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三国马幼常(南天)-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涂到家的话,肯定是要转攻为守的。可是无论是还是守,曹cāo都不会任由被困渭南的几万人马自生自灭。因为如果少了他们这些人马的话,曹cāo很可能会因为极度缺乏兵力。就连最简单的坚守都无法做到,更别说这其中,还有他的宗族兄弟曹仁和夏侯渊。
既然继续和刘备大战已经不现实,所以曹cāo唯一的选择,就是派兵策应他们撤离。另一方面。刘备在分兵支援中原战场之后,关中这里的兵马都是以步卒为主。万一对方派出虎豹骑等jīng锐骑兵。自己和对手的援军硬碰的话,就算能够击败对手,付出的代价也不会小。因此最为切实的办法,还是分而化之,先将敌人的力量予以分化,然后再分别加以消灭。
此外,张颌急于撤退的话,肯定是不耐烦慢悠悠地渡河的。更何况自己在渭水之中还有水师,张颌更是不敢如此托大。因此诸葛亮断定,他最切实的手段肯定还是搭建浮桥,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渡河。针对这样的可能xìng,诸葛亮让人在上游准备十余只火船,为的就是给张颌来一个终极打击。'U点'在听闻曹军开始渡河之后,立即就以火船突袭,给张颌一个措手不及。
甚至就连张颌渡河的地点,也都在诸葛亮的预计之中。渭水流经道这一段之后,河道不仅最为狭窄,而且距离蒲坂津也是很近,因此张颌没理由不在这里搭建浮桥渡河。针对这一点,诸葛亮早就将十余只火船就停在上游十余里之处,等到船只发动之后,曹军细作虽然也觉察到了,但是火船来的速度实在太快,后知后觉的他们,也已经没办法及时通知张颌了。
这一切张颌自然是不知道的了,不等张颌他们回过神来,就在这时三万刘军jīng锐,在黄忠和魏延以及文聘的带领下,立即从渭南杀出,朝着河对岸无人统领的数万曹军痛施杀手。这三万多人都是刘军的jīng锐不说,而且之前都是迂回到渭南,正好避开了张颌的细作,立即就出人意料地杀出来,给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
此时尚未渡河的曹军少说也有四万人左右,真要是作困兽之斗的话,黄忠他们肯定是占不到什么便宜。但是眼下他们有两个极大的软肋,一是无人指挥,其二就是在被困渭南将近一个月之后,他们的斗志已经是所剩无几了。而且刚刚眼见敌人来了这么一手之后,士卒们更加是心惊胆战,不知道敌人还安排下了什么可怕的毒计,因此一时间根本就无法全力以赴地作战,被刘军杀得溃不成军。
看到自己的部下遭到敌人肆意的屠戮,曹仁和夏侯渊几乎快要吐血了。但是着急归着急,他们自己此刻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隔着一条渭水,除了大声斥骂和指挥之外,其他任何方式的支援都无法给予。而且就连这点支援。也只能算是聊胜于无。真正起到的作用几乎是象征xìng的了。
“妙才,儁义,快想个办法呀,再这样下去可就都完了!”曹仁急声道。不过还没等夏侯渊想到个办法,就在这时一骑快马奔来,马上的骑士几乎是不等坐骑站稳脚跟,就一骨碌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连滚带爬走到张颌面前,气急败坏地开口叫道:“张将军,大事不妙。敌人突然大肆攻打蒲津关,郭淮将军求救!”
“什么?”张颌等人闻言顿时面面相觑,一时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脸的骇然。要是蒲津关被敌人打破的话,那么自己的退路也就彻底地断了。诚然,眼下攻打蒲津关的人马有可能只是虚张声势,但是这个险大家还是冒不起。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夏侯渊脑海中在一瞬间,就闪过无数的念头,但是最终还是不得不咬牙道:“速速回军去救蒲津关,否则的话我们的后路就没有了!”
“那眼前之事怎么办呢?”曹仁看了看对面的那些士卒,还是无法狠下心来彻底地将他们弃之不理。舍不得是一方面,此外眼下曹军连遭败绩。若是再折损这数万人马,对rì后的战事肯定是影响极大的,搞不好等到自己撤回去,就算是想坚守,兵力短缺之余也是无从坚守地起来了。
他的心思夏侯渊自然清楚,但是眼下的局势,已经不容许他们继续在这里和对方纠缠了。一旦蒲坂津有失,到时候只怕所有人都要完蛋,当下夏侯渊也是咬牙道:“子孝,如今大局为重。你我年过半百。死不足惜。子文乃是魏公亲生骨肉,若是害得他此番身陷于此,你我就算是百死也难恕其罪,还是先撤!”
夏侯渊对曹仁的xìng格很了解,他这一说。曹仁就算是再不甘心,也不敢拿曹彰的生死不当回事。当下看了一眼河对面的战斗之后。只得咬牙道:“撤!”说完打马转头,和曹仁一起率领全部已经渡河的人马,开始往蒲坂津撤退。
他们这一撤退,河对岸的士卒们自然知道,自己已经是彻底沦为弃子了。没有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会有足够的斗志去厮杀。之前之所以还在奋战,很大程度上还是寄望于自己的上司,能够想办法帮助自己解脱困境,但是现在随着曹仁他们的撤退,这点希望瞬间彻底地化为影,斗志自然也是一泻千里了。
到了傍晚时分,战斗基本上是告一段落了,喊杀声越来越小,平原上也只剩下零星的战斗。在战斗中失去头颅的曹军士卒的尸体横躺在地面上,受伤的战马倒卧在地,挣扎着发出粗重的呼吸声,空气中到处都是弥漫着浓郁刺鼻的血腥气味。西边天际投shè过来的夕阳余晖,给血战后的平原,更平添了几分凄凉的意味。
“老实点——走!”在这样的呵斥声中,一队队的曹军俘虏被押送离开。地上的伤病员也被刘军士卒一一扶起抬走,能治的就准备救治,不能治的就只好送他们一程了。所有的人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着,而就在忙碌的人群一侧,数十骑一路奔驰而来,当先一人正是汉中王刘备,身后跟随的还有诸葛亮等人。
“汉升,怎么样了?”看到黄忠等诸将正在那里交谈,刘备也是勒马问道。
看到是刘备来了,黄忠等人连忙行礼,这才开口道:“大王放心,此战我军大获全胜,伤亡也是颇为有限。这些曹军被困了这么多天,又没有人指挥,对付他们实在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只可惜曹仁和夏侯渊他们都已经渡河了,没有能够把他们聚而歼之。咳,可惜了!”说到这里,黄忠也是懊恼地一拍大腿。
“能够全歼曹军大部,也已经不容易了!”刘备听到这里也是略感到有些遗憾,不过并没有表现出来。夏侯渊和曹仁都是曹军的大将,若能将他们之中任何一人斩杀,那么对曹军的打击,尤其是对曹cāo的打击那将是极大的。可惜的是老天似乎不想曹cāo这么早完蛋,居然是让他们就这么跑了。
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刘备又是转头又向一旁的诸葛亮问道:“孔明,如今曹军已经是北撤,依你之见,我们接下来该当如何呢?”(未完待续。。)
s
正文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不好说的缘由 T
刘备这一问,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是集中在了这位刚刚算计了曹军一把的诸葛军师身上。【叶*子】【悠*悠】诸葛亮闻言轻摇了两下羽扇,这才缓缓开口道:“如今曹军又败了一场,接下来肯定是要尽弃关中之地,撤回河北中原固守了。而我军眼下士气正旺,因此乘胜追击正在此时!”
让人从马背上的背囊之中拿出一张地图,诸葛亮指着地图上道:“眼下我军尽占关中之后,若想乘胜追击,或是渡黄河攻打河东乃至并州诸郡,或是出潼关和二将军他们左右夹击弘农诸郡。”说到这里诸葛亮却是顿了一顿,这才有些出人意料地开口道:“不过以亮之见,攻打河东郡却是胜过攻打弘农郡。”
“哦,却是为何?”刘备有些意外地问道。不止是他,所有人都是对诸葛亮的这个提议有点意外。在普通人看来,如果和关羽一起左右夹击弘农郡的话,那么成功的几率自然是大一些了。而且一旦拿下弘农诸郡,光复洛阳。而一旦拿下洛阳之后,两路大军就可以合并一处一起东进,攻破许昌,光复汉室了,这可是刘备一直以来孜孜不倦,而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诸葛亮隆中对的内容。现在他居然选择了攻打河北,这就让人有些意外了。
不过诸葛亮既然这么建议,自然也是有他的道理了,当下不慌不忙地指着地图上解释道:“大王请看。如果我们选择和关将军一起夹击弘农河南诸郡。看似颇为便利。但是弘农郡有函谷关,河南尹有虎牢关。这两座关隘都是天下少有的险关,几乎不逊于潼关。如果我们被困关下进退不得,那么可就前功尽弃了。”
“有道理!”刘备看了看这两座险关,也是心有余悸。这一次要不是马谡出奇计拿下了潼关,恐怕他现在已经被赶回益州去了。万一如诸葛亮所言,曹cāo又在虎牢关和函谷关为难自己,那么自己可就难免要重蹈覆辙。
眼看刘备明白了这一点,诸葛亮继续解释道:“若是攻打河东诸郡,则有几番便利之处。【叶*子】【悠*悠】其一。河东郡与关中虽有黄河之隔,但是我军水师却是可以在黄河中畅通无阻,敌人水战不利,对此也是防不胜防。比起强攻虎牢关和函谷关,无疑是便利得多了;其二,河东郡东接并州,眼下并州多有义士举兵反曹,若能得到他们的响应,那么无疑是事半功倍了;其三,曹贼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其经营重心其实已经由许昌转向河北,攻河北。才是直正攻其心腹之地;其四,一旦我们拿下河东诸郡,就可以南下攻打弘农和河南,避开虎牢关和函谷关天险所在。因此攻打河东郡,可谓是一举四得啊!”
诸葛亮这一番话说来,当真是听的众人无不佩服。刘备也不例外,不过眼看诸葛亮对自己的眼神有些古怪,手上还在指着地图上许昌所在之地,刘备稍一思量,就明白了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做。还有一桩不好说的缘由——汉帝。
当初天下刚乱,群雄并起,各方诸候虽然割据一方,但都打着拥护汉室的旗号。那是因为在那个时候,汉室虽然衰微微。但是毕竟是延绵四百年的一个漫长的朝代。在天下土民心中,仍然存有着惯xìng般的正统观念。至少比那些自立的草头天子,比如袁术之辈,号召力要来得强多了。所以逢迎汉帝之后的曹cāo,才能迅速的将天下英才聚集于自己的麾下,继而挟天子以令诸侯,迅速地平定天下。
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群雄基本上都被灭了,天下间只剩下曹刘这两个最大的诸侯,战争进行到了这个地步,更多的是靠经济力量,来决定彼此之间胜负的关键,而不是靠一些空的口号。刘协同志身上所仅存的政治价值,已经被曹cāo挖掘利用得所剩无己。攻取许都,迎奉汉帝的重要xìng,其实也很有限了。
不止如此,对于刘备而言,“迎还汉帝”在他这里,只不是一句招揽人心的口号而已,有了这句口号,再加上自己刘姓宗亲的身份,他才可以名正言顺的“抢钱抢粮抢地盘”,去和曹cāo掐架。' '但如果真的把汉帝迎到手中了,对于现在的刘备而言,只怕却反而成了累赘与鸡肋,可谓是得不偿失。
试想若是刘备真的攻下了许昌,救出了汉帝,到时候又当怎么对待他呢?真的是归权于帝,真心实意的臣服于汉帝?当年一无所有的时候,刘备或许会这么做,但是现在的他,岂能将手中的权力供手相让。要知道这可是和自己的xìng命息息相关的,刘备再怎么仁义也不会这么实诚的。
如果学曹cāo那样,当汉帝是个屁,把其当个摆设,继续让他当傀儡呢?那么世人便会认为,你刘备喊了一辈子的兴复汉室的口号,原来本质里也是跟曹cāo一个鸟样,其实是个大骗子。不止如此,你对待自己的刘姓骨肉都这样,xìng质自然是更加恶劣,甚至可以说还不如曹cāo呢。
所以,对于现在的刘备而言,汉帝这块鸡肋,最好还是一直被曹cāo含在嘴里来的好,所有的烦恼全都交给曹cāo。这样的话,他就可以一直高举着兴复汉室的正义的大旗,直到把曹cāo给消灭掉。到时候天下尽归自己所有,想怎么对付刘协那个废物,哪怕是直接取而代之,都不会畏首畏尾了,也没有人能出来阻止他了。
诸葛亮不愧是诸葛亮,很快就找到了这么一个理由,或者说借口,可以用军事的手法,来达到政治上的目的,刘备对此自然是深以为然。事实上,聪明人不止是诸葛亮一个,庞统也是开口道:“孔明所言甚是。一旦我们此刻挥军攻打许昌。万一曹cāo狗急跳墙害了陛下的xìng命,那我们可就是汉室的罪人了。与此如此行险,不如攻打河北,断了曹贼的根本!到时候曹贼根基断绝,就不足为惧了!”
卧龙凤雏这么一搭梯子,刘备自然就好下台了。装模作样低头沉思了一下之后,刘备抬头道:“孔明你们言之有理啊,既然如此,我们该当如何呢?”
这个问题自然就更难不倒诸葛亮了,当下也不看地图。诸葛亮直接就是开口道:“唯今之计,大王自然统率关中兵马,东渡黄河攻打河东、并州诸郡;此外可令关将军率军北上佯攻虎牢关,此外则是率军攻打守备空虚的汝南诸郡。汝南乃是中原大郡,一旦我们攻下汝南郡,就可以和寿等地连成一片,更可以攻打豫州诸郡,如此岂不美哉!”
“言之有理!”刘备闻言深以为然,不过最后还是问了一个问题:“只是我家征战数月,不知道粮草是不是接济得上?”他可是被前番关陇一战,那庞大的粮草辎重消耗给弄得有点后怕了。而且这次不止是打仗而已,还要赈济数以万计的百姓,所需要消耗的粮草数目。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万一这仗打下去,粮草接济不上,到时候神马攻略都是空谈。
诸葛亮此番随军,除了负责出谋划策之外,还要和黄权一起共同负责一下后勤的调拨,当下也是开口道:“这一点主公大可放心,眼下存粮还可支撑大军至少一个月的征战。而在这段期间,江东、交州、益州以及荆南诸郡的粮食,至少都可以完成一熟。有了这批粮食,我们自然可以再撑几个月。”
这时一旁的庞统也道:“就以目前北伐的进展来看。我军业已夺取南阳郡与雍州全境,眼下河东郡与汝南郡也已在望。如果接下来两个月里战事顺利,再夺取并州和司州的几个郡不在话下。这样,主公便占据荆、益、交、凉、雍五州全境,加上司、并、扬州的一部。此外。一旦我们回军之后,肯定要和孙权小儿算一算先前他突袭荆州的那笔帐。顺利的话主公占据扬州全境,也是指rì可待。如此一来,无论是土地,亦或是人丁,主公均可稳稳压制住曹cāo,更可对其形成分割包围之势。rì后再要北伐,只是水到渠成之事罢了”
有了他们这样的包票,刘备自然是彻底地放下心来。当下刘备传令下去,让中原战场的关羽依计行事。与此同时刘备则是亲率大军,继续追杀曹仁和夏侯渊。
事实上,此刻曹仁和夏侯渊就算没有刘备的追杀,也已经极为狼狈了。在渡过渭水之后,曹仁和夏侯渊迅速撤至蒲坂津,并且是连夜开始渡河。而刘备的追杀也是如影随形,前脚后脚赶至此处。
既要渡河,又要应对刘备的狙杀,渡河渡得急了固然容易被人有机可趁,渡得慢了却也只能被人留在河西大肆屠戮,因此这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夏侯渊和曹仁就算是本事通天,也无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全身而退。到最后,这场战斗已经演变成了一场残酷的生存竞争,急于渡河的士卒们为了抢夺为数不多的渡船,最后甚至都是纷纷大打出手。这样的混乱的情形下,造成的结果可想而知了。
等过了河之后,夏侯渊和曹仁一点数跟随自己过河的人马,差点没当场抽过去。此前跟随他们杀进关中的十万大军,这次跟他们一起撤回来的,只剩下不到三万了。就连曹彰他们的援军,也是折损了将近一半。这样惨重的损失,最终关中还是丢了。早知道如此,还不如索xìng当初直接丢了来得干脆。
心情惨淡之余,夏侯渊和曹仁也只好按照曹cāo吩咐的,留下一部分人马驻守河东郡,依托黄河沿线展开布防。与此同时,大部分的人马则是南下驻防在虎牢关和函谷关,准备阻击敌人接下来的军事行动。
不过出乎曹cāo意料的是,刘备的追击虽然来了,但是他的兵锋所向却是河东郡和汝南郡,并没有攻打虎牢关和函谷关这两个硬茬,而是守备相对空虚的河东郡和汝南郡,这一来曹cāo倒是有些意外,甚至可以说是捉襟见肘了。(未完待续。。)
s
正文 第一百九十六章 步步紧逼 T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七章 别有用心的大杀器
“眼下并州、兖州诸州多有叛乱,其根源在于各大宗族未能尽心尽力,为朝廷出力。 。各大宗族乃是江山社稷的根基所在,若无诸宗族支持,则许昌朝廷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自然也就无以为继了。因此孩儿不才,特拟此九品中正制,取代先前的察举之制,一则可为国家选拔人才,二则可以笼络各大宗族,为国家所用,诚可谓一举两得,还望父相明鉴!”看着陷入沉思的曹操,曹丕也是谏言道。
听了曹丕这话之后,曹操也是有些不置可否。适才曹丕进献的这个九品中正制,和眼下选拔人才所采用的察举制,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中正官的设置。按照此法,州中设立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各郡则另设小中正官,中正官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多由地方宗族门阀首领担任。各州郡的人才选拔,就由中正官来确定,然后再拟定人物的品级,分别予以官职。
以曹操的眼光,自然能够看出这其中的关键所在了。在这乱世之中,各路诸侯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往往给予世家大族极大的优惠政策,曹操自然也不能免俗。因为他知道,现在想在这个乱世之中发展,绝对离不开这些人的支持。但是一旦他们的手中的实力过大,那就容易引起尾大不掉之势了,到时候自己就容易被架空了。举个最近的例子,那就是十年前雄踞荆州的刘景升老哥。想当年单骑入荆州。何其威武霸气。但是到最后老来病重。权柄落入他最为信任的蔡氏和蒯氏宗族之手,辛苦经营十八年的基业,也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了。
有鉴于此,曹操对这个九品中正制还是有些忌惮的。不过正如曹丕所说的那样,这个九品中正制确实是可以帮助自己去笼络各大门阀。眼下河北形势并不是很稳定,这对曹操而言的话,无疑是可以解了燃眉之急。到底是饮鸩止渴,还是从长计议,以曹操一向为人之果决,也不免有些难以取舍了。
有些头疼地看了看眼前的这个九品中正制。曹操再看了看眼前的儿子,却不免是更加头疼了。自从曹丕这次被调回来之后,行事风格一如既往,还是恭谦有礼待人和善。甚至比以前举止行为更加得体。不夸张地讲,就好像没有被贬官到小沛这一茬事似的,一时间周围的人也都是赞不绝口,都道大公子果然是心胸开阔,无论遭贬还是升迁都是宠辱不惊。
但是曹操对此丝毫不感到高兴,曹丕这看似毫无异常的行为,事实上就算最大的异常。试想一个人无论他的性情是多么淡定自若,在经历了这么大的起起伏伏之后,心里肯定是多少要有些波动的,怎么可能一直这么泰然处之。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个儿子心机之深,连自己都不太看得透了。
对于这样一个儿子,究竟是不是一个合适的继承人,曹操关心则乱之余,也是不由得有些踌躇了。不过相比较放浪形骸的曹植,和有勇无谋的曹彰,曹丕或许是最适合的了。所谓矬子里头拔将军,或许就是如此了。
摇摇头不去想这些问题,曹操看了看手里的九品中正制,稍一沉吟这才开口道:“此法或是有用。可是眼下战事未息,却也不可立即实施啊!”
“父相,您看我们是不是可以和刘备暂且议和,罢兵休战呢?”听曹操这么一说,曹丕并没有着急。反倒是提出这么一个建议来。
“议和?”曹操闻言也是有些意外,曹操一辈子和各路诸侯打过交道。甚至在弱势的时候曾经一度和袁绍结盟,但是议和这种事可是从来都没有过的。现在曹丕陡然间提出来这样的建议,曹操甚至都感觉有些反应不过来。
“刘备眼下占据上风,士气高昂,如何肯答应议和呢?”一旁的陈群闻言之后,却是有些不太感冒地道。陈群曾经在刘备手下效力,若论对刘备的了解,恐怕在曹操集团之中无出其右者。现在是他这么说,自然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刘备眼下虽然还占据上风,但是他连续征战数月,士卒的战力也已经疲惫了,而且又要赈济关中的百姓,粮草也应该不那么宽裕。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此战刘备恐怕也撑不了多久。若能许以一定条件,说不定能与其休战些时日!”对于陈群的疑问,曹丕也是耐着性子解释道。顿了一顿,曹丕又道:“当然,他也不会答应太长时间地休战,但只要有个半年时间,便足够我军周转一下。虽然会付出一些代价,但只要能够拖过今年,我方便能借机收获粮食,恢复军力,稳定民心军心。同时,腾出手来应付河北的叛乱,同时稳固人心。而且刘备此人素重信义,只要他答应议和,在休战期间自然不会轻易进犯!”
听曹丕这么一说,曹操不由得也有些意动。虽然自己很不屑做这样的事,但是为了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也不是一向追求实惠的曹操的风格。不过曹操低头思索了许久,却是轻叹一口气道:“不过就算能议和成功,这代价肯定也不会小!”
曹操不是傻瓜,现在的局势很明朗,人家刘备是卯足了劲要反咬一口,要是得不到足够的好处的话,凭什么答应跟你议和呢?
“此时议和,代价虽然会大一些,却是可以赢得宝贵的喘息之机!”听了曹操的话之后,曹丕却是解释道:“依眼下的形势,当真拖到刘备军力耗尽,才停止进袭的那一天。我方不但会丢失土地,更会折损相当的军力。而且眼下河北叛乱未定,就连朝廷内外人心,也已经出现了浮动的迹象。如果此时战事再出现大的不利的话。后果绝对是不堪设想啊!”
说到这里曹丕也是上前一步。语气恳切地道:“昔日勾践兵败之时,也曾与夫差议和,其后卧薪尝胆,终成霸业。只要能忍这一时之辱,日后奋发图强,有朝一日,自然要刘备十倍偿还!”
听了曹丕的话,曹操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不可置否地皱了皱眉头,曹操却是扭头向一旁的陈群问道:“长文,此事你怎么看?”
“大公子此言可行。不过还需派遣能言善辩之士,前去和刘备接洽!”陈群想了想之后,却是不假思索地道。听他这一说,曹操脸色阴晴不定。最后还是叹了口气道:“罢了,传令董公仁,让他去跟刘备联络看看。如果刘备的条件还能接受的话,就先和他议和,休战一段时间吧!不过无论议和成功与否,在此期间河东、河南、弘农等地的防务,切不可有半点松懈!”
“喏!”曹丕二人都是应诺道,此时曹操的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商议了这么多的事情之后,已经是感觉有些困倦了。当下摆摆手要他们退下,曹丕和陈群自然是双双告辞,留下曹操一个人在这里休息。
“长文,你也看到了,现如今父相的身体,只怕也是越来越不行了!”走出丞相府之后,曹丕悄无声息地跟上了陈群的马车,二人来到陈群的府邸之中,进入密室商议。坐定之后,曹丕就是长叹一声道。
“是啊!”陈群也是叹道。以他的见识,自然看得出来最近的这一连串的事情,尤其是战事的屡屡失利,已经给曹操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曹操毕竟也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身子骨就算再硬朗也有限。事实上。就陈群自己而言,对曹操还是很存着一份感激之情的。毕竟曹操对他有知遇之恩。不过陈群也知道,曹丕之所以说这话,也并不是完全为自己老子担心。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当下陈群组织了一下言辞,这才开口道:“大公子,今日我所拟这九品中正制,虽然魏公未曾采纳,但是显然是颇为意动的。只要一旦施行这九品中正制,各大宗族必然会对魏公尽心效力。而且……”说到这里,陈群也是故意卖了个关子,看了曹丕一眼之后,这才缓缓开口道:“就算魏公不在其位,换做大公子,有了这九品中正制,各大宗族同样也会尽心报效的!”
陈群虽然说的比较隐晦,但是曹丕也不是笨蛋,自然知道他的意思,那就是一旦施行这个九品中正制,自己就可以获得几乎所有士族的支持。到时候木已成舟,就算曹操再怎么偏爱曹植,面对这民意所向,也是不得不考虑清楚。
事实上,自从这次回到许昌之后,曹丕的行事风格也是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对待其他人的态度上,曹丕还是一如既往地恭谦有礼,为他博取好名声。但是在私下里,曹丕行事却是没有了先前的那么多顾忌。这也正常,反正老头子先前都差点把自己给废了,现在自己就算装得再像,也瞒不过他了,索性是放开手脚大干一场,而不是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在老爹的手里。
在这样的心态下,陈群献上的这个九品中正制,对于曹丕来说无疑是聚拢人心、争夺嗣位的第一大杀器,因此这便迫不及待地献给了老爹。果然以曹操的奸雄之资,面对这样的诱惑,也是有一些难以取舍。而曹丕也从自己老爹的反应之中,看到了自己的希望所在。
“长文言之有理啊!”曹丕深以为然道,正准备说些什么,就在这时忽然有人来报,说是曹操有急事要陈群前去商议。陈群大感意外,不过还是连忙收拾停当前去。曹丕也是急忙悄无声息地告辞,等他回到自己府中,曹操的传令使者也是讲讲赶到,当下自然也是前脚后脚地抵达了丞相府。
等他们抵达的时候,却发现不止是他们二人,其他的身在许昌的重臣,诸如贾诩、荀攸也是一同被曹操召唤了过来。看到这一幕,所有人心中都是恍然,肯定是前线的战事又有了什么变数了。
果然,就在他们人到齐了之后不久,曹操也是强打起精神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扫视了一眼众人之后,曹操这才缓缓开口道:“诸位,适才妙才遣人快马传书来报,河西郡失守了!”未完待续。。
s
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