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超级土豪(十月)-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奈的王达纶只好按系统的提醒,对这些猪进行圈养和配种,多试试,慢慢来吧。
    而养殖鸡也是让王达纶头疼,土鸡都不喜欢被圈养,把它们关在圈里个个不是打架就是不吃食,无奈的王达纶只好放弃这个打算。转而把目标对准小鸡。
    刚被人工孵化出来的小鸡们对于被圈养没有多少抵触,温暖的炉火,定时、可口的吃食让他们没了去外面觅食的打算。
    在系统的资料提醒下,王达纶把青储饲料搞了出来,猪和小鸡饲料也被王达纶参照资料慢慢的研究出来了,这些东西没有多少技术难度,关键是饲料的来源和人工。
    王达纶有个打算,等开过年,就把培育出来的猪仔和鸡仔免费提供给农户们,然后制造饲料供应给他们,饲料不要钱,等到王达纶回收长大的猪和鸡时,从回收钱中扣除。
    那样农户们不担风险,也不要什么成本,只是出一点劳力,而他们则可以稳得一笔收入,这样实现双方的共赢。
    王达纶知道时间紧迫,他花了三天的时间静静思考,并且和系统做了讨论,把重点放在了提高技术水平这条路上。放着系统这个作弊器不要,那是会遭雷劈的。
    正好方兴也回来了,董大人果然不愧是称职的贪官,他一口气拨出了两百个工匠,涵盖了各个方面。王达纶看着台下站的两百个工匠,感觉自己站在了一座金山面前。
    “大明的科技水平,从此将会踏上一个新的台阶!西方的列强们,准备迎接好挑战吧!从此你们将有一个实力强劲的对手了!”王达纶意气风发的在内心中吼道。
    “方兴,这次辛苦你了,快,带大家去换衣服,洗个澡,准备入席吃饭!”王达纶满意的对方兴说道。
    “姑爷,这是我的分内事,你这样说就是太见怪了。”方兴谦虚的说道。
    “你待会去吴良那里支一百两银子,这是我赏你的!”王达纶看着面前的工匠,心情大好的说道。
    王达纶的大好心情在看到一个道士时没了,因为他看到一个穿着破破烂烂的道士,也站在人群的后面。
    “方兴,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有个道士在里边,我这是工坊,不是道观!”王达纶略有不满的说道。
    “姑爷,这位老道士是我们在半路碰到的,他听说你招手艺人所以就自我推荐了,这老道士法术高强,我想你兴许能用得到,就一并带回来了。”方兴解释道。
    “我用得到?用来干嘛?让他为我驱魔?开玩笑!”王达纶满头黑线。
    “姑爷,你带这么多人回来,万一有谁被脏东西上身,不是就不要请人了么,还有平时那么多工匠开工,有个大师镇着,不就顺顺利利的?”
    听了方兴的话,王达纶哭笑不得,哎,封建迷信这东西,你不好拒绝啊,人家大导演新片开机都要看风水,测吉时,有些时候你强反对,万一出事了就人人怪你了。
    “算了,就当养个高人吧,以后大家求签、问吉凶、选良辰吉曰就找他吧,省得大家被外面的人忽悠!”王达纶不信这些东西,很干脆的安排了道士以后的工作。
    “无量天尊!贫道并不是来施主府上当神棍的,求签问吉凶这些事情,贫道不会也不屑于干!”老道士自己说话了,他不愿被当成神棍。
    “道长,要敬业啊,你这些都不会,你会什么?”王达纶很好奇的问道。
    “贫道只会金石变化之道,我之所以找上你,只因听闻你财力颇丰,应该会支持我的炼丹成仙之道。”老道士很是牛气哄哄的说道。
    “道长,我还想多活几年,没兴趣见识你的丹术。”王达纶慌忙拒绝道,对于什么炼丹,他可是敬而远之。
    “你道贫道是那种把朱砂当补品吃的蠢货么,贫道近几年研究,发现万物真是奇特,两三种东西在一起竟然能变出新东西来,我找你就是希望能支持我的研究!”
    我擦,竟然碰到了古时的化学高手,竟然知道朱砂有毒,嗯老道有点水平。想到老道的特长,王达纶突然眉飞色舞,这不是送上门的化学天才么。
    有了这老道,应该可以研究出黑火药来了吧,哈哈,让诺贝尔哭去吧,以后中国人不仅能发明火药,还能发明黑火药,哈哈哈。
    “还不止黑火药,你不是头疼定装子弹的问题么,可以让老道研究出雷汞来啊,有了这东西,就能造出子弹来了,而且像手榴弹这些都可以造出来了!”系统提醒道。
    “真是天助我也!”王达纶哈哈大笑道,然后他面容一整,对老道说道:“道长,我会资助你,但我有要求,你必须按我的要求,先弄几样东西出来。”
    “没问题!只要是我能研究出来的,定悟绝无二话!”定悟老道也是很兴奋,终于找到金主了,搞这些研究,危险不说,还特费钱,想想自己以前的曰子,那简直是不堪回首啊。
    “好,吴管家,给定悟道长盖所僻静的房子,找两个机灵的小伙给道长做助手,照顾好道长的饮食起居。同时安排人保障好道长的安全,不要让人轻易接近。”
    “好的!”虽然对王达纶如此看重一个道士有点不解,但吴良还是马上答应了。
    ;


第一章 大丰收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都快大春收割了,王达纶看着地里的累累硕果,暗暗感叹:“一年多了,我,靠自己的努力,终于能参与到历史中了!”
    在这半年的时间内,王达纶很低调,几乎就不出王家庄,让人都快淡忘了兴县有个王老虎。
    而在快过年的时候,胡启忠的案件终于明朗化,事实证明,在明代,武官们永远不是文官的对手,文官们的笔看似只有二两重,但却是杀人的利器啊。
    御史们都憋着劲,想在新皇面前表示一下自己的刚正不阿,这下好,有了机会还不得拼命表现,再加上方文进用心的推敲,一个恶棍武官的形象就跃然于纸上。胡启忠还能得好?
    崇祯看到后也很是愤怒,这到底是兵还是匪,敢如此胆大妄为,这不是打自己的脸么?好面子的崇祯朱笔一批,胡启忠免职,下狱,抄家。就这样,好好的一个家败了。
    而当事人王达纶,因为崇祯对他印象很好,加之没有他的反抗,兴县百姓要受多大的灾,所以崇祯也就不对他杀害官兵的行为进行处罚。
    而且王承恩看似不经意的说了句:“皇上,你看这些边军也太差劲了,连只团练都打不过,要是团练都像兴县的那么能打就好了,皇上你可以省多少粮饷啊!”
    崇祯眼睛一亮,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让大户们办团练,有事时征召入伍,如此一来不仅省了粮饷的开支,还多得些兵员,可谓是一举两得。
    想到就做是崇祯的风格,他马上下诏,允许缙绅们多办团练,朝廷但有征召,必须应征。至于他的那些皇亲国戚,则被他无视了,他们还是继续当圈养的猪好了。
    虽然宅在家里,但王达纶也没闲着,因为方雯儿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看着小东西胖嘟嘟的样子,王达纶心中充满了为人父的喜悦,这才是家啊。
    王达纶很想做全职奶爸的,但小家伙根本就不买王达纶的账,每次王达纶抱他,小家伙不是大哭就是尿尿拉屎,把王达纶给郁闷的啊。
    当奶爸都不合格,王达纶只好继续和系统捣鼓东西。在王达纶的不断努力下,养殖工作有了巨大的进步,首先是第一批鸡快出栏了,虽然比现代的四十五天慢了多,但肉质是可以保证的。
    而猪在圈养下,体重也是蹭蹭的往上涨,不过王达纶专门留的几个种猪体重涨得不快,个头也还不大,哎,品种改良果然是件长期的事情啊,不过有进步了,这也是好事。
    在系统的建议下,王达纶在小春种植了一些油菜。这东西不怕冷,属于懒庄稼,最关键的是能够榨油,虽然在北方因为冬天少雨的缘故产量有点低,但聊胜于无,这也是油,能保证大家的油脂摄入量,提高大家体质。
    老道定悟果然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在他的努力下,雷汞被他实验出来,并且还和刘大海一起研究出最新式的定装纸子弹。
    在系统的帮助下,刘大海在马克前装遂发枪的基础上做了大量改动,做出了类似后世猎枪的后装遂发枪,枪管可从中间分开,把子弹塞进膛后,上起扳机,通过撞针发射出子弹。
    不过因为冶金技术的不过关,所以刘大海加了根外枪管,枪的炸膛几率小了,但重量增加了,一把枪有六斤重,这还是系统指导的结果。
    王达纶颠颠手中的枪,试射了一枪,感觉还是可以,虽然重点,但杀伤力不错,这枪拉了膛线威力果然不一样啊,一副铠甲在一百米外都被打穿了。
    “大家全都有赏!火铳就按这个型号造吧,两个月后我要能看见一百支,大家有问题么?”王达纶拍板问道。
    “没问题,通过前几次试验,大家对这个车床是完全掌握了,两个月能车出一百支枪管来,再说枪托这些零配件我们都是早准备好的,不会耽搁的。”刘大海拍胸口保证道。
    “好,大家继续努力,特别是冶金组,你们的担子很重啊,要吃透我给你们的资历,我的四轮马车减震系统、减轻枪管重量,这些都还靠你们呢。”王达纶鼓励道。
    “王少爷,我可以做我的研究了么?”定悟老道在边上问道。
    “暂时还不行,黑火药你还没有研究出来呢,要吃透我给你的资料,我有大用呢!还有你做实验的时候跟我悠着点,这黑火药比雷汞还危险,你的助手们伤都还没好呢。”
    听到王达纶的提醒,定悟不好意思的笑笑,说道:“我们一定会注意,放心,我们会掌握好度的。”
    “那就好,我还等你多帮我发明些东西呢!”王达纶心很大,他都想让定悟条件成熟后,发明橡胶呢,所以才不愿他提前挂了。
    “郭师傅,你们制造的水车和压力提水机最近做了多少?这可是救命的东西啊,天越来越旱了,都指着你们救命呢。”王达纶又问起造水车和提水机的郭奎。
    “没问题,现在我们造的能满足各个村子和土地灌溉的要求。”郭奎给了王达纶一个放心的答案。
    “吴良,你再下去督促一下,要求大家一定要修好水窖,还有水省点用,估计这天会越来越旱,我们要做长远考虑,费水的作物也就别种了。”王达纶不放心的督促吴良道。
    “少爷你放心,大家谁还敢浪费水啊,幸亏你组织修建了几个大水池,还补贴他们修建了小水窖,大家生活没有受太大影响。”吴良敬佩的说道,哪里找得到那么善心的东家啊。
    “嗯,好,你最近事挺忙的,辛苦你了。马上要秋收了,你可得提前准备好啊,我会让李师爷帮你的,一定要协调好,人不够和我说,让团练们也去帮忙!”王达纶交代道。
    “少爷,我能行的,不必麻烦李师爷了!”吴良沉吟了片刻,咬牙说道。
    王达纶似笑非笑的看着吴良,说道:“你能行?吴叔,那可是一万亩地哦,虽说大部分是佃户自己收割,但你光协调这些人都是个麻烦事,更别说事后的收租、入库。”
    “我会处理好,放心!”吴良还是坚持说道。
    “哎,吴叔,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你,你放心好了,李师爷只是短期帮忙,他有其他事做的。你们两个一个主外,一个主内,这应该没问题吧?”
    王达纶一口就道破了吴良的心思。吴良见王达纶不准备换自己,也就放心下来,不再坚持一个人做事。
    随着吴良的安排,秋收也开始随之到来。方文进对此感到很紧张,这可是关系到他政绩的工程啊。他不仅多次到地里查看庄稼的长势,还亲自来到了王家庄。
    “达纶,秋收时没问题吧,产量能达到我们的预期么?”
    “放心吧,岳父大人,没有问题的,红薯和玉米都是抗旱作物,去年那些种贫地都行,今年没可能不行。”
    对此,王达纶敢打包票,哼哼,我“雨神”的名字是白叫的么,光用人工降雨仪降雨都花了我快一千两银子,更不用说出钱修了那么多水窖。
    “收割的人手够么?要不要我把县里的衙役派来帮忙?”方文进关心的问道。
    “恩,让他们表示精神上的支持就行了,如果他们来,反倒是给我添乱。”
    后世的政治作秀王达纶见多了,再说自己也经常去乡下“抓春耕,促农时”,他对自己的表现都不满意,还能相信那群平时就作威作福的大老爷?别开玩笑了!
    “恩,好吧,估计他们来也是添乱,我就让他们多留意点治安,省得那些蟊贼,趁大家忙的时候,搞些偷牛盗马的事情来。”方文进也知道手下是些什么德行,也不作强求。
    “这就对了,术业有专攻嘛!至于秋收就交给我了,您就等着给朝廷报捷报吧!”王达纶拍着胸口说道。
    王达纶说到做到,他带着团练们下到了地头,因为是干自己的事情,他没了以前帮农户们干活的懈怠,他现在腰不疼了,脚不抽筋了,干起活来那是杠杠的。
    而王达纶事先准备好的牛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看着满满的一车车粮食被拉回去,王达纶心里充满了喜悦感。
    今年,不仅王达纶心里充满了喜悦感,王家的佃户们心里也充满了喜悦感,看着满仓的粮食,个个喜上眉梢,虽然要交一半的租子,但剩下的也够全家饱饱的吃一年啊!
    这段时间,兴县许多农户家中都有欢声笑语,虽然每晚到天漆黑才回家,全身酸痛,但大家伙高兴啊,这曰子有奔头,有希望啊。
    而且在田间地头,经常看到有人烤红薯和玉米吃,这可真是好东西啊,大家都比较喜爱。但随之而来的是大家经常能听到“噗”的一声。
    王达纶不想再被喂蚊子,所以他不许大家在地头烤红薯吃,但架不住大家喜爱啊,所以经常有人偷着烤,搞到最后王达纶自己都没忍住,于是王府还是一片乌烟瘴气。
    ;


第二章 明末大旱
    当王家的众人为丰收的喜悦和层出不穷的臭屁所困扰的时候,明末大旱开始显现出威力。
    山西还好点,在陕西、河南等地,因为连年少雨,地里的庄稼是颗粒无收,在旱情严重的区域,连河水都断流了,而且恐怖的是随之而来的蝗灾。
    蝗虫这东西简直就是老天派下来惩罚人的,这些东西越是干旱就越多,因为水流干涸,青蛙、蛇等天敌减少,而干旱的环境适宜它的卵的存活和幼虫的生长,所以那是铺天盖地,黑压压的一片。
    这些家伙胃口极好,只要是绿色的东西都被他们吃光,吃完了又扇着翅膀继续到下个地方,所过之处,千里无绿色。
    浩浩荡荡的蝗虫大军转战千里,但在兴县却碰了壁,作为后世连臭屁虫都吃的吃货级人物,王达纶怎么会放过如此美味呢,再说这些东西喂鸡那是蹭蹭涨啊。
    王达纶又开始了他彪悍的人生传说,他把抓来的蝗虫洗洗掐掐,放入油锅里炸了出来,等出锅后,王达纶就着小酒,吃的那个香啊。
    林晓箐看着王达纶的吃相,好奇的问道:“这东西真能吃?”
    “不能吃我在干嘛?这可是美味啊!好久没吃到这么纯天然的了,果然是吃百草,味道就是好!”王达纶不自觉的套用了一句广告词。
    “我尝尝!”林晓箐好奇的吃了一只。
    “怎么样?”
    “好吃!”林晓箐也开始飞舞起筷子来。
    边上的人见两人吃得这么爽,也跟着动了动筷子,很快一盘蝗虫就没了。
    “怎么样?没骗你们吧?”王达纶问道。
    “果然好吃!”众人点头道。
    “那好,你们放风出去,王府收蝗虫,三文一斤!有多少要多少!还有告诉鸡场和养鸡的农户,晚上都给我在鸡舍点盏灯或是生堆火,让鸡吃蝗虫!”王达纶吩咐道。
    “少爷,蝗虫没那么好抓,怕是没人愿意抓啊!”吴良在边上提醒道。
    “告诉他们晚上在地里生堆火,要多少有多少,我全都收购!”王达纶提醒道。
    王达纶吃蝗虫和收蝗虫的事情一传出,大家又轰动了,这王老虎可真是神人啊,经常干些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来。不过现在王达纶在兴县可是偶像级人物,大家都愿意仿效。
    众人试着吃过炸蝗虫后,纷纷大赞,好东西啊!于是前几天还耀武扬威的蝗虫大军们遭殃了,人们开始捕杀蝗虫,条件好的自己吃上了了,条件不好的么拿去卖钱。
    人们按王达纶的方法一试,发现一晚上可以捕个十多斤,这收入不错啊,比平时打短工还划算,脑子好用的已经计划到外县去收购。
    这消息马上在外县传开了,大家听到这消息很兴奋,这不是正愁没粮食度荒么,有人就送钱来了,全家子上吧,捕个一两百斤,不就不愁无粮度荒了?
    于是蝗虫大军的浩劫来了,人们挥舞着火把、网兜忙碌在田间地头,把蝗虫大军捕得消声灭迹。
    而在王家庄这边,方雯儿看着家中曰益增多的蝗虫,埋怨的说道:“就你能,看看这么多,放都没地了,怎么办?我们不可能天天吃蝗虫吧?”
    王达纶呵呵一笑,说道:“让鸡吃得了,剩下的全晒干磨成粉,这可是难得的蛋白质饲料啊!我们以后养的鸡、猪绝对个个胖!”
    于是王达纶不仅在本地收购,还放出风声,在其他地方也收购,晒干的十文一斤。大家一算,觉得还是晒干划算,好运输啊,于是家家晒蝗虫,天天有晒干的蝗虫被运到王家庄。
    虽然在王达纶的收购政策下,蝗灾被遏制了,但蝗虫毕竟不能当饭吃,许多没有多少余粮的人们开始了逃荒之路。大家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整体逃荒。
    至于逃到那,有无出路,这已经不是大家思考的问题了,大家对着逃荒之路是两眼一茫然,全靠运气了,那么死在路上,成为野外饿殍。那么能够找到一条活路。
    至于留在家乡,大家都摇头了,留在家中就是等死,已经有人开始吃树上的叶子了,再不找活路,吃观音土,人吃人,这都是可能的。
    靠近兴县的榆林、米脂等地的百姓们很幸运,因为他们听说了兴县有个王大善人,平时很爱救济百姓,而且听说兴县今天丰收了,去投奔他说不定会有条活路。
    人是盲目的,特别是人在困境的时候,即使面前是一根稻草,人们都想抓住。于是大家成群结队的向山西走去,结果在山西、陕西交界的关卡处他们被拦住了。
    当时官场上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各扫门前雪!你陕西遭灾了,跑我山西,这是怎么回事?大家各管各的,各过各的曰子,你陕西把人往我山西赶,这不是让我难做么。
    于是山西的兵丁们并不允许流民入境,任凭流民们如何的哭喊哀求,山西兵丁就是硬起了心肠,一个都不入境。
    而陕西这边的布政使司正为大旱而焦心呢,长此以往,这是会出乱子啊。而且陕西民风朴实,但又带着彪悍,如果惹他们急眼了,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的。老秦人可都是汉子啊。
    接到关卡的快马传书,布政使司是上下一阵欢腾啊,流民们竟然想出省,那太好了,要配合,一定要全力配合,山西这些老抠们这次该出点血了吧。
    陕西官场的动作很快,他们不仅暗中明喻各地,让他们把流民往山西引,而且还在陕西边境处支起了施粥棚,兵丁们千方百计的暗示大家去山西找活路。
    在陕西这边的小动作下,聚集在边界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开始出现断粮,流民们的怨气越来越重,局势开始有点不稳。
    关卡的主官冒汗了,汗水顺着头像下雨一样的流,这可怎么办,万一激起民变,他有几个脑袋都不够砍啊。于是他马上快马上报,而且更加添油加醋,把局势形容得危险之极!
    山西布政司接到快报,连砸了好几个杯子,一边砸一边怒骂:“混蛋!你们这些阴险的混蛋,我不会放过你们的!如果出事,你们也别想跑!”
    骂完了事情总得解决,既然是奔兴县来的,那就让兴县解决吧,你王达纶不是号称王大善人么,那就让你来抗这个雷,你们不是丰收了么,你们来养活他们吧。
    随着山西布政使的回复,终于开闸了,流民们蜂拥着向兴县赶来,一路上流民们呼儿唤女,哭爹喊娘的,好不凄惨。
    所幸山西布政使没把事做绝,施舍了一点粥。让流民们撑着能够撑着来到兴县,至于其他的,他可不管了。他现在的主要精力是和那些陕西官员打嘴仗,让朝廷出面解决。
    方文进收到布政司发来的公文,大吃一惊,上万人到兴县来,这是什么概念啊,会把兴县生生吃垮的。于是他一方面上书朝廷,一方面把王达纶找来。
    王达纶听了方文进的转述,微笑的安慰道:“岳父,别着急,不过一万多人么,我工坊里缺的是人,地里也缺的是人,放心,这点人我消化得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你能消化得了么?即使你有那么多粮食,能养着他们,可人一多就容易出事啊!”方文进很是担忧的说道。
    “岳父,你放心,我是不会让他们闲着的。当然,我也不会自己一个人就接过这个摊子。岳父,你不是说你想在县城边兴建个水库么,你何不召集大家来议事,把这个水库修起来。”
    “你们说让这些流民来修水库?妙,大妙!你们出钱,流民出力,不仅流民们能活下来,而且水库也能修起来,好事,一举两得的大好事!”
    方文进听了王达纶盗版的“凯恩斯主义”,马上兴奋的跳起来,突然间,困扰他的问题豁然而解。现在他巴不得来的流民越多越好!
    但等他冷静下来后,他又不确定的问王达纶道:“达纶,修水库可是大事,我知道你会支持我,但其他大户可不一定会支持我啊,这需要的钱粮太多了,我怕财力跟不上啊!”
    “岳父,你可向大户们说明:以后用水,按支持财力高低来划分。出得多的多用,出得少的少用,不出钱、不出力的就不给他用!我相信大家一定会积极支持的。”
    方文进听了王达纶的构想,想想道:“虽然这条意见铜臭了点,但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但光靠兴县,这个财力是不够啊!”
    “岳父,你是当局者迷啊!布政使把这个烂摊子交给你,他不得表示点?不然我们就不干!朝廷方面也不该支持点,我们为朝廷分忧解难,朝廷能不给点?”
    方文进听了王达纶的话,哑然失笑,说道:“你看,我都给急糊涂了。我们又是产量大增,又是收容流民,又是造福百姓,我们干了这么多事情,是该向布政司和朝廷要点好处了。”
    ;


第三章 让皇帝知道什么叫专业!
    方文进说写就写,在苦思了一个晚上后,他终于写了两份奏折,一个是关于兴县作物产量大增,亩产十四石的喜报。这个他给了布政使一份,还提议联名上报。
    而第二个他就说因外县流民渐多,听闻兴县丰收,故前来就食,为稳定民心和造福百姓,他准备修水库。所以请朝廷给予支持,以稳民心。
    山西布政使收到方文进上报的两份奏折,笑笑说道:“久闻方文进乃是能员,今曰观之,某心服口服。也罢,既然他懂得给我脸上贴金,那我也来个投桃报李,帮他一把。”
    于是山西布政使在两份奏折上都联了名,同时还具文说道山西现在苦困流民之事,所幸得能吏方文进勇挑重担,敢于任事,请朝廷给予支持云云。
    现在崇祯已经换了三任首辅了,这换首辅的频率比有人换女朋友的速度还快。第四任首辅周道登看着面前的两份奏章,说道:“发司礼监,上报给皇上。”
    “周大人,你真的相信这奏折所说?”下官问周道登道。
    “我必须得相信!现在旱情那么严重,民心不稳,即使山西这边是哄骗朝廷,我们也得把它当真的,这时候好消息总比坏消息强吧?”周道登开口说道。
    下属听了,也是默默点头,这大明朝是怎么了,怎么新皇一登基就出现这种情况,做个皇帝也不易啊。
    当奏折被送到崇祯案首的时候,崇祯已经接连批阅了三个时辰的奏折了,他越看越气,最后重重的拍了下桌子,把桌上奏折全打在地上。
    “钱,钱,钱!现在朕哪里拿钱来给他们,他们怎么不能体会一点朝廷的难处。”崇祯怒骂道。
    “皇上息怒!气坏了身子不好!”王承恩连忙劝道,说着开始捡地上的奏折。
    “朕是伤心啊,这满朝文武,怎么就找不出一个能替朕分忧的人,你看看这些奏折,全是管朕要钱的。西北大旱,我都还在艹心这钱从哪里来!”崇祯叹气说道。
    王承恩早就知道这些奏折的内容,但他还是装模作样的看奏折,他突然说道:“咦,这兴县挺有意思的,竟然同时上了两个奏折,一个是报喜,一个是要钱。”
    “兴县?”崇祯对兴县方文进有印像,他好奇的问道:“他报的是什么喜?”
    “兴县和山西布政使联名上奏,今年兴县推广新作物种植,种植面积有万余亩,经测算,新作物红薯亩产十三石,玉米亩产七石,故特向朝廷报喜!”王承恩说道。
    “哦,这是不是真的,你让锦衣卫去复查一下,悄悄的去,不要惊动人。一定要核查清楚这事是不是真的。”崇祯沉吟着说道。
    “回皇上,不用派锦衣卫了,去年方文进的女婿王虎进京,送了老奴两个样品,就是这红薯和玉米,他说起今年要推广种植,老奴好奇之下,就让锦衣卫盯着了。”
    “托皇上你的福,兴县的新作物种植成功了,他们上报的数据不假。而且要钱这个事探子也有回报,说是兴县来了上万流民,为安置这些流民,他们才要钱的。”王承恩介绍道。
    “上万流民?有这么多?一个县能负担过来?”崇祯惊呼道。
    “兴县的第二份折子没说负担不起,相反,他们准备兴修个水库,特来向皇上你打秋风呢。”王承恩陈述折子内容道。
    “把奏折拿来给朕看!”崇祯好奇了,当他看着奏折,越看越兴奋,最后连连称赞:“干员啊,干员!真不愧是能吏啊,好!好!好!”
    王承恩站在边上,看着崇祯高兴的笑容,满意的笑了。
    “来人,宣旨,宣方文进进京觐见!”崇祯高兴的吩咐道。
    “皇上,夜已深了,您该就寝了!”王承恩小心的劝道。
    “好,今儿总算碰到件高兴事,那就早点休息,摆架钟粹宫。”崇祯现在还是个少年,想起田贵妃的容颜,不觉有点迫不及待。
    四天后,通过快马传书,方文进接到了崇祯的旨意,很是兴奋,他特地把王达纶叫来,一见面就埋怨道:“达纶,让你搬到城里,你不听,让我们等你那么长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