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大明星-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马防笑着摇了摇头,“天师,正因如此,我猜让您与他们结交合作,这样的人才能便于天师掌控,他们确实看起来不过是些小人物,可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好处,不光能够遍布朝堂,而且还不会为人所察让旁人心生猜疑,更不会引起陛下对您的猜忌。天师不过是想要问问立住朝堂之上,又不是要争权夺利,有了这些人物,自然能够将朝堂上的动态一一囊括,如此但凡有个风吹草动,天师都可早作准备,将危机提前化解于无心。如此一来既不引人瞩目,又能掌控消息,于天师而言岂不是最佳的选择?”
张平听了司马防的解释不由的连连点头,对司马防夸赞连连,司马防被夸的一脸自得。
这日张平终于抽出了时间来到了太平学宫,自从太新收了几个弟子一来,这还是他初次来此,作为师父,他实在是有些太不负责了。这些时日,太平学宫也终于收到了不少弟子,有雒阳本地子弟,也有从各地闻名而来的外地子弟,还有再次从钜鹿城中挑选的太平道嫡系子弟,林林总总竟有了近百来人。
太平军此时已经被张平请旨回了钜鹿,太平军老待在这雒阳城外也不是个事,为了让汉帝和诸多朝堂大臣们安心,张平自是请旨让其返回。临别前张平自是好生交代张燕和张牛角,让其大力发展钜鹿城,多多练兵,定要在三年内练出一支铁军来,而钜鹿城的发展张平亦是认真的写了一个规划大纲,让其施行。张燕与张牛角打仗比武还行,让他们搞发展八成是要完蛋的,所以这事便交到了有治理荆州经验的蒯越身上,看到张平这份规划大纲时,蒯越惊为天人,其中规模之宏大,细节之具体让蒯越目瞪口呆,想不通的同时又对张平佩服不已。郭嘉不耐这些俗世,自是不愿去钜鹿的,于是便留在了太平学宫之中,其余太平军人等尽皆回了钜鹿。
今日算是太平学宫开学的日子,张平今日来乃是为太平学宫开学致辞的,毕竟名义上这些人都将成为他的弟子,若是他不再,那岂不是要让人看了笑话。
张平看着站在台下的百余名弟子,心中不由的有些感慨,这些都是太平道的未来,是他发展太平道的基石,他自是有信心将这些弟子教育成才,心中满是希望。尤其是看到站在前排的几个小妖,张平更是开心的要笑出声来。
首先是最早招收的那批四十名孤儿弟子,这些原本是为了组建太平军医疗队而最早拜入他门下的弟子,无论忠诚度还是凝聚力都远在他人之上。接着便是司马懿、马超、黄叙、傅干、甄宓这几个都是张平非常看重的小妖们,再算上未来的皇帝刘辩、襄水边老周的女儿周月,张牛角也将自己六岁的儿子张锋松了过来,这些都算是张平比较亲近熟悉的。剩下各种新招收的大多是听到太平道名声慕名而来,多是寒门子弟,反倒是官宦和富贵之家子弟依旧少有人来。就算是这些寒门子弟也大多是受过太平道恩德,对太平道颇为信仰之人。不过能够收到这些弟子,张平已是知足,而且如此一来,也免去了张平游说教导的口舌,毕竟这些人日后大部分是要为太平道效力的,若是牵扯太多,反而不便教导和管理,如今这般,自是省了不少事。等到若干年后,这些弟子们成了才,那些不看好自己,不愿拜入太平学宫之人后悔去吧。
开学的致辞并不长,张平先是宣讲了一下太平道的道义理念,然后强调了太平学宫的要求。同时宣布从今日起这百人便算是他门下弟子了。上百人齐声下拜,口称师尊,让张平一阵恍惚。突然间想到那个有些调皮顽劣,却聪明机警,忠义友爱的周瑜来,那日周瑜也是这么一个头磕在地上,叫了一声师尊,可如此活泼的少年如今却杳无音讯,张平感慨的同时也深深的自责。
于是在最后开口说道:“贫道还有一个真传弟子,名叫周瑜,今日不在此处,但其深明大义,为救师弟不惜舍人为人,实乃尔等学习的榜样,望尔等日后当以你们大师兄为榜样,好生学习,德昌智胜,尊师重道,团结友爱,惩恶扬善,宣我太平道之威仪,为我太平道的发扬光大而不断努力贡献力量!”
第一章 新年伊始
正一**年正月,春。
“叙哥,今日师尊要来,你可知道?”
“咳,咳,”被叫做叙哥的少年握拳捂在嘴上咳嗽着,好半天才缓了过来,这才转头对刚才问他话的一个健硕的少年开口说道:“师尊今日怕是来不了了。”
“为什么?”健硕少年一脸不解的问道。
“啪”一只胳膊拍在了健硕少年的肩膀上,“超哥,这你都看不出来,今天这雪下的如此之大,雒阳城必然都被封了,师尊如何来的了。”
被叫做超哥的健硕少年听了脸上一红,转过头来有些恼羞成怒将搭在他肩膀上的爪子狠狠推开,冷哼一声:“哼,老幺,这我如何看不出来,我不过是在考较你而已。”
被叫老幺的少年微微一笑,也不反驳。超哥见二郎不说话,不由有些讪讪,开口问道:“干哥去哪了?”
“估计又在看书呢吧。”
“你说这次的考试我们能通过吗?”
“对了,若是靠过了,你们想去哪个院?”
“我想去”
“我觉得”
三人小声的讨论着,这三人便是黄叙、马超和司马懿三人,而他们口中的干哥则是傅變的儿子傅干,三人在太平学宫学艺已经三年。三年时光过的很快,黄叙如今已经十五岁了,他肺痨的毛病其实在张仲景的医治和丹药的辅助下,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虽然没有完全断根,但是已经不妨事了,只是也许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他总是不自觉的咳嗽,让他看起来总是病恹恹的。黄叙因为年龄最长,在一众小妖们中隐隐成为了老大。
这一点让马超深恶痛绝,黄叙与马超一统学艺,马超年龄要比黄叙小两岁,又常调皮捣蛋,黄叙作为老大自是对其好生管教。马超好武,于武艺一道颇有天分,常常得到教导武艺的师长的夸奖,因此看到病恹恹的黄叙,觉得自己终于能够逃脱黄叙的管教了,却没成想黄叙看似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可是动起手来,却让马超全无还手之力。然而马超总是不长记性,所以常常被黄叙教训的浑身青肿。这让马超心中郁闷不已。其实这也很好理解,黄叙一来年纪长他两岁,发育的自然比他成熟,再加上黄叙常年服用张平给的灵丹,对身体素质的调理自然不是白给的,一来二去,次从黄叙沉珂尽去,其体魄也是强健了不少,远比一般人要好的多,马超敌不过他也是理所当然。
司马懿如今也已经十岁了,他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只是他脑子颇为灵活,自己想干什么坏事了,也尝尝撺掇着马超先去,而且因为他年纪小,因此他尝尝没事,反倒是马超因此而备受牵连,可惜就是不长记性,不过既然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人倒也算是颇为意气相投。
傅干算是全面继承了他老爹的性子,为人中正平和,性子坚毅,每日里用功刻苦,算是几人中最为踏实之人。他年纪比黄叙小一岁,在众小妖中排行老二。
甄宓和周月如今虽然年纪尚幼,一个九岁,一个十一,但却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站在一起让人不由的为之注目。甄宓性子稍显活泼,与黄叙四个哥几个倒是颇为熟稔,甚至常常捉弄几人。周月的病却不如黄叙那般顺利,一直没有治好,即便是学宫新来的祭酒华佗也对此束手无策,他倒是又法子,他的法子便是为黄月换心,可是这心又如何是说换便能换的?而且华佗自己也没有完全的把握。因此周月只能用丹药吊着,虽然无法治好,但如常人般活动倒是无碍了。只是她身子还是偏弱,脸色微白,反倒让人看了有一种我见犹怜的感觉。
说道华佗,自打中平中平三年冬天受张仲景的邀请来了太平学宫以后,华佗便赖下不走了,美名其曰与张仲景讨教医术,其实不过是因为太平学宫条件实在太好,不但因为有太平道护佑,让他可以心无旁骛的安心钻研医术而却还能让他将自身所学传授出去,让他后继有人更加欣喜的是还能和一个与自己一般水平的专家一起探讨,共同进步,这么好的日子到哪里寻去?张平得知华佗留在了太平学宫,自然是开心激动不已,请都请不来,又哪里会赶他走,于是当即便封了华佗太平道祭酒,将其绑在了太平道的大船上,华佗倒也乐得接受,便就此领了,与张仲景一起研究治学。如今太平学宫的医学院有了这两大神医的坐阵,其下弟子当真是学业飞进,再加上张平不时的说些自己知道的医学理念,西医常识什么,当真是是太平道的医学技能树突飞猛进,领先于整个时代。
太平学宫经过三年的发展,进过不断的改善调整,如今已经越发的正规,体系也越发的完善。太平学宫有道修院、医学院、崇文院、尚武院四大院。弟子入学后先要接受最初级的普及教育,比如由崇文院来主导的读书识字,尚武院主导的修身健体,道修院主导的太平基础道法普及,医学院教导基本的急救和卫生知识。其所教内容皆是由张平多次编校,读书识字的拼音和教材,修身健体的心法和口诀,太平道的基本道法经义,都是张平一点一滴的仔细琢磨而成,在提升教学的效率的同时,即全面提升弟子文化知识和身体素质,又保证弟子对太平道的忠诚度。
普及教育的时间为三年,每年都有考试,而学满三年将有一场大考,若是考试通过,则可以在四大院中挑选一院进行专门的学习深造。当然若是不想继续深造也是可以,凭借着这三年的学习,自然也是要比寻常人强出不少,虽未必能出口成章,但识文断字不在话下会几手简单的武艺,虽不能上阵杀敌,但对付个寻常宵小也是足以道法上能够通晓太平经义,给普通百姓传道解义足以而医术上能够做些紧急的急救,治些寻常小病。
第二章 百废待兴
而若是选择继续学习深造,道修院自然是学习钻研道法,道修院中又道藏万余册,寻常人一辈子也未必能够研究的透。医学院自然是随两位神医学习医术,当世想要找到比两位神医医术更高明的师父,几乎是不可能了。崇文院中则主要是关于治学,建设、管理道观之类的学问,当然这方面纯属全新的开拓学问,教材不过是张平自己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编制的,还不算太过成熟当然崇计算的算科,教经史子集的儒科,教制造、机关之术的工科,教各类礼仪的仪科毕竟道家祭天少不了各种礼仪,当然这些门类都是张平从外面挖来的老师,相比起太平道的主修学问来要若上不少,不过在如今的时代,有人教便已经比他人强出不少了。至于尚武院则主修武事,分为谋略科和武备科,谋略科主兵法韬略,武备科住上阵杀敌的武艺,不过进了武备科自是两相都要学的,只知兵法韬略或只知上阵杀敌在太平学宫这都是毕不了业的。
先前黄叙几人便是在讨论将来要去那个院。掐指算来,黄叙几人如今入学已近三年,马上就要面临大考和分院之事,不过几人倒是都没将大考放在心上,以他们几人的能力,通过大考自然不在话下,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日后如何发展。
黄叙已然想好了要去尚武院,逼近他老爹黄忠就在太平军中效力,他对太平军自是有所了解,如今虽然天下安定,无战事可供太平军上阵。但是通过他和他老爹黄忠的通信,他自是知道太平军这三年来都在刻苦练军。据说这是天师的意思,所以他猜测日后太平军少不得有打仗要打,如此一来,自己就有机会上阵杀敌报答天师的恩情了。
马超虽然性子直,不太爱动脑筋,但是心中却是明白,自己自小好武,只有去了尚武院继续学习武艺,才是自己最喜欢的。所以他早就打定了主意。
司马懿相比起两人来尚且年幼,他还没有什么定性,在这件事上他其实有些迷茫,所以之前他便问过他老爹司马防。司马防如今不但官复原职,还高升数步成为了朝中的议郎,有了参与朝政的机会。对此司马防自是对张平感激不已,虽然距离公卿的目标还有距离,但司马防相信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自己上位公卿不过是早晚之事。所以当司马懿来问他之时,他毫不犹豫的便让司马懿选尚武院,倒不是他想要司马懿习武,而是因为这尚武院中有谋略科。他跟随张平越久,对张平的了解越深,越知道张平对太平道未来的规划,虽然他不太明白如今天下承平,为何张平还要如此拼命的让太平军加强军力,怎么看他也不像是有谋反之意。不过张平对兵事的看重司马防自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知道尚武院才是司马懿最好的去处。看着学业有成的儿子,司马防也是不由心上感慨,想当初被绑架般的让司马懿入了太平学宫,如今却庆幸不已。
看看今年想要入太平学宫就学的弟子人数就知道了,如今不论是各地还是雒阳本地,都有无数人想要跻身进入太平学宫,可如今太平学宫早已不是当初刚刚建立之时的太平学宫了,进过三年不但门槛提的越来越高,而且要求也越来越严苛,不但需要有人推荐,还需要参加入学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入学。每年的招收名额更是有限,张平美名其曰精英教育,其意指凡是从太平学宫学成毕业的都将成为精英中的精英,栋梁中的栋梁。如今太平学宫之抢手已然超过了著名的颍川学宫,隐隐成为了大汉第一学宫。
太平学宫之所以如此之火,乃是因为张平的第一批亲传的四十名弟子中有不少人学成毕业了。而这些学成毕业的弟子进入太平道和太平军各处后便大放异彩,以远超他人的能力迅速间便脱颖而出,成为不可小觑的力量。张平的大弟子张一如今业已十七,在太平军麾下效力,因武艺不凡,又兼具谋略,原本张一的加入还有不少人不服,对其进行挑战,可惜不论武力还是谋略,却都不是张一的对手,败下阵来,这一下才让太平军众人心服口服,最后更是深的张燕喜爱被其收为义子大力培养。
再比如张二、张三二人,一人师从张仲景,一人深的华佗真传,两人奉张平之命在雒阳城中设立太平医馆,开馆授医,仅仅半年时间,便已救人无数,被雒阳城中百姓奉为神医,远近不少人都来求医问药。
再比如断了一臂的张三十,自从断臂后,便刻苦学习,苦读道藏,学习医术,后来被张平安排去了太平道在陈留新开设的道观,一年时间便将道观经营的远近闻名,香火旺盛,陈留城中都知太平观中有一独臂道人,道法精深,医术高明,很是了得。至于其他弟子也各有安排,有的去了太平在各地设立道观,有的常驻道观行医,有的进入到太平军中成为了担任基层军官,有的则留在了太平学宫帮助主持学宫事物,当然也有年纪小的继续在学宫之中深造研习的。
原本若仅是如此,不过也就是太平道内众人皆知太平学宫培养的弟子能力不凡罢了。可是不知该说运气好还是运气不好,颍川学宫有学子到雒阳游学,听说了太平学宫,便上门想要拜访讨教,却不知怎的就起了争执,一下子闹的两大学宫各自不服,在张平拜访了颍川学宫山长陈纪后,两大学宫决定展开一场大比。大比分为礼、乐、射、御、书、数六大项,原本按照张平的想法就算不加上道,也要加上医和工,否则对太平学宫太过不公平,结果最后再商议下改为了礼、乐、射、数、法五大项,每项各出三人比试。看着这几项中乐和法太平学宫根本就没开设,这不是明摆的要输,不过张平自知这是当今主流,也无法反驳,只得默认。
第三章 万象更新
所以理论上来说颍川学宫只要在礼、射、数上任意赢一门便赢了太平学宫。可是谁成想在颍川学宫以为胜券在握的情况下,却只赢了乐和法,礼、射、数上全军覆没,要知道这些还不是太平学宫的主课,若要是比起道和医来,怕是颍川书院比都不用比了。自此次大比之后,天下朝野震动,谁也没想到不被大家看好的太平学宫竟然有如此实力,能够力压颍川学宫,尤其是这胜的还都只是太平学宫的旁科而非主课,旁科已然这么强了,那主课岂不是绝对的天下第一了?如此一来太平学宫顿时让人刮目相看。
而这时候一些有心人这才去探寻太平学宫先前学成的弟子,这一探查之下才发现这太平学宫的弟子当真是不凡,不能说远超旁人,但绝对有旁人所不及的拿手技艺,都将自己所专的事项做到了让人瞩目的地步。如此这才引起了一阵哗然,不管是朝中达官贵人还是地方豪强士绅都纷纷想要将孩子送入太平学宫就学,好习得一身本事。
尽管张平一再提高太平学宫的入学门槛,尤其是强调了一入太平学宫便算加入太平道,从此后便需信仰太平道,供奉道祖,依旧打消不了这些人的热情。面对越来越多入学的孩子,面对一年比一年多前来报名的人,张平虽然一再限制名额,如今太平学宫弟子人数已达五百多人,相比起不足百人的颍川学宫已然庞大了数倍,因此为了便于管理,张平却也不得不对太平学宫进行了改革。
他将太平学宫的弟子按照他前世从网上看的各种修真武侠一般分了四等。刚刚入学太平学宫的弟子统称太平弟子,也就是普通弟子或者外门弟子。而三年学成毕业后能够进入四大院学习的则称为内门弟子。而内门弟子中资质优异,能够得到四大院坐阵祭酒看重愿意收为弟子的则为亲传弟子。而有幸拜入张平门下的则为真传弟子。
张平还按照自己记忆中的样子制作了统一的道袍,道袍样式新颖,简单大方,做工精细,剪裁合身,穿在身上不觉让整个人的精气神为之一震,让人不由肃然瞩目,吸人眼球。普通弟子着素白色道袍,外襄蓝边。内门弟子着天蓝色道袍,外襄白边。亲传弟子着青蓝色道袍,外缘襄白边印八卦符文,外罩素白长褂,襄青蓝边,腰挂雕有太极符的白玉。真传弟子着青色道袍,外缘襄印八卦符文的金边,外罩淡蓝色褂,腰挂太极符翠玉。如此门中弟子自是一目了然,还能借此激发弟子们对太平道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再加上太平道义的反复灌输,相信通过数年的教育培养,这些弟子对太平道的信仰便能深植于心,日后能够更好的发扬和传播太平道的教义和精神。
张平最早的一批弟子都被算做了亲传弟子,之后入学的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大部分都还只不过是内门弟子而已。而真传弟子,至今都只有一人,那便是周瑜。对此那些跟随张平一起经历过当时事情的弟子们全无不满,反倒是对张平的决定表示了信服,就连安平候刘辩对此亦是认同。
同时为了便于管理,张平也对太平学宫的师长的袍服也统一制定,普通师长封太平道祝侍,着灰蓝色道袍,外缘襄银色八卦符文,胸前有太极阴阳鱼图案,外罩素白长褂,配白玉。高级师长封太平道治中,着赭红色道袍,外襄金边八卦,腰挂翠玉。院首及名师封太平道祭酒,着玄青色道袍,外襄黑边八卦,腰挂明玉。同样相对的太平道中相应的一应职位也都照此一一对应。
而如今太平学宫中以普通师长为主,高级师长还是极少,毕竟太平学宫扬名还是半年前才开始,厉害的人才还没有招揽来,之所以能有培养出不俗的人才,多半全赖张平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更加系统规范。这些普通师长多数都是太平道中选拔的一些人才还有第一批学成的弟子一面深造一面留下来教学。
当然四院之中,教学力量最好的自然是医学院,毕竟有两大神医坐阵,张仲景和华佗分别为正副院首,封祭酒。其下还有不少他们自己培养的弟子冲做普通师长。张仲景和华佗每日里钻研医术,讨论各种疑难杂症,改良尝试各种丹药配方,倒真是让他们鼓捣出了不少的好东西。更是在医学院中建立了专门的制丹园,专门炼制各种丹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供给各地太平道的道观,用以治病救人。当然还有些养生保健的丹药自然是在太平道所开设在各地的店铺中进行售卖。两位神医的一番作为顿时将整个时代的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了一大截,这也让他们老怀大慰。
而崇文院中,作为院首的周异如今已经算是完全投入了太平道门下,一面专心教学,一面精研道藏,越是研究越是发现道法之神妙,远不再儒家经典之下,更是引发了其钻研的热情。而崇文院的师长大部分都是太平道自己的弟子学成后留任,有张平的教材,教学起来相对也比较容易。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太平学宫乃是道家传承,深受儒士排斥,实在招不来名士儒生前来教导学问。不过除了文章经义,其他杂科倒是招揽到不少人才。甚至张平居然通过十常侍的关系将以致士的掖庭令毕岚请来出任工科治中。毕岚一直在宫中掌管女工丝织,宫室修建等工事,自是有丰富的经验。同时张平还通过王允从太常寺中挖了一名奉礼郎、一名太祝过来,当然这些人不过是兼职,毕竟他们还是官身,只是常年闲着也是无事,不若给太平学宫的弟子们上上课,教教礼仪,还有祭祀之仪。数科则是张平自己编写的数学教材了,虽然只是后世浅显的简单算术内容,却已是让这些弟子们受益匪浅。
第四章 气象万千
尚武院院首则是张牛角,张牛角之所以会坐上这个位置,一是他作为张角的二弟子确实有些才干,怎么说也是做过渠帅,统领过数十万人马的人二来钜鹿城中有张燕主持,他即不想与张燕相争伤了和气,索性不如来了雒阳在太平学宫当起了院首。而且从这几年的表现来看,张牛角当真是乐此不疲,更是厚着脸皮将郭嘉拉到了尚武院中教起了谋略,将整个谋略科交给了郭嘉。而他自己则主导教起了武备,天天操练着一帮混小子,更是时不时的将太平军中典韦、周仓、管亥、眭固、白饶等等一干太平军将领从钜鹿拉来给这些太平弟子们讲武,当然所谓讲武其实和胖揍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对于这些弟子来说提高还是很大的。
而神修院自有张平主掌,经过这数年的研究沉淀,张平的道术水平大有长进,就算不是舌灿莲花,也自是说的头头是道,让人无不拜服,若是让他去舌辩群儒也定然能战而胜之。
经过三年的努力,太平道如今不仅有太平学宫这般大汉最顶尖的学府,还在大汉各州开设道观庙宇,如今大汉十三州每州州府治所都开设有太平道的道观。而作为太平道大本营钜鹿所在的翼州基本上每郡都有太平道的道观。其他州郡之中也开始陆续的建起了道观。而这些道观的祝侍则多由太平学宫所出。
钜鹿城如今已经由一个不足十万人的小城,三次扩建成为了一个人数超过五十万的大城,在如今的大汉土地上虽然比不上都城雒阳,但也算的上是可以媲美一州治所的大城。因为城中居住的基本都是原黄巾军之人,是太平道的信徒,所以整个钜鹿城算是太平道的大本营。因此钜鹿城按照张平的规划进行建设,各类基础设施齐全,尤其是在整个城内百姓的各方面保障之上,让城中百姓感受到了太平道的福利,让他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崭新的城上,每日有人扫洗,让整个城市看起来干干净净城中安全有保障,不会轻易收到伤害城中更是有太平道开设的最大的医馆,让城中百信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条件,而作为太平道信徒更是有诊费全免的待遇。有余这些年的风调雨顺,城中百姓的生活也日渐富足,城中更是逐渐的有了不少的商业贸易,吸引了不少远近州郡的商人往来贸易,使得整个钜鹿城更是成为了远近州郡的交易中心。这让整个钜鹿城日益繁荣,欣欣向荣。这让城中百姓生活富足的同时,也感受到他人对他们的羡慕,让他们不由的产生了自豪感和对钜鹿城的归属感。因此城中百姓都对给他们带来如此美好日子的太平道满是感激和信仰。
甄家的商队早在两年前便以完全的投靠到了太平道麾下,换上了太平的旗号,如今甄家在甄俨的带领下,将太平道的太平醉、丹药等贩卖天下各地,赚取财富用于钜鹿城的建设。
而太平军在张燕三年的训练下,人数虽然不敢扩编多少,至今也不过万人,但是这万人的队伍经历了铁血的磨炼与不断的战斗打熬。保护太平商队,斩杀一路宵小,更是乌桓入侵幽州之时,张燕扮作盗匪偷偷带着太平军去幽州边境与乌桓战士对垒,几经血洗战场之后,这支太平军已然历练成为了一只装备精良的精兵铁军。而且在张平的大力推广下,这支铁军不但整体实力强劲,远非寻常军队所能匹敌,就算是个人实力也个个不俗,按照系统的标准,军中每个人的体质素质都基本达到了70的标线。这也就意味着这军中随便拉出一个人来都算的上是末流武将的水准,想想一支全部由最低级武将所组成的军队,再加上训练有素,这是何等的实力。
而太平军各级军官实力更是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即便是眭固、白饶等这些之前不过三流水平的武将经过这三年的努力,业已能够跻身二流行列,而原本就处在一流边缘的张燕也早已突破一流,典韦、黄忠二人终日不停的捉对切磋,虽然属性上提升不多,但是二人技艺、经验上却又大幅提高,整体实力也因此大增。
总得说来,如今的太平军虽然数量有限,但不论从将领到士卒却是绝对的精英中的精英,说是大汉第一强军绝不为过。不过有张平的吩咐,太平军一直低调,少为人所知,给人的映像依旧还停留在三年前。
而作为太平道教主天师的张平,在这三年间的收获也是颇大。这三年来,张平有司马防在身边参赞机宜,算是在朝堂上站住了脚跟。他与王允结盟,又结交董氏,再与十常侍打好了关系。如此一来,灵帝身边自是有人为他通风报信,又能在关键时刻为他美言几句,朝堂之上,王允的势力虽小,但也正因为势力小,多为底层官员,所以一些实际执行的事项都是经过其势力之手,若是朝堂上有什么风吹草动,王允也会及时知会。如此一来,张平算是掌握了朝堂动态,能够在大事来临之前提前知晓。
在张平的刻意低调之下,朝堂己方势力也没再将他放在眼中,而自顾自斗的热闹。张温和何进两方的对立已然陷入了白热化,朝会之上在汉帝的眼皮下你争我夺,往来撕扯。汉帝刘宏对此自是乐见其成,这本就是他的帝王之术,有心扶持两方势力互相牵制,以便他掌控朝堂。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如此局面之下反倒让张平得了机会将司马防举荐入朝做了议郎,虽然官职不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