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大明星-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师,其实燕帅所说很有道理,想要做到此事不难,只是其中需要费些事罢了。”郭嘉再次开口说道。
“哦?”听到郭嘉这般说,众人齐齐望向他,等着他给出答案。
“天师,其实我们都走到了一个误区,我太平道要的是传播道义,而非逐鹿天下,那我们要那么多兵马干什么?不但需要大量的粮草资源供养,还会平白引来别人的猜忌。”
众人听到这句皆是非常不解,不知道郭嘉想要说什么。反倒是司马防、郭太白几人若有所思起来。
第八十九章 谋定后动
“不知道,天师有没有想过,若是我太平道有了庞大的军队,旁人会如何看我?天师也说了,未来必将天下大乱,群雄割据,而我太平道的目标是想要传道天下,那这些掌控着天下各地的群雄会让一个拥有庞大军队的我们在他们的领地内传道吗?”
众人一愣,是啊,除非这些群雄傻了,才会允许我们在他们辖下传道。
“如此一来,这些群雄只怕第一个要消灭的便是我太平道了。”
这一下,所有人都不由的点了点头。
“那奉孝的意思是?我们就不扩充军马了?那我太平道岂不是任人宰割?”
郭嘉笑着摇了摇头,“不,并非我们不扩充兵马,而是不由我们去扩充兵马。”
众人听的一阵迷糊,对郭嘉所言不明所以。
“我的意思是,不用我们直接去扩充兵马,而是让别人为我们扩充兵马,或者说是让别人招兵买马后为我所用。”
这一下众人虽然明白了郭嘉的意思,却越发的糊涂了起来,哪里有这样的冤大头,愿意招兵买马都给别人用的?
“诸位,这天下大乱,谁最着急?是我太平道吗?不是吧,最着急的应该是大汉天子吧,那我太平道为大汉江山着想,帮助大汉天子剿灭不臣,收复河山,这大汉天子是不是该有些表示?不说好处,总得给我们配置些人手吧?总不能要我太平道为大汉天子打天下,既要我们出人还要我们出力吧。况且如今的大汉天子在哪?在我太平道啊。而且有大汉天子在手,我们想打谁就打谁,但凡不服的便都扣上反贼的帽子,如此我们便是堂堂正义之师。”郭嘉这番话说的再明白不过,告诉了大家,现在我们手中就有一个这样的冤大头,我们不用谁用?
这时众人才恍然大悟,纷纷露出了笑脸。
“所以郭祭酒的意思是让大汉天子以其名义招募兵马,然后由我太平道初将领率领大汉兵马荡平不臣,扫服海内?”郭嘉看着这个说话的人一副孺子可教的样子点了点头。
“嗯,奉孝此言甚秒。”张平心中想着却是这不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吗?却没想到让自己率先用上了。“只是眼下怎么办?若是此时有军来攻,以我们现在的兵力,怕是难以应付。”
郭嘉却摆了摆手,“天师谬亦,我们现在有天子在手,占着大义,我们只要保着天子在雒阳,谁敢来攻我们,那不是送上门来找死吗?都不用我们出马,只需檄文一封,便能让天下群雄群起而攻之。所以此时的雒阳,再安全不过。嘉反倒是担心钜鹿。钜鹿如今也算是天下有数的大城,城中富庶,怕是会引起不少诸侯的觊觎,若是我们不早加防范,只怕就会为他人所夺。”
张平想了想,却是如此,当下便开口道:“如此,谁愿回去守钜鹿?”
下面众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都默不作声,大家心里明白,留在雒阳,是有机会带兵出去征讨别人的,带兵回钜鹿,就只有守家的份,对这些想要上战场厮杀的人,那个愿意错过这等能够驰骋沙场的机会,回去每日重复的巡城防守。
最终张燕和张牛角对视一眼,张燕方要开口,张牛角却按住张燕,开口说道:“天师,还是我回去吧,毕竟在防守一道上我颇有经验,二来我这些年在学宫呆的久了,也习惯了这种生活,不愿再征战沙场了,这些冲锋陷阵的事还是留给你们这些年轻人吧,再说了我也放不下书院里那帮臭小子们。”旁边众人听到张牛角提到书院里的臭小子们都不由的咧嘴一乐,方才有些略显尴尬的氛围也随之散去。
张平深深的看了一眼张牛角,心中暗暗点头,“如此有劳兄长了。”张平向张牛角拱手深深的一揖,为其高义表达了最真诚的感谢。
“而且既如此,雒阳乃是是非之地,学宫也不用搬回来了,还望兄长莫辞劳苦,暂代学宫山长一职,守好钜鹿的同时,好好调教调教那帮小家伙们。”张平也不忘调侃一举,众人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天师,我们还要加快在各地的太平道布点,抢在各诸侯醒过神来之前,在百姓中将我教教义散播开去,同时还可以收集各地情报为我军所用,否则战事一起,想要再安插人手布点,怕是难了。”
“嗯,此事一直都在做,只是这各地太平道的安全问题”
“天师,嘉以为可以拍我教力士到各地道观,或是让各地太平道祝侍就地招募力士,护卫本地道观庙宇周全。只要每个道观庙宇的护教力士数量不太多,想来也不会引起各诸侯的注意。”
“嗯,可以,让各地斟酌,量力而行,若事不可为则及时撤走,只要保住了人,道观庙宇便都还能重建,可若是人没了,要再多的道观于我太平道又有何用?”
“喏。”
如此,这番商议总算接近了尾声。按照安排,张牛角自带走了大半人马回钜鹿去了,毕竟此时雒阳的危险并不高,可若是有人把主意打到了钜鹿,光凭钜鹿留守的人马怕是难以应付,所以张牛角带走了大半人马回去支援。等到再钜鹿城中练成新军,足以防守之后,再调派兵马前来支援雒阳。
而各地的太平道传道的道观也都行动起来,招募力士以保护观宇,这些力士多是由当地新收的太平道信徒组成。而且因为太平道有医术传承,这些道观对外行医济世,更是因为医术高超,颇受当地百姓的推崇和爱戴,如此一来就算有人想要对道观对太平道不轨,当地百姓也不答应。一听说道观招募力士护卫道观,当地百姓都纷纷报名出力,反倒让太平道一时间安全无比,无人敢撩其锋。
而雒阳城中,张平一面安排出力雒阳城中诸事,一面正在焦急的等待着新帝刘协的到来。
2017/11/26 10:37:40|46272723
第九十章 惊弓之鸟
然而事实真的能如张平所想的这般一番风顺吗?在张平所不知道的地方,却又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正在发生。
长安城北门外。
“臣马腾特来恭迎陛下、太后以及太皇太后圣驾。”
“马卿家有礼了,”一个苍老的声音从马车中响起,“马卿家,这位是一路护送本宫和陛下的冠军候吕布吕将军,马卿家与吕爱卿都是我朝的股肱之臣,如今董贼篡权,汉室衰微,还望二位卿家不忘本心,护卫大汉周全,本宫和陛下对二位卿家定有重谢。”
“臣谢太皇太后和陛下恩典。”马腾抬起头来和吕布对视一眼,二人眼中都有惊讶,但惊讶的内容却各不相同。马腾虽然并不知道吕布是谁,但是冠军候这个名字在大汉历史上却只有霍去病霍骠骑等到过,如今吕布如此年轻便得封冠军候,不由得不让马腾吃惊。而吕布吃惊的则是当日他父亲吕良跟他说让他护送陛下和二后来长安,自会有人开城迎接,当时他不以为意,却没想到父亲的话语居然成了真,当真是已经有人拿下了长安城,等着他的到来。
马腾将新帝和二后迎入了长安城,安置在了长安城中的行宫之中,马腾心中的大石这才落下。
“马爱卿,方才入城,我怎么听到城中有喊杀之声响起,可是城中不安稳吗?”陛下和二后已成惊弓之鸟,这一路上奔逃,让他们灰头土脸,大失颜面,现在有点风吹草动都心惊胆战。
马腾这才看清坐在上首的董太皇太后,以及右侧的何太后,还有那个偎依在董太皇太后怀里,不肯抬起头来看起来不过四五岁光景的少帝。马腾明显的看到少帝在董后怀里轻轻的发着抖,董后轻轻的拍着少帝的背,无声的安慰着,一旁的何后,面上也是没什么血色,依旧一副煞白战战兢兢的样子,只有董后神色倒是如常,只是也许上了年纪,再加上舟车劳顿,看起来颇为憔悴。
“这个”马腾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城外张温军大军压境,城上守军在奋力的防守抗争着,阻挡着张温军的脚步。
“嗯?怎么,马爱卿有何难言之隐啊?”董太后眉头一竖,怒哼一声,看起来若不经风的老太太却给马腾带了了无比的压力,不由的冷汗冒出,诺诺的开口道:“回太皇太后,城外有敌军攻城。”
“什么?”董后本轻抚少帝的手顿了一下,双目微微圆睁,“是谁?是谁这么大胆子?可是那那董贼吗?”说道最后董贼两字的时候,董后的声音都开始微微有些发颤,不过很好的被其掩饰了过去,董后强压下心中的恐慌,假作镇定的喝问马腾。
马腾摇了摇头,“回太皇太后,城外敌军自称自称太尉张温。”说这话的时候马腾难免有些心虚,声怯不由的便弱了两分。
“嗯?”董后何等人物,经历的事情多了,就算再笨也隐约察觉了其中有事,旋即转开脑子一想,便大致明白了各中原由,董后深深的看了一眼马腾,没有再去关注城外敌军,反倒问道:“马爱卿,听闻你来自西凉,你这麾下兵马可是你在西凉招募的?”
马腾不知董后为何会突然问他这个,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心中猜想着董后此话的含义,想了半天,马腾决定还是说实话:“回太皇太后,臣麾下兵马乃是骠骑将军皇甫嵩将军托付给臣的。”
“嗯?皇甫嵩?这么说来,皇甫将军他”
“臣救出皇甫将军之时,皇甫将军已然病重,但他知道董卓叛乱,牵挂朝中之事,所以让臣带兵急速赶来救驾。”
“嗯,”董后已然了解了她想知道的,点了点头,“辛苦马爱卿了。如此,马爱卿传本宫懿旨,让张温停止攻击,速速进攻来见本宫。”
马腾尴尬的立在当场,这懿旨虽然是真的不假,可是让他去传旨,那也要张温肯信啊。
董后见马腾没有动,旋即也想明白了这点,刚想开口吩咐吕布去,不过一想不对,这吕布曾经是董卓麾下,吕布去跟马腾去一个效果,董后环顾左右,却无人可用,只得叹了口气,“算了,马爱卿,扶本宫一把,待本宫上城头与那张温说话。”
马腾赶忙上前一步,搀扶住董后,缓缓的向城门行去,终于在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之后,董后终于来到了城头之上。
“张温,叫他们停下来,太皇太后在此,有话要与你说。”马腾不愧是大嗓门,在如此吵杂,一片喊杀声中,居然声音穿透了战场传到了张温耳中。张温抬头向城上看去,确实看见一个苍老的身影,赶忙鸣金收兵。
没过多久张温骑马来到城下,当先抬头问道:“可是太皇太后当面?”
董后上前一步,看着城下,“张爱卿,你可还识得本宫?”
张温抬头向那张脸望去,不是董太皇太后又是哪个,张温顿时百感交集,一时间有些说不出话来。
“张爱卿,本宫与陛下今日刚刚到此。”
张温有些喜出望外,“陛陛下也在?”
董后点了点头,“张爱卿,叫你手下兵马放下刀兵,暂时在城外安营,我这就让马爱卿打开城门,让爱卿进来叙话。”
张温却有些犹豫,董后似乎看出了张温的犹豫,便先转头对马腾说道:“马爱卿,速速打开城门,”然后才又再次对着城下的张温开口道,“张爱卿,如今董贼谋逆篡权,致使我大汉皇室衰微,只有爱卿这般国之股肱,方可解天下之倒悬,扶汉室之危亡,还望张爱卿以家国为念,不辞辛苦,为我大汉再尽一份心力,还望温候莫要推辞。”董后一开口就许了张温一个侯爷,毕竟以张温今时今日的地位,已经做到了官位的顶阶,再难升官了,所以董后毫不吝啬的以爵位赐之。只是若是张平在此,听到张温成了温候,怕是要一口水喷出来。
2017/11/26 14:13:45|46277947
第九十一章 二帝临朝
张温在城下听得清清楚楚,听见董后直接开口封他为侯心中暗喜,不过面上却不动声色,向董后拱了拱手,“臣愿为我大汉肝脑涂地,为陛下和太皇太后效死。”
等到城门大开,张温这才施施然的带着孙坚和亲兵催马缓步入城。入了宫中,新帝做于上首,不安分的扭动着屁股,仿佛那龙榻之上有钉子一般,让他坐立不安。董后坐在少帝一盘,用手按住不安分的新帝,让他老实了下来,可是新帝乱转的眼珠却也出卖了他的内心。
张温看着这个奇怪的祖孙两人,心中暗暗叹气,面上却越发恭敬。
“张爱卿,如今汉室衰微,新帝迁都长安,一切还得仰仗张爱卿操持,本宫记得爱卿在大司农一位上做过许多年,想来对治国理政当有独到见解。”
张温连称不敢,心中却在寻思董后为何要与他说起这个。不过也无需他再多想,董后便已揭开了谜底。
“张爱卿,自武帝后,我大汉便不再设丞相一职,可如今董卓乱朝,导致天下纷乱,我大汉急需一人以强势手腕力挽狂澜,挽我汉室江山,本宫以为爱卿才德兼备,可以为我皇家臂助,因此本宫意欲封爱卿为丞相,辅佐新帝中兴我大汉,不知爱卿意下如何啊?”
因为丞相的权利太大,能统管朝中一应大小事务,几与帝王比肩,所以自武帝起,汉朝便不再设丞相一职。董后明知设立丞相会到这其权利太大,到最后尾大不掉,可是如今大汉风雨飘摇,若是只靠这个五岁的新帝,只怕大汉亡国亦不远已,况且这新帝还是个假的,董后可不希望大汉亡在了他的手里。既如此不若让张温先行代理朝政,至少要将这大汉保住,至于以后会不会尾大不掉,等以后再说。以董后的眼光来看,张温此人手段能力都不差,更难得的是懂得隐忍,否则也不至于能混迹朝堂这么多年。只是如此能忍的人物,不是大忠便是大奸,董后心里自然是倾向于后者。在宫中生活久了,再加上有了董卓这个先例,董后一向都是以最坏的角度去揣测他人。所以其实封张温为丞相实在不是一个好主意,但董后却不得不如此,这不得不说是在饮鸩止渴,但是董后除了一口干了别无选择,比起大汉亡国来说,有一个强权的丞相多少还能维护住大汉王朝的体面。
董后也不是没想过别的办法,比如联系张平,让真刘协登基称帝,可是董后身边一来根本联系不上张平,二来也无可用之人,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董后不得不低头认了这个假刘协,维护住皇室的尊严。
张温心中也是百转千回,能够大权在握自然让他欣喜,他所求也不过如此,如今有了实现的机会,他自是想要抓住,只是如今的天下已经不像数年前灵帝在位时那般,而是千疮百孔,最重要的是他这个丞相之下连百官都凑不齐,这说出来就有点尴尬了。
董后看出了张温的犹豫,却不想给他考虑的机会,直接便又开口道:“张爱卿,这城中,一应事物还请爱卿多多费心,至于马腾、吕布二人皆是勇猛善战之事,如今我朝用人之际,爱卿与他二人此前若有嫌隙,还望爱卿担待包涵一二。”董后原本想让张温主政,让他将兵马交由马腾、吕布二人统领,不过一想这样张温必然不会答应,没准还会引起张温的反感,董后索性也就不说此话,只是叮嘱张温与马腾、吕布尽释前嫌,勿要再内耗。
张温想了想,终于还是动了心,向着董后和新帝拜倒,接下了董后的封赐。
公元一九零年,初平元年七月,新帝迁都长安,封张温为丞相,晋温候,总领朝中一应事务封马腾为车骑将军、凉州刺史,晋新息候,统领凉州兵马封吕布为前将军,执金吾,冠军候,护佑新帝及二后周全。封孙坚为后将军,城门校尉,总督长安城防。其他跟随张温的一应下属包括王匡、鲍鸿、夏牟诸人皆各有封赏。
这边长安消息刚刚传出,那便弘农的董卓也是不甘寂寞。弘农是个小城,并不大,比起雒阳、长安这种都城来说,却是小了不止一筹,不过即便如此,董卓在占据了弘农后,亦是不甘于此。他出逃雒阳时从雒阳卷积了大量的财富,他便命人营造宫殿,扩建城池。同时因为有百官在手,董卓又岂能看着长安那便把自己撇开。不知道董卓从哪再次找来一个四五岁的孩童,直言此乃新帝,让百官朝见,百官其实并未见过真正的刘协到底长什么样,如今在董卓的逼迫下,董卓说谁是新帝谁就是新帝。
百官为董卓所逼使,不得不低头,承认了董卓所指的新帝刘协。于是同年八月,董卓宣布新帝迁都弘农,董卓自领丞相、太师,郿国公,统领朝中一应大小事务。
这一下还在雒阳的张平变的无比尴尬。长安、弘农两个新帝,而两个新帝恰恰又全都是假的,张平等一众太平军虽然心中明白,可是这话说出去却没人信,毕竟一个是有太皇太后董氏和太后何氏认可的,另一个则是由朝中百官公认的,这一下让张平手中真正的刘协要如何自处?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说吧,有了长安、弘农两个新帝,这雒阳再出一个新帝,就成了一场闹剧,也没有人会相信雒阳的新帝是真的,毕竟他手中既没有太后,也没有百官而且三帝同存,汉室颜面必将再次扫地,汉室威信荡然无存,这天下只怕就在没人听天子的了。可是不说吧,让真正的刘协要怎么办?难道就此隐姓埋名?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那意味一来张平再也没有了天子这张王牌,他先前的规划都化为泡影,二来这汉室的天下怕是就再也不姓刘了,毕竟刘协才是唯一的皇室正统血脉。
2017/11/26 19:11:47|46282749
第九十二章 三帝同存
张平无比气恼的狠狠捶了一下桌子,旁边郭嘉和司马防也是皱着眉头低头苦思。
“奉孝,建公,你们说接下来该怎么办?”
“天师,这天子我们还是必须树立起来的,”司马防毕竟在朝堂上历练过些时日,所以将问题看得很透,“天师,无论有几个天子,我们也必须这么做。一来天师你能忍看两个假天子立于朝堂而让真天子隐姓埋名吗?二来只有这样,我们如今和日后的行动才能站住大义的名头,否则我教日后定然会在此被定为邪教,到那时悔之晚矣。”
张平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如何立?如何让他人信服?毕竟他们手中可没有太后和百官。三人再此陷入沉思,突然间张平脑中灵光一闪,突然从怀中掏出一枚印绶来。
“你们看,用这个可能证明?”
郭嘉和司马防赶忙顺着看了过去,只见张平手中拖着一块碧绿的印玺,印玺的一角以金块镶嵌。郭嘉和司马防两人顿时两眼发亮:“天师,这这可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
张平点了点头,将印玺递给二人仔细观摩,两人细细的摩挲着这枚温软的印绶,眼中冒出精光。须臾,两人抬起头来对视一眼,向张平重重的点了点头。
“天师,有此物在手,我们这个天子便立的稳了。”
“好。”
中平元年九月,太平道天师张平再雒阳恭迎灵帝幼子刘协登基为帝,并以传国玉玺昭示天下,以确立新帝正统身份,号召百官还朝,宣告长安、弘农二帝为假冒,斥张温、董卓为犯上谋逆之臣,发檄文召天下兵马征讨之。张平自领太傅,辅佐教导新帝,封张燕为太尉,总领天下兵马,封司马防为司徒,郭嘉为司空,周忠为大司农,孔伷为尚书令,几人搭建班子共领朝中一应政务。
张平这一手玩的漂亮就在于他驳斥了长安与弘农两个帝王都是假的,不但发檄文通传各地,更是在太平报上大肆刊登渲染,将长安、弘农二帝作假之处一一指出,说的煞有介事,虽然这些漏洞大多是司马防和郭嘉一起杜撰的,写的似是而非,用接过去证明结果,只要能让那些不明就里的吃瓜群众明白真相就好。如此一来,在太平报和檄文的两相推动之下,一时间雒阳新帝是真新帝,长安、弘农是假新帝的言论甚嚣尘上,广为流传。
而长安、弘农接到张平在雒阳新立帝王的消息,都不由的撇了撇嘴,反应却又各有不同。
长安这边,董后得到消息,心中知道张平所立刘协定然是真的,是灵帝血脉,所以倒算是有些安慰,只是如今长安新帝以立,却已经由不得她来废止和撤下,只能寄希望与张平能够辅佐刘协尽快平定四方。张温虽然有心驳斥,也发文斥责,但是收效却是甚微。
弘农这边,董卓却是老怀大怒,跳着脚咒骂着张平,让李儒快速拟文昭告天下,驳斥张平所发檄文。只是一来张平占了先入为主的优势,二来张平还有太平报这个宣传利器,尽管董卓大肆的驳斥了张平,但是其效果却微乎其微。至少在普通民众见,因为太平道一向的口碑,相信张平的人比相信董卓的人要多的多。
如此一来,大汉天下便形成了三帝同存的尴尬场面,雒阳、长安、弘农成三角之势,互相攻讦,皆称自己师真的,一时间天下哗然,议论纷纷。而各地州府收到的檄文、邸报无数,面对三隔帝王的命令,各地州府一时间却是不知该如何应对。面对三方如雪片般的昭告、命令,各地州府既然不知该怎么办,索性干脆一个也不理会,各顾各的各自埋头做自己的,也不管三帝如何的争辩,等他们分出个胜负来再说。这一下,汉室的威信算是彻底没了,政令出了所辖,便如泥牛入海,再无音信。除了自己周边的一亩三分地外,却是再也掉不动一兵一卒。
董卓有心发兵雒阳,将张平铲除,可又怕自己发兵之际,长安的张温派兵偷袭自己,一时间踌躇犹豫,按兵不动,没有派兵攻打雒阳。
张温这边同样面临如此问题,他倒不是担心张平或董卓偷袭,他担心的是吕布和马腾,而且张温还要忙于梳理朝政,招募朝中官员,治理一应朝政。同时也要统合兵马,将马腾和吕布兵马汇集到自己手中。
如此一来,倒是给了张平以喘息的机会。三家说起来,实力最弱的非张平莫属,论兵力,张温麾下算上马腾、吕布竟有**万人马,只是这兵马虽然名义上是一家可实际却分属三方,各自互不统属,相互间形成了掣肘,一时间却是难以形成战力。而董卓麾下原本十万兵马,逃亡中折损了一些,再算上吕布带走的人马,董卓麾下人马却也还有五六万西凉铁骑。而可怜的张平,如今手中不过五千太平军以及孔伷先前所带来的一万兵马,如今都归入了张燕麾下。然而就算如此,与张温、董卓相比,张平这边的兵马确实有些薄弱。
而朝中来说张温毕竟在朝多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一经张温召集,许以高官,不少纷纷来投,倒是让张温很快的便将朝廷的架子搭了起来,一应事物也算是能有序的开展起来。
董卓这边本就有朝中百官,在董卓的高压下,虽然逃走了部分,但是维持朝政运行绝不在话下,况且其实也没有什么朝政需要处理。
而张平这边就显得单薄了许多,几人中出了司马防河周忠以外,其他人都没有在中枢中工作,治朝理政的经验,而且司马防以前干的也是基层,所以满打满算经验丰富的却只有周忠一人。而且张平传播太平道,其理念与传统儒家稍有出入,使得大部分的儒家出身的士子都不愿为其效力,一时间张平连满足朝堂运营的基本人员都招不齐。
2017/11/27 2:49:47|46303835
第九十三章 宿命对决
这时张平才发现自己薄弱的地方还是在人才上,一直以来张平所面对的困境都是招不到人才,那些传统的儒家士子向来与他道家思想有冲突,不愿为他效力,这让张平损失了一大块人才来援的渠道。所以张平才会建立太平学宫,自己培养人才,不过太平学宫毕竟时日尚浅,在生源上还是要比传统的学宫书院弱上半分。不过有张平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倒是也足以弥补这本分的先天不足。所以此时,面对朝中无人可用的局面,张平决定启用一批太平学宫的弟子,充斥到朝廷中来。
如此一来的好处便是,他对朝堂掌控更进一步,这些学习了张平所教的各类知识的学子,倒是变现的提高了朝堂的效率。比如更高效的记账方式和算术技巧让财政账目更加清晰明了。工科的学子运用各类所学设计建造各类工程设施,在农田、水利、建筑等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医学院的好处自不必说。就连道学院,也发挥了他们的作用,在招兵中这些道学院的学子们的一通讲经,往往能让不少青壮热血沸腾,自愿从军。这倒是张平起先没有想到的,不由的琢磨着是不是该每营队伍配备一个指导员,专门做好兵士的思想教育工作。太平军张平当然不担心,可是新招收的这些名义上是大汉军队的人马却还是需要好好把控的。于是军中便多了这么一个身份特殊的将官。
张平再雒阳招兵买马,整顿朝纲吏治,暗自积蓄力量,远在长安的张温和弘农的董卓亦是如此,一时间三帝之间除了打打嘴炮外却是相安无事。
反倒是各地州郡发生了不小的变动。
先是曹操率兵袭了陈留,张邈匆匆赶回去救援,却不想半路被曹操埋伏,张邈不慎丢了性命,被曹操兼并了队伍。
而张超回返广陵途中却为袁术所突袭,为袁术所害,被袁术夺了其兵马。
而回返幽州的公孙瓒却因不尊刺史刘虞号令,深为刘虞所恶,刘虞欲夺其兵权,不想公孙瓒干脆直接负气而走,反了刘虞,占据了渔阳,暗自谋求发展。
这其中却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刘备,刘备随着公孙瓒返回幽州,他本有心与刺史刘虞攀上交情,毕竟刘虞可是做过大宗正的,刘备一心想要为自己的汉室后裔验明正身,所以做过大宗正的刘虞便成了刘备的目标。可是却没想到,刘备这边还没与刘虞攀上交情,那便公孙瓒就已经与刘虞闹翻了。刘备作为公孙瓒的人,此时却再也难接近刘虞了。刘备一时间无奈之下,索性带着关羽、张飞二人假托有事离了公孙瓒。
曹操得了陈留便欲图谋求更为广阔的地盘,陈留在兖州境内,西面碍着豫州,如今豫州在张平的掌控之下,曹操一时间不敢去犯,便只好打起了了兖州的主意。这一下兖州刺史刘岱如何能忍。当即起兵欲灭了曹操,不过可怜的是刘岱低估了曹操,高估了自己,他手中兵马虽多,却无猛将率领,俗语云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所以刘岱与曹操的交战却是节节败退,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