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唯我独裁(巡洋舰)-第3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逼迫希特勒投降,一直是陈辉的话题。但海因里希明确表示德国不会投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旦中华帝国进一步逼迫,那么德军将肆无忌惮的使用核武器。
陈辉最后说道:“事关重大,我得向上级请示。”
海因里希不知道中华帝国的真正态度,但不得不防着。于是提议道:“我希望贵我双方暂且停火,以体现双方最终停战的诚意!希望您能够在24小时内给我答复!”
陈辉点头同意,双方暂且停火。随后陈辉向中华帝国内阁提交了完整的谈判报告,并附加了他的个人看法。
对于中华帝国内阁而言,宋教仁自然是赞同停战谈判的。不过,以张自忠为首的帝国总参谋部却不想这样结束战争,他们继续准备战略空军部队,准备对希特勒政权进行全面核打击。彻底摧毁纳粹的抵抗。
同样,希特勒也不相信中华帝国的停战和谈诚意,因此也在做最坏的打算。
德军一方面加紧生产制造核弹,另一方面戈林亲自指挥德国仅存的空军部队,积极掩护唯一携带核弹头的轰炸机,保证其在第一时间可以升空。并能够避开联军飞机的拦截,前往中华帝国本土的能力。
中德双方秘密会晤的事情很快被曝光,英法等联合国成员纷纷要求介入参加。他们大多数支持双方停战,一方面是担心遭到德军核打击,另一方面也是长时间的战争已经令各国筋疲力尽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打了近八年了,全球仅剩下中华帝国依旧强势了,其他如苏联、德国、英国、法国都已经筋疲力尽,无力再打下去了。
而德国恰恰借助英法苏等国害怕遭到核攻击为契机,积极同这三个国家接洽,令谈判很快进入了和平结束第二世界大战的法律程序。
之所以各国都坚持和平停战,主要还是中华帝国在上次世界大战提出的搁置争议的和平解决方式。中华帝国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和协约国不分胜负,为全世界带来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如今却成为各国争取联合国和同盟国之间再次不分胜负地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考范例。
各国都希望恢复到二战爆发前的局面,所以尽管中华帝国竭力游说英法苏等国将战争进行到底,彻底瓜分德国。但各国都忌惮遭到德军核攻击,所以都反对再打下去。当然,各国也都清楚,再打下去损失的是他们,德国根本不敢对中华帝国动用核武器,受害国只能是他们,好处只有中华帝国有,所以他们也不甘心。
不过,眼下是中华帝国作为联合**的首脑,即便各国不支持再打下去,也得顾及中华帝国的态度。
为此,希特勒采纳海因里希的建议,命令德军出动一架容克ef…132轰炸机,携带一颗航空炸弹飞往亚洲。当然,德军不可能去轰炸中华帝国,而是打算越过中华帝国的领空,将炸弹投到日本,以此表明德国空军有能力将核弹扔到中华帝国的国土上,迫使中华帝国接受停战谈判。
但在执行行动的前一刻,海因里希修改了命令。他下令将航空炸弹改为三百万份请求中华帝国放弃核战争的宣传单,并下令将这些传单洒在中华帝国首都的上空。海因里希认为这样更有说服力和威慑力。
负责行动的是德军的五名王牌飞行员,他们制定了周密的飞行路线,巧妙的躲开中华帝国空军的侦查,直飞中华帝国首都。
(未完待续)
正文 第701章 二战结束
wwxom 没有人相信德军的轰炸机能够从德国本土起飞,在没有空中加油的情况下直飞中华帝国首都。
然而,世界上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却没有做不到的。德军将容克ef…2战略轰炸机进行了特殊修改。原本用来装载航空炸弹的机舱全部换上了副油箱,五吨的弹药载荷变成了航空燃油和传单。这样一来,容克ef…2的航程便可以抵达中华帝国首都。
不过,柏林距离紫禁城实在太远了。即便将弹药载荷变成了航空燃油,也无法实现来回24000公里的往返飞行。因此,前往紫禁城的五名德军飞行员实际上就是敢死队,他们根本没机会返回德国。
在希特勒的纳粹统治下,敢死队成员明知道有去无回,但依然有大批纳粹死忠报名参加。
海因里希启用了多年隐藏在中华帝国境内的间谍,这些间谍当中不少人从上个世纪开始就潜伏在中华帝国了。他们在中华帝国境内有家庭,甚至三代同堂,因此隐藏的极深。
这些德国间谍被唤醒后,立即为德军寻找避开中华帝国防空警戒的空中安全走廊。但中华帝国早已提升了防空警戒级别并实施了航空管制,中华帝国本土空军24小时战斗值班,对空警戒雷达也是24小时开机,对任何进入中华帝国领空的飞机都要进行身份识别,所以德军很难找到安全的航线。
不过,世上的事情从来都没有完美的。尽管中华帝国军方在防空意识上走在世界最前面,但防空体系的建设毕竟开始没多久,很多地方都还没有来得及完善,加之中华帝国的国土面积实在太大了,难免会有漏洞。
德军okw情报局选择在中华帝国防空体系最弱的西疆战区和南疆战区结合部下手,即从珠穆朗玛峰东麓尼泊尔上空穿越,那里因为条件恶劣,是中华帝国西疆战区和南疆战区的防空巡逻盲区。
确定了航线之后,海因里希当即下令开始行动。在中华帝国境内的德国间谍亦积极配合行动。
喜马拉雅山脉地势险要。一直是中华帝国西南边陲的天然屏障。一直以来,中华帝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力量就很薄弱,主要因为南亚次大陆根本没有可以威胁中华帝国的存在。同时,喜马拉雅山上空的气候十分诡异,自飞机问世那天开始。就鲜有飞机敢横穿喜马拉雅山空域。那里别称为航空墓地。
巧合的是,德国探险家奥利芬就曾经成功的驾驶飞机穿越了喜马拉雅山。如今,奥利芬的儿子斯麦德上尉成为德军这次秘密行动的指挥官,他得到了父亲的笔记。使得德军飞机能够从喜马拉雅山上空安全的飞过去,成功的进入了中华帝国境内。
德军算好了时间,进入中华帝国境内恰好是晚上。由于这个时代的飞机大多数都不能在夜间起飞,中华帝国是唯一拥有400多架夜间作战的战斗机的,但很可惜中华帝国军部太过自信。不相信敌人的飞机能飞到中华帝国来轰炸,因此夜间战斗机悉数被调往欧美前线。所以德军飞机夜间进入中华帝国之后,不用担心来自空中的威胁。
不过,当德军飞机飞过云南上空时,立即被南疆战区防空雷达侦测到。尽管斯麦德等人冒充中华帝国航空公司飞机暂时混了过去,但很快他们的谎言便被揭穿。
中华帝国防空司令部立即下令一级防空戒备,对空中的德军轰炸机进行攻击。不过,由于不知道德军飞机的目的地,拦截起来非常的困难。
一路上。中华帝国地面防空火炮不停地开火。斯迈德的轰炸机多次被炮弹的爆炸碎片击穿。好在中华帝国军本土防空部队长期未打过仗,精锐的部队都被调往欧美战场了,剩下的高射炮兵大部分都是新兵,未进行过实战训练,以至于未能将德军轰炸机击落。
一路的惊魂让斯麦德等人满身冷汗。但他们还是有惊无险的熬过去了。
光华四十三年九月三十日清晨,斯麦德上尉和他的队友们驾驶容克轰炸机,成功的飞临紫禁城上空。
“好繁华的城市!好壮观的皇城!”
从空中鸟瞰中华帝国的首都,斯麦德等人不由得赞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华帝国的首都已经变成人口两千多万的超级大都市,高楼大厦林立。一片繁荣昌盛之貌。而作为中华帝国权利的象征,紫禁皇城更是富丽堂皇。在这里,根本感觉不到战争的气息,跟欧洲相比,这里简直是人间天堂。
“真该带上核弹炸了它的!”
只有极度的嫉妒之心,才令他们说出这种话来。
此时天色已经蒙蒙亮了。中华帝国皇城卫戍司令部已经下令京城附近的战斗机起飞,此刻正高速追杀而来。所以斯麦德等人没时间欣赏这座超级大都市,急忙将00多万分传单从空中洒了下去。
当中华帝国的战斗机赶来时,德军已经成功的将所有传单抛洒一空。
斯麦德等人完成了任务,于是立即表明身份,在中华帝国军战斗机的押送下,在北苑军事基地机场降落,沦为中华帝国的俘虏。
“岂有此理!简直是奇耻大辱!”
完德军的宣传单,王辰浩怒不可遏,气得肺都快炸了。
“臣罪该万死,请陛下降罪!”
张自忠简直郁闷到了极点。刚刚跟王辰浩承诺不会让任何一架敌机飞到中华帝国的上空,结果就出事了。
“你是罪该万死!”王辰浩狠狠地骂着张自忠,道:“还好这只是传单!如果是一颗核弹怎么办?你说怎么办?”
王辰浩狠狠地踹了张自忠一脚。张自忠知道王辰浩正在气头上,老老实实的受着了,没敢吭声。
一旁宋教仁并未立即求情,知道估么着王辰浩的气消了大半时才出面解围。
“陛下,德国人这是在向帝国传达一个信号。在京城上空洒传单表明他们有能力核打击京城或者其他帝国的大城市,他们的目的并非跟帝国进行核大战,而是结束战争。”
张自忠立即说道:“这样结束战争实在太便宜德国人了!”
王辰浩顿时瞪了张自忠一眼,后者立即闭嘴。眼下张自忠很清楚,他已经没有发言权了,只能眼巴巴的着宋教仁劝说王辰浩同德国停战。
宋教仁说道:“目前京城里已经全都知道德国飞机洒传单的事情了。现在京城上下人心惶惶,要不了多久全国人民都会陷入核战争的恐慌之中。各民主党派社会知名人士已经快把内阁办公室的电话打爆了,他们期待帝国政府放弃核打击德国,结束世界大战。”
王辰浩心中很清楚,如果没有这件事,或许还可以对德国继续强硬下去。但现在来,跟德国进行核大战很难占便宜了。
宋教仁解释道:“帝国的核武力量足以将德国夷为平地。但这样做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可言。德国目前已经没有让帝国投放核弹的价值了,更何况德军拼死一战如果对帝国造成核打击的事实,那么帝国经不起这样的损失。同时,德国方面明确表示了,他们愿意控制核武器不会外流,从此世界上只有中德两国拥有核武器技术。如果我们不答应,他们将把核技术无偿转让给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如果那样的话,恐怕对帝国今后的核安全来说将是致命的。还有,英法苏等国都反对进行核战争,他们都害怕德军的核弹落到他们的头上,因此不想打了这已经是事实了。所以如果帝国执意要战,今后的阻力更大,这些国家可能不会配合。他们离着德国太近了,甚至可能被德国分化瓦解。”
王辰浩冷哼一声,道:“早知道今日之局面,当初就该首先对其核打击灭掉他们的。”
宋教仁笑了笑,说道:“陛下!您的决策是正确的!假如当初我们用核武器威胁德国投降的话,或许德国真的会投降。可是那并不能阻止德国人研制核武器,他们早晚会研制出来的。如果一开始我们就用核武器打击德国,那么等到今天时,德国人将会第一个将核弹砸到帝国头上的。显然您当初的决策是对的,今天中德两国都有核武器,但还没有到变成死敌的地步。”
经宋教仁这么一解释,王辰浩心中才略好受了些。不过,王辰浩是从来不吃亏的主,他一定要拿回该得的利益才行。
“那就好好谈谈吧!争取在谈判桌上拿回更多的利益来!”
“臣遵旨!”
宋教仁顿时领命。接着微笑着了旁边的张自忠,那意思是他又赢了。张自忠很是苦恼,没想到今次又败给了宋教仁一次,只能自认倒霉了。
随后,中华帝国外交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向德国释放了停战谈判的信号。
中德两国随后举行谈判,联合国和同盟国成员国列席旁听。双方一致同意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在战后利益分配上明显产生分歧。
于是,一场谈判桌上的战争悄然拉开了序幕。
wxso
正文 第702章 中德冷战时代降临
尽管中华帝国对于停战和谈极为不情愿,但英法苏等国十分忌惮德军的核武器,因此谈判成为必然。
如果不是中华帝国在一战期间就搞了一场不分胜负的巴黎和会,今夭也不会成为各国要求再来一次不分胜负的二战提供口实。
联合国和同盟国的谈判于1943年11月2日在联合国上海总部大厦进行,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派出代表参加,但基本上只有英、法、苏、意等国提意见,然后中华帝国和德意志帝国进行磋商决定,其他国家只有旁听的份,没有发言权。
英、法、苏、意等国提出利用一战的巴黎和会来确定二战上海和会的大方向,即交战各国恢复至二战全面爆发前的状态,至于战争损失和赔偿问题则暂时搁置争议,羁留以后解决。
德国自然是赞同这个提议的,但中华帝国坚决反对。表现在中华帝国不希望回到二战前的状态,而是要求恢复联合国各成员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德军撤出所有侵占国家,并进行战争赔偿。但德国显然不肯从所有占领区撤军,赔偿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终,经过中德两国几十次闭门会议的讨价还价和妥协,中德两国最终达成一致。德意志帝国同意从占领国撤军,但联军不得进入此前德军占领区。占领区所属国家自行解决阵营问题,同盟国和联合国都不得千涉。
实际上,谈判始终都围绕在最关键的几个大国层面。最慷慨的则是英国,因为英国跟德国不存在领土占领问题,德国不给战争损失作出赔偿,英国亦害怕遭到德军核攻击,加上英国实在打不动了,资源、经费和入力空前紧缺,战争几乎把英国拖垮了,所以英德之间第一个达成结束战争的和平条约。
至于意大利,德国始终没有放弃他这个盟友,愿意从意大利撤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挽回德意同盟关系。所以德意合约缔结的也很快。
其次是苏联。原本苏军是计划搭乘联合**进攻德国本土的顺风车的,期待攻入德国分一杯羹,所以斯大林将苏军最后一支精锐部队派往德国作战,岂料在华沙核爆中全军覆没。苏军从此再无精锐可言,本土仅剩下不到90万苏军新兵,更是忌惮德军再次向苏联投放核弹。所以,唯一遭受核打击的苏联也跟德国达成和平条约,双方军队退回苏德战争爆发前的状态,同时都不会在波兰驻军。使得苏德之间形成缓冲的非军事区。
最难办的则是法国。由于法国在二战爆发初期就战败了,造成法国有德国扶植的维希法国政府和中华帝国扶植的zìyóu法国政府,两个政府都对法国宣称唯一合法政府。此时,联军部队控制着法国大部分地区,只有北方小部分地区处于维希法国政府控制之下。德国愿意从法国撤军,但不希望维希法国政府倒台,希望保留维希法国政府。这自然不是中华帝国所愿意的事情。中华帝国要求zìyóu法国为法国唯一合法政府。
中德双方的分歧导致谈判一度陷入僵局。不过,经过中德两国的闭门协商。双方同意让法国入自己解决,言外之意就是让法国内战。
但很显然zìyóu法国在中华帝国的支持下力量强大,维希法国根本指望不上德国的支援,所以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但德国也不是吃亏的主,也从中华帝国那里获得了好处。
由于德国掌握核武器技术,中华帝国要求德国严控核武技术不得扩散到他国。所以德国借此向中华帝国索要一块海外石油区,因为德国严重缺乏石油,而石油又是国之根本。但中华帝国不想给德国石油,掐着德国的石油命脉是基本对德政策。但为了安抚德国,中华帝国默许德国可以从苏联获得。
中华帝国的本意是默许德国入侵苏联,因为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始终不相信德国能够打败苏联,所以没安好心的让苏德死磕到底,同时削弱这两个敌入。偏偏希特勒始终坚信德国能够战胜苏联,于是便领了中华帝国这个入情,答应在法国问题上让步。
中德两国于是就在谈判桌上达成了灭亡苏联的协议。中华帝国不会让苏联加入联合国,若是德军入侵苏联,联合**不会千涉。而德国则在美国问题上支持中华帝国的决策,承认美国分裂成十三个毒莉国家,并断绝跟前罗斯福政府的残余势力的一切往来。但最关键的承诺是,德国不会让核武器扩散,中德两国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并承诺不用核武器攻击彼此。
尽管中德两国签署了和平条约,但两国之间的敌对态度并没有大的改善,反而因为都是核武国家在将来变得更加富有针对性。然而,政治就是这样,不会管将来的事情,只要求眼前的利益最大化或者损失最小化。
中华帝国在谈判桌上获取了最大化利益,德国则尽可能的最小化利益损失,双方能够找到一个妥协的平衡点对于全世界来说也算是一个好事,否则一旦进行核大战,入类的生存环境势必遭到严重破坏的。对中华帝国和德国彼此都没有任何好处,其他国家更是要遭殃的。
光华四十四年元月七日,西历公元1944年2月8日,中德两国在最后签署了和平条约。至此,《上海合约》内涉及的联合国和同盟国各成员国之间的和平条约或者停战协定全部签署完毕,前前后后大大小小共计1500多个协约条款,涉及20多亿入口,就连一直没有出兵的南美洲国家也混了杯羹。
《上海合约》的正式生效,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跟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两大阵营都没有彻底消灭对方。中华帝国在最关键的时刻两次都放水了,使得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德国避免了沦为战败国的惨剧发生。
当然,这也是中华帝国的又一次政治阴谋。德国没有被彻底打败,就意味着德国的纳粹军国主义没有被消灭。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纳粹不过是喘息而已,他们白勺侵略野心并没有消失,这就为下一场战争埋下了隐患。
而中华帝国自恃国力强盛,中华帝**方一直奉行皇帝王辰浩的旨意,中华帝国要想一直维持强国之势不败,就必须一直给自己树立一个强敌,将士每日枕戈待旦,国民始终有危机感,这样才不至于颓废。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在御前会议上提出了下一场战争的预想。
“下一场世界大战很难爆发,中德之间的敌对行动最终表现为中德冷战,双方都有核武器,打起来将是世界毁灭,所以很难打起来。但中德两大阵营背后支持的小国家有可能爆发战争,但战争的规模将控制在局部战争层面上。”
王辰浩的训示成为中华帝国内阁和总参谋部用来处理今后国际重大事务的标尺,宣告着一个新的时代——中德冷战时代的降临。
正文 第703章 华约VS北约
随着二战落下序幕,全世界似乎进入了新的和平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2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96%,战火燃及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2亿人,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5万亿龙币,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70%至90%,参战国物资总损失累计价值达6万亿龙币。
战争中损失最大的无疑苏联。苏联二十多年的发展一度取得了世界第三的巨大经济成就,但苏德战争之后,苏联经济损失按97年的比价计算,纳粹侵略者给苏联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7200亿龙币,间接经济损失高达25万亿龙币,令苏联一下子倒退了20年。
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4%是苏联的损失。其次是纳粹德国,占2%。一战期间德国本土几乎没有遭受任何损失,但二战期间,德国本土遭到联军的猛烈轰炸。尤其当中华帝国视图阻止德军研制核武器时,每天派出一万多架次对德国各大城市进行轰炸,导致德国损失惨重。据德意志第三帝国公布的材料,德国二战期间物质损失按照94年的价格计算达26万亿马克,折合500多亿龙币。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大约有7亿人死亡。其中,苏联约为00多万死亡,德国2900万人死亡,美利坚约为2700多万死亡,意大利约为9万人死亡,法国约9万人死亡,英国共有40万人(包括军人和平民)死亡,其中平民占到多数。
而中华帝国仅仅只有万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军人。平民不足一千人。这主要得益于中华帝国参战最晚,本土没有遭到任何攻击,还有就是很多仆从队为中华帝充当炮灰等原因。
另有至少亿人受伤,但已经无法统计了。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华帝国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
截止光华四十三年年底。中华帝国内阁出台年度国民经济成就报告。报告中对衡量国民经济重大项目进行了统计。中华帝国以国民生产总值0亿龙币继续雄踞世界第一。占全球经济总量75%。德国继续占据世界第二的位置,但战争的国度消耗使其国民生产总值已经降至450亿龙币。而战前第四的美国,更因为分裂成十三个小国家而落榜二十名开外。
英法意等主要列强国家的经济排名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依然在世界前十当中。就是遭到战争的破坏和拖累。经济都陷入崩溃之中,全都倒退了至少5到25年。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亚洲和南美洲很多国家没有遭到战争波及,经济稳步增长,但跟欧洲几百年原始积累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是拍马难及的。
战争期间,中华帝国大发战争财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这突出表现在中华帝国的钢铁产量突破了000万吨大关,达到了惊人的450万吨。其中超过60%的钢铁被用来出口到各个交战国家。而因为战争的破坏,原本世界第二的德国钢铁年产量则从战前的900万吨降至可怜的7万吨,德国本土的钢铁工厂几乎%都遭到了严重破坏。
中华帝国如此庞大的钢铁产量,在战争期间自然发了大财。但是战争结束后,各国钢铁开始恢复,失去了战争的刺激,钢铁需求开始下降。
面对钢铁供大于求的局面正在形成。要么减产,要么销毁过剩钢铁,要么打开新市场,挑战是非常严峻的,中华帝国内阁因此积极推行经济刺激计划。
减产影响员工就业和福利分配。增加就业压力。销毁过剩钢铁则又很是心疼,那么就剩下开辟新市场了。
欧美几乎都成为一片废墟了,战后重建工作势必进行。但欧美各国都没有能力买中华帝国的钢铁了,降价势在必行。但降价并不是长远之计。欧美本土钢铁工业的恢复会对中华帝国的钢铁行业造成严重冲击。
同样,资源和商品过剩的现象不仅仅是钢铁行业。中华帝国在各行各业的工业商品产量都处于世界第一位,商品过剩的规模十分庞大。中华帝国内阁经济规划总署判断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在未来的五年间将导致中华帝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为此,中华帝国皇帝王晨浩提出援助欧美的帝王计划。帝王计划意在向中华帝国在欧美的盟友国家提供巨额的低息贷款,帮助欧美国家尽快恢复经济实力。但经济援助的背后是附加政治条件的。即欧美各国获得中华帝国的援助贷款,需要开发他们的国内市场给中华帝国,中华帝国提供的贷款只能用来购买中华帝国的工业品和技术援助,这样就保证了中华帝国的行业优势,长远的占据欧美市场。
帝王计划很快得到了欧美各国的一致欢迎,于是中华帝国启动了一万亿龙币的振兴欧美经济援助计划。按照中华帝国内阁的评估报告,二十年间,这一万亿龙币将为中华帝国带来至少五倍的利润,即能够为中华帝国赚得五万亿龙币。
不过,帝王计划还有一个政治目的,那就是强化以中华帝国为首的联合国各成员国之间的同盟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但以德意志第三帝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并未被彻底消灭。希特勒的战争机器也没有完全熄火。
随着中德密约开始生效,中华帝国支持自由法国向维系法国进军,在一个星期内彻底消灭维系法国残余,统一了整个法国。
同样,德国职责苏军在德属东普鲁士屠杀三万德军战俘和强暴十几万德国妇女,以此为借口再次向苏联宣战。
斯大林向中华帝国求救,但中华帝国和整个联合国都只是呼吁苏德停战和谈,没有向德国真正的施压。在德国周边地区的联军部队更是加速撤离,坐视苏德开战。
直到这时,斯大林已经很清楚中华帝国等国家的政治阴谋了,他们不会允许苏联这个红色力量的存在,所以才会放任德国继续侵略苏联而不管。
斯大林于是只能号召苏联人民继续同德国纳粹侵略军作战,但苏军精锐已经殆尽,仅存的百万苏军都是新兵,平均年龄才根本无法抵抗德军的攻击。更何况,德军拥有核武器,是立于不败之地的,这场战争不管怎么打都将是苏联战败。
944年月日,第三次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主力三十三万余人被德军党卫军第一集团军群全歼。至此,苏军再无力对抗德军了。
军事上的失利,政治制度被全世界所排斥,经济陷入崩溃,没有任何的国际援助,苏联人终于崩溃了。
月20日,斯大林向希特勒求和无果,于当天下午宣布投降。
苏联的投降,就如同巴黎公社一样昙花一现。德军控制了苏联全境之后,希特勒立即下令解散苏维埃政党,逮捕一大批死硬分子。同时,希特勒扶植原沙俄时代杜马议会国大党党魁,沙皇皇室成员之一的尼古拉维奇重新复辟沙俄政府,但改为君主立宪制,由亲德的国大党执政。
4月日,沙俄新政府宣布加入德意志联邦。与此同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三国也加入德意志联邦。
4月7日,希特勒在柏林宣布废除同盟国条约,成立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联。日,德联各成员国在柏林签署政治、军事攻守联盟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新生的德联和北约军事组织对全世界构成新的威胁,英法等国面临新的挑战,在这种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