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小地主-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目前的价格再翻一倍,他们也是该吃吃该喝喝,根本就不担心钱的问题,一点点钱对于和赴老朱的宴会来讲,根本算不得什么,简直犹如萤火之于皓月。
几天过去,基本上该来的人也都来了,纷纷前往朱府拜访老朱。
朱元璋这几天笑开花了,因为这些天来收到的礼单,也是一笔巨款啊!
儿子满月,搞个满月酒,居然还有这么大的收获,老朱何乐而不为呢?
就是有些人的名气不够大,想见老朱,朱元璋还不一定亲自见呢,这种排着队给朱元璋送钱的事情,朱元璋是非常喜欢的。
。。。。。。
今天,便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棣的满月了。
朱家占地面积那么大,竟然上上下下全部摆满了宴席,可想而知,这次宴会的规模是有多么的大。
只要是朱元璋请了的,基本都递上了名帖,送上了礼金,唯有一个,也就是陈友谅,没有他的踪影。
唐安觉得,应该是他俩的恩恩怨怨已经发展到了白热化了吧,两人见面估计就能掐起来,所以没来也很正常。
不过,也有可能朱元璋根本就没有给陈友谅发请柬呢。
唐安没有心情猜疑,而是按照老朱的安排,当仁不让地坐在了上首。
就算唐安不坐,只要唐安在这里,就没有人敢坐上去,就连朱元璋都不会坐上去。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唐安的实力,是最牛掰的。
任何地方,任何时代,从来都是用实力说话的,在乱世中,比的是军事实力,在顺世中,比的,是经济实力,在文人士子中,比的是这个人的学识。
有实力的,当然是坐在首位了,没有实力的,就只能乖乖的排队了。
这么大的宴会,菜肴可不是后厨能够做的了的。
就连朱元璋手底下几个酒楼都停业了,而专程来到朱府,给朱元璋的宴会做菜。
所有的家伙什都设置在了山下的一块空地上,架起了无数个大锅,锅下燃烧着熊熊的烈火。
这种大场面,仍然有些捉急,因为宴席的桌数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来不及。
所以就导致有些桌上已经快要吃饱了,有些桌上,甚至连菜都没有上齐。
不过好在没人敢抱怨,老朱让他们喝西北风,相信他们也会高兴的拍手称赞西北风的美味之处。
老朱起身,看了看一望无际的宴席,发现很多的桌上空空如也,但是酒却上齐全了,老朱便欣慰一笑。
笑着,朱元璋便给自己斟了一杯酒,随即起身举杯道:“首先,俺老朱是要感谢大家的光临!”
众人纷纷站起,同时遥敬朱元璋,击节翘首。
朱元璋笑着,继续给自己斟了一杯酒,道:“其次,今天,是我儿的满月之日,为此,我请大家前来,和老朱我一同庆祝!”
说完,老朱又是脖子一仰,随即又是一杯酒下肚,宛若一只酒桶一般。
众人纷纷响应,然后便同样的一饮而尽。
朱元璋喝完两杯酒,就让大家自由畅饮了,场上的人们各自碰杯,敬来敬去。
唐安则是淡然地吃着东西,满桌子的盛宴不吃,去喝酒,不是浪费自己肚子里面的空间么?
一顿饭下来,六成以上的人喝醉了,其中两成,更是喝到了桌子底下去。
。。。。。。
几日下来,唐安在应天四处游玩,离开之际,唐安抱着尚在襁褓中的朱棣看了半晌,终于离去。
恐怕当世,除了唐安,就没有第二个人知道这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以后会成长为一代帝王吧?
就算是朱元璋,都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当上皇帝,就更加不确定自己的儿子以后未来的走向了。
唐安从应天城出来,随后踏上了回高邮的旅程。
看着漫天的朝霞,唐安心中无比激动昂扬,因为距离元朝的格局发生变化越来越快了。
这动荡的格局,想必也快要变了。
唐安虽然虽然不是很期待,但是却有些担心,这个固有的格局,会不会因为自己的进入,而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唐安不知道,也不确定,毕竟世事难料。
第四百一十六章 鄱阳湖决战
就在唐安回到高邮后不久,唐安才得到一个消息,就是朱元璋设宴的当日,陈友谅从采石沿江而下,直~捣洪都。
洪都,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了。
唐安一听,就知道事情糟糕了。
怪不得当日不见陈友谅的身影,原来是在这里憋坏招呢。
据探子报,陈友谅可是号称带了六十万大军的,听说势必要拿下洪都。
这就让老朱有些捉急了。
且不说洪都能够撑上多久,怕就怕洪都到时候被打下来了,六十万大军顺流而下,直~捣应天。。。。。。
不仅是朱元璋,就连唐安都不敢想象那番场景。
如果是六十万大军顺流而下,直~捣应天的话,恐怕老朱都来不及调集兵力来应天护城了。
正当唐安在担心朱元璋的时候,又有探子回报,说濠州城以及武康城只留下了一小部分的兵力,其余兵力全部出动,正在前往应天的方向。
看来老朱知道了,唐安心里想着。
而且老朱反应速度好像还挺快的,这就将濠州还有武康这些城池的兵力全部抽调过去,如果拼上全部兵力的话,估计是有个差不多的。
陈友谅这是在赌,赌命!
他将所有的大军对押在一局上,如果赌赢了,老朱被打败了,陈友谅以后就是一帆风顺了,除了唐安这座大山在面前以外,前路风景简直近在眼前。
就连朱元璋也在赌,如果老朱不准备拼命的话,完全可以先撤离应天,以后再找机会打下来就得了。
但是老朱选择了应拼,将所有的将士都调过去,看情况,是想和陈友谅决一死战的节奏。
几天后,唐安再次得到消息,陈友谅并没有啃下南昌那块硬骨头,而朱元璋悍然带兵,从应天出发,逆流而上,迎着陈友谅而去了。
陈友谅显然也不惧,不仅不退,反而造了许多的大船,六十万大军就在江上等待着朱元璋的到来。
几日后,朱元璋不失所望,来到了陈友谅的不远处。
江上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样,其中无形的火药味,用鼻子都能闻出来。
唐安听说此事,便特别派了一支一千人左右的探子部队,分散前往洪都附近,实时回报江上的消息。
而就在这时,唐安得到了一个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消息。
“什么?张士诚拿下了濠州?我了个去,趁人之危啊!”唐安惊讶的问道。
一个黑一探子单膝跪地,仍然低头道:“是的,我亲眼所见!张士诚轻轻松松拿下了濠州城。”
唐安脸色有些阴沉。
没有想到一向小打小闹的张士诚,此时竟然是趁人之危,拿下了濠州城。
“他既然动手拿下濠州了,那么下一站。。。。。。”唐安沉吟着,突然,心中有个不好的预感,惊道:“武康城!!!”
唐安当即从躺椅上站起来,道:“来人,派兵,前往武康城!”
随即,不稍一会儿,军队就准备完毕,唐安迅速带兵,从高邮出发,前往武康城。
几日之后,唐安风餐露宿,披星戴月,终于赶到了武康城。
然而,此时的武康城已经改名换姓,成为了张士诚的私有领地了。
唐安有些不爽,那些元朝的城池你不去打,反而趁着朱元璋无暇顾及这边,便趁人之危,一连拿下了老朱的两座城池。
唐安如果再不出手的话,恐怕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唐安站在城下,道:“城头上的,你们的张大帅是否在此?”
没人应答,不过不多时,城头就出现一个人,正是张士诚。
张士诚看着城下,面无表情。
“唐军师,好长时日未见,别来无恙乎!”张士诚首先开口道。
唐安语气有些不爽,道:“别来无恙???张兄,你这样趁人之危,夺下别人的城池,可是不对的啊!”
张士诚仿佛听到了最好笑的笑话一样,指了指城头的牌匾道:“别人的城池?这是武康城,这座城池又不姓朱!”
“逞口舌之威有什么意思?我今日来可是来提醒你的,你若识相,就离开吧,我不会难为你,但是你若不识相,等我朱兄凯旋归来,你可就不太好下台了!”唐安警醒道。
张士诚听了,完全没有当回事,而是有些嘲讽地道:“朱元璋?哈哈哈,我听说陈友谅带了六十万大军呢,我反倒是觉得,朱元璋没什么胜算,唐军师还是离去吧!”
唐安有些哑然。
然而唐安知道,历史的车轮,将要狠狠地碾在张士诚的脸上,因为这一战里面,在最后的鄱阳湖决战中,朱元璋战胜了陈友谅军。
如今张士诚竟然觉得老朱输定了,看来眼光不够毒辣啊!
唐安听了,反倒觉得有些好笑。
“那行,我今日就不将武康城收回去了,留着我朱兄来收回去吧,只是到时候,他会将你怎么样,我就不得而知了,告辞!”
唐安拱了拱手,便带着大军离去了。
既然张士诚觉朱元璋绝对不会赢,那么,唐安就想要看看,到时候朱元璋凯旋时,张士诚是个什么表情。
本以为张士诚是个守成之人,唐安完全没有想到,他竟然动手,趁朱元璋被决战拖住了,疯狂地打下朱元璋的城池。
就这一点,唐安觉得,张士诚的目光还是不够远。
毕竟就这么简单粗暴的觉得朱元璋肯定会输,就是极其不理智的行为。
唐安就这么离去了,可以说是笑着离去的。
到时候朱元璋来收回武康城还有濠州城的时候,唐安会再来的,来看看张士诚的表情。
终于,长江上发生了大大小小的战役,陈友谅和朱元璋打得不可开交,双方各有伤亡,唐安的探子队一直在不停地回报实时战况。
大大小小几十场战役之后,双方各有胜负。
天下之人都在猜测,双方最后到底谁死谁活,因为看着架势,陈友谅和朱元璋二人是准备死战了。
双方,只能活下来一个。。。。。。
而结果,唐安早就知道了,等待的,只不过是时间而已。
第四百一十七章 火
几日后,鄱阳湖上传来消息,说朱元璋战死,陈友谅大军就要胜了。
唐安心中陡然一惊,朱元璋。。。。。。怎么会死了呢?
这个世界,如果说自己是主角的话,再怎么说,朱元璋也是男二号啊,运气值逆天的那种。
可是前线竟然传来消息,说朱元璋死了。
怎么可能?
唐安想不通,着实想不通为什么朱元璋会战死。
如果老朱就这么战死了,世界的格局,恐怕要改变了啊!!!
换言之,唐安的到来,真的改变了历史!
唐安有些惊慌,手上的茶盏一下没有拿稳,哐当掉在了地上,碎了一地。
“不可能。。。。。。”一想稳重的唐安,此时手都有些哆嗦起来。
因为唐安不希望自己的到来改变历史,如果改变历史了,对于自己今后来说,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老朱死了,老朱就不可能当上皇帝了,陈友谅和张士诚,也再不会被老朱收拾了,这样一来,全都乱套了啊!!!
。。。。。。
桌上热腾腾的饭菜,香味扑鼻,浓郁不散,可是却没有一个菜能够得到唐安的垂涎,唐安反而冷着脸,淡然的看着满桌子的饭菜。
钰莲诗华等人更是不敢劝说,她们可不知道唐安为什么突然变成了这么个样子,上午还好好的,到了傍晚时分,竟然像丢了魂儿似的,完全琢磨不透。
“不可能!”唐安狠狠地一拍桌子,然后起身走进了书房,留下了桌上的众人不敢言语。
唐安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过了三天,渴了,就随便饮上两口水,饿了,端起家人送进来的饭菜,往肚里咽上两口,随即又放下碗筷,想自己的事情去了。
到了点天的傍晚,终于又探子回报了。
探子进去之后,跪地拱手道:“报,急报!急报!”
唐安有些不耐烦,怒道:“急报什么?我朱兄都死了,还有什么好报的,传我的令,集结军队,找陈友谅那厮,给我朱兄报仇雪恨!”
谁知探子根本没动,而是小心翼翼道:“真是急报,就是关于朱大帅的!”
唐安一愣,关于朱元璋?
随即,唐安就呵呵一笑,老朱,都已经死了,还关于个屁啊!
不过,唐安也没有必要跟一个探子过不去。
“你说吧!”唐安终于缓缓开口。
探子得了命令,继续道:“朱大帅没有死,他活了!”
咯吱!!!
唐安的身子耸了一下,眼中顿时充满了不可思议。
“什么?”迅速地,唐安转身急忙追问道:“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探子被唐安这突然的举动给惊吓到,支支吾吾道:“属下。。。。。。属下说,朱。。。。。。朱元璋。。。。。。朱元帅没有。。。。。。没有死!”
唐安听完,脸上兴奋之色更胜,急忙问道:“此言当真?”
“不当真!”探子认真道。
唐安当即脸色大怒,喝道:“你诓骗我?”
探子赶紧伏地解释道:“确实不当真啊,因为这就是真的啊!朱大帅真的没有阵亡。”
唐安愤怒的脸色又转为欣喜,脸色转变飞快,仿佛成了一只变色龙一样。
随后,密探便与唐安认真解释了,解释了朱元璋为什么死了又活了。
。。。。。。
听完之后,唐安才算是恍然大悟了。
原来当时朱元璋是被陈友谅的舰队给围住了,而老朱不善水军,船只远远没有陈友谅的船只大,面对陈友谅巨型舰队的团团围住,朱元璋根本逃不出去。
所以老朱机灵的想了一个好法子,让军中一个身形与自己相仿的人穿上老朱的衣服,然后当着陈友谅军的面,投湖自尽!
这才有了外界传出来的朱元璋战死的消息。
唐安听了,心中也是放下了一大块石头,这样看来,历史还是和原来一样的,并没有因为唐安的到来,而有改变!
唐安当即胃口大增,传令下去,让后厨准备一大桌子的佳肴,今晚一定要能吃多少吃多少。
精神闪烁的唐安,终于走出了呆了三天的书房,仿佛一个满心兴致的诗人,即将要吟诗作对一般。
等到唐安走出了书房,才知道,张士诚这几天,正在疯狂的攻打朱元璋的城池,几天就拿下了十几座大大小小的城池,令人惊讶。
唐安没有想到张士诚如今竟然胆大妄为到了这个地步。
短短几天,竟然听说老朱挂了,就拿下了这么多的城池,这是干嘛?这是要搞事情啊!
唐安有些看不过去了,这要是不管管,老朱战胜回来,看到这个样子,是要跳脚大骂的啊。
吃完饭,唐安就将吕榛给叫来了。
命令吕榛带兵去给老朱抢回几座城池之后,唐安就踏踏实实回厢房睡觉去了。
这么多年,只有唐芊芊一个孩子,唐安感觉脱了这个时代的后腿,想了想,当即去了钰莲的房间。。。。。。
又是几天过去了,今儿个,唐安又一次收到了消息。
这次的消息没有前几次那么的惊心动魄。
前方传来的消息,是说朱元璋和陈友谅二人,如胶似漆。。。。。。不对不对不对,是打的如火如荼。
打了好多天了,他们仍然没有分出胜负,就连探子都有些没耐心了,干脆回到高邮,给唐安汇报一下算了。
唐安听了,问道:“从你看来,他们谁更有优势呢?”
探子赶紧道:“属下惶恐,属下不知!”
唐安笑道:“放轻松,你随便说说,我不会怪你说不好的!”
有了唐安的许诺之后,探子这才有胆量讲出自己的想法。
“那属下就斗胆说两句了。”探子有些紧张,但是语言还算是流畅,道:“其实属下觉得,朱大帅打这仗,是很不占优势的!”
“哦?何出此言?”唐安有些惊讶,一个探子竟然说出了这等话来。
密探道:“据我远观,陈友谅的船只都是非常大的巨船,而朱大帅的船只相对而言,就显得小了很多了!”
“所以你的意思?”唐安还是有些不解。
“所以,朱大帅打起来就非常吃力,因为陈友谅的船只,可以肆无忌惮的撞击朱大帅的船只,而朱大帅却只能躲避!”
唐安一听,这才明白过来。
是啊,老朱在装备这方面,确实有些捉急啊!
敌人是大船,可以毫不顾忌地撞上朱元璋的小船,而朱元璋的小船,面对大船,只能躲闪,却不能正面应敌。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老朱从阵容上来讲,是被压着打的!
这时,探子又说话了。
“而且陈友谅的大军。。。。。。将所有的大船都连在了一起,朱大帅就更加被动了,就连漏缝,都难以钻进去!!!”
唐安一听,愣了一会儿,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随即,他最贱轻挑,淡然一笑。
“陈友谅将所有的船只都连在了一起?”唐安微笑着问道。
随即,唐安就朗声大笑了起来。
“自寻死路!”唐安边笑边道。
探子当即大惊,磕头道:“大帅息怒,大帅息怒,若是属下说错了什么,还请大帅息怒啊!”
唐安一下子懵了,什么情况?
“你磕头作甚?我不是说你自寻死路啊!”唐安有些哭笑不得。
“那是?”探子有些小心翼翼。
唐安随即道:“我说的是陈友谅!他竟然将所有的船只都连在了一起,这不是小心翼翼是什么?”
探子思索了一会儿,还是不解,不过他知道自寻死路的不是自己,心情也就释然了,满脸轻松地问道:“可是他将所有的船只连成一片,这阵势很是强悍,如何是自寻死路呢?”
唐安不想解释那么多,而是大手一挥,道:“你叫李万户来!”
探子领命而出,去通知李元忠了。
不稍一会儿,李元忠就来到了唐安的书房。
“老李啊!”唐安语重心长地道。
李元忠,昔日高邮城一个守城的千户,没什么地位,自从跟了唐安之后,做事踏实稳重,短短几年的时间,已经成为了唐安麾下的万户了。
从一个千户到万户的转变,或许有人只能看到千和万之间差了一级而已,但是实际上,十个千户才能比的上一个万户。
这不是差了一个级别了,而是十倍!
李元忠拱手道:“大帅,你叫我。”
唐安点了点头,示意李元忠坐下。
李元忠也是了解唐安的,知道唐安这不是在假客气,想也没多想,一屁~股坐在了唐安一旁的另一把椅子上。
“我有个任务交给你!”唐安冷不丁地道,没有一点点过渡的话。
李元忠郑重点头。
唐安问道:“难道你就不问一下,我给你的是什么任务么?”
李元忠脸色如常,淡然道:“大帅无需多言,只要是大帅吩咐,不论刀山火海,也在所不辞!”
唐安双手一拍,高声道:“好!”
“其实这次的任务很简单,你只需带上几车的火炮,送到朱元璋的战场上,交给朱元璋就行了,同时,告诉他一个字!”
“什么字?”李元忠问道。
“火!”
唐安说完,就离开书房了,留下李元忠一个人在思考。
次日,李元忠就带着上万弟兄、还有几大车的火药以及火炮出发了,沿着江水,逆流而上。
唐安再次放松了身心。
相信这回,只要朱元璋不傻,干掉陈友谅,应该就不是一个问题了。
十几天后,朱元璋站在帐中,满脸蒙圈的问道:“火?”
“对!”李元忠道。
“我唐贤弟就说了这一个字?”
“对!”
“除了外面几车火炮,然后就没了?”
“对!”
“你应该不是聋子吧?”
“对!”
朱元璋有些捉急,一连问了几个问题,得到的回答都是“对!”
老朱一下子还真想不明白,为什么唐安要突然给自己送来几车火炮,这玩意儿朱元璋有的是,射程不够远,准度也不行,还特么老是炸膛,装填弹药的速度慢如狗,这玩意儿,也就是一样子货,根本么有多大的用处。
打仗,还是靠的白刃战。
不过李元忠没有多说,因为唐安只吩咐他说一个火字就可以了,他刚才还多说了几个对字,已经是对得起朱元璋了。
朱元璋呢喃着,自言自语着唐安说的一个字。
“火?”朱元璋捉急地挠了挠头,随即好像想到了什么一样,失声道:“十万火急?我唐贤弟怎么了?快,告诉我,我唐贤弟是不是被人围攻了?”
说完,还未待李元忠回答,朱元璋大喊一声,对着帐内的刘伯温道:“快,我唐贤弟有难,通知全军,迅速撤离,先去救我唐贤弟!!!”
李元忠一听,坏事儿,赶紧拉着朱元璋,道:“大帅不用担心,唐大帅他好着呢,每天吃吃睡睡,好不乐哉!”
这么一说,唐安没难?
那为何要给个“火”字?
朱元璋不是很明白。
这时,刘伯温走了过来,道:“大帅,我觉得,唐大帅应该是想告诉我们,用火攻!!!”
朱元璋一听,犹如醍醐灌顶,当即被浇了个十分清醒。
“火攻?”朱元璋恍然大悟的问道,随即又对刘伯温问道:“这么说,我唐贤弟是给我出谋划策了?”
刘伯温点了点头,随即在帐中踱步起来,稍稍一会儿,他停下来道:“对,没错,应该就是这样了,用火攻!!!”
朱元璋刚刚得到计谋的时候,是很兴奋的,但是转念一想,道:“我们在水上打仗,如何用火攻?”
谁知,刘伯温根本不当回事,道:“正是因为在水上,才要用火攻!”
“此话怎讲?”朱元璋问道。
刘伯温掀开军帐的门帘,伸出手指,指向远处湖面上,陈友谅连接在一起的巨船。
“你是说。。。。。。?”朱元璋仿佛明白了过来,但是还是有些迷糊不清。
刘伯温宛若能够看清朱元璋的内心所想一样,当即点了点头,道:“正是!火攻!!!”
朱元璋脸上浮现了满脸的惊骇和愕然。
这招。。。。。。妙啊!
第四百一十八章 致未来
想明白了的朱元璋顿时心情大好,丫的,你不是将所有的船只连在一起,不让俺溜走么?
朱元璋笑着自言自语道:“也就是唐贤弟这种人才,才能想出这种绝妙的办法!”
说完,朱元璋命人负责招待前来的李元忠,自个儿则是与刘伯温一起,紧张地商议着如何火攻陈友谅的船只。
船只是浮在水面上的,所以大部分的地方,都还是干的,既然是干的,火攻就容易多了。
若是敌人的船只都烧着了的话,敌人如何逃跑呢?
跳水离去?
想要从船上跳下去,然后游到湖岸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鄱阳湖也算是一望无际了,试想也没有人愿意尝试这种求生的办法吧。
退一步讲,就算陈友谅的军队到时候跳水了,朱元璋大可阻止军士,带上弓弩,站在船上,还不是一箭一个。
所以此时的朱元璋是非常兴奋的,因为他已经看到胜利在向他招手了。
。。。。。。
历经了几日的战火之后,唐安终于得到了前方回报的消息,朱元璋胜利了!
而陈友谅,中箭而亡!
而后,朱元璋趁热打铁,将陈友谅手下的所有领地全部占领,而更多遗留下来的部队,也都投降于朱元璋了。
唐安听到之后,心中也不知是个什么心情,总之,很微妙。
既然历史没有改变,朱元璋仍然是朱元璋,这同时也说明朱元璋以后是要当皇帝的,那样一来,唐安到底是个什么状况呢?
难道效命于朱元璋?
不可能的!
唐安不想效命于任何人。
所以唐安迷茫了。
不过唐安还没有到了想那些事情的那一步,顺其自然罢了。
老朱带着大军回来,第一站是来感谢唐安的,唐安千里送计谋,让老朱打赢了这空前绝后的大战,第二站则是直~捣黄龙,收拾张士诚去了。
得知张士诚在自己和陈友谅决战的那些天,打下了很多自己的城池,朱元璋当即就跳脚大骂。
可以说,他和张士诚并不熟,泛泛之交而已,甚至算不上。
所以这么一个不熟的人,竟然拿下自己的城池,老朱的暴脾气是忍不了了。
当他和唐安的宴会一结束,就马不停蹄,带着军士们直奔张士诚而去。
打铁要趁热,如果不好好敲打敲打张士诚的话,他迟早是要欺负到朱元璋的面前来的。
老朱哪能有隔夜的仇,当即就派兵打的张士诚日月无光。
张士诚表示,我也很绝望啊。。。。。。
本来好好的,张士诚也没有想和朱元璋对着干的想法,但是后来,接到前方的消息,说是朱元璋已经战死了!
本来一想窝囊的张士诚心思当即活络了起来。
怂了那么久,这次实在是忍不住了,既然朱元璋都死了,那么他这些个城池,就算不抢,也会有别人抢去的。
不仅如此,更是因为朱元璋自己城池中大部分的守城将领也都听说了老朱战死的消息,当时也是万念俱灰,没有了战意。
所以,才会这么简单被张士诚拿下了这么多座城池。
但是老朱一回来,很简单粗暴,派兵拿回城池了!
张士诚也颇为识相,大部分时候都是礼让,将城池拱手交出。
这并不代表他不反抗,反抗过了。。。。。。事实证明反抗无效。。。。。。
朱元璋的军队饱经战火的洗礼,早就已经是一支强军了,再加上上次打败了桀骜的陈友谅军,士气正盛,张士诚打不过很正常。
所以当唐安听到张士诚惨败的消息,也就没有过多的疑惑了,毕竟,这很正常啊。
其实唐安也知道,就算张士诚不主动惹朱元璋,朱元璋迟早也会收拾张士诚的,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总之,老朱想走向人生巅峰,就要把所有的敌人都干掉,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有比自己更强大的人在的话,始终是不放心的。
正如那句“卧榻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