军侯。军侯之职,即使你想要,我也不给,否则我日后被人耻笑!”
说到这里,李利收敛笑容,正色道:“这样吧,公瑾暂居左中郎将之职,同样是将军府参军,兼领金猊卫副统领。”
说话之中,眼见周瑜又要开口拒绝,李利摆手道:“公瑾且听我说完。之前我妻室滇无瑕一直担任金猊卫副统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