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唯我独裁(巡洋舰)-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此,〖日〗本海军只有暂时韬光养晦,公开向英国和美国示好,表示愿意跟英国重新建立准军事同盟关系,并跟美国建立政治经济同盟。

    英国这时在远东没有了俄国的威胁,希望用〖日〗本来牵制〖中〗国,这跟美国人的想法是一致的。

    于是英国向〖日技术,美国向〖日资金,〖日〗本径济得以快速复苏,军力开始增长。!。

正文 第309章 三年中德同盟

    光华3年底,中俄第二次战争后的收尾工作全面完成。

    根据《北京合约》规定,沙俄帝国将从法国借来的六千万英榜作为战争赔款交付给中华帝国。随后,中华帝国将几十万沙俄海陆军战俘交还给俄国军方。

    同时,居住在远东七州的四十七万俄国平民当平,仅仅有不足十万人回迁俄国境内,其他俄国平民因为回国后无法生活而被迫留下。

    光年3年12月,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正式下旨,更名远东七州为东疆,符拉迪沃斯托克恢复原名海参崴,作为东疆省首府。贝加尔湖一外兴安岭地区为划为北疆省,乌斯季奥尔登斯基更名乌兰乌德,作为北疆首府。朝鲜划分为朝鲜自治行省,省府汉城,由朝鲜前国王李熙担任行省省长,朝鲜王国等同琉球王国地位,并入大中华联邦,并成为联邦一员。允许三十余万俄国平民留在东疆、北疆和朝鲜,只要奉公守法,按时纳税,两年后可成为中华帝国国民,并以斯拉夫族形势成为帝国合法公民。

    与此同时,中华帝国民政部发布东疆和北疆大开发命令,但凡去北疆和东疆两地生活定居者,均可获得帝国政府赠送住房一套,政府帮忙解决工作问题,工资待遇为国内平均水平的1。5倍。

    此令一下,帝国国民纷纷踊跃报名参加东疆和北疆大开发行动,在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超过三百万人迁入东疆和北疆地区,顿时改变了这两个地区的人口成分比例,汉族成为统治民族,斯拉夫族成为第二大少数民族。

    中华帝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尽快稳定东疆和北疆,不给沙俄帝国翻身的机会,随着汉族人的增多,原本的斯拉夫人将掀不起风浪,对于中华帝国对该地的长久统治是极为必要的。

    同时,中华帝国吸纳了三十多万斯拉夫白种人成为帝国国民,为日后中华帝国向欧美白人世界进行情报渗透提供了便利。因为当前中华帝国的情报人员基本上以黄种人为主,很多白人国度对黄种的〖中〗国人高度戒备,这不利于中华帝国的情报渗透和收集。如今中华帝国吸纳了三十多万白人,这些人和他们的后代中出了无数个国际著名间谍,为中华帝国窃取了西方国家大量的情报,对中华帝国未来之国防决策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中华帝固跟沙俄帝国划定了两国国界之后,中华帝国分别在北疆和东疆设立了军区。分别是海参崴军区和乌兰乌德军区,这样中华帝国的七大军区便扩大为九大军区。

    不过,随着中俄战争的结束,俄国陆军遭到重创,对中华帝国的陆上威胁在十年内都是微不足道的。为了不让沙俄帝国过分紧张,中华帝国同沙俄帝国签署了两国交界地区共同削减军备的协定,根据协定,在中俄三千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只保留两万边境巡防部队。俄国自然乐意,丢了远东之后,俄国陆军遭到重创,根本无力夺回远东,因此俄国政府很爽快的同意了中华帝国的提议,在中俄边境地区,俄军也只部署了两万二线部队。两国军方同时保证,在两国边境线以内纵深一百公里内不得驻军。

    通过这个协定后,中华帝国和沙俄帝国缓和了陆上的紧张关系,随后帝国议会立即削减了陆军军备,大幅度裁军。从战争期间动员的300

    万大军,立即削减为81万常备陆军,即恢复和平年代的54个常备师。

    不过,国会的建议遭到军方的强烈反对。军方认为中华帝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在铁路和公路交通线路未完成之前,帝国军队需要长途跋涉行军,不适合应对突发事件。而且中英关系紧张,英国在大西北、大西南地区时不时的会蚕食中华帝国的领土,帝国陆军需要更多的兵力守卫边疆。

    但国会认为保留庞大的军队影响帝国经济的发展,中华帝国现在的首要目标是发展经济,提升国民生活水平,打造盛世繁荣的国度。

    于是双方争执了一个多月,最后率国皇帝王辰浩出面协调,双方都做出让步,最终达成了一致。

    最终,陆军依然只能保留五十四个常备师,不过国会妥协后的结果是,常备陆军一个师由现在的15000人扩充至20000人,国〖民〗警卫队由现役29个警备团,扩充至32个警备旅,每个警备旅驻防中华帝国的一个行政省,兵力从2000人到90000人不。受地域和人口影响,例如在人口众多的河南省,一个国〖民〗警备旅兵力达到9000人,而帝国在中太平洋行省的各个群岛上的国〖民〗警备旅只有两千人。

    中华帝国陆上裁军行动,令周边国家顿时松口气,尤其是英国,担心中华帝国从陆上攻击英属缅甸、印度、阿富汗等地,对于中华帝国的裁军行动表示赞同。

    然而,很快中华帝国又给了英国人一巴掌,打得英国政府手忙脚乱。

    1904年2月初,海军大臣提尔比茨上将,炮术专家、海军上将杨森等德国海军部十几个要员,以及由德国商务部长海恩斯率领的由德国埃森的东虏伯公司、日耳晏锻铁公司、皇家威廉造船厂、不来梅威塞尔船厂、斯德丁伏尔甘船厂等德国二十多个巨头公司的高层人员组成的代表团联袂访华。庞大的访问团共计六百余人,成为德国自建国后第一次由政府牵头组成的庞大访问团。

    为了迎接德国政府和民间庞大的代表团访华,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下旨,由中华帝国海军大臣邓世昌上将,海军军令部大臣刘步蟾上将,海军舰队司令部总司令林建章上将等二十多个海军部重要官员,以及工商部大臣张赛,北洋科技重工集团、北洋兵器重工集团、上海船舶重工集团等国内巨头公司组成接待团,代表中华帝国迎接德国访问团一行。

    德国海军部提尔比茨一行人奉德皇威廉二世之命,以前往〖中〗国观察中华率国为德国海军建造的西里西亚号战列舰为由暗中跟中华帝国海军部,中华帝国各大军工部门秘密磋商中德海军广泛合作问题。

    以前,德国经济腾飞一直被英国嫉妒,所以英国限制对德国出口任何技术。而德国自视日耳曼人为亚特兰蒂斯神族的后裔宁肯自己发展缓慢也不去低三下四的求英国人。

    但中华帝国海军的快速崛起,甚至在很多领域中华帝国的海军工业已经超过了英国,这不得不令德国海军工业界深思。随着中华帝国跟英帝国拒绝签署第二次中英同盟条约,两国面和心不合已经被各国政府所认同。

    而中华帝国一口气打造十八艘新概念战列舰证明中华帝国在新概念战列舰方面的技术已经成熟。

    德国海军部认为,他们应该趁机拉拢中华帝国,并从中华帝国那里获得先进的海军工业技术,以便为德国大海军计划铺路搭桥。

    德皇威廉二世觉得中德联合对付俄国和英国的时机已到因此他在提尔比茨出发前,特别指示提尔比茨要从两国海军交流方面打开局面,促成中德结盟。

    这一系列因素下提尔比茨低华当天,就跟中华帝国海军大臣邓世昌透lù了有意跟中华帝国结盟的意图。

    邓世昌随后赴紫禁城向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请示,王辰浩权衡利弊未来两三年内将跟英国爆发冲突不可避免为了获得国际支持,跟德国结盟将符合中华帝国近期的国家利益,但也不能长时间结盟,否则将恶化跟法国和俄国的关系,于是王辰浩给邓世昌和海军部批示允许海军部跟德国海军缔结友好合作关系,并指示外交部跟德国政府商洽结盟时间以三年为限。

    公元1904年3月5日,中华帝国同德意志帝国在北京缔结《战略同盟条约》。同盟条约规定,中德两国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缔结战略同盟条约,此条约之目的为促进中西方之间的政治、文化和军事互信。中德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强国之一,应该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为全世界的陆上和海上和平付出义务和责任。

    条约表面上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幌子,世界上是确定了中德两国政治和军事同盟关系。不过,中德两国都不想过分刺jī英国、法国和俄国,因此都同意条约以三年为限,三年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做商洽。

    中德两国缔结三年同盟条约后,中华帝国海军答应向德国海军出口海军工业相关先进技术和装备,德国海军也将毫无保留的将一批德国先进技术转让给中华帝国海军。

    3月10日,中华帝国国内72家大型国防企业同德国万家工业巨头签署了总价值龙币的军购贸易大单。

    其中中华帝国从德国埃森的克虏伯公司进口全世界最先进的电气控制的林奈式水密门技术,向卡尔蔡司公司进口可以对20000米内目标进行观瞄测定距离的高精尖光学仪器,向日耳曼尼锻铁设备制造公司引进德国254毫米大口径速射炮系统、自动化快速扬弹机技术和设备,总订单1。1亿龙币。

    而德国军方则从中华帝国进口了各种海陆空三军装备和技术,总价值6。9亿龙币。包括采购10万吨中华特种钢,二十万吨鸦矿和钥矿,五万辆各种军用卡车、吉普车、摩托车和野战指挥车,两百架歼一出口型空中和水上侦察机,订购一套用于德国本土组装的神弓级战列舰所需设备和器材,订购二十艘飞鱼级驱猎舰,二十艘商级潜艇,引进中华帝国先进的二代蒸汽轮机技术,第三代无线电通讯技术等。

    德国民间企业订单为两亿龙币左右,最大的订单是德国奔驰公司获得北洋汽车工业集团授权,代理中华牌汽车在德国的销售权。同时进口3000辆中华牌轿车在欧洲销售,并被授权引进中华2代轿车生产技术,中华帝国的民用中华牌轿车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其他如钢铁、医药器材、〖药〗品、橡胶轮胎、茶叶、矿石、各种工艺品等,份额也都不少。

    中德两国结盟后,中华帝国得到了巨大的实惠德国榫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为中华帝国出口到*jī增制造了条件。

    而随着德国从中华帝国引进了大量划时代产品后,中华帝国的工业形象得以在欧洲大幅娄宣传。此后,欧美各国政府和民间陆续看好来自中华帝国的工业产品中华帝国工业产品以物美价廉质量上乘迅速打开了欧美市场,一时间〖中〗国风在欧美各国刮起。

    中华帝国通过跟德国结盟,使得中华帝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迅速被欧美各国所肯定,一时间同盟国实力暴涨成为全球第一大军事和政治集团,任何国家都得给同盟国面子。

    意大利得知德国从中华帝国获得了先进的侦察机,商级潜艇,高速驱猎舰等装备和技术后意大利海军当即拨款一百万美元向中华帝国购买了200架歼一出口型侦察机。由于意大利是半岛国家,受到英国海上威胁巨大,因此意大利急需中华帝国的潜艇和高速驱猎舰防护海疆。中华帝国海军工业委员会立即向意大利海军推销中华帝国海军的商级潜艇和飞鱼级驱猎舰把他们夸得天huā乱坠,于是意大利海军向中华帝国一口气进口了二十艘商级潜艇,三十艘飞鱼级驱猎舰耗资两千万美元。

    同样奥匈帝国也因德国和〖中〗国的结盟,而倾向于采购中式装备,不过奥匈帝国比较穷,资金有限,除了进口八十架歼一侦察机外只购买了十艘商级潜艇和二十艘飞鱼级驱猎舰。

    最财大气粗的就是土耳其帝国,土耳其帝国跟沙俄帝国打了几百年战争输多赢尖。中华帝国战胜沙俄帝国后,给了土耳其帝国很大的启示。

    土耳其军方认为,中华帝国的装备是制胜关键,因此军方倾向于采购中式装备。为此,土耳其政府拨款两亿美元用于采购中式装备。

    中华帝国见土耳其帝国这个大客户如此慷慨,自然高兴不已。中华帝国总装备部立即向土耳其帝国推销中华帝国陆军制式装备,为土耳其帝国陆军整编三十个中械师,另外出口给土耳其陆军120门75步兵炮,500门105山炮,100门155重榴弹炮,以及元年式重机枪200tǐng,各种雷击炮2000门,为土耳其空军武装10个空军侦查大队,共计300架侦查飞机。为土耳其海军提供的则是比其他国家更加先进的周级潜艇二十艘,西北风级驱猎舰三十艘,总军购订单超过了土耳其政府的预算,达到4。5亿龙币。

    土耳其帝国拿不出这多少钱来,于是中华帝国政府允许土耳其政府蜍账,先支付2亿龙币定钱,此后五年内分期还清剩下的2。5亿龙币。

    土耳其军方见到中华帝国的先进装备后,根本不想拒绝,于是说服土耳其政府跟中华帝国签署了这笔巨额军购大单。

    中华帝国如此慷慨,主要是土耳其帝国自身没有中式装备的生产线,弹药口径也不同,因此只要土耳其军方大规模使用中华帝国的军事装备,那么以后将不得不从中华帝国进口更多的弹药物资,这将是一笔长远的划算买卖。以土耳其两百万常备陆军规模来看,如果再来一次俄土战争的话,中华帝国光卖弹药就赚翻了。

    同样因为中华帝国打败了俄国,欧美很多国家都渐渐中意于中华帝国的武器装备。欧洲的瑞典,荷兰、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等国,bō斯湾的bō斯帝国,阿拉伯帝国,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北美洲的墨西哥,中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纷纷从中华帝国进口各种武器装备,大到战列舰,小到一颗子弹,从天上的飞机,到海底的潜艇,中华帝国先进的武器装备均因为经过实战的检验,备受这些国家军方的青睐。

    对于美国来说,当得知中华帝国出口给其他国家的潜艇比卖给美国的要先进时,顿时不满。可是因为中德的结盟,美国也不敢大声抗议了。于是只好从中华帝国进口更加先进的商级和周级潜艇,将刚刚服役的夏级潜艇淘汰。

    美国似乎对中华帝国的飞机特别感兴趣,美国陆军航空兵抛弃了飞艇,直接从中华帝国采购了两百架陆上侦察机和一百架水上侦察机。而美国军方也纷纷派出学员到中华帝国皇家航空学院学习飞行技术,美国民间对于飞机更加感兴趣,以莱特兄弟为首的一大批未来美国优秀飞行设计专家纷纷到中华帝国皇家航空学院学习深造。

    法国和俄国对于中俄结盟是最为紧张的,不过很快中华帝国政府便暗示法国和俄国,中华帝国不会参与欧洲战事,让两国放心。法国知道中华帝国拉拢德国不外乎是准备对付英国,因此略微放心。俄国因为跟中华帝国就边境驻军分别裁减后,也相信中华帝国不会再对俄国发起攻击,相信中华帝国这么做是针对英国,因此也稍稍放心。

    此时法国和俄国跟英国的矛盾并未全部解决,因此两国也乐见于中华帝国跟英国对抗。!。

正文 第310章 澳洲内战爆发【二更】

    中德三年同朋本就令英国非常的不满了,结果中华帝国从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土耳其帝国,以及其他国家军方的口袋里一下子赚取了近十六亿美元的军购大单,这更是极大的刺jī了英国。

    十六亿美元军购大单,相当于1904年世界经济生产总值的七分之一,世界军火贸易额的24%,英国军火贸易额的十五倍。

    英国人是又羡慕又嫉妒,如此庞大的军购订单,叫谁不眼热。

    让英国气愤的是,中华帝国的军火出口抢了英国一半以上的传统军火客户,更让英国人生气的是,中华帝国竟然向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三国出口高技术武器装备,这三国都是英国禁止出口的对象,英国转给中华帝国的技术从此流入同盟国当中,这是让英国最无法忍受的事情。

    英国政府在六个月内连续照会中华帝国驻英大使几十次,英国驻华大使更是约见中华帝国外交部官员上百次,两国外交官几乎天天都在吵架,争论的的面红耳赤,有时候甚至爆粗口,就差没动手打架了。

    中英关系急转直下,英国停止向中华帝国出口高技术和装备,但中华帝国此时已经完善了各种工业建设,英国的高技术和装备对对中华帝国而言早已不是秘密,反过来中华帝国的高技术和装备却是英国所没有的。因此,中华帝国随后也终止了跟英国的各种技术合作,包括联合开发蒸汽轮机、驱猎舰等项目,由于蒸汽轮机技术和专利掌握在中华帝国手里,英国使用蒸汽轮机技术因此开始向中华帝国缴纳高额的专利费。同时还有无线电技术、内燃机动力技术、交流电专利等,囊括军舰、潜艇、飞机、飞艇、汽车,以及民用企业等方方面面英国军方和民间企业不得不缴纳高额的专利使用费。

    为此,英国政府通知军方不再支付给中华帝国各种专利费,作为对中华帝国向德国等国家出口高技术装备的惩罚。

    中华帝国为此在英国每年槽损失大量的技术专利费,由此中华帝国和英帝国的关系越发的转冷。

    中华帝国外交部暂时容忍英国的嚣张帝国总参谋部一方面制定未来数年内的对英作战计划,另一方面也不想让英国人消停,决定秘密支持和武装英国殖民地的反抗军,给英国制造麻烦。

    因为中英关系的紧张加剧沙俄帝国本来想要退出阿富汗、bō斯地区的,避免跟英国对抗,因为俄国根本斗不过中英两国同盟。但如今中英之间没有再签署同盟条约,更是因为领土纠纷而翻脸于是沙俄帝国便不想退出阿富汗和bō斯了。

    俄国之所以还敢跟英国对抗,主要是沙俄还有百多万陆军,根本不在乎英国的那点陆军力量。而在阿富汗地区沙俄对阿富汗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论内陆作战,沙俄不惧怕英国。

    因此沙俄继续支持阿富汗查希尔王朝对抗英国。

    阿富汗是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面积约为652300平方公里。阿富汗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不仅是连接欧亚大陆和中东的要冲,还是大国势力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北接俄罗斯帝国,东北与中华帝国接壤,东和东南与印度毗邻西与bō斯帝国交界。

    1747年,阿富汗阿布达里酋长艾哈迈德乘bō斯衰落之际独立建立了阿富汗王国,使得统一的阿富汗国家正式形成。历经阿布达里德王朝(1747…1826)、巴拉克宰(1926…1973)两个王朝。其间分别于1939…

    1842,英国发动第一次侵略阿富汗的战争,但是遭到惨败。1879…

    1880,英国发动第二次侵略阿富汗的战争,迫使阿富汗签订了《干达马克条约》,阿富汗丧失了外交权,沦为英国的附庸,但因为俄国的强烈反对,致使英国无法吞并阿富汗。

    对于中华帝国而言,早在大唐帝国和méng古帝国时代,阿富汗都曾经是中华帝国的藩国。现如今,中华帝国为了对付英国,插手阿富汗事务便是其中一个手段。

    光华口年3月,中华帝国同阿富汗国建立了领事级外交关系。由于英国夺取了阿富汗的外交权,中华帝国此举抛开了英国当局的阻挠,令英国政府相当的愤怒。

    阿富汗国王查希尔三世对此非常的〖兴〗奋,他本以为俄国被中华帝国打败后,英国就此将吞并阿富汗国,为此他还咒骂过中华帝国,如今得到中华帝国的帮助,他顿时感jī涕零。

    3月12日,中华帝国特使驻阿富汗国领事庞文斌少校同阿富汗国护国大将军霍斯特签署了《中阿军事交流互助条约》和《赫尔曼德借款合同》。

    其中第一个条约是中华帝国帮助阿富汗政府军组建五个山地师,由中华帝国派遣军官执教,五个山地师全部中械装备,按照中华帝国陆军作训条令训练。而第二个条约便是因为阿富汗政府比较穷,一时间拿不出五个中械师的经费来,为此中华帝国向阿富汗贷款八百万龙币,以阿富汗境内矿山和关税作保,年息2厘,分十年还清。

    条约签署后,阿富汗国上下一片欢腾,他们都知道中华帝国陆军的强大。中华帝国政府向阿富汗国保证,五个山地师训练半年时间就足以打败英国侵略军,此举顿时刺jī了英国政府。

    英国政府立即向中华帝国政府提出严正抗议,但中华帝国政府以维护阿富汗地区的和平为理由,没有搭理英国人。

    阿富汗是英国连接非洲和印度的枢纽,英国一直为了打通阿富汗走廊而两次入侵阿富汗,并不惜跟俄国冲突,由此可见英国人对阿富汗的重视。

    得知中华帝国帮助阿富汗国训练军队后,英国当局立即向阿富汗国王施压,并以战争相威胁。

    阿富汗国王背后有丰华帝国撑腰而具俄国也表态支持阿富汗政府,由此阿富汗国王腰板顿时硬了,直接拒绝了英国的战争威胁。

    公元1904年5月3日,英国从印度抽调了三万军队,从伊斯兰堡出发,向阿富汗东部贾拉拉巴德地区进攻。

    阿富汗护国大将军霍斯特率领两万国民军同英军在阿姆河jī战三天,结果大败。英军继续进兵,于9日抵达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中华帝国帮助阿富汗训练的五个山地师刚刚只完成了两个月的训练,而且因为路途遥远关系,仅仅接收了一个师的装备。

    阿富汗国王等不及了,当即命令第一山地师投入战斗。

    11日,第一山地师在霍斯特的指挥下,同英军在赫尔曼德河jī战,英国人还是使用古老想线形战术,双方拼的就是兵力和火力。

    在这种情况下,阿富汗第一山地师凭借他们手里的先进中式武器装备,竟然压制住了英军的火力,并阻止了英军的攻势。

    双方一下子变得势均力敌,对于英军来说这是耻辱,对于阿富汗军来说,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于是,双方在赫尔曼德河两岸展开了jī烈的相持作战,英军无法前进,阿富汗军也没有后退。

    英国当局顿时震惊,中华帝国仅仅才帮助阿富汗军训练了不足两个月而已,竟然令阿富汗军的战力大幅度提升。实际上英军过分高估了中华帝国的教字们的训练能力,这两个月里,〖中〗国教官仅仅是教授了一些基本队列训练和射击而已,还没有来得及教战术。

    而阿富汗军一直以为中华帝国军强大无比,他们教授的东西肯定能够打败英军,所以阿富汗军是靠着精神打下去的。偏偏英国人还用过时的线形战术作战,这样双方根本不用考虑战术问题,全靠人数、装备和精神头,显然这让阿富汗军占了便宜。

    英国印度当局没有看出其中关键,以为都是中华帝国的功劳,于是印度总督立即从印度各地抽调军队,调往阿富汗参战。

    英国第二批援军于两个月后才集结完毕,在第三个月后才抵达前线,这时中华帝国的教官们已经将剩下的四个阿富汗山地师紧急训练了一番,初步具备了作战能力,同时中华帝国兰州军区紧急把西藏和新疆驻军的四个师的武器装备运到了阿富汗,并装备给了阿富汗国民军。

    这样,拥有五个中械山地师的阿富汗军队,总兵力达到十万人,同十二万英军交战,双方在赫尔曼德河两岸爆发大规模会战,战斗从1904

    年八月份一直持续到了1905年夏,在耗时一年多的赫尔曼德河大会战后,阿富汗军队在中华帝国军官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渐渐学会了散兵突袭作战,英军最终付出沉重的代价,被迫撤退。

    1905年7月,阿富汗军队将英军彻底赶出了阿富汗,双方在阿姆河最后一次jī战后,英军退回印度,阿富汗军也因为资金紧张而放弃了追击。

    就这样,阿富汗国摆脱了英国的附庸统治,但也因为战争消耗了大量的国力,尤其是使用中式装备太过费钱,因此阿富汗国欠了中华帝国3000万龙币的武器弹药费,虽然在政治上获得了独立,但是经济上被中华帝国控制了,军事上阿富汗军方上下都极度依赖和崇拜中华帝国军,也变相的被中华帝国控制。

    中英两国在阿富汗博弈只是其中之一,随着中英两国矛盾日益加深,中华帝国在英属缅甸也扶植了巴默,趁着第三次英阿战争爆发之际,英国从印度抽调了大量军队,造成缅甸英军兵力薄弱的事实。在中华帝国暗中支持下,巴默组建了一支万人游击队,使用中华帝国提供的武器装备,在缅甸靠近中华帝国云南省的边境地区开辟了几十个游击区,借助山林,四处打击英军,给英军造成沉重打击。

    同时,巴默手下的一批将领和军官也秘密潜入中华帝国云南省昆明地区,在那里接受中华帝国军方的系统化军事训练。

    一年后,这批军官和士兵返回缅甸,迅速撑起了缅甸游击队的大粱,陆续解放了缅甸东北部大面积地区。

    1905年4月,缅甸军政府成立,巴默为〖总〗理,正式跟英国控制的仰光政府对立,双方持续爆发大规模交战,但都吃不掉对方,变成了旷日持久战,极大的牵制子英军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在印度,中华帝国政府支持拉克希米,巴伊将军复出,集合印度伊斯兰教和印度教教会头目,利用甘地宣扬的非暴力不合作,趁机收拢反英人士,在中华帝国的秘密帮助下,他们从一开始的几百人,很快扩大到上万人,并且陆续得到了中华帝国提供的武器装备,开始在印度北部靠近中华帝国西藏附近地方建立游击区,四处打击英军。

    在新加坡,作为英国远东第一要塞,新加坡是英国的命根子一样。中华帝国利用新加坡华人华侨,不断的窃取英军情报。英国想远东派遣的战舰数量,型号,英国陆军兵力分布等都准确无误的被送达北京,为中华帝国进一步评估英国军力提供参考。

    在香港,中华帝国同香港当地华人取得了联系,将英军驻港陆军和海军兵力和部署mō得一清二楚,一旦爆发战争,中华帝国海陆军可以迅速掌握英军动向和位置,予以重创。

    在西藏和云南边陲地区,中华帝国一边利用印度和缅甸游击队攻击和消灭当地英军,夺回被英国吞并的土地。一边给边境老百姓发放枪支弹药,让他们拥有自卫能力。一旦发现英军越界抢掠,他们可以自卫还击。

    1905年5月3日,一支英国小股部队侵入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他们打着剿灭缅甸游击队的旗号计划抢掠西双版纳的〖中〗国平民。

    结果,西双版纳的百姓自从政府发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