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唯我独裁(巡洋舰)-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华帝国陆军装备第一次大换装是在前朝清光绪二十一年,当时国内的装备工业能力太弱,所有装备都进口自德国,清一色的德械装备。到了1900年,中华帝国大规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工业制造,国内开始大规模仿制德械装备,从而有了中华帝国本土的强大山寨工业能力,从而促成中华帝国陆军第二次大规模换装,清一色的山寨西方军工产品。
到了光华十年,子弹12亿发。
随着中华帝国的6。5毫米枪族武器在欧洲战场上获得一致好评,这些武器的出口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同时,中华帝国的6。5毫米枪族武器所需要的弹药,欧洲各国短时间内无法自行生产,因此还得从中华帝国进口。这样一来,随着中华帝国的枪支大量流入欧洲,各国对6。5毫米子弹的需求急剧攀升,很快中华帝国就以产能不足为借口抬价,使得各国不得不高价购买。
同时,中华帝国对欧洲大规模出口6。5毫米枪械和弹药,也使得中华帝国在该枪族系列武器上面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生产工艺更加完善,随后十年式武器系统不断的进行改进,到了光华十六年时,中华帝国陆军已经将早期型号的武器都卖给了欧洲,自己则使用最新型的改进升级版本。
欧洲战场成功的检验了中华帝国的6。5毫米枪族,也使得中华帝国的枪械专家们进一步在十年式枪械上面加以改进缺陷。
光华十六年,中华帝国帝国陆军制式步枪依然是m10半自动步枪,但是却是经过了三次修改完成的,全称已经改为m10a3。改动方面主要集中在优化枪机构造,降低后坐力,重量减少0。2千克,射击精度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增强等。
m10勃朗宁式轻机枪的改动最大,经过了六次大幅度改动,最终定型为m10a6轻机枪,后来因为m10a6已经跟m10相差太远,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因此又改称m16轻机枪。最大的改动依然来自勃朗宁,因此依然被列为勃朗宁系列武器。
欧洲战场上的机枪武器变成了屠夫,凡尔登一战,德国使用马克沁重机枪一天屠杀了英法联军6万余人。而奥匈帝**使用中华帝国的m10机枪三天时间屠杀意大利军队15万人,使得中华帝国的m10机枪在欧洲多了个外号“屠夫”。
中华帝国陆军委员会根据战场上反馈的情报,要求枪械设计委员会在m10轻机枪基础上开发一款更先进的轻机枪,而原本的m10重机枪已经被m2重机枪取代,因此m10轻机枪的开发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陆军委员会要求开始设计一种新型的轻机枪,要求性能超过m10轻机枪,因为欧洲已经大量装备m10轻机枪了,用不了多久欧洲就会开始仿制m10,这对中华帝国陆军未来在轻机枪领域上是个重大的威胁和挑战。
帝国枪械委员会在勃朗宁等人的带头下,开始研制m16轻机枪。经过一系列改进设计,气动式布局的轻机枪技术愈发趋于成熟,在参考各**队仿制的衍生型勃朗宁机枪、麦迪森机枪和维克斯机枪后,终于获得突破。
m16轻机枪依然为活塞长行程导气式,采用枪机偏转式闭锁方式,即靠枪机尾端上抬卡入机匣顶部的闭锁卡槽实现闭锁。可选择单发或连发射击。采用6。5毫米口径,发射6。5×57毫米枪弹。该枪采用弹匣供弹,容弹量为30发。弹匣位于机匣的上方,从下方抛壳。由于弹匣在枪身上方中心线,因此瞄准具偏出枪身左侧安装。该枪瞄准装置采用由普通准星和蜗轮式缺口照门组成的机械瞄准具。
该枪枪管外部有散热片,枪管口装有喇叭状消焰器,膛口装置上四周钻有小孔。枪托后部有托肩板和托底套,内有缓冲簧以减少后坐力。两脚架可根据要求伸缩。枪管上靠近枪中部有提把方便偕行与快速更换枪管,对于轻机枪来说,更换枪管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m16作为班组轻型自动武器,使用提把与枪管固定栓可以快速更换枪管的设计,使它在使用上有了更大的弹性。步骤极为简单,只要将枪管上的固定环向上转,脱离闭锁的凹槽, 即可向前脱出。之后反操作把新枪管换入,固定即可。
为了有效保持火力延续性,一般配备一个射手和一个副射手,大量弹药和备用枪管都有射击副手携带。熟练的射手在副射手的帮助下,更换枪管整个步骤只需要不到十秒钟的时间,一般每射击300发,需要更换一次枪管,如果射击频率慢,可以达到450发。
m16轻机枪结构简单,动作可靠,在陆军委员会的严格测试下,在激烈的战争中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也不易损坏,使用维护方便,射击精确以外,只要更换枪管就可以持续的射击。二人机枪组,大大提高了机枪实战性能。经过简单的射击训练就可以使用该枪作战。
不过,m16轻机枪采用枪身上方装弹匣影响了射手的视线,其瞄准装置是偏出枪体的瞄准方式,虽然并不影响射击的精确性,但是影响了射手的视线。对于机枪手来说,良好的视线是非常重要的。
随后m16轻机枪被拿到倭国战场上测试,在倭国作战的中华帝**士兵对此极为不满,于是陆军委员会很快又对该枪进行改进,将弹夹放到枪身下面,抛弹口该在右侧,这样瞄准具就不受影响了。
最终帝国陆军委员会批准服役的型号为m16a1。这款轻机枪将不对外出口,保证中华帝国陆军在轻机枪火力上领先欧美各国,保持优势。
勃朗宁设计的米m2重机枪没有多少改动,这款重机枪在欧洲战场上表现的非常拉风,号称坦克杀手和步兵绞肉机,因为该枪射击出去的米子弹可以轻易击穿除中华帝国m10式战车以为的欧洲所有战车的装甲,如果不是因为移动不方便,m2重机枪甚至可以取代反器材步枪的地位。
勃朗宁主要对m2重机枪的重量和散热系统进行了改进,重量降低0。6千克,增加了散热片数量和枪口消焰器,使得m2重机枪可以保持长时间的持续射击,为战场提供持续的大口径机枪火力压制。
在陆军制式手枪方面,原本的勃朗宁设计的m11式手枪已经非常完美了,陆军军官上下都非常喜欢,而且欧美各国的官兵们也大为追捧,仅仅1915年的销量就超过140万支,占手枪总销量的的九成以上。
然而,一件事情改变了中华帝国陆军军官们对m11式手枪的爱慕。
1915年底,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利用闲暇时间,耗时4年的时间,仿造后世中国的qsg92式、六四式女警手枪,设计了一款更加适合东方人使用的手枪。
王辰浩将其命名为草原之鹰,因为这款手枪的重量轻,力弱的女子也可以使用。
当然,王辰浩作为军事发烧友,自己设计手枪也不足为奇,不过这款手枪严格意义上是给后妃们设计的,因为皇后掌管后宫,羽林军的女兵们的价格购得velox照相纸的专利权。不过柯达很快发现配方不灵,贝克兰的回答是:这很正常,发明家在专利文件里都会省略一两步,以防被侵权使用。
柯达被告知:他们买的是专利,但不是全部知识。又付了10万美元,柯达方知秘密在一种溶液里。掘得第一桶金,贝克兰买下了纽约附近扬克斯的一座俯瞰哈德逊河的豪宅,将一个谷仓改成设备齐全的私人实验室,还与人合作在布鲁克林建起试验工厂。
当时刚刚萌芽的电力工业蕴藏着绝缘材料的巨大市场。贝克兰嗅到的第一个诱惑是天然的绝缘材料虫胶价格的飞涨,几个世纪以来,这种材料一直依靠南亚的家庭手工业生产。经过考察,贝克兰把寻找虫胶的替代品作为第一个商业目标。当时,化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很多可用作涂料、黏合剂和织物的天然树脂和纤维都是聚合物,即结构重复的大分子,开始寻找能合成聚合物的成分和方法。
早在1872年,德国化学家阿道夫?冯?拜尔就发现:苯酚和甲醛反应后,玻璃管底部有些顽固的残留物。不过拜尔的眼光在合成染料上,而不是绝缘材料上,对他来说,这种黏糊糊的不溶解物质是条死胡同。对贝克兰等人来说,这种东西却是光明的路标。
从1904年开始,贝克兰开始研究这种反应。最初得到的是一种液体――苯酚-甲醛虫胶,称为novolak,但市场并不成功。3年后,他得到一种糊状的黏性物,模压后成为半透明的硬塑料――酚醛塑料。不同的是,赛璐珞来自化学处理过的胶棉以及其他含纤维素的植物材料,而酚醛塑料是世界第一种完全合成的塑料。贝克兰将它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为“贝克莱特”的形状。最后,扳机也进行了修改,扳机的扣击面上出现了一个可以让手指更大面积按压的平面结构,增加了人机工效。
经过一系列改进后,最终草原之鹰手枪定型。送给皇后和七位皇妃的草原之鹰手枪额外包裹了一层金箔,精雕有各种形状的凤凰,另外枪把上镶嵌有不同颜色的钻石和宝石,使其变得非常尊贵华丽。配给宫廷女官和羽林军女官的手枪为银箔包裹,同样根据等级不同雕刻有不同品级的图案,九大女官的手枪镶嵌有象牙。其他女侍卫和羽林军女兵的手枪为普通红黑白三种颜色喷漆,自行挑选喜欢的颜色。
王辰浩设计出草原之鹰手枪后,顿时在帝**政商三界掀起了悍然大波。首先帝国禁卫军和御林军的官兵们嫉妒了,迅速传出帝国皇帝偏心的风声。
听到风声的王辰浩无奈的笑了笑,于是责令内务府也订购一批草原之鹰手枪配发给禁卫军和御林军。但禁卫军和御林军的官兵们嫌弃手枪太小,于是王辰浩又责令军工部门在原有基础上放大一些。
最终,放大版的草原之鹰手枪依然比现役的m11手枪小的多,但是符合东方人的手型,握起来非常有手位感,大受欢迎。
很快,帝**方官员们也都开始放弃使用m11手枪,转而佩戴王辰浩设计的草原之鹰手枪。除了佩戴皇帝设计的手枪是身份的象征之外,也是出于对帝国皇帝的敬佩。
帝国陆军委员会为此将草原之鹰手枪定为m95式手枪,取意九五之尊,代表这是皇帝设计的手枪。同时,因为该手枪适合各种人群使用,于是衍生出了非常多的版本,主要有皇室和宫廷女子羽林军使用的m95a1,帝**方官员、禁卫军和御林军使用的m95a2,帝国国民警卫队和警察部队专用的m95a3,帝国官员7品以上诰命夫人专用的m95a4配枪。同一型号的m95手枪在装饰上根据个人等级的不同,枪身表面刻有精致花纹并镀有贵金属,握把护板采用宝石、珍珠、象牙、玳瑁等材料取代通常的胶木,其华美程度与其说是武器,不如说是工艺品。
不过,由于该枪是皇帝设计,帝国国民们都想收藏和拥有。几年后,紫禁城和帝国议会在接到越来越多的国民请愿后,最终放宽了限制,允许国民拥有该枪,不过型号和口径不同。主要是考虑到民间使用该枪可能导致警察办案时的困扰,更可能流出国外,因此m95a5手枪的子弹改为0。22英寸子弹,有效防卫距离只有30米,符合帝国国民自身防卫要求。
但令王辰浩所没有想到的是,他设计的这款手枪在后来变成了全球女子首选防身手枪,更是成为国际女间谍、女特工们手中的超强暗杀武器,因为该枪直接藏于手里,经常给人出其不意的攻击,于是多了个外号叫掌心雷。
另外一个令王辰浩没有想到的是,m95草原之鹰的出现引起了民用枪械市场的一次革命,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生产商开始涉足这一类型手枪,使得自动袖珍手枪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国际社会为了纪念和表彰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在这方面的功绩,特意将所有微型手枪命名为帝王枪族,所有这方面的衍生型枪械一律以帝王m95axxx命名。由于该枪融合了太多的未来概念,几十个出色的专利设计,引得众多厂家竞相模仿,据中华帝国后来统计,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仿制2400多款,使m95帝王枪族急剧扩大,仅西班牙、德国、捷克等国的仿制品就多达670余种,其中以西班牙最多。这些仿制品可以通过外形以及枪身、握把上的标记来区分,最长的标号为西班牙造的m95a2470型,成为枪族成员中最长的一个编号。
王辰浩完全没有想到他设计的这款手枪竟然取得如此大的效果,帝**工部门拿出了前所未有的效率,仅仅在光华十六年就生产了500万把m95axx系列手枪,而且还是远远的供不应求。由于中华帝国允许民间持枪,帝国国民对于皇帝的个人崇拜已经达到了向对神一样的尊敬,因此对于m95手枪的需求数量之庞大是无法相容的,帝国的军火商们直接在紫禁城中华门对面的广场中央,用15吨黄金为王辰浩塑了一座95米高的金身像,由此可见王辰浩设计的这款手枪为帝国的各大军火巨头们赚了更多的钱,否则他们不会那么慷慨的。
直到许多年后,中华帝国的官方统计数字表明,中华帝国太祖皇帝设计的m95手枪以及其衍生版本,累积生产把,平均全球每3个人便拥有一把,中华帝国国民平均每人两把以上,成为全球百万枪族当中最畅销的枪支。
!@#
网
正文 第424章 中华神盾防空重巡洋舰
第424章中华神盾防空重巡洋舰
第424章中华神盾防空重巡洋舰
比起中华帝国的陆军装甲三剑客,中华帝国海军的装备更新已经连续三年停滞不前了。器:无广告、全文字、更
自光华十三年的明级超级战列舰计划之后,帝国海军主力战列舰的建造计划被叫停,设计搭载19英寸主炮的清级战列舰的设计图纸被搁置,尽管19英寸45倍径的超级舰载主炮已经研发成功,但是建造预算迟迟得不到批准。
在帝国海军官员们的抗议下,国会勉强通过了建造峨眉山级航空母舰和配套的护卫舰、潜艇、补给舰的建造预算。但在清级超级战列舰问题上,国会始终不松口。
理由仅仅只有一个,那就是清级战列舰的建造预算huā费巨大,一艘清级战列舰计划耗资6500万龙币,足够打造一个航母战斗群的费用了。而中日东大洋海战和英德日德兰海战表明,海军航空兵对主力舰队的威胁与日俱增,一个航母战斗群的作用远比一艘超级战列舰的作用巨大。
帝国海军方面据理力争,但似乎没有强大的说服力,迟迟未能改变国会议员们的态度。
海军无法获得战列舰订单,导致很多的帝国造船工业得不到订单,影响了相当一部分造船工业巨头们的不满。为此,上海船舶重工、皇家造船重工等二十多家世界顶级造船巨头们聚集到海军部,同帝国海军大员们商讨对策。
尽管这些造船工业巨头们可以对帝国国会一部分议员们施加影响力,但是只占少数,无法令造舰预算通过。
问题主要纠结在主力战列舰编队在防空力量上的不足,导致舰队在航母战斗群舰载机的攻击和sāo扰下无法完成舰队主力决战任务,甚至被对方主力舰浑水mō鱼予以重创。
于是,海军部大臣邓世昌牵头,海军装备委员会得到各大造船巨头们的经费支持,全力开发一款防空能力极强的武器平台,用来抵消航母战斗群对主力战列舰编队的威胁。
海军部官员们一遍又一遍的跑到紫禁城去烦王辰浩,请求王辰浩给国会施加影响力,继续维持战列舰在海军的主导地位。王辰浩虽然深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航母战斗群将成为海军主导力量,但是巨舰大炮主义深入海军传统思想里,bb党的势力及其庞大,想要短时间让这些海军主官们改变观念是不切实际的。
于是,王辰浩选择给他们一次机会,让他们证明巨舰大炮依然是海军主导力量。如果他们无法证明,那么就只能乖乖的让位给代表航空母舰势力的cv党们了。
但是王辰浩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太过低估这群bb党们的坚定信念了,以至于在光华十六年的海军大演习当中,海军bb党们推出了强大的舰队防空火力战术,以至于海军cv党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演习最终以海军bb党们主导的巨舰大炮主义获胜,继续主导中华帝国海军。
在光华十六年四月份举行的环太平洋大演习当中,海军bb党们推出了一款强大的舰队防空巡洋舰,其对空火力之强大,使得海军cv党们主导的航母战斗群无法突破其防空火力网,无法对战列舰编队进行有效攻击和袭扰,最终装备强大对空对海搜索雷达的战列舰编队成功锁定了航母战斗群的位置,以强大的舰炮火力打败了航母战斗群。
这场大规模海军bb党pk海军cv党的演习,再次诠释了巨舰大炮主义的强大,被证明其依然没有过时,依然是海军主导力量。
连王辰浩得知演习结果后,都不免赞叹海军bb党们的坚定不移的信念,他们推出的强大的防空巡洋舰令王辰浩和国会议员们惊叹不已。
在环太平洋演习中,海军bb党击败海军cv党的利器是一款搭载有海军装备委员会立时三年开发成功的火神密集阵系统,该密集阵系统拥有强大的火力输出,短时间内shè出的密集炮弹令任何想要突破它的飞机变成火jī。
代号mk…16的火神密集阵,由一座25吨重的u型旋转炮塔和四mén加特林机关炮组成。
四mén加特林机关炮位于两侧上下并列组成,每mén加特林机关炮为六管,单管20毫米口径65倍径,发shè20毫米穿甲弹和爆破弹。最大shè程8000米,有效shè程4000米,有效shè高1800米,最大shè高3000米。
整个mk16火神密集阵配备4000发弹yào,每mén加特林机关炮配备1000发弹yào,分作四个并列chōu屉式弹yào箱供弹,由两个副shè手统一管理弹yào供应。
u型炮塔两侧悬臂后面是四个chōu屉式供弹箱,cào作人员坐在u型炮塔凹面内,左右手各控制一个shè击按钮,前面是护盾,护盾上方安装有笊篱式shè击密位网和望远镜。密位网的发明来自于狙击手使用的狙击镜分划板上的密位点,可以为shè击手提供10公里内的敌机的shè击参数和提前量,熟练的shè击手只要测定了敌机来袭距离和速度,就可以凭借密位网来锁定敌机的位置,并迅速开火,大大提高了shè击jīng确度。望远镜可以为shè击手提供观察密集阵的弹道轨迹和确认是否击中敌机,以便迅速校正shè击方向。
同时,u型体中央上方有一部jīng简版对空搜索火控雷达,对雷达横截面5平方米以上,高度1000米的目标搜索距离为20公里,500米内最大小误差2米,20公里外最大误差300米。
由于中华帝国的雷达技术刚刚起步,设备简陋,jīng度较差,对空火控雷达仅仅可以为shè击手提供早期预警,确定敌机来袭大致数量、方向和方位等数据,战斗开始后,火控系统基本上没有多大作用,完全靠shè击手的经验来判断和攻击目标。
由于敌机在空中是快速移动的目标,因此一mén加特林机关炮锁定敌机的位置很困难,于是mk16火神密集阵设计了四mén上下并列加特林机关炮,同时开火会瞬间在敌机正面布置一面难以逾越的火力网。
整个火神密集阵的外观看起来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武器似的,为了追求强大的对空火力输出,帝国海军装备委员会煞费苦心,打造了mk16火神密集阵防空武器系统。
之所以采用加特林机关枪而不是传统的并列式m2重机枪,主要是因为对空shè击要求的是短时间内倾泻出大量的炮弹,构成敌机无法逾越的火力网。而传统单管重机枪的shè速底,依靠短点shè来控制shè击jīng度,这不符合对空shè击的基本要求。
传统的加特林机关炮最大shè速不过1200发每分,主要原因是导气式枪机系统一旦shè速超过800发每分时,系统故障率就急剧攀升,这也是所有单管机枪最大的瓶颈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华帝国海军装备委员会邀请了众多的武器专家们讨论,但是都没有取得重大效果,加特林机关炮的shè速达1400发每分时,便遇到了瓶颈。
最终,当帝国皇帝王辰浩在考察装备部时,针对这个瓶颈问题,王辰浩立即联想到后世的解决办法,那就是不用靠枪机本身的后坐力来提供能量,改用外接电源来驱动枪机转动,这样就可以解决导气式枪机气密xìng不稳定的缺点,电力驱动可以令加特林机关枪得到稳定的能源。
王辰浩的一句话顿时令所有参与加特林机关炮设计的枪械设计师们茅塞顿开,立即根据王辰浩的指示jīng神,放弃依靠加特林机关炮自身后坐力来提供转动能量,采用外接大功率电源提供转动能量。在这个先进理念的引导下,海军装备委员会的设计师们终于突破了传统加特林机关炮的shè速瓶颈问题,开发出来的火神密集阵的加特林机关炮的shè速达到了3600发每分,成为名符其实的火力之神。
mk16式火神密集阵的出现,令海军bb党们大为兴奋,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一款可以用来阻止j…6战斗机和h2轰炸机破防的舰队防空武器系统了。
不过,单独一座火神密集阵还是不足以应对航母战斗群数以百架作战飞机饱和式攻击的。因此,基于mk16火神密集阵的防空战舰顿时浮出水面。
由于考虑到小吨位的防空驱逐舰无法大量安装mk16火神密集阵系统,因此海军装备委员会首次设计一款新型的防空巡洋舰。此时中华帝国海军的轻巡洋舰的吨位跟驱猎舰的吨位已经相差无几,因此舰队防空巡洋舰的重任便落在了重巡洋舰的身上。
此时中华帝国海军的防空巡洋舰都是改装自俘虏俄国的大型装甲巡洋舰和英国的一级巡洋舰,此前已经进行大规模对空火炮改装了,传统的大型装甲巡洋舰和一级巡洋舰的结构布局不理想,重新改装升级的空间有限,不适合安装火神密集阵系统。
由于火神密集阵系统的shè速超高,对于供弹量和供弹速度的要求极高,因此当前中华帝国的重巡洋舰的供弹系统都无法支撑火神密集阵的弹yào消耗,而且供弹系统也是上个世纪的布局,已经落后太多了。
最终,海军装备委员会从海军经费中挤占一部分项目资金,用来建造一款全新概念的防空型重巡洋舰。
新型防空重巡洋舰的设计流水代号为td2098,海军内部拟将其定级为台风级防空重巡洋舰。
台风级防空重巡洋舰,设计标准排水量15200吨,使用单烟囱、平甲板外型。首次在重巡洋舰级别的战舰上抛弃多烟囱布局方式,这样有利于节省甲板空间以布置更多的武器、同时还能缩短装甲带长度节省重量。
同样,中华帝国海军装备委员会并未放弃传统的火炮系统,尽管有了密集阵武器系统,但是传统的主炮和高平两用速shè炮没有放弃,这导致台风级防空巡洋舰的舰体长度超过了200米宽吃水7。3米,超过了中华帝国所有重巡洋舰的尺寸,在全世界重巡洋舰领域内也是最长的。
虽然是重巡洋舰标准,但作为防空巡洋舰,装甲要求不高,全部的装甲重量仅有2119吨,最大装甲不过150毫米厚。采用技术成熟的捕风级重巡洋舰的设计原则进行船体内部隔舱设计。每个锅炉都有独立的隔间。横向装甲防水隔壁将整个装甲盒内部分割成6个主要隔舱。基于战时防空舰的实际使用经验,将最初设计的100000马力输出修改为120000马力,以实现最高达到33节的航速,作为配合明级战列舰和峨眉山级航空母舰作战之必需。
主炮系统采用四座三联装203毫米55倍径速shè型主炮,背负式设计,旋转式炮塔。因为三联装炮塔更为紧凑,而且设计中并不要求这种炮塔能实施对空shè击,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俯仰系统,在重量上也要小的多。每mén主炮都拥有独立的弹yào提升装置,使用油压驱动的俯仰系统,最大能实现78度的仰角。主要是为了实现大仰角高shè速和较高的回旋能力,不过这需要安装复杂的俯仰回旋装置与供弹机构,使得炮塔重量超过了200吨。
指挥这12mén威力巨大的203毫米55倍径的高平两用速shè炮的是4台mp十五年式设计指挥仪,在前后舰桥的顶部和船体两侧舯部烟囱之间的对称各安装一台。mp15型指挥仪兼顾高shè和平shè功能为高平两用,装有对空对海搜索雷达。
对空有效搜索跟踪距离为41000米,对海为37000米,距离方位误差为20米和4密位左右,就20世纪初的探测技术水平而言,台风级防空巡洋舰的探测jīng度是极高的。当然,作为主探测设备和测距装置的4。6米光学测距仪,如今虽然有了雷达的竞争,但是依然处于主导地位。
传统的近距离对空对海火力是12座3联装37毫米速shè炮,以及20座20毫米双联装机关炮。
新设计的台风级防空重巡洋舰将这些全部取消掉,更换为36座mk16火神密集阵。分作三部分安装,第部分位于主甲板上,布置20座mk16火神密集阵,位于舰舯两舷,均匀对称布置。第二部分位于二级甲板平台上,左右各4座,前后各1座密集阵。第三部分位于舰岛上,前后各一座,左右各两座。
36座mk16火神密集阵武器系统的安装,火力是相当惊人的,其火力密集程度之强,是当前世界各国任何飞机都很难安全逾越的雷池线,取名台风防空巡洋舰名副其实。
中华帝国海军部挪用其他造舰经费,在光华十四年到十五年间建造了6艘台风级防空重巡洋舰。在六艘台风级防空重巡洋舰在光华十六年的环太平洋演习中成功的拦截了第六航母战斗群对第一战列舰分舰队的舰载机攻击,成功的保护住了第一战列舰分舰队。随后第一战列舰分舰队通过明级战列舰的雷达系统锁定了第六航母战斗群的位置,迅速将其摧毁,使得海军bb党一方获胜。
演习结束后,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亲自授予了台风级防空重巡洋舰“中华神盾”舰的荣誉称号,于是海军部立即将御赐中华神盾防空巡洋舰一事拿到国会上作为索要造舰经费的借口,并很快获得了国会的经费预算支持。
光华十六年四月的御前会议上,王辰浩主持了以海军未来发展方向为题的会议。会议上,支持巨舰大炮主义的海军官员占了多数,最终使得bb党领袖邓世昌、林建章等人继续担任海军主官,以叶祖贵、刘冠雄为首的cv党官员依然被压着,海军舰队主力编成依然以战列舰为中心,航空母舰暂时还只能处于辅助主力舰地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