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唯我独裁(巡洋舰)-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美国国内爆发了激烈的反犹太行动,在战争中破产和失业的美国人为了个人利益,于是只好昧着良心向犹太人发难,他们大肆抢劫打砸犹太人的店铺,迫害犹太人,掠夺犹太人的财产。

    而美国五大财团也想藉此摆脱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控制,于是便借此机会大肆在幕后煽动民族仇恨,并借机吞并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国的资产。罗斯柴尔德家族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为了躲避欧洲战后将家族的部分财产转移至美国,结果十几亿美元的资产在美国遭到洗劫,令罗斯柴尔德家族顿时衰落了下去。

    美国投降和《纽约和约》签订的消息传回中华帝国后,中华帝国上上下下举国欢庆,四万万五千万同袍奔走街头欢庆。

    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接到消息后,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随着美国的战败,被裂土赔款之后的美国,二十年内将无法跟中华帝国抗衡,中华帝国从此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强国。

    王辰浩大为高兴,顿时下旨全国大庆三天,并且大赦天下。所有参战将士们在原有功勋奖励上加倍奖赏,阵亡将士们的抚恤金也翻了一番。

    而另一边,在遥远的欧洲,马德里合约也签订完成,两大军事集团放弃战争,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从世界大战阴云中走出来的欧洲人,看到美国被中华帝国打垮也是倍感惋惜,同样作为西方人,他们同情美国人。欧洲的政客们和军事家们不由得仰天长叹,“中华帝国的崛起再也无法阻挡,世界从此再度回到东方凌驾西方之上的局面。

    !@#

正文 第470章 最大赢家

    第470章最大赢家

    经过六年的世界大战,欧洲所有参战国家的经济尽皆崩溃,社会动荡不安()。而唯一的白人强国美国也在中美大战中惨败,割地赔款,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从世界第二强国的位置上一落千丈。

    中华帝国在这两场大战中是最大的赢家,通过向欧洲各个交战国出售军火和物资大发战争财和对美国的军事掠夺,中华帝国获得了上千亿美元的利润收入,六年间造就中华帝国的经济强劲增长,军事实力无人能及,科学技术领先世界,加上政治稳定等因素,使得中华帝国一举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和科技强国,其他老牌西方国家已经无法望其项背了。

    马德里和约缔结后,世界大战宣告结束,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纷纷取消战时机制,将国家重心从战争转入发展经济上面()。

    由于中华帝国的介入,这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远超历史上的一战,其战争消耗和战争破坏给欧洲造成重创,各国经济崩溃,货币大量贬值,人民生活在困苦当中。

    原本欧洲战前建立起来的黄金本位制在战争期间随着各国停止黄金和纸币的兑换,纸币贬值,造成金本位制崩溃。尤其为了购买先进武器装备,各国不得不把大部分黄金和白银储备运往中华帝国,造成战后欧洲的黄金和白银库存太少,加剧了金本位制的崩溃。

    光华十七年底,中华帝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中华帝国拥有2。9万吨黄金和54万吨白银,造就北_京、天_津、上_海成为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三大金融中心,中华帝国的金本位制稳定,龙币成为全球唯一坚挺的货币,取代英镑和美元成为国际货币。

    战后的欧洲各国经济基本上都倒退十年以上,因此急需恢复经济。首当其冲的便是恢复金融货币稳定,抑制通货膨胀。为此,各国都使出浑身解数来进行经济和金融改革。

    在是否恢复金本位制问题上,英国的立场非常坚定,那就是恢复英帝国在战前的荣耀和体制。联合内阁首相大卫?劳合乔治联合英国十五家大银行,开始大规模回收纸币,抑制通货膨胀。为了解决金本位制所必须的黄金储备,英国一方面向中华帝国提出贷款请求,另一方面却是加紧了对英属殖民地的盘剥,尤其是对盛产黄金的南非殖民地进行掠夺式开采,对英属印度人民大肆搜刮钱财。

    尽管英国的海外殖民地被中华帝国夺取了很多,但是南非殖民地丰富的金矿和钻石矿将极大的缓解英国的经济压力,使得英国的金本位制体系能够慢慢恢复起来。但是对于欧洲大陆的其他各国来说,他们尽管有些海外殖民地,但是远远没有英国的大和富庶,欧洲大陆各国对于金本位制体系的恢复只能依靠外力帮助,而中华帝国控制着全球80%的黄金,他们只能向中华帝国求助()。

    这样一来,欧洲大陆各国难免不被中华帝国控制金融命脉。各国政府都深知此点,但是面对国内动荡的经济和混乱的货币,如果不能够及时稳定经济,那么动荡的社会很有可能被红色政权所利用。如果说向中华帝国借债是与虎谋皮的话,那么给红色政权机会就是引狼入室,自掘坟墓。

    因此,欧洲各国避重就轻,纷纷派出代表前往中华帝国游说,请求中华帝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此时,中华帝国正沉浸在巨大的喜悦气氛当中。国库里突然间多了价值三百多亿龙币的黄金和白银,帝国官员们都不知道该如何花这笔巨款了。

    各部门的最高官员们都云集国会大厦,带着各自的财政预算方案同国会议员们攀谈,争取国会通过他们的议案。

    而作为内阁总理大臣的唐绍仪却不在帝国大厦里,而是到紫禁城求见皇帝王辰浩,听取王辰浩的建议。

    如此巨款如何个花法,王辰浩心里也没个谱了,于是跟唐绍仪一起研究对策。

    在王辰浩看来,20世纪是个科技大爆炸的年代,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一旦科技落后一步,那么整个国家方方面面都会被甩开,因此王辰浩首先关注科技的发展。

    唐绍仪道:“皇家科学院已经云集了两万多科学家和学者,帝国在科技人才的储备方面已经领先世界其他国家了。”

    王辰浩问道:“爱因斯坦请来了吗?”

    唐绍仪摇摇头,顿时苦笑道:“按照陛下您的指示,臣已经多次指示皇家科学研究院将爱因斯坦请到中国来,但是爱因斯坦始终不忍心抛弃德国,多次拒绝帝国的邀请。”

    王辰浩心中暗叹,此时正是物理学革命的时候()。而这场物理学革命的先锋便是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广义和狭义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为20世纪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奠定了理论基础,它大大推动了科学前进,特别是对研究接近光速的运动和原子物理具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

    对于原子物理,王辰浩心中非常的紧张,因为他不敢肯定在他的领导下中华帝国会率先完成核子武器的研究,也不敢肯定改变了历史之后的美国是否还会第一个造出原子弹来,如果让美国率先造出原子弹来,那么中华帝国将面临被毁灭的灾难。

    因此,王辰浩不敢说中华帝国已经真正成为世界主宰了,至少在中华帝国的原子弹研究成功之前他不敢懈怠。

    当然,原子弹不是爱因斯坦一个人能够研制出来的。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重要的还有量子力学的出现,这是研究微观世界粒子运动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的发现解决了原子结构以及原子中的电子运动问题。它为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和激光技术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王辰浩深知量子力学在这一时期的应用是它和相对论结合形成原子核物理学。好在这方面还算让王辰浩放心,因为数月前,北洋科技核子物理实验室的二十多位专家发明成功了回旋加速器,居里夫人第一个用中子轰击重元素铀,发现了铀的核裂变现象。从而证明了王辰浩在八年前跟核物理专家们讲的铀元素核可以裂变的事情。

    王辰浩明白他辛辛苦苦期盼的核子物理的大门已经敞开了,核子武器的研究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因此他决定成立核子物理研究基金。

    唐绍仪问道:“陛下打算拨付多少资金作为这个核子物理研究基金呢?”

    王辰浩想了想,此时美国恨透了中华帝国,为了保险起见,他不得不放弃以前下达的循序渐进的研究方案,于是说道:“先拨付五亿龙币作为基金!”

    唐绍仪大吃一惊,五亿龙币数额太过庞大,但好在帝国现在有的是钱,加之唐绍仪坚信既然王辰浩认为重要,那么肯定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情,因此提笔记录了下来()。

    接着,唐绍仪说道:“陛下,工商大臣张謇在报告中称,帝国工业在这次世界大战时期发展迅猛,对于电力的需求成指数倍增长,而帝国目前的电厂数量不足,电力生产量已经跟不上工业、商业和民间的用电消耗了。他这次的报告称希望国会能够批准关于大力发展电力生产的拨款预案。”

    在这次世界大战期间,电力生产和电子工业有很大发展。电是既简单方便又经济便宜的动力来源,这个认知已经被全世界各国多接受。同时,它又是实现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各国对电力生产十分重视。

    世界大战期间,中华帝国已经开始了电力革命,由于中华帝国本土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工业发展强劲带来电力产业的跳跃式发展。而火力发电站占电力的主导地位。中华帝国的火电站发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80%,在发电设备上,先进的轮机系统逐渐代替了活塞式蒸汽机。水力发电也日益增多,但因为王辰浩并不建议过多的在江河上修建水电站,少量的水电站可以防洪抗涝,但是多了的话就会引发巨大的地质灾害。

    电力技术的革新使中华帝国的发电量迅速增加,在六年大战期间,欧美发电量停滞不前时,中华帝国的发电量增加了5倍多。但这跟增长超过50倍的工业用电、商业用电和民用电比起来,明显不足,因此电力如果不加以大力倡导,很快将会成为限制中华帝国高速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王辰浩想到这里,点头道:“未来电力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大力发展电力生产是加快国民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

    唐绍仪说道:“张謇在电力建设方面的投资预算为15亿龙币,臣以为是不是多了点!”

    “不多!”王辰浩立即回复道:“只有对电厂巨额投入,才能满足国家的电力消耗,同时电厂增加了,才能抑制电价,工厂、商场和民宅才能用得起电,才能反过来促进生产,还可以刺激电器用品的销售()。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在王辰浩看来,随着电力的增长,各生产部门逐渐改用电力,民用电器如洗衣机、吸尘器、电冰箱也逐渐普及起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无线电和电影事业的发展。无线电通信技术在世界大战前已经发明。中华帝国的科学家们又在短波和超短波的研究上取得成就,使无线电通信的有效距离不断扩大,为广播事业奠定了基础。战后,中华帝国的广播事业得到发展,从最开始的军舰上的广播电台,推广到中央政府进行正规的定时广播。最新发明的无线电收音机成为畅销的热门货,战后的中华帝国国民们非常有钱,可以购买这种奢侈品,使得中华帝国的收音机的销售额比战前增加了13倍,由6000万龙币增加到了1。72亿龙币。这一时期,电影技术提高很快。最初是无声电影,或是用留声机的唱片伴音,但效果不好。1917年,中华帝国出现了第一部有声电影,并在中华帝国各大城市迅速进行推广,被广大国民们所喜欢。

    同样,电力的发展使许多固定式的工作机器采用了电力驱动。但是,它不能适应移动式的机器的工作条件。因此,内燃机仍然是最主要的动力装置。1917年,内燃机的总功率大约占原动机总功率的四分之三。内燃机广泛应用于运输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汽车成倍增长,尤其是中华帝国的汽车工业和汽车销量指数倍增长。

    由于中华帝国政府实行国民购买汽车政府补贴的政策,帝国从此便开始进入了汽车时代。而在世界大战期间,中华帝国的汽车出口激增,国内国外都无法满足,这促使帝国的汽车工业跳跃式发展,全国陆续出现了3000多家汽车公司,其中大品牌就超过1000家,1917年的世界汽车年产量比1900年增长566倍,达2150万辆,而中华帝国就消费了90%,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

    当然,内燃机也广泛应用于海上和内河运输业。从1910年至1917年期间,中华帝国装备内燃发动机的船舶吨位增加了九倍。各造船厂所制造的内燃机船的数量第一次超过了当时所有的蒸汽机船。内燃机技术的改进使民用航空事业兴起。1917年,随着中华帝国对美战争结束,大型轰炸机生产厂商再次失去了军方订单,数以万计的轰炸机定点取消后,生产商将其转为民用()。并在全国各大城市和国际之间申请开通了数百条航线,建立定期国内国际航班。

    而随着汽车的增多,中华帝国先后修建起高速公路。汽车在城市间交通运输中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并逐渐把城市和农村密切联系起来,公路网络日益密集。

    因此,王辰浩对于詹天佑提出的在全国修建高速公路网和航空网一事非常的赞同,并赞同交通部关于修建全国大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和航空航线所提请的10亿龙币预算方案。

    当然这份预算案还包括修建机场设施在内,中华帝国目前对于机场的控制还非常严格,重要城市的机场设施都归政府控制。不过,随着中美战争结束,中华帝国在军事上的威胁已经基本上消除,因此已经有部分地方政府议会批准了将机场交给民营企业经营。

    汽车、飞机的发展,需要大量橡胶做轮胎。1910年,中华帝国为了摆脱对东南亚橡胶的依赖,北洋科技和皇家科学院联合研制了合成橡胶,但质量远不如天然橡胶,价格也昂贵。到了1917年,中华帝国研制出质量较好、成本较低的合成橡胶。因此工业化生产橡胶已经成为重点,对此王辰浩也赞同。

    在轻工业方面,中华帝国在六年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了超高速发展。欧洲各国的工业转入重工业,战争的巨大伤亡造成轻工业工人被征召入伍,轻工业不是倒闭就是破产,中华帝国借机大量向欧洲出口轻工业产品,到了1917年时,中华帝国的轻工业已经占据全球70%份额。

    中华帝国轻工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追求利润的商人们很快将目光放在商品的开发研究上面,中华帝国普及大学教育制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大学生,其中不乏有这方面的人才。

    1917年初,江南纺织厂研究员李俊涛研制尼龙丝成功,开始用来生产牙刷,后来大量生产尼龙丝袜、尼龙丝衣服。而北方服装厂陈克锦则发明了涤纶,从此中华帝国纺织工业进入了尼龙涤纶时代()。而尼龙和涤纶的出现,顿时被全世界的人们所热捧,由此中华帝国的大批服装设计师借助人们对新不料的热爱而走红,中华帝国的服装出口不再以物美价廉著称,而是以品牌方式走入国际,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国际大品牌,利润翻了几番。

    同样,中华帝国继购买了美国人发明的塑料专利权后,在本土大规模的生产,各种塑料投入市场,遍布行行业业,它们在工业上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华帝国的汽车、飞机和轮船大规模采用内燃机,也迫使中华帝国的石油生产和石油化工工业迅猛发展。由于王辰浩知道中华帝国是个贫油国,而且开采难度非常大,为了将来国民经济发展之必需,王辰浩下令但凡中华帝国国内发现的石油资源一律标注封存,帝国的石油悉数从波斯湾进口。而波斯湾的科威特在中华帝国的控制之下,原油开采和运输极为便利,运回国后的成本也比本国自行开采要便宜的多,因此中华帝国就更没有必要开采本土的有限石油资源了。

    石油化工工业除了大规模生产军民使用的燃油之外,炼油的残渣中的沥青更是废物利用,被用来修建高速公路。

    除化工外,冶金、机械制造等方面原本就是中华帝国的强项,经过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化刺激,帝国的冶金和机械制造能力更上一层楼,并且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工业生产和管理体系。

    在农业方面,中华帝国连续十七年获得大丰收,年产量已经达到2。5亿吨。得益于杂交水稻、化肥工业和机械化管理等的支持,中华帝国形成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四个大型农业生产基地。虽然农业人口还在急剧减少,但是粮食产量不但满足国内消耗,更是很大一部分用于食品加工出口。中华帝国的食品工业在世界大战期间深受欧洲人喜欢,战后欧洲商人继续从中华帝国进口各种食品,东方人的饮食文化得到西方人的认可,并在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文化。

    唐绍仪每跟王辰浩研究一个问题后,都在他的记录本上写下“同意”、“默许”、“待研究”或者“不赞成”等字样作为参考,这样待会儿等他参加会议时心里也就有底了()。

    可以说,尽管王辰浩已经将行政权力下放给内阁多年,但是他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巨大的。或许这种影响力会一直持续到王辰浩过世,以后即位的历代皇帝的影响力才会逐渐减小。

    “陛下!”唐绍仪问道:“英法德意等国希望帝国能够伸出援手,帮助他们的政府稳定国内金融。”

    王辰浩灵机一动,突然想起了历史上的一战过后,美国就是利用他赚取的巨额战争财富去帮助欧洲经济复兴。表面上是援助欧洲,实际上当时的美国人手里握住了欧洲的黄金命脉,等于放贷给欧洲各国,帮助欧洲经济复兴的同时,也为美国赚取了大量的金钱,并控制了欧洲的经济命脉。正因为美国变成了欧洲的债主,美国人便开始耍流氓,大肆进行经济建设,结果一不小心弄出了信贷危机引发经济危机,结果欧洲也不可避免的被波及到,美国的危机实际上转嫁给了欧洲,并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王辰浩心想当年的美国就是此时的中华帝国,只不过区别是中华帝国是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方式,经济危机不容易发生,但是借款给欧洲,当欧洲的债主,赚取巨额的高利贷回报还是只得一试的。

    想到这里,王辰浩说道:“欧洲各国肯定要抑制通货膨胀,整顿金融货币,想要收回市场上流通的超量货币,必须得靠帝国的巨额贷款才行。这是一次发财的机会,你通知财政部,可以贷款给欧洲各国,不过贷款数额要控制得当,要保证能够收回来,不要变成烂帐。”

    唐绍仪记下后,又问道:“陛下,战争已经结束,世界上短时间内没有可以威胁到帝国安全的国家了,军费和军备问题是不是应该缩减一下了。”

    王辰浩点头道:“没错!短时间内帝国非常安全,朕考虑一下再给你答复!”

    唐绍仪领命,不再追问。

    !@#

正文 第471章 国际联盟

    第471章国际联盟

    光华十七年的年终会议结束后,中华帝国国会正式通过了一百二十亿龙币的庞大经济刺激计划,涵盖帝国各行各业,全体国民皆有受惠()。

    同时,帝国国会也通过了向欧洲提供六十亿龙币贷款的庞大经济援助计划。其中英国借款十亿,法国借款二十五亿,德国借款十五亿,意大利借款三亿,剩下八亿龙币分别被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希腊、波兰、土耳其等国获得。

    中华帝国通过向欧洲提供贷款,一方面赚取高额的贷款利息回报,另一方面欧洲各国将用这笔巨额贷款从中华帝国进口必需物资,从而刺激中华帝国的工业产品生产和出口,带动中华帝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中华帝国的龙币得以广泛的打入欧洲市场,成为欧洲唯一坚挺的货币,扩大了龙币的影响力。

    但最重要的是,中华帝国通过向欧洲贷款,手握黄金利器,等于掐住了这些国家的金融命脉,使其受制于中华帝国。对于中华帝国未来对欧洲之政治和经济决策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欧洲各国得到中华帝国的巨额贷款自然欢喜不已,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还有更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大规模军备问题。

    经过世界大战洗礼后的欧洲,对于战争的恐慌是非常强烈的,尤其是受到战争迫害最严重的法国,对于战争可以说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

    在这种大前提下,欧洲各国的军备问题成为了民众的焦点,裁军和终止军备竞赛的呼声甚至超过了对通货膨胀的抗议程度。

    欧洲各国都被战争拖垮了,战后各国国内的数百万军队开销、军备保养和维持,以及巨额的战争抚恤都拖得各国财政喘不过气来,裁军以及是迫在眉睫之事()。

    然而,各国都不敢率先裁军,担心裁军后被敌国突然攻击,因为各国都无法支付再次启动战争总动员计划所必须的启动资金。

    各国因为裁军问题再次聚集到一起谈判,但是各国彼此间都不是很信任对方。尤其是德国对法国非常的不信任,有消息称法军参谋部有一份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的计划,甚至还打算出兵攻占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而法国也不敢轻易裁军,因为法**队在大战期间就已经被德军打垮了意志,多次爆发军队官兵拒绝战斗的事情,一旦裁军,再想集结起来根本就不可能了。

    对于英国来说,英国死要面子的要维持强大的海军,保住日不落帝国的最后荣誉,因此战争期间建造的超级战舰没有停工的意思,英国皇家海军更是叫嚣着要超过中华帝国海军,夺回世界第一海军强国的宝座。而德国公海舰队自日德兰海战胜利之后,德国海军的傲气也大涨很多,作为战后欧洲第一海军强国,德国海军不舍得裁军,甚至还要求议会拨款保住船厂里正在建造当中的超级战舰。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意大利,意大利对于协约国未能实现战前给意大利的承诺而恼火,英国海军被德国海军重创后,意大利盯上了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尤其对南非馋涎欲滴。因此,意大利海军也不想裁军。

    各国心里互有猫腻,但是他们都得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没钱。跟中华帝国借的巨额贷款仅仅能够维持现有财政开支,但是如果不裁军的话,这笔大贷款很快就会被消耗光的。

    而且各国还得面对国内反战的压力,以及来自苏俄的红色威胁,因此各国政府陷入两难境地。

    在这个时候,中华帝国看准了时机,借着经济援助欧洲的机会,插手欧洲事务。

    公元1918年元旦,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在致国内外同袍和国际友人的新年贺词中提出《八点和平原则》,其中第七点是针对欧洲各国国民的,王辰浩向欧洲各国国民传达了中华帝国热爱和平的信号,并将积极推动任何必要措施来避免战争和制止战争,不至于重蹈世界大战的覆辙()。而在最后一点中,王辰浩提出呼吁世界各国一起成立国际联合组织,各国互相保证彼此的政治独立、领土完整。

    中华帝国作为世界大战后的唯一强国,作为这个强大国家的实权皇帝,王辰浩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震颤着世界各国的神经末梢。各国政府立即对王辰浩的元旦讲话进行深入剖析,理解其含义,并揣测中华帝国的下一步行动和意图。

    显然,王辰浩提出的成立国际联合组织一事被各国政客们所追捧,认为这是解决当前各国无法达成的裁军和经济合作的问题。而经历了世界大战的西方人们都对战争深恶痛绝,反战呼声之高正好跟王辰浩的讲话一拍即合。

    一时间,王辰浩成为了了世界人民心目中的爱和平坚决反战的领袖人物,王辰浩的讲话得到来自世界各国政府和民间的大力支持。

    于是,成立和平解决国际纠纷的国际联盟一事板上钉钉了。

    公元1918年2月5日,来自全世界的34个国家的代表齐聚上_海外滩和平饭店,经过两个月的讨论,在中华帝国的操纵下,以伍廷芳为首的起草委员会来草拟《国际联盟盟约》(venant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尽管中华帝国强势为国际联盟撑腰,但是世界大战的无果而终导致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的矛盾根本没有解决,双方没有共同话题很难达成一致。最终,中华帝国做出让步,允许同盟国和协约国将反对共产国际一条写入国际联盟盟约当中。因为只有将**产国际这个全世界各国都认同的条款写进去,才能让各国一致团结在国际联盟的框架之内。

    然而,正是这一条款的加入,给国际联盟埋下了隐患,后来的纳粹国家为了避开国际联盟的制裁和阻挠,打着**产国际的旗号成功的绕开了国际联盟组织来发动侵略战争,而国际联盟各国也都被其**产国际的谎言所欺骗,采取绥靖政策,最终导致了纳粹国家的崛起()。

    虽然有隐患,但是就眼前国际局势来说,能够成立国际联盟组织却是正确的选择。

    国际联盟组织拥有34个成员国,国联最高委员会由中华帝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五国担任常任理事国。凡国联成员国都有权派最多三名代表出席大会,每个国家都有一票表决权。大会的决议,除盟约特别规定者外,均需全体一致通过。但五个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大会有权处理“属于联盟行动范围以内或联系世界和平之任何事件”。值得一提的是,国际联盟承认高尔察克的白军政府为合法政府,代表俄国加入国际联盟,为正在入侵苏俄的欧洲干涉军提供了法理依据。

    国际联盟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盟约规定通过集体安全、裁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措施,以保障会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并规定对违背者实行经济制裁。国际联盟还关注并协助处理国际范围内的卫生、知识产权交流、奴隶贸易、鸦片贸易、难民及妇女权利等问题。

    国际联盟的主要机构有国联大会、行政院、秘书处和国际常设法院。而作为国联的官方语言有中文、法文、英文。中文能够入选第一位,主要是中华帝国方面以说中文的人最多为由,为此中华帝国甚至承诺在中华帝国的附属国和海外领地内也将推行中文官方教育,因此其他国家考虑到中华帝国的政治压力只好同意。

    大会还提出了成立直属国际联盟的联合军,用以干涉违反国际联盟行为准则的事件。然而组建联合军只是中华帝国一厢情愿,各国财政都非常困难,很难掏钱来维持联合军,于是这项提议被搁置。

    在国际联盟总部的所在地的选择问题上面,欧洲国家建议总部设在瑞士,初步预算1000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