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唯我独裁(巡洋舰)-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宽政策。

    中华帝国同协约国之间的政治妥协,其中就包括了向英国海军转让伏bō级直通式航空母舰的设计图纸,以及反潜驱猎舰的武器平台。

    英国海军在获得中华帝国的伏bō级航空母舰设计图纸,于是把前部烟囱也拆除了。烟囱改用两根比较细的管子代替,管子的间距尽可能地拉开。根据飞机起飞的需要,对一艘舰船进行这样的大规模改装,这是第一次。但是,对这位先驱其它部分的改装更厉害,使它面目全非。尽管“坎帕尼亚号”的主机老态龙钟,可它符合跟上舰队这一基本要求,因此,它有资格被称为英国海军第一艘舰队航空母舰。

    协约国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打理航空母舰,主要是法国跟德国在陆地上作战陷入了胶着,意大利对奥匈帝国的攻势也进展不顺利,俄国就更不用提了,被中华帝国狠狠的修理了一顿后,至今没有恢复元气,在东线没有什么实质xìng进展,也陷入了僵局当中。

    同样,对于同盟国方面来说,德、奥、土、保等国也对中华帝国的航母战斗群感兴趣,也通过“谈判”等手段获得了中华帝国的伏bō级航空母舰的设计图纸,不过奥匈帝国、土耳其帝国和保加利亚都没钱也没精力去弄航母,德国更是被陆战陷入僵持而烦恼,希望打破陆上僵持,得到航母图纸也没有真正投入使用。

    当然,最重要的一条是,各国都嫌改装航母或者建造航母的时间太长,他们都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有造航母的功夫和资金,不如投放到陆地上,说不定能够尽快打破僵局,结束战争。于是,各国就处于这种心理状态,导致航母计划一拖再拖,最终被搁置忘记了。

    对于战争双方来说,都希望速战速决,胜利方可以尽快得到战利品,失败方也可以长痛不如短痛的准备在下一场战争要回面子来。总之,双方都不希望陷入胶着状态,因为那样将会把双方都拖入战争泥潭里无法自拔,最终都不符合个自的利益。

    眼下就是出现了这种情况下,协约国和同盟国陷入了僵局,随都无法打破,以至于让战争进入了消耗战。而各国都从中华帝国进口大量物资,无形中帮助中华帝国提升工业、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实力,成了中华帝国不打折扣的消费市场。各国政要们都不是傻子,都希望尽快结束这样的局面。

    世界大战打了快一年了,不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没有想到战争会变成这样的消耗战,战前各国的战略物资储备都不够,半年后都消耗光了,现在大部分军事物资、民用物资都得从中华帝国进口,各国国库储备的黄金大幅度减少,流向中华帝国的国库,世界金融中心也从伦敦开始向中华帝国的北京、天津和上海转移,世界经济中心也开始由西方快速向东方转移。

    眼睁睁的看着黄金留向中华帝国,欧洲各国自然都不甘心,他们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打破这一僵局,并纷纷做了各种努力。

    德国海军部一直希望打破英国海军对德国的海上封锁,为此,德国从中华帝国大规模进口先进潜艇,并且自造潜艇,开战11月后,德国的潜艇数量增加到了450艘,整个大西洋几乎到处都有德国潜艇在活动。

    然而,英国为了对付德国的潜艇,也从中华帝国进口的先进的反潜驱猎舰,反潜武器系统和反潜作战技术,以至于英德在大西洋上的海上破交战中,暂时打了个平手。

    德国海军一直忌惮英国海军百年来的霸主地位,不敢轻易跟英国海军主力交战。因此,德海军对苏格兰和英国沿海地区采取打了就跑的不定期袭击,使自己保持戒备状态。他们的目标往往是平民,而不是防卫得很好的英**港。1913年12月,德国海军在近乎平射射程内,炮击约克郡的两个港口,击毁英国十几艘商船,造成两千多人伤亡。

    德国海军袭击成功,证实了英国海军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强大(被中华帝国打了一顿还没有喘过气来),于是胆子大了起来。

    不过,作为报复,英国海军中将戴维…贝蒂爵士组织了一次对在赫耳果兰附近巡逻的德国战舰的袭击,这个戒备森严的设防岛屿保卫着约四十英里以东的德国海军基地。贝蒂舰队由一艘战列巡洋舰,几艘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从雾里猛扑出来,击沉了三艘德国轻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在威廉港的德舰启航来增援之前,英国海军舰队已经撤走。这次出击大大增强了英国海军的士气。

    德国海军一直希望将他的战列巡洋舰分队派往大西洋上,但总是被英国海军封锁住,以至于大西洋上只有德国的潜艇在战斗。德国海军认为,如果在大西洋上有德国的战列巡洋舰存在,那么跟潜艇配合起来,英国的反潜驱逐舰就会失灵,只要半年时间,就可以向中华帝国那样迫使英国屈服。

    德国海军部一直计划着如何突破英国海军的封锁,但是一直没有成功,为此,愤怒的德国人决定不让英国人好过。

    1913年11月22日,德国海军计划袭击多格尔沙洲。

    在这次行动之前,德国轻巡洋舰“马德堡”号在bō罗的海浓雾中触礁沉没。舰上的密码、暗号和信号簿被俄国人打捞上来,并转送到了英国海军手中,并被英国人破译。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德国海军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他们几个月都没有更换舰艇上的联络密码和暗号。吃了亏的德国人并未就此善罢甘休。他们将报复的眼光盯上了多格尔沙洲。多格尔沙洲是寒暖流汇水处,每年汛期,鲱鱼、鳕鱼群十分密集,是北大西洋最著名的渔场之一。德国海军决定先拿渔场上的英国渔船开刀。

    北海上浓雾弥漫,德国海军中将希佩尔率领一支舰队悄悄离开威廉港,直驶多格尔沙洲。由3艘战列巡洋舰、1艘装甲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和19艘驱逐舰编成的这支舰队,在浓雾中时隐时现,不一会儿便淹没在北海那yīn暗的天际中。

    此时,坐镇在旗舰“塞德利茨”号上的希佩尔,心中正算计着如何教训英国的拖网渔船并敲掉那些轻型的护渔军舰。这次,英国破译的德国海军密码及时发挥了作用。11月23日午后,贝蒂接到了情报部门的报告:一支德国舰队正驶向多格尔沙洲。按照海军部的命令,贝蒂立即率领战列巡洋舰“狮”号、“虎”号、“罗亚尔公主”号、“新西兰”号、“不屈”号,在戈迪纳夫的轻巡洋舰的伴随下,驶入北海。

    24日7点3o分,贝蒂与位于多格尔沙洲东北海域活动的蒂里特会合,集结完毕的贝蒂舰队已拥有战列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7艘,驱逐舰33艘。不久,英海军侦察舰发现了德国海军舰队。与此同时,希佩尔也发现了远比自己强大的英国舰队。见势不妙的德舰队见偷袭无望,迅速调头向赫尔戈兰湾回驶,企图甩掉英国舰队。贝蒂岂肯就此让眼看到嘴的肥肉溜掉,下令舰队全速追击。

    第二天清晨,在赫耳果兰以西约一百九十英里,从福思湾的罗赛斯开来的五艘战斗巡洋舰和四艘轻巡洋舰,同从驻守在哈里奇的部队开来的另外三艘轻巡洋舰和三十艘驱逐舰会合。在贝蒂的指挥下,这个海军中队开出去迎击德国的袭击舰。英国主力舰队司令官海军上将约翰?杰利科爵士,从斯卡帕弗洛驰来和贝蒂会师,但到达太迟,未能赶上这次战斗。

    作为希佩尔的先头侦察舰,德国轻巡洋舰“科尔贝格“号从东南上驶,在上午7点过后不久,看到了英国轻巡洋舰“阿雷苏萨号”。互相炮击引起了第一次相遇的贝蒂和希佩尔的注意。希佩尔看到这样一支出乎意外的兵力吃了一惊,立即倒转航程,全速返航到威廉港的安全地区。在接着五小时连续战斗中,速度稍快的英国舰只逐渐缩短了距离。以每小时二十八海里速度冲在前面的贝蒂旗舰“狮号”,缩短了对希佩尔最慢的战列巡洋舰“布吕歇尔号”的射程,于上午8时12分进行第一次齐射。不久,大部分敌对舰只都全力搏斗起来。英国人感到这是一个有把握的猎获物,把他们的炮对准“布吕歇尔号”。在一个多小时内,这只船因内部爆炸而剧烈摇晃起来,但不肯下沉。

    不过“布吕歇尔”号因为在德军纵队的最后,又慢又暴lù,所以它被命中的炮弹超过了它的“需要量”,很快就起火倾侧并掉队了。

    “狮”号一马当先,穷追不舍。而德舰队则向东南狂奔,“布吕歇尔”号行驶在希佩尔纵队的最后。

    8时30分,双方相距20000米左右。狡猾的贝蒂深知,英国的军舰占有口径和射程上的优势,于是下令开火,企图在德舰射程之外就将其重创。

    “狮”号发射的密集炮弹立刻包围了德舰,jī起的高大水柱像一片白sè的森林。殿后的德舰“布吕歇尔”号首先中弹,被炸毁的甲板上躺满了死尸。

    8时44分,“布吕歇尔”号开始用尾炮还击。刚刚下水两年的“狮”号此时急于在海战中建功。刚刚开战不久,贝蒂便下令“狮”号加速到最大航速29节,冲向敌阵。

    9时43分,率先冲入敌阵的“狮”号,向德战列巡洋舰“塞得利茨”号连发343毫米炮弹。“塞得利茨”号后炮塔被击中,威力巨大的炮弹引燃了重炮装弹机里的火药,猛烈的爆炸使159人丧生,两个后炮塔座失灵,并且迸发出高达几百米的冲天浓烟烈火。但是,“塞得利茨”号1名军士长的勇敢行动拯救了这艘旗舰。“带动溢流阀的轮盘烧红了,但是,他还是牢牢地抓住它,转动它,尽管他的双手上的肉被烫烂,痛苦不堪。”军士长拧开阀门,向弹药库放进了海水,避免了该舰致命的爆炸。

    “德弗林格尔号”向贝蒂的旗舰发射许多十二英寸的穿甲炮弹,迫使“狮号”以每小时十五海里的速度落在后面,同时其他英舰追击逃敌。希佩尔不再受到“布吕歇尔号”的妨碍,尽量利用机会加速返航。

    贝蒂不能用战斗力受到削弱的“狮号”来追击,指定统率“新西兰号”的穆尔海军上将领导追赶,并打旗号“攻击敌人的后方”。小心谨慎到胆小程度的穆尔,看错了贝蒂的命令,集中炮轰已经受创到不能进行任何抵抗的“布吕歇尔号”。

    贝蒂立即再打旗号“向敌人靠近些”,于是穆尔就把他的中队向运气不好的“布吕歇尔号”靠近些。现在从船头到船尾都着了火、几门小炮还在无规律地发射的“布吕歇尔号”,于下午12时15分徐徐倾覆了。

    当希佩尔的舰只在东南地平线上消失时,贝蒂把他的司令旗移至快速驱逐舰“攻击号”,赶上了他的中队,再把他的司令旗移至战斗巡洋舰“皇家公主号”。

    下午12时30分,海军部的电报警告他,德国的整个公海舰队已经开出,要把希佩尔的舰群护送进耶德湾。在贝蒂向英国返航时,主力舰队开到现场,协助把打坏的“狮号”拖回罗赛斯修理。

    多格尔沙洲之战是英德战列巡洋舰的首次交锋。海战自始至终全是大口径远程火炮的天下,小口径炮和驱逐舰一直没派上用场。大口径舰炮首次以超过16500米的射程进行攻击。此次海战,德国海军“布吕歇尔”号战列巡洋舰被击沉,“塞得利茨”号战列巡洋舰受重伤,伤亡1034人。英国海军只有“狮”号遭重创,死15人,伤80人。

    此战表明,德国海军重视装甲防护的设计思想是对的。就连被击沉的“布吕歇尔”号,也比“狮”号强。前者在挨了100余发大口径炮弹和7枚鱼雷之后,仍然吸引英舰火力达两个小时,才告沉没。

    多格尔沙洲海战后,德国人从“塞得利茨”号遭重创的教训中总结出:防止炮塔起火爆炸是确保海战生存的关键。他们马上采取相应措施,把炮弹和发射药分开,分别装在两个钢筒内严加防护,以控制火灾发生。

    骄傲自满的英国海军不但没有认识到战列巡洋舰炮塔设计的缺陷,反而却得出“大口径炮是胜利的关键”的结论,水手们继续把炮弹和发射药乱堆在一起,对火灾控制工作掉以轻心。

    多格尔沙洲之战未能以更有决定xìng的英国胜利告终,多半由于无能的穆尔海军上将,他立即被撤职。德海军的损失是一艘战列巡洋舰,其他两艘受损,九百五十四名船员阵亡。英国的伤亡包括两艘船受损和十五人阵亡。德国海军部最不安心的是英国人预先知道它的海军行动。

    此后时间里,德国公海舰队入港停泊,把重点放在潜艇活动方面。

    于是德国海军试图打破战场僵局的几乎破产,而英国也未能把握住第一次破解德国无线电秘密后的决定xìng胜利机会,使得英国也未能消灭德国的战列巡洋舰分队,未能打破僵局。

    英德作为主要交战国,双方海军陷入僵持,加上陆战也陷入了僵持当中,从而导致整个一战欧洲战场都陷入了胶着状态。

    这是双方都不想看到的结果,但是中华帝国却是兴高采烈,1914年初,中华帝国国会批准了向欧洲交战国出口最老式的m07式战车,以及对付m07式战车的反战车武器,分别向协约国和同盟国出口,这样第二**规模军售序幕再次拉开,也导致欧洲战场更加jī烈化,欧洲人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网

正文 第340~341章 毒气战和雷电战斗机

    网光华十四年初,经过长达8个月的谈判,中华帝国方面终于松口,批准对协约国出口战车这类尖端武器,以帮助协约国打破战场僵局。

    中华帝国北洋兵器重工对协约国一方的英法两国出口500辆m07式战车,总价2。5亿龙币。虽然非常昂贵,但是英法两*方还是忍痛买了。主要原因就是无法打破僵局。在一年前见识到中华帝国砺剑1912演习时的战车突防后,英国就开始研究战车了,但是英国用拖拉机底盘、汽车发动机、枪炮和装甲组成的马克型战车,体积和重量都太过庞大,xìng能更是落后,因此不得不从中华帝国进口。

    原本英国只想买几辆战车回去研究,但是中华帝国坚决不松口,要求英国必须采购1000辆m07式战车,否则不转让技术。英国经过一年来的大战,已经消耗太多国力了,从中华帝国进口1000辆昂贵的战车实在力不从心,最终拖拖拉拉的谈判持续了8个月才最终说服中华帝国,英法两国联合进口500辆m07式战车,并得到该战车的技术。

    首批50辆战车于1914年2月交付英法联军,不过英法两国没有驾驶战车的经验,于是聘请中华帝*事顾问,在法国土伦教授英法联军官兵使用m07式战车,预计在三个月后投入战场。

    另外450辆战车将在未来6个月内交付,因此英法联军想要突破德军战线,至少还得等一段时间才行。

    同样,中华帝国不会厚此薄彼,对同盟国方面,同样也出口了600辆m07式战车,单价一样。德国也跟英国一样,从观看了中华帝国的砺剑1912演习之后,便开始研究战车,但欧战很快爆发,德军一路势如破竹,以为用不上战车了,所以对战车的研究也给耽误了。随着欧洲战场陷入僵持,德国希望尽快打破僵局,因此重新开始研究战车项目,但得知英法从中华帝国进口500辆m07式战车的情报后,但不得不承认中华帝国快速给协约国提供这批防毒面具,却是令协约*队减少了伤亡数字,因此关于防毒面具的天价问题,协约国方面只嘟囔了几天就默认了。

    2月24日德军第二次毒气进攻,被使用了防毒面具的加拿大军挫败,他们认出略呈绿黄sè的气体正在向他们徐徐飘来,因此急忙带上标有〖中〗国制造的防毒面具,逃过了一劫。

    由于德军最高统帅部怀疑自造的毒气的效力不如中华帝国的毒气弹,认为最初使用毒气来对付整个敌军没有战略价值。但他们却不适当地用于小战区,因此效果微不足道。

    首次毒气战之后,协约国立即也将毒气拿出来,作为以牙还牙进行报复。德*队一开始不知道协约国的毒气弹成分,吃了大亏。而中华帝国则通过在协约国内部的内线获得情报,发现中华帝国的防毒面具同样能够防住协约国的毒气弹,于是大规模向德国兜售,从中大发战争财。

    欧洲战场上,双方都使用毒气弹作战,虽然能够大量杀伤对方敌人,但是释放毒气并不能突破对方防线,因为毒气存留时间太长,即使对方撤出阵地,另一方也不敢轻易进入有毒气的阵地,因此毒气战未能打破欧洲战场的胶着。

    中华帝国对日开战后,尽管欧洲各国都很忙,无暇去关心中日战争。但是各国都紧盯着中华帝国的先进武器装备,尤其对中华帝国的h1n1禽流感轰炸机和歼四猫妖战斗机非常感兴趣。

    此时的欧洲上空,协约国和同盟国的作战飞机已经达到了一万多架,每天都在火拼,每天都有几十架乃至数百架战斗机损失,这其中95%都是中华帝国提供的歼一、歼三和歼五型战斗机,其余是各国自行设计生产的战斗机,但产能不足,而且大多数都是山寨中华帝国的作战飞机,xìng能没有实质xìng提高。

    各个交战国都非常清楚,中华帝国在九州空战当中,猫妖战斗机一边倒的屠杀〖日〗本的甲型3式战斗机和山寨英国的f1骆驼战斗机,这令协约国方面非常震惊,顿时就明白了中华帝国仅仅是把淘汰了的战斗机都出口给了欧洲,中华帝国空军、陆航和海航使用的猫妖战斗机才是最先进的。

    为了夺取制空权,协约国方面立即跟中华帝国洽谈,请求引进中华帝国的猫妖战斗机和h1n1型轰炸机。

    此时,中华帝国已经向欧洲各个交战国提供了一万多架战斗机,可谓赚得金玉满钵。中华帝国希望继续向欧洲各国出口这种战斗机,但是很明显各国得知中华帝国还有更先进的战斗机,自然就不太愿意再买过时的战斗机了。

    于是,中华帝国提出,一架猫妖战斗机单价40万龙币,希望以高昂的价格迫使各国放弃采购。但各国实在太想获得这种先进战斗机了,尤其是协约国方面,他们知道自己设计研发的f1战斗机和纽bō特战斗机远不是猫妖战机的对手,因此迫切希望获得,竟然同意这个价格。

    但猫妖战机是中华帝国空军现役的战斗机,一旦对外出口,恐怕会影响中华帝国空军的空中霸权地位,因此中华帝国国会不同意出口。

    不过,中华帝国的军火商们却不是这样想的,成本只有22万龙币的猫妖战斗机,卖到40万龙币已经非常赚钱了,而且欧洲各国sī底下已经表达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购买,他们都不想失去这个订单,于是也帮着各国政客们一起游说国会议员们,希望国会能够放行。

    帝国国会大厦,万人大礼堂内一片争吵,噪音如同菜市场一般。

    国会大厦对面的紫禁城,御书房内,国防大臣王士珍正在向皇帝王辰浩请示对策。

    “飞机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就算我们不出口给欧洲,用不了一年时间,欧洲各国就会陆续开发出xìng能堪比猫妖的战斗机出来。”

    王辰浩深知,战争是个高速催化剂,历史上的一战表明,战斗机、轰炸机发展极为迅速,几乎每半年就会出现一款更加先进的飞机,以欧洲的工业实力和技术储备,相信很快就会发展出来。

    “可是陛下!”王士珍担忧道:“猫妖战斗机是我们的现役作战飞机,如果出口给了欧洲,对于帝国在航空领域的霸权地位将是个巨大的冲击。”

    王辰浩笑了笑,说道:“放心吧!欧洲经过这场大战,就算他们的军事实力追赶上了我们,战后十几年内也休想恢复元气,在经济上我们将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这战争打得就是经济,战后的欧洲将不再是我们的最大威胁,反而是美国,巨大的经济实力,战后将是帝国唯一的敌人。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欧洲,尽管出口给他们好了。”

    接着王辰浩又补充道:“但是要记得不要把上树的本领交给老虎!”

    “微臣明白!”王士珍连忙说道:“就算出口,也只能是降低xìng能的外贸型。”

    “这就好!”王辰浩点点头,忽然问道:“朕记得猫妖战斗机和h1n1型轰炸机已经是六七年前的事情了,怎么难道这些年没有新款的作战飞机吗?”

    “陛下果然好记xìng!猫妖战斗机和h1n1型轰炸机是在光华7年1月份定型生产的,现在已经七年过去了。”

    王士珍于是解释道:“目前帝国航空领域已经研制了一百多款各种型号的侦察机、教练机、战斗机和轰炸机,xìng能方面都有所提高。”

    王辰浩好奇的问道:“可有先进很多的飞机研制出来?”

    王士珍点点头,道:“陛下可还记得九年前您曾经说过,作战飞机也跟海军战舰一样,有装甲防护的战斗机才能够生存。”

    九年前?王辰浩翻翻白眼,显然不记得了。

    王士珍进一步解释道:“陛下您日理万机,想必是不记得了。微臣和空军大臣刘翔可是记得清楚。当时您说我们航空工业应该研发一种重量轻、强度高的金属,替换飞机的骨架和外壳,这样我们的战斗机在空中格斗时,敌人的子弹打不穿我们的飞机,我们战斗机的子弹却可以轻易打坏敌人的战斗机。”

    接着王士珍又提醒道:“铝合金!陛下可还记得?”

    王辰浩这才想起来,当初确实给空军提出了要求,要求空军给战斗机研发合适的铝合金机身。只不过当时根本不具备工业化生产高强度重量轻的铝合金这种航空材料,因为成本太高产量太低的缘故,随后几年王辰浩就忘记这事情了。

    如今提起来,王辰浩顿时来了兴趣,问道:“怎么样?成功了吗?”

    王士珍笑道:“托陛下的鸿福,帝国航空工业部门经过9年的奋斗,终于研制出重量轻,强度高,易于冲压锻造的铝合金材料,而且前不久我们在澳洲行省西部的觇培地区发现了大规模的铝土矿,易于开采,而且含量高,杂质少,终于可以实现大规模工业铝合金生产了。”

    王辰浩点点头,接着又摇摇头,问道:“怎么?我们国内没有大的铝土矿吗?”

    “回禀陛下!有!”王士珍说道:“这些年来,我们的矿产资源勘探队走遍了全国各地,发现了上百处铝土矿,其中山西最多,但可惜可供工业开采的太少,而且含量低,杂质多,我们的工业提炼困难,成本太过高昂。”

    王辰浩点点头,他也明白〖中〗国地大物博不假,可惜矿藏90%都是高杂质矿,工业开采成本太高,而且对于提纯杂质的技术要求太高,以中华帝国现在的技术储备力量,根本做不到在工业上将高杂质矿石中的有用物质高纯度的分离出来。哪怕到了21世纪,也只有美国那样的技术才能够做得到。

    这是个现实问题,王辰浩也不得不承认。

    “朕记得工业生产铝用电解法最好!”

    王士珍惊讶的看着王辰浩,佩服的说道:“陛下英明,我们在直隶设立的第一座大型制铝厂,就是采用了电解法来提纯铝。这都是得益于大型火力发电站的建成,交流电价成本大大低于直流电,才使得我们实现对铝的工业化生产,我们的航空公司研发的全金属飞机才得以将成本降下来。”

    随后,王辰浩问到全金属飞机的研制情况,王士珍一时间也说不清楚,于是便将空军大臣刘翔和航空部总长冯如叫来问话。

    刘翔和冯如于是向王辰浩解释了当前中华帝国的航空力量发展情况,其中重点向王辰浩解释他最感兴趣的全金属飞机情况。

    光华13年,欧洲爆发了第一场大规模空战,中华帝国派往各个交战国的军事观察员当中,就有空军的人,并将欧洲空战的经验和参战飞机的xìng能和优缺点等,一并打好报告送回帝国空军部和航空部研究。

    根据欧洲空战中,中华帝国的歼一、歼三和歼五战斗机的表现情况,帝国空军司令部向航空部下发了对未来空战所需战斗机的技术指标要求。

    按照中华帝国空军部的要求,欧洲空战表明,飞机的速度、爬行高度、防护能力、以及武器系统等四个主要方面都将严重影响空战效果。因此,中华帝国未来战斗机规范要求在2000米高度飞机可以达到时速200公里以上,并能够在10分钟内爬升到3000米高度,掌握空战制高点。随后中华帝国空军部将规范发放给了帝国航空工业集团和南苑航空公司,要求两个单位按规范要求拿出试制战斗机的空间。其中最重要的是控制,因此造一个高低快慢随心所yù飞行的机翼,一直是航空工程师努力的目标。

    飞机能上天,就是机翼产生升力的结果。但是飞机上天后,机翼也产生阻力,影响飞机前进,所以机翼的形状、大小关系到飞机的速度。随着中华帝国在气动理论领域的完善、制造工艺的提高以及新的铝合金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应用,机翼的xìng能经过多次改进,已经从木质改为铝合金制造。

    世界各国当前的飞机机翼基本上都是矩形机翼,因为这很容易制作。但由于其翼端宽,会给飞机带来阻力,严重地影响了飞机的飞行速度。为此,中华帝国的飞机设计师们曾设计了一种椭圆形机翼,这种新机翼的翼端虽然窄了,但其制作工艺却十分复杂,很难制作。

    而冯如也请教过帝国皇帝王辰浩,王辰浩给他大致说了说现代飞机的主流机翼形状,令冯如大为受到启发。

    当然,关于王辰浩提及的采用后掠翼、三角翼、鸭嘴翼等设计,冯如自动忽略了,因为这些机翼基本上需要飞机达到音速和超音速时才会起作用,而现有的飞机速度远远低于音速,所以冯如采纳了王辰浩提出的梯形平直翼设计。

    冯如根据王辰浩的提示,结合现有理论,虽然还有点瑕疵,但是已经非常不错出了。他将雷电战斗机的机翼设计成梯形平直机翼。梯形机翼兼具矩形和椭圆形机翼之长,制作也比较方便,尽管仍有一个小小的翼尖,但阻力还不算大。

    雷电战斗机依然采用固定起落架,并应用了可乘力的全金属méng皮技术,近一倍的减少了结构重量。

    第一架原型机已经于光华十三年二月造了出来,采用400马力阿德尔6缸星型气冷发动机。当月进行风洞测试,三个月后实现第一次首飞。

    这架飞机的xìng能远远超出了规范的要求,最高速度达到了250公里/小时。第二架原型机对细节进行了各种改进,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可操作xìng和减少阻力,狂喜的中华帝国空军上要求航空部按照第二架原型机为标准投入量产并正式定名为雷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