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关陇老秦人-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
  原来眼前的这几个秦人并不是前来蹭吃蹭喝的人呢,而是王室的有功之臣。
  听完大宗伯的话,刚才那些还打算继续嘲笑秦人的诸侯们当下就被镇住了,这些秦人竟然能够多次打败不可一世的戎狄?
  短暂的吃惊之后,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诸侯们内心深处的高傲灵魂一下子被人刺伤了。
  他们放下手中的酒樽用一种异样的目光上下打量着面前的这两个秦人。
  不高啊?
  也没见有多么壮实啊?
  他们竟然能够打败西北过来的戎狄大军,吹出来吧?
  “蔡侯知道不,这些秦人原本也是从西垂过来的,跟西北的戎狄几乎没有什么两样,经常在一起打仗,这仗打的时间长了,谁都不怕谁了。所以呢,他们也不怕西北过来的丰戎。”有国君对蔡侯说道。
  “哦………,他们真的能够打败戎狄?不会吧,据寡人所知,那些戎狄是非常厉害的。莫要说我们蔡国这样的小国家,就是像晋国齐国这样的大国,也经常遭受到戎狄的入侵。寡人不信小小的秦人竟然能够打败戎狄?他们有多少兵马?”蔡侯根本就不相信小小的秦人竟然能够打败不可一世的戎狄大军。
  “秦人大夫,寡人听说你们几百年来一直生活在西垂,生活的习性跟西北的戎狄无异,是不是这么回事?”在诸侯们吃惊之余,宋公问道。
  要知道晋国、齐国虽大,但由于是周王室的封国,所以都是侯爵。而宋国由于是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的封国,所以从一开始便是公爵之国。从爵位上讲,人家宋国的地位是比晋国和齐国要高的。
  既然宋公说话了,其余的诸侯都不由得安静下来,听秦人首领的回答。
  嬴康听罢说道:“回宋公的话,当年我的先祖秦非子由于善于养马,受到王室的重视,天子便将陇山以西的地方封给我的先祖。几百年来,秦人的确是一直生活在西垂之地。虽然我们秦人生活在西垂之地,但是我们毕竟是王室的臣子,不是西北的戎狄,生活习性并不像周边的戎狄那样茹毛饮血,我们依然保持着中原国家的生活习惯,同时替王室驻守犬丘城直到今天。”
  “哦………,寡人明白了,这么说你们的生活很艰难了。”宋公体谅的说道,“我们这些当国君都很清楚,不管是哪一个国家的周边只要有戎狄存在,这个国家就休想安宁。可你们秦人一直生活在戎狄的窝里,那个艰难情况,寡人是能够想象的到的。”
  “对对对,宋公说的很对,这些戎狄就不是什么好东西,把我们鲁国实在是给整惨了啊。虽说我们鲁国距离太行山还有些距离,但那些戎狄的快马很快就能够赶到我们国家。截杀我们的百姓,抢夺我们的庄稼,实在是坏透了。”鲁侯跟着说道。
  要知道西周时期,北方的翟人,西方的戎人,东方的夷人,南方的蛮人,跟中原国家是杂居在一起的。别以为,你中原的那些诸侯国家完全都是你们周王室的子民,周边的戎狄蛮夷多的去了。时不时会过来骚扰一下你们那些中原国家安定祥和的生活。
  让你们这些中原国家始终能够意识到他们的存在。
  所以当宋公一说这话,立即就引起了其他诸侯的同感,当他们听到这些来自西垂的秦人竟然还敢生活在戎狄的窝里,当下就惊得张大了嘴巴。
  这就好像,人们都非常害怕洪水猛兽,避之不及。
  但当他们听到竟然有人还敢生活在老虎窝里的时候,那种吃惊和意外是发自肺腑的。
  “宋公、鲁侯,其实戎狄也没有诸位国君想象的那样可怕,只要我们用兵得当,处理得当,照样能够跟他们生活的很好。”嬴康说道。


第280章 答与辩
  秦人竟然能够跟戎狄生活的很好?
  嬴康的话或许不一定是这个意思,但在那些诸侯听来却就是这个意思了。
  “哦……,秦人大夫,你说你们能够跟戎狄生活的很好。这怎么可能呢?我们晋国国内就有很多的翟人,寡人几乎是每年都要派兵征讨。但是那些翟人的就像这地里的野草一样,割掉一茬第二年又会生长出来。真的是很烦人,很烦人啊!”听完嬴康的话,晋侯发话了。
  “晋侯说的不错,此前我们生活在西垂的时候,几乎也是年年跟周边的戎狄进行战斗,经常是今天你胜了,明天我们胜了。但要想彻底消灭那些戎狄几乎是不可能的。我的父亲就是在跟丰戎打仗的时候,被丰戎斩杀的。”说这话的时候,嬴康的神情明显低沉下来了。
  “哦,你说你的父亲就是被戎狄斩杀的?秦人生活不易,寡人算是信了。”晋侯同情的说道,“由此可见,这些年秦人能够在西垂那么一个戎狄遍野的地方生活下来实属不易。真是可怜你们了,照这样下去,而过上几十上百年,秦人是不是就没有办法在西垂生活了?”
  “晋侯过虑了,其实戎狄在杀害我们秦人的同时我们秦人也在不断的打击着那些戎狄,其中西北最大的戎狄部落丰戎的左骨都侯、左大将等许多官员都是被我们秦人斩杀的。所以时间长了,双方都打疲惫的时候,也就形成了一种平衡,一般情况下,谁都不会去招惹对方的。”嬴康说道。
  “照你的意思,当下秦人的西北的和平是打出来的。之所以你们还能够在西北生活下去,实际上也是打出来的结果。”晋侯说道。
  “对,当下秦人在西北的和平就是打出来的。”嬴康肯定的说道。
  “嗯………,寡人算是明白了,虽然你们生活不易,但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也只好豁出命跟周边的戎狄战斗了,最后打到谁都不怕谁的时候,双方之间也就和平了。”
  “对,晋侯说的对,当下的秦人确实就是这么一种状态。我们跟戎狄已经到了谁都不怕的谁的地步。”嬴康说这话的时候语气是坚定的,也是无所畏惧的。
  很显然,嬴康的话感染了在座的诸侯。
  终于齐侯发话了,“请问当下你们千邑秦人有多少兵马?”
  既然你们秦人说你们跟戎狄之间已经到了谁都不怕谁的程度,肯定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支持,到底秦人有多少兵马呢?
  “不到三千。”嬴康肯定的说道。
  啊?
  不到三千兵马?
  各位诸侯国君听罢,不由得睁大眼睛望着对方,随后一起看着嬴康,“你说当下你们千邑秦人的兵马不到三千。这就是说,你们用这点兵马跟丰戎打到了谁都不怕谁的地步?”
  “正是。”
  “不可能,不可能。我们卫国虽然不大,但绝对不至三千兵马,就这样还经常受到翟人的欺侮,你们秦人仅仅三千兵马竟然能够跟强大丰戎打到一种相互不敢再动对方的程度,这样的事情,寡人绝对不信。”听完嬴康的话,卫候的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卫国虽然不大,但是军队绝对过了三千人。就是这样的军事实力,经常被那些翟人欺侮的几乎到了崩溃的地步。但眼前的这些秦人仅仅只有三千兵马,竟然都不怕西北最强大的丰戎,能够跟那些野蛮的丰戎打到谁都不怕谁的地步。
  这不是在吹牛还是在做什么。
  卫候怎么能够相信呢?
  嬴康当然知道卫候不会相信自己的话,于是笑着对卫候道:“我知道卫候不会相信我说的话,这位是我们千邑秦人的司马,你可以问问他到底怕不怕戎狄?”
  话说到这里,赵伯圉明显能够感到这些诸侯已经不像此前那样小看秦人了,他们明显是多了一种好奇的成分。
  于是赵伯圉站起身对诸位诸侯国的国君说道:“诸位国君,其实打仗这事情打的就是一个士气,只要你不怕他们了,他们也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打仗就是一个士气。
  听完赵伯圉的话,各位国君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照你这么说我们的将士是害怕戎狄了,不敢跟他们打仗了?”
  赵伯圉笑了笑道:“这就要问你们自己的将士了。”
  随后赵伯圉继续说道:“不过除此之外,要想彻底打败戎狄还要有很好的指挥作战能力以及战场上将士们的配合精神。在这一方面我们的大夫可是一位很不错的军事将领,正是有了他的指挥,我们千邑秦人才能够一次次的打败丰戎对千邑的进攻,同时还帮助周边的虢国和散国守住了北部边境。同时也就等于是替王室守住了西北边境。”
  听完赵伯圉的话,各位诸侯国的国君们这下不由得对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秦人大夫有些另眼相看了。
  “看来大夫嬴康乃是以为了不起的大将之才了?”今后不由得说道。
  “晋侯过奖了,嬴康于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打败丰戎,我们秦人不管是在犬丘还是在千邑都没法生活下去啊!说白了,人逼到了没有办法生活下去的地步,只好豁出命跟他们拼了。成功了我们继续生活下去。如果实在难以成功的话,秦人也只好另走他乡了。”
  “嗯………,你说的有道理,我们这些中原国家之所以一次次遭受到戎狄的入侵,实际上是没有把我们逼到没法活下去的地步。如果有朝一日戎狄把我们逼到没法活下去的地步,我们也会像你们秦人一样跟他们拼死一搏的。”晋侯说道,随后举起酒樽对嬴康道:“来,秦人大夫,寡人敬你一樽。”
  说罢,晋侯举起酒樽对着嬴康说道。
  “嬴康感谢晋侯。”说罢二人端起酒樽一饮而尽。
  既然晋侯都能够放下身段跟秦人大夫喝酒,其他的诸侯还有什么必要继续端着架子呢?
  于是齐侯也端起酒樽对嬴康和赵伯圉道:“我们齐国周边的蛮夷也多的不得了,今天寡人听了你的话之后,深受感动,回到齐国之后,寡人一定要重整军队跟那些蛮夷一决胜负。来,寡人也敬你们两位秦人使者一樽。”
  嬴康、赵伯圉端起酒樽跟齐侯一饮而尽。
  宴会上两位重量级的诸侯都跟秦人使者喝酒了,刚刚还在嘲弄嬴康和赵伯圉的蔡侯有些不好意思的对嬴康道:“刚刚言语不周,还望秦人大夫见谅,来寡人跟二位秦人使者共饮一樽,算是赔礼了。”
  “蔡侯多虑了,今天要不是碰巧,以嬴康的身份怎么能够跟诸位国君在一起饮酒呢?蔡侯教训的是,今后嬴康一定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敢再越雷池半步的。”虽然蔡侯的话说的不对,但是两位秦人在没有收到邀请的情况下,贸然前来,确实也有不对的地方。
  “好好好,一回生二回熟吗?今后我们蔡国说不定还有用得着你们的时候,到时候你们一定要不吝赐教啊!”
  “好,我们一言为定,若有用得着秦人的地方,我们一定不会推辞。”
  大家在一起喝着酒,不知不觉中双方之间的关系也走近了。
  这其实才是嬴康真正需要的结局。


第281章 大宗伯的劝告
  谁也不会想到原本诸侯们是打算合在一起来戏弄秦人的。没成想竟然成了一起恭维和结好秦人。
  事情到了这一步,出乎大宗伯的预料。
  见诸侯们对秦人嬴康和赵伯圉如此热情,大宗伯当然高兴了。
  大宗伯高兴了,秦人乐意了,诸侯们便放开了。
  于是乎原本是象征意义的宴会这一下给放开了,诸侯和大臣们陪着秦人嬴康和赵伯圉一下子就喝高兴了。
  宴会一直持续到深夜,诸侯们这才在臣子们的陪同下和搀扶下回各自的驿馆去了。
  嬴康和赵伯圉起身也准备离去。
  “大夫嬴康请留步。”就在嬴康和赵伯圉准备离去的时候,坐在正中席位上的大宗伯叫住了他。
  留步?
  嬴康和赵伯圉转过身对这大宗伯问道:“大宗伯是在叫我们?”
  “正是二位。”大宗伯指着身边的位置对嬴康和赵伯圉道:“没人了,二位请上座。”
  大家都喝了不少的酒,不太在乎刚才发生的不愉快了,也不在乎一起出嬴康和赵伯圉坐在靠门的位置了。
  于是二人上前坐在靠近大宗伯的左右首位置上,“大宗伯有何指教?”
  大宗伯端起酒樽对嬴康和赵伯圉道:“今日之事有伤秦人自尊,这也是老夫没有想到的。现在这里也没有其他人,老夫有说的不对的地方,你们也莫要见怪啊!”
  “我们不会见怪,大宗伯只管讲。”
  大宗伯喝了一口酒,随后说道:“天子登基乃是天下的大事,收到邀请的也都是当今天下有些名望的国君和周边跟我们周王室关系不错的戎狄贵族。说实在的你们秦人地位原本不高,确实不应该在受邀之列。我之所以没有给你们秦人首领发出邀请,你们莫要见怪啊!”
  嬴康点点头,既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
  毕竟人家春官宗伯没有邀请秦人参加新天子的登基大典,乃是惯例。并不是因为你们秦人当下为王室做出了贡献就一定要邀请你们参加天子的登基大典。
  但是惯例归惯例,也应该有打破的时候,不然今后谁还愿意为王室真心实意的出力呢?
  所以面对大宗伯的这番话,嬴康选择了沉默。
  见嬴康不说话,大宗伯继续说道:“不过也好,不管今天你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办法来到这里,总归是在天下诸侯面前展示了一番,这对提升秦人在诸侯间的地位很有帮助啊!”
  大宗伯毕竟是王室的老臣了,不管是说话还是办事都是非常老成持重的,虽然对秦人嬴康不请自来有些生气,但人家毕竟是在王室当官的,就算是生气也不会表现在脸上。
  “大宗伯说得对,我们之所以这次前来镐京,就是为了一睹新天子尊荣的,也顺便结识一些这些从各地来镐京的诸侯,今日一见,就算是结实他们了。”没等嬴康说话,赵伯圉直接对大宗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样也好,结识一些重要的诸侯,这对今后秦人的发展是有利的。不过这天子登基是大事,没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是不能出现在大殿上的。”大宗伯虽然喝了点酒,但他的头脑始终是清醒的。借着今天这顿宴席,顺便告诉嬴康和赵伯圉,明天的登基大典,你们就不要去了。
  原本喝的有些晕晕乎乎的嬴康一听这话,猛地抬起头望着坐在上首的大宗伯,只见大宗伯一脸的平静。
  喝了这么多的酒,还能够如此平静,看来人家今天请自己和赵伯圉留下乃是有意为之的事情。
  “大宗伯是不是担心我们秦人明天出现在天子的登基大典上,会影响到大典的尊严?”嬴康不再隐晦,而是很直接的问道。
  “话不能这么说,虽然你们秦人乃是王室的有功之臣,但天子登基这等大事,确实不是你们这种身份的人能够参加的。还望嬴康大夫能够谅解。”如果说大宗伯刚才的话是在给秦人递话,这一次人家就已经说的很明了啦。
  以你们秦人当下的身份确实不应该出现在天子登基的现场,你们还是好自为之,知难而退吧!
  如果是别人的话,或许会就此知趣的回去了。
  但是秦人嬴康和赵伯圉做了这么多的工作,尽了这么大的心思,受了这么多的委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参加明天的登基大典。
  你大宗伯此时让他们回去,他们就愿意主动回去吗?
  显然不能。
  嬴康望着大宗伯道:“嬴康知道大宗伯这是为了我们秦人好,但还请大宗伯为秦人多想想,几百年来秦人一直替王室驻守在西陲,保住了周室天下的西部安定。可是王室也仅仅就给了秦人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西陲大夫之职。而且每一次王室的大事都不会邀请秦人的首领参加,这对我们秦人公平吗?还把我们秦人当做自己的臣子吗?”
  很显然,嬴康能够说这话,也是鼓足了勇气的。
  听了嬴康的话,大宗伯默然,如果是按照功劳来封赏的话,秦人一直替王室驻守着西部的安宁,按理应该建国才是。可是秦人的出身地位实在是太低了,根本就不具备建国的条件。所以这事情就一直这么拖下来了。
  今天大宗伯虽然也觉着这事情有些不太合理,但人家就是一直这么做着,而且如此坚持了几百年。
  见大宗伯不再说话,嬴康继续道:“大宗伯,我们这次来的虽然是有些突然,但这一步却让我们秦人真正走进了王室的重要事情之中,由此也跟王室和各位诸侯的关系真正走近了一步。我们真心希望能够参加明天天子的登基大典,哪怕是只给天子送上恭贺的礼物都行。”
  既然秦人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大宗伯还有什么话说呢?
  毕竟大宗伯还是有些良知的官员,也亲眼见证过秦人进入关中以来给王室所做的事情。
  想了想之后,大宗伯硬着头皮道:“既然这样,那你们就去去吧,不过大殿里面的位置都已经安排完了,你们只能作为送礼的人把你们的礼物送给新天子,还请见谅啊!”
  天子登基有好多的程序和过程要走,当然了也有很多人要参加。重要的人物则是全程参加新天子登基的所有程序,而不太重要的人物,仅仅是把自己的礼物送到,表示一下自己对天子登基的祝贺之意就行了。
  当下,秦人嬴康的要求就是能够把自己的恭贺的礼物送给新天子就行了。
  “谢谢大宗伯的关照,嬴康感激不尽。”嬴康拱手说道。
  “好好好,我能帮你们的就这么多了。”随后大宗伯无意间说了一句很奇怪的话,“只是这新天子并非常人,不知道到时候会出现什么意外呢?”


第282章 登基大典很复杂
  新天子的登基大典如期在周王室的都城镐京举行。
  登基的日子是早就选好的。为了选择这样一个好日子,王室的方士们可是费了一番功夫的,不但要看日子的好坏,还要好好计算一下参加人员来回路上的时间。
  毕竟天子登基可不是一般的事情,乃是天下最大的事情之一,所以选择登基的日子要考虑到许许多多的因素。比如说诸侯们来回的路程,要知道西周时期的交通是很不方便,即便你是列国的国君,交通的方式也只有马车。
  所以王室要想让这些距离的较远的诸侯来参加天子的登基大典那肯定是要提前通知的。
  比如说要给距离较远的燕国通知此事。传令的王室官差从镐京出发,就算是快马加鞭,没有五到七天是到不了燕国都城蓟城的,毕竟战马也是动物,跑的时间长了也是需要休息的。
  这个燕国接到王室的诏令之后,准备礼物也需要几天时间吧。这个礼物准备好了,燕国国君启程前往镐京还需要五到七天的时间。
  如此一来一往,至少半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
  所以先天子姬静驾崩之后,到新天子姬宫登基这之间是有很长时间的,至少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
  选好登基的日子之后,王室的官员还需要为新天子准备服饰、仪仗、车马等等许许多多的事情。
  等到这些事情都准备好了,各地的诸侯都来到了镐京之后,新天子的登基大典也该进行了。
  登基当天,新天子姬宫身着赤色冕服,首先是祭天、祭祖,当然了这些都是程序性的事情,虽然繁琐,但每一样都不能少,而且还要庄重严肃,来不得半点虚假。
  等祭天祭祖完成之后,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快要过去了。
  祭天祭祖之后,新天子姬宫带领着百官回到王宫。
  等所有的人按照指定的位置站好之后,王室卿士仲山甫宣布,“请天子登基………,歌舞起………”。
  歌舞声起,新天子姬宫在内侍的搀扶下,一步一步走上天子宝座。
  “歌舞停,百官朝贺………”主持登基仪式的大宗伯宣布道。
  于是站在殿下的各诸侯国国君依次上前朝贺。
  首先是公国的国君上前朝贺。由于西周的诸侯国只有宋国、杞国、祝国、焦国、蓟国、陈国、虢国七个公爵诸侯国,其中虢国是因其开国君主虢仲是周文王之弟,故被周武王封为公爵,其余六国君主之所以被封为公爵,皆因其为之前的王者之后裔。夏禹的后裔被分封在杞国,商汤的后裔被分封在宋国。黄帝、炎帝、尧、舜的四个后代,分别被分封为祝国、焦国、蓟国、陈国。
  由此可见,除过虢国之外的其他公爵国家都是先朝的子嗣国家,人家从名义上讲这些公国跟周王室实际上是同盟关系,地位比自己封赏的国家要高一些。
  于是乎,宋国、杞国、祝国、焦国、蓟国、陈国、虢国的国君依次向新天子朝贺。
  公爵国家朝贺完毕,紧接着就是侯爵国家了。
  侯爵的国家是比较多的,能够前来参加天子登基大典的国家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比如说是齐国、晋国等等这些比较大的侯爵国家。
  要是所有的诸侯国都来的话,实在是太多了,根本就顾不过来的。因为从西周建国到周天子姬宫时候所有的封国加起来至少有上百个了。
  这上百个国家除了国君之外,在带上他们的大臣、随从、丫鬟、内侍等等,那可是一支非常庞大的队伍,要是都来到镐京,非把京城镐京给撑破不成。
  所以不管是侯爵国家,还是伯爵国家,还有子爵、男爵的国家,能够来镐京参加天子登基大典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至于那些没有机会来参加天子登基大典的国家,只要把进献给天子登基的礼物捎到就行了。
  侯爵国家的诸侯们一一向天子朝贺完之后,就轮到伯爵国家了。
  这既是一个朝贺的过程,也是诸侯们在天子面前展示的机会,所以那些能够参加天子登基大典的诸侯们为了这一天不知道在背后练习了多少次。
  诸侯们在大殿内一一进行朝贺,可是等在大殿外的嬴康和赵伯圉等人实在是等的时间有些太长了。
  从早上一起床一直到半中午,再到下午时分,嬴康和赵伯圉一直等在大殿外。眼看着新天子和大臣们进进出出,一会儿从王宫走出去,一会儿又从外面走进来。
  来来回回,往来反复,时间在推移,人员在穿梭。
  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些等在大殿外,等候给天子进献礼物的嬴康和赵伯圉等人。
  “大夫,都这么长时间了,咋还不见天子召见我们呢?”赵伯圉实在是等不住了,不仅问嬴康道。
  “有点耐心好不好,天子登基乃是天下的大事,需要很长的时间。除了祭天祭祖之外,还要一一接受诸侯国国君们的朝贺。昨天你也看见了,除了咱们见到的那些公爵侯爵国家之外,还有咱们没有见到的伯爵子爵等等的国家。所以,前来参加天子登基大典的诸侯国可是不少的。等到这些诸侯国的国君一一朝贺完之后,才能够轮到我们进献贺礼。”嬴康对赵伯圉说道。
  赵伯圉一听,差点给吓晕了。
  原以为这事情很快就能够进行完,自己呢顺便借着向天子进项贺礼的机会,能够有幸一睹天子的真容,以后回到千邑好向被人炫耀。
  没成想,这事情原来是如此的复杂。
  等到所有的诸侯一一朝贺完之后,不知道还要等到何时。
  “哎……,早知道这事情如此复杂,我。。。。。。”赵伯圉本想说自己就不想来了。
  但是一看,在这里站着的也不止他和嬴康两个人,在他们的周边还有好多好多的列国使者,人家都乖乖的站着一动不动,而且有些使者的年龄明显不小了。
  人家都能够一直站着这里,自己一个年轻人还有什么怨言呢?
  “你什么你,你没看见咱们周边的这些使者也像咱们一样在等着天子召唤吗?人家能够有耐心等着,我们也一样要有耐心等着。”嬴康对赵伯圉训斥道。
  听完嬴康的话,赵伯圉不再说话了,眼睛只盯着不远处的王宫大殿。
  嬴康身边,不知道是哪一个国家的使者。老头年龄也不小了,一直半闭着眼睛,似睡非睡的望着不远处的王宫大殿。
  只等内侍传唤他们进殿的那一刻。


第283章 长见识了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从清晨太阳还没有出升,等到艳阳高照,再等到半下午,还是没有等到天子召唤的那一刻。
  嬴康、赵伯圉以及那些等候在大殿外的各国使臣等的实在是受不了了,刚起初一个个还站的笔直笔直的,等到中午的时候就开始不那么笔直了,有些人就开始左右摇晃了,再等到下午的时候,已经有人直接坐在了地上。
  幸好王室的内侍们也知道这些人呢等在这里很是不易,时不时给他们送来喝的水和一些食物。让这些等候在大殿外的列国使臣们也好充充饥、解解渴。
  可是吃了东西就要上厕所,于是乎,如厕的使者一个接着一个。
  吃完东西,上完厕所,还是没有等到天子召唤的那一刻。
  于是刚刚一个个还一言不发的使臣们也开始聊天了。
  “请问二位是哪国的使臣?”站在嬴康身边的老者问嬴康和赵伯圉道。
  “我们是秦人的使者,不知贵使是哪国的使臣?”嬴康回答后顺便问道。
  “你们是秦人的使者?哦………,秦人还没有建国吧,怎么能够出现在这里?”身边的老使臣不仅问道,很显然他对秦人的情况还是有些了解的,也知道能够出现在这个场合的最起码都是周王室的属国的使臣。
  秦人既然没有建国,肯定是没有爵位的,一个连爵位都没有的秦人跑了凑什么热闹呢?
  “我们秦人虽然没有建国,但是这几年秦人一直替王室驻守西北边境,居功甚伟,特别恩赐的。”没等嬴康回答,赵伯圉直接说道。
  秦人替王室驻守西垂,居功甚伟?
  身边的老使臣听罢,微微的点点头,“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我是莒国的宰相,按照我家君上的要求,前来向天子的登基大典送上贺礼的。”
  哦………
  身边的老者原来是莒国的宰相,怪不得一直是一脸的严肃。这人当官时间长了,自然会形成一种气场。
  嬴康对于这个莒国多是是有些了解的,知道这个小国家乃在东海之滨,北边与齐国为邻,南边与郯国为邻,西边与鲁国为邻,东边就是大海。
  “您是莒国的宰相,这么说是在东海之滨了,从那里过来一路上好走吧?”嬴康听罢问道。
  莒相微微一笑,“路当然不好走了,特别是进入中原之后,路过的国家实在是太多了,每走一个国家都要饮宴一番,这一路过来,老夫实在是受不了啊!”
  莒相说这话的时候多少是有些吹嘘的成分在里面,毕竟能够站在大殿外等候天子召见的人呢,一般都不会是重要国家的使臣。再加上莒国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子爵国家,根本就不在人家王室的邀请之列。
  其实跟秦人没有什么两样,仅仅属于给天子送礼的行列。
  可是自己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一个国家的宰相,平常在本国境内,那也是吆五喝六的人物,可是一旦走到这天子脚下,自己也就成了站在门外的小人物了。
  在一种心理落差之下,莒相就用一种吹嘘的方式,为自己争取一点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