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反王-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退,只是究竟是何计策呢?

再说号角声响起,早已经等待多时的白马义从,随着一声怒喝,三千白马义从催动战马,拖着攻城车就朝南门杀去,一时间马蹄声震动了整个蓟县,而城上却只有二百兵卒,却要如何抵挡着三千最精锐的白马义从呢?

公孙瓒想不到程东还有什么破敌之策,自己只要在这里坚持下去,蓟县早晚就会城破,就凭哪一点兵力,就算是再好的武器也抵挡不住三千人,何况这是公孙瓒引以为傲的白马义从,即便是乌桓贼也是闻风丧胆,三千白马义从曾经傻得上万的乌桓贼狼狈北逃,如今又该是建功立业的时候了。

究竟会怎样,程东又有什么安排?此时大军已经朝南门掩杀过来,破城只在旦夕,那二百兵卒如何能守得住城门,此时这二百兵卒也是心里惶惶的,不过想起程东的交代,却只是咬着牙坚持着,开始将早已经准备好的柴火浇上火油,然后赶忙丢在城去,而且还准备好了火油在等待着,而他们的目标就是那几架攻城车。

究竟准备了多少柴火不知道,但是城上协助防守的民军,也有三百人左右,却是人手一捆柴火,加上有抛石机将柴火丢出去,城下三丈之内几乎都是散落的柴火,这几乎是蓟县城中全部的柴火了,再加上被搜刮一空的火油,到如今一到夜里,蓟县城就是死寂一片,一点光亮都没有,只有城墙上的火把还有些光亮,边军早有准备,程东也早有打算。

南门是谁在镇守,只怕公孙瓒也想不到,这些民军和兵卒面对三千大军,其实也快都心乱如麻,民军更是本能的想要逃跑,但是却有一人站在哪里,让他们不能走,这正是董白,考虑到南门的特殊,程东安排了董白在哪里,有董白在,南城才不会溃败,不然谁也不可能率领二百兵卒抵挡三千白马义从,只怕早已经胆寒,也正是因为董白站在城头上,兵卒们和民军们也强撑着,总不能不如一个女孩子吧。

再说柴火散落,白马义从的统领心中就暗暗在担心,边军显然是想火攻,而坐下战马却是最怕火了,边军这是早有准备,虽然统领还不是很担心,但是也小心了一些,只是放慢了速度,看是有一军百多人冲了出去,负责清理前面的柴火,只要等有了一条路就能冲上去,就不相信边军会有多少柴火。

这统领猜得对,边军的确已经用尽了柴火,但是却也全都浇上了火油,想要清理,显然并不容易,眼见只有百十骑冲了过来,董白就安知叹了口气,看来敌军也不笨呀,不过也没有办法,既然不能少奇他们,那也只有拖延时间了,神色阴沉下来,只等百十骑冲了过来,忽然一摆手,兵卒们会意,便将手中的火把投了下去,火把占了带着火油的柴火,那真是干柴遇烈火一点就着,火势腾空而起,登时间将百十骑给吞噬了。

烧成火人的白马义从将士,连人带马在火焰中翻滚着,想要冲出来,只是却已经晚了,火焰气的太快,根本来不及逃出来,一时间整个南城火光通天,大火烧起来,白马义从也不得不在远一些顿住脚步,因为无论怎么催促战马,战马就是不肯靠前,只是在火焰不远处徘徊。

眼巴巴的看着那些被烧得将士哀嚎着,在地上打着滚,伸着手想要人救他们,但是没有人能救他们,眼睁睁的看着同袍惨呼着,那种惨烈刺激着他们的心神,让所有人兜沉默了,战争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绞肉机,双方都是在用人命朝里面填,来换取胜利,看着这些烧得一滩糊涂的兵卒,心里都说不出的难受——

第二百二十六章蓟县一战(2)

从大火升腾起来公孙瓒就知道事情不妙,就算是白马义从没有出事,那么也一定无法攻城,时间久了,看现在这样子,北门东门的攻势也不顺利,至于自己这边,如今在城上和残军的交击下,可以说几乎没有攻下城门的可能,只是公孙瓒却犹豫了,要是现在一撤,那么就等于将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一炬,但是不撤的话,这样厮杀下去,即便是破了蓟县,但是自己只怕也已经残了,这是公孙瓒所不能接受的。

只是其他两门究竟怎么样了?且说北门鲜于辅,依旧不急不慢的将公孙军打下去,心中虽然也在担心程东的西门,但是鲜于辅却很无奈,守住北门没有问题,但是要想一时片刻之间打破攻城的敌人却是不可能,该怎么办?万一西门出现闪失,那么所有的努力也等于白费了,但是这种事急不得。

时间过去了,东门的公孙军在远处从新集结,虽然损失惨重,但是所余两千人从新开始准备攻城,推着残存的攻城车和云梯缓缓而来,蒋承心中也不免紧张,自己有些太冒险了,身边这五百民军真的可以抵御两千大军吗?

不管是鲜于辅还是蒋承,看到大货升腾起来,就知道事情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大货能维持多久,一旦大火熄灭,南门在没有手段抵御,只是这段时间之内,要想杀败任何一支公孙军却也是不太可能,想要支援真的很难,而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西门的程东,程东可千万不能有闪失呀。

整个蓟县就好像一个大的绞肉机,如今已经填进去了数千条人命,公孙军损失惨重,上万人马已经损失四千多,几近过半,至于边军损失也不轻,北门和西门也损失上千,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民军,而真正损失的却是边军将士,这样下去,无论谁输谁赢,到最后绝对是两败俱伤,不过程东最后败北的可能性大一些,但是那也不是工作所想看到的,公孙瓒的本意其实是想无论任何一方,只要能攻占一段城墙,只要能打开城门,白马义从杀进去,这一战就生了,公孙瓒就会放弃其余三门的进攻,那么就等于关门打狗,但是想不到到如今损失巨大,竟然还是没有一点动静,这实在是出乎预料。

公孙瓒想不明白,程东究竟施了什么法术,让本来战力羸弱的那些幽州军一个个和打了鸡血一样,甚至那些百姓组成的民军都那么英勇,为何自己的城池里的百姓没有这样英勇,就凭两千弱旅竟然抵挡住自己一万多大军,这让公孙瓒心里难受的很,这究竟是为什么?

再说就在此时,从北方匆匆赶来一支骑兵,人数并不多,也不过五百军而已,此时终于到了蓟县城外,远远地就看到公孙军大军正在攻城,那冲天而起的火光,让领军的将领还以为是蓟县城破了,不过知道离着里许,才看清楚进攻的公孙军好像并不得力,这才略略松了口气,随即一挥长戟大吼了一声:“杀呀——”

五百马军登时悍然朝北门的公孙军杀了过去,而此时北门的公孙军也已经警觉到了,面对着汹汹而来的马军,那统兵大将不敢大意,此时人马已经损失一千多人,已经不足两千人了,而且大军久攻不下也已经很疲惫了,如果再被马军冲击的话,在攻城的这重要关头,势必会导致大败,这领军也是久战之人,自然有了决断,猛地一挥战旗,号角声响起,终于撤下来了大军,就在百步之外开始结阵,想要撑住马军的冲击。

这一只马军轰然撞上了更是,登时间撕开了一道口子,五百军如同一只长枪灌进了公孙军之中,久战的公孙军已经太疲惫了,无从抵挡这一只马军,眼见阵型崩坏吗,后面才撤下来的公孙军,此时便已经慌了,终于拼命冲了出去,一时间大军朝西门而去,两千人马大乱,被边军的马军掩杀,折损了数百人,这才勉强在城墙的转角处结阵。

北门一松,城上的兵卒一下子松懈下来,一个个跌坐在城墙上再也不愿意动弹,上千边军,加上数百的民军,也已经损失了四五百,不过战力还在,抵挡公孙军是没有问题,只是此时绝不是松口气的时候,北门的公孙军败退,但是主力不失,果然不愧是幽州最精锐的军队,鲜于辅也不敢迟疑,等他们和公孙瓒汇合,到时候西门的压力就更大了,深吸了口气,朝副将陈浩望去:“陈浩,还挺不挺的住?”

“挺得住,将军——”陈浩刚坐下,就听见鲜于辅的话,知道此时大战未休,却不是休息的时候,勉强撑着爬了起来,朝鲜于辅一抱拳。

“那好,陈浩,我留下来镇守北门,你马上率三百精兵去支援西门,无论如何要保证将军的安全,快去吧——”鲜于辅声音有些凝重,西门的喊杀声依旧在继续,只是不知道究竟怎么样了。

“诺——”陈浩应了一声,匆匆领着三百兵马朝西门赶去,这已经是鲜于辅所能支持的最大的兵力,望着陈浩的背影,鲜于辅只能在心里祈祷陈浩能赶得及,能够打败公孙军,自己已经尽力了,剩下的就要看天意了。

再说马军败了北门的公孙军,只是催马掩杀上去,想要一举击溃这一只公孙军,可惜那统兵大将到底不弱,慌乱之间,竟然趁着马军转弯之际,速度一慢下来,便硬生生的阻挡住了马军,随后本来已经溃败的兵卒,又在后面开始结阵,虽然损失了数百人,但是这一千多人缓缓后退,即便是马军也没有办法。

再说那马军将领,眼见一时间拿不下这支公孙军,便想起来的时候齐周的交代,咬了咬牙,竟然一催马,战旗所指,放弃了这一军,反而本正在厮杀的西门而去,这一军正是平谷的齐周派来的,虽然齐周同样面对上万大军,但是手下却又五千人马,足以将严纲的大军阻挡在平谷,不过平谷这边也只是佯攻,严纲并不曾全力攻城,只是拖住齐周罢了,毕竟五千人守城,单凭严纲万人大军根本不可能攻打得下来。

齐周看得明白,知道自己这里不是重点,自讨守城不是问题,将全城的战马汇聚到一处,勉强组成了这五百马军,然后趁夜从平谷出发,终于紧赶慢赶的在今日此间赶到了蓟县城外,在危急时刻给了公孙瓒狠狠的打击,齐周交代过,绝不和公孙军的马军硬拼,只是针对攻城的公孙军下手,如果公孙军没有攻城的话,就让他们躲起来,什么时候攻城激烈的时候,在下手狠狠地来一下,刚好他们感到,正是攻城最激烈的时候,双方厮杀的都已经筋疲力尽,对汹汹而来的马军,果然一触即溃,如不是那统兵大将手段高超,只怕全军覆灭也是有可能的。

程东虽然没有命令齐周派出援军,但是齐周却不敢不派,哪怕事后程东会责怪自己,毕竟刚刚投奔了程东,如果程东被灭的话,那么自己可就麻烦了,一个平谷养不活五千大军,况且这一只大军自己还没有真正掌握,再说一旦没了程东,难道让齐周去投奔公孙瓒,或者别人都能投奔公孙瓒,但是齐周不能,因为当初齐周曾经主持过一场阻击,那一次公孙瓒损失了一个才不过三四岁的一个儿子,这笔账除了记载刘虞头上,那就只有他起皱了,所以齐周决不能让程东落败,这就是齐周的原因。

但是无可否认,齐周还是很有手段的,这时候援军赶到,虽然人不多,但是对城中的兵卒来说,绝对是振奋人心的事情,况且一来就击败了北门的公孙军,化解了北门的攻势,就凭那剩下来的残军,此时在想攻城已经不可能了,最少短时间不可能,如此北门危机解除,此时又奔西城,如果西城的危机在解除的话,那么公孙瓒这一次的攻击便算是彻底的失败了,不但如此,援军的到来对公孙瓒也是一种打击,谁知道还会不会有援军赶到?而公孙瓒知道自己也没有援军。

正是如此,厮杀的正惨烈的公孙瓒,此时忽然间城北杀来一队马军,人数四五百之多,心中不由的大振,脸色都狰狞起来,朝身边的亲兵望去,只是嘶哑着声音喊道:“吹响号角,让马军前来接应——”

不过公孙瓒此时也是有苦说不出,大军损失惨重,如今不足两千人,一面要攻城,一面还要应付如今死伤多半的那股子残军,两面接战,本来就有些吃力,但是程东的袁军却到了,刚才来了一股援军,现在又来了一股援军,看看是从北城过来的,估计这北城的大军已经失败了,那么北城也很快就回来支援程东,如此一来,自己想要拿下西城就成了不可能,边军虽然很疲惫,但是公孙瓒也很疲惫了,而此时有马军杀到,公孙瓒根本无力应付,就算是从城上撤下来都来不及,如果大军一旦溃败,必将是兵败如山倒,此时只有马军前来压阵,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第二百二十七章蓟县一战(3)

号角声响起,万千喊杀声之中也难以遮掩,本来一直在等待的白马义从,此时不由得大惊,也不用多说,只是催动战马朝西门而来,只是到底比起边军的马军慢了一步,这边才转过城角,边军的马军却已经撞上了公孙瓒的大军,那些还在城上厮杀的公孙军,看到边军来了援军,底下已经乱成一团,却将他们孤零零的留在上面,一时间都傻了眼,竟然有人要从攻城车上退下去。

再说底下的公孙军,此时等于三面受敌,对这些赶来的马军就不由得有些畏惧,在公孙瓒的催促下,虽然开始结阵,但是两面无法脱离厮杀,大军一时间也不能组织起来有效的防御,只是几百人勉强组成了一道防线,这也是公孙瓒亲自督促的原因,不然只怕早就溃败了,毕竟他们已经也太累了。

眼见有马军前来,程东知道是援军,只是此刻没有心情猜测是哪里的援军,不过公孙瓒攻势一缓,程东就知道击败公孙瓒最好的机会来了,不由得大喝一声:“火油准备,给我全都投出去,打散公孙军的阵型——”

这本来是要等到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做最后的反击的,但是情况忽然大变,此时就是最好的机会,说不好能把公孙瓒一举击溃,甚至于让公孙瓒藏身于乱军之中,那些留着一直没有舍得用的火油罐,此时却被边军将士取了出来,就在马军和公孙军撞在一起的时候,火油罐也随着砸了出去。

这样的确是仍不远,但是程东早有计较,便有牛筋做了一些大弹弓,随着一声令下,这些火油罐就飞了出去,而同时飞出去的还有被点燃的药芯子,滑坡天空,朝着公孙军就砸了下去。

公孙瓒也没有料到程东这时候竟然还能拿得出来火油,一开始厮杀的那么惨烈都没有拿出来,竟然在这时候拿了出来,虽然只有几十罐,并不足以影响太大,如果是攻城的时候,也不过造成短暂的混乱而已,不会影响大局,但是此时这一砸出去,刚好是砸在前面刚刚集结成军的公孙军阵型上,火油罐炸开,便将周围几个人燃烧起来,可惜这种火油一个小罐装不了太多,越是分散威力就越小。

但是这时候火油罐炸开,这对已经疲惫不堪,而且面对边军援军的公孙军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火油罐炸开,足有几十名公孙军烧了起来,惨叫声响彻西城,而他们挣扎着,更让刚刚成军的公孙军登时乱了起来,再被掩杀过来的马军一冲,登时就溃败了,而一旦溃败就是兵败如山倒,那些还在整军的公孙军,随着被马俊一冲,再也坚持不住,只是四下散去,大部分冲过残军,然后朝政过来接应的白马义从冲去,只有冲到白马义从后面,他们才能活下来。

此时公孙瓒怎么喊,甚至于斩杀了几个人也不济于事,终于兵败了,不说呗马军杀死的,就是自相践踏而死的也不知凡几,到了此时,公孙瓒也无力回天,在亲兵的保护下仓皇向白马义从退去,好在马军并没有发现公孙瓒,等发现之后却已经晚了,只是让公孙瓒逃了去。

可怜那些残军本来还剩下四五百人,结果身后传来马蹄声,前面溃兵面对他们却是丝毫不惧,拼了命的要冲过去,被夹在中间一乱,登时被溃军冲的七零八乱的,双方擦过,各自损失了不少,真正能逃脱性命的却并不多,而他们一边面对边军,一边面对更是,夹在中间却无处可去,只能往下面奔逃而去,真正逃出来的也不过只有一百多人,剩下的那些到有一半多是被活活踩死的,只是可怜他们了。

再说此时眼见白马义从赶来,程东叹了口气,不敢再让马军追杀公孙瓒,只是叹了口气:“吹响号角,撤退——”

号角声响起,马军匆匆朝北面撤去,路过正退回来的北门所部,双方只是一阵对射,只是马军损失不大,那更是在城上和马军的夹击下,头损失了三百多人,只余下七八百人算是退了回去,至此蓟县算是危机解除了。

被白马义从抢回来的公孙瓒,望着无数的尸体,只是不由得叹了口气,终于无力的说了一句:“吹响号角,让东门也撤回来吧。”

话说此时东门更是刚刚冲到离着城池不过三百步,双方都已经做好了交战的准备,却不想忽然间听到了号角声,更是自然知道这是他们撤退的号角,一时间不由得愣住了,终于在蓟县将近二百步的时候,大军停住了,缓缓地朝南面而去。

马军撤到北门,但是白马义从并没有追过来,公孙瓒对着五百军不感兴趣,就算是灭了这五百军,如果追过去,程东未必会打开城门,绝不会给自己机会,又或者会借助城中的器械,反对自己的白马义从造成威胁,既然已经败了,公孙瓒还是自认为输得起的,所以尽管心里很不是滋味,却还是下令撤退。

等回到大营的时候,公孙瓒清点了一下人数,单单战死的就有三千多人,伤者也有两千多,等于减员了一半,最重要的是,还没有攻下蓟县城,这让公孙瓒情绪有些低落,回来之后,一方面下令紧锁大营,一方面却是回了大帐,好半天都没有出来。

公孙军撤了回去,士气有些低落,谁也想不到蓟县的边军竟然是如此难啃的硬骨头,大营里充斥着伤兵的哀嚎声,至于收回来的死者的尸体,更是堆积如山,一副荒凉破败的景象,很多营帐都空了下来,毕竟连动乱的包括战死的,人数将近过半,换做任何人都有些接受不了,何况城中只有两千边军。

相对于公孙军的损失,边军就要好接受了,即便是死了不少的同袍,但是那都在他们预料之中,而且胜利了,胜利冲淡了对死去同袍的眷恋,包括城中百姓,很多人都松了口气,街上也多了许多的百姓,除了那些死了人的家里传来哭声,但是大部分还是很高兴的,甚至于百姓们还主动出来帮忙照顾伤者。

程东占据蓟县虽然时间短,但是却收服了民心,虽然大动作没有,但是一些坐起来相对简单的事情就可以做了不少,比如说孩子上学,无非是一些废弃的民房,经过民军整修以后,在添置些桌椅板凳,这所费了了,也就是请一个先生,薪酬虽然不高,但是程东将这些官办的学堂纳入了官员体系,虽说都是芝麻小官,但是却能享受官员的待遇,这对于那些料到的书生文人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尽管边军能走多远谁也不知道,但是何乐而不为,教书育人也是圣人之道。

另外就是程东开设的医馆,程东连打带哄的搜罗了十几个郎中,至于学徒就多了去了,然后在城中开办了一个官方的医馆,由州府发放薪酬,只收取药钱,对家庭困难者,甚至于是无家可归的人,经过查证之后,会免费看病,就连药钱都不要了,当然没钱的可以用才要来顶,加上县里的衙役会协助查访,总之这收到了百姓的赞赏,最少程东结果了蓟县城之后,百姓除去正常死亡之外,在没有饿死的和因为无钱看病而病死的。

另外最重要的是生活保障,程东安排衙役和民军联合查访,将城中的困难户和无力照顾自己和家人的,对那些没有生存能力的人,又或者孤儿老人,有州府县里统一进行照顾,家里有人的,就发放活命的粮食,减免税赋,至于那些孤儿和老人,则有县里用闲置的民房,作为照顾这些孤儿的场地,食宿由县里统一安排,当然孤儿也可以读书,但是却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劳作,比如说自己种菜打水等等。

这些东西所费不多,加上程东的强压政策,根本不管你愿不愿意,比如说那些郎中,原本自己有医馆,结果县里的医馆一出现,大部分郎中并不愿意去,可以被程东逼着去了,当然也有的是等医馆出现之后,因为价格公道,所以很多自己的医馆就经营不下去了,最后还是投了医馆。

不管程东怎么做的,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程东所做的得到了绝大部分百姓的支持和爱戴,当然也上海了少部分富人的利益,只是程东拳头大,没有人敢出那个霉头,当初刚刚接手蓟县,程东开始从新划分土地,所有的土地按人口分配,可不管你原来如何,这一来让那些富人可就接受不了了,于是就有人去找程东,一开始程东耐着性子和他们讲道理,但是几次之后,程东觉得说不通,随即就下令凡有抵制政令者格杀勿论,可惜当时都以为程东好脾气,还真有几家抵制,结果当时人头就挂在了城门口,有一个抵制的就杀一个,所有人才知道程东真的很狠,不是那种心慈手软的主,不过好在程东虽然狠,但是却不绝,分配过土地之后,将一些荒地以低廉的价格卖给了这些有钱人,甚至于一些官田也卖了出去,虽然损失了很多钱,但是在高崖政策之下,蓟县的有钱人也没有翻出什么风浪,当然这也有很多原因,比如当时有一个家里在朝为官的富户,仗着有人当官,将一个六品的折冲将军瞧不到眼里,只是不理睬,甚至于公开咒骂程东,当时程东亲自登门,一开始好言相劝,不想那家人变本加厉,甚至于开始当面嘲弄咒骂,劝解无效后,程东亲手祭起了屠刀,杀了一家六口人,杀的再也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当时程东一身血衣从那户人家走出来的时候,所有富户当时就全认了。

第二百二十八章先登营

废话不说,虽然城中有人恨程东,但是那又如何,程东不是心慈手软的主儿,当时有人准备给被杀的家主报仇,私下请来江湖中人,在闹市中刺杀程东,当然这此刻被包琼一刀给斩了,没有伤到程东一根毛,程东也并不害怕,但是那一次程东有了危机感,之后下令严查吗,不过几天,暗间就已经查处了幕后主使,程东随即亲自领人,就在大白天,当着城中百姓的面,将那一家三十几口,包括老弱妇孺在内杀的干干净净屠戮满门,震慑了暗中蠢蠢欲动的所有人,程东对百姓的仁义,和程东的心狠手辣,在蓟县乃至于治下所有的城池,那也是出了名的,百姓们对程东是又敬又怕。

这都是题外话,程东就凭这些手段,让蓟县百姓彻底降服,其实百姓们所求不多,程东所做的事,在此之前没有人做过,没有人在乎过这些最底层的百姓的诉求,于是程东得到了百姓的支持没有人在意程东杀了多少人,他们看到的只是他们不会再因为没钱看病而霍霍病死,不会因为没有饭吃而活活饿死,程东带给了他们希望,所以民军才能发展壮大,才会拼命守护来之不易的生活。

这一次蓟县之战,民军死伤五六百之多,程东虽然都给了抚恤,但是城中却又很多家挂起了白绸,几百家挂着白灯笼,可是并没有人指责或者埋怨程东,反战死者,民军也享受兵卒们的待遇,不但给了抚恤,还答应会每月给二十斤粮食,百姓们没有受到过这种待遇,所以尽管死了不少人,却还是很支持程东,毕竟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兴是百姓苦,亡也是百姓苦。

城中两千边军死伤过半,能战者不过千余,加上才进城的四百马军,此时城中也不过一千五百人,加上还有千余民军,面对城外剩下的八千公孙军,情况还是不容乐观,不过公孙军显然也不敢轻举妄动,最少现在双方都很疲惫了,都需要好好地休息。

但是让程东和公孙瓒都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蓟县之战的第二天,鞠义又从涿县派来了五百援军,人数并不多,但是对于蓟县中的军民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城中兵力增加,五百军就抵消了公孙军千五百人,让公孙军的士气更显得低落,何况从城中透出来的消息说,还有援军正在赶来,公孙瓒无法怀疑这些消息。

时间拖得越久,对公孙瓒就越是不利,但是这一战双方都伤了元气,再一次攻城公孙瓒不得不考虑,如果死伤太重,拿下蓟县有多大意义,兵倍四而攻之,但是现在兵力达不到,去了三千白马义从,其余的也只有五千人多一些,还不到六千人,这种情况下在攻城,即便是打下来,到时候精锐尽丧,公孙瓒也有些承受不起。

其实躺在榻上,公孙瓒想的最多的,就是程东为什么能这么快崛起,为什么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从边军那个破落户,到如今和自己分庭抗衡,程东只用了不足一年的时间,更甚者将那些战力不强的幽州军,短短时间竟然操练成了精锐,程东究竟湿了什么妖法,其实公孙瓒也曾经派过探子进城准备搞活动,可惜进城之后就再也没有音信,估计着是被发现了,这一点公孙瓒没有猜错,那些探子真的被发现了,那是因为如今的蓟县和以前不一样,不要说暗中暗间还在活动,就连百姓在县衙的不断提醒下,也开始注意一些陌生人,不断地向县衙举报。

这说起来原来不是注意不到,但是那时候百姓对战争厌倦,更觉得不管自己的事情,谁来占领县城,对他们都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现在不痛了,如果公孙瓒占了蓟县,最少不会有现在的生活,那么就必须帮着边军,一旦百姓被发动起来,别说那些探子经验不够,就是再厉害的来了,也逃不过人民海洋的淹没,所以几十个探子虽然提前溜进了城,但是却一个没有落下就被抓了。

程东善于奇袭,特别是用暗间进行破城,所以对这些防范意识也很重,自然不会轻易犯错误,所以几乎在每一个城池都启动了一个叫做摸鱼的行动,就是针对这些探子,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个,这些坛子虽然大部分时候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有时候,比如蓟县之战就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不是之前将探子肃清的话,那么在攻城之战打响之际,一旦他们发动起来,针对最弱的一个城门,甚至于是搞一些破坏,边军都承受不起,很有可能会破城的。

公孙瓒也检讨过自己,但是从战略上还是战术上,自己都没有过错,相比梯次攻城,这样全面开战,反而是损失最小的战术,却不想到头来竟然损失如此惨重,既然没错,那么是哪里错了?公孙瓒只能说还是错估了边军的战力,也就是说与情报上差了许多。

呆在大帐之中,昏睡了半天,公孙瓒开始琢磨进退,攻城的利害得失,再打一场仗,公孙瓒没有把握,边军的强悍让公孙瓒心里有些没底,毕竟接连多了一千援军,此长彼消之下,公孙瓒没有把握拿下蓟县,而且这一战攻城车云梯消耗的太厉害,想要再次攻城,就需要准备攻城器械,这需要时间,但是时间越久对自己越是不利。

更何况如今士气低下,就在昨夜,就有兵卒溜出大营,去战场捡拾掉落的财宝,有的甚至于的了财宝就当了逃兵,当然也有的被边军射杀,即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