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唯我独裁(巡洋舰)-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烈日要塞战役结束后,至1月底,德军成功攻占比利时全境,并且在卢森堡战役中,击溃了2万法军部队,将在比利时境内的法军驱逐回法国境内。
1月31日,德军分兵五路攻向法国北部,法军主力都在德国阿尔萨斯和洛林方向,因此激战一天便告失守,被迫后撤。
正文 第381章 巴黎之战【二更】
德军在西线上的巨大胜利,令协约国一方恐慌不已。与此同时,协约国在东线的战事虽然挡住了奥匈帝国的攻势,但是土耳其和保加利亚阻止了俄军对德军的牵制,令德军有余力在西线集结更多的军队。
到了生死存亡之时,法国不得不奋起反击,从东线抽调军队回防,阻止德军进攻巴黎。
然而,德军的节节胜利和法军的节节败退,令法国上下蒙上了一层阴影,以为当年普法战争的结局再度重现,法国还将战败割地赔款。法国人的悲催也影响到了赶来增援的英国盟友的心情,令他们更加对战争的未来失去信心。
2月4日,德军已进逼巴黎,法国政府被迫撤退至波尔多,同时宣布实施巴黎保卫战。
全世界都在关注协约国能否守住巴黎,如果巴黎沦陷,那么对协约国将是沉重的打击,一些观风当中的国家也将倒向同盟国阵营。
德国陆军因为得到了中华帝国提供的白磷弹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得以迅速夺取烈日要塞,令比利时屈服。烈日要塞沦陷的太快了,以至于法军没有来得及准备好法国本土的防御工作,给德军可乘之机。
德军总参谋部小毛奇严格执行施前总参谋长施利芬在1905年制定的对法作战计划。俄国被奥匈帝国、土耳其和保加利亚三国百万大军牵制住,因此德国仅用9个师的兵力监视俄国,而在西线则集中了7个集团军,共78个师。以梅斯为轴心分为左右两翼。左翼2个集团军,共23个师。守卫梅斯以南法德边境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阵地;右翼5个集团军,共55个师。借道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突破法国北部边境。
自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军为报失败之仇,从1872年起开始就制定了一个又一个的对德作战计划,到开战前已有17个之多。最新的计划是由法军总参谋长的霞飞将军制定的。即“第17号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认为德军将集结在设防巩固的法德边境线上,因此法军要在这里展开积极主动的攻势,并一举收复在普法战争中失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当右翼德军侵入比利时,法军的几个主力集团军却在按照“第17号计划”发起对德军左翼的进攻。然而,初期的战斗表明,“第17号计划”糟糕得很。在格林,法国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在进攻萨尔堡和莫朗日两地德军的防线中。被打得焦头烂额。右翼德军在占领了比利时后,其5个集团军的近百万人马,像一把挥舞的镰刀,从比利时斜插入法国。
走在最右面的是克卢克指挥的第1集团军。约30万人,被视为右翼的主力和向巴黎进军的主攻部队。该集团军于1月30日由比利时进入法境。2月6日,德军攻占那慕尔。霞飞为阻滞这支德军右翼部队的前进,从格林战场调集兵力,组建了法国第6集团军,由毛老里任司令。
2月9日,德军克卢克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已挺进到距巴黎仅有15英里的地方了,霞飞指挥的法军主力为阻遏德军右翼所作的努力已告失败。巴黎人心惶惶。法国政府最后一批机关也牵往波尔多。
2月10日拂晓,德军集中五百门大炮猛轰巴黎。并向巴黎北部的科雷伊地区发动攻击。
科雷伊防御线成了巴黎接近地上的主要抵抗地区。法军第六集团军总共只有9万人左右。这些兵力不足以在整个地带建立坚固防御,以至于令法军打的非常辛苦。
科雷伊防御地区展开的多次激烈战斗中。法军对德军优势兵力进行了顽强抵抗,将其阻止于桑蒂斯、尚迪伊等地区。
2月14日,德军突入了桑蒂斯地域,试图迂回穿插法国六集团军侧后方。德军虽然在尚迪伊战斗中消灭了大量的法军有生力量,但随着天气的变化,雨夹雪把巴黎郊外的道路变成泥沼,几乎瘫痪了德军的进攻。德军于是被迫全线停止前进,以待雨夹雪之后大地封冻。德军暂时的停止进攻使法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2月15日,法军最高统帅部陆续从德法前线抽回一些部队作为预备队,使其法军第六集团军得到必要的休息,新的预备队也在源源不断地赶到。
巴黎成为德军飞艇的轰炸目标,从中华帝国大价钱购买来2000多发白磷弹,每天对巴黎城市进行轰炸,造成巴黎城市一片火海,人员每天伤亡数万以上。
巴黎保卫战期间,法国空军和德国空军做了顽强斗争,法国的侦察机配备了手枪,起飞攻击德国空军的齐柏林飞艇,并击落了一两艘。但很快德国空军也派来了飞机,同样用手枪、步枪同法国侦察机交战。
双方用侦察机充当战斗机使用,这是受中华帝国去年空军演习的启发。当时中华帝国出动了歼一战斗机,其强大的攻击力让两大军事集团震惊之余,随后各自开始研发战斗机。不过,由于中华帝国战斗机的装备技术限制出口,同时注册了专利,各国在看完中华帝国海陆空三军大演习之后,不想跟中华帝国产生摩擦,因此不敢直接仿制,而是另辟蹊径寻求创意。
新创意和新设计需要时间,在航空领域里,中华帝国处于绝对垄断霸权的地位,全球200多家航空公司,其中150多家都在中国,而且全世界航空实力排名的前20家都是中华帝国的。
不过,欧洲各国的工业基础摆在那,经过参观中华帝国的先进战斗机后,他们很快就有了本国自产的战斗机的研发项目。
德国研发的是鸽式战斗机。但是,有意思的是,这款战斗机却并非德国人自己发明出来的。而是已经日薄西山的奥匈帝国人发明的。
鸽式机为奥国工程师伊弋…艾垂奇(igoetrich)先生长期观察枫树有翅果种飘落时,随风飘荡飞翔中之平稳现象。引发其制作飞机之联想,并经多次试验各种不同形体翼面特性所获心得。又参照旅法罗马尼亚籍律师垂珍…伏加先生(trajvuia)于1910年在中国北京南苑航空公司附近偷拍到的一架猫妖单翼飞机的特征。委请奥匈帝国维也纳市的诺勒机器工厂(lohnerry)的法第6集团军残余,加上鲁昂卫戍部队,准备攻击德军的右翼。他又打电话给霞飞,请他批准攻击行动。但霞飞没有表态。加利埃尼又驱车驶往英军司令部,希望赢得他们的支持,但英军参谋长对战争不乐观,一味的防守,表示对攻击德军右侧翼的计划“不感兴趣”。
4月13日晚,克卢克抵达马恩河,而他所追赶的法第5集团军和其外侧的英国远征军已在当天早些时候渡过了马恩河。这两支仓促退却、陷入疲惫和混乱之中的部队,虽曾一再接到炸毁桥梁的电令。但都未去炸毁。克卢克占领了这些桥头堡之后,不顾柏林最高统帅部要他与比罗的第2集团军保持齐头并进的命令。准备立即于次日清晨渡河,继续他追逐法第5集团军的行动。
这一天。克卢克集团军的官兵们行进了近30英里。据中华帝国观察员李小东少尉说,“德军士兵到达马恩河北岸附近时,许多人倒在地上,疲惫不堪,只是迷迷糊糊地嘀咕着:‘30英里!30英里!’别的累得什么也说不出来了。克卢克累垮了他的士兵,也远远地超越了他的给养车队和重炮队。在他看来,法军在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决没有一声军号便可调头来攻击他的士气和能力。他没料到法军中有一位叫加利埃尼的老家伙,正等着他的疏忽大意呢。”
4月14日,克卢克一面向前挺进,一面直言不讳地告诉最高统帅部,他无法执行要他留在后面作为德军第2集团军侧卫的命令。要等比罗的德第2集团军赶上来,势必停止进军两天,他认为这将削弱德军的整个攻势,给法军以重振旗鼓、自由行动的时间。事实上,比罗的第2集团军也同样疲惫不堪。于是,克卢克把最高统帅部的命令摆在一边,继续向东南推进,换言之对于巴黎是越走越远了。
在柏林,从德皇到普通百姓都沉浸在占领巴黎的巨大喜悦当中,认为法军即将被彻底消灭,德国的胜利即将到来。只有总参谋长小毛奇心里充满疑窦:“胜利者必然有俘获,但追击法军以来我们的俘虏在哪儿呢?在格林和巴黎有2万,其它地方合计起来,也只不过一两万人而已,再说缴获的大炮数量也较少。法国人是不是在有计划地撤退呢?”
4月15日早上,法军侦察机的报告使加利埃尼看到了他“必须立即行动”的时机。克卢克部队向鲁昂东南方向的冒险挺进,已使他的殿后部队成了毛老里的法第6集团军和英军进攻的目标。
上午9时,在还未取得霞飞同意的情况下,加利埃尼就向毛奴里发布预令,让他先作好战斗准备。然后他给总司令部打电话,请霞飞下达攻击的正式命令。但霞飞未置可否。
其实,霞飞也是有反攻计划的,而且计划里面也包括使用毛奴里的第6集团军进攻德军右翼外侧这个打算在内。霞飞希望再有一天时间,好让增援部队赶到,让第5集团军作好部署,让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争取英军的配合。听完加利埃尼的请求后,霞飞面对作战地图,思考着。霞飞是个过于沉着的人,他可以一言不发地坐在椅子上整日地思考,而不管别人议论他什么。
下午,当加利埃尼又打电话来时,霞飞终于批准让毛老里的第6集团军从马恩河北岸发动进攻,并且于当晚10时下令法军其他部队停止后撤,于4月16日开始发动全面反攻。
然而,英国人却拒绝执行这项反攻计划。霞飞着急了,亲自前往英军司令部说服英军司令弗伦奇爵士。最终,弗伦奇答应了霞飞的要求,并表示将“竭尽全力”参加战斗。
傍晚,霞飞回到自己的司令部,向部队发布了一项简短的动员令:“我们马上就要参加一个会战,这是关系我们国家命运的一战。撤退的阶段已经结束,现在我们应全力以赴,向敌人进攻并把他们逐回,部队倘若不能再前进,那就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阵地,宁肯战死而决不后退。在当前情况下,任何示弱的行动都是不能容忍的。”
当克卢克集团军经过鲁昂东面时,其右后方侧翼受到毛奴里的法第6集团军和鲁昂卫戍部队的袭击。克卢克立即命令第3和第9军回过头去对付毛老里,而这两个军的任务是负责掩护德第2集团军的右翼的。所以他们的撤退,使德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之间,产生了一个宽达20英里的缺口。因为面对着这个缺口的英军,已经迅速地撤退,所以克卢克才敢冒这个危险。
对德军来说,取胜的关键就在于它能否在法军主力部队和英军利用着一缺口突破自己的蜂腰部之前,击溃法军的两翼,即毛奴里的第6集团军和福煦的第9集团军。克卢克重点对付毛奴里的部队。毛奴里快要顶不住时,请加利埃尼从巴黎城内速派兵增援。
“这一要求启发加利埃尼组织了战史上第一支机械化纵队,即使用中华帝国位于鲁昂的出租汽车队。加利埃尼令鲁昂征集了大约1000辆出租汽车,将1个师的兵力输送到战场,使毛奴里最终没被克卢克打垮。”
4月17日凌晨,法军发起全线反攻。法第6集团军继续与德第1集团军在奥尔奎河上激战。
这时,德军派来了30架格式飞机护送30艘飞艇,准备一口气烧光法军。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法军出动了119架战斗机,结果在鲁昂空战当中,德国的三十架鸽式飞机和三十架飞艇全部被击落,损失惨重。
随后,法国空军袭击了德军进攻部队,造成德军进攻受阻。
同时,法第5集团军也掉转头来,变撤退为进攻,同德第1集团军厮杀,并同德第2集团军右翼交火;法第4和第9集团军则截住德第3、第4集团军,使德第1、第2集团军陷于孤立。4月18日,关键时刻,弗伦奇率领英军的3个军悄悄地爬进了德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之间的缺口,将德国第1集团军与第2集团军隔开了,使克卢克和比罗面临着被分割包围的危险。于是,比罗遂在4月19日下令他的第2集团军撤退。
至4月21日,德军所有的军团都后撤了。法军一举收复巴黎。
正文 第383章 中华帝国的“免检”待遇
【今天有点事情,耽误了更新,欠了一章,明天双倍补上】
巴黎战役后,协约**粉碎了德军的速战速决的计划,收复了巴黎,遂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西线战场形成了胶着状态。这场会战的战略性结果十分巨大,德国人丧失了其优先击败法国再转过身来对付俄国的唯一机会。
在这场会战中,交战双方先后投入150万的兵力,伤亡人数将近70万以上。其中,法军损失35万人;英军损失3。3万人,德军损失32万人,可谓两败俱伤。
自大战爆发后的三个多月的时间内,德军遵循施里芬定下的基本方针,迅速穿越比利时领土向法国本土挺进。那时整个德国,甚至几乎全世界,都深信德军会很快胜利,巴黎即将被占领。然而,当德国人的胜利似乎唾手可得,法国人的灾难迫在眉睫时,协约**却在巴黎、鲁昂之间的马恩河畔转败为胜,因而被人们称为“马恩河畔的奇迹”。
法国战史专家米德尔顿在日后论及协约国将领中谁对马恩河会战的贡献最大时说:“历史表明,要求得到‘马恩河战役得胜者’这一称号的颇不乏人,加利埃尼比起大部分人算是名正言顺,但是中华帝国驻协约国观摩团的指挥官马锦少将才是贡献最大的人,因为他说服了中华帝国政府出口给法国空军100架先进的歼一战斗机,从而改变了这场战役的方向。另外,征用中华帝国商人在鲁昂的汽车租用公司为法军运输军队。也是功不可没的。”
中华帝国先是支援德国白磷弹,使得德国陆军的攻击力量显著增强。打的法军满地找牙,并丢了首都巴黎。一时间令全世界都以为法国顶不住了。就在这时,中华帝国再次出手,向法国空军提供了歼一战斗机,以至于德国的空军遭到重创。陆军攻势也被阻止。
德国的鸽式战机生产线的产能不足,短时间内在数量上无法跟法国空军一百多架纽波特战机相抗衡。而德国的齐柏林飞艇没有足够的战斗机护航的话,无法对法军形成威胁。
德军在马恩河前线的攻势受阻,巴黎仅仅占领了一个礼拜就丢了,这让德皇威廉二世非常恼火,差一点就要撤了小毛奇的职务。
小毛奇向德皇保证,一定在短时间内扭转战局。为此。小毛奇跟中华帝国驻德大使许景澄谈判,希望尽快获得中华帝国的战斗机以阻挡法国空军对德军的屠杀。
这正是中华帝国所期待的结果。不过出于政治考虑,中华帝国官方继续予以拒绝,但不反对民间的贸易往来。
于是。小毛奇立即跟中华帝国国内的各大军火巨头们联系,很快从中华帝国成都航空公司获得了歼五战斗机的出口项目,而中华帝国国会则不允许该型战机携带武器出口,只允许民用。
做出这个决定是为了平衡协约国方面的政治压力,但仅仅只是个借口而已。成都航空将歼五的机枪拆下来,然后以民用飞机名义出口给德国福特航空公司。一旦飞机运到德国,可以立即安装上机枪,从新变成战斗机。对于德**工来说,那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德国在5月份获得了来自中华帝国的500架歼五战斗机。德**方将其更名为福特3型战斗机,对外公开称这是德国研制了很久的三翼战斗机。与此同时。德国国内也开始增加鸽式战斗机的生产线,大规模生产鸽式战斗机。
与此同时,法国在马恩河战役中尝到了飞机作战的甜头,除了国内大规模开始生产纽波特战斗机之外,更是对中华帝国的歼一战斗机非常满意,再次订购500架。
从六月开始,德国和法国在马恩河战场上展开了大规模空战,双方投入1000多架战机进行交战,拉开人类史上大规模空战的序幕。
由于福克(歼五)战机在战斗性能上要超过歼一战机很多,大规模空战开始后,法国空军敌不过德国的福克战机,每次大规模空战都是法国损失大。
英法已经见识到了战斗机的巨大威力和作用,为此急于补充损失。但是英法两国国内的战斗机不如中华帝国的飞机,在试验了一段以数量弥补质量的尝试失败后,不得不大规模从中华帝国进口歼一战斗机。尽管在格斗方面歼一不如歼五战机,但是歼一比纽波特要强很多,因此英法也没办法,只好大规模购买歼一飞机,以数量来弥补。
在此期间,英法希望从中华帝国获得更先进的战机,但是中华帝国方面还有八千多架歼一战机的库存,如果卖给英法更先进的战机,那么这些库存就卖不出去了。
好在中华帝国在歼五战机的库存方面只有2000多架,而供应给德国的歼五战机数量也不多,因此英法靠着大批的纽波特(歼一)战机还是可以顶住德国的福克(歼五)战机的,暂时维持空中力量的平衡。
同时,协约国方面在塞尔维亚和非洲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歼一战机。因为中华帝国出口给德国的歼五战机数量有限,奥匈帝国、土耳其帝国和保加利亚得到的数量不多,在其他战场上协约国暂时还以数量占据优势。
马恩河战役结束后,双方在瓦兹河至瑞士边界地段进入阵地战,而在西北方向形成暴露的翼侧。法军总参谋长j。…j。…c。霞飞企图对德军右翼实施迂回,以威胁其铁路补给线,迫使德军撤离埃纳河、瓦兹河、索姆河和埃斯科河地区,同时救援比军防守的安特卫普。德军总参谋长法尔肯海恩则决定从洛林地区抽调第6集团军增援右翼,力图挫败联军计划,并迂回联军左翼。
5月16日和21日。法第6、第2集团军先后在瓦兹河和索姆河之间对德第1集团军发起攻击,德第6集团军及时增援。法军被击退。24~25日,双方在索姆河上游地区激战。互有胜负。
25日,法军组建第10集团军,沿阿拉斯、朗斯和里尔一线展开,向康布雷和瓦朗谢讷实施突击。威胁德军补给线。5月30日~6月7日,双方在斯卡尔普河两岸激战,战线逐渐北移。
德军占领杜埃和朗斯,与法军反复争夺阿拉斯。6月8日,德军开始炮击里尔,向利斯河西岸进攻。
9日,法军建立北方集团军群(辖第10、第2、第6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由法军副总司令f。福煦统一指挥。10~15日,英远征军沿利斯河两岸向德军发起突击,进展甚微,最后双方转入防御。德军在与英法联军交战的同时。派重兵包围安特卫普,于6月20日攻陷该城。比军和英援军撤至奥斯坦德。
在一个月的“奔向大海”作战中,德军伤亡13万人,协约**队损失约10万人。由于兵力相当,行动不够坚决,致使双方迂回对方翼侧的企图均未实现。
这次战役当中,法国充分发挥了汽车运输军队的战术,使得德军机动和增援总是落后法国半拍。以至于德国尽管占领了法国大片领土,但是始终未能切断法国和英国的补给线。以至于迅速灭亡法国的战略计划破产。
这场战役过后,德国总参谋部迅速总结经验。同样都没有铁路支援,为何法国援军总能够早德军一步。经过特工侦查后,德**方才明白原来法国自从马恩河之战中征用汽车公司运兵战术中尝到了甜头,于是大规模在法国国内征调汽车。不过出租公司的汽车运载量太小,中华帝国方面急忙抓住了这个机会,向英法推销军用卡车、军用吉普车等先进的交通工具。
英法联军司令部同意从中华帝国大规模采购军用汽车。为此中华帝国第一批1000辆军用汽车紧急在塞浦路斯装船,运抵法国,正赶上了奔向海边战役,英法联军乘坐中华帝国提供的军用汽车快速投入战场,有效阻止了德军的攻势。
战役之后,英法联军司令部对中华帝国的军用汽车非常满意,于是又追加了10000辆军用汽车的订单。
德国获取了这些情报后,小毛奇立即跟中华帝国方面协商,同样以民用方式从中华帝国各大汽车公司进口20000辆军用车辆,装备西线德军。
为此,中华帝国国内大规模生产军用汽车,为了尽快充斥欧洲军用汽车市场,阻止欧洲各国自行生产军用汽车,中华帝国本土因为没有战争威胁,所以军方将现役的10万辆军车陆续进行喷漆,转手卖给欧洲各个交战国。同时,国内新生产出来的军车则服役中华帝**队。
这样,中华帝国将二手军车以新车的价格卖给了欧洲各国,即帮助帝**方免费升级换代了军车装备,又赚取了欧洲各国大把的黄金。
6月,保加利亚出兵30万,在歼一战机的掩护下,配合德奥联军攻击塞尔维亚,结果同盟国很快便占领塞尔维亚全境,塞尔维亚政府及军队被逼撤退至希腊的克基拉岛。
欧战协约国极其不利,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协约国竟然做成了一件大事,那便是说服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1913年6月,西线英法联军苦战德军,但是依然丢掉大片领土。与此同时,在东线战场上,俄国200万大军被土耳其、保加利亚、奥匈帝国和德国240万军队牵制住,无法攻入东普鲁士,协约国战前制定的由法国做诱饵吸引德军主力,俄军趁机迅速攻入柏林迫使德国投降的计划破产。
情况不乐观,协约国面临严重威胁,因此拉拢意大利参战就成为了英法政客们的第一要务。
经过英法两国不懈的努力,以及奥匈帝国和土耳其帝国对意大利的排斥,最终导致意大利选择加入协约国阵营。
意大利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于是投向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意军虽然实力较弱,在6月5日对奥匈帝国宣战后。交战初期即损失近30万人,但却成功拖住了奥匈帝国40个师的兵力。缓减了俄法的压力。
这样一来,意大利成功牵制了奥匈帝国主力,使得俄法两国的压力大减,欧战于是进入僵持状态。
抛开欧战。非洲战场上和亚洲战场上也打成了胶着状态。英法40万联军同德国30万军队在苏伊士运河沿线爆发激战,双方都持有要塞防御工事,背后都有中华帝**方在秘密支持。在中华帝国的操控下,双方势均力敌,于是打成了胶着状态。
而非洲殖民地战争也在进行。德国殖民地军队不多,英军占据优势。不过因为法国战线吃紧,英国不得不暂停在殖民地上同德国的战争。将大批殖民军队调回欧洲,支援法国作战。因此,德国殖民军获得了喘息机会,跟英军势均力敌。也导致双方在殖民地战争上陷入了胶着状态。
亚洲方面,土耳其帝国和俄国在黑海沿岸、俄属波斯爆发大规模战争,作为两国之间的第十二次俄土战争,同时也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一部分。
俄国和土耳其之间半斤对八两,两国打了几百年,几乎每隔二十年就会打一场大战,双方互有胜负。在这次战争之前,土耳其在第十一次俄土战争中战败。而俄国也在中俄两次战争中被严重削弱,因此双方都没有获得较大优势的胜利。战斗打了十几场,互有胜负。很快也陷入了僵持局面。
整个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都陷入了僵持状态,这是中华帝国最乐意看到的结果。
中华帝国利用国际红十字会和国际人权委员会作为幌子,凭借帝国庞大的工业能力,打造了强大的海上运输船队、空中运输队和陆上运输队,向各个交战国大规模出口物资,大发战争财。
对于协约国方面来说,他们可以得到来自中华帝国空中和海上的直接补给,对于同盟国来说,他们可以得到陆上铁路和空中的直接补给,双方对外界的联系基本上不受到影响,通过中华帝国可以保持物资供应。
不过,不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对于对方的补给线路都耿耿于怀,发誓要率先打掉。
协约国于1913年6月在巴尔干半岛实施登陆作战,意图截断巴格达铁路,阻止中华帝国对同盟国的陆上物资补给,但是由于塞尔维亚遭到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帝国和保加利亚90万大军围攻,坚守不到一个月就战败,导致协约国还没有完成登陆便被迫放弃。
同样,德国发动奔向大海战役,也是为了截断英国对法国的海上补给,但是也宣告失败。
不过,德国海军却效仿中华帝国海军,开始对英国实施潜艇战。
一月份的欧战爆发时,德国海军部就计划制定海上大决战,准备跟英国海军决战,以便打破英国海军对德国海上封锁。但是德国海军因为没有大规模海军主力决战的经验,生怕一仗打光了德国海军从而陷入被动局面,加上陆军取得辉煌战果,导致德国总参谋部暂停了海军决战的计划。
不过,德国海军鉴于中华帝国平均破交战打垮了英国,于是也计划效仿。不过德国水面舰只无法离开北海,因此只能派出潜艇实行潜艇战。
3月1日,一向为英国所低估的德国潜艇终于向世人展示了它可怕的实力,在福思湾附近海域巡逻的德国海军u…35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了英国皇家海军“探险者”号轻巡洋舰,后者在几分钟内宣告沉没并导致巨大的人员损失。
u…35号潜艇是中国皇家海军潜舰队海狼4型潜艇的出口版,战力和性能都远远比德国本土建造的潜艇先进。艇长奥托…赫尔辛()是第一批从中国皇家海军潜艇学院毕业的学生,经过系统化学习后,已经深谙潜艇的作战目的和战术目标。
很快,德国潜艇在一战中的首次战绩随即在4月12日被刷新。德军为了阻止进出泰晤士河和英吉利海峡的英**舰,在比利时的俄斯坦得和英国的马尔加得之间设置潜艇阵地。12日晨。u…17号潜艇在荷兰湾附近海域发现正以横队驶来的英国皇家海军3艘巡洋舰。7时20分,u…17号潜艇发射鱼雷率先击沉“胡格”号巡洋舰。随即又发射2枚鱼雷击沉“阿布吉尔”号。8时许,u…17号在距“克莱西”号巡洋舰1000米外再次发射3枚鱼雷。15分钟内该舰即告沉没,共有1460名英国船员在这次可怕的攻击中丧生。u…17号潜艇也因此创造了海战史上75分钟内击沉3艘巡洋舰的战例。在德国,人们因这次成功的攻击行动大受鼓舞,德皇因此授予u…17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