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关陇老秦人-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的受损情况相对好一些,城墙虽然也受到了损失,但是城门还勉强存在,如果百姓们及时从城门下通过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
  “三哥,一路过来只有北门的受损情况最为严重,西门的情况稍微好一些,现在看来只有南门的情况最好。你这就进城让赵伯圉带兵将大量的百姓从南门护送出来,让少量的百姓从西门和东门出城,最后一起在南门周边集合。我留在这里招呼人开始搭建帐篷,今夜我们就在城外过夜。”一路转过来之后,嬴康决定让百姓从南门出城,然后就在南门周边搭建帐篷过夜。
  “诺………”嬴照答应还有,从南门直接进城去了。
  时间不大,嬴康就看见赵伯圉带领的秦军将士们守护在了南门周边,随后不断有百姓从南门出城向自己这边而来。
  见百姓源源不断的从城里出来,嬴康一颗悬着的心终于算是有些放下了。到了傍晚时分,城中的百姓几乎都出来了。经过清点,百姓的伤亡情况还不算太厉害,将士们损失约百人左右,百姓伤亡不到千人。
  经历了如此大的地震,百姓的受损情况还不算太大,嬴康知道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建筑物大多为夯土和茅草搭建而成,即便是砸上了,也不至于当下就死。
  大震过后,余震不断。此后的十多天时间,千邑秦人在嬴康的带领下,全部在城外搭建帐篷过夜,除了非常重要的事情之外,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进城,尽量减少因为防范不当再次早场伤亡。


第342章 有备无患
  百姓们总算是全部出城了,但是新的问题也跟着来了。
  毕竟此时的千邑已经不是秦人刚刚从犬丘过来时候的千邑,此时的千邑城至少有两三万的百姓和军队。
  原来在城里的时候,吃的、喝的、用的等等都不用发愁。这一下子都来到了城外,吃的、喝的、用的该咋办呢?
  当天晚上,嬴康把司马伯圉、司农嬴照以及何友寿、陈兴、张茂等几个千夫长叫到了自己的帐篷。
  原来在千邑城里的时候,嬴康有自己的府邸,夫人孩子住在另外的地方,根本不会影响到自己和手下人商议事情。
  现在大家都搬到了城外,嬴康虽然是千邑大夫,但也只有一顶帐篷,就算是商议事情,也没有办法避开若曦和嬴。
  不过也好,顺便也让孩子提前感受一下他父亲跟人议事的场景,将来也好带领秦人东征西讨啊!
  待众人坐定后,嬴康道:“你们也看到了,这一场地震来的甚是强烈,现在我们虽然把百姓们从城中迁移出来了,但据我估计这地震一时半会是不会停止的,所以我们大家要做好长期在城外居住的准备。”
  赵伯圉一听这话,当下说道:“不会吧,不就是一场地震吗,怎么会持续那样长的时间,我想再过三五天的时间,这地震怕就该过去了吧。”
  嬴康是现代人,也从历史书上知道周幽王二年这场地震的惨烈程度,用当时的话说“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地崩山摧般的地震,怎么会很快过去呢?
  听完赵伯圉的话,嬴照也跟着说道:“大夫,这场地震对我们千邑城造成了极大的损伤,我意如果明日不再地震的话,我就开始组织百姓修筑城池。再说了当下我们秦人在关中只有这么一座城池,如果不及时修筑好的话,万一北方的戎狄打过来,我们可真的是没有地方躲藏了。”
  嬴照毕竟是经历过一些事情的人,很清楚这座千邑城对关中秦人的重要作用,作为司农令执掌千邑民事的官员,当然要提前做好修筑城池的准备了。
  听完二人的话,嬴康摇头道:“你们的想法有些偏差,这场地震不像你们所想的那样简单。从城池的损毁情况来看,应该是非常厉害的的一场地震,既然是非常厉害的一次地震,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很短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做好长时间在城外居住的准备,切不可贸然把百姓送进城里,一旦发生地震,百姓们就会遭受到第二次伤害。”
  那个时候还没有震级一说,嬴康当然不能跟他们说这场地震是几级地震,只能告诉嬴照等人这场地震非常厉害,大家要做好长期在城外居住的准备。
  既然嬴康都这样说了,嬴照等人还能说些什么呢,“既然大夫认为我们需要在城外多住几天,那我们就想想在城外居住的办法。不过大夫也不用过于担心,毕竟我们秦人过去是养马出身的,在没有在城中居住之前也是住过帐篷的。”
  嬴照这么一说,嬴康稍稍有些放心,毕竟秦人此前也是住帐篷,有居住帐篷的经验,“三哥如此一说,我也放心了不少,当下我们有三件事情需要解决,一个就是城中死伤百姓的尸体处理;二是我们要及时从城中搬运一些粮食出城,同时要给百姓寻找水源,保证此后百姓们的生计;这第三就是还要做好收留其他地方逃亡过来的百姓,供给他们吃喝用度。”
  嬴康知道这一场岐山地震可不是闹着玩的,乃是导致西周王朝结束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个王朝结束,还没有一些逃亡的百姓呢?
  听完嬴康的话,嬴照沉思后说道:“大夫说的有理,这次地震之后我们的伤亡虽然不多,但也有上千人,这些人的尸体如果不及时搬运出来的话,时间一长很容易造成瘟疫。我看明天一早我就带家里有死伤的百姓进城搬运他们家人的尸体,让他们及时安葬。”
  嬴康听罢,摆摆手道:“这事情是一个苦差事,还是让何友寿带兵进城处理的好。”
  何友寿听罢拱手道:“我愿带兵进城搬运尸体,明天一天之内全部搬运完毕,而且还要让百姓们埋葬完毕。”
  嬴康听罢道:“你说的不错,给你一天时间,把城中所有的尸体全部搬运出城,同时让百姓们自己把亲人埋葬完毕。”
  随后嬴康对嬴照道:“司农嬴照、司马伯圉,你们二人明天一早也带领一千兵马赶往城中粮仓,搬出一些粮食出城,最少要供给百姓们在城外居住半月以上的吃用。”
  几万人半个月的粮食供应,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在百姓受灾,地震不断的情况下,如果让百姓们自己进城去自己家里拿粮食的话,势必会造成再次伤害,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还是由官家供应的好。
  嬴照一听当下就不愿意了,“大夫,我们来到关中几年时间好不容易才积攒了一点家底,你这样让百姓们白白吃上半个月的时间,我们粮仓里科技没有多少东西了。”
  嬴康听罢笑道:“三哥你这可是小家子气了,如果我们不让百姓吃用的话,百姓们势必会自己进城去家里拿粮食,这要是再次遇到地震可咋办呢?如果百姓都被地震给震死了,我们这些官员给谁当了。大灾来临,我们还是要保住百姓为上,只要我们拥有了百姓,何愁今后不会有更大的发展呢?”
  嬴照虽然可惜粮食,但是毕竟还是一个通晓事理的人,既然嬴康都已经把话说得如此明白,他也不好再做反对,只好说道:“既然大夫要这样,我也只好遵命了。”
  嬴康一听继续道;“三哥要搬就多搬运一些粮食,虽然我们千邑在这场地震受损不少,但我想关中国家的受损情况肯定还要比我们严重,到时候还会有不少的百姓会逃亡到我们这里来讨生活的。既然人家愿意来我们千邑,我们总不能不给人家一口吃的喝的吧。”
  “啊?大夫不但要给自己的百姓白吃白喝,还要给逃亡过来的百姓白吃白喝啊?我们秦人就这么点家底,可不敢全部用光啊!”嬴照一听嘴都长大了,大夫不但要给自己的百姓白吃白喝,还要给将来逃亡过来的百姓白吃白喝,天下哪里有这样的道理呢?
  嬴康继续笑道:“三哥,关中秦人的家底到底有多少,我不清楚,三哥你还不清楚吗?大气点,救人于危难之中,这样做只会对我们秦人有好处的。我相信经过这场地震秦人一定会有更大发展的。”
  “好,我听大夫的。”嬴照虽然可惜粮食,但相对于秦人的发展,这些粮食又算得了什么呢?
  粮食的事情就这样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水源了,毕竟千邑城就建在千水边上,城南的营帐虽然距离千水一些距离,但绝对不会影响到百姓们的生活。


第343章 震动的西周王朝
  周王室都城镐京。
  这几天正值春日,真是一个好日子,阳光明媚,万物复苏,到处莺歌燕舞,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周天子姬宫带着几个亲信大臣,卿士虢石父、大夫尹球、大司徒王叔友以及太史伯阳父等人来到王宫外面的广场听歌舞。
  在雅乐的熏陶下,不一会儿,天子宫、卿士虢石父、大夫尹球等人都有些昏昏然了。
  一旁的太史伯阳父和大司徒王叔友却是一脸的无奈。
  “哎………,天子有所好,下必效之,王叔看着吧,过不了多长时间,虢石父等人也会在府中夜夜饮宴的。”太史伯阳父对王叔友说道。
  天子宫毕竟是自己的侄子,再说了虽然这个天子不是那么争气,但是人家上台不久便册封自己为王室的大司徒,这份恩情还在。于是王叔友说道:“当下天子年幼,需要一段时间的历练,我想再过一段时间,应该会改掉这些喜好,好好治国理政的。”
  太史伯阳父很是不满的看了一眼王叔友,“你也是周王室的老臣,这么点事情难道你看不出来吗?喜好乃是一个人的本性。先王为何不喜好歌舞呢?那是他勤勉国政,体恤民情。当今天子为何喜好这些事情呢?还不是本性难改吗?”
  太史公伯阳父向来耿直,说话不转弯,对这位新上任的天子宫很是不感冒,今天看来更是如此。
  王叔友有些不乐意的回敬道:“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天子无非就是喜欢歌舞音律吗?这事情本就无可厚非,不然朝廷创作雅乐做什么呢?还不是让天子和诸位大臣欣赏的吗?”
  这话说的没错啊!
  当初创作雅乐的时候就是为了让人欣赏的,现在周天子姬宫就喜欢歌舞音律,难道错了吗?
  一句话把太史公伯阳父气的无话可说了,“你你你,你怎么能这样说话?”
  见老太史气的说不出话来,王叔友赶紧回话道:“老太史莫要生气,我也是说说而已,不管怎么说这当天子的还是要以天下为重,回头我一定会好好劝劝王上,让他勤于政事,为国尽心的。”
  虽然西周王朝在天子宫时期的大臣们多是谄媚的佞臣,但也不乏有太史伯阳父、司徒王叔友等一帮为国尽忠的大臣。
  作为王叔的司徒姬友当然知道太史公乃是一片忠心,当然不好意思驳了他的面子。
  “哼………,算你还知道进退。”太史伯阳父这才稍稍有些平息,很不客气的回道。
  见老太史不再生气,大司徒王叔友不仅笑了。
  就在这时,大地剧烈的晃动了一下,随后发出闷闷的轰隆声,跳舞的美女们差点摔倒。
  “这是这么回事?”刚刚还闭着眼睛聆听美妙音乐的天子宫不由得睁开眼睛吃惊的问道。
  “这个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身边的卿士虢石父赶紧答道。
  “不会是戎狄打来了吧?”天子宫不由得问道,随后一脸惊恐的左右望了望,身边的几位大臣也是一脸茫然的左右望着。
  “王上,应该不是戎狄打来了。要是戎狄打来的话,守城的将士早就向臣禀报了。既然没有禀报,戎狄肯定不会来的。”虢石父一脸堆笑的对天子宫说道。
  “既然不是戎狄打来了,怎么会有如此剧烈的震动?”天子宫虽小但还不至于糊涂,“快派人去查查,到底是怎么回事?”
  “诺………”虢石父赶紧答道。
  还没等他挪开步子,大地再次剧烈的晃动起来,这一次的晃动比上一次更烈害了,“轰隆”一声不远的一座宫殿轰然倒下。
  “啊………”眼看着宫殿在自己面前倒下,周天子姬宫吓得大叫起来。
  “王上莫怕,有臣在你跟前,王上不会有事的。”虢石父虽然不是一个好臣子,但他对周天子姬宫的忠诚倒是没的说。
  说着虢石父摇摇晃晃的来到天子跟前,准备扶着惊恐的天子宫。
  “咯吱吱………”就在虢石父正准备走进天子宫的时候,脚下的木板做成的踏板在大地的扭动下,裂开一个巨大的口子,差点没把虢石父掉下去。
  “卿士小心………”尹球见状对虢石父大喊道。
  这个时候的虢石父并没有害怕,而是猛地一跳来到天子宫身边,将他紧紧的抱在怀里,“王上莫要担心,只要臣还有一口气,就不会让我王担惊受怕。”
  “轰隆………”王宫外不远处一座民房在地震中轰然倒下,溅起巨大的灰尘向这边扑过来。
  “虢石父这是怎么回事?”怀里的天子宫惊恐的问道。
  “王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发生地震了。”虢石父说道。
  地震?
  身边的诸位大臣和舞女们一听说发生了地震个个都惊得张大了嘴巴,个个打算逃脱,无奈脚下大地晃动,想迈出一步都难以动弹。
  “地震?好端端的天气怎能会发生地震呢?”怀中的天子宫吃惊的问虢石父道。
  “这个臣也不知道。”虢石父毕竟不是天文学家,咋能知道这些事关天命的事情呢?说罢虢石父望了望太史伯阳父,意思很明确让他回答这个棘手的问题。
  西周、春秋时为地太史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
  所以这个事关王朝命运的地震之事当然也要他来解释了。
  于是伯阳父上前道:“王上,今日地震乃是周王室几百年来少有的事情,既然能够在今天发生如此大的地震,这说明周将亡矣!”
  周将亡国了?
  这话一说,谁都不爱听,于是没等天子宫说话,卿士虢石父就一脸嫌弃的说道:“太史公危言耸听了吧,不就是一场地震吗,怎么就连国家兴亡联系在了一起?”
  太史公伯阳父可是经过了两朝元老了,哪里会把一个虢石父放在眼里,他继续说道:“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源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也。川竭,山必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当年洛河水干了,于是夏朝就灭亡了,黄河水干了,商朝就灭亡了。
  今天渭水因为地震而阻塞,西周也快了。而且人家连时间都说好了,最多超不过十年时间,西周就会灭亡的。


第344章 三川竭,岐山崩
  听完太史伯阳父的话,天子宫鼻子都气歪了,“你你你,这是危言耸听,在威吓予一人吗?”
  伯阳父一脸平静的说道:“臣只是在尽职责所在的任务,并没有任何危言耸听之事,王上尽可等待,看看臣说的对与不对。”
  “哼………,伯阳父你不要忘了你也是周王室的臣子,若周王室灭亡了,你自己也没有好果子吃。再说了你说是渭水断流,山川阻塞,我咋没见到呢?分明是在危言耸听,蛊惑百姓,应该处斩。”虢石父毕竟是天子宫任命的卿士,乃是百官之首,当然要替天子说话了。
  “你等着,不出半个时辰,就会知道渭水到底有没有断流,山川有没有阻塞。”伯阳父冷冷的说道。
  今天的王室卿士若是仲山甫或者是程伯休父的话,伯阳父说话或许会客气一些,但是针对虢石父就算了,毕竟按照年龄伯阳父应该是虢石父的长辈,按照任职的时间来说,虢石父就更没法跟伯阳父相提并论了。人家当官的时候,虢石父才刚刚出生。
  二者是没有可比性的。
  更何况作为职责所在,伯阳父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发生了那么大的地震,地面起伏,阻挡河水也是正常的现象,放在今天就叫做“堰塞湖”上游形成湖泊,下游自然就断流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但是放在当年的情况下,这样的问题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了,再问问上天,看看是不是自己哪里有做的不合适的地方,引起了上天的不满,这才导致地震发生,河水断流。
  “王上,伯阳父危言耸听,蛊惑我王,应该处斩。”见没有吓到伯阳父,虢石父于是对天子宫说道。
  其实刚刚听到伯阳父说周王室要灭亡的话的时候,天子宫就已经生气到了极点,现在虢石父这么一说,他更加生气了,“你们都说说,伯阳父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是否当斩?”
  看来天子是真的生气了,明显说出要斩了伯阳父的话来。
  尹球的父亲尹吉甫当年也是跟伯阳父同朝为官的人,小的时候也没有少去伯阳父府上,今天当天子问他的意见时,尹球没有回答,而是把头偏向了一边。
  “尹球大夫,直接说你的意见。”虢石父当然看出了尹球想避开这个问题,于是直接问道。
  “这个?”尹球被逼的没有退路了,于是结结巴巴的说道:“伯阳父虽为太史,理应为国尽忠,说出周室将灭亡的话,确实不妥,至于如何处理,还请王上定夺。”这话已经明确了一个态度,那就是伯阳父这话说的确实是有些不妥了。如果是说前朝也就罢了,你伯阳父怎么能如此胆大,竟然敢说当朝要灭亡的话呢?
  这不是找死,还是想做什么呢?
  “你直接说你的意见,到底应不应该处死伯阳父?”天子宫一直把尹球当做自己人,面对关键选择,当然要尹球拿出一个明确的意见来。
  尹球知道事已至此,想躲开是没有办法,于是望了一眼伯阳父道:“按理应该处死。”
  “王叔,说说你的意见。”尹球的意见已经明确了,周天子姬宫于是问王叔友道。
  王叔友可不是一般的人物,连想都没想就直接说道:“伯阳父乃是朝中太史,推演天命乃是职责所在,至于说出什么样的话来乃是性情所为,言语虽然不妥,但远不止于处死。”
  这话说的好像伯阳父一点事情都没有一样,天子宫和卿士虢石父听罢,一脸的不高兴。
  “王叔,你也是姬姓子孙,人家都说咱们的王朝要灭亡了,你怎么还替他说话呢?”虢石父见状拉拢似的说道。
  “哼………,一个王朝是否灭亡根本就不是说说就能灭亡的,靠的是天命和人治,如果我们君臣一心,共同治理,天下大治的时候,何必还要担心别人说三道四呢?”王叔友说道。
  这话就等于是替伯阳父开脱,只要你周天子跟群臣好好治理天下,等到百姓富足、天下安宁的时候,就算是你伯阳父把天说破,周王室也是不会灭亡的。
  可如果天子昏庸,群臣谄媚,官员欺压百姓,再加上地震,河水断流等等的事情聚集在一起,那天下不亡才怪呢?
  “那你说说该如何处理伯阳父这种胆大妄为的臣子?”天子宫很不高兴的说道。
  “罚俸半年,以观后效。”大司徒王叔友说出了自己的处理办法。
  “好………,就依王叔所言,对伯阳父罚俸半年。”天子宫无奈只好说道。
  罚俸就罚俸,但太史可是一个技术活,不是谁都能够干的了,天子宫还没有办法不让他干这个差事。
  俸禄算是发了,事情也就这样过去,毕竟脚下的大地还在晃动着,当下周天子还真没时间考虑如何处理伯阳父的事情,还是好好考虑一下自己该如何躲过这场地震才是。
  “虢石父你看着脚下的地都在晃动,予一人该前往何处呢?”看着脚下的裂缝越来越大,天子宫一脸吃惊的问虢石父道。
  “王上应该赶紧回宫,不然这裂缝越来越大,最后会把我们大家都陷进去的。”虢石父建议道。
  “嗯………,那就赶紧回宫。”此时的天子宫更像一个孩子一样依赖虢石父了,他说什么就听什么。
  “王上不可,大地晃动,房屋倒塌。此时回宫无异于自寻死路。”见天子在虢石父的鼓动下准备回宫,太史伯阳父赶紧说道。
  他毕竟是周王室的臣子,虽然刚才王上还要处死他,但出于对王室负责,还是立即制止了天子宫回宫的想法。
  “你没看见脚下的裂缝越来越大了吗?你说不敢回宫,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该前往何处呢?”天子宫虽然不喜欢伯阳父,但此时他也知道只有伯阳父说的才是最权威的。
  “王上应该前往空旷的地方,避开房屋和城墙等地方。”伯阳父建议道。
  “好………,予一人就听你的,走我们一起前往大殿前面的空地。”天子宫说道。
  几个人刚刚来到大殿前面的空地,还没等站稳脚跟,外面就传来了斥候的禀报声,“报………,启禀王上,距镐京不到二百里的岐山发生地震,泾水、渭水、洛水,三水断流,岐山崩塌,形势极其危机………”
  啊………
  所有人听罢吃惊的望着太史公伯阳父,这一次还真的被他说中了,渭水真的断流了,不但如此,而且岐山也崩塌了。
  照这样下去,周王室真的要灭亡了么?


第345章 伯阳父的坚持
  众人吃惊的眼神中,太史伯阳父一脸的平静,看来事情确实是向着他所说的方向发展了。
  那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难道眼看着周王室就此沉沦吗?
  “好,算你说的对,伯阳父你说说下一步该怎么办?”既然伯阳父所说的事情都发生了,在人们还十分信任鬼神之事的年代,对于伯阳父这么一个像神一样的人物就更加崇拜了。于是天子宫放下身段征询伯阳父意见道。
  虽然对这位天子的处事方式不满,但伯阳父毕竟是周王室的臣子,应有的尊敬还是有的,于是说道:“三川阻遏、岐山崩塌之后会对关中地区造成极大的破坏,到时候百姓将流离失所,到处乞讨流浪,如不加以制止,最后会使得周王室的实力极大的降低。王上,随后我们应该派出官员在各地设立粥场慰劳失去家园的百姓。”
  一听说要派出官员慰劳失去家园的百姓,天子宫的脸色就沉了下来,“慰劳百姓需要不少的粮食和财物吧?”
  “王上,关中诸侯国众多,如果百姓都失去家园涌向镐京,需要王室周济的话,需要的财物和粮食将会是一个非常的大的数字,如此以来肯定会对王室的实力有所损耗的。”虢石父趁机说道。
  “虢石父,你身为王室的卿士,关键时刻不替王上分忧,不替天下苍生着想,难道你忍心看着百姓们流离失所沦为流民吗?”伯阳父见状厉声对虢石父道。
  “正因为我是王室的卿士,所以才要对王上尽忠。你也不好好看看经过这场地震,王室的宫殿损毁了不少,王室宗亲肯定也有死伤的人员,这些都需要从王上的国库拨付钱财来修缮和慰劳,王室就那么点积攒,哪来多余的钱财和粮食拯救那些家园受损的百姓呢?”虢石父也很不客气的回敬道。
  在他看来,当下急需要拯救不是城外那些百姓,而是王室受损的宫殿和人员,至于受损或者是死伤的百姓,那是各个诸侯国的事情,王室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
  伯阳父有他胸怀天下的道理,虢石父有他一心为王的道理,一时之间谁都说服不了谁。
  “好了,你们不要争执了,予一人说了,遭遇如此强烈的地震,王室受损也很严重。你难道没有看见王室的宫殿都被震塌了吗?当下王室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己的事情。至于那些遭受了地震影响的百姓应该由他们各自所在诸侯国处理,王室就不要管了。再说了发生如此大的地震,死伤几个百姓也在情理之中。”听着二人的争执,天子宫终于忍受不住了,于是很不客气的对伯阳父说道。
  听了天子宫的话,太史伯阳父真的是失望透顶了,从这话人家已经很明确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在这场地震中死伤几万百姓是无关紧要的。当下王室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修缮宫殿的事情,至于百姓的死活,我们就不要去管了。
  那个时候,“民为贵君为轻”的理论还没有提出来,但伯阳父很清楚一个王朝的根基在百姓身上,关键时刻应该以拯救百姓为主,而不是修缮天子受损的宫殿。
  “王上,百姓乃是国之根本,不管是哪个诸侯国的百姓都是王室的子民,当此危难之际,王上应该以拯救万民为己任,而不是修缮受损的宫殿。”老太史着急的对天子宫说道。
  “好了,你的话太多了,予一人不想听了,你赶紧回去吧。”太史伯阳父真的是唠唠叨叨,实在让天子心烦到了极点,于是便对伯阳父说道。
  “王上,天下乃是万民的天下,如果失去了民心,将对王室不利啊!到那时真的是要亡国的。”太史伯阳父见状急切的对天子宫建议道。
  “好了,你莫不是老糊涂了。天下是予一人的天下,是王室的天下,哪里是那些庶民百姓的天下?你赶紧走吧,我对你烦透顶了。”说罢,天子宫厌烦的挥挥手,示意内侍将太史伯阳父拉出去。
  西周时期,庶民是庶民,主要是指从事农业劳动的人;百姓还算是有些身份有名有姓的人,所以平常情况下可以通用,关键时候各是各的事情。
  “赶紧将他给予一人拉下去,我不想再听他一句话了。”天子宫有些歇斯底里的喊道。
  内侍们见状,立即上前将太史伯阳父拉出了宫门。
  那个唠唠叨叨的伯阳父终于被拉出门了,这下天子宫的耳根子终于清净了不少。
  “唠唠叨叨,没玩没了,予一人实在是不想听他说话了。”望着被拉出门的伯阳父,天子宫终于松了口气说道。
  伯阳父虽然除了宫门,但在人们还十分相信神明的时代,对于这位说话很准的太史,天子和大臣们从内心还是很敬仰,甚至是有些害怕的。
  不然地震之后,他咋就知道会发生“三川竭,岐山崩”这么大的事情呢?
  于是大司徒王叔友对天子宫说道:“王上,伯阳父乃是上天赐予周王室的名臣,他的话可是神明之言,不能不听啊!”
  天子宫听罢,心中不禁打了一个激灵,随后望着王叔友道:“王叔,你说说今天的这场地震是不是上天有意惩罚予一人?”
  对于上天的事情,王叔友自然不敢贸然猜测,想了想之后说道:“不会吧,王上刚刚继位不久,上天怎会惩罚王上呢?”
  “既然如此怎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地震呢?”此时的天子宫坐在王宫外的地上,无助的问道。
  “太史刚才不是说过了吗,这场地震乃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王上只要顺应天道,下安万民,灾祸自然就会过去的。”王叔友毕竟也是周王室姬姓子孙中为数不多的忠臣,他当然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