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系统之江山争霸-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甫嵩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你说的是十常侍啊。
  “闫兄说的在理,不瞒您说,我也想铲除十常侍,奈何这些阉宦早起帮助过太后娘娘,如今念及旧情,让然护着他们,我也是有心无力,只能,慢慢图之”,皇甫嵩说到。
  “我倒是有个办法可以铲除十常侍,且可以保护天下百姓安居乐业”,阎忠凝重的说到。
  “还请阎兄赐教!”皇甫嵩也起了兴趣,兴奋的问道。
  “南面称孤!”,阎忠一字一句的说到。
  “什么?”皇甫嵩听完这四个字,脸色瞬间就变的苍白,噌的一下站了起来。
  为什么会变的苍白,就是因为被吓得。
  皇帝的座位都是坐北朝南,这意思就是让皇甫嵩自立为帝,也就是造反啊。
  皇甫嵩乃根正苗红的大汉忠臣后裔,从来没有这种想法,也不敢有,骤然一听,如何不害怕,这一句话在他眼里恐怕顶的上十万大军。
  他惊骇的看着阎忠,不知道他为什么会突然冒出这句话,要是被有心人听见了,恐怕会说自己功高盖主,那可是灭九族的大罪啊!
  要不是阎忠是认识多年的好友,皇甫嵩恐怕会立即将他逮捕治罪。
  “阎兄,莫要开玩笑,这玩笑开不得啊!”皇甫嵩低声小心翼翼的说到。
  阎忠却一脸不在乎的模样,还低声笑道“义真你别紧张,你先坐下,你我相识多年,我岂会害你”。
  待皇甫嵩坐下后,阎忠继续说道“义真你自己应该也明白,如今这个大汉腐朽不堪,败亡是定居,无非是时间问题,就是张良、韩信转世,也不可能挽救大汉了,因为从上到下已经烂到根里面去了。
  所以,为天下万民计,最根本的办法就是破而后立!
  黄巾乱平,义真你的声望如日中天,已经盖过了那个朝廷,而圣上年幼,妇人外戚当权,一个女流之辈,一个杀猪出身能懂什么国家大事,还有再这些阉宦的怂恿下,你们这些忠心的大臣会一个一个被陷害,你应该明白,功高盖主啊,这对阉宦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借口!”。
  皇甫嵩沉吟不语,显然是在琢磨,阎忠继续说道“与其在这些阉宦的欺压下过活,不如你兴兵举事,哪怕你自己不想当皇帝,打着清君侧的名义铲除奸佞,你兵权在手,专心辅助少帝,将来是称帝还是归权都在你一念之间啊,这样他天下的百姓也能少点剥削之苦啊!”
  皇甫嵩还是沉默不语,阎忠于是继续说道“昔日范增劝霸王杀高祖而不得,最终高祖逃脱,项羽落了个乌江自刎,霸王别姬的下场,而现在若不趁着将军的声望如日中天之时,兴起义旗,恐怕会错失良机,悔之晚矣!”
  皇甫嵩紧锁眉头,阎忠说的没错,大汉的确已经是千穿百孔了,尽心挽救尚不知结果,何况还有阉宦作祟。
  只不过他皇甫一家世代为将,忠心耿耿,自己就算有天大的理由,一旦兵变,那就是造反,史书上必然会记录在案。更何况天下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乱正是休养生息之时,自己若要称王,和那张角又有何异啊!
  想到这,皇甫嵩顿时又了决断。〃


第332章 贾诩
  〃“阎兄,我当你是至交好友,此话不必在说了。我皇甫一家世代为汉将,又岂会做这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之事!你我相交一场,我也不会给你送进牢狱,你好自为之吧。”
  阎忠被皇甫嵩这样严厉的一说,一时之间却不知道说什么,哑口无言。
  这个时候一旁的年轻人贾诩却不由的轻笑。
  皇甫嵩冷冷的说到“你笑什么!”
  “皇甫将军,我久闻你大名,堪称你为大汉之柱石,却没想到你也这么愚忠”,贾诩语不惊人死不休,竟然说皇甫嵩愚忠。
  “竖子,安敢欺我!”皇甫嵩可不是文官,好脾气,一怒之下,便拔出旁边悬挂的佩剑,指向贾诩。
  剑气凛然,看着距离自己喉咙不过一尺距离的宝剑,贾诩丝毫不害怕,反而振振有词的说到“大丈夫死则死矣,为真理,为正义,为天下苍生,又何惧斧镬!”
  “哼,大话谁都会说,你要是说的我不满意,这把宝剑可不留情!”皇甫嵩丝毫没有放下宝剑的意思,反而又往前伸了少许。
  “将军之家累世汉将,忠心耿耿自当称赞,但是彼一时,此一时,先帝在时,沉迷酒色敛财成瘾,并且宠信宦官,大汉天下早已经被折腾的千疮百孔,边境狄夷虎视眈眈,各地盗匪蜂起,但其实大部分都是活不下去的平民百姓!大汉天下已经是日暮西山之态了!”
  说到这,贾诩轻轻的咳嗽了几下,皇甫嵩的眼神也稍微缓和了下,宝剑不漏痕迹的抽回了少许。
  贾诩继续说到“先帝临终悔悟,检阅三军,欲要强国却为时已晚啊!如今少帝登基,辅政的还是太后何氏和他的哥哥何进。何进,何许人也!,卖猪出身,如何懂朝廷大事,所以宦官依然活跃在朝廷之上,卢植将军一事不正好说明白了一点。如今黄巾虽然评定,但百姓的生活仍然未改变,立国之本在于民,宦官不除,天下不宁”。
  唉,皇甫嵩深深的叹了口气,把宝剑收了回来,眼前这个贾诩出口成章,对于天下大事洞若观火,如果由他出仕,大汉天下未必没有救。
  “贾诩,阎兄说带你来洛阳谋取官职,你可愿意出仕朝廷”皇甫嵩双眼灼灼的盯着贾诩问道。
  “将军是否接受阎老的建议”,贾诩同样不退却,也盯着皇甫嵩问道。
  “我身为汉臣,死为汉鬼,此生只有尽忠而死,再无他心!”,皇甫嵩慷慨既昂的说到。
  “我本来是想在将军下效命,没想到将军如此固执,既然如此,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还是继续做个逍遥散人便好。”贾诩遗憾的说到。
  阎忠也起身拍了拍皇甫嵩的肩膀说到“兄言尽于此,我们多年交情,吾弟好自为之,我们走吧,文和”。
  “将军,难道你不再考虑考虑嘛?大忠乃忠天下,大仁则必舍小义。天下百姓为大,一家一姓之江山为轻。天命循环,哪有万年不变的江山。昔日始皇帝一统全国,欲传万世而不朽,却传之二世便亡,何也?得民心者得天下啊!将军如若振臂一呼,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铲除阉宦,平定天下,待得功成圆满的时候再还政于少帝,不也一样吗?”贾诩实在不忍心丧失如此良机,还是苦口婆心的劝道。
  “任你巧舌如簧,也难动我心,你们走吧!”皇甫嵩沉吟了一会最终还是下了逐客令。
  贾诩摇了摇头,和阎忠一同走了出去。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皇甫嵩喃喃的说到:或许你们是对的,但是我赌不起啊,我皇甫家几百口人更加赌不起啊。
  “阎老,没想到这皇甫嵩如此迂腐啊,恐怕不过多久这朝廷就会乱了”,贾诩气愤的说到。
  “呵呵,这也在我的预料之中,事已至此,只好执行另一个计划了,就怕天下大乱,英雄辈起,会徒增许多变数啊!”阎忠略微烦躁的说到。
  “那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贾诩问道。
  “不管怎么样,我们魔门等这个时机等了几百年,眼下是最适合复我大秦的时机,既然这天下要乱,那就从这洛阳开始吧!”阎忠双目漆黑如墨,嘴里发出阵阵的冷笑。
  闻言,贾诩双眼也突然泛出绿光,随后一闪而逝。
  “文和,你是我魔门五百年一出的智谋之士,你找个机会去董卓麾下吧?对了,不要让他知道你的身份!”阎忠吩咐道。
  “董卓,一介武夫?”贾诩并没有说全,他相信阎忠能听懂他的话。
  “文和,放心,这董卓虽然是一介武夫,身上却又正宗的魔气,张角之后,必然是他这魔头祸乱大汉,这天道报应必然落在他的身上,之后就是我们魔门现世争夺天下的时机了!”,阎忠激动的说到。
  贾诩点了点头,说到:“阎老,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青天白日下,两人竟然发出一阵阴测测的笑声,慢慢的走远。
  董卓回到自己的住处,李儒最先进来,看见董卓一脸喜色,“顿时说到,大人看来有好事了?”
  董卓抑制不住点了点头说到“没想到朝廷没处罚我,反而官复原职,让我去凉州征讨北宫伯玉他们”。
  李儒眼珠子一转顿时说到“大人,这太好了,如此依您的威望断然可以降服羌人,重新招募勇士,恢复实力”。
  董卓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等到有了实力,刘天小儿,我一定不会放过他”,说到这,董卓双目露出了狰狞的神色,恨不得吃其肉。
  皇后宫中,袁绍对何氏和何进说到“太后,大将军,依我看,这董卓莽夫一个,且看其神态虽然服从,但其眼神异常残暴,有虎狼之像,且其身上有一半的狄夷血统,此去凉州天高皇帝远,臣建议不宜让其掌握太大的兵权,必须有人压制他”。
  何氏也说到“我也不喜欢这董卓,第一次见面差点给陛下吓哭了,我看其面相也不像是个好人”。
  何进本来对董卓也没有好感,打仗打输了,落了自己的面子,这事被董重他们好个劲的嘲讽,之所以力挺董卓,是因为不想让人看到保护不了手下人,不过现在黄巾一事已经过去了,倒无所谓了。〃


第333章 大闹朝堂
  〃“依你看该如何?”何进问计于袁绍。
  “眼下,皇甫嵩和朱儁两位将军刚回来,不宜出征,不如让张温率军出征,张温此人有勇有谋,曾任司隶校尉,由他去控制董卓,不失一步好棋”,袁绍说到。
  “那好吧,就依照你的意思办吧!”何进无谋也想不到更好的人选,只能听之。
  第二天圣旨就下了,张封温为车骑将军、假节,封董卓为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骁骑校尉孙坚在张温手下听命,共同讨伐北宫伯玉。
  接完旨之后,张让的消息就传来了,董卓顿时暗暗握紧了拳头,袁绍,你我无仇,竟然敢陷害我,走着瞧。
  就当黄巾风波渐渐平息下来的时候,一个月后刘天也率领两千玄甲天兵,两千精锐骑兵敢往洛阳。
  大汉帝国,帝都洛阳嘉徳殿,满朝文武皆列于台下,一片紧张的气氛,就是掉跟针都能听见。
  何氏看了看大殿里的文武百官,咳嗽了几下对何进说道:“大将军”。
  何进明白何氏的意思,轻轻的点了点头,走出队列转过身说道:“刘天怎么才回来,距离广宗城破已经一个多月时间了”。
  “启奏陛下,大将军,广宗城虽然破,但是董卓无能放走匪首张梁,臣无奈只能追赶,一直追到幽州边境,逐入太行山内,成功剿灭张梁残部,再得以返回,还望陛下、大将军明鉴”。
  “刘天,你真的是巧舌如簧,董将军前去凉州讨贼,所以你才敢大放厥词,臣请陛下、大将军先治刘天贻误军机之罪!”,台上出来一人说到,刘天斜眼望去原来是张让。
  “哼,你算个什么东西,也跟对本将军指手画脚,你十常侍一党搜刮民财,卖官鬻爵,祸国殃民,我这次回来必当诛杀你十常侍以谢天下!”刘天双目怒瞪,指着张让骂道。
  “你。。你。。。你好大的单子”,张让情急之下,竟然被刘天吓得说不出话来,好不容易才结巴的说完。
  “太后、大将军,你们看,这刘天如此放肆,该治大不敬之罪!”台下又出来一人说到,刘天不用回头看听声音就知道是蹇硕。
  而一旁的党人一派却没人说话,乐的看热闹,因为刘天他们不喜欢,但阉宦更是他们的宿敌,近二十年中,党锢之乱,多少名士、党人身死族灭,前车之鉴不远,惨烈之状犹在目前,所以党人们巴不得他们互相踩。
  “刘天不得放肆”何氏这个时候说话了。
  “太后,不是臣放肆,而是十常侍当真是祸国殃民,如若太后不相信,即可便服去人间走一走,没有一个百姓不恨啖其肉,喝其血,所以以张让、赵忠为首的阉宦,若不杀之,臣怕天下会有第二个、第三个黄巾起义”,刘天不但没退缩,反而更加直言不讳的要诛杀十常侍。
  刘天说完,一旁的蹇硕听得心惊胆颤的,这刘天怎么了,怎么如此刚,连太后都敢顶撞,事出反常必有妖啊,所以蹇硕也没敢逼的太紧。
  “刘天,你当真放肆,陛下,太后面前怎可胡言乱语,若不是吾知道你的为人,定会吧你打成黄巾乱党,你如果说十常侍祸国可有证据?”,一旁的何进终于沉不住气说到。
  “大将军,人人皆知的事情,何需要证据,就在冀州平叛的时候,吾曾偶遇卢植大人,见其身带枷锁,问起原因,原来竟然是小黄门左丰索贿不成,遂诬陷卢大人,你说堂堂一个北中郎将,讨伐主帅,竟然被一个小黄门所威胁,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亦或者说这小黄门狗胆包天,有恃无恐!依臣之见,把他召出来和卢大人对峙,倘若左丰索贿或者诬告,直接拖出斩首,以儆效尤!”刘天杀气凛然的说到。
  朝上的气氛顿时十分紧张起来,谁也没想到本来一个弱势方刘天今天本来是要被人责难的,却反客为主,打的如此凶猛,矛头只指张让等人。
  张让当然不敢让左丰出来对峙,一个刘天搞定都甚难,在加上党人一拍那岂不是赤裸裸的找虐嘛!
  “太后,大将军,万万不可啊,这刘天巧言舌辩,闭口不提他放走叛贼张梁的事情,如今董将军不在,臣建议将刘天革职下狱,大刑伺候,亮他不敢不招”,张让说到。
  何氏一遇到这种大事也无主见,只好把目光移到何进的身上。
  何进也颇为犹豫,沉吟了半天才说到“刘天,你说你剿灭张梁残部,可有证据。”
  “我部士兵可作证”,刘天直言说到。
  “哼,你的士兵可不都是向着你说话”一旁的蹇硕突然插嘴说到。
  “臣忠心剿贼,并无二心,并没有如张让和蹇硕此等阉宦所想,出门作战还有带个证人”,刘天讥讽的说到。
  “刘天,蹇硕说的也不无道理,不过虽说没有证据,但是说你勾结张角我肯定是不信的,你救驾多次的功勋摆在那,这次充其量是作战不力罢了,你也不要祸水东引了。”何进轻描谈写的就把张让等摘了出来,顺便也灭了他们想指责刘天勾结张角的想法,这样倒好,两面都不得罪。
  刘天无奈的摇了摇头,双膝跪下说到“臣居朝堂之上,则救君,居庙堂之外,则剿贼,一片赤胆忠心,天地可鉴,臣在此愿以一身功勋和身家性命做赌,十常侍乃动摇国本之祸,请太后、大将军下旨杀之。”
  朝堂之上所有人一惊,这刘天是个疯子啊,何进都给台阶下了,双方都不得罪,他还坚持要杀十常侍,竟然还以自己的生命做赌,真是疯狂。
  十常侍屹立朝廷不倒这么多年,自然有其手段,岂是这三言两语就能动的了的!
  不过刘天这份精神,有的人钦佩,有的人骂傻子,无论如何,今天把十常侍的矛盾暴露了再明面上,且看何进如何回答。
  张让等人也是惶惶不安,没想到刘天这个疯子竟然如此做作,杀他们竟然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
  1/17 20:08:52|49103014


第334章 处理完毕
  “太后啊,臣等从先帝幼时就照顾先帝起居,直到后来遇到太后您,臣等无不兢兢业业的伺候先帝和娘娘您,今日这里刘天欲要强行杀我等,何患无辞,还请娘娘赐吾等死罪,免得被刘天所逼!”张让哭着和赵忠等人跪地哀求的说到。
  何氏于心不忍,张让等人刚才所说的确实是实情,这么长的时间就算是条狗也有感情了!
  “刘天,你所说的都查无实据,不能作数,此事缓议吧!至于你,本宫也不相信你会勾结张角,不过为免非议,等董卓和秦颉来朝之后,再行定夺你的功劳如何?”何氏说道看似两全其美的说到。
  刘天闻言叹了口气说到“娘娘,臣本布衣,躬耕于渔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恰逢乌桓劫掠,挺身而出,杀敌俘酋,微末之功,上达天听。蒙先帝赏识,不以臣卑鄙,几经升迁,委臣以羽林将一职,臣惶恐不安,日思夜寐,怕枉顾圣恩,遂终得救驾,不负先帝之厚恩。后黄巾乱起,先帝驾崩,朝野震荡,大将军力挽狂澜,辅助太子登基,朝野内外一片齐心,众志成城,剿贼灭敌。然黄巾贼灭,阉宦再度猖獗,臣无力回天,亦不愿屈服于尔等阉宦淫威之下,请娘娘准许臣辞官归隐,不再过问朝廷之事!”刘天言辞凿凿,神色诚恳,跪地说到。
  先不说何氏,朝廷上的一众大臣都被刘天说的辛酸,堂堂一代忠臣落得如此田地。毕竟字里行间,众人都是亲身经历过这些事的,没有人觉得刘天有夸大的成分。
  何氏也有点犯难,刘天说的话确实打动了她的心肠,如果没有刘天,她们母子二人包括何进生死还不知道,更别谈如今的至尊之位了。
  听着众大臣在下面纷纷小声议论,张让终于开始惶恐了,这个刘天是有备而来,以退为进,好毒辣,关键是他的功勋摆在那,为什么一直举报刘天通敌黄巾的谗言没人信,就是因为刘天的救驾之功太多了,如此又有谁能信!
  袁槐双眼灼灼盯着刘天,这个年轻人有勇有谋可比那些阉宦强多了,听说本初和他关系素来不睦,怕以后是个可怕的劲敌啊,不过也好,公路也趁着这东风立了战功,倒也要为他谋个好官职,那么朝堂之后,我袁家那真是如日中天啊。
  虽然地下议论纷纷,但是何进还是沉吟不语,显然是在纠结之中,他自己现在地位稳固了,根本不需要刘天,而且张让等人终日在眼前晃悠,给他们姐弟俩服侍的都舒舒服服的,这么杀了也不好,而且还有可能提高刘天的威望,同时做大朝廷内党人一派,对自己的权利不利。
  何进这样想,还觉得挺挺有道理,这也是汉朝气数将近,杀猪的人把持朝政,目光短浅不外如实。
  就在僵持不下的时候,袁绍悄悄上前对何进说到“大将军,刘天太狂妄了,这是恃宠而骄,凭借自己以往的殊勋来要挟娘娘啊。臣以为不如随便赏赐个官职放他回归故里,这样一来显得朝廷赏罚分明,绝不会慢怠任何一个有功之臣。二来也可以暂时保下张让一等,让他们捐出大量自己的财产,来稳定民心和一众大臣,这样既能遂了太后的心愿也能给大臣们一个交代,两全其美啊!”
  何进眼前一亮,点了点头,说的太好了啊,这袁绍真是人才,身边有这样的人自己的压力才没那么大啊!
  袁绍见何进点了点头,随后退下暗舒了一口气,想到:刘天啊,刘天,虽然我也厌烦阉宦,但是相比较起来,我更希望你能远离朝堂,你终究被我摆了一道,你这以退为进可是不好用了。
  何进听得袁绍的建议,终于出声了,出列说到“娘娘,臣以为刘天之前所立功勋不假,至于剿灭黄巾之乱的功劳嘛,涉及到另外两位朝廷官员,我也一时难以下定论,不过皇甫将军和朱儁将军都曾经说过,刘天在剿灭颍川黄巾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就凭这一点,臣以为刘天该赏”。
  说到这,朝廷大臣们顿时长舒了一口气,心道这个何进还不算糊涂,而张让、赵忠等却是互相对视一眼,露出惊恐之色。
  感受着周围人的议论纷纷,何进顿时心中冷笑一声,继续说到“但是刘将军自己说了,他想辞官归隐,远离朝廷。但是如此人才如若不用,会令天下人说我们朝廷识人不明,恰好渔阳司马报道多时前郡守李膺下落不明,那就让刘天荣贵故里,迁为渔阳郡守,封安乐候,食安乐县,合千户。至于张让、赵忠等人,没人捐出半数财产来充实国库,犒劳三军,以抵之前之国”。
  众人一愣,然后看向何进不仅高看了一眼,没想到这个何进竟然还会玩这样高端的平衡刷子,而且对于双方都是给了甜枣,打一棍子,看来以后真是不能对这个杀猪的人小瞧。
  刘天听了也暗喜,自己的爵位还升了,汉二十等爵位,关内侯是第19等,仅低于列侯。现在自己就升为县侯位视三公,而之前的关内侯,才位视上卿。
  不过刘天并不在意这些,现在朝内的大部分还没预料到少帝衰微,诸侯割据的时代将会来临,远离朝廷,前去渔阳正合他的心意,本来他只想暂时隐退,没想到还会获得个郡守的职位。
  听完何进的话,何氏一犹豫,却见何进频频施颜色,顿时没了主意说到“大将军说的不错,刘天你可愿意?”
  “大将军秉公办事,臣并无异议,愿往!”,刘天神情严肃,让人看不出是悲是喜。
  “张让、赵忠你们呢?”何氏又转问想张让他们。
  张让的脸色十分难看,明显的看出不喜,拿出一半家产,自己辛辛苦苦背负无数骂名搜刮的财产却被你轻飘飘的一句话就给上缴了,何进啊,何进,枉我平常对你那么恭敬,没想到你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我们走着瞧。
  “臣也愿意,其实只要娘娘一句话,不要说一半财产,臣的全部财产都是陛下,娘娘的!”张让代表十常侍说到。
  这件事处理完了之后,大部分人内心十分高兴,为什么,这两个人都不被喜欢,互有伤害,能不高兴嘛!
  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章完)


第335章 关系恶劣
  这件事处理的不仅何进满意,满朝大臣也满意。
  双方都互有损失,刘天的战功被莫须有的罪名抹去了一半,而且调离洛阳。
  张让等人虽然命无事,但却捐出了一大半财产,痛快人心!
  这件事处理完毕之后,袁槐上前说到“启奏娘娘,臣也有一事启奏”。
  “哦,是太傅袁公啊,袁公有什么事,尽管说来”,何氏见袁槐开口也不敢怠慢的说到。
  “多谢娘娘,臣家中有两个侄子,大的袁绍依然在大将军手下为朝廷做事,而另一个侄子袁术,前段时间他自组义军协助皇甫嵩和朱儁将军攻破汝南黄巾军,也有微末之劳,老臣也想让他出仕为朝廷效力”。
  “那是自然,本宫也听闻两位将军说过令侄子的英勇,之所以没封赏是因为想听听袁公的意见”,何氏和蔼的说到。
  幸好我机智,这个袁术我还真是忘了。
  袁槐也不在意,忙说到“只要能为朝廷效力,一切但凭娘娘吩咐”。
  “大将军你怎么看?”何氏又把皮球踢给了何进。
  “恩,袁绍现在是中军校尉,就顾不得皇宫内的安全了,这样吧,袁术就任虎贲中郎将保护宫内安全,正好也能替他哥哥袁绍分担一些事物”。何进转眼之间就做了决定,全然没注意到袁绍眼中一闪而逝的不满。
  下朝之后,蹇硕和张让等人互相使了个眼色,顿时分开而散。
  晚上蹇硕,张让、赵忠等人秘密聚集在皇宫一个偏僻的宫殿中,三人坐定,张让首先阴测测的说到“这个杀猪出身的何进全然没有把我们放在眼里,我们百般恭顺,他只当我们是一条狗,不需要的时候时候说舍弃就舍弃,今天可能是罚我们一般的家产,明天就可能是要我们全部的财产,后天就有可能要我们的命,所以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得想个办法夺他的权”。
  “谈和容易啊,少帝登基,大权还不等掌握在他们姐弟的手中,我们能如何?”赵忠说到。
  “办法倒是有办法,西边韩遂作乱,张温等人苦无建功,果断时间我们可以建议何进领兵前去平乱,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夺权,并且让董侯出面,拥戴刘协为帝,先帝也是这个意思”,一旁的蹇硕说到。
  “好,就这么办!不过也还有个办法,就是刺杀何进!”张让的双目发出幽光,阴测测的笑着说到。
  自从何进罚了宦官一党之后,许多大臣,名士都对何进刮目相看,甚至主动招呼,感受到这些变化,何进非常开心,以为他已经融入了这些高傲的大儒、士族的圈子内。
  见何进高兴,袁绍让自己门下的宾客张津劝何说何进:“黄门、常侍这些宦官执掌大权已经天长日久,专干坏事,如今将军开了个好头,公开打压了他们的气势,所以许多儒臣、士族都看好将军,将军更应该趁这个势头另择贤良,整顿朝野,为天下除害。”
  何进甚以为是,因为他尝到了打压宦官的甜头。
  自己的出身一向是诟病,哪怕自己位及人臣巅峰,在别人的眼里还是靠着妹妹发家的杀猪户,从没有享受到他们这圈子里的人提到自己。
  可现在不一样,自己只不过起兴听了袁绍的话罚了他们一般的财产,没想到竟然会这么大的效果,何进非常喜欢。
  张津也是个名士,听完他的话何进就开始作准备任袁绍为司隶校尉、何颙为北军中候、荀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同时受到提拔的有二十多人,他们都成了何进的心腹。
  面对何进一系列的举动,宦官一党不由得稍微慌乱,朝会上,董重起身说到“太后,张温等人剿灭北宫伯玉等叛贼不利,臣请领北营五校前去缴贼”。
  何进一听顿时心中冷笑一声,果然何氏的目光看向自己,何进冷冷的说到“董将军不要着急,朝廷需要将军坐镇,否则万一洛阳周围出现贼寇那不就置陛下于险地嘛!”
  没文化真可怕,看着何进编的蹩脚的理由,董重耻笑一声说到“大将军,既然我等不能前去,那您就带兵去吧,张温等人苦久没有立功,也没消息传来,现在正好是来检验何大将军实力的时候”。
  何进一愣,随后刚准备答应,就听见一道声音传来“不可,大将军乃朝中定心丸,万万不可离开洛阳,否则一旦有宵小偷袭,洛阳必然大乱”,说话的人正是袁槐。
  听此一说,何进顿时沉默了,刚才只是一时冲动,真让他去打大仗,恐怕顷刻间被人追成狗。
  而那些宦官听到这句话,纷纷在心中骂道该死。
  为了保持头脑清醒,何进深吸了一口说到“无妨,区区一个韩遂叛乱,我挥手之间便可平复。不过这里两天听到奏报青徐黄巾复起,沿路杀戮,抢劫,所以吾建议朝廷先遣袁绍东进徐兖,待袁绍兵还,自己再率军西击韩遂,不知太后意下如何”。
  “准奏”!
  董重再没有说话,知道这条计谋失败了,便退回队列。
  果然何进这条计策是对的,拖延,凉州之平叛有了新的变化。
  羌人悍勇,在加上边章、韩遂入伙,所以实力十分强悍。
  张温和董卓初始率领十万兵马去平叛,到了凉州碰到了边章和韩遂,不由分说的就打了几仗,但是反倒是败仗。
  后来一看情况不对啊,董卓立即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虎躯一震顿时拉拢了当地胡人和羌人中的豪强,叫他们不要帮助北宫伯玉,这才打了一个胜仗。
  此战胜利之后,叛贼边章和韩遂退到榆中。
  张温叫董卓把军队驻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