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大明星-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嘉哈哈哈大笑,“好好好,来人啊,为何将军松绑。”
  张曼成在一旁已是看的呆了,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良久才反应过来,瞪着何仪,开口骂道:“何仪,你个背信弃义的无耻小人,居然投降张平小贼,你当真他会善待与你吗?”
  “善不善待的,就不劳将军费心了。”何仪撇了张曼成一眼,淡淡的回道。
  张平摇了摇头,心中暗暗告诫自己要谨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第二百零七章 蔡瑁蒯良
  张平见此,也在无心劝降,挥了挥手,示意亲兵将张曼成拖下去。张牛角见此深深的叹了口气,却是保持了沉默。太平其他诸将也都是事不关己的样子。
  张曼成这时才感到有些心慌,等到亲兵架起他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面色大变,高声喊着,“我愿降,我愿降,牛角师兄救我。”
  张牛角听在耳中,看了张平一眼,嘴巴张了张,却又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微微的低下了头。
  不多时就听帐外一声惨叫,亲兵托着一颗头颅进来,张平瞅了一眼便挥了挥手,“厚葬吧。”
  待办完这一切,张平这才有功夫向旁边一直战力一旁的两个青年说话。这两个青年一个便是此前为太平军打开城门的蔡瑁,另一人则是一个身着儒袍头顶纶巾的清瘦男子,男子面相清癯,眉毛修长,眼睛炯炯有神,修剪整齐的山羊胡赘在颚下,看起来倒也别有一番儒者气质。
  “德珪,子柔,亏得二位高义,方使我太平军能如此轻易攻去襄阳城,不使多造杀孽,使这襄阳城中万千百姓免于战火。贫道在此拜谢二位,此时贫道定当凑请陛下,为二位表功。”
  德珪便是蔡瑁的字,蔡瑁出自襄阳大族蔡家,乃是蔡讽之子,其姑母乃是当朝太尉张温的夫人。
  而被称作子柔的人便是那个儒袍男子,此人出自是襄阳大族蒯家,姓蒯名良,字子柔。正是蒯良算到了张曼成必然要从南门逃走,在蔡瑁去攻去东城门的时候,他便早早的带了私兵去夺取了南城门,然后让私兵换上了黄巾军的衣物,假装成黄巾军,在南城门等待着张曼成的自投罗。然后等张曼成来到城下时,还误以为城上是何仪手下的黄巾军,却哪想到早已变换了人头,所以这也是造成张曼成误以为何仪叛变的一个原因。正是因为此,才导致了张曼成今日的下场。不然还真没准被他逃之夭夭。因此要说起来,蒯良的这连番连消带打当真是精彩绝伦,将张曼成的每一步反应都算计其中,就连郭嘉后来知道也对此是赞不绝口。要说起蔡瑁与蒯良的功劳来,蔡瑁开城是大功一件,可要是比起阻挡张曼成导致他束手就擒蒯良才是功不可没。
  蔡瑁、蒯良两人都将方才的一切都看在眼里,对张曼成顷刻间便没了性命心中也是有些感慨,同时心中对张平也不免有了些许敬畏,绝不敢因为张平的年轻而对其有所轻视。听到张平的话,蔡瑁喜不自胜,蒯良则是微微一笑。两人皆是谦虚的口称此事乃是应有之意。
  张平自是笑笑,他也有心结交这些荆襄大族,作为荆襄本地土著地头蛇,张平想要掌控荆襄之地,想要再这荆襄之地传道,这些本地世家大族是他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更何况,这两人还是史书上留名之人,但凡能留名青史的,又有哪个是易于之辈?
  不说别的,光是张平所知,蔡瑁将来可是在刘表麾下掌荆州军,论职权又是刘表之下他最大。而蒯良与其弟蒯越更是刘表账下第一谋士。
  张平与二人相谈甚欢,更是透露出拉拢之意,蔡瑁有些意动,但却没有当场答应,而蒯越则是微笑了的婉拒了张平的拉拢。张平倒也不以为意,名士自是都有些自持的脾气的,又怎是这么一句两句就能拉拢的过来的。但是光看他们举兵相助,就知道不论是蔡瑁还是蒯良都绝非淡泊名利,一心只为心系苍生的人。若当真淡泊名利,心系苍生,张曼成最初攻取襄阳的时候,他们就该奋起反抗。就算有什么原因,那在太平军第一次兵临襄阳城下之时,他们亦可以揭竿而起,助太平军夺取胜利。而他们却只选择了在张曼成兵败返回襄阳,兵微将寡之事,突起发难。一来因为此时张曼成兵力薄弱,对襄阳城的控制里大减而来因为他们此时举事成功的概率最大,收到的伤害最获得的利益最多。所以,此时张平也不着急,他还要在襄阳待一段时间,所以招揽的机会还多的是,可以徐徐图之。
  张平与二人聊了半晌,倒也谈的投机。蔡瑁答应回去考虑考虑,而蒯良则婉拒,但话却没有说死,至此二人目的已经达到,便即告辞离去。
  张曼成的伏诛宣告了此番荆州战事的终结,张平终于能够松下一口气来。他回到屋中开始独自细细的总结此番荆州战事,这一番战事,耗时日久,从初秋战到了凛冬,乃是太平军所遇到的耗时最久,难度最大的一场仗,这一仗太平军是损失惨重,战损超过了三分之二,来时浩浩荡荡两万多人的大军,如今只剩下六千之数,可以说是伤筋动骨,让太平军需要耗费极大的力气方才能够回复过来。
  同时莫名其妙的通玄也就是未来灵宝派祖师葛玄的出现,让张平倍感压力。此人才智皆是不凡,更是精通道术、奇门遁甲、阵法兵法,可以说当真是一个奇才。面对如此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让张平压力陡增。若不是仗着有不为人知的系统提供个各种秘法及便利,张平无法想象自己如何才能战而胜之。
  更何况让张平更为担心的是葛玄的师父乌角道人左慈,号称三国第一道术宗师的左慈,就连张角临终前都对他千叮万嘱,能不招惹此人便不招惹此人,言说此人一人便等抵一派之力。拥有如此恐怖的实力,绝对不是张平和现在的太平道所能抵挡的。若是因为打了小的,引出老的,这可就真是要了张平的亲命了。但是这事张平此时也是无法可想办法,若是因此便惹出了左慈,张平也绝不会坐以待毙,就算不能同归于尽,也要让他掉块肉下来。
  当然最大的概率还是与葛玄放对,只是不知此时葛玄何在,他作为他的弟子的周瑜又在何方,这不禁让张平突然有些想念起来。


第二百零八章 荆州杂事
  荆州战事虽然告一段落,但还有一大堆的善后需要料理,太平军虽然将领不少,可是善于治理善后的却是不多。郭白太算是其中比较能干的,他虽然武力一般,但胜在处理起后勤诸事颇为妥帖,再加上被张平有意培养为大管家的裴元绍,以及先前降服的龚都,都算是太平军中能够拿的出手的处理善后之人。然而这点人手却远远不足,荆州八郡可谓是占地极广,以太平军这人生地不熟的,便只是襄阳一地,便让裴元绍、郭白太、龚都三人焦头烂额。
  张平见了也只得叹了口气,人才不足,尤其是内政人才不足,实在是太平军的一大短板,张平虽然有心拉拢一些名士,然而却不知怎的,却少有成效,张平一时也是无法可想。只得将手下弟子先派出去跟着学习,若是能从中培养出几个善于内政之人倒也是收获。
  另一方面,张平却又不得不求助于当地大族,譬如蔡家和蒯家,终于在张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情况下,蔡瑁和蒯良才在多番推辞之后,欣然的迈上了帮助太平军梳理荆州政务,安抚百姓的工作岗位,蒯良更是大公无私的将自己的弟弟蒯越举荐了过来,让张平开心不已。如此,有了蔡瑁、蒯良、蒯越三人的相助,襄阳城至少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已安定下来。至于荆州域内其他各郡就只好慢慢来了。
  按道理说这治理荆州之事根本轮不到张平插手,他的工作只是剿灭黄巾军,有军权无政权。若是让他军政同掌,那便是汉帝刘宏也要夜不能寐,担心不已。可是谁让他是刘辩的便宜师傅呢?刘辩向刘宏上书一封,言说要留在荆州寻找被贼人劫走周瑜师兄,还说周瑜是带他受过,于他有救命之恩。宝贝儿子如此说,刘宏又如何能不答应。朝廷即便派出荆州刺史也还需要些时日,而刘辩非要待在荆州,若是没人保护,刘宏哪里放心,因此一事不烦二主,刘宏斟酌良久,当先下旨让张平先暂管荆州一应事务,待新任刺史到后,再行交接。至于这新任荆州刺史人选,朝廷还在讨论之中。荆州可不比其他州郡,荆州作为鱼米之乡,向来富庶,可算是一块肥地,京中各方势力都想拿下这荆州刺史的位置,因此在朝堂上当真是争的不可开交,一时竟是难以定夺。
  张平得了旨意,心里乐得如此,一方面如今隆冬已至,太平军刚刚经历大战,损伤惨重,正是需要休养生息之时,荆州富庶,气候较北方温暖,正是合适,若是再奔回钜鹿,却又不知要遭多少罪。二来荆州之地多出才俊,张平为太平军日后计,更想在荆州招揽些才俊之士,比如蔡瑁、蒯良、蒯越等人。三来张平在荆州还有些事要耽搁些时日。因此张平对让他留在荆州的旨意自然是欣然接受。
  善后之事颇为繁杂,除了清点人口,钱粮外,还要做好防疫工作,在张平的教导之下,弟子们对这一套也算是熟悉,按照早已操演过的多遍的步骤一一实施,倒也是井然有序。当然祭天招魂定然是少不了的项目,一来聚拢太平军的军心,而来能堂而皇之的借此向襄阳百姓宣扬太平道的好机会,没准还能收拢不少的信徒,如此机会张平又怎肯放过。
  祭天招魂这一天,不但又襄阳百姓,帮助处理政务的蔡瑁、蒯良、蒯越几人也都前往一观。看了张平的表演,襄阳百姓的震撼自不必说,蔡瑁、蒯良、蒯越几人的表现又各有不同。蔡瑁有些震惊和羡慕,蒯良蒯越惊讶之后则是皱起了眉头,两人窃窃私语,不知在嘀咕什么。
  直到终于将诸多杂事处理完毕,张平将政事丢给了裴元绍、蔡瑁几人,军事丢给张燕、张牛角之后,张平便喊上郭嘉,再往岘山庞德公处一行。这一次,没了张曼成的黄巾军阻挠,张平带着郭嘉以游山玩水的心态一边走一边看,这才发现襄水边的岘山风景秀丽,雄伟多奇,倒是别有一番滋味。只是经过襄水时,张平想起为他们牺牲的老周,也是好生祭奠了一番。
  “你怎么有来了?”丑小孩庞统一脸不耐的看着张平。
  “庞公可在?”张平不想和小孩子一般计较,还是保持着微笑向庞统问道。
  “不在,不在。你快些回去吧。”庞统极不耐烦的想要赶张平走。
  张平有些奇怪这小孩的反应,但对方毕竟是个小孩子,他也不好生气,只得好言接着问道:“还没请教这位小兄弟怎么称呼?”
  “我叫庞统,行了,你也别跟我套近乎了,家叔不再,你快走吧。”庞统继续急着要赶张平走。
  “庞统,”张平看着这个长得尖嘴猴腮的外表丑陋的小孩,不由抽了抽嘴角。要说三国演义里可是将庞统捧的很高,“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是张平心里,却是有些看不上庞统的,根据三国演义里所描写,庞统属于有智商没情商的,就算智商爆表,才能比诸葛亮还要厉害,可是就是低情商这一项,就让他的聪明才智完全没有用武之地。若说是因为长得丑得所以不到重用,也许又一定的原因,但绝不是最大的原因。情商低才是他最大的硬伤。不然以能与诸葛亮齐名的他的才智,他的成就又何至于此。情商低,刚愎自用是张平通过三国演义对庞统得出的评价。如今见到这还是孩子的庞统如此无礼的样子,至少让张平更加加深了对其情商低的判断。
  旁边典韦看不过眼,一把提起庞统,“你这小娃,好生没有礼貌,我们来访,你不说请我们进去,还要急匆匆的赶我们走,实在是无礼至极。”
  “你你放我下来”庞统被举在空中脸涨的通红。
  “好了,老典,不要为难人家孩子。”张平适时的开口说道。


第二百零九章 在上岘山
  “诶诶,将军息怒,将军息怒”就在这时,院门中再次冲出来一个男子,急慌慌的向典韦喊道,正是张平见过的孟公威。
  “哼。”典韦轻轻的将庞统放了下来,他本就没想要把庞统怎么样,只是吓唬吓唬而已。
  庞统却是气狠狠的瞪着典韦,小声的骂了一声,“粗鲁。”
  典韦低头瞪了庞统一眼,吓得庞统一缩脖子躲到了孟公威的身后。
  孟公威转头看了庞统一眼,庞统这才有些不情不愿的低着头,静静的站到了一边。
  “公威兄,老典他行伍出身,有些鲁莽了,贫道先向公威兄和庞小兄弟道个歉。贫道想要拜访庞公,不知庞公可在?”张平微笑的向孟公威问道。
  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张平如此,孟公威也就笑着接受了,“庞公知道天师要来,早已等候多时了,所以特命我来迎接天师。”
  “哦?庞公居然早已算到我要来?”张平有些惊讶的问道。
  孟公威点了点头,“那日天师离去,庞公便说了天师定还会再来,前些时日,天师平定张曼成军的消息传山来,庞公便说天师三日内定要来,今日恰好是低三日。”孟公威笑着说道。
  “哦?庞公真乃神人也。”张平也是有些惊讶了,他自己都是临时起意想要来再拜访庞德公,却没想到庞德公却也能料到,而且时日居然也算的准确,这不由不让张平佩服。
  “这庞小兄弟”
  孟公威恍然,笑了笑,“他与庞公打赌,说天师三日到不了,所以他自是不想让天师进去的”
  张平闻言不禁莞尔。
  “庞德公,贫道多有打扰了。”张平被孟公威领着进了堂屋。庞德公坐在首,石广元、崔州平坐在下首。
  庞德公见张平进来点了点头,看到孟公威身后垂头丧气的庞统,不禁笑着用手指点着庞统。庞统脸一红,低下头去。
  “庞公,贫道,此来乃是向庞公道谢而来,说着示意典韦将所带的礼物奉。”
  “天师客气了。天师此来怕不止是为此事而来吧。”庞德公看也没看礼物,而是盯着张平说道。
  张平有些惊讶,从进门到现在已经庞德公已经让他惊讶了数次。先是算到了他要来,还算准了时间,如今难道还能算到他的目的?张平有心一试,便说道:“贫道从进门听到公威兄说庞公猜到我要来,便心中惊讶,如今庞公又如此说,那请庞公不妨再猜一猜?”
  庞德公听到张平的话依旧是微微一笑,“天师此来所求之事,我可做不了主,天师若是想要知道答案,不妨自己一试?”说完笑着站起身,背着手走了。
  张平这些可当真是惊讶的不得了了,这庞德公是如何猜到自己此来是为了招揽孟公威、石广元和崔州平三人的?张平看着庞德公离开,转头看向三人,目光有些热烈。反观孟公威、石广元和崔州平三人却是面面相觑,不知到底是什么情况。
  “叔父,你就这么放心将张平留在那?你不怕”庞统见庞德公离开,也立刻亦步亦趋的跟在了庞德公身后,待出了屋,庞统种有忍不住问道。
  庞德公有些自得的背着手仰着头看着天空,缓缓的开口说道:“因为我知道他不可能成功。”
  “哦?叔父为何如此肯定?”庞统一脸的好奇。
  庞德公看了看庞统,“统儿啊,你才智是有了,可是这相人啊,你还得好好学学。”
  “罢了,罢了,说与你听听也是无妨。”
  “公威性子敦厚,为人有礼有节,也正因此,他若是不问过我,不征得我的同意,他绝不会答应张平。州平自视甚高,一向眼高于顶,素来瞧不张平这种幸臣,况且州平的父亲崔烈与张平有些嫌隙,张平想要带走州平可谓是痴心妄想。至于广元嘛,他自有他的盘算,以他的性子,除非张平能正好切中他的命门,否则想要让广元下山,难喽。”
  庞统在一旁听得似懂非懂,暗自在脑中琢磨,待其醒来,发现庞德公已经走远,赶忙连声叫着“叔父叔父”朝着庞德公离去的方向追了过去。
  正如庞德公所料,张平费尽了唇舌,在堂屋中的孟公威、石广元和崔州平三人硬是不为所动。孟公威一脸为难的说着此时需要向庞德公汇报,其余的就都是陪着张平再插科打诨的聊着天石广元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不管张平说什么都像是没有听见而崔州平则是昂着头对张平不屑一顾,甚或偶尔还讥讽两句。
  三人的态度让张平大手挫败,不过既然招揽不成,那也强求不得,再聊了片刻后,张平起身告辞离去。
  “奉孝,你觉得要如何才能说服孟、石、崔三人呢?”张平在下山的路还在想着这个问题。
  “天师,嘉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平停下脚步看向郭嘉,“奉孝自管说来。”
  “天师,以嘉以为,这孟、石、崔三人都不会来我太平军中效力。”郭嘉无比笃定的说道。
  “哦?这是为何?”张平有些不解。
  “天师,先说这崔州平,次我们来,这崔州平便处处刁难嘲讽,今日虽有所收敛,但态度也好不到拿去。他显然是对天师和我太平军又偏见,如此人物,天师就算费尽口舌也是招揽不来的。”
  张平听了点了点头,崔州平的态度在那摆着,张平也压根没报什么希望。
  “再说这石广元,我观此人心中定有城府,有其自己的图谋,若是天师不能提出对他实现他的图谋有帮助的条件,他定然不会答应。”
  张平想了想石广元的态度,觉得郭嘉所言极是。
  “最后说着孟公威,表面看孟公威对天师您的态度最好,最为客气,但天师你可曾注意我们来的两次都是孟公威来迎接。庞德公显然知其才干,识大体懂礼节,如此守礼之人,天师以为他会再不争得庞德公的同意下答应天师吗?而庞德公却说了一切全凭天师,就可以看出庞德公是不会同意的。”


第二百一十章 失望而归
  张平闻言大吃一惊,“这是为何?庞德公为何不同意?”
  “庞德公若是同意,又如何会放任天师在这里大肆招揽他的弟子?”
  “嗯?奉孝的意思是?”其实话说到这里,张平多少已经明白,庞德公其实早都猜到了他的来意,只是碍于情面不愿当面拒绝而已,事实从庞德公的内心里,是不愿意弟子们加入太平道,为张平效力的。至于这其中的原因,张平多少也能猜到一点,一来太平道作为一个教派,传承的是道家学说,而庞德公就算不是正统的儒家传承,也与道家搭不什么关系,加入太平道就以为着改弦易撤,即便不是要放弃自己所学,也是需要学习道学,以道学为主的,这在庞德公这种有着自身传承的名士看来是不可接受的。
  二来这个时代更加看重家世背景,家世好,传承好,便意味着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地位、资源等等。张平虽然现在贵为大汉国师,然而根脚太浅,张角未发迹前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儒生,一没有显赫的家世,二没有深厚的背景传承,这让张平再外人眼中不过是一个运气极好得了皇帝宠幸的幸臣,也就是跟十常侍差不多,甚至连十常侍都不如,毕竟人家十常侍乃是皇帝身边的近臣,而张平呢?什么也不是。
  三来张平是以太平道的名义招揽,若是以朝廷的名义,也许还会有人心动,可是一太平道的名义,就让人有些望而却步了。这就好比再现代社会刚刚起步的小私企和庞然大物的央企同时去校园招聘,那肯定是想要加入大央企的人更多,而刚刚起步的小私企,看似未来前景宽广,可要说起来能不能生存的下去还为未可知呢,就算吹的再天花乱坠,也会让人心中犹豫。而庞德公的弟子各个都才会横溢,乃是在这个时代最出挑的学子,比之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同样的眼光也是非常高的,想要将他们招如麾下,那当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张平没能将他们招入麾下乃是理所应当,张平想明白了这点,不快的心情也就一扫而过。不过这件事也给张平提了个醒,想要为太平道招揽到优秀的人才,要么尽快将太平道迅速做大,做大到不说能与大央企比肩的程度,至少也要做到能够有一拼的实力,这样才能吸引人才来投。另一方面太平道也需要大量的培养自己的人才,或者吸收一部分现在尚未成长起来的才俊到太平道内自己培养。想要靠着一个个的由张平亲自去请,去求,反而降低了太平道的档次。张平也在心中决定,今后像这般拉人的事情就尽量少做,除非是及其出众的人才,不然张平都不会再自己出马了,平白的拉低了自己的身份。同时也坚定张平要好生教导培养自己弟子的想法,比现在多拥有近两千年的知识,还就不信教导不出一群超凡出众的弟子了。既然招不来张平也便绝了念头,等日后太平道做大了,你们想来,还得看我想不想要呢,张平心中暗暗较劲。
  这事就算这样过去了,回到襄阳城,张平便加大了对弟子的教导,又是编撰教材,又是安排众弟子跟随学习,有对政事感兴趣的就去蒯良、蒯越处打下手有对军事感兴趣的,便跟随张燕、张牛角操习演练有对待人接物感兴趣的,就跟在裴元绍身边总而言之,张平因材施教,即学习理论,又让他们又实践的机会,对弟子的教导当真是格外心,不遗余力就连郭嘉身边都跟了个张四。而他的身后也自此多了个小跟屁虫小萝莉甄宓,这让张平哭笑不得,不知道算不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然闲下来的时候,张平终于腾出了空闲回复蔡琰的信件,自从离开雒阳时答应了要与蔡琰鸿雁传书,已经收到了蔡琰五封信了,张平却因为这一路被张曼成打的有些艰苦,根本无心儿女情长,顾不回信,却不知他这么做把蔡琰小萝莉在雒阳急的不行,如不是家教甚严,换个胆大泼辣的女子就要冲到张平面前来兴师问罪。张平这会终于得了空闲,这才有时间好好地写了一封长信进行回复,期间自是说尽了好话,各种甜言蜜语,不要钱的往写,足足写了快有十页,攒成厚厚的一封,这才心满意足的手笔,塞入信封,写让“蔡琰吾妹亲启”几个字,这才千叮万嘱的让亲兵亲自快马送去雒阳。
  “师尊,师尊,小月姐姐晕过去了。”小萝莉甄宓冲进来一脸慌张的向张平叫道。
  张平闻言,赶忙起身前去,张平可是答应过老周要好好照顾他的女儿,周月的身体本就不好,若是有个三长两短的让他如何向九泉之下的老周交代。
  张平进到屋内时,张杏正在床前照顾着周月,周月双目紧闭,脸没有一丝血色,嘴唇微微发紫。
  “师尊,方才我再院中教小月和宓儿习武,不知怎的小月就突然晕了过去。”不等张平发问,张杏就一脸愧疚的先说明了原因。
  张平宽慰了张杏两句,便查看起周月的情况,他虽然不懂医术,不会把脉,但是他有系统这个大杀器,只是一扫描,便知道了大概,根据他的判断,周月身子骨太虚,应该是先天所带。在喂了小月一颗丹药后,情况稳定了下来。不过这丹药也不过是让小月不至于有生命危险,但想要改变她的体质,想要让她健康起来却是没有什么作用。
  张平微微皱眉,他记得当初老周说过要带小月去巡访名医,当时张平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华佗,若是能找到华佗,小月的病想来定会有救。可是华佗飘忽不定,也不知身在何方。不过张平记得老周说的是南郡有一名叫张机的神医。
  2017/10/1 12:00:49|42974146


第二百一十一章 巡访名医
  张平想了想,南郡就在荆州,襄阳南边就是,路程倒是不远。太平道这些时日并无什么要事,张平想想便动了待小月去巡访张机的心思。
  一听张平要去南郡,小萝莉甄宓第一个跳起来叫着:“师尊,师尊,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张平苦笑不已,带着一个身娇体弱的小月已是累赘,再带着个甄宓小萝莉,让张平顿时头疼不已。然而意志坚定的张平最终还是被卖萌的甄宓小萝莉所征服,看着她那双含泪欲涕的大眼睛,张平实在硬不起心肠拒绝。
  于是张平不得不带着小月、甄宓,以及为了照顾他们的张杏,还有听说张平要出游,实在不耐烦将自己埋在故纸堆中说要出来散心换换脑子的郭嘉,还有张平的铁杆护卫典韦和大管家裴元绍,带着二十个亲卫改装打扮装作大户人家的样子,浩浩荡荡的上了路。
  南郡位于襄阳东南与江夏相邻,南郡治所江陵,乃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郢都所在地。
  张平一行也不急着赶路,一路上游山玩水,走走停停,终于在十天之后到达了江陵。一进城,张平便派了亲卫打探张机的下落。如此人物,自是不难打探,张机神医的名头遍传江陵城,甚至于根本无需打探,因为张平一行在城中走了没多远,便见前方街道上排起了长队,队伍虽然算不上笔直,但也都井然有序,一眼竟然看不到头。稍一打听,原来这些人都是排队来向张机求医的。这让张平对张机的医术惊奇不已,到底是何等妙手,能让人如此趋之若鹜。要知道以张平对这个时代的医术的了解,医疗水平可以说是及其低下的,大多数人得了病都只有等死而已。
  张平不由得多走两步,一直走到了队伍的最前头,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处临街的铺子,铺子里并不复杂,一眼便看了个究竟。铺中堂上正中摆着一张条案,一个看起来约有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跪坐在条案之后,一手按住条案前的一个看起来是病人的老叟的手腕处把脉。店铺里还有几个学徒,忙着抓药,研磨。
  张平心道正中这人当时张机无疑,便欲上前向张机见礼。却不成想他刚迈出脚要夸如店内,就被旁边排队的人拦住,“干什么,干什么?不要插队,排队去。”
  旁边一个学徒听到这边的动静,先是做了个禁声的手势,然后挡在张平面前,道:“这位公子,还请道后面排队。”
  张平脸一红,不过看到如此长的队伍,要排到还不知要多久,不由强词夺理道:“这位小哥,我家里有人得了急病,还请小哥通融通融。”
  “公子,我家先生有规矩,先来后到,还请公子去后面排队吧。”学徒小哥摇了摇头,还是拒绝了张平。
  不等学徒小哥话音落下,后面排队的早都注意到了这里的情况,纷纷不平的叫嚷起来:“谁家不是急病啊,就你急?”
  “我们也是急病,我们不也排队吗?”
  “你这人怎么这么不守规矩,大家都排队,就你不排队,像话吗?”
  张平被身后那些排队的人的叫喊说的也是有些恼羞成怒,正要发作,却瞥见堂中的张机向这边看来,忙摆出微笑,远远的拱手施礼。张机却是面无表情,一副没有看见的样子。
  张机唤过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