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唯我独裁(巡洋舰)-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虽然中华帝国在墨西哥战场上失利了,未能联合墨西哥军拖住美军主力,为中华帝国军主力进攻美国西海岸创造战机,但这对中华帝国军的影响并不大。尤其是哈灵根战役,中华帝国军在兵力处于绝对弱势的情况下,在战场环境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依然成功的跳出美军的大包围圈,安全的从墨西哥战场撤出来。通过这一战,中华帝国军业已试探出了美军的战斗力,并且将己方最大的机械化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这对中华帝国军日后展开真正的攻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一场机械化部队的战争序幕也就此拉开。

正文 第641章 钢铁的碰撞(上)

    随着中华帝**从墨西哥战场上撤离,美军在墨西哥的兵力亦减少到了七十万左右Om约两百万美军主力部队迅速回撤到了美国本土,防止中华帝**在美国本土实施空降作战。

    不得不说,罗斯福终于判断准确了一回。中华帝国总参谋部的确有从美国西海岸实施大规模抢滩登陆作战的计划,而且是配合空降兵在美国本土伞降,海军陆战队在强大的海空军火力掩护下,前后夹击部署在美国西海岸的美军岸防部队,只要打开一个突破口,那么就会重演二十多年前的中美大战历史。

    中华帝**在墨西哥战场上的失算,加上美军统帅部的突然清醒,使得中华帝国总第641章钢铁的碰撞(上)参谋部拟定的代号为“台风”的大规模抢滩登陆行动计划被迫一改再改,推迟了整整一个多月时间依然没有完成。

    美军迅速回防本土,加强了东西海岸的岸防力量,重点提升防空力量。美军吸取了足够的教训,使得美军工企业集中全力大规模生产各种口径的防空火炮。每生产出来一批防空武器,则立即会被优先部署到岸防部队使用。

    同时,美军的战车并未停下来。虽然未能全歼深入墨西哥的中华帝**,但是美军成功的战败墨西哥,将中华帝**驱逐出墨西哥,美军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

    随后,在墨西哥的七十余万美军主力除了保留五十万兵力继续掌控墨西哥之外。墨西哥新政府军接收了被美军俘虏的一百二十多万墨西哥军队,改为美国胁从军,被美军统帅部派往中南美洲战场,在二十多万美军南征主力的带领下,大举入侵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哥斯达黎加等中南美洲国家,兵锋直指中华帝国控制的巴拿马。

    由于中华帝**方一开始并未把这些第641章钢铁的碰撞(上)中南美洲国家列入战场,帝国总参谋部做了很多预案,就是偏偏没有预料到墨西哥的突然战败投降。以至于在中南美洲各国根本没有驻扎兵力,甚至一开始哥斯达黎加等国家申请派兵进入墨西哥协防的请求都被中华帝国婉拒了。

    同样,对于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哥斯达黎加等中南美洲国家而言,他们本来就负担不起庞大的军队和战争经费,所以当中华帝**方信誓旦旦的说美军打不到他们国家之时,他们便放心了。所以当美军大举入侵时,一直未能进入战争状态的各国迅速战败投降。美军仅仅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便横扫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和尼加拉瓜等国,一直打到中属巴拿马边境的卡诺阿斯。被中华帝国驻巴拿马守军挡住。

    尽管卡诺阿斯只有中华帝国陆军115师驻防。但美军前锋突进的速度太快,中南美洲国家的交通太过落后,美军的后勤跟不上,以至于美军向对面的中华帝**试探性攻击了一次未成功后便停止了前进。

    趁着美军后继不上之机,中华帝国总参谋部迅速将原本调往墨西哥的六个装甲师和四个机械化步兵师调往巴拿马。

    截止六月中旬,在巴拿马的中华帝**队已经达到了八个装甲师和六个机械化步兵师,另有来自太平洋舰队的陆战第五师和大西洋舰队加勒比海分舰队的陆战十九旅。总兵力达到三十万人。

    同时,由于巴拿马国土狭长。中华帝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的航母战斗群舰载机的作战半径能够全面覆盖巴拿马上空,甚至中华帝国海军战列舰的主炮射程能够覆盖一半的陆上区域。

    面对中华帝国陆海空三军强大的火力配置。麦克阿瑟没有采取强攻的手段,而是试图稳住战线,利用在哥斯达黎加的机场,能够将美军的中短程战术轰炸机的作战半径直达巴拿马运河。封锁巴拿马运河的运力,阻止中华帝国两洋舰队相互呼应和支援才是美军的真正战略目的。

    中华帝国在墨西哥战场的预测失算,导致对美作战的“台风计划”暂时押后。

    不过,在欧洲战场上,苏联红军在中华帝国的大量军事援助和战略空军的直接帮助下,成功的守住了斯大林格勒,并月四月二十八日至五月二十九日一个月的时间里连续击退两百多万美德联军的十六次攻击,并在最后一次美德进攻当中成功的进行了大反攻作战,一举击溃美德同盟军右线的哈里森集团军群,迫使美德同盟军担心侧后翼的安全而不得不放弃进攻斯大林格勒。

    随着中华帝国海军全面封锁北大西洋的海上和空中交通线,使得美国和德国的物资交易被截断,而罗斯福政府亦面临中华帝国的全面进攻,不再向欧洲派遣远征军,转而全力巩固美军在中北美洲的地盘,迎接中华帝**的全面战争攻势。

    而在欧洲战场上,已经打了五年的德军渐渐陷入了兵力不足的困境,常年的战争令德国男丁急剧减少,尤其是第一、第二次莫斯科战役和第一、第二次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利导致德军精锐部队损失过半。虽然美国远征军及时介入让德军主力得以休整了三个多月,但德国人口的弱势和兵力的枯竭都迫使希特勒不得不采取战略守势。

    苏联红军在美德同盟军的打击下损失惨重,但苏联人口较德国有优势,苏军在获得中华帝国的军援后依然能够组织起近四百万的一线部队,而美德同盟军的兵力则下降至不足一千万人,这还包括意大利、西班牙等同盟国的部队在内,真正有战斗力的只有不足六百万人。

    能够迫使希特勒在苏联战场采取守势,苏联的几百万红军仅仅是配角而已,真正迫使美德联军放弃进攻斯大林格勒的还是在顿河——高加索一线的亚美尼亚军的夏季攻势。

    在中华帝国向美德同盟国宣战的一个星期后,作为中华帝国在高加索地区最强有力的盟友——亚美尼亚军第一个向德国宣战,并且调集最精锐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向顿河方向的德军发起了猛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Q!!!

正文 第644章 钢铁的碰撞(中)

    亚美尼亚之所以敢直接进攻德国,这根亚美尼亚作为中华帝国在中东地区的最重要的盟友有着绝对的关系。

    亚美尼亚军被中华帝国武装到了牙齿。中华帝**现役的大量装备都能够在亚美尼亚军中找到影子,这使得亚美尼亚军虽然不足十二万的兵力,却是一支全面实现机械化的军队,战斗力极为强悍,号称世界第二陆军并非偶然,而是按照中华帝国的军力标准,亚美尼亚军是世界上继中华帝**之后第二个完全实现军队机械化的国家。

    如果单论机械化兵力,德军不过只实现了四分之一的主力部队的机械化,约五十万人左右。美军主力部队当中实现机械化的部队很多,约占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左右。但随着中华帝国的参战,中华帝国海军封锁了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所有航线,并且终止了向同盟国提供石油。

    这样一来,欧洲战场上的石油供应开始缩紧。尽管德军努力恢复罗马尼亚石油产量,但也仅仅恢复至大轰炸前的三分之二水平,这是不足以支撑美德同盟军的燃油消耗的,甚至德国国内的工业用油都满足不了。

    石油成为严重制约美德同盟军在欧洲作战的因素,迫使德国不得不独自承担同盟国家的石油消耗。好在德国大规模建设了煤化油工业,在严峻的形势下,希特勒将煤化油工程跟核武工程一并提升为德国头等大事的地位。这令德国的煤化油产量大幅度提升,年产达到了1200万吨。

    不过,这是在德国不顾及煤化油成本的前提下,先军政策下忽略了煤化油的成本,一桶煤化油的提炼成本几乎数倍于原油开采成本,长期大规模的使用煤化油将使得德国在经济上陷入困境,直到最后被拖垮。

    因此,希特勒很清楚德国目前的处境。丝毫不比美国更差。希特勒在对华宣战后,就已经意识到了中华帝国会冻结对德国和整个同盟国的石油出口,他更清楚跟中华帝国开战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所以石油就成了德军能够挡住中华帝**的攻击,一直撑到德国研发出核武器之后的关键因素。

    而希特勒同样很清楚,苏联的外高加索石油区目前在亚美尼亚军的实际控制之下,亚美尼亚作为中华帝国的铁杆盟友绝对不会将外高加索的石油给德国的。而外高加索的石油资源丰富。一旦德军将其占领,那么将从根本上解决德国的石油短缺问题。甚至都不再需要提炼煤化油了。

    于是乎。希特勒在对华宣战后立即召开的军事会议,在第二次斯大林格勒战役还未明朗的时候就集合20多万精锐德军部队向亚美尼亚军控制的顿河流域推进。

    希特勒要夺取外高加索石油区,亚美尼亚政府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于是亚美尼亚军主动出击,先发制人进攻顿河流域的德军就成为其必然选择之一。

    亚美尼亚军主动出击的第三个关键因素便是中华帝国对土耳其的政治和军事施压结果。早在亚美尼亚军入侵苏联外高加索石油区的时候,当时作为同盟国成员的土耳其便面临来自中华帝国的强大政治和军事压力,土耳其政府被迫放弃进攻苏联。将黑海的土耳其军撤回本土,避免跟亚美尼亚军正面摩擦。因为对亚美尼亚军开火就是对中华帝国宣战,这点土耳其政府非常清楚。

    而当中华帝国对同盟国正式宣战时。土耳其政府权衡利弊之后,认为不适合再进攻苏联,得罪中华帝国将给土耳其带来灭顶之灾,毕竟中华帝国在塞浦路斯的军事基地拥有强大的军事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给土耳其造成毁灭性打击。所以,土耳其政府在中华帝国对同盟国宣战的当天就宣布退出了同盟国,但也不敢得罪同盟国,于是宣布中立。

    亚美尼亚军进攻德军,侧翼就会受到土耳其军队的威胁。因此,中华帝国急于让亚美尼亚军区打德军,于是不得不再次向土耳其政府施压,迫使土耳其政府放弃中立,必须选择一边站队。

    土耳其政府本来很纠结,但很快中华帝国出动一万多架轰炸机将华盛顿夷为平地之后,土耳其政府立即宣布加入联合国,并且对同盟国宣战,彻底站到以中华帝国为首的联合国阵营。

    不过,土耳其政府宣称没钱没装备跟同盟国作战,一直拒绝出兵。于是中华帝国向土耳其无偿援助了5000万龙币,用以改善土耳其人民的生活,并提供了10亿龙币无息贷款,允许土耳其军从中华帝国采购军事装备和战备物资。

    这样,拿了钱的土耳其政府不得不做出表率,宣布在巴尔干半岛的22万土耳其军队进入战争状态,并向对面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发起进攻,希腊游击队亦从塞浦路斯基地获取了中华帝国的军事援助,积极配合土耳其军的进攻。

    同时,一直驻扎在亚美尼亚边境的30多万土耳其军队撤离。这样一来,亚美尼亚军再无后顾之忧,便放心出动主力部队进攻顿河区的德军了。

    1943年5月15日,亚美尼亚出动了全部空军,对顿河流域的莫斯托夫、卢甘斯克、顿涅斯克等德军实际控制的城市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

    这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当莫斯托夫市中心的钟楼的指针指向8点45分的时候,顿河三角洲上空的云雾刚刚消失。莫斯托夫空军基地里,一切象往常一样,大批德军军官们正在例行膜拜希特勒画像,许多防空哨所值班室人员正在进行交接班。

    突然,空中的轰鸣声骤然四起,亚美尼亚军的上千架战机闪电般袭来,打得德国空军措手不及,大批德军飞机还未起飞,就被摧毁在地面上。

    这一天,亚美尼亚空军几乎倾巢而出,甚至连教练机也投入了战斗,对同盟国家在顿河流域的3个空军基地和25个野战机场进行了全面袭击。

    战斗从早晨一直持续到傍晚六点左右,亚美尼亚空军对德军、意大利军、罗马尼亚军等同盟国部队进行了四波次的突袭。

    亚美尼亚空军的飞机从久姆里、瓦纳佐尔等空军基地起飞以后,保持四机编队,向西面黑海方向出航。亚美尼亚空军飞行员巧妙地利用黑海上空的厚厚云层避开同盟**在地面的防空哨所侦查,躲过了德国空军侦察机的搜索。

    随后,飞机在离海面不到10米的高度掠海飞行,进入陆地后,升至20米,他们没有直飞所要攻击的目标,而是飞到顿河三角洲的北面,突然折转向南,从保加利亚军的防空区通过突然进攻德军的空军基地,攻击高度只有100—150米。攻击中,亚美尼亚军飞行员都遵循从中华帝国空训基地学到的最新空袭战术,“先打跑道,后打飞机”的原则令德军的飞机无法起飞,只能在地面上干瞪眼。

    第一波袭击了德军占领原苏军的二个空军基地,这是同盟国在顿河流域的主要空中力量,被亚美尼亚空军列为重点打击目标。第二波主要袭击在扎波罗热的意大利轰炸机野战机场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巴尔干同盟军的十几种混合机种的8个机场。第三波攻击了克里沃罗格的德军空军基地。最后,在完成了对顿河三角洲的两个空军基地和25个野战机场的攻击之后。从下午五点以后的一个小时里,在黑海环抱的辛菲罗波尔半岛的罗马尼亚海军控制的原苏联黑海舰队基地也遭到了亚美尼亚空军的袭击,造成严重的破坏,其中两艘亚美尼亚海军驱逐舰被击沉。

    就这样,在开战后的60个小时内,亚美尼亚空军共击毁同盟国家飞机1451架,其中德军就损失飞机1036架,意大利则损失了161架。同盟国在顿河三角洲的作战飞机损失了95%以上,整个同盟国顿河航空联队陷入瘫痪状态,而亚美尼亚空军只损失了126架飞机。

    为实施这次空袭,亚美尼亚军进行了长时间的侦察和准备。基本上摸清了同盟国各**队的情况,尤其对空军的情况十分清楚,如空军基地的位置,跑道状况,防空火炮设施等,甚至连德**官的活动规律也了如指掌。

    当然,亚美尼亚军获得的这些情报大部分都是中华帝国情报局提供给他们的。其准确性几乎高达90%,凸显中华帝国中央情报局在欧洲经营近半个世纪所取得的突出成果。

    亚美尼亚空军突袭同盟**成功后,短时间内取得了顿河三角洲上空的制空权,于是亚美尼亚陆军迅速出击,凭借强大的机械化部队对同盟**展开了闪电战。

    5月15日,在亚美尼亚空军实施空袭后的半小时,其地面部队的5个师以坦克装甲车为前导,自塔甘罗格、沙默特和卡缅斯克大举向对面的同盟**发起进攻。

    德军在顿河三角洲有5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共约12万人,分别据守在各个战略要点上。

    由于德军根据此前的外高加索战争的经验,对亚美尼亚陆军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调整了战术,将大量兵力部署在顿河三角洲一带,顿河以东的兵力空虚,就是怕亚美尼亚突然翻脸对德军展开闪电战。

    亚美尼亚军在反复攻击后,占领了塔甘罗格一带,进入了顿河以西,卢甘斯克以东七十多平方公里的区域。接着,亚美尼亚军兵分三路,向顿河三角洲地区进攻,当地的苏联游击队则积极配合,将同盟**的兵力部署悉数告之,极大的减少了亚美尼亚军指挥官的军事误判。(未完待续)

正文 第645章 钢铁的碰撞(下)

    紫禁城勤政殿,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召开御前会议,就联合**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及选择最佳登陆地点和如何应对同盟国的反登陆作战等进行最后表决。()

    张自忠首先表态道:“启禀陛下,在英国的帝国五十万大军已经完成了休整,随时可以进行对欧洲的登陆作战。”

    王辰浩问道:“地点选好了吗?”

    张自忠回答道:“蔡锷将军亲自勘察的登陆地点,目前确定在法国下诺曼底或者敦刻尔克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由于担心同盟国的间谍获取联合**登陆地点提前防范,蔡锷将军会在登陆作战行动开始前八个小时决定主攻方向,具体情况还得看登陆行动那第645章钢铁的碰撞(下)天的天气和海况。”

    王辰浩点点头,突然道:“别选了,就诺曼底吧!”

    张自忠顿时愣住,满脸不解的问道:“陛下,您这是?”

    王辰浩笑道:“也没什么,就是觉得诺曼底登陆会吉利一些,钦天监也是这么说的!”

    站在最后一排的钦天监大臣袁天罡顿时翻翻白眼,干咳一声,急忙出列附议道:“陛下明鉴!钦天监昨夜观星象,推算短期内帝**队在诺曼底实施登陆作战行动会有福星高照,而敦刻尔克方向的福星指数要差一些。”

    对于科学来说,钦天监的推测属于迷信。但对于军人来说,战前进行全盘战略谋划是不可以相信迷信推断的。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兵棋推演。不过,当战争打响那一刻开始,当军人在战场上玩命的时候,科学的判断就成为了配角,因为你根本无法判断敌人那不长眼睛的炮弹和子弹会不会打到你身上,更多的还是靠运气。

    但凡当过兵打过仗的人,对此都不会产生异议,同样包括张自忠等军方大臣们。他们也同样感同身受。第645章钢铁的碰撞(下)毕竟科学还无法解释一切现象,有时候适当的迷信是必须的。

    张自忠点头道:“臣会向蔡锷传达陛下的意思的!”

    这时,宋教仁对张自忠说道:“欧洲第一战必须要胜利,这关乎帝**队的整体士气问题。你们要确保万无一失!”

    张自忠回答道:“宋大人放心,我们已经有了万全之策!”

    王辰浩这时突然问道:“德国肯定会想到帝国的登陆作战行动的,他们不会没有防范措施。”

    “是的陛下!”张自忠回答道:“目前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都判断帝国会对欧洲进行登陆作战行动,但他们还不清楚我们到底在哪里登陆。()蔡锷将军放出的风声是联合**将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半岛实施登陆作战。目前西班牙和意大利两国已经吓坏了,正在全力固防海岸线。”

    宋教仁问道:“那德国方面呢?”

    张自忠回答道:“希特勒的确很精明。他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目前德军在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等海岸线都大规模的加固了防御工事。超过300万德军部署到位。”

    王辰浩笑道:“三百万德军部署在一万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上,要守卫数百个适合登陆的区域,他们的兵力肯定非常分散了。”

    “陛下英明!”张自忠笑道:“目前联合**的登陆兵力已经达到了140万人,而德军在上下诺曼底和敦刻尔克区域的兵力不过三十万人左右,只等我们的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会合,便展开行动。”

    宋教仁问道:“那德国海军呢?据我所知,德国海军的实力非常强大。一旦我军开始登陆行动,如果德国海军突然出现。攻击我登陆部队怎么办?”

    王辰浩点点头,这也是他担心的问题。于是看向张自忠。

    张自忠微微一笑,说道:“只要帝国两洋舰队汇合,足以打垮德国公海舰队。更何况英国海军也有很强的实力,加在一起足以。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总参谋部已经制定了一份全歼德国公海舰队的作战计划,这份计划会在真正的登陆行动开始前完成,届时我登陆部队不会再受到德国海军的威胁。”

    宋教仁正要问什么计划时,张自忠提前堵住他的嘴道:“军事机密!”

    “了不起吗?”宋教仁哼了一声,没好气的白了张自忠一眼,却是闭口不问了。

    张自忠灿灿一笑,转身对王辰浩道:“臣随后会将针对德国海军的作战计划呈交给陛下圣裁!”

    王辰浩点点头,也不过问这事了。

    随后一个多小时里,王辰浩同文武大臣们继续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一事的诸多政治、军事和经济协同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政治和军事问题基本上一带而过,中华帝国在这方面拥有无可争辩的领导地位,联合**完全在中华帝国的控制之下。而值得一议的是关于军费问题,显然中华帝国财大气粗,联合国各国都希望能获得中华帝国的经济援助。

    在这个问题上,王辰浩最后表态,责令财政部准备5000亿龙币的十年战争国债,用于向同盟国开战的各联合国成员国的出兵作战保障。

    欧洲第二战场的问题经过这次御前会议之后,基本上敲定了,由帝国总参谋部和联合**司令部联合指挥。

    御前会议结束前,王辰浩问道了苏联战场的情况。

    张自忠解释道:“陛下请放心,目前帝**队已经在西疆战区和北疆战区集结了一百五十万大军,随时可以开赴苏联战场参战。不过现在苏联红军反击同盟**成功,土耳其军能够牵制巴尔干半岛的敌军,亚美尼亚军进攻顺利。综合研判,帝**队应暂缓进入苏联战场,让他们先消耗同盟国的军事力量,在关键时刻帝国再出兵也不迟。”

    宋教仁说道:“虽然这符合帝国的利益,但国际媒体一直咬着我们不放,指责我们故意让苏联红军消耗,这给帝国政府带来很大的国际舆论和外交压力。”

    王辰浩点点头,道:“没错!舆论的压力还是需要顾及的!”

    张自忠连忙说道:“请陛下放心。臣会想办法平复舆论的!”

    王辰浩这时说道:“苏联那边可以拖一拖。亚美尼亚军虽然兵力不多,但装备却是跟帝**队差不多,战力强悍,用他们去试探一下同盟**的实力还是可以的,但不要做的太过分了,这些盟友在战后还有很大的用处,别让他们损失太大了。”

    张自忠立即回答道:“微臣谨遵陛下圣谕!我军正计划在地中海展开攻势。不过那要等到海军摧毁德国公海舰队之后才行,现在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派出空军去支援他们。”

    王辰浩点点头。表示理解。

    ~~~~~~~~~~~~~~~~~~~~~

    在紫禁城商讨欧洲战局的同时。亚美尼亚军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卷起钢铁洪流一路猛攻,从中华帝国那里学来的空地一体化协同作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打得对面的同盟**一路溃败。

    为了挽回顿河流域的败局,德军统帅部下达了顽强抵抗的命令。在顿涅茨克的德意联军发动了两次反攻,终因没有空军的支援而失败。

    17日,北路的亚美尼亚军攻抵顿涅茨克附近。中路亚美尼亚军越过顿河。于当日下午攻陷了斯维尔德,以4000兵力俘虏了万保加利亚皇家陆军。南路亚美尼亚军进抵吉米特拉山口。堵住了德93军的退路。

    于是,德军不得不将罗夫斯克的第201军派往增援。以保住93军不被全歼,结果中了亚美尼亚军调虎离山之计。

    到5月18日,亚美尼亚军第一空降师在罗夫斯克西郊实施大规模空降,驻防的西班牙陆军第3步兵旅犹豫不决,拖拉了半个小时才出发前往攻击,却被刚刚完成集结亚美尼亚第一空降师第三装甲连成功击溃。

    西班牙军装备落后,面对亚美尼亚军的战车几乎毫无还手之力,略作抵抗便撤走了。

    亚美尼亚第一空降师在一个小时后完成了集结,迅速向罗夫斯克发起进攻。西班牙军略作抵抗便投降了,不堪一击的西班牙军就此成名。

    由于西班牙军的快速投降,亚美尼亚军在德军回援之前便控制住了罗夫斯克,掐断了德军的退路,并中断了德军的补给,使得德201军和93军陷入了前后夹击的态势当中,更危险的是德军失去了后方的补给,其装甲战车部队的燃油消耗只够半天的时间。

    当德军失去装甲兵力之后,亚美尼亚军前后夹击,在空地一体化的攻击下,迅速全歼了德军201和93军下辖的5个师。

    随着德国在顿河的两个主力军被全歼,同盟国集团在顿河三角洲的防御体系彻底崩溃。希特勒不得不命令卢甘斯克和戈尔洛夫卡两地的德军和同盟**队主动撤退,避免被亚美尼亚军迂回反包围。

    这样,仅仅三天时间,顿河三角洲就全部落入亚美尼亚军之手。

    亚美尼亚军在顿河三角洲战役中一战成名,尽管亚美尼亚国小,但迅速成为世界军事强国已经成为国际共识,毕竟能够打败德军的国家,他的军事实力都是值得国际社会肯定的。

    不过,这对于德国来说,无疑是屈辱性的。

    希特勒向顿河方向派遣的20多万德军并未按时赶到,原因是中华帝国空军借用土耳其国内的25个机场和塞浦路斯基地空军机场,共出动了20000万多架次,在一个星期内对德军前进的路线实施了地毯式大轰炸,摧毁桥梁、公路等基础设施,甚至连山路都被炸的到处是大坑,山体滑坡,导致德军很难前进一步。

    另一边,从塞浦路斯基地起飞的中华帝国战机共出动万架次,对德军后方的补给线进行猛烈轰炸,炸毁了德军在苏联南线战场上最大的后勤补给基地——位于乌克兰境内的乌曼基地。

    最终造成二十万德军精锐一个星期才走了不到200公里,造成德军增援顿河战场贻误战机,从而令德国失去了顿河三角洲。(未完待续!!!

正文 第646章 决战大西洋之海狮行动

    从北大西洋的挪威西海岸,一直到地中海巴尔干半岛的希腊沿海,美德同盟**队驻扎着数百万军队,死守一万五千多公里的海岸线。

    同盟**在主要海岸线可能的适合联合**登陆的地点进行了重点防守,大多数兵力都集中在法国、荷兰和西班牙面向大西洋一线,配备有数万门防空高射火炮和坚固的海岸防御工事,在每个海岸防御工事后方不远处都会修建几座野战机场,配备各种作战飞机。

    可以说,希特勒从一开始就害怕中华帝国,还未正式跟中华帝**交战便已经转入战略防御状态了,从战略上就已经输了先手,导致整个欧洲战局显然被动状态。

    不过,这并不代表德军一点反击措施也没有。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